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232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盘记录/重放装置,尤指一种用于沿光碟径向进给一光学拾取器的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
背景技术
光盘记录/重放装置以光盘如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盘片作为信息记录介质。光盘通过光盘记录/重放装置的进出机构进入其内部,且放置于旋转机构的转盘上,主轴电机带动其高速旋转,并通过光学拾取器将信息记录于光盘上或者读取存储于光盘上的信息。其中该光学拾取器固定于一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中,通过该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的带动而可实现其沿光盘的径向滑动,从而到达所需的目标位置。
现有的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具有一基板,主轴电机固定于该基板上以带动放置于其上的光盘旋转。该基板具有一开口,两导引梁沿光盘径向平行搭设于该开口上。该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还具有一滑动元件,其悬挂于该导引梁上可沿该导引梁滑动,并收容该光学拾取器于其中。该滑动元件抵接于一与驱动电机相连的螺杆上。驱动电机工作时螺杆转动以此带动滑动元件沿光盘径向滑动,从而将光学拾取器移至所需的目标位置。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的具体结构可参看美国专利第6,445,673号。在光盘记录/重放装置工作中,光学拾取器随时针对所需的目标位置进行快速寻轨、聚焦,在其记录/读取位于光盘最内侧或最外侧数据时,其需移至该导引梁的端部,则滑动元件可能会与邻近导引梁端部的元件如基板开口的边沿、主轴电机等相碰撞。由于光学拾取器是一高精度元件,其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突然碰撞引起的晃动会增加其寻轨、聚焦的复杂度,由此会延长其寻轨、聚焦的作业时间。而且,在光盘记录/重放装置搬运过程中,很可能会发生将光盘记录/重放装置摔落等情况,收容光学拾取器的滑动元件会突然撞上处于导引梁端部的元件,滑动元件有可能会因此撞击而开裂或破损,从而影响光盘记录/重放装置的性能和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少碰撞对光学拾取器和收容光学拾取器的收容元件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其包括一具有一开口的基板、一用于收容光学元件的固持元件、一驱动固持元件移动的驱动装置、两引导光学拾取器移动的导引杆、一将驱动装置产生的驱动力传送至该固持元件的传动元件及一缓冲装置,其中该两导引杆设置于该开口上,该固持元件安装于该两导引杆上且可沿该两导引杆滑动,该传动元件与固持元件相固定,且其与驱动装置相抵接,该缓冲装置设置于该固持元件与开口的边沿之间。该缓冲装置可以设置于该传动元件上,其可为设置于该传动元件一端的可发生形变的缓冲梁,缓冲梁向外延伸一凸块。邻近该缓冲梁处开设一缺口,该缓冲梁可向缺口内弯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在该固持元件与开口的边沿之间设置一缓冲装置,在固持元件或传动元件与外界碰撞时,缓冲装置可发生形变而增长碰撞的作用时间,且将部分动能转化为缓冲装置的势能,从而减少作用在固持元件和收容于其中的光学拾取器的冲量,因此可降低碰撞对固持元件的损坏,减少碰撞引起的震动从而降低其对光学拾取器工作的影响。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的立体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的传动元件的立体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的另一方向上的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一光盘记录/重放装置100包括一基板1、一旋转机构2、一光学拾取器3及本实用新型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4。基板1设置一开口10,旋转机构2固定于基板1上且与开口10相邻。光盘记录/重放装置100工作时,光盘(图未示)固定于旋转机构2上且由旋转机构2带动高速转动。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4包括一固持元件41、一驱动电机42、两导引杆43、一传动元件44及一弹簧45。两导引杆43平行设置,其沿光盘径向跨接固定于基板1的开口10上。固持元件41悬挂于两导引杆43上且可沿导引杆43滑动,光学拾取器3收容于其中。固持元件41具有一与传动元件44相配合的安装部411,安装部411上开设若干定位孔412和一安装孔413。驱动电机42设置于基板1上且与导引杆43平行。驱动电机连接一螺杆420,传动元件44安装于固持元件41上,且与螺杆420相配合,以将驱动电机42产生的驱动力传送至固持元件41上,从而带动位于固持元件41中的光学拾取器3移动。
请参阅图2,传动元件44一体成型,其包括一底板441、一沿底板441一侧垂直向上延伸的侧板442及二沿底板441上另两平行侧边垂直向上延伸并与侧板442垂直相邻的挡板443、444。底板441一端开设一狭长形缺口446,从而在底板441一端形成一细长形缓冲梁447,其具有弹性且可发生形变。缓冲梁447中部向外延伸一凸块445。凸块445呈半圆柱状,当其受到一特定方向上的外力时,缓冲梁447由于中间受力而向缺口446弯曲,而可缓冲外力。底板441设置若干定位柱448和安装孔449,其分别与固持元件41的安装部411上的定位孔412和安装孔413相对应。侧板442远离缓冲梁447的末端设置一指示键440,该指示键440与光盘记录/重放装置100的一行程开关6相配合。当指示键440插入行程开关6时,表示光学拾取器3已处于读盘之初始位置。侧板442与底板441相背的侧面向外延伸一接触臂46,接触臂46大致呈L状,其具有一与侧板442相对设置的自由末端461。自由末端461与侧板442分别相对延伸一圆形突起462。弹簧45套设于二相对突起462上,从而夹持于自由末端461与侧板442之间。自由末端461的外侧设置二卡齿463以与螺杆420之螺纹相吻合。
请参阅图1及图3,当传动元件44安装至固持元件41上时,传动元件44套设于固持元件41的安装部411外,以将安装部411收容于由底板441及挡板443、444围成的空间内。定位柱448插设于安装部411对应的定位孔413中,传动元件44的安装孔449与安装部411的安装孔413相对设置,通过螺钉或螺栓与安装孔413、449相配合,以将传动元件44牢固安装于固持元件41上。接触臂46的卡齿463搭设于螺杆420的螺纹上,弹簧45产生一弹力使卡齿463紧靠螺杆420的螺纹。当螺杆420转动时,卡齿463可在螺纹·上沿导引杆43设置方向前后滑动,从而将驱动电机42产生之驱动力传送至固持元件41,以带动收容于固持元件41中的光学拾取器3移动。
在记录/读取信息过程中,光学拾取器3根据所需的目标位置前后滑动,挡板444和凸块445会使固持元件41及收容于其中的光学拾取器3距离开口10两端的元件一定距离,由此限定光学拾取器3在光盘径向的移动范围。当收容光学拾取器3的固持元件41及传动元件44的组合撞上开口10远离旋转机构2的边沿时,凸块445会最早与外界相接触,由于其为小面积接触,缓冲梁447中部受力而向缺口446内弯曲,从而延长碰撞过程的作用时间,降低单位时间内的冲量。而且,其发生形变后已将撞击产生的动能部分转化为缓冲梁447的势能。故,其可降低固持元件41受到的冲击力,防止其由于碰撞而开裂或其他损坏。且可降低碰撞引起的震动,从而减少对光学拾取器工作的影响,以保证其可以快速、准确地寻轨、聚焦。
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中,可以在设置缓冲梁447的端部或者开口10的边沿上设置一弹性元件,从而取代缓冲梁447和缓冲梁447上的凸块445。该弹性元件可为一海绵体、一弹簧或一弹片,碰撞时该弹性元件因受到特定方向的外力而发生形变。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中传动元件44的挡板444可由一自底板441延伸出一与凸块445相对的第二凸块取代(图未示)。
权利要求1.一种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其包括一具有一开口的基板、一用于收容光学元件的固持元件、一驱动固持元件移动的驱动装置、两引导光学拾取器移动的导引杆和一将驱动装置产生的驱动力传送至该固持元件的传动元件,其中该两导引杆设置于该开口上,该固持元件安装于该两导引杆上且可沿该两导引杆滑动,该传动元件与固持元件相固定,且其与驱动装置相抵接,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还包括一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设置于该固持元件与开口的边沿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缓冲装置为一弹性元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缓冲装置设置于该传动元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元件一端具有一受力可发生形变的缓冲梁,且该缓冲梁向外延伸形成一凸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凸块呈半圆柱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元件相对另一端形成一挡板。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元件的相对另一端延伸形成一凸块。
8.如权利要求4、6或7所述的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元件开设一缺口,该缺口与缓冲梁相邻,且该缓冲梁可向该缺口内弯曲。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元件在与缓冲梁相邻处设置一挡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固持元件上开设至少一定位孔,该传动元件上具至少一与该固持元件的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柱。
专利摘要一种光学拾取器进给机构,其包括一具有一开口的基板、一用于收容光学元件的固持元件、一驱动固持元件移动的驱动装置、两引导光学拾取器移动的导引杆、一将驱动装置产生的驱动力传送至该固持元件的传动元件及一缓冲装置,其中该两导引杆设置于该开口上,该固持元件安装于该两导引杆上且可沿该两导引杆滑动,该传动元件与固持元件相固定,且其与驱动装置相抵接,该缓冲装置设置于该固持元件与开口的边沿之间。该缓冲装置可以设置于该传动元件上,其可为设置于该传动元件一端的可发生形变的缓冲梁,缓冲梁向外延伸一凸块。邻近该缓冲梁处开设一缺口,该缓冲梁可向缺口内弯曲。
文档编号G11B7/085GK2636361SQ0324758
公开日2004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18日
发明者刘宏仁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