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磁盘记录及/或再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1549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磁盘记录及/或再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光磁盘使用于记录媒体的记录及/或再生装置,详细的是涉及谋求空间的有效利用、可小型化且实现机构简单化的光磁记录及/或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原来,作为将光磁盘用于记录媒体的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使用

图1和图2所示地构成的装置。该记录再生装置,如图1所示,在配设在装置本体101内的呈平板状的基座102的大致中央部配设旋转驱动光磁盘的旋转驱动部103。在从基座102的配设旋转驱动部103的部分到一方侧缘的部分上配置着光拾音器104。
以设在配设在基座102上的保持架上侧的方式配置头安装臂105。在头安装臂105的前端安装着磁头106。头安装臂105通过连接构件107与光拾音器104连接着,以使头安装臂105与光拾音器104的移动同步地进行指导。
在基座102配设着保持架的侧的面上配设着用于推出保持在保持架上的盒式磁盘的推出杆108。推出杆108如图1所示地夹着旋转驱动部103地配设在与配设光拾音器104的部分相反侧的位置。
图1所示的记录再生装置,在装置本体101内设置用于收纳电池109的电池收纳部110。该电池收纳部110设在配置着推出杆108的基座102的背面侧。
在谋求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小型化时,必须考虑电池109的收纳位置。例如,在谋求记录再生装置小型化时,如图3所示,考虑将电池收纳部110配置在夹着旋转驱动部103地与光拾音器104相对的位置。在这样地配置电池收纳部110时,不能配置图1所示的装置使用的推出杆108。
因此,考虑将推出杆108设置在配置光拾音器104的侧。在这样地配置推出杆108时,推出杆108有可能与连接构件107产生干涉。想要避免该干涉,必须将连接构件107向基座102的后方配置,有由此引起装置本身大型化的问题。
将光磁盘用于记录媒体的记录再生装置,夹着光磁盘地配置光拾音器和磁头。磁头以与光磁盘的与照射从光拾音器射出的光束的面相反侧的面接触或接近的方式被配置。
使用于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的磁头仅在记录时移动到与光磁盘接触或接近的位置,在再生时,移动到与光磁盘离开的位置。这时,防止磁头和光磁盘长时间接触,用于谋求磁头和光磁盘的保护。
因此,在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中为了使磁头相对光磁盘接近或离开,而设有图4所示那样的头升降机构。
以下说明设有该头升降机构的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配置的保持架123,该保持架123用于保持在矩形的盒本体内收纳了光磁盘121的盒式磁盘,该第一位置是将该盒式磁盘安装在构成于基座122上的盘装载位置的位置,该第二位置是进行盒式磁盘装脱的位置。在保持架123的顶板上设有开口部123a,该开口部123a将保持在该保持架上的盒式磁盘的上面侧的一部分与外方面临。
与收纳在盒式磁盘中的光磁盘121接近。离开的磁头装置125通过连接构件126与未图示的光拾音器连接,并与光拾音器同步地向作为光磁盘装置121的径向的图4中箭头X方向可移动地被支承着。该磁头装置125包括头支承臂128和臂支承板129,该头支承臂128在其前端侧支承着磁头127,该臂支承板129用于限制头支承臂128的过量的位移。头支承臂128是冲切磷青铜等具有弹性的薄金属板形成。臂支承板129的弯曲为L字状的前端部129a支承着头支承臂128的前端侧的下面,臂支承板129和头支承臂128的基端部固定支承在形成为コ字状的连接构件128的上端部。
磁头127由头移动板130上下移动。头移动板130形成为大致矩形板状,将其后端部在设在保持架123上的开口部123a的后端部附近可向上下方向自由转动地被支承着。在该头移动板130上设有从其一方端缘突出的被驱动片131和从另一方的侧缘突出的弹簧抵接片132。头移动板130由回位弹簧133朝向保持架123侧的下方推压支承着。回位弹簧133其一端固定在保持架123的顶板上,其另一端从上侧推压头移动板130的弹簧抵接片132而将头移动板130向下方弹压。另外,头移动板130的被驱动片131设置在头升降杆135的凸轮片136的上侧,该头升降杆135可转动地支承在保持架123的顶板上。凸轮片136在其后端部形成下降部,在其前端部形成上升部,下降部和上升部之间由斜边部连接着。
图4所示的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表示被驱动片131载置在凸轮片136的下降部上的状态。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头移动板130成为向下方转动了的状态,磁头装置125向下方转动,移动到磁头127与收纳在保持于保持架123上的盒式磁盘中的光磁盘121接触或接近的位置。
可转动地支承插入保持盒式磁盘的保持架123的基座122上向前后方向即图4中箭头Y方向的前方及箭头Z方向的后方可自由移动地支承着升降控制板137。在升降控制板137上形成着齿条138。该齿条138通过由驱动马达141旋转的连接齿轮机构142沿前后方向被移动操作。在升降控制板137的后端部形成着连接孔143。在该连接孔143上穿插着设在头升降杆135另一端部的连接片144。
在此,在升降控制板137向图4中的箭头Y方向的前方移动时,头升降杆135向图4中逆时针方向转动,另外,在升降控制板137向图4中箭头Z方向的后方移动时,头升降杆135向图4中顺时针方向转动。
图4所示的状态的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处于对光磁盘121可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的状态,升降控制板137处于移动向图4中箭头Z方向的后方的状态,头升降杆135向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成为磁头127相对保持架123最下降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磁头127与光磁盘121接触。
在结束向光磁盘121记录信号时,升降控制板137向图4中箭头Y方向的前方移动,头升降杆135向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凸轮片136向后方移动,成为头移动板130的被驱动片131位于凸轮片136的上升部的状态,头移动板130向上方转动,由头移动板130将臂支承板129和头支承臂128向上方转动地举起,其结果,磁头127从光磁盘121离开。
上述图4所示的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由于为了使头移动板130转动而在升降控制板137和头移动板130之间夹设着头升降杆135,不仅零件数量多而且连接部分也多,不仅组装困难,而且,也难以保证连接部分的位置精度,而且力的传递效率差,缺乏可靠性。另外,需要向所谓的沿基座122的前后延伸的升降控制板137、在一侧部上下延伸的头升降杆135的连接片144、在保持架123的上面沿左右延伸的头升降杆135那样地沿长距离配置用于传递力的构件,由于这些构件大地占据基座122的面积,从而配置其它的构件等就变困难。
因此,考虑在基座122的侧面配设前后移动的凸轮构件,由凸轮构件驱动从头升降杆135向侧方突出的凸轮从动件来使头升降杆135进而使磁头127上下运动。在采用这样的构造时,在使保持架123向移动到基座122上方的盒式磁盘插脱位置移动时,升降杆135的凸轮从动件从设在基座122上的凸轮构件离开,因此,磁头127下降,有可能由盒式磁盘相对保持架123的出入损伤磁头127。
另外,盒式磁盘在收纳光磁盘的盒本体上设有将光磁盘的一部分沿内外周与外方面临的记录再生用的开口部。该开口部通常由可移动地设在盒本体上的闸门构件封闭。该闸门构件,在盒式磁盘插入到保持架的规定位置时,该闸门构件移动到打开开口部的位置。通过移动操作闸门构件来开放操作设在盒本体上的开口部的闸门开放构件是将保持架123的一部分切起弯曲而形成的。
插入保持盒式磁盘的保持架通常由弯曲加工薄金属板而形成,因此,通过切起弯曲该保持架的一部分而形成的闸门开放构件的周缘部上形成着边缘,由于通常盒式磁盘向保持架装脱是由操作者的手进行的,因此,无论以各种各样的角度插入保持架,也有可能由产生在闸门开放构件的周缘部的边缘切削设在盒式磁盘上的闸门开放构件所进入的槽的内面。
关于将光磁盘用于记录媒体记录再生装置,在选择记录操作模式、至少对光磁盘正在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当中,需要禁止盒式磁盘的推出操作或关闭装置本体的设有盒式磁盘保持部的盖体的释放操作。
即,将光磁盘用于记录媒体的记录再生装置,在全部将记录了所希望的信息信号记录在盘上后,在记录称为所谓TOC(Table ofcontents)的参照信息后结束记录动作。该记录再生装置,在进行记录在光磁盘上的信息信号再生时,找出预先记录在光磁盘上的TOC信息,以该TOC信息为基础进行被记录的信息信号的再生。因此,在记录信息信号时若不记录TOC信息,就不能进行记录在光磁盘上的信息的再生,因此,对于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在记录结束时,在操作者按压停止按钮时,在使信息信号记录停止后再进行写入TOC信息的动作。
这样构成的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在选择记录操作模式并进行至少对光磁盘记录信息当中,如果进行盒式磁盘的推出动作、和将装置本体关闭的盖体释放动作直至驱动部停止状态时,在按压停止按钮前,记录动作被中断,不能写入TOC信息。因此不能再生在此之前记录的信息。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在至少进行对光磁盘记录信息信号当中,设有禁止盒式磁盘的推出操作和开闭装置本体的盖体的释放操作的机构。
作为禁止盒式磁盘的推出操作和开闭装置本体设有盒式磁盘保持部的盖体的释放操作的机构,使用图5A、图5B、图5C所示的构造的机构。
图5A~C所示的机构,其锁定杆151在将开闭装置本体的盖体锁定在关闭位置的锁定位置和解除盖体向关闭位置的锁定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在机构锁定杆151之外还设有限制装置152,该限制装置152如图5A所示地在阻止锁定杆151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的限制位置和允许锁定杆151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的非限制位置之间移动,在再生时或停止时使限制装置152位于图5B所示的非限制位置,允许锁定杆151向图5B所示的锁定解除位置移动,在记录时,使限制装置152位于图5C所示的限制位置,限制锁定杆151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
图5A~C所示的机构,在记录时由于操作者失误而进行想要将锁定杆151移动到锁定解除位置的操作时,锁定杆151的一部分与限制装置152对接而阻止其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因此,给予操作者强烈的冲击感,不仅触感不好,而且与操作者操作的锁定杆151一体的操作部153也不动作,因此,会导致操作者的误解,由于操作者的过分的想要使其动作的操作,有可能损坏操作部153或锁定杆151。
发明的公开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将光磁盘用于记录媒体的记录再生装置的进一步的小型化的新颖的记录及/或再生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记录及/或再生装置,该记录及/或再生装置即使将推出杆配置在配置光拾音器侧也不与其它构件干涉,通过谋求有效地利用空间使装置本体可更加小型化。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实现机构简单化的同时、可实现磁头保护的记录及/或再生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可由闸开放构件防止损伤上述盒式磁盘的记录及/或再生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记录及/或再生装置。该记录及/或再生装置在禁止着开闭装置本体的盖体的锁定解除时,在即使进行用于锁定解除的操作也不给予操作者不舒服感,可确实地防止由过分的操作所带来的机构的破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包括保持架、转台、光拾音器、磁头、连接构件、推出杆;该保持架自由转动地设在基座上,在保持插入的光磁盘的同时在盘插脱位置和盘装载位置之间移动;该转台设在基座上,用于转动光磁盘,该光磁盘被保持架保持并移动到盘装载位置;该光拾音器,可移动地设在基座上,向被回转驱动的光磁盘的信号记录面照射光束;该磁头,夹着光磁盘与光拾音器相对地配置,可在与光磁盘接触或接近的记录位置和从光磁盘离开的非记录位置之间移动;该连接构件连接光拾音器和磁头;该推出杆自由转动地设在基座上,并由推压部将保持在保持架上的光磁盘向推压排出方向偏压。在此,推出杆配置在光拾音器周边。推出杆的主要部分沿基座面被设置,而且,推出杆的转动轨迹和连接构件的移动轨迹不同。
另外,本发明的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包括保持架、转台、光拾音器、头移动构件、偏压构件;该保持架自由转动地设在基座上,在保持插入的光磁盘的同时在盘插脱位置和盘装载位置之间移动;该转台设在基座上,用于转动被保持架保持并移动到盘装载位置的光磁盘,该光拾音器,可移动地设在基座上,向被回转驱动的光磁盘的信号记录面照射光束;该头移动构件,支承在光拾音器上,夹着光磁盘与光拾音器相对地配置,可在与光磁盘接触或接近的记录位置和从光磁盘离开的非记录位置之间移动地推压磁头;该偏压构件,将头移动构件向从光磁盘离开的方向偏压。
另外,本发明的光磁盘再生装置包括舌片状的闸门开放构件,该闸门开放构件随着在盒内收纳了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盒插入规定位置,与开闭设在盒上的记录再生用的开口的闸门构件结合,将该闸门构件向开放方向推压,还具有闸门释放机构,该闸门释放机构以从闸门开放构件的主面的至少一方突出表面为曲面的突部的方式被设置。
另外,本发明的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包括锁定位置,该锁定位置将开闭装置本体的盖体锁定在关闭位置;锁定杆,该锁定杆在与解除盖体的锁定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限制构件,该限制构件在限制锁定杆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的限制位置和允许锁定杆向锁定杆解除位置移动的非限制位置之间移动;第一偏压装置,该第一偏压装置将锁定杆朝向锁定位置偏压;第二偏压装置,该第二偏压装置的偏压力比第一偏压装置的偏压力大,它连接锁定杆和操作部之间并将该操作部向与锁定杆的锁定位置相同的方向偏压。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由本发明的得到的具体的优点可由以下所说明的实施例的说明进一步得到了解。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在基座的外侧收纳电池的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的俯视图。
图5A是表示再生时和停止时的锁定杆和限制装置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5B是表示再生时和停止时的锁定杆移动到锁定解除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5C是表示记录时锁定杆被限制装置阻止向锁定解除装置移动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外观的立体图。表示开闭装置本体的盖体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
图7是与盒式磁盘一起表示将盖体移动到了开放位置的状态的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的内部机构的立体图。
图9是与保持架一起表示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的内部机构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将盖体锁定在装置本体上的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的内部机构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的内部机构的仰视图。
图13是表示保持盒式磁盘的保持架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闸门开放构件的放大俯视图。
图15是切去一部分地表示推出杆和与其关联的部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16是表示控制装置的要部的框图。
图17是表示机构部和盖体的概略正视图。
图18是表示与盒式磁盘的一部分一起表示的闸门开放构件的放大剖面图。
图19A是推出杆处于推出位置时的包括推出杆的要部的俯视图。图19B是其侧视图。图19C是推出杆处于上述位置时的正视图。
图20A是保持架即将到达装载位置时的状态的含有推出杆的要部的平面图。图20B是其侧视图。图20C是其正视图。
图21A是推出杆处于锁定位置时的包括推出杆在内的要部的俯视图。图21B是其侧视图。图21C是其正视图。
图22是盘记录再生装置处于非记录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23是盘记录再生装置处于记录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24是表示推出了盒式磁盘状态的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的侧视图。
图25是表示禁止盖体开放的顺序的流程图。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态以下举适用于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的例子来说明本发明。
以下说明用于使用本发明的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1的盒式磁盘2,如图7所示,该盒式磁盘2具有形成为矩形的扁平矩形状的壳体3,在该壳体3内可旋转地收纳着光磁盘4。收纳了光磁盘4的壳体3的下面侧中心部形成着中心孔,该中心孔用于使安装在被收纳的光磁盘4的中心部的未图示的突口露出。另外,在壳体3的下面侧形成着拾取装置调整孔,该拾取装置调整孔用于使光磁盘4的信号记录面与光拾音器相对,在与壳体3的上面侧的与拾取装置调整孔相对的位置形成着头调整孔5,该头调整孔5用于使后述的信号记录用磁头进入壳体3内并与光磁盘4接触。
另外,如图7所示,在壳体3上可移动地安装着闸门构件6,该闸门构件6用于开闭拾取装置调整孔和头调整孔5。该闸门构件6在关闭拾取装置调整孔和头调整孔5的关闭位置和开放拾取装置调整孔和头调整孔5的开放位置之间在壳体3上移动。而且,在与闸门构件6的与壳体3的前端面相对的部分上形成着结合孔6a,另外,在壳体3的与闸门构件6的形成着结合孔6a的部分相对的前端面上形成着供闸门开放构件进入的槽3a,在该槽3a内设置将闸门构件6锁定在关闭位置的锁定构件的被推压部6b(参照图7)。
将上述那样的盒式磁盘2用于记录媒体的本发明的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1的装置本体由本体壳7和盖体8构成,该本体壳7形成为上面敞开的薄箱状,该盖体8自由转动地设在该本体壳7上,用于开闭本体壳7的上面,如图6和图7所示,在该装置本体内,设有驱动部9和保持架10。该保持架10保持着磁盘并在装载位置和插脱位置之间移动,该装载位置是将光磁盘4安装在在驱动部9上构成的盘安装部的位置,该插脱位置是保持架从盘安装部离开进行盒式磁盘2的插脱的位置。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体壳7的前面设有用于进行盖体8的开放操作的开放操作钮11和记录操作钮12。钮11在向图6及图7中的箭头H方向移动时解除盖体8向关闭本体壳7的上面的关闭位置的锁定。另外,记录操作钮12通过向图6和图7中的箭头H方向移动来选择进行向光磁盘4记录信息信号的操作模式。另外,在盖体8的上面配设着液晶显示部13和各种操作钮14、14、...。
如图8所示,驱动部9具有平板状的基座17,在该基座17上搭载着旋转驱动部15和光拾音器16,该旋转驱动部15用于旋转驱动光磁盘4,该光拾音器16将激光照射到光磁盘的信息记录面上进行信号的再生或记录。
在基座17的前面侧向图8中箭头H方向及I方向的图中的左右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承着锁定杆18。如图7~图10所示,在锁定杆18的上缘向上方突出地设置锁定爪19。锁定爪19从正面看做成为向图8中的左方突出的爪部19a的端缘向左下倾斜的倾斜缘19b。在锁定杆18和基座17之间夹设着压缩螺旋弹簧20,锁定杆18被压缩螺旋弹簧20向左方即图8中箭头I方向弹压。另外,从锁定杆18的图8中右端部的上缘向后方突出设置被限制部21,另外,从锁定杆18的左端部如图10所示地朝向后方地突出设置着开关推压片22。
在基座17的前面上向图8~图10中箭头H方向及箭头I方向的左右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承着与开放操作钮11连接的开放操作杆23。如图8~图10所示,开放操作杆23通过拉簧24与锁定杆18连接,该拉簧24具有比压缩螺旋弹簧20的伸张力大的拉力。因此,在对开放操作钮11不施加向图8~图10中箭头H方向的力时,由于压缩螺旋弹簧20的伸张力,开放操作杆23及开放操作钮11位于移动范围的左端侧。
在可转动地安装在本体壳7上的盖体8前端部的内面上如图7和图17所示地安装着结合构件25。在结合构件25上从图17中正面看形成着向右方突出的止挡部25a,该止挡部25a的前端面形成为图7中左下倾斜部25b。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构成驱动部9的基座17的中央部支承着主轴马达26。主轴马达26的转子27的上面部构成转台28,在该转台28上载置光磁盘4的中心部。由该主轴马达26和转台28构成旋转驱动部15。
从基座17的配置着旋转驱动部15的部分到一侧缘即从图8中中央部到右侧缘形成着开口部29。为了从该开口部29面临上方,光拾音器16向相对旋转驱动部15接近离开的方向即图8中箭头J方向自由移动。光拾音器16如图12所示地自由滑动地支承在一端部配设在基座17的下面上的导向轴30上,设在另一端部的螺母部31与由进给马达32转动的丝杠33结合着。光拾音器16通过由进给马达32的驱动旋转丝杠33,与丝杠33结合着的螺母部31被向丝杠33的轴向进给而向图8中箭头J方向移动。
在基座17的图8和图9中右侧面向前后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承着控制杆34,在控制杆34的后端部上缘形成着向前下倾斜的倾斜凸轮缘35。在该控制杆34的靠前端的部分的下缘上形成着齿条36。另外,在控制杆34的前端部设有控制部37。
支承光拾音器16的导向轴30的一端部从基座17的图8中的右端突出着,在该突出的部分上安装着小齿轮38。如图8、图9及图12所示,该小齿轮38与控制杆34的齿条36啮合。在基座17的下面上安装着控制马达39。控制马达39和导向轴30由传递齿轮组40连接,借助控制马达39的驱动,导向轴30被旋转。
在记录操作钮12被操作者向图6中箭头H方向操作来选择记录操作模式时,由控制马达39驱动而旋转的小齿轮38移动齿条36,从而控制杆34向朝向前方即作为移动范围的前端的记录位置的图8、图9中的箭头K方向移动。
而且,在向光磁盘4记录信息信号的动作结束时,由控制马达39驱动的小齿轮38向与选择记录操作模式时的逆方向旋转,由小齿轮38移动齿条36,控制杆34朝向后方、即作为移动范围内的后端的非记录位置向图8及图9中箭头L方向移动。
插入保持盒式磁盘2的保持架10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等板材形成,如图9和图11所示,由顶板41和从该顶板41的两侧缘向下方弯曲的侧板42、43与从侧板42、43的下缘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的承受板44、44构成。该保持架10,其后端部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基座17的后端部上面上,在由顶板41和侧面板42、43和承受板44、44围成的扁平的空间内插入着盒式磁盘2。
在保持架10的左右侧面板42、43的前端部上缘设有分别向外方突出的拉挂片45、45。各拉挂片45、45挂在形成在盖体8上的未图示的拉挂部上。即,在从保持架10处于下方侧的移动端即盒式磁盘2的驱动部9的装载位置、而且盖体8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朝向稍微开放的状态转动时,拉挂部拉挂保持架10的拉挂片45、45,随着盖体8从其处进一步朝向开放位置转动,保持架10朝向上方侧的移动端即盒式磁盘2的插脱位置转动。
在保持架10的顶板41上,两个弹簧部46、46前端位于稍上方地形成为切起状。该弹簧46、46形成为2分岔状,具有宽的盖体推上部46a、46a和窄的盒按压部46b、46b,盖体推上部46a、46a位于盒按压部46b、46b的上侧。在顶板41的别的部位形成着单独的盒按压部46b。
在盖体8处于图6所示的关闭本体壳7的位置的状态下,弹簧部46、46的盖体推上部46a、46a由盖体8向下方推压,弹簧部46、46向下方挠曲,盒按压部46b、46b、46b成为将盒式磁盘2推压在承受板44、44上的状态。在盖体8转动到开放位置时,盖体8的未图示的拉挂部拉挂保持架10的拉挂片45、45而向上方拉,因此,保持架10转动到插脱位置。
因此,在盖体8从关闭位置朝向开放位置转动时,积蓄在弹簧部46、46上的弹力通过盖体推上部46a、46a作用在盖体8上,盖体8转动到保持架10的稍上方侧,如图7所示,成为相对保持架10稍打开的状态。
在保持架10的位于图9及图13中右侧的侧面壁43的前半部,向保持架10的内侧突出的闸门回位弹簧47形成为凸出状。闸门回位弹簧47向前后方向长地形成,后端与侧面壁43连接,前端部向保持架10的内侧突出。闸门回位弹簧47的前端部弯曲为楔状,形成相对右侧面壁43大致成直角的拉挂部47a和从该拉挂部47a的内端边朝向前方去边向右方倾斜地延伸的导入部47b。
在保持架10的比右侧面壁43的前后方向中的中央稍微后方的部分上形成着闸门开放构件48,该闸门开放构件48是将右面壁43的一部分向内方弯曲而形成(参照图13~图15)。闸门开放构件48为前后方向长的板状,周边部向上方弯曲而形成折曲缘48a,另外,形成着前后相离地向上方突出的冲压凸起48b、48b。该冲压凸起48b、48b的上面形成为半球面,另外,向冲压凸起48b、48b的上方的冲压高度比折曲缘48a向上方的折曲高度大。
在保持架10的右侧承受板44的靠后端的部分上设置向下方突出的锁定解除片49,该锁定解除片49的后缘上形成着朝向上方的爪49a(参照图15)。
在基座17的上面的右里部自由转动地支承着推出杆50(参照图8和图15)。推出杆50用金属板形成,向大致左右方向延伸的主部50a和从该主部50a的右端向大致后方延伸的弯曲部50b连接为大致横倒L状。在主部50a的左端部形成着向上方突出的推压片50c,在弯曲部50b的后端部形成着向右斜前方突出的被结合部50d,在弯曲部50b和被结合部50d之间的部分上形成着向下方突出的弹簧挂片50e。
推出杆50在主部50a和弯曲部50b与基座17的上面接触地设置的状态下,在基座17的右端部后端自由转动地支承弯曲部50b的后端部,弹簧挂片50e在基座17的右端部穿过形成在其后端部的通孔17a而向基座17的下面侧突出着。
如图12和图15所示,在推出杆50的弹簧挂片50e与向下方突出地形成在基座17的后右端部的弹簧挂片17b之间张设着拉簧51,推出杆50由拉簧51从上方看向逆时针方向即图15中箭头CCW方向和将主部50a压接在基座17上的方向弹拉。
如图15所示,在基座17的上述通孔17a的稍左前方形成着向上方冲压的止动突起17c。
在保持架10的顶板41上,在与基座17的开口部29的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着大的开口部52(参照图9、图11及图13)。
如图9和图11所示,在顶板41的与上述开口部52的后缘接近的位置向上下方向自由转动地支承着头移动板53,该头移动板53向开口部52方突出。头移动板53的横向宽度形成为大致覆盖上述开口部52的横向宽度的大小,被支承片54、54从后端部的两侧部向后方突出地被设置着,该被支承片54、54自由转动地支承在设在保持架10的顶板41上的支承片55、55上。
位于图9中右侧被支承片54从支承在支承片55上的部位进一步向后方延伸,后方延长部54a的后端上形成着向右方突出的被驱动片53a,另外,设有从头移动板53的靠前端的右侧缘向右方突出的弹簧抵接片53b。
前后方向长的板状回位弹簧56沿开口部52的右侧缘一体地形成在顶板41上,该回位弹簧56的后端部通过从下侧弹接在头移动板53的弹簧抵接片53b上,头移动板53其前端部被向上方弹压,其后端部即形成着被驱动片53a的部分被向下方弹压。其结果,被驱动片53a成为位于上述控制杆34的倾斜凸轮缘35上的状态(参照图11和图22)。
如图8、图9和图11所示,磁头装置57包括头支承臂59和臂支承板60,该头支承臂59将磁头58支承在前端侧,该臂支承板60限制该头支承臂59的前端部向下方的过量的位移。头支承臂59是冲切磷青铜等的具有弹性的薄金属片而形成。臂支承板60,其弯曲为L状的前端部60a支承头支承臂59的前端侧的下面,臂支承板60和头支承臂59的基端部都固定支承在侧面形状为コ字状的连接构件61的上端部61a上。另外,连接构件61的下端部61b如图12所示地固定在光拾音器16的下面上。
在基座17的底面侧的与推出杆50相对的侧的图12所示的位置上构成着收纳电池100的电池收纳部。
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1,尽管推出杆50配置在配置光拾音器16和磁头装置57的一侧,但是,从基座17向上方突出的仅是推压片50c,主部50a、弯曲部50b及被结合部50d都在基座17的上面侧沿上面设置着,弹簧挂片50e向基座17的下面侧突出着。因此,突出杆50不会与配置在基座17上的其它的构件、特别是连接光拾音器16和磁头装置57的连接构件61干涉,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可以实现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1的小型化。
下面,参照图16说明控制本发明的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的动作的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具有由微型计算机等构成的控制部62,由该控制部62通过光拾音器驱动控制部63控制光拾音器16的驱动。另外,由控制部62通过马达驱动部64控制驱动马达39,控制由控制杆34、头移动板53等构成的头升降机构65,进行磁头58的升降动作。另外,记录开关66和半锁定开关67的检测输出输入控制部62,根据其输入进行种种的控制。
以下参照图17~图24说明本发明的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1的动作。
首先,图6所示的状态表示盖体8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进行对光磁盘4的信号记录或再生。另外,在不进行记录再生等的操作的停止时,盖体8也处于图6所示的关闭状态。
在停止时,在开放操作钮11从图6所示的状态向开锁方向即图7中箭头H方向移动时,通过开放操作杆23、拉簧24向开锁方向盘即图17中箭头H方向推压锁定杆18,锁定杆18一边压缩压缩螺旋弹簧20一边向开锁方向移动(参照图17中双点划线)。这时,如上所述,由于拉簧24的拉力比压缩弹簧20的伸张力大,因此,拉簧24几乎不会伸长。而且,在向开锁方向移动锁定杆18时,如图17中用双点划线所示的那样,锁定杆18的锁定爪19和盖体8的结合构件25的结合部25a的结合被解除。
在锁定爪19和止挡部25a的结合被解除时,由于盖体8处于关闭位置,借助由盖体8推压而变形的保持架10的弹簧部46、46的弹力,盖体8稍微向打开位置方向转动。而且,在操作者拿着盖体8的前端部拉上时,盖体8转动到图7所示的打开位置,由盖体8的未图示的拉挂部拉上拉挂片45、45,保持架10转动到图7所示的插脱位置。
另外,若操作者解除加在开放操作钮11上的力,开放操作钮11、开放操作杆23及锁定杆18则由压缩弹簧20的伸长而向图17中箭头I方向返回。
接着,操作者在转动到推出位置的保持架10中插入盒式磁盘2。盒式磁盘2在插入保持架10的过程中,闸门构件6向开放位置移动,打开光拾音器调整孔和头调整孔5。即,在盒式磁盘2插向保持架10内时,形成在保持架10的右侧面板43上的闸门开放构件48相对地进入盒式磁盘2的槽3a内(参照图18中双点划线),推压将闸门构件6锁定在关闭位置的锁定构件的被推压部6b而解除锁定,并且将闸门构件6朝向开放位置推压。在朝向开放位置移动的闸门构件6到达开放位置时,设在保持架10的右侧面板43上的闸门回位弹簧47的拉挂部47a与闸门构件6的结合孔6a结合。
闸门开放构件48是将弯曲金属板形成的保持架10的一部分切起而形成的,但是,其周缘部如图14所示弯曲到一方向例如图14中的上方而成为折曲缘48a,因此,闸门开放构件48在盒式磁盘2的槽3a内移动时可以避免槽3a的相对的侧面中的至少一面被闸门开放构件48的边缘切削。另外,在闸门开放构件48上形成着冲压突起48b、48b,该冲压突起48b、48b是向与弯曲缘48a的弯曲方向相同的方向冲压而形成的。而且,冲压突起48b、48b的上面形成为半球面,并且其冲压高度比折曲缘48a的弯曲高度大,因此,槽3a侧面中的位于折曲缘48a的折曲方向的面也不会被切削。另外,闸门开放构件48由薄金属板形成,并形成着折曲缘48a,由此,具有实质上的厚度,例如即使在盒式磁盘2的槽3a的侧面与锁定构件的被推压部6b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下,也可以避免闸门开放构件48进入该间隙而使闸门构件6不能打开的现象。
在上述的说明中,说明了仅在一面上形成冲压突起48b、48b的闸门开放构件48,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闸门开放构件的两面上设冲压突起。
另外,闸门开放构件48的高度即从保持架10的右侧的承受板44的距离设定为在盒式磁盘2的两侧部下面载置在承受板44、44上的状态下闸门开放构件48不与盒式磁盘2的槽3a的侧面接触的程度。这是因为,使盒式磁盘2的负荷不施加到闸门开放构件48上,防止闸门开放构件48的变形。
另外,在将盒式磁盘2插入保持架10时,同时由于拉簧51的拉力,处于图19A所示的推出位置的推出杆50的推压片50c被盒式磁盘2推压,向从图19A中上方看顺时针方向的图19A中箭头CW方向转动,弯曲部50b的右侧缘与在基座17上被冲压出的止动突起17c结合而被锁定在锁定位置(参照图20A)。而且,在该状态下,如图19A和图19B所示,设在保持架10上并与被结合片50d相离的锁定解除片49由推出杆50的被结合片50d向稍左方即图19C中箭头N方向推压,锁定解除片49成为向箭头N方向稍微挠曲的状态(参照图20C)。
接着,在向关闭位置转动盖体8时,如图19B所示,处于插脱位置的保持架10被转动的装载位置(参照图21B),锁定爪19的爪部19a与盖体8的止挡部25a结合,盖体8被锁定在关闭位置(参照图6和图17中的实线)。
如上所述,在盖体8从图7所示的开放位置向下方转动时,结合构件25的倾斜部25b与锁定爪19的倾斜缘19b抵接,并且通过将倾斜缘19b向右方、即图17中箭头H方向推压,锁定杆18一边压缩压缩螺旋弹簧20一边向箭头H方向移动,结合构件25的止挡部25a可以通过到锁定爪19的爪部19a之下。在止挡部25a处于爪部19a之下时,锁定杆18被压缩螺旋弹簧20的伸张力向图17中箭头I方向移动,锁定爪19的爪部19a从上侧与盖体8的止挡部25a结合。因此,盖体8被锁定在图6所示的关闭位置(参照图17的实线)。
这时,盒式磁盘2被安装在驱动部9的规定装载位置,光磁盘4被夹紧在转台21上。
在保持架10从插脱位置向装载位置移动期间,保持架10的锁定解除片49的爪49a一边在推出杆50的被结合部50d的左侧缘滑动一边相对地向推出杆50下方移动去。而且,在保持架10到达装载位置时,由于从爪49a的右侧面没有推出杆50的被结合部50d,因此,挠曲的锁定解除片返回原始的状态,由此,锁定解除片49的爪49a向箭头O方向移动,成为进入推出杆50的被结合部50d下侧的状态(参照图20B及图20C)。
另外,在该状态下,控制杆34处于移动范围的后端即图22所示的非记录位置,限制部37在上述锁定杆18的被限制部21的右侧处于其后方,锁定杆18成为可向开锁方向即图6中箭头H方向移动的状态即可解除向盖体8的关闭位置的锁定的状态。另外,在倾斜凸轮缘35的前端部设置头移动板53的被驱动片53a,头移动板53由回位弹簧56的弹力其前端向上方移动地进行转动,该头移动板53的前端部向上方推压臂支承板60和头支承臂59,因此,磁头58处于从光磁盘4向上方离开的位置(参照图22)。
上述的本发明的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1由于作为头移动构件的头移动板53被作为偏压装置的回位弹簧56向非记录位置的方向弹压着,因此,只要在头移动板53上不作用其它的力,头移动板53就由回位弹簧56向非记录位置方向移动,磁头58不会由出入于保持架10的光磁盘4等损伤。
在对光磁盘4进行再生时,如上所述,磁头58在从光磁盘4离开的状态下进行信号再生动作。即,由主轴马达26转动光磁盘4的同时,光拾音器16一边向光磁盘4的半径方向移动一边进行向光磁盘4的信号记录面照射激光并检测其返回的光,进行记录在光磁盘4上的信号的再生。
在对光磁盘4信号记录时,将设在本体壳7的前面的记录操作钮12向记录方向即图6中箭头H方向移动,在将记录操作钮12向图6中箭头H方向移动时,导向轴30和固定在导向轴30一端部的小齿轮38借助控制马达39的驱动进行旋转,由小齿轮38进给齿条36,控制杆34向前方即图22中箭头K方向移动,设在前端的限制部37位于锁定杆18的被限制部21的紧右侧(参照图23)。因此,成为不能解除向盖体8的闭塞位置锁定的状态。
即,在该状态下,在将开放操作钮11向开锁方向即图6中箭头H方向移动时,锁定杆18通过开放操作杆23和拉簧24而被向开锁方向即图17中箭头H方向拉,但是,由于锁定杆18的被限制部21的紧右侧设置着控制杆34的限制部37,因此,被限制部21与限制部37相接(参照图17的虚线),锁定杆18不能向开锁方向移动,爪部19a和结合部25a的结合未被解除,盖体8是被锁定在关闭位置的状态。
这时,虽然锁定杆18未被向开锁方向移动,但是,由于通过拉簧24的伸长,开放操作杆23和开放操作钮11向开锁方向移动,操作者可以获得与通常打开操作时相近的感触,不会给予不舒服感。另外,也不会由基于操作者的误解的过分的操作而损害开放操作钮11、开放操作杆23、锁定杆18等。
头移动板53的被驱动片53b沿倾斜凸轮缘35滑上而成为位于最高位置部上的状态(参照图23),头移动板53反抗回位弹簧56的弹力其前端向下方移动地转动,其结果,臂支承板60和头支承臂59向下方即向图22中箭头P方向转动,磁头58成为与光磁盘4的上面中的对应于由被光拾音器16照射激光部分的位置抵接的状态(参照图23)。在该状态下,在光磁盘4的记录信号面上由光拾音器16照射比再生时更强的激光,同时由磁头58施加磁场,在光磁盘4的信号记录面上记录新的信号,光拾音器16一边向光磁盘4的向半径方向移动一边进行该信号记录,磁头58也随着光拾音器16一起移动。
对于记录操作钮12被操作后控制杆34到达移动范围的前端即记录位置需要某种程度的时间、例如200ms的时间。因此,在操作记录操作钮12后到控制杆34到达记录位置期间向开锁方向操作开放操作钮11时,由于盖体8向关闭位置锁定被解除,有可能保持架10转动到插脱位置进行盒式磁盘2的插脱。在该状态下在盒式磁盘2相对保持架10进行插脱时,光磁盘4和壳体3或闸门构件6等与处于到记录位置之前的移动过程的磁头58接触,有可能损伤光磁盘4和磁头58。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采取控制部62进行图25流程图所示的那样的动作避免磁头58等的损伤危险的措施。
在图16中,记录开关66是由记录操作钮12的向记录方向、即图6中箭头H方向的移动成为ON的开关,半锁定开关67是由锁定杆18向开锁方向即图6中箭头H方向的移动被锁定杆18的开关推压片22操作而成为ON的开关。
控制部62只在记录开关66为ON、半锁定开关67在规定的时间内不成为ON时,使磁头58移动到记录位置进入记录动作,在记录开关66成为ON在规定时间内半锁定开关也成为了ON时,使控制马达39逆转,将磁头58返回到非记录位置。
以下,参照图25的流程图对盖体8的禁止开放处理进行说明。
在步骤S1中,起动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
在步骤S2中,检测记录开关66是否是ON,若是ON则进入步骤S3,若是OFF则反复进行记录开关66的检测处理。
在步骤S3中,使控制部62内的计时器ON,开始计时。
在步骤S4中,开始升降机构的驱动、即控制马达39的驱动。
在步骤S5中,由控制部62进行半锁定开关67的ON的确认,在半锁定开关67为OFF时进入步骤S6,校验计时器,在半锁定开关67为ON时,进入步骤9,升降机构进行反转。
在步骤6中,校验计时器,在未经过200ms时,在步骤5中进行半锁定开关67的ON的确认,在经过了200ms时,进入步骤7开始记录动作。
在步骤7中,开始记录动作,记录动作结束并结束处理(步骤8)。
在步骤9中,使升降机构逆转、即,使控制马达39逆转将磁头58返回到非记录位置后,结束处理(步骤8)。
在结束对光磁盘4的信号记录时,由于控制马达39的驱动,控制杆34向后方即图23中箭头L方向移动,控制部37从控制杆18的被限制部21的右侧位置向后方移动,成为可解除盖体8的向关闭位置的锁定的状态(参照图22)。同时,倾斜凸轮缘35的前端来到与头移动板53的被驱动片53a对应的部位,头移动板53由回位弹簧56的弹力其前端部向上方移动即向图23中箭头Q方向转动,由于该头移动板53的前端部向上方推上臂支承板60和头支承臂59,因此,支承在头支承臂59的前端臂上的磁头58向上方移动,而从光磁盘4离开(参照图22)。
接着,使开放操作钮11向右方即图6中箭头H方向移动,使锁定杆18向图17中箭头H方向移动,将锁定爪19从盖体8的止挡部25a脱开,而解除对盖体8的向关闭位置的锁定,如图7所示地向开放位置移动,这时,与盖体8一起,保持架10也向插脱位置向上方转动(参照图24)。
在保持架10朝向插脱位置转动时,向上方移动的锁定解除片49的爪49a将推出杆50的被结合片50d向上方拉上,因此,推出杆50的弯曲部50b成为从基座17的上面稍微浮起的状态,在该瞬间,推出杆50的弯曲部50b与基座17的结合突起17c的结合被解除,推出杆50由于拉簧51的弹拉力而向从上方看逆时针方向、即图21中箭头CCW方向转动,由于该转动而向大致前方移动的推压片50c推压盒式磁盘2,盒式磁盘2的一部分成为从保持架10的突出了的状态(参照图24)。因此,操作者捏着从保持架10突出的一部分可将盒式磁盘2从保持架10中取出。
推出杆50,在其一部分乘上结合突起17c,被结合部50d与基座17的右侧臂17d结合了的部位、即在推出位置停止(参照图19)。
在操作者将盒式磁盘2从保持架10中取出时,处于开放位置的闸门构件6由与结合孔6a结合着的闸门回位弹簧47的拉挂部47a相对地朝向关闭位置牵拉而向关闭位置移动。
保持架10到达图7所示的插脱位置时,如上所述地,盒式磁盘2被推出杆50推压,其一部分从保持架10突出。然后,将信号再生及/或记录完毕的盒式磁盘2从保持架10中取出,操作者重新将进行信息信号再生或记录的盒式磁盘2插入保持架10内。
在上述的例子中所示的各部分的形状和构造都表示实施本发明时的使用的具体例子的一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种种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将推出杆的大部分沿基座面配置,该推出杆用于推出在盘装载位置进行光磁盘装脱的保持架上保持的光磁盘,从基座向保持架方向突出的部分仅作为推压操作盘的推压部,因此,即使将推压杆配置在配置了光拾音器和磁头的一侧,推出杆也不会与其它的构件干涉,可以有效地利用装置本体内的空间,可以实现装置本身的小型化。
另外,记录再生型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和再生专用型光磁盘再生装置除了磁头及连接构件的有无之外,其它几乎是通用的构造,因此,使用于本发明的推出杆可以使用于任何的装置,可以实现光磁盘记录再生装置和光盘再生装置的零件的通用化。
另外,使磁头相对光磁盘接近离开的头移动构件由于使磁头位于保持架外方地被偏压,因此,可避免与相对保持架装脱的光磁盘和磁头冲撞,可实现磁头和光磁盘的保护。
另外,构成闸门开放机构的闸门开放构件,由向设在盒式磁盘上的槽部的插脱可防止对光磁盘的损伤。
另外,将开闭本体壳的盖体锁定在关闭位置的锁定机构,即使在锁定杆的向锁定解除位置的移动被限制的情况下,通过可使操作部的向锁定解除方向的移动,可防止由过分的操作解除盖体的锁定,可进行正确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生。
权利要求
1.盖体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锁定杆,该锁定杆在锁定位置和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该锁定位置是将开闭本体部的盖体锁定在关闭位置的位置,该锁定解除位置是解除该锁定的位置;限制装置,该限制装置在限制锁定杆向锁定解除位置的移动的限制位置和允许上述锁定杆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的非限制位置之间移动;第一偏压装置,该第一偏压装置将上述锁定杆向上述锁定位置偏压;第二偏压装置,该第二偏压装置连接上述锁定杆和操作部之间并向与上述锁定杆的锁定位置相同方向偏压该操作部,且具有比上述第一偏压装置的偏压力大的偏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限制装置处于上述非限制位置且上述操作部向上述锁定解除位置方向移动时,上述锁定杆与上述操作部一起反抗上述第一偏压装置向上述锁定解除位置移动,在上述限制装置处于上述限制位置且上述操作部向上述锁定解除位置方向移动时,仅上述操作部反抗上述第二偏压装置向上述锁定解除位置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本体部可对被安装的存储媒体记录信息信号;上述操作部指示上述记录;上述限制装置根据上述操作部的记录指示从上述非限制位置移动到限制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将光磁盘用于记录媒体的记录再生装置,该装置包括保持盘并在盘插脱位置和盘装载位置之间移动的保持架、旋转驱动磁盘的转台、将光束照射到光磁盘的信号记录面上的光拾音器、挟着光磁盘并与光拾音器相对配置的相对光磁盘接近离开的磁头、自由转动地设在基座上的将保持在保持架中的光磁盘推出的推出杆。推出杆通过配置在基座的配置光拾音器侧,有效地利用装置本体内的空间,谋求装置本体的小型化。
文档编号G11B11/00GK1510673SQ0314304
公开日2004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5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7日
发明者田村健一, 中村忠实, 山田知广, 高松孝至, 箕轮聪, 栗田和仁, 仁, 实, 广, 至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