1.本实用新型属于商标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产品标签自动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2.不干胶标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其检测项目主要针对不干胶标签(不干胶或压敏胶)的粘结性能和标签破损进行测试。初粘性试验仪原理初粘性测试,采用斜面滚球法,通过钢球和压敏胶带试样粘性面之间以微小压力发生短暂接触时胶粘带对钢球的粘附作用来测试试样初粘性,以能粘住的最大钢球号来表征不干胶的初粘性能。
3.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标签破损检测,较为不便,在小型工厂往往只能由工人人眼检测判断标签是否破损,增加了工人的工作强度和工厂的生产成本,检测精度也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品标签自动检测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对于标签破损检测,较为不便,在小型工厂往往只能由工人人眼检测判断标签是否破损,增加了工人的工作强度和工厂的生产成本,检测精度也不高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产品标签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7.底板;
8.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上端;
9.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于支撑杆的上端;
10.安装杆,所述安装杆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上端;
11.报警器,所述报警器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上端;
12.接收器,所述接收器固定连接于安装杆的一端;以及
13.摆动扫描机构,所述摆动扫描机构包括圆盘、固定杆、转轴、标签、射灯、长形孔、转动块和滑动杆,所述圆盘固定连接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于支撑杆的一端,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于固定杆的一端,所述滑动杆固定连接于圆盘的一端,所述转动块滑动连接于圆盘的圆周表面,所述长形孔开设于转动块的一端,所述滑动杆滑动连接于长形孔的内壁,所述转轴活动贯穿于转动块的一端并向外延伸,所述射灯固定连接于转动块的圆周表面,所述标签设于射灯的一侧。
1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滑动杆和转轴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圆挡板,两个所述圆挡板均设于转动块的一端。
1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和长杆,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和长杆的圆周表面设有两组转动机构。
1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每组所述转动机构均包括皮带和两个传动轮,其中一个所述传动轮固定连接于转动杆的圆周表面,另一个所述传动轮转动连接于长杆的
圆周表面,所述皮带传动连接于两个传动轮的圆周表面,所述标签粘接于皮带的圆周表面。
1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多个所述传动轮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挡盘,多个所述挡盘分别套设于转动杆和长杆的圆周表面。
1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两个所述皮带的圆周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多个所述限位块分别设于标签的两端。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方案中,当人们想对标签的破损进行检测时,可以先将标签置于射灯的前端,然后启动第一电机,同时第一电机带动滑动杆在长形孔的内璧滑动,于是转动块以转轴为轴转动,转动块带动射灯对标签的破损进行照射,若有破损便会将光照射于接收器表面,接收器会将信号传递给报警器报警,此时工作人员便会较为方便准确的发现标签的破损。
21.2、本方案中,当工作人员需要将标签置于射灯前端时,一次只能拿取一个标签,工作人员此时可以通过将标签粘接于皮带圆周表面,可以同时粘接多个标签,然后皮带自动将标签移动至射灯的前端,增加工作了效率,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累。
22.3、本方案中,当工作人员将标签粘接于皮带外表时,因标签较长容易歪斜,此时可以通过限位块对标签的粘贴校准,使得工人可以更为轻易的将标签准确的粘贴至皮带圆周。
附图说明
2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立体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立体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视角立体图。
28.图中:1、底板;2、支撑杆;3、第一电机;4、圆盘;5、转动块;6、滑动杆;7、圆挡板;8、射灯;9、转轴;10、安装杆;11、接收器;12、固定杆;13、第二电机;14、长杆;15、传动轮;16、标签;17、皮带;18、转动杆;19、挡盘;20、报警器;21、限位块;22、长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实施例1
3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2.一种产品标签自动检测设备,包括:
33.底板1;
34.支撑杆2,支撑杆2固定连接于底板1的上端;
35.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固定连接于支撑杆2的上端;
36.安装杆10,安装杆10固定连接于底板1的上端;
37.报警器20,报警器20固定连接于底板1的上端;
38.接收器11,接收器11固定连接于安装杆10的一端;以及
39.摆动扫描机构,摆动扫描机构包括圆盘4、固定杆12、转轴9、标签16、射灯8、长形孔22、转动块5和滑动杆6,圆盘4固定连接于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杆12固定连接于支撑杆2的一端,转轴9固定连接于固定杆12 的一端,滑动杆6固定连接于圆盘4的一端,转动块5滑动连接于圆盘4的圆周表面,长形孔22开设于转动块5的一端,滑动杆6滑动连接于长形孔22 的内壁,转轴9活动贯穿于转动块5的一端并向外延伸,射灯8固定连接于转动块5的圆周表面,标签16设于射灯8的一侧。
40.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当人们想对标签16的破损进行检测时,可以先将标签16置于射灯8的前端,然后启动第一电机3,同时第一电机3 的输出端便会带动滑动杆6在长形孔22内滑动,于是滑动杆6带动转动块5 以转轴9为轴转动,转动块5带动射灯8对标签16的破损处进行照射,若有破损接收器11表面便会接收射灯8发出的光线,于是接收器11会将信号传递给报警器20报警,此时工作人员便会较为方便准确的发现标签16的破损,以便于工作人员对破损标签16进行更换、回收等处理,具体使用何种型号的第一电机3、射灯8、报警器20和接收器11由熟悉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自行选择,且以上关于第一电机3等均属于现有技术,本方案不做赘述。
41.具体的请参阅图4,滑动杆6和转轴9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圆挡板7,两个圆挡板7均设于转动块5的一端。
42.本实施例中:当转动块5在运动时,因为晃动可能会导致转动块5与滑动杆6和转轴9进行分离,此时可以通过圆挡板7对转动块5的运动进行限位,使得圆挡板7不易与转动块5分离。
43.具体的请参阅图1,底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3和长杆14,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8,转动杆18和长杆14的圆周表面设有两组转动机构。
44.本实施例中:当人们想要检测多个标签16时,需要将多个标签16放置于射灯8的前端标签16进行检测,工作人员需要不停将需要检测的标签16,放置于射灯8前端,此时可以将标签16粘接于转动机构上,然后通过第二电机13驱动安装于转动杆18和长杆14表面的转动机构,使得标签16自动移动于射灯8的前端对标签16进行检测,此时便可以更加方便的对标签16进行检测,具体使用何种型号的第二电机13由熟悉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自行选择,且以上关于第二电机13等均属于现有技术,本方案不做赘述。
45.具体的请参阅图2,每组转动机构均包括皮带17和两个传动轮15,其中一个传动轮15固定连接于转动杆18的圆周表面,另一个传动轮15转动连接于长杆14的圆周表面,皮带17传动连接于两个传动轮15的圆周表面,标签 16粘接于皮带17的圆周表面。
46.本实施例中:当人们需要将标签16置于射灯8前端时,可以启动第二电机13,于是第二电机13带动转动杆18进行转动,同时转动杆18带动传动轮 15进行转动,传动轮15通过皮带17传动带动另一个传动轮15在长杆14表面进行转动,此时将标签16粘贴至皮带17圆周表面可以将标签16自动移动于射灯8的前端,转动机构上还可以同时固定多个标签16,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人员的使用劳累。
47.具体的请参阅图1,多个传动轮15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挡盘19,多个挡盘19分
别套设于转动杆18和长杆14的圆周表面。
48.本实施例中:当皮带17在传动时,因为晃动可能会导致皮带17与传动轮15分离,此时可以通过挡盘19对皮带17的运动进行限位,使得皮带17 不易与传动轮15分离。
49.具体的请参阅图1,两个皮带17的圆周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21,多个限位块21分别设于标签16的两端。
50.本实施例中:当工作人员将标签16粘接于皮带17外表时,可能因标签 16较长容易歪斜,此时可以通过限位块21对标签16的粘贴校准,使得工人可以更为轻易的将标签16准确的粘贴至皮带17表面。
5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工作人员需要检测标签16是否破损时,此时可以将标签16粘贴至皮带17表面,然后启动第二电机13,于是第二电机13带动转动机构,将标签16移动至射灯8的前端,此时启动第一电机3,于是第一电机3带动摆动扫描机构对标签16破损处进行照射,若有破损照射光便会被接收器11接收,此时接收器11便会将信号传递给报警器 20发出警报,此时工作人员便会发现破损的标签16,对破损标签16进行更换。
5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