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2322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并能有效防止光盘损伤及误读之光盘记录/再现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光盘中心孔与光盘信息存储区间具有一光盘挟持区域,以供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对应之挟持装置挟持抵顶,而使光盘在旋转时不致损坏光盘信息存储区内的内容。具体操作时,一般通过一进出装置将光盘送入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内,且被置于一转盘上,通过一电机带动转盘旋转而使光盘转动,并在光盘旋转时通过光读写头扫描光盘的数据区而实现光盘的记录/再现功能。
传统的光盘挟持方式为弹簧型,即分别在转盘下部的本体内部及挟持装置上设置第一弹性构件及第二弹性构件,在将光盘装载至转盘上时,通过第一弹性构件及第二弹性构件分别压紧转盘及挟持装置,而使光盘的两个挟持表面分别受到转盘的承载面及挟持装置的挟紧作用,而将光盘固定,通过电机带动转台旋转以带动光盘转动,再通过光读写头扫描光盘的数据区而实现光盘的读取功能。相关专利可参考中国专利申请第96113218及97108595号等专利。但是,此种弹簧型挟持装置不仅结构复杂,且当外部受到振动时,会由于弹性组件的振动而使光盘的稳定性变差;另外,因弹性组件的直径较小,所提供的压力面积较小,为将光盘压紧,其挟持装置的直径必需做得较大(最大可接近光盘挟持面的直径),以增加其与光盘的接触面积来提高光盘旋转时的稳定度,但是,当光盘驱动装置中未装入光盘时,因挟持装置的直径几乎接近于光盘挟持面的直径,亦即,其边缘较接近于光盘信息存储区,而使得光盘在旋转时,该挟持盘装置极易划伤该光盘信息存储区上表面上所涂附的保护层,进而可能损害信息存储区内的数据,另外,光读写头也可能透过光盘的挟持面而扫描到该挟持装置的边缘,如挟持装置的表面能发生反射光,则极会造成光读写头的误读,进而造成光盘驱动装置空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会造成光盘损伤及误读之光盘记录/再现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其主要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一基座、一主机芯及一用以传送光盘进出之托盘,其中,该第一壳体上设有一光盘挟持装置,托盘设置于基座上,主机芯被收容固定于基座中,其上设有一转盘及一驱动该转盘旋转之马达,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相配合以将该基座及主机芯收容于其中。该转盘上设有一磁性元件,该第一壳体上设有一具中心孔之支撑片,该挟持装置包括一挟持本体、一磁铁及一卡固装置,其中挟持本体与卡固装置分别位于支撑片的两表面并通过支撑片之中心孔连接固定一体,磁铁被收容于该挟持本体与卡固装置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光盘记录/再现装置通过分别在挟持装置与转盘上设置磁铁组件与磁性元件,而可在不增加挟持装置面积的情形下使其与转盘配合而能有效地抵压住光盘挟持区域的两表面,而不会存在光盘损伤及误读之情形。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盘挟持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光盘挟持装置挟持本体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光盘挟持装置卡固片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处于记录/再现状态时光盘挟持装置与转盘配合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可为DVD-ROM或CD-ROM驱动装置,其主要包括一上壳体110、一下壳体120、一基座130、一主机芯140及一托盘150。其中,该上壳体120上设有一光盘挟持装置10;该基座130具有一前面板132,其上设有一开口134;托盘150设置于基座130上,并可通过该开口134自由地滑进/滑出于基座130中,以传送光盘(图未示)进出;主机芯140被收容固定于基座130中,其上设有主轴马达142、步进马达143、光读写头144、二导引架146及一转盘148,其中该光读写头144被悬挂于该二导引架146上,并可在该二导引架146上滑动,转盘148上设有一可受磁铁吸引的磁性元件149。上壳体110与下壳体120可通过卡固装置与基座130固定一体。当光盘记录/重放装置100工作时,托盘150将带动光盘进入基座130内,通过一升降装置(未标示)使主机芯140上升,同时带动转盘148上升而使光盘被置放于转盘148上,并使转盘148上的磁性元件抵顶住光盘挟持区域的下表面,与此同时,挟持装置10抵顶住光盘挟持区域的上表面,通过主轴马达142带动转盘148旋转而使光盘转动,步进电机143则将光读写头144移至与光盘上目标位置相对的位置,并使其随光盘的位置变换而在二导引架146上前后滑动,以实现光盘读/写功能。
请参阅图2,该上壳体110包括一底板112及二沿该底板112两平行侧边沿与该底板112垂直且同向延伸之侧板114,该底板112上设有一开口(未标示),该开口周缘向底板112内表面凸伸出一具一中心孔118且略呈圆柱状之支撑片116,该上壳体110进一步包括有一用以从底板112外表面封住底板112上之开口的配合片119。
请一同参照图3及图4,该光盘挟持装置10主要包括一挟持本体12、一磁铁14及一卡固片16,其中该挟持本体12具有一圆盘状卡扣部22,其直径大于支撑片116上的中心孔118的直径,卡扣部22中央位置形成一与该卡扣部22垂直且向上廷伸并呈空心圆柱状之配合部24,其直径略小于支撑片116上的中心孔118的直径,该配合部24内进一步形成有一与该配合部24同向延伸且呈空心圆柱状的收容部26,配合部24与收容部26间设有若干卡钩28,收容部26内设有一实心圆柱体29。磁铁14的直径略小于收容部26内空心直径,其具有一开孔42,该开孔42略大于圆柱体29之直径,其可对应套入圆柱体29上,而使磁铁14被收容于该收容部26中。该卡固片16具有一基部62,其直径大于支撑片116上的中心孔118的直径,该基部62的中心位置形成一与该基部62垂直且向上廷伸并呈圆柱状之卡固部64,其直径与挟持本体12的配合部24的直径约略相同,该卡固部64上设有若干卡固孔65及一用于容置磁铁14的凹陷66,其中卡固孔65具有一前预置孔68及一后卡制孔70,该两孔过渡位置形成一卡制部72。
该光盘挟持装置10与上壳体110的组装情形如下首先将挟持本体12沿上壳体110内表面插入支撑片116的中心孔118中,因卡扣部22的直径大于该中心孔118之直径,故卡扣部22抵扣于支撑片116的周缘,配合部24的直径小于该中心孔118的直径,故配合部24穿过该中心孔118;然后将磁铁14置放于挟持本体12的收容部26中;将卡固片16从上壳体110的外表面插入上壳体110的开口(未标示)至支撑片116的中心孔118,而使其卡固部64与挟持本体12的配合部24抵顶,而磁铁14则对应卡入卡固片16的凹槽66中,并使挟持本体12上的卡钩28分别对应卡入卡固片16的卡固孔65的前置孔68中,然后沿逆时针旋转,以使卡钩28旋入卡固孔62的卡制孔70内,由于卡制部72的作用,卡钩28无法再自然滑入前置孔68内,进而将挟持本体12、磁铁14及卡固片16固定一体,由于挟持本体12的配合部24为圆柱状,且其直径小于支撑片116的中心孔118的直径,故其与卡固片16固定后,可在中心孔118内上下左右小范围移动。最后,将配合片119从上壳体110的外表面粘贴封住上壳体110上之开口。
请参阅图5,当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00处于记录/再现状态时,因升降装置(图未示)的作用使主机芯140上升而带动转盘148上升,而使托盘150中的光盘200被转盘148提升并固定于其上,此时托盘150略低于转盘148,由于挟持装置10中的磁铁14的吸引转盘148上的磁性元件149的作用,而使转盘148上的磁性元件149与挟持装置10的挟持本体12分别挟持抵扣于光盘200挟持区域的上下两表面,故而使光盘200可正常地旋转而不会受到外界影响,因磁性元件149与磁铁14的作用,使得挟持装置10的挟持本体12与转盘148上的磁性元件149间的挟持力非常稳固,挟持装置10的的直径可做得远小于光盘200的挟持区域,即可提供足够的力量压紧光盘200,而不会存在光盘损伤及误读之情形。
权利要求1.一种光盘记录/再现装置,主要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一基座、一主机芯及一用以传送光盘进出之托盘,其中,该第一壳体上设有一光盘挟持装置,托盘设置于基座上,主机芯被收容固定于基座中,其上设有一转盘及一驱动该转盘旋转之马达,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相配合以将该基座及主机芯收容于其中,其特征在于该转盘上设有一磁性元件,该第一壳体上设有一具中心孔之支撑片,该挟持装置包括一挟持本体、一磁铁及一卡固装置,其中挟持本体与卡固装置分别位于支撑片的两表面并通过支撑片之中心孔连接固定一体,磁铁被收容固定于该挟持本体与卡固装置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包括一底板及二沿该底板两平行侧边并与该底板垂直且同向延伸之侧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板上设有一开口,该开口周缘沿与二侧板同向之表面凸伸出一具一中心孔且呈圆柱状之支撑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挟持本体具有一直径大于支撑片中心孔直径且呈圆盘状之卡扣部,卡扣部中央位置延伸形成一垂直于该卡扣部表面并呈空心圆柱状之配合部,其直径小于支撑片中心孔之直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配合部中心位置位置处进一步形成有一与该配合部同向延伸且呈空心圆柱状的收容部,用以收容固定磁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配合部与该收容部间设有若干卡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固片具有一直径大于支撑片中心孔直径之基部,该基部中心位置形成一与该基部垂直且向上延伸并呈圆柱状之卡固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固部内部设有若干与挟持本体的卡钩配合的卡固孔,该卡固孔具一前预置孔及一后卡制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预置孔与该后卡制孔间过渡形成一卡制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进一步包括一可从底板外表面封住底板上之开口的配合片。
专利摘要一种光盘记录/再现装置,主要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一基座、一主机芯及一用以传送光盘进出之托盘,其中,该第一壳体上设有一光盘挟持装置,托盘设置于基座上,主机芯被收容固定于基座中,其上设有一转盘及一驱动该转盘旋转之马达,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相配合以将该基座及主机芯收容于其中。该转盘上设有一磁性元件,该第一壳体上设有一具中心孔之支撑片,该挟持装置包括一挟持本体、一磁铁及一卡固装置,其中挟持本体与卡固装置分别位于支撑片的两表面并通过支撑片之中心孔连接固定一体,磁铁被收容于该挟持本体与卡固装置之间。
文档编号G11B17/04GK2636365SQ0324707
公开日2004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5日
发明者潘国臣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