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驱动装置以及盘驱动装置的安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504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盘驱动装置以及盘驱动装置的安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盘驱动装置安装到系统本体中。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用来安装在系统本体中的构成的盘驱动装置,另外,还涉及一种在盘驱动装置与系统之间协调运动,将盘驱动装置安装在系统本体中的机构。
背景技术
软盘装置等盘驱动装置,例如外设或内置在个人计算机等系统本体中。内置型的软盘装置,在制造厂进行制造时就被固定在系统本体中,或者,由使用者将其固定在系统本体所具有的空插槽中。另外,在修理或更换时,有时从系统本体中取出盘驱动装置,并将盘驱动装置安装到系统本体中。
该盘驱动装置在系统本体中进行安装的构造,一般使用螺丝作为固定机构。作为这样的安装机构,例如如专利文献1、2所述。
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安装构造中,软盘装置的防护盖中设有安装部,该安装部螺接固定在系统本体侧的基板中所设置的被安装板中。
另外,专利文献2中所示的安装构造中,软盘装置的防护盖的侧面设有安装片,通过该安装片螺接固定在系统本体中。
专利文献1实开平06-77097号专利文献2实开平04-31494号如上所述,使用螺丝部件将盘驱动装置安装在系统本体中的构造中,存在因螺接固定所引起的以下问题。
在通过螺丝部件安装盘驱动装置的构造中,每次安装或取下盘驱动装置时,都需要拧紧或拧送操作。通常,1个盘驱动装置至少安装有3个螺丝部件。因此,在安装环境狭窄的系统本体内,进行螺旋固定的安装作业,对于操作者来说是一种负担,另外,还存在耗费作业时间的问题。
另外,一般来说,螺丝部件的安装中有时候不太完全。螺丝部件的安装的不完全,变成盘驱动装置在系统主体中的固定不完全的主要原因,并且不完全固定成为盘驱动装置从系统主体脱落的主要原因。
另外,有时候螺丝固定会给壳体部分加载应力,壳体有可能会因为该应力而变形或应变。壳体部分决定磁头的基准位置。因此,壳体部分的变形或应变容易引起磁头位置的偏移。
另外,采用螺丝部件的安装构造,需要螺丝部件作为用来安装盘驱动装置的部件。该螺丝部件还成为费用高的原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将盘驱动装置安装固定在系统本体中,放弃采用螺丝固定的安装方式,提高安装的作业性,提高盘驱动装置在系统本体上的安装性。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降低安装费用。
本发明取代通过螺丝部件进行的安装,通过盘驱动装置侧所形成的安装构造,与系统本体侧所形成的被安装构造,进行盘驱动装置在系统本体中的安装。本发明通过该安装构造,提高了安装的作业性以及安装性。另外,本发明由于不需要螺丝部件,从而降低了安装费用。
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能够适用于FD(软盘floppy(注册商标)盘)装置、MO(光磁盘)盘装置、CD(压缩盘)-ROM盘装置、DVD(数字视频盘)盘装置等。
本发明既可以采用盘驱动装置的形式,又可以采用盘驱动装置与系统本体侧的两个构成要素所形成的安装机构的形式。
本发明的第1形式是一种盘驱动装置。盘驱动装置具有用来对盘进行数据记录以及进行盘中所记录的数据的再现的磁头、用来旋转驱动盘的盘驱动马达、存放磁头与盘驱动马达的壳体以及用来在系统本体侧进行安装的安装构造。
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的安装构造,具有与系统本体侧相嵌合的嵌合部件。盘驱动装置,通过该嵌合部件与系统主体侧相嵌合,从而不使用螺丝部件而安装固定在系统本体中。
嵌合部件的第1形式,是从上述壳体中突出的突出部。盘驱动装置通过将该突出部用作嵌合部件,而与系统本体侧相嵌合,安装固定在系统本体中。突出部构成相对系统本体侧所具有的长沟部滑动的引导。让突出部嵌合在长沟部中并滑动,移动到给定的位置,进行安装。
壳体本身具有突出部的构成。因此,不需要特别准备用来将突出部安装在壳体中的作业。通过这样,能够提高作业性,削减费用。
盘驱动装置在系统本体中的固定是通过突出部与长沟部的嵌合来进行的,因此,不需要用于固定的螺丝部件。另外,还可以在长沟部中设置杠杆部件,通过该杠杆部件来卡合嵌合在长沟部内的突出部,保持盘驱动装置不会从系统本体中脱离。
另外,突出部可以与盘驱动装置的壳体一体形成。通过一体形成,可以不需要用于突出部的部件,另外,还不需要用来部件的安装作业。
在突出部与盘驱动装置的壳体一体形成的构成中,壳体可以通过钣金材料形成,突出部可以通过给该钣金材料实施冲缘加工形成。冲缘加工是在钣金材料中形成开口部,通过让该开口部突出而形成突出部的加工方法。通过让形成壳体的钣金材料的一部分通过冲缘加工来形成突出部,能够让壳体与突出部一体形成。通过冲缘加工来形成突出部,除了加工作业变得更加容易之外,还能够得到高加工精度,因此能够得到高位置精度。
另外,与壳体一体形成突出部的加工方法并不仅限于冲缘加工,还可以使用弯曲(压力加工)、拉伸加工等加工方法。另外,还可以通过树脂形成壳体的一部分,将突出部与树脂制壳体同时一体形成。
冲缘加工所得到的突出部,可以是突出方向的端部具有开口的中空圆筒形状。该突出部的中空部分的内周面中,可以形成螺纹部。
作为安装机构的嵌合的形式之一,将安装构造的嵌合部件作为圆筒状的突出部,将该圆筒形状的外周面,作为与系统本体侧所设置的被安装构造相嵌合的嵌合面。
另外,作为安装机构的嵌合的附加形式,可以将突出部的中空部,作为用来螺丝固定在系统本体侧中所设置的被安装构造中的螺孔。通过该构成,通过让螺丝穿过被安装构造以及中空的螺孔进行固定,能够可靠地进行嵌合。该螺丝固定是附加性的,用来让突出部的嵌合更加可靠,在盘驱动装置在系统本体中的安装中并不是必须的,可以不采用,也可以有选择地采用。通过选择采用,能够减轻螺丝固定的作业性。
另外,通过突出部的中空部分所进行的螺丝固定,是用来让通过突出部的嵌合所进行的安装更加牢固的构成。该构成不会给壳体部分加载应力,因此,壳体中不会发生变形或应变。
因此,该附加的螺丝固定构成,与在盘驱动装置在系统本体中的安装固定中,放弃采用螺丝固定的安装这一本发明的目的并不矛盾。
嵌合部件的第2形式是,设置在壳体中的是长沟部。盘驱动装置通过将该长沟部用作嵌合部件,而与系统本体侧相嵌合,安装固定在系统本体中。另外,长沟部构成相对系统本体侧所具有的突出部滑动的引导。让长沟部嵌合在突出部中并滑动,移动到给定的位置,进行安装。
将长沟部的边缘部分的内侧面,作为与系统本体侧所设置的被安装构造所具有的突出部相嵌合的嵌合面。另外,盘驱动装置的安装构造,除了长沟部之外,还可以是具有与系统本体侧的突出部相卡合的杠杆部件。杠杆部件卡合与长沟部相嵌合的突出部,保持盘驱动装置不会从系统本体中脱离。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嵌合部件的第1、2形式中,嵌合部件除了在设置的壳体的侧部之外,还可以设置在底部。
壳体可以是具有框架与盖子的构成。框架对磁头有机盘驱动马达进行支持。另外,盖子具有上盖与下盖,与框架相卡合,在上下方向上覆盖框架。该构成中,突出部可以形成在壳体的下盖中。另外,壳体可以与上述框架以及盖子一体形成。通过该构成,能够将突出部形成在壳体的框架自身中。
将突出部形成在下盖中的构成,使得突出部的加工更加容易。另外,由于下盖较容易更换,因此突出部的更换也较容易进行。
本发明的第2方式是一种安装机构,由盘驱动装置与系统本体侧的两个构成要素构成。盘驱动装置的安装机构,是用来将盘驱动装置安装在系统本体中的安装机构。
盘驱动装置具有用来对盘进行数据记录以及进行盘中所记录的数据的再现的磁头、用来旋转驱动盘的盘驱动马达、存放磁头与盘驱动马达的壳体以及用来在系统本体侧进行安装的安装构造。
盘驱动装置具有从壳体中突出的突出部作为安装构造。另外,系统本体具有用来与该突出部相嵌合的长沟部,以及用来卡合相嵌合的突出部的杠杆部件。
安装机构,以盘驱动装置侧的突出部与系统本体侧的长沟部作为构成要素,通过这两个要素协调运动来进行嵌合,通过这样,将盘驱动装置安装在系统本体中。此时,通过让突出部相对长沟部滑动来进行嵌合。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盘驱动装置在系统本体中的安装固定中,能够提高安装的作业性。另外,还能够提高盘驱动装置在系统本体中的安装性。降低安装费用。


图1为分解示出基于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的整体的概要立体图。
图2为示出基于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的整体的概要立体图。
图3为基于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的下盖的概要图。
图4为示出本发明的突出部的剖面形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的安装机构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的安装机构的立体图。
图7为说明本发明的杠杆部件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8为说明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的安装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9为示出基于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概要立体图。
图10为说明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1为说明本发明的突出部的另一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12为说明防止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从系统本体脱离的另一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13为说明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4为说明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防止从系统本体脱离的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15为说明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防止从系统本体脱离的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16为说明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防止从系统本体脱离的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17为说明本发明的使用引导部的盘驱动装置与系统本体之间的嵌合的示意图。
图18为说明将本发明的引导部作为嵌合部时的卡合部的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19为说明将本发明的引导部作为嵌合部时的卡合部的另一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20为说明将本发明的引导部作为嵌合部时的卡合部的另一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中1…盘驱动装置,2…壳体,3、3a、3b…侧壁部,4…盖子,4a…上盖,4b…下盖,5…面板,6…磁头部,6a…臂部,6b…载架,6c…上磁头,6d…下磁头,7…盘驱动马达,8…控制电路基板,9…托架,10…安装构造,11、11a~11f…突出部,12…中空部,13…螺纹部,14…长沟部,15…杠杆部件,16…开口部,17…突出部件,18…突出部,19…卡合部,20…系统侧安装构造,21、21a、21b…系统侧支持部件,22、22a、22b长沟部,23…杠杆部件,23a…接触面,23b…卡合部,23c…旋转轴部,24…突出部,25A~25D…系统侧支持部件,26A~26D…长沟部,27B~27D…杠杆部件,30…螺丝,31…引导部,32…卡合部,32a、32b…接触面,32c…支持部,33…卡合部,33a、33b…接触面,33c…支持部,34…卡合部,34a、34b…接触面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的盘驱动装置以及盘驱动装置的安装机构进行说明。
下面对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以及盘驱动装置的安装机构进行说明。
下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突出部与长沟部的组合,作为用来将盘驱动装置安装到系统本体中的安装机构进行说明。该突出部与长沟部,分别互相设置在盘驱动装置或系统本体的一方中,通过它们的嵌合将盘驱动装置安装固定在系统本体上。突出部与长沟部可以任意设置在盘驱动装置或系统本体的任一个上。
以下对照图1~图8,对在盘驱动装置中设置突出部,在系统主体中设置长沟部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对照图9、图10,对在盘驱动装置中设置长沟部,在系统主体中设置突出部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这里以软盘(floppy(注册商标))驱动装置为例,作为盘驱动装置进行说明。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进行说明。第1实施例是在盘驱动装置中设置突出部,在系统主体中设置长沟部的构成。
图1为分解示出基于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的整体的概要立体图,图2为示出基于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的整体的概要立体图,图3为基于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的下盖的概要图。
图1中,盘驱动装置1,具有壳体2、面板5以及托架9。托架9安装在滑动板(图中未显示)的内侧。滑动板能够在壳体2上装卸,且安装成能够在前后方向稍稍移动。另外,壳体2中安装有面板5与上盖4a。
安装在滑动板上的托架9卡合在壳体2上,且能够上下运动,通过滑动板的前后移动而上下运动。
壳体2呈具有侧壁3a、3b的矩形容器形状,前面部分(图中的左边最近处)安装有面板5。从面板5中插入的软盘(图中未显示)被存放在托架9的内部。另外,壳体2的框架2a,上下可以被包括上盖4a以及下盖4b的盖子4所覆盖,盖子4可以作为壳体2的一部分而构成。
壳体2的内部,安装有磁头部6、驱动软盘的盘驱动马达7以及控制电路基板8。磁头部6包括臂部6a以及载架6b。臂部6a,其端部被支撑在载架6b上,且能够自由旋转,通过弹簧进行加力,使其关闭与载架6b之间的间隔。载架6b的端部设有下磁头6d,与载架6b相向的臂部6a的端部上,固定有磁头6c。
载架6b被设置在壳体2中的引导杆(图中未显示)所引导,同时,从载架6b中所伸出的一部分,与通过步进马达所驱动的螺杆轴相卡合。因此,臂部6a与载架6b通过步进马达进行移动。
盘驱动装置1具有用来安装在系统本体上的构造10。下盖4b的各个侧壁部分中,在盘驱动装置1的前后方向至少形成了2个突出部11,全体至少形成有4个突出部。突出部11构成盘驱动装置1侧的安装构造10。另外,系统本体侧,具有对应于盘驱动装置1侧的安装构造10的被安装构造20(图1中未显示)。通过该安装构造10与被安装构造20的组合,进行盘驱动装置在系统本体侧的安装。
图1中,盘驱动装置1的下盖4b的右侧的侧壁3a中设有3个突出部11a、11b、11c。虽然图1中未显示,但下盖4b的左侧的侧壁3b中同样设有突出部。另外,为了将盘驱动装置稳定地安装在系统本体等被安装构造(图中未显示)中,盘驱动装置1的前后方向上至少设有2个突出部11。
图2所示的立体图,所显示的是图1所示的载体9组合到壳体2中之后,安装有上盖4a的状态。另外,图3(a)、(b)、(c),分别显示了基于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的下盖的平面图、侧视图以及立体图。
突出部11被形成为从下盖4b的侧部部分向外突出,构成嵌合部件。突出部11具有圆筒状的外形。该圆筒状的外形部分用作嵌合面,与系统本体侧的嵌合部件(例如长沟部)相嵌合。
另外,突出部11,通过与系统本体侧所具有的嵌合部件(例如长沟部)协调运动,而具有让盘驱动装置1相对系统本体侧滑动的引导功能。突出部11用作将盘驱动装置1导入到系统本体内的引导。
另外,突出部11,除了如图所示的设在下盖4b上的构成之外,在没有下盖4b的情况下,还可以设置在壳体2的框架2a的侧壁部分中。另外,突出部11还可以设置在上盖4a中。
突出部11,通过对构成下盖4b或框架2a的钣金部件进行冲缘加工,可以一体形成下盖4b或框架2a。
图4中例示了突出部的剖面形状,是基于冲缘加工的一个构成例。圆筒状的突出部11通过冲缘加工形成。冲缘加工,包括在钣金部件4中形成开口部的工序,以及将该开口部压宽并使其突出的工序。该冲缘加工通过这些工序,在突出部11的圆筒状部分的内部形成中空部12。
图4中,系统侧的被安装构造20由系统侧支持部件21以及该系统侧支持部件21中所形成的长沟部22所构成。盘驱动装置1所具有的突出部11嵌合在长沟部32内。该嵌合通过盘驱动装置1对系统侧的安装来进行。该嵌合中,突出部11的外周面与长沟部22的边缘部分的内周面,分别成为嵌合面。通过将该嵌合面互相嵌合来进行安装。图4(b)中显示了嵌合状态。
另外,通过冲缘加工所形成的圆筒部分的突出长度A,例如为2.9mm~3mm,冲缘的直径B为3.6mm。该尺寸值的例子,是根据从强度以及加工性出发,壳体的板厚最好为0.6mm,以及为了制造工序的高效化,让具有突出部的壳体的制造与不具有突出部的壳体的制造中的制造工序的共用化等各个要素而确定的。
在具有突出部的突出部类型的壳体中对突出长度有一定的要求。该突出长度增长,就要求在壳体中所开口的直径大小较小。另外,在没有突出部的螺丝固定类型的壳体中,为了进行螺丝固定,要求壳体中所开口的直径较大。
这样,对壳体中所开口的直径的具有相反的大小要求。作为满足该相反要求的一个方法,可以制造直径大小不同的两个类型的壳体。为了制造这样的直径大小不同的两种类型的壳体,需要分别设置不同的制造工序。由于直径大小的不同而设置多个制造工序,在壳体的制造的高效化这一点具有问题。
在壳体制造的高效化这一点中,希望共用制造工艺。因此,小直径的突出部类型的壳体与大直径的螺丝固定类型的壳体,通过在进行冲缘加工之前的制造工序中使用同一个壳体,来共用制造工序。
为了满足在两个类型的壳体的制造中共用制造工序的要求,上述尺寸值是最佳值。
另外,该突出长度A以及冲缘直径B,还可以根据下盖4b的钣金材料的厚度尺寸、系统侧支持部件21的厚度尺寸、盘驱动装置1的侧壁3与系统侧支持部件21之间的间隙尺寸等安装尺寸进行设定。
另外,在通过冲缘加工形成突出部的情况下,突出部11的圆筒状部件中形成有中空部12。该中空部12的内周面可以形成螺纹部13,可以使用该螺纹部13来安装盘驱动装置1。图4(b)、(c)中显示了使用中空部12的内周面中所形成的螺纹部13的盘驱动装置1的安装状态。在突出部11嵌合在长沟部22内的状态下,将螺丝30从系统侧支持部21的外侧拧入中空部12的螺纹部13内,通过这样,能够可靠地将盘驱动装置1固定在系统侧。
该螺丝固定是附加性的,用来让突出部的嵌合更加可靠,并不进行盘驱动装置在系统本体中的安装,而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进行。螺丝固定可以在从多个突出部内所选择的场所中进行。通过选择采用螺丝固定,能够减轻螺丝固定的作业性。
另外,通过突出部的中空部分所进行的螺丝固定,是用来让通过突出部的嵌合所进行的安装更加牢固的机构。螺丝固定所产生的应力主要加载在突出部上,应力不会影响到壳体使得壳体变形或产生应变。
接下来,对照图5~图8,对盘驱动装置在系统本体侧的安装动作,以及用来让盘驱动装置不从系统本体侧脱落的构成进行说明。图5、6为盘驱动装置的安装机构的立体图,图7为说明杠杆部件的动作的示意图,图8为说明盘驱动装置的安装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5~图8中,系统本体侧具有被安装构造20。被安装构造20具有系统侧支持部件21(21a、21b)、设置在系统侧支持部件21(21a、21b)中的长沟部22(22a、22b)以及杠杆部件23。另外,杠杆部件23可以设置在系统侧支持部件21a、21b的任一方或两方中。图5~图8中显示了设置在系统侧支持部件21a中的杠杆部件23。
为了将盘驱动装置1安装在系统本体侧,从系统本体侧导入盘驱动载置1的面板5与相反侧的端部(图8(a)),让盘驱动装置1的突出部11沿着长沟部22滑动到给定位置(图8(b)),将突出部11的外周面与长沟部22的内周面嵌合起来(图8(c)、(d))。另外,图5中显示了滑动中的主体,图6显示了盘驱动装置1滑动到给定位置上之后的主体。
杠杆部件23,在系统侧支持部件21中,设置在盘驱动装置1移动到给定位置从而到达安装位置时,与突出部11向卡合的位置上。杠杆部件23,如图7所示,具有与突出部11相接触的接触面23a与卡合面23b,被轴部23c所支持,能够自由旋转。轴部23c中安装有将杠杆部件23向一方向加力的弹簧材料(图中未显示),通过制动器(图中未显示)保持在固定位置上。该杠杆部件23的保持位置,设置在在长沟部22内滑动的突出部11与接触面23a相接触的位置上。
突出部11与接触面23a相接触之后,(如图8(b))、图7(b)所示,杠杆部件23推压突出部11,抵抗弹簧材料所产生的弹力,沿着接触面23a的倾斜面绕轴旋转。突出部11进一步在长沟部22内滑动之后(图8(c)),突出部11到达接触面23a的后端。越过该后端之后,杠杆部件23,如图7(c)所示,由于弹簧材料而回到原来的保持位置,杠杆部件23的卡合部分23b与突出部11相卡合(图8(d))。通过该卡合,杠杆部件23将突出部11保持在给定位置,防止盘驱动装置1从系统本体侧脱离。
另外,在将盘驱动装置1从系统本体侧取出的情况下,让杠杆部件23抵抗弹簧材料进行旋转,杠杆部件23的卡合部分23b与突出部11之间的卡合脱离,让盘驱动装置1沿着长沟部22向外滑动(图8(e))。
接下来,对照图9、图10,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实施方式2中,盘驱动装置中设有长沟部,系统本体中设有突出部。
图9中,盘驱动装置1具有形成在下盖4b的侧壁部分或壳体本体的侧部部分中所形成的长沟部14,成为安装构造10。另外,系统本体侧,具有突出部24作为被安装构造20。长沟部14与突出部24协调运动构成安装构造,将盘驱动装置1安装在系统本体中。除了该长沟部与安装构造之间的关系,与突起部与长沟部之间的安装位置的关系颠倒之外,其他均与实施方式1相同。
图10中,将盘驱动装置1导入到系统本体1内,让系统本体侧的支持部件21中所设置的突起部24,嵌合到盘驱动装置1侧所设置的长沟部14内,进行滑动(图10(a)、(b))。
长沟部14的端部设有杠杆部件15。该杠杆部件15,通过让盘驱动装置1滑动而与突起部24相接触(图10(c))。杠杆部件15通过接触而旋转,与突起部24相卡合(图10(d))。通过杠杆部件15与突起部24之间的卡合,将盘驱动装置1固定在系统侧支持部件21中,防止从系统侧脱离。
另外,为了将盘驱动装置1从系统本体侧取出,通过让杠杆部件15向图10(e)中所示的箭磁头方向旋转,让杠杆部件15与突出部24之间的卡合脱离,从系统本体侧取出盘驱动装置1。
在上述盘驱动装置1对系统主体进行安装或取出时,长沟部14与突起部24的组合,除了用作将盘驱动装置1固定在系统本体中的嵌合部件之外,还用作用来滑动的引导。
对照图11对本发明的突起部的其他构成例进行说明。突起部除了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述,通过在形成壳体的钣金材料中进行冲缘加工等形成之外,还能够通过树脂来形成。图11为树脂制突出部件的一例,通过让具有突出部18的突出部件17,从形成在壳体的侧部部3中的开口部16内穿过而构成。
突出部件17的突出部18,嵌合在系统侧支持部件21中所形成的长沟部22内,通过这样,盘驱动装置能够安装在系统本体侧(图11(b)、(c))。另外,图11中,对各个开口部16分别准备突出部件17,但1个突出部件17上也可以具有多个突出部18。
另外,壳体的一部分可以通过树脂形成,突出部可以与该树脂制壳体一体形成。
对照图12,对防止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从系统主体中脱离的另一构成例进行说明。该构成例中,长沟部22的一部分用作卡合部19。如图12(a)所示,让突出部11沿着长沟部22滑动。如图12(b)所示,通过越过卡合部19的突出部分,让突出部11与卡合部19相卡合,从而保持突出部11不向反方向移动。通过这样,能够防止盘驱动装置从系统主体中脱离。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通过让盘驱动装置相对系统本体在左右方向(横向)上移动来进行安装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如图13所示,还可以使用通过让盘驱动装置相对系统本体在上下方向(纵向)上移动来进行安装的构成。
图13为从侧面看系统侧支持部件与盘驱动装置的图。系统侧支持部件25A中,上端侧形成有开放的上下方向(纵向)的长沟部26A。盘驱动装置1(图13中通过虚线表示),如图13(a)所示,将其突出部11插入到长沟部26A内,如图13(b)所示,通过让突出部11与长沟部26A的底部嵌合来进行安装。
该让盘驱动装置相对系统本体在上下方向(纵向)上移动来进行安装的构成中,也能够设置防止盘驱动装置从系统主体中脱离的机构。以下,对照图14~图16,对该脱离防止机构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4中所示的第1例中,安装有杠杆部件27B,该杠杆部件27B能够在横向上相对系统侧支持部件25B中所形成的上下方向(纵向)的长沟部26B移动,其一部分在向长沟部26B内突出的方向上被加力。图14(a)中显示了盘驱动装置1与系统侧支持部件25B之间的关系,图14(b)~图14(e)显示了防止脱离动作。
在将盘驱动装置1安装到系统侧时,将突出部11插入到长沟部26B内。所插入的突出部11的前端部分,与突出在长沟部26B内的杠杆部件27B的斜面部分相接触(图14(b))。突出部11让所接触的杠杆部件27B抵抗弹力向横向推压,在长沟部26B内向下移动(图14(c))。突出部11移动到长沟部26B内的给定位置上时,杠杆部件27B与突出部11的接触脱离,由于弹力而又回到原来位置。此时,让突出部11嵌合在长沟部26B内,同时,通过杠杆部件27B进行保持,使其不会从长沟部26B内脱离(图14(d))。
在将盘驱动装置1从系统侧取出的情况下,例如通过手动,让杠杆部件27B抵抗弹力进行移动,开放长沟部26B,使得突出部11能够在其中移动,让突出部11从长沟部26B中脱离。
图15中所示的第2例中,安装有杠杆部件27C,该杠杆部件27C能够在上下方向(纵向)上相对系统侧支持部件25C中所形成的倾斜上下方向上(斜纵向)的长沟部26C移动,其一部分在向长沟部27C内突出的方向上被施加弹力。图15(a)中显示了盘驱动装置1与系统侧支持部件25C之间的关系,图15(b)~图15(e)显示了防止脱离动作。
在将盘驱动装置1安装到系统侧时,将突出部11插入到长沟部26C内。所插入的突出部11的前端部分,与突出在长沟部26C内的杠杆部件27C的斜面部分相接触(图15(b))。突出部11让所接触的杠杆部件27C抵抗弹力向下方推压,在长沟部26C内向下移动(图15(c))。突出部11移动到长沟部26C内的给定位置上之后,杠杆部件27C与突出部11的接触脱离,由于弹力而又回到原来位置。此时,让突出部11嵌合在长沟部26C内,同时,通过杠杆部件27C进行保持,使其不会从长沟部26C内脱离(图15(d))。
在将盘驱动装置1从系统侧取出的情况下,例如通过手动,让杠杆部件27C抵抗弹力进行移动,开放长沟部26C,使得突出部11能够在其中移动,让突出部11从长沟部26C中脱离。
图16中所示的第3例中,安装有杠杆部件27D,该杠杆部件27D能够相对系统侧支持部件25D中所形成的L字状的沟深处弯曲的长沟部26D旋转,其一部分在向长沟部27D内突出的方向上被加力。图16(a)中显示了盘驱动装置1与系统侧支持部件25D之间的关系,图16(b)~图16(e)显示了防止脱离动作。
在将盘驱动装置1安装到系统侧时,将突出部11插入到长沟部26D内。所插入的突出部11的前端部分,与突出在长沟部26D内的杠杆部件27D的斜面部分相接触(图16(b))。突出部11让所接触的杠杆部件27D抵抗弹力旋转,在长沟部26D内向下移动(图16(c))。突出部11移动到长沟部26D内的给定位置上之后,杠杆部件27D与突出部11的接触脱离,由于弹力而又回到原来位置。此时,让突出部11嵌合在长沟部26D内,同时,通过杠杆部件27D进行保持,使其插入在长沟部26D内的弯曲部分中,从而不会脱离(图16(d))。
在将盘驱动装置1从系统侧取出的情况下,例如通过手动,让杠杆部件27D抵抗弹力进行旋转,开放长沟部26D,使得突出部11能够在其中移动,让突出部11从长沟部26D中脱离。
以上对将长沟部用作嵌合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嵌合部除了上述采用长沟部的构成之外,还可以是采用引导部的构成。
下面对照图17~图20,对使用引导部作为嵌合部的构成例进行说明。
图17为说明使用引导部的盘驱动装置与系统本体的嵌合的示意图。图17中,盘驱动装置1在系统侧的安装,是通过将设置在壳体2中的突出部11支持在引导部31的引导面上,且能够自由滑动,通过引导部31中所设置的卡合部来卡合突出部11来进行的。
图17(a)所示的例子中,通过剖面为L字状的弯曲形状形成引导部31的支持面。水平的支持面,通过让盘驱动装置1的突出部11能够在长度方向上自由滑动,来对盘驱动装置1进行支持。另外,垂直的支持面,防止盘驱动装置1的突出部11向横向(垂直于滑动方向的方向)偏移,引导其向滑动方向移动,同时,通过卡合部32将盘驱动装置1固定在系统本体中。
另外,卡合部32可以至少对应于盘驱动装置1所具有的突出部中的1个来进行设置。
下面对照图18~20,对将引导部作为嵌合部时的卡合部的一个构成例进行说明。
图18所示的卡合部32通过齿轮构成,一端被支持部32c所支持,可以自由摆动,另一端设有两个接触面32a、32b。支持部32c在引导部31的垂直方向的支持面被弹簧材料等支持,接触面32a、32b被设置为从该支持面,向盘驱动装置1的突出部11滑动的移动线方向突出。这里,支持部32c进行弹力,使得接触面32a、32b位于突出部11的移动线上。该弹力在突出部11与接触面32a相接触时,让齿轮能够在支持面侧摆动,从而不会妨碍盘驱动装置1的插入动作。
图18(a)~图18(d)显示了突出部11与卡合部32卡合起来的状态,图18(e)、图18(f)显示了突出部11从卡合部32脱离的状态。
让盘驱动装置1的突出部11,在引导部31的水平支持面上,被垂直支持面所引导进行滑动之后(图18(a)),突出部11与在突出在突出部11的移动线上的接触面32a相接触。突出部11与接触面32a相接触之后,卡合部32被插入盘驱动装置1的力所推压。在该压力大于支持部32c的弹力的情况下,卡合部32摆动(图18(b))。
通过卡合部32的摆动,突出部11能够不被接触面32a阻挠前进道路而进行滑动(图18(c))。让突出部11进一步滑动,突出部11的另一端部移动到接触面32b的位置上之后,由于支持部32c的弹力,使得卡合部32回到原来的位置,突出部11的另一方端部与接触面32b相卡合,从而防止盘驱动装置1脱离(图18(d))。
在将盘驱动装置1从系统中取出的情况下,例如通过手动来抵抗卡合部32的弹力使其摆动,让突出部11脱离接触面32b之后(图18(e)),让盘驱动装置1沿着引导部31滑动(图18(f))。
图19中所示的卡合部33为齿轮构成的另一个例子,一端被旋转支持部33c向一个方向弹力,同时被其所支持,能够自由旋转,另一端设有两个接触面33a、33b。
上述图18的支持部的构成是对齿轮进行摆动支持,接触面设置在盘驱动装置1的突出部11进入侧,与此相对,图19所示的例子中,不同点在于,支持部的构成是对齿轮进行旋转支持,接触面设置在盘驱动装置1的突出部11进入侧的相反侧,但动作几乎完全一样。
另外,图20所示的卡合部34,是在引导部31的支持面中形成能够自由移位的突出部而成的构成例。该突出部,可以通过让引导部31的支持面的一部分向内侧突出来形成。将支持面的一部分作为支持要素,另一端被引导部31所具有的弹性向一个方向弹力所支持,且能够自由旋转,另一端设有两个接触面34a、34b。
接触面34a、34b被设置为从支持面向盘驱动装置1的突出部11进行滑动的移动线方向上突出。通过在形成引导部31的支持面时,让接触面34a、34b突出,从而进行弹力,使得接触面34a、34b位于突出部11的移动线上。该弹力使得突出部11在与接触面34a相接触时,在支持面侧移位,从而不会妨碍盘驱动装置1的插入动作。该弹力可以根据形成接触面34a、34b的单臂部分的长度或厚度来进行设定。
另外,形成接触面34a、34b的部分,既可以是引导部31的垂直支持面部分,又可以是水平支持面部分。
图20(a)~图20(d)显示了突出部11与卡合部34卡合起来的状态,图20(e)、图20(f)显示了突出部11从卡合部34脱离的状态。
让盘驱动装置1的突出部11,在引导部31的水平支持面上,被垂直支持面所引导进行滑动之后(图20(a)),突出部11与在突出在突出部11的移动线上的接触面34a相接触。突出部11与接触面34a相接触之后,卡合部34被插入盘驱动装置1的力所推压。在该压力大于引导部31的弹性弹力的情况下,卡合部34移位(图20(b))。
通过卡合部34的移位,突出部11能够不被接触面34a阻挠前进道路而进行滑动(图20(c))。让突出部11进一步滑动,突出部11的另一端部移动到接触面34b的位置上之后,由于支持部34c的弹力,使得卡合部34回到原来的位置,突出部11的另一方端部与接触面34b相卡合,从而防止盘驱动装置1脱离(图20(d))。
在将盘驱动装置1从系统中取出的情况下,例如通过手动来抵抗卡合部34的弹力进行拉拽,通过大于弹力的力来拉出盘驱动装置1,让突出部11脱离接触面34b(图20(e)),从而让盘驱动装置1沿着引导部31滑动(图20(f))。
根据图20的构成例,在引导部31中形成支持面时,由于能够一体形成卡合部,因此,除了部件数目可以较少之外,组装也变得更加容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由于不需要通过螺丝固定来进行安装,因此能够提高安装作业性,另外,还能够防止螺丝安装所引起的壳体部分的变形或应变,从而能够防止磁头的位置偏移。
产业应用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以及盘驱动装置的安装机构,能够适用于FD(软盘floppy(注册商标)盘)装置、MO(光磁盘)盘装置、CD(压缩盘)-ROM盘装置、DVD(数字视频盘)盘装置等。
权利要求
1.一种盘驱动装置,具有用来对盘进行记录或再现的磁头、用来旋转驱动盘的盘驱动马达、存放上述磁头与上述盘驱动马达的壳体以及用来在系统本体侧进行安装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构造具有与系统本体侧相嵌合,用来规定上述盘驱动装置对上述系统本体侧的安装位置的嵌合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嵌合部件是从上述壳体中突出的突出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构成相对系统本体侧的嵌合部滑动的引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嵌合部是长沟部。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与上述壳体一体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通过钣金材料形成,上述突出部通过冲缘加工形成。
7.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形成为突出方向的端部具有开口的中空圆筒形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的上述圆筒形状的中空部的内周面中形成有螺纹部。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构造中,将上述圆筒形状的外周面,作为与上述系统本体侧所设置的被安装构造相嵌合的嵌合面。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构造中,将上述突出部的中空部,作为用来螺丝固定在上述系统本体侧中所设置的被安装构造中的螺孔。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嵌合部件是设置在上述壳体中的是长沟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长沟部的内侧面,作为与上述系统本体侧所设置的被安装构造所具有的突出部相嵌合的嵌合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被安装构造具有卡合上述系统本体侧的突出部的杠杆部件。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嵌合部件设置在上述壳体的侧部和/或底部。
15.如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具有支持上述磁头及上述盘驱动马达的框架以及与该框架相卡合,从上下方向上覆盖框架的上盖和下盖;上述突出部形成在上述壳体的下盖中。
16.一种盘驱动装置,具有用来对盘进行记录或再现的磁头,以及用来在系统本体侧进行安装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通过钣金材料形成;上述安装构造具有与上述系统本体侧相嵌合,从上述壳体中突出、用来规定上述盘驱动装置对上述系统本体侧的安装位置的突出部;上述突出部通过冲缘加工形成,同时,形成为突出方向的端部具有开口的中空圆筒形状;上述安装构造中,将上述圆筒形状的外周面作为与上述系统本体侧所设置的被安装构造相嵌合的嵌合面。
17.一种盘驱动装置的安装机构,用来将具有用来对盘进行记录或再现的磁头、用来旋转驱动盘的盘驱动马达、存放上述磁头与上述盘驱动马达的壳体以及用来在系统本体侧进行安装的安装构造的盘驱动装置安装在系统本体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盘驱动装置具有从上述壳体中突出的突出部;上述系统本体具有用来与上述突出部相嵌合的嵌合部以及用来卡合上述突出部的杠杆部件。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盘驱动装置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嵌合部是长沟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盘驱动装置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通过相对上述长沟部滑动来进行嵌合。
全文摘要
取代了通过螺丝部件所进行的安装,通过盘驱动装置侧所形成的安装构造,与系统本体侧所形成的被安装构造来构成安装机构,通过该机构将盘驱动装置安装并固定在系统本体中。盘驱动装置的安装构造具有与系统本体侧相嵌合的嵌合部件,通过该嵌合部件与系统本体侧相嵌合,通过这样,不使用螺丝部件而安装固定在系统本体中。通过这样,能够提高安装的作业性以及安装性,并降低安装费用。
文档编号G11B33/12GK1717740SQ20048000157
公开日2006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3日
发明者大石良之 申请人:西铁城时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