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无线遥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5996发布日期:2023-03-07 19:03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无线遥控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遥控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无线遥控器。


背景技术:

2.工业遥控器是利用无线电传输对工业机械进行远距离操作控制或远程控制的一种装置,工业遥控器是由无线发射电路板制成的发射装置来控制工业机械的运作。工业无线遥控器主要用于工业建筑、采矿、集装箱码头、仓储、机械制造、化工、造纸、工程机械等重工业领域,如起重机、液压吊车、过山车、采矿机械等大型重工业机械,使用遥控器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及操作。由于工业遥控器经常用在环境恶劣及不允许使用有线装置的场所,因此要求工业遥控器具有较高的精确度、灵敏度、信号连贯性、抗干扰性、耐酸碱性等。
3.而现有的无线遥控器上功能单一,且按键都是高出壳体表面设置,容易导致按键因为意外情况被压下,例如撞击到墙壁就会意外碰触到按键,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安全的遥控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无线遥控器,以保证使用时的安全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工业无线遥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线路板、按钮组件,所述按钮组件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上壳体的两端设置有急停旋钮以及启动按钮。所述急停旋钮以及启动按钮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所述发射器与所述接收器之间通过无线方式发送按钮组件所控制的指令,所述下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上壳体的两端形成凹陷部,所述急停旋钮以及启动按钮安装于所述凹陷部中,所述上壳体上还设置有电源指示灯,所述电源指示灯与线路板电连接,所述上壳体上还设置有下陷部,所述按钮组件设置在下陷部中。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下壳体内形成有插接柱,所述插接柱与线路板插接实现对线路板的固定安装。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按钮组件包括上升按钮和下降按钮。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按钮组件还包括左移按钮、右移按钮。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按钮组件还包括东向移动按钮、南向移动按钮、西向移动按钮、北向移动按钮。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按钮组件还包括快上或慢上按钮、快下或慢下按钮。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按钮组件还包括上翻按钮和下翻按钮。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按钮组件还包括翻板按钮。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发射器的线路板内设置有第一控制器和无线发射器,所述接收器包括第二控制器以及无线接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无线发射器发
送按钮组件所发出的操作指令给无线接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控制设备执行无线接收器接收到的操作指令。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启动按钮来保证启动的安全性,必须当按下启动按钮才能实现操作,且将启动按钮安装在凹陷部中,能够减少启动按钮撞到物体导致启动,增加了安全性;对于急停旋钮的设置同理,保证安全性;其中按钮组件的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和选择,实现功能的多样化,且设置在下陷部,也能够保护按钮避免与物体。
附图说明
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爆炸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发射器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5发射器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发射器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发射器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
24.10、发射器;101、上壳体;101-1、凹陷部;101-2、下陷部;102、下壳体;102-1、充电口;102-2、插接柱;103、线路板;104、按钮;105、急停旋钮;106、启动按钮;107、电源指示灯;20、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2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工业无线遥控器,包括发射器10和接收器20,所述发射器10包括上壳体101、下壳体102、线路板103、按钮组件,所述按钮组件与所述线路板103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上壳体101的两端设置有急停旋钮105以及启动按钮106。所述急停旋钮105以及启动按钮106与所述线路板103电连接,所述发射器10与所述接收器20之间通过无线方式发送按钮组件所控制的指令,所述下壳体102的一端设置有充电口102-1,所述充电口102-1与所述线路板103电连接。
27.所述上壳体101的两端形成凹陷部101-1,所述急停旋钮105以及启动按钮106安装于所述凹陷部101-1中,所述上壳体101上还设置有电源指示灯107,所述电源指示灯107与线路板103电连接,所述上壳体101上还设置有下陷部101-2,所述按钮组件设置在下陷部101-2中。所述下壳体102内形成有插接柱102-2,所述插接柱102-2与线路板103插接实现对线路板103的固定安装。
28.所述发射器10的线路板103内设置有第一控制器和无线发射器,所述接收器20包括第二控制器以及无线接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无线发射器10发送按钮组件所发出的操作指令给无线接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控制设备执行无线接收器接收到的操作指令。
29.本实施例1中的所述按钮组件包括上升按钮104和下降按钮104,适用于只存在上升和下降需求的工业行车/吊葫芦/起重应用领域。如图2所示。
30.实施例2:
31.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所述按钮组件的左移按钮104、右移按钮104,适用于有上升、下降、左右移动需求的工业行车/吊葫芦/起重应用领域。如图3所示。
32.实施例3:
3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所述按钮组件的东向移动按钮104、南向移动按钮104、西向移动按钮104、北向移动按钮104,主要适用于工业行车/吊葫芦/起重应用领域。如图4所示。
34.实施例4:
35.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增加所述按钮组件的快上或慢上按钮104、快下或慢下按钮104,实现速度调整,主要适用于工业行车/吊葫芦/起重应用领域。如图1所示。
36.实施例5:
37.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按钮组件增加了上翻按钮104和下翻按钮104。主要适用于汽车围板应用领域。如图3所示。
38.实施例6:
39.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按钮组件增加了翻板按钮104。主要适用于汽车围板应用领域。如图5所示。其中按键操作如下:(工业行车/吊葫芦/起重应用领域):
40.6.3.1按下“starrt”启动按键,绿色指示灯闪烁,如果红色指示灯闪烁,紧急停止钮转动下。
41.6.3.2按照发射器上各按键所设定之功能正确操作。
42.6.3.3操作完毕后按下紧急停止钮,5分钟后自动关闭电源。
43.6.43按键组合操作(汽车尾板应用领域):
44.6.4.1按下“starrt”启动按键,绿色指示灯闪烁,如果红色指示灯闪烁,紧急停止钮转动下。
45.6.4.2尾板上升操作:单按“上升”按键
46.6.4.3尾板下降操作:单按“下降”按键
47.6.4.4尾板上翻操作:同时按住“上升”+“翻板”二个按键
48.6.4.5尾板下翻操作:同时按住“下降”+“翻板”二个按键
49.6.4.6操作完毕后按下紧急停止钮,5分钟后自动关闭电源。
50.6.54按键单独操作(汽车尾板应用领域):
51.6.5.1按下“starrt”启动按键,绿色指示灯闪烁,如果红色指示灯闪烁,紧急停止钮转动下。
52.6.5.2尾板上升操作:单按“上升”按键
53.6.5.3尾板下降操作:单按“下降”按键
54.6.5.4尾板上翻操作:单按“上翻”按键
55.6.5.5尾板下翻操作:单按“下翻”按键
56.6.5.6操作完毕后按下紧急停止钮,5分钟后自动关闭电源。
57.6.6指示灯状态:
58.6.6.1单独红灯常亮表示充电中指示。
59.6.6.2单独绿灯常亮表示充电完成指示。
60.6.6.3单独黄灯闪烁表示电池欠压指示。
61.6.6.4双色灯红/绿交替闪烁表示配对中。
62.6.6.5急停按键后按其它按键双色灯红灯指示。
63.6.6.6启动按键后按其它按键双色灯绿灯指示。
6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启动按钮来保证启动的安全性,必须当按下启动按钮才能实现操作,且将启动按钮安装在凹陷部中,能够减少启动按钮撞到物体导致启动,增加了安全性;对于急停旋钮的设置同理,保证安全性;其中按钮组件的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和选择,实现功能的多样化,且设置在下陷部,也能够保护按钮避免与物体。
65.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66.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7.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