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便携应急LED警示装置

文档序号:35474535发布日期:2023-09-16 17:18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便携应急LED警示装置

本申请涉及警示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柔性便携应急led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的警示装置都需要外接电源,或者自带电源,而自带电源的警示装置因需要长时间工作,其电源往往体积较大,不方便使用者携带,不够便捷,且既有的研究中“三明治”结构电池制造工艺多为功能材料层层打印堆叠的方式实现,由于材料层之间的印刷适性较差,层与层之间的附着牢度较低,易造成脱落短路。

2、因此,亟需一种方便携带,便捷度高,且不易短路的柔性便携应急led警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方便携带,便捷度高,且不易短路的柔性便携应急led警示装置。

2、一种柔性便携应急led警示装置,包括柔性电池包以及led灯组,所述柔性电池包通过导电电路与所述led灯组连接并为其提供电力。

3、如上所述的柔性便携应急led警示装置,所述柔性电池包包括柔性纸电池、用于与所述柔性纸电池接触并产生电流的强碱溶液以及设于所述柔性纸电池和所述强碱溶液之间用于使其二者隔离或接触的隔离机构。

4、如上所述的柔性便携应急led警示装置,所述柔性纸电池包括电池芯体和用于包覆所述电池芯体的包覆层,所述电池芯体包括电解质层,所述电解质层的一侧设有负极材料层,另一侧设有正极材料层,所述负极材料层和所述正极材料层分别与所述导电电路连接,并在与所述强碱溶液接触时产生电流。

5、如上所述的柔性便携应急led警示装置,所述负极材料层与所述正极材料层外侧还设有用于汇集所述电池芯体电流的集流体层,所述包覆层包覆于所述集流体层外侧。

6、如上所述的柔性便携应急led警示装置,所述隔离机构为设置于所述柔性纸电池和所述强碱溶液之间用于隔离二者的隔离链,通过打开所述隔离链可使二者接触。

7、如上所述的柔性便携应急led警示装置,所述正极材料层采用ni(oh)2,所述负极材料层采用的材质为zn粉末、炭黑和聚氟乙烯的混合材料。

8、如上所述的柔性便携应急led警示装置,所述电解质层的材质为水凝胶增强的纤维素纸。

9、如上所述的柔性便携应急led警示装置,所述集流体层采用的材质为炭黑、石墨烯粉体和聚氟乙烯的混合材料。

10、如上所述的柔性便携应急led警示装置,所述负极材料层与所述正极材料层通过直接刷涂或印刷的方式分别设于所述电解质层的两侧。

11、如上所述的柔性便携应急led警示装置,所述导电电路上设有用于控制闪烁效果或滚动信息的控制芯片;所述导电电路上还设有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定位芯片或/和通信芯片。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申请提供一种柔性便携应急led警示装置,通过采用柔性纸电池作为警示装置的自带电源,不仅方便携带使用便捷,且有效减少警示装置的体积占用空间小,增加了使用场景以及实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收益。



技术特征:

1.一种柔性便携应急led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电池包(1)以及led灯组(2),所述柔性电池包(1)通过导电电路(3)与所述led灯组(2)连接并为其提供电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便携应急led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层(5)与所述正极材料层(6)外侧还设有用于汇集所述电池芯体(10)电流的集流体层(7),所述包覆层(11)包覆于所述集流体层(7)外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便携应急led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机构(9)为设置于所述柔性纸电池(4)和所述强碱溶液(8)之间用于隔离二者的隔离链,通过打开所述隔离链可使二者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便携应急led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层(6)采用ni(oh)2,所述负极材料层(5)采用的材质为zn粉末、炭黑和聚氟乙烯的混合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便携应急led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层(101)的材质为水凝胶增强的纤维素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便携应急led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层(7)采用的材质为炭黑、石墨烯粉体和聚氟乙烯的混合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便携应急led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层(5)与所述正极材料层(6)通过直接刷涂或印刷的方式分别设于所述电解质层(101)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便携应急led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电路(3)上设有用于控制闪烁效果或滚动信息的控制芯片;所述导电电路(3)上还设有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定位芯片或/和通信芯片。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柔性便携应急LED警示装置,通过采用柔性纸电池作为警示装置的自带电源,不仅方便携带使用便捷,且有效减少警示装置的体积占用空间小,增加了使用场景以及实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收益。

技术研发人员:高志强,高艳飞,李桐鹏,邱妍,程晶,陈雨微,敖琼方,赖凯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2082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