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696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报警器,特别是关于用电池为工作力矩,并主要增设于如提包、收录机等物品中的报警器。
已有的报警器由较多的电子原件构成,体积较大,成本较高,不便增设于上述物品中,实用新型的报警器方案,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其特征是有一个由微电机(1)、齿形帽(2)、振动片(3)、共呜腔(4)构成的警声机构和至少一个由锁盘(10)、轴钉(9)、锁钩(8)、锁钉(7)构成的密码锁机构以及至少一个由电键(5)、触发簧(6)构成的触发电键机构。触发簧(6)是可以取下的。
本实用新型的报警器,具有体积小、成本低、警声尖锐、安全可靠的特征,将使报警技术运用到更多的领域。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报警器的一个实施例图1表示电路原理。
图2表示警声机构原理。
图3表示触发电键机构原理。
图4表示密码锁机构原理。
本实施例中触发电键机构和密码锁机构都采用两个。从图1可见一个或两个电键(5)闭合都使微电机(1)旋转。
结合图2分析警声机构工作原理微电机(1)旋转时由硬金属材料制成的齿形帽(2)使由弹性金属材料制成的振动片(3)产生高频振动,通过共呜腔(4)发出尖锐的报警声。共呜腔(4)的振动面可以是牛皮纸或类似材料制成的。
图3是触发电键机构的一种形式,其中电键(5)与图1、图4中电键(5)属于同一部件。电键(5)设置在物体的底部。利用物体的重量决定电键(5)的开闭。当物体放置在支承体上时物体的重量克服电键(5)有弹性一端的弹性,电键(5)断开;当物体离开支承体;电键(5)闭合。为了预防人为的假设支承体;如用一簿片状物体从电键(5)与支承体之间强行通过,然后固定,使物体离开支承体时不报警,增设了如图所示的触发簧(6)。触发簧(6)由金属导体制成,无外力作用时触发簧(6)与其中间的导体无触及;有上述情况或物体被移动时触发簧(6)与中间的导体触及使电流通过。有时候支承体是运动的,如车船上,这时触发簧(6)可能因支承体的振动而使警声机构产生误报警,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如图所示触发簧(6)是可以取下的。图中锁钉(7)是密码锁机构的一个部份,其作用与位置在下述部份可以获得。
结合图4分析密码锁机构工作原理锁盘(10)与轴钉(9)一体化并可以在锁钩(8)的中间旋转,锁盘(10)是圆盘形的,可见的一面有周向等距10个数字,和数字相邻的物体上有一个指示符号,锁钉(7)和电键(5)有弹性的一端一体化,旋转锁盘(10)轴钉(9)靠上锁钩(8)使锁钩(8)旋转,电键(5)断开时,锁钩(8)可旋转到接近但不触及锁钉(7)的位置,这时锁盘(10)上的某个数字正和相邻的指示符号相对,这个数字就是物体主人才知道的“密码”,因为锁盘(10)只有旋转到这个位置,才能使物体离开支承体时,锁钉(7)靠上锁钩(8)而使电键(5)不能闭合。
为了预防密码的泄露,锁钩(8)是轴钉(9)靠上时才能旋转,没有靠上时锁盘(10)的旋转和锁钩(8)是毫不相干的,因此,当物体的主人向一个方向旋转锁盘(10)到锁定电键(5)位置的同时,可以将锁盘(10)向另一个方向旋转一定的自由度,这时指示符号所指示的数字和密码就毫不相干,目的如上所述。
权利要求
1.报警器,特别是关于用电池为工作力矩,并主要增设于某件物品中的报警器。其特征是有一个由微电机(1)、齿形帽(2)、振动片(3)、共呜腔(4)构成的警声机构和至少一个由锁盘(10)轴钉(9)、锁钩(8)、锁钉(7)构成的密码锁机构以及至少一个由电键(5)、触发簧(6)构成的触发电键机构。
2.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报警器,其特征为锁盘(10)向一个方向旋转到锁定电键(5)位置的同时,可以向另一个方向旋转一定的自由度。
3.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报警器,其特征为电键(5)的一端是有弹性的。
4.按权利要求
3所述的报警器,其特征为触发簧(6)是可以取下的。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报警器,特别是关于用电池为工作力矩并主要增设于某件物品中的报警器。已有的报警器体积较大,成本较高,不便作上述用途。本实用新型的报警器方案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其特征是有一个由微电机(1)、齿形帽(2)、振动片(3)、共鸣腔(4)构成的警声机构和至少一个由锁盘(10)、轴钉(9)、锁钩(8)、锁钉(7)构成的密码锁机构以及至少一个由电键(5)、触发簧(6)构成的触发电键机构。
文档编号G08B13/22GK86201689SQ86201689
公开日1987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1986年3月18日
发明者周建强 申请人:周建强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