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出行需求的交通可达性估算方法、介质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4865649发布日期:2023-07-23 19:17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出行需求的交通可达性估算方法、介质及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出行需求的交通可达性估算方法、介质及设备。


背景技术:

1、对外交通可达性通常指交通出行者基于特定的交通系统从评估范围内部的出发点到评估范围外目的地的便捷度,其不仅能够反应出行者获取各类交通服务的难易程度,也能反应城市居民通过空间位置移动获取某类服务或者参与某种活动的难易程度,故被广泛地运用于城市交通和城市规划等相关领域,是评估城市交通系统效率和居民出行便捷程度程度的关键指标。

2、现有技术中,通过分别计算一个出发地到多个目的地的出行时间,来作为相应的交通可达性值,再利用计算得到的交通可达性值比较分析到达不同目的地的便捷程度,从而完成“一对多”的交通可达性估算。

3、可见,现有技术中无法利用一个统一的指标针对“多个出发地到多个目的地”进行交通可达性的估算。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出行需求的交通可达性估算方法、介质及设备,通过根据原始出行表对划分好的不同网格之间的出行需求进行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得到评估网格的对外交通可达性,从而充分考虑评估范围与外部目的地之间的实际出行需求,使得交通可达性的估算更加精准。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出行需求的交通可达性估算方法,包括:

3、获取基础资料;其中,所述基础资料包括评估范围、研究范围和原始出行表,所述评估范围在所述研究范围内部;

4、对所述研究范围进行划分,得到若干个网格,并获取每一网格中质心的质心坐标;其中,质心坐标在所述评估范围内的网格为评估网格;

5、根据所述原始出行表统计不同网格的出行需求,得到网格出行关系表;

6、根据所述网格出行关系表,计算得到所述评估网格的对外交通可达性。

7、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原始出行表统计不同网格的出行需求,得到网格出行关系表,具体包括:从所述原始出行表中查找得到多个出行关系;其中,每一出行关系包括对应的起点和终点;获取所述起点的起点坐标和所述终点的终点坐标;针对每一出行关系,根据对应的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通过预设的研判规则得到对应的起点网格和终点网格;根据所述起点网格和终点网格,统计不同网格两两之间的出行需求,得到网格出行关系表。

8、进一步的,所述对外交通可达性包括人均公交出行时长、人均小汽车出行时长和人均出行时长比。

9、更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网格出行关系表,计算得到所述评估网格的对外交通可达性,具体包括:从所述网格出行关系表中查找得到不同网格两两之间质心的出行人数;获取不同网格两两之间质心的公交出行时长;根据所述出行人数和所述公交出行时长,通过式(1)计算得到从所述评估网格的质心出发的人均公交出行时长;其中,式(1)具体如下:

10、

11、其中,p为任一评估网格的质心,a为任一质心不在评估范围内的网格的质心,为从p出发的人均公交出行时长,poppa为从p到a的出行人数,为从p到a的公交出行时长。

12、更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网格出行关系表,计算得到所述评估网格的对外交通可达性,具体包括:从所述网格出行关系表中查找得到不同网格两两之间质心的出行人数;获取不同网格两两之间质心的小汽车出行时长;根据所述出行人数和所述小汽车出行时长,通过式(2)计算得到从所述评估网格出发的人均小汽车出行时长;其中,式(2)具体如下:

13、

14、其中,p为任一评估网格的质心,a为任一质心不在评估范围内的网格的质心,为从p出发的人均小汽车出行时长,poppa为从p到a的出行人数,为从p到a的小汽车出行时长。

15、更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网格出行关系表,计算得到所述评估网格的对外交通可达性,具体包括:根据所述人均公交出行时长和所述人均小汽车出行时长,通过式(3)计算得到人均出行时长比;其中,式(3)具体如下:

16、

17、其中,p为任一评估网格的质心,a为任一质心不在评估范围内的网格的质心,rp为从p出发的人均出行时长比,为从p出发的人均小汽车出行时长,为从p出发的人均公交出行时长。

18、进一步的,所述对所述研究范围进行划分,得到若干个网格,具体包括:根据预设的间隔对所述研究范围进行划分,得到若干个网格。

19、进一步的,所述针对每一出行关系,根据对应的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通过预设的研判规则得到对应的起点网格和终点网格,具体包括:针对每一出行关系,根据对应的起点坐标,将满足所述研判规则的网格记为对应的起点网格,根据对应的终点坐标,将满足所述研判规则的网格记为对应的终点网格;其中,所述研判规则如下式(4):

20、

21、其中,d为预设的间隔,(xn,ym)为网格的质心坐标,(xo,yo)为起点坐标或终点坐标。

2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出行需求的交通可达性估算方法的步骤。

2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且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出行需求的交通可达性估算方法的步骤。

24、综上,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采用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基础资料;其中,所述基础资料包括评估范围、研究范围和原始出行表,所述评估范围在所述研究范围内部;对所述研究范围进行划分,得到若干个网格,并获取每一网格中质心的质心坐标;其中,质心坐标在所述评估范围内的网格为评估网格;根据所述原始出行表统计不同网格的出行需求,得到网格出行关系表;根据所述网格出行关系表,计算得到所述评估网格的对外交通可达性,特别地,利用分别计算得到的人均公交出行时长、人均小汽车出行时长和人均出行时长比作为交通可达性的估算指标。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以人均出行时长为指标,统筹考虑出发地与目的地之间的出行需求、出行分布和出行时间差异,反应实际出行需求与实际出行供给的匹配性差异,从而提高交通可达性估算的准确性,通过一个定量指标实现了一个出发地与多个目的地情形的交通可达性估算,使得在多个出发地与多个目的地的场景下,也能够简易、直观的比较、分析各出发地之间的整体可达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出行需求的交通可达性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出行需求的交通可达性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原始出行表统计不同网格的出行需求,得到网格出行关系表,具体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出行需求的交通可达性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外交通可达性包括人均公交出行时长、人均小汽车出行时长和人均出行时长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出行需求的交通可达性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网格出行关系表,计算得到所述评估网格的对外交通可达性,具体包括: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出行需求的交通可达性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网格出行关系表,计算得到所述评估网格的对外交通可达性,具体包括: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出行需求的交通可达性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网格出行关系表,计算得到所述评估网格的对外交通可达性,具体包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出行需求的交通可达性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研究范围进行划分,得到若干个网格,具体包括: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出行需求的交通可达性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每一出行关系,根据对应的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通过预设的研判规则得到对应的起点网格和终点网格,具体包括: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出行需求的交通可达性估算方法。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且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出行需求的交通可达性估算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出行需求的交通可达性估算方法、介质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基础资料;其中,所述基础资料包括评估范围、研究范围和原始出行表,所述评估范围在所述研究范围内部;对所述研究范围进行划分,得到若干个网格,并获取每一网格中质心的质心坐标;其中,质心坐标在所述评估范围内的网格为评估网格;根据所述原始出行表统计不同网格的出行需求,得到网格出行关系表;根据所述网格出行关系表,计算得到所述评估网格的对外交通可达性。本发明实施例充分考虑评估范围与外部目的地之间的实际出行需求,使得交通可达性的估算更加精准。

技术研发人员:曾滢,李鑫,魏文术,吕明,王嘉祺,熊培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