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三角架

文档序号:30588606发布日期:2022-07-01 18:54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智能三角架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使用的三角架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的智能三角架中的控制电路结构。


背景技术:

2.三角架是在路上遇到突发状况,例如停车检修或者发生意外事故时,提示后方车辆前方有事故发生,注意避让,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三角架应放置于事故车辆车后50米至100米的地方,由于距离的限制,后车只有行至较近的距离时才能采取避让措施。随着互联网及大数据的进一步发展,热心车主可通过相应app将自己遇到的事故进行位置上报,即便如此,也会造成其他车主延迟收到事故的通知,无法提前采取更改线路的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三角架,其内设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中央处理模块及分别与之电连接的gprs通信模块、定位模块、红外测距模块、毫米波雷达测距模块和蜂鸣器。
4.进一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包括采用基于arm的32位处理器芯片stm32f103rbt6 的中央处理器;所述gprs通信模块包括采用型号为sim900a的第五芯片和采用型号为max3232的第四芯片;所述定位模块包括采用型号为neo 5q芯片第二芯片和采用型号为max3232的第三芯片;所述红外测距模块包括采用型号为gpy0a21yk0f的第六芯片;所述毫米波雷达测距模块包括采用型号为hlk-ld116s-24g的第七芯片。
5.进一步,定位模块的第二芯片的第8引脚与第三芯片的第11引脚相连,第二芯片的第9引脚与第三芯片的第10引脚相连;第三芯片的第14引脚与中央处理器的第 17引脚相连,第三芯片的第7引脚与中央处理器的第16引脚相连;gprs通信模块的第五芯片的第9引脚经第一电阻与第四芯片的第11引脚电连接,第10引脚经第二电阻与第四芯片的第10引脚相连接;第四芯片的第7引脚与中央处理器第29引脚相连接,第14引脚与中央处理器的第30引脚相接;红外测距模块的第六芯片的第3引脚与中央处理器的第9引脚相接;毫米波雷达测距模块的第七芯片的第3引脚与中央处理器处理器的第8引脚相连;蜂鸣器一端与直流电源相连,另一端与中央处理器的第 61引脚相连。
6.进一步,中央处理器的第3、4引脚之间连接有第一晶振,且第一晶振两端还分别经第十电容器、第十一电容器接地;中央处理器的第31、47、63、18、12、32、 48、64、19引脚分别接地;电池经并联的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后与中央处理器的第1引脚相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接直流电源,另一端与第一电容器的一端电连接,第一电容器的另一端接地;开关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容之间的电连接点连接后与中央处理器的第7引脚电连接;第四电阻与第二晶振相并联,且并联的两端分别与中央处理器的第5、第6引脚相连,且第二晶振两端还分别与第二电容器、第三电容器的一端电连接,第二电容器、第三电容器的另一端分别接地;中央处理器的第13引脚分别与第八电容器、第九电容器及第一电感器
的一端电连接,第八电容器、第九电容器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感器的另一端与相并联的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电容器的一端及直流电源相连,同时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电容器的另一端接地。
7.进一步,定位模块的第二芯片的第1、12、13、15引脚分别接地,第11引脚接直流电源,且第11引脚与第12引脚分别与第十二电容器的两端相接;第三芯片的第 1引脚与第3引脚间连接有第十三电容器,第4、第5引脚间连接有第十四电容器,第16引脚接入直流电源的同时与第十五电容器的一端电连接,第十五电容器的另一端接地;第三芯片的第15引脚接地,第2引脚经第十六电容器接地,第6引脚经第十七电容器接地。
8.进一步,gprs通信模块的第五芯片的第26引脚经第二十二电容器接地,第17、 18、29、39、45、46、53、54、58、59、61、62、63、64、65引脚分别接地;第四芯片的第1、3引脚之间连接有第十八电容器,第4、第5引脚之间连接有第十九电容器,第2引脚经第二十电容器接地,第6引脚经第二十一电容器接地,第16引脚接入电源,第15引脚接地。
9.进一步,红外测距模块的第六芯片的第1引脚接直流电源,第2引脚接地。
10.毫米波雷达测距模块的第七芯片的第1引脚接直流电源,第2引脚接地。
11.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三角架可以在车辆发生故障或者出现交通事故时,用于及时上报故障车辆位置,为其他车主提前作出预警,以采取相应避障措施,若其他车主未提前收到预警,当车辆到达与事故提前设定的距离处,智能三角架还可发出警报声,以提示车主提前采取避障措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所采用芯片成本较低,性能稳定,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12.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3.图1为智能三角架所设的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
14.图2为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1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三角架,内设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的核心部分为中央处理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包括采用基于arm的32位处理器芯片 stm32f103rbt6。还包括:gprs通信模块,采用sim900a芯片进行数据上报,即上报三角架位置;定位模块,采用neo 5q芯片进行位置获取;红外测距模块和毫米波雷达测距模块,分别采用红外测距进行大尺度测量与毫米波雷达测距进行高精度测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距,由红外测距模块进行红外距离测量,由毫米波雷达测距模块进行高精度测量;还包括蜂鸣器,用于当后车与三角架相距150米时发出警报。
18.具体的,参见图2所示,中央处理模块包括中央处理器ls1,中央处理器ls1采用型号为stm32f103rbt6的处理器芯片。
19.定位模块包括第二芯片ls2、第三芯片ls3;第二芯片ls2采用型号为neo5q的芯片,第三芯片ls3采用型号为max3232的芯片。
20.gprs通信模块包括第五芯片ls5和第四芯片ls4,第五芯片ls5采用型号为 sim900的芯片,第四芯片ls4采用型号为max3232的芯片。
21.红外测距模块包括第六芯片ls6,第六芯片ls6采用型号为gpy0a21yk0f的芯片。
22.毫米波雷达测距模块包括第七芯片ls7,第七芯片ls7采用型号为 hlk-ld116s-24g的芯片。
23.中央处理器ls1的第3、4引脚之间连接有第一晶振y1,且第一晶振y1两端还分别经第十电容器c10、第十一电容器c11接地。中央处理器ls1的第31、47、63、 18、12引脚分别与地相接。中央处理器ls1的第32、48、64、19引脚分别接地。电池battery经相并联的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后与中央处理器ls1的第1引脚相连接为整个电路提供电源;第三电阻r3一端接直流电源3.3v,另一端与第一电容器c1的一端电连接,第一电容器c1的另一端接地,开关key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第三电阻r3和第一电容c1之间的电连接点连接后与中央处理器ls1的第7引脚电连接;第四电阻r4与第二晶振y2相并联,且并联的两端分别与中央处理器ls1的第5、第6引脚相连,且第二晶振y2两端还分别与第二电容器c2、第三电容器c3的一端电连接,第二电容器c2、第三电容器c3的另一端分别接地;中央处理器ls1的第13 引脚分别与第八电容器c8、第九电容器c9及第一电感器l1的一端电连接,第八电容器c8、第九电容器c9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感器l1的另一端与相并联的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电容器c4、c5、c6、c7的一端及直流3.3v电源相连,同时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电容器c4、c5、c6、c7的另一端接地。
24.定位模块的第二芯片ls2的第1、12、13、15引脚分别接地,第11引脚接直流 3.3v电源,且第11引脚、第12引脚分别与第十二电容器c12两端相接,第二芯片ls2的第8引脚与第三芯片ls3的第11引脚相连,第二芯片ls2的第9引脚与第三芯片ls3的第10引脚相连;第三芯片ls3的第1引脚与第3引脚间连接有第十三电容器c13,第4、第5引脚间连接有第十四电容器c14,第16引脚接入直流电源的同时与第十五电容器c15的一端电连接,第十五电容器c15的另一端接地;第15引脚接地;第2引脚、第6引脚分别经第十六电容器c16、第十七电容器c17接地;第三芯片ls3的第14引脚与中央处理器ls1的第17引脚相连,第三芯片ls3的第7引脚与中央处理器ls1的第16引脚相连。
25.gprs通信模块的第五芯片ls5的第9引脚经第一电阻r1与第四芯片ls4的第11 引脚电连接,第五芯片ls5的第10引脚经第二电阻r2与第四芯片ls4的第10引脚相连接;第四芯片ls4的第7引脚与中央处理器ls1第29引脚相连接,第四芯片ls4 的第14引脚与中央处理器ls1的第30引脚相接。第五芯片ls5的第26引脚经第二十二电容器c22接地,第17、18、29、39、45、46、53、54、58、59、61、62、63、 64、65引脚分别接地。第四芯片ls4的第1、3引脚之间连接有第十八电容器c18,第4、第5引脚之间连接有第十九电容器c19,第2引脚经第二十电容器c20接地,第6引脚经第二十一电容器c21接地。第四芯片l4的第16引脚接入电源,第15引脚接地。
26.红外测距模块的第六芯片ls6的第1引脚与直流电源相接,第2引脚与地相接,第3引脚与中央处理器ls1的第9引脚相接。
27.毫米波雷达测距模块的第七芯片ls7的第1引脚与电源相接、第2引脚与地相接,第
3引脚与中央处理器ls1处理器的第8引脚相连。
28.蜂鸣器speaker一端与直流电源相连,另一端与中央处理器ls1的61引脚相连。
29.上述电路中电容器c1、c4-c9的电容值均为104pf,电容器c2、c3、c10、c11 的电容值为22pf,电容器c12-c21的电容值为0.1uf,电容器c22的电容值为10uf;电阻r1、r2的阻值均为100欧姆,电阻r3的阻值为10k欧姆,电阻r4的阻值为1m 欧姆。晶振y1的频率为32.768khz,晶振y2的频率为18mhz。电感l1的电感值为 100uh。
30.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中央处理器ls1的第1引脚接电源为本系统进行供电,由于第二芯片neo 5q输出电平为ttl电平,无法直接与中央处理器ls1相连,需采用 max3232芯片进行转换,即将ttl电平转换为rs232电平后才能与中央处理模块进行连接。本次设计将neo 5q的8引脚,即txd1接口与max3232的11引脚即t1in接口相连,电平转换后通过14引脚与中央处理器ls1的17引脚相连,将neo 5q的9引脚即rxd1接口与max3232的10引脚即t2in接口相连,随后通过7引脚与中央处理器ls1的16引脚相连。neo 5q上电后开始与中央处理器ls1进行通信,neo 5q通过初始化的方式设置定时上报位置的信息,中央处理器ls1对获取到的gps信息进行处理。
31.gprs通信模块,同样需要采用max3232芯片进行电平的转换后才可与中央处理器ls1进行通信,sim900a模块通过9引脚和10引脚分别与max3232芯片的11,10 引脚进行相连,随后sim900的第7引脚、第14引脚与stm32f103rbt6芯片的29及 30引脚相连进行通信。
32.测距模块中,红外测距所采用的gp2y0a21yk0f芯片三个引脚分别与 stm32f103rbt6处理器中的输出电压及gnd引脚相连,第三个引脚与stm32f103rbt6 处理器中的第9引脚即pa7引脚相连,用于数据传输。毫米波雷达高精度测距所采用的hlk-ld116s-24g包含一个具有内置pll和模数转换器的单片,因此可直接与 stm32处理器进行连接,hlk-ld116s-24g的vcc引脚与stm32处理器的电压相连,vout 与stm32的输入接口即引脚8相连,以获取毫米波雷达测得的距离数据。蜂鸣器与 stm32处理器的beep引脚即61引脚相连。毫米波雷达与红外测得的数据经stm32处理后,当后车与三角架相距150米时蜂鸣器发出警报,以提示后车进行变道。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