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再现设备以及光盘再现方法

文档序号:6753579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再现设备以及光盘再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再现在其上面由于向信息记录轨应用了摆频调制而记录了地址信息的光盘的光盘再现设备,以及光盘再现方法。
背景技术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近年来,已经开发出了高密度记录信息技术,在一面记录容量为4.7GB(千兆字节)的光盘已经投入实际应用。
作为这样的光盘,有只供再现类型的DVD-ROM(数字通用光盘-只读存储器)、有可重写类型的DVD-RAM(随机存取存储器)、DVD-RW(可重写)、可重写类型的DVD+RW,以及一次性写入类型的DVD-R等等。
这种类型的光盘通过将激光聚焦到在透明衬底上形成的信息记录层上来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在此情况下,在光盘的信息记录层上形成了由物理凹陷部分或凸出部分构成的轨,并沿着此轨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
此外,在轨上还记录了物理地址,该地址是用于指定记录和再现信息的三维位置的位置信息。在DVD-RAM中,物理地址的记录是通过在每一个预先确定的轨长度形成由微小的凹陷/凸出构成的前坑(pre-pit)来进行的。
相比之下,在DVD+RW中,物理地址是通过利用所谓的摆频调制来记录的,其中,使轨在光盘的径向上稍微弯曲(摆动),并向该摆动应用频率调制或相位调制。
这样的通过摆频调制记录物理地址的装置可以广泛地占用在其上面记录了用户信息的区域,因为与在轨的途中形成前坑的装置相比,轨没有被切断,并具有格式化效率高、与只供再现类型的介质高度兼容等优点。
为了从向其应用了相位调制的摆动再现物理地址,有一种技术,其中,在使通过使用同步检测方法、延迟检测方法等等进行了相位检测的摆动波形穿过积分器、LPF(低通滤波器)等等之后,通过摆动波形与预先确定的阈值进行比较,确定表示物理地址的二进制代码。
此外,有一种技术,其中,通过使用与摆动同步的时钟,直接对摆动信号进行积分运算来再现物理地址。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No.2001-209937中,在预先确定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积分定时信号对相位检测信号进行积分运算,并通过将输出值与固定阈值进行比较来进行相位调制。
然而,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No.2001-209937的技术中,由于相位检测信号的积分值与预先确定的固定阈值进行比较,当相位检测信号的电平波动时,会产生确定物理地址的代码发生错误的可能性。
在诸如DVD-R之类的光盘中,其中,记录-再现是由CLV(恒定线速度)系统执行的,相邻轨之间的摆动的相位关系随着径向位置不同而不同。
因此,从预先确定的轨再现的摆动信号的相位和振幅随着由于相邻轨的摆动产生的串扰而波动。如果摆动信号的相位和振幅波动,由于在波形中因为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和中心电平波动而产生不对称性,因此,存在与固定阈值相比产生确定二进制代码发生错误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考虑到上文所描述情况的背景下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盘再现设备,其中,即使从预先确定的轨再现的摆动信号的相位或振幅由于相邻轨的摆动所产生的串扰而波动时,也可以从摆动信号对信息进行高度可靠的再现,本发明还提供了光盘再现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盘再现设备,包括摆动信号读取单元,该单元被配置为从光盘中读取对应于在预先确定的轨处形成的摆动的信号,在所述光盘中,通过向在该轨处形成的摆动应用相位调制而记录地址信息;地址信息再现单元,该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向在摆动信号读取单元中读取的摆动信号应用相位检测处理,并通过将与预先确定的阈值进行比较所获得的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进行二进制化,从而再现地址信息;以及校正单元,其被配置为在由摆动信号读取单元从预先确定的轨读取摆动信号时,相对于预先确定的阈值对在地址信息再现单元获得的相位检测信号中产生的振幅的不对称性进行校正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盘再现方法,包括从光盘中读取对应于在预先确定的轨处形成的摆动的信号,在所述光盘中,通过向在该轨处形成的摆动应用相位调制而记录地址信息;通过向读取的摆动信号应用相位检测过程,并通过将与预先确定的阈值进行比较所获得的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二进制化,从而再现地址信息;以及在从预先确定的轨读取摆动信号时,相对于预先确定的阈值校正(46)在相位检测信号中产生的振幅的不对称性。


图1显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于说明光盘设备的轮廓的方框图;图2是用于说明在光盘设备的光头中产生和信号以及差信号的装置的示例的方框图;图3是用于说明在光盘设备的光头中产生和信号以及差信号的装置的另一个示例的方框图;图4是用于说明光盘设备中所使用的光盘的轨结构的图表;图5说明相对于光盘中的轨的信息记录模式的示例的透视图;图6说明了相对于光盘中的轨的信息记录模式的另一个示例的透视图;
图7是说明光盘中的轨的摆动和射束点之间关系的图表;图8是用于说明光盘设备的光头产生的和信号与差信号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9是说明应用于光盘中的轨的摆动的频率调制的图表;图10是说明应用于光盘中的轨的摆动的相位调制的图表;图11是说明在光盘上形成的轨被分为每一个具有给定长度的段的图表;图12是说明通过摆频调制在构成段的轨上记录的地址段的图表;图13是说明地址信号处理电路的示例的方框图,所述电路用于从向其应用了相位调制的摆动信号获取物理地址信息;图14是说明地址信号处理电路的一个示例中的相应部分的信号波形的波形图;图15是说明地址信号处理电路的另一个示例的方框图,所述电路用于从向其应用了相位调制的摆动信号获取物理地址信息;图16是说明在光盘上的内周边和外周边中的预先确定的轨和相邻轨之间的摆动中产生相位差的图表;图17是说明从光盘中的预先确定的轨获取的摆动信号和从相邻轨获取的摆动信号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18是说明其中的被来自相邻轨的摆动信号干扰的摆动信号经过二进制化处理的信号波形的图表;图19是说明摆动信号的振幅随着与相邻轨的摆动相位差而变化的图表;图20是说明摆动信号的相位随着与相邻轨的摆动相位差而变化的图表;图21是说明摆动信号的相位检测振幅随着与相邻轨的摆动相位差而变化的图表;图22是说明光盘设备中的地址信号处理电路的示例的方框图;图23是说明地址信号处理电路中的偏移控制电路的示例的方框图;图24是说明地址信号处理电路中的偏移控制电路的另一个示例的方框图;图25是说明偏移控制电路中的偏移检测电路的一个示例的方框图;图26是说明偏移控制电路中的偏移检测电路的另一个示例的方框图;图27是说明偏移控制电路中的偏移检测电路的又一个示例的方框图;图28是说明偏移控制电路中的偏移检测电路的再一个示例的方框图;图29是说明当不进行偏移校正时摆动信号的相位检测振幅的图表;图30是说明当在光盘设备中进行偏移校正时摆动信号的相位检测振幅的图表;以及图31是说明光盘设备中的不对称性校正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光盘设备的基本描述>
图1显示了将在此实施例中描述的光盘设备的轮廓。即,标号11表示可重写光盘。光盘11由光盘马达12驱动进行旋转。在此旋转状态下,由光头13对光盘11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所述光头13受到支撑以便在径向上可移动。
光头13将从安装在其中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激光聚焦到光盘11的信息记录层中,反射光被稍后将描述的PD(光检测器)聚焦。
PD的光接收区域在光盘11的径向上以光学方式分为两个部分,光头13输出和信号以及差信号,在该和信号中,两个光接收区域的相应的输出信号相加,在该差信号中,取两个光接收区域的相应的输出信号的差。
然后,由于从光头13输出的和信号提供到HF(高频)信号处理电路14,将解调诸如主图像、子图像、音频信号之类的各种信号。这些信号被输出到光盘设备的外部,并提供用以进行图像显示或音频再现,这里,对光盘11进行信息的再现。
此外,从光头13输出的差信号叫做“径向推挽信号”,并且是对应于预先确定的轨的摆动的摆动信号。由于摆动信号被提供到地址信号处理电路15,因此,可以获取表示光盘11上的位置的物理地址。
另一方面,要记录在光盘11上的信息从光盘设备的外部被提供到记录信号处理电路16。记录信号处理电路16将从外部提供的记录信号转换为适于记录到光盘11中的格式,并将记录信号输出到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路17。
此外,由于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路17基于从记录信号处理电路16输出的记录信号控制光头13中的半导体激光器,因此,记录信号被写入到光盘11中,这里,对光盘进行信息记录。
请注意,上文所描述的光盘马达12的旋转控制、光头13的光盘11在径向上的控制、对光头13中的物镜进行跟踪方向或聚焦方向的控制等等是由伺服电路18执行的。
上文所描述的对光盘的一系列记录-再现操作通常是由CPU(中央处理单元)19进行控制的。CPU19基于从地址信号处理电路15获取的物理地址对光盘11进行信息记录-再现位置控制。
在此情况下,CPU19基于ROM20中存储的控制程序控制相应的电路以便反映操作单元22的操作的内容,同时使用RAM21作为工作区。
图2显示了用于在上文所描述的光头13中产生和信号以及差信号的装置。即,如上所述,PD23具有以光学方式沿光盘11的径向分开的两个光接收区域23a和23b。
然后,由于来自一个光接收区域23a的输出被放大器24放大所变成的信号,来自另一个光接收区域23b的输出被放大器25所变成的信号在加法器26处相加,从而产生和信号。
此外,由于来自一个光接收区域23a的输出被放大器24放大所变成的信号在减法器27减去来自另一个光接收区域23b的输出被放大器25放大所变成的信号,从而产生差信号。
请注意,如图3所示,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提供了四个光接收区域28a到28d,光头13中的PD28沿光盘11的径向以光学方式分为两个部分,并在切线方向分为两个部分。
在此情况下,来自在光盘11的切线方向分成的两个光接收区域28a和28b的相应的输出分别被放大器29和30放大所变成的信号在加法器31相加。此外,来自在光盘11的切线方向分成的两个光接收区域28c和28d的相应的输出分别被放大器32和33放大所变成的信号在加法器34相加。
然后,由于加法器31的输出信号和加法器34的输出信号在加法器35相加而产生和信号。此外,由于加法器31的输出信号在减法器36处减去加法器34的输出信号而产生差信号。
<光盘和凸起-和-凹槽记录的描述>
这里,光盘11在透明衬底上形成的信息记录层的信息记录区域具有叫做“凹槽(groove)”的导向槽。通过形成导向槽而形成的凹陷/凸出结构叫做“轨”,沿着此轨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
作为轨,有螺旋式的轨,如图4所示,这种类型的轨从光盘11的内周边到外周边连续地延伸,以及由多个同心圆构成的同心圆类型。
图5和6显示了放大的轨。轨由信息记录层的凹陷/凸出区域构成,其一侧叫做凹槽轨,另一侧叫做凸起轨。
在DVD-RAM中,如图5所示,信息可以通过由在凸起轨和凹槽轨两者上的相位变化而形成标记来进行记录。此外,在DVD+RW等等中,如图6所示,信息可以通过只由于凹槽轨上的相位变化而形成标记来进行记录。
<摆动信号和推挽信号之间的关系的描述>
图7显示了轨的平面图。光盘11的轨在径向上稍微有点弯曲,这叫做“摆动”。随着聚焦射束点被沿着摆动的轨扫描,由于摆动的频率是高于跟踪伺服信号的频带的频率,因此,射束点基本上被定向到轨的中心。
此时,和信号几乎不改变,只有径向上的差信号,即,径向推挽信号随着摆动而改变。这叫做“摆动信号”。摆动信号被用于调整光盘马达12的旋转频率,用作记录时钟的参考,并作为物理地址信息。
图8的标记(a)表示和信号,而图8的标记(b)表示差信号,即,径向推挽信号(摆动信号)。
<摆动信号的描述>
在光盘11中,表示光盘11的信息记录区域中的物理位置的物理地址信息是通过对摆动信号进行调制来进行记录的。
即,有一种技术,其中,如图9所示,物理地址信息是通过应用频率调制来进行记录的,其中,相对于向轨提供的摆动,切换频率彼此不同的两个频率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还有一种技术,其中,如图10所示,物理地址信息是通过应用相位调制来进行记录的,其中,相对于向轨提供的摆动,切换相位分别反转的第一相位和第二相位。
虽然其细节将在稍后进行描述,但是,记录的物理地址信息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如图13所示的解调器来读取。
图11显示了光盘11的信息记录区域的结构。在光盘11中,记录轨被预先确定的长度的每一个地址段划分,以便指定信息记录区域的物理位置。表示地址等等的信息通过摆频调制被预先记录在每一个地址段,以便表示物理地址。
如图12所示,例如,通过摆频调制配置地址段。在图12中,地址段由多个地址单元组成,每一个地址单元由调制区域和非调制区域构成。
然后,在调制区域,通过摆频调制记录用于产生再现地址的定时和地址信息(段、轨、区等等)的同步模式。调制区域和非调制区域的比率取决于摆动的频率、地址段的长度,以及为每一个地址段记录的地址信息。
<相位调制方法的描述>
图13显示了图1所示的地址信号处理电路15的示例,所述电路用于从向其应用了相位调制的摆动信号中获取物理地址信息。记录介质的噪声特性、来自记录在相邻轨上的HF信号的串扰噪声等等都包括在摆动信号中。
因此,有必要消除由于在如前所述的减法器27中产生的摆动信号通过BPF(带通滤波器)37的摆动信号频带之外的噪声。由于相位变化点处的波形的频率不同于摆动信号的频率,因此,通过BPF处理,在相位变化点产生了振幅衰减。
图14的标记(a)表示向其应用了相位调制并且其是减法器27的输出的摆动信号,图14的标记(b)表示使同一个图表的标记(a)中显示的摆动信号通过BPF37的信号波形。可以理解,振幅在相位变化点衰减。
由BPF37从其中消除了噪声的摆动信号被提供到相位检测电路38,并输入到PLL(锁相回路)电路39以便产生载波信号。
其中,在PLL电路39处,对输入摆动信号进行锁相处理,产生了如图14的标记(c)所示的载波信号,该信号被摆动信号锁相,并产生了摆动时钟。
此外,在相位检测电路38中,由摆动信号以及与此同步的载波信号执行相位检测处理。这里,作为相位检测处理,使用了其中通过将摆动信号和载波信号相乘以确定相位的极性的技术。在此情况下,以这样的形式检测摆动信号,其中,通过乘以载波信号,如图14的标记(d)所示,使电平在第一相位和第二相位偏移。
因此,通过使用LPF40从由该相位检测处理产生的信号中消除高频分量。然后,从LPF40输出的信号通过限幅电路41与预先确定的阈值电平进行比较而被二进制化。
为了从二进制波形获取地址的位信息,需要与地址位同步的时钟(下文称为“符号时钟”)。在地址解码器42,通过使用从PLL电路39输出的并与摆动周期同步的摆动时钟,以及从限幅电路41输出的二进制信号,产生与符号时钟同步的时钟,并再现地址。
此外,当通过数字处理配置如图1所示的地址信号处理电路15时,可以获得如图15所示的结构。在图15中,与图13的那些部分相同的部分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并且将不再详细描述。即,通过BPF37的摆动信号被A/D(模拟/数字)转换器43转换为数字信号。
用相位检测电路38和对应于数字处理的PLL电路39以与上文所描述的相同方式对已经被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摆动信号进行相位检测。经过相位检测的波形由积分电路44进行处理,以便按摆动时钟单位进行积分。此处理与LPF40具有相同的效果。
然后,积分波形被提供到S/H(采样/保持)电路45,并通过摆动时钟进行采样保持,此后,由于波形被输入到对应于数字处理的地址解码器42,因此,会产生与符号时钟同步的时钟,并再现地址。
<由于相邻摆动产生的串扰的效果>
然而,当使径向上的记录密度提高以便增大记录容量时,使射束点的直径比轨间距相对大一些,则不仅可以获得最初被扫描的轨中的摆动信号,而且还可以获得相邻轨中的摆动信号。相应地,存在这样的情况所获得的摆动信号彼此干扰,这样会大大地影响摆动信号的振幅和相位。
例如,在诸如一次性写入类型的光盘之类的光盘(DVD-R等等)中,其中,通过与其对应的CLV方法执行记录-再现,因为摆动相位在径向上没有统一。在CLV记录-再现方法中,如图16所示,在内周边和外周边中的自我轨(self-track)和相邻轨之间的摆动中产生了相位差。
由于摆动的相位差,从自我轨读取的摆动信号受到相邻轨的摆动信号的影响,其振幅和相位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叫做“摆动脉动(wobblebeat)”。
假定内周边摆动和自我摆动之间的相位差是α,则自我摆动和外周边摆动之间的相位差可以用α+β表示。β的值根据摆动长度和轨间距来确定。
例如,在其中摆动长度WL为9.486μm,轨间距TP为0.4μm的光盘11中,β=2π×(TP/WL)×360=2π×(0.4/9.486)×360=95.3度此外,如果α定义为最里面的轨的摆动和相邻轨的摆动之间的初始相位差为a0,且轨编号为N,则α可以下列公式表示α=a0+[N×(β-1)]度在此情况下,自我轨和相邻轨之间的相位差按基本上为四圈轨的时间周期循环。即,摆动脉动的周期由β的值确定,当转换为轨时,360/β轨等于一个周期。
然而,当在频率轴上观察到摆动脉动时,因为由轨之间的摆动相位差产生摆动脉动,摆动脉动的频率朝着光盘11的内周边而增大,而轨长度变短。
图17的标记(a)到(c)显示了当α=90,β=185.3时摆动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关系,图18的标记(a)到(c)显示了包括来自相邻轨的摆动信号的干扰的摆动信号,以及此时的相位检测波形。
请注意,来自相邻轨的摆动信号的振幅与再现时自我轨的摆动振幅相比为30%。可以理解,由于处于第一相位和第二相位的摆动信号的振幅和相位分别受来自相邻轨的摆动的串扰的影响,因此,在相位检测波形的信号电平中产生不对称性。
在此情况下,在具有图13和15所示的配置的地址信号处理电路15中,由于没有提供用于校正相位检测波形的不对称性的装置,当摆动信号中的信号和噪声的比率由于对介质的噪声特性,或者记录在相邻轨上的HF信号等等的影响而变差时,产生了二进制值被错误地确定的可能性。
图19显示了当α在0到360度的范围内变化时摆动振幅的变化,图20显示了摆动相位的变化,图21显示了相位检测波形的变化。在图19到21中,右边的三个数字值分别显示了摆动的调制相位。
例如,000显示内周边的相邻轨、自我轨、以及外周边的相邻轨是第一相位,010显示内周边的相邻轨是第一相位,自我轨是第二相位,外周边的相邻轨是第三相位。
这些变化的周期取决于上文所描述的β的值,360/β轨是一个周期。在图21中,当是这样的地址格式其中,对摆动进行调制以便调制区域彼此不邻近时,只有模式000或010作为相位检测振幅在调制区域出现。
在此情况下,检测地址的比率可以通过校正相位检测波形的二进制阈值来改进。这样的地址格式可以通过在如图12所示的调制区域和非调制区域的比率中主要地采取非调制区域来实现。
<校正二进制阈值的方法>
图22显示了具有用于校正图1所示的二进制阈值的装置的地址信号处理电路15。在图22中,与图15的那些部分相同的部分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并且将不再详细描述。即,已经被积分、以及采样和保持的相位检测波形被输入到偏移控制电路46。在偏移控制电路46中,对相位检测波形的不对称性进行校正。这相当于对二进制阈值进行校正。
图23和24分别显示了偏移控制电路46的示例。图23显示了前馈类型的偏移控制电路46,图24显示了反馈类型的偏移控制电路46。
在图23所示的偏移控制电路46中,在偏移检测电路47中计算相位检测波形(积分信号)的不对称性,并且通过使用偏移补偿电路48中计算出的偏移补偿值来补偿相位检测波形的不对称性。
此外,在图24所示的偏移控制电路46中,由偏移检测电路50基于偏移补偿电路49的输出检测不对称性,由于检测到的偏移补偿值被反馈到偏移补偿电路49,从而补偿不对称性。通过使用减法器,可以轻松地对这些偏移补偿电路48和49进行配置。
图25显示了用于前馈类型的偏移控制电路46的偏移检测电路47。首先,由极性检测电路51检测输入积分波形的极性。提供从极性检测电路51输出的极性信号,用于按原样控制S/H电路52和LPF53,并用于通过“非”电路54对S/H电路55和LPF56进行控制。
根据此,在S/H电路52对具有正极性的积分波形振幅进行采样,并在S/H电路55对具有负极性的积分波形振幅进行采样。当摆频调制的调制比彼此不同时,需要此处理。在S/H电路52、55采样及保持的值分别通过LPF53、56,此后,在加法器57处相加。
LPF53和56的截止频率必须被设置为高于光盘11的内周边处的摆动脉动的频带,以便校正摆动脉动的影响。通过LPF53和56相加的值是用于积分波形振幅的不对称性补偿值。通过由放大器58向该值应用预先确定的增益调整,可以产生偏移补偿值。
图26显示了用于反馈类型的偏移控制电路46的偏移检测电路50。首先,由极性检测电路59检测输入积分波形的极性。提供从极性检测电路59输出的极性信号,用于按原样控制S/H电路60,并用于通过“非”电路61对S/H电路62进行控制。
根据此,在S/H电路60对具有正极性的积分波形振幅进行采样,并在S/H电路62对具有负极性的积分波形振幅进行采样。其中在这些S/H电路60、62采样及保持的具有两个极性的积分波形值在加法器63相加的值变成波形的不对称值。
为了从不对称值中消除高频的噪声分量,使不对称值通过积分电路64,并在由放大器65执行预先确定的增益控制之后输出。经过增益控制的值变成偏移控制电路46的反馈系数,且偏移控制电路46的控制频带由增益确定。然而,由于存在当因为轨跳转等等造成波形连续性丢失时反馈控制消失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将积分电路64中的积分值复位。
与上文所描述的前馈类型的偏移控制电路46一样,反馈类型的偏移控制电路46的控制频带必须设置为比光盘11的内周边处的摆动脉动频带更高的频带。具体来说,相对于由反馈控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导出的增益特性,摆动脉动频带的增益可压缩性优选情况下大于或等于20dB。
此外,图27和28显示了这样的电路结构,其中,图25和26中分别显示的偏移检测电路47和50被修改,以便只相对于摆动的调制区域计算偏移校正因子。
在图27和28中,与图25和26的那些部分相同的部分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并且将不再详细描述。调制区域检测电路66和67被新添加到其中。一般来说,当通过使用摆频调制形成地址时,将记录预先确定的同步模式,以便产生用以通知调制区域的进入的定时信号。在调制区域检测电路66和67中,由于检测此同步模式,输出在调制区域部分打开并在非调制区域部分关闭的选通信号。
此外,在图27中,由“与”电路68和69进行控制,以便由于极性信号和其中极性信号被“非”电路54反转的信号由调制区域检测电路66的输出选通,在调制区域部分采样及保持积分信号。
此外,在图28中,由“与”电路70和71进行控制,以便由于极性信号和其中极性信号被“非”电路61反转的信号由调制区域检测电路67的输出选通,在调制区域部分采样及保持积分信号。此外,积分电路64由其中“与”电路70和71的输出被“或”电路72选通的输出驱动。然而,由于存在当因为轨跳转等等造成波形连续性丢失时反馈控制消失的可能性,所以,必须将积分电路64中的积分值复位。
用于检测同步模式的典型的方法是这样的方法其中,输出的阈值通过使用匹配的滤波器进行检测,该匹配的滤波器是通过使用FIR(有限脉冲响应)类型的过滤器等等进行配置的。由于使选通信号和极性检测信号的“与”在下面的电路中成为起动信号,所以可以只在调制区域计算偏移校正因子。
<二进制阈值中的校正效果>
图29显示了当不进行偏移校正时提供到地址解码器42的积分波形的示例,图30显示了当进行偏移校正时提供到地址解码器42的积分波形的示例。
从这些图形中可以理解,波形的不对称性是通过执行偏移校正来进行校正的,并且各电平中对称地分布了0,这是阈值电平,并且是边界。因为地址位是由于对积分输出的阈值的检测而进行解码的,所以电平与0的距离越远,解码的可靠性就越高。
此外,因为由于串扰所造成的性能的退化可以通过使用不对称性校正来进行补偿,所以可以使光盘11的轨间距变得更小。一般来说,当使轨间距变得更小时,由于相邻轨的摆动所引起的串扰的影响,摆动信号的信号电平减小,同时,相邻轨中记录的HF信号作为噪音添加,因此,噪声电平增大。
其中,由于通过阈值的校正来补偿摆动信号的摆动所产生的串扰的影响,所以可以确保摆动信号的信号电平,并且可以使轨间距比不进行阈值校正的情况更小,从而记录容量可以增大。
<不对称性校正的流程>
图31显示了一个流程图,其中,概括了上文所描述的不对称性校正(也叫做“脉动取消”)的操作。在图31中,实线显示了信号流,虚线显示了处理的流程。当对通过积分电路44或LPF40的相位检测波形开始进行不对称性校正处理时,首先,对调制区域进行检测。
一般来说,当通过使用摆频调制形成地址时,记录预先确定的同步模式,以便产生用以通知调制区域的进入的定时信号。从同步模式或地址记录部分检测调制区域。
此外,当在同步模式和地址记录部分的进入定时存在周期性时,可以使用该周期性。在当前波形处于非调制区域时,不进行不对称量检测,并通过使用在前面的步骤中确定的不对称量对输入波形进行不对称性校正处理。
在当前波形是处于调制区域的波形时,则区分波形的极性。当波形是正极性时,检测并维持其振幅值。此外,当波形是负极性时,检测并维持其振幅值。波长极性的负荷比在其中进行不对称性校正控制的频带内为50∶50,没有必要检测极性。接下来,基于相应极性的维持的振幅值计算不对称量,并记录下来。最后,由于通过使用记录的不对称量进行不对称性校正,波形被输出。
请注意,本发明不仅限于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所说明的组成部分可以修改并在实际应用阶段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实现。此外,由于在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中说明的多个组成部分可以适当地进行组合,因此,可以形成各种发明。例如,可以从各实施例中所显示的组成部分除去某些组成部分。此外,涉及不同实施例的组成部分可以适当地加以组合。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摆动信号读取单元(13、23到25、27到34、36),其被配置为从光盘(11)读取对应于在预先确定的轨处形成的摆动的信号,在所述光盘中,通过向在该轨处形成的摆动应用相位调制来记录地址信息;地址信息再现单元(37到41、43到45),其被配置为通过向在摆动信号读取单元(13、23到25、27到34、36)读取的摆动信号应用相位检测处理,并通过借助于与预先确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对所获得的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进行二进制化,从而再现地址信息;以及校正单元(46),其被配置为在由摆动信号读取单元(13、23到25、27到34、36)从预先确定的轨读取摆动信号时,相对于预先确定的阈值对在地址信息再现单元(37到41、43到45)获得的相位检测信号中产生的振幅的不对称性进行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校正单元(46)包括偏移检测单元(47),其被配置为计算在地址信息再现单元(37到41、43到45)获得的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的不对称量;以及偏移补偿单元(48),其被配置为基于在偏移检测单元(47)计算的不对称量来补偿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的不对称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偏移检测单元(47)包括极性检测单元(51),其被配置为检测在地址信息再现单元(37到41、43到45)获得的相位检测信号的正负极性;第一维持单元(52),其被配置为在相位检测信号的正极性已由极性检测单元(51)检测到的状态下维持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第一滤波器(53),其被配置为从第一维持单元(52)的输出信号中消除高频分量;第二维持单元(55),其被配置为在相位检测信号的负极性已由极性检测单元(51)检测到的状态下维持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第二滤波器(56),其被配置为从第二维持单元(55)的输出信号中消除高频分量;以及加法单元(57),其被配置为通过将第一滤波器(53)的输出信号和第二滤波器(56)的输出信号相加来计算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的不对称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偏移检测单元(47)包括调制区域检测单元(66),其被配置为检测在摆动信号读取单元(13、23到25、27到34、36)读取的摆动信号的相位调制区域;以及控制单元(68,69),其被配置为基于调制区域检测单元(66)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维持单元(52)和第二维持单元(55)的维持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滤波器(53)和第二滤波器(56)的截止频率被设置为高于摆动脉动的频带,其中,从预先确定的轨读取的摆动信号由于在光盘(11)的内周边从相邻轨读取的摆动信号的影响而周期性地波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校正单元(46)包括偏移补偿单元(49),其被配置为基于在地址信息再现单元(37到41、43到45)获得的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的不对称量来补偿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的不对称性;以及偏移检测单元(50),其被配置为计算从偏移补偿单元(49)输出的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的不对称量,并将其反馈到偏移补偿单元(4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偏移检测单元(50)包括极性检测单元(59),其被配置为检测在地址信息再现单元(37到41、43到45)获得的相位检测信号的正负极性;第一维持单元(60),其被配置为在相位检测信号的正极性已由极性检测单元(59)检测到的状态下维持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第二维持单元(62),其被配置为在相位检测信号的负极性已由极性检测单元(59)检测到的状态下维持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加法单元(63),其被配置为将由第一维持单元(60)维持的振幅和由第二维持单元(62)维持的振幅相加;以及积分单元(64),其被配置为通过对加法单元(63)的输出信号应用积分处理来计算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的不对称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盘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偏移检测单元(50)包括调制区域检测单元(67),其被配置为检测在摆动信号读取单元(13、23到25、27到34、36)读取的摆动信号的相位调制区域;第一控制单元(70、71),其被配置为基于调制区域检测单元(67)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维持单元(60)和第二维持单元(62)的驱动;以及第二控制单元(72),其中,积分单元(64)在第一维持单元(60)或第二维持单元(62)由第一控制单元(70、71)的控制驱动的状态下被驱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由偏移补偿单元(49)和偏移检测单元(50)构成的反馈系统的控制频带被设置为高于摆动脉动的频带,其中,从预先确定的轨读取的摆动信号由于在光盘(11)的内周边从相邻轨读取的摆动信号的影响而周期性地波动。
10.一种光盘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光盘(11)读取(13、23到25、27到34、36)对应于在预先确定的轨处形成的摆动的信号,在所述光盘中,通过向在该轨处形成的摆动应用相位调制而记录地址信息;通过向读取的摆动信号应用相位检测处理,并通过借助于与预先确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对所获得的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进行二进制化,从而再现(37到41、43到45)地址信息;以及在从预先确定的轨读取摆动信号时,相对于预先确定的阈值校正(46)在相位检测信号中产生的振幅的不对称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盘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校正(46)包括计算(47)在再现(37到41、43到45)地址信息时获得的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的不对称量;以及基于计算出的不对称量补偿(48)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的不对称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盘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校正(46)包括基于在再现(37到41、43到45)地址信息时获得的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的不对称量来补偿(49)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的不对称性;以及计算从补偿(49)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的不对称性而输出的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的不对称量,并使其对补偿(49)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的不对称性进行反馈(50)。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盘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校正(46)包括检测(66)摆动信号的相位调制区域;在已经检测到相位调制区域的状态下检测(51)相位检测信号的正负极性;在已经检测到正极性的状态下维持(52)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在已经检测到负极性的状态下维持(55)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基于已经维持的正极性振幅和负极性振幅计算(57)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的不对称量;以及基于计算出的不对称量补偿(48)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的不对称性。
全文摘要
提供了摆动信号读取单元,其被配置为从光盘(11)读取对应于在预先确定的轨处形成的摆动的信号,在所述光盘中,通过向在轨处形成的摆动应用相位调制而记录地址信息;地址信息再现单元,其被配置为通过向在摆动信号读取单元读取的摆动信号应用相位检测处理,并通过借助于与预先确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对获得的相位检测信号的振幅进行二进制化,从而再现地址信息;以及校正单元(46),其被配置为在由摆动信号读取单元(13、23到25、27到34、36)从预先确定的轨读取摆动信号时,相对于预先确定的阈值校正在由地址信息再现单元获得的相位检测信号中产生的振幅的不对称性。
文档编号G11B20/10GK1595502SQ20041007713
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0日
发明者长井裕士, 小川昭人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