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盘上记录导出区的方法

文档序号:6755247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光盘上记录导出区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在轨道上写入标记而在可写类型的记录载体上记录信息的方法。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记录载体和对记录载体进行记录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WO00/43996中可以得知一种用于对光学记录载体进行记录的方法。记录载体包括一个导引凹槽,通常被称为预制凹槽,用于指示轨道的位置,在该轨道上通过记录光学可读标记而以预先定义的方式表示信息。预制凹槽因轨道在横向上的周期性偏移而被弯曲(也称之为摆动)。摆动可以依照附加信息,如地址,而周期性变化。一种记录装置拥有一个用于产生辐射束从而进行轨道扫描的光头。在所述的扫描过程中,通过被扫描面反射率的变化来检测标记。反射辐射强度的变化由一个主检测器系统检测。进一步,扫描装置具有辅助检测器,用于根据预制凹槽产生跟踪伺服信号以检测光头相对于轨道的空间偏移。跟踪伺服信号用于控制致动器,以在轨道上定位光头。摆动的周期性变化被检测出来用于检索辅助信息,例如地址信息。当可写型记录载体在一读取装置中被读取时,该读取装置可能预期的是一个被完全记录的盘,尤其是被记录的第二记录层和导出区被呈现在记录数据的结尾。已知记录载体的一个问题在于第二记录层的一个大片区域仍然没有被记录,并且当用户决定准备将该盘用于这样一种读取装置时,因需记录一个很大的区域而导致的延迟使用户感到苦恼。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法、一种记录载体和一种记录装置,用于防止记录载体需为一读取装置准备时导致的延迟。
依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目的是以一种利用辐射束穿过记录载体的入射面进入而在记录层的轨道上写标记从而记录信息的方法来实现,记录载体包括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第一记录层呈现在比第二记录层更靠近入射面的位置,并且每个记录层包含一种指示轨道位置的预制凹槽图案,第一记录层上的轨道在一个第一方向上呈螺旋形延伸并且第二记录层上的轨道在一个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呈螺旋形延伸,用于构成两部分记录区,这两部分记录区被一个中间区逻辑中断,该中间区在物理上由位于第一记录层结束处的第一中间部分和一个位于第二记录层开始端的第二中间部分构成,记录区之前是位于第一记录层开始端的导入区,并且之后是位于第二记录层结束处的导出信息。该方法包括一个导出区记录步骤,该步骤包括记录一个外导出部分和一个内导出部分,两部分被一个未记录的区分开,并且共同构成第二记录层上的导出区,在盘加载过程中,内导出部分被记录在一个预定径向位置范围内,用于覆盖在盘装载期间读取装置访问第二记录层所使用的径向位置的范围,并且外导出部分被记录在第二记录层的包含用户信息的区域的结束处。
依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目的以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载体来实现。依照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本发明目的以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装置来实现。
上述措施的效果在于,内导出部分被记录在记录载体上相对小的区域,该区使得读取装置可以访问第二记录层。并且在被记录的用户数据结束处有被记录在相对小的区域上的外导出部分。因为在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区域保持未记录,所以记录全部区域只需要有限的时间量。
并且本发明还基于以下的认识。记录载体需要在已有记录设备上是可读的,例如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播放器。读取设备将以可预见的方法执行盘加载过程;尤其每个读取设备需要从第一记录层上的一个已知区域检索预先定义的控制数据,因为记录载体将依照预定标准被格式化。本发明人发现,在这种加载过程中,用于第二记录层的读取测试是将要发生的,并且将发生在可预测的半径位置,特别是相应于第一记录层上的所述控制数据的半径位置周围。所以在实际的标准环境下,一个需要被记录在第二层的预定范围能被确定下来,并且只有这个区域需要被记录以构成内导出部分。通过进一步在所记录的用户数据结束处记录外导出部分,导出区可以有效地分离成以大片未被记录的区域间隔的两个记录部分。该未记录区域将不会以任意方式妨碍读取装置。
在方法的实施方式中,该导出区记录步骤包括一个在用于记录或读取设备的记录载体的初始化期间记录内导出部分的初始导出步骤,和用于在记录用户信息后记录外导出部分的最终导出步骤。最终导出步骤可发生在用于只读设备的记录载体结束过程中。它具有的优点是在记录会话的结尾,只有外导出部分仍然需要被记录,这进一步减少了用户的延迟。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与设备的更优选的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方面通过下述说明中借助例子并参照附图所述的实施例而变得显而易见,并将进一步参照这样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说明,其中附图1a展示了一个盘形记录载体(顶视图)。
附图1b展示了一个记录载体的截面图。
附图1c展示了轨道摆动的示例。
附图2展示了一个具有导出区记录功能的记录装置。
附图3展示了一个多层光盘。
附图4示意性地展示了一种反向轨道路径的记录载体,以及附图5展示了记录成两部分的导出区。
在图中,那些与已经描述的元件相应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例方式
附图1a展示了一个盘形记录载体11,其具有一轨道9及一个中心孔10。该轨道9在信息层上以多圈螺旋的图案排布,构成大致平行的轨道。该记录载体可以是具有一可记录型信息层的光盘。可记录型盘的例子是CD-R和CD-RW,以及DVD+RW。在可记录型记录载体上的轨道9由一种预制轨道结构来指示,该结构在制造空白记录载体期间提供,例如是一种预制凹槽。所记录的信息在信息层上呈现成一种沿着轨道记录的可光学检测的标记。该标记由一个第一物理参数的变化而构成,并因此具有与其周围不同的光学性能。该标记可由反射束的变化来检测,例如反射率的变化。
图1b是沿着可记录型记录载体11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其中一个透明基板15拥有一个记录层16和一个保护层17。例如通过使得一读/写头在扫描期间跟随轨道9的预制凹槽14来构造预制轨道结构。该预制凹槽14可以实现成凹痕或隆起,或者也可以由具有与预制凹槽的材料不同光学性能的材料构成。该预制凹槽使得读/写头在扫描期间跟随轨道9。预制轨道结构也可以由规则分布的子轨道或预制凹坑形成,它们能周期性地产生伺服信号。该记录载体可趋用于承载实时信息,例如视频或音频信息,或者诸如计算机数据的其它信息。
图1c展示了轨道摆动的一个例子。该图展示了轨道横向位置的周期性变化,也称之为摆动。这种变化使附加信号出现在辅助检测器中,例如在由一扫描装置的一个头的中心点内的局部检测器产生的推挽通道中。该摆动例如是频率调制的并以该调制对位置信息进行编码。在US4901300(PHN 12.398)和US5187699(PHQ 88.002)中可以找到如图1c所示的可写CD系统中的现有摆动的广泛描述,该系统包含有以此方式编码的盘信息。
在通过扫描进行的读出期间,摆动调制可通过第二类型的辐射变化进行检测,该变化诸如是反射束的横截面中的强度变化,其可由检测器段或附加检测器来检测,以产生跟踪伺服信号。从上述CD-R与CD-RW系统检测用于跟踪伺服系统的摆动是众所周知的。该摆动调制用来对物理地址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例如在DVD+RW系统和WO00/43996中。根据本发明的记录导出信息的方法涉及一种多层记录载体。应当注意,“上”(与“下”)层表示最靠近(最远离)激光入射面的层,其根据激光的位置而可以是记录载体的顶部和底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记录载体具有一个用于对导出控制信息进行编码的预制轨道调制,该导出控制信息表示导出信息将以两部分记录,例如在一个预定义的控制区域中记录,如在图1a中由区域12示意地表示。该导出控制信息可以编码于ADIP中,如WO 00/43996中所述。另一可选方式是,像DVD-RW那样以预制凹坑编码该导出控制信息,或者像只读盘那样使用凹坑与脊将其编码于预压制数据区中。该导出控制信息表示以两部分记录导出区,以用于执行一个导出区记录步骤,如下所述地,该步骤包括记录一个外导出部分与一个内导出部分,例如在低记录层上的导出区的内导出部分的位置。
图2展示了一个拥有导出区记录功能的记录设备。该设备拥有用于扫描记录载体11上的轨道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用于旋转记录载体11的驱动单元21、一个头22、一个将头22定位于轨道上的伺服单元25,以及一个控制单元20。该头22包含一个公知类型的光学系统,用于产生一个辐射束24,该辐射束24被引导穿过光学元件并在该记录载体的信息层的轨道上会聚成一个辐射光点23。该辐射束24由一个辐射源产生,例如一个激光二极管。该头进一步包括(未示出)一个用于沿着所述光束的光轴移动辐射束24的焦点的聚焦致动器和一个用于将光点23在径向上精确定位于轨道中心的跟踪致动器。该跟踪致动器可以包含径向移动一个光学元件的线圈,或可选地设置成用于改变反射元件的角度。该聚焦与跟踪致动器由来自伺服单元25的致动器信号驱动。为了读取,由信息层反射的辐射束被一普通类型的检测器检测,该检测器例如是头22中的一个四象限二极管,该头22用于产生耦合至一前端单元31的检测器信号,该前端单元31用于产生各种扫描信号,包括主扫描信号33与用于跟踪及聚焦的误差信号35。该误差信号35耦合至伺服单元25,用于控制所述跟踪与聚焦致动器。该误差信号35也耦合至一预制轨道解调单元32,用于从诸如摆动调制或预制凹坑中的预制轨道图案中检索物理地址和其它控制信息。该主扫描信号33由一个普通类型的读处理单元30处理,该读处理单元30包括一个解调器、去格式器和检索信息的输出单元。
该设备拥有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用于在一可写型或可重写型记录载体如CD-R、CD-RW、DVD+RW或BD上记录信息。该记录装置与头22及前端单元31协作而产生一写入辐射束,并包含用于处理输入信息以产生一写信号来驱动头22的写处理装置,该写处理装置包含一输入单元27、一格式化器28以及一调制器29。为了写入信息,控制辐射束以在记录层上建立可光学检测的标记。该标记可以是任何可光学读取的形式,例如以反射率不同于周围的区域的形式,它可在诸如染料、合金或相变材料的材料中记录时获得的。该标记也可以是以偏振方向不同于周围的区域的形式,其是在磁光材料中记录时获得的。
为了在光盘上记录而对信息的写入与读取,以及格式化、误差校正及信道编码规则是本领域的公知技术,例如来自CD或DVD系统。在一个实施例中,输入单元27包含一个压缩装置,该装置用于诸如模拟音频和/或视频,或数字未压缩音频/视频的输入信号。在MPEG标准中描述了用于视频的适宜压缩装置。MPEG-1定义于ISO/IEC 11172中,MPEG-2定义在ISO/IEC 13818中。可选地,该输入信号可能已按这种标准编码了。
控制单元20控制信息的记录与检索,并可以设置成从一用户或一主机接收命令。该控制单元20通过一控制线26、例如一系统总线与设备中的其它单元连接。该控制单元20包含控制电路、例如微处理器、程序存储器和接口,用于执行下述的步骤与功能。控制单元20也可以由一个逻辑电路中的状态机实现。根据本发明,控制单元具有一个导出单元36,其用于如下所述的以两部分记录一导出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导出单元通过摆动解调单元32从预制凹槽中进行导出控制信息的检索。
图3展示了一个多层光盘,L0是一第一记录层40,且L1是一第二记录层41。一第一透明层43覆盖该第一记录层,一间隔层42将两个记录层40,41隔开,以及在第二记录层41的下面显示有一个基板层44。第一记录层40位于比第二记录层41更接近记录载体的入射面47的位置。在第一状态45,显示激光束聚焦在L0层,在第二状态46,显示激光束聚焦于L1层。已经可获得作为只读型预记录盘的多层盘,比如DVD-ROM或DVD-Video。最近已经提出一种双层DVD+R盘,这种盘将会很好地与双层DVB-ROM标准兼容。两个层的反射率都大于18%。L0层拥有约50-70%的透光率,一个典型厚度在30与60μm之间的间隔层将两个层分开。L1层具有高的反射率且必须非常敏感。也提出了可重写的双层盘。L0层具有约40-60%的透射率。两个层的有效反射率通常为7%,但更高或更低的值(3%-18%)也是可能的。也可考虑具有3个或更多层的可写入的和可重写的光学存储介质。
由于需要考虑与现有的只读标准、像DVD-ROM标准的记录载体的兼容性,对于一种DVD型双层可记录(或可重写)盘来说,盘的设计有两种可能的选择。这两种选择称为“平行轨道路径(PTP)”和“反向轨道路径(OTP)”,它们表示两个层中的螺旋的方向。在PTP盘中,每个层具有一个信息区(总共两个),而在OTP盘中,在两个层上延续一个信息区。在用于反向轨道路径(OTP)模式的双层盘的DVD ROM标准中,定义了一个延续在两个层上的信息区。
图4示意性地展示了一种反向轨道路径记录载体。水平箭头51表示半径位置(向外递增),且垂直箭头52表示物理地址,即扇区号码。曲线49表示在L0层40上的地址向外递增。而曲线50表示L1层41上的地址向内进一步递增。记录区在L0层上具有一第一数据区54,并在L1层上具有一第二部分57,该记录区由一中间区隔断,该中间区由L0记录层40的结束处的一第一中间部分55和L1记录层41的开始处(按轨道方向)的一第二中间部分56构成。数据区54,57中的箭头表示螺旋方向。记录区之前是位于L0记录层的开始处的导入区53,结尾处是位于L1记录层结束处的导出区58。应当注意,具有多于两个层的多层盘可能在第二记录层的结束处具有一个第三中间区域,并在第三记录层的开始处具有一第四中间区域,以此类推。用导出区来结束最后的记录层。在下文中,用双层盘的“低层”或“L1层”来解释本发明,其也被视为包括那些多于两层的盘的情况中的较低的各层。
一般而言,标准的DVD播放机期望在一个双层DVD的两个层上的任意位置包含数据。在双层DVD+R的情况下,这种要求意味着一个被记录的双层DVD+R应当也在任意位置包含数据,即两个层应当都完全充满数据。在未利用盘的所有有效容量的记录情况下,盘的剩余空白部分原则上应当以不包含用户数据的导出区填充,以便100%地与双层DVD-ROM兼容。这种填充是不想要的,因为这是一种极花费时间的过程,导致对盘记录之后产生不能接受的漫长的格式化和/或结束时间。在单层DVD+R中,为了避免填充剩余的空白空间,在数据区的结束处定义一个有限长度(320个ECC块)的导出区,而盘的剩余部分保持空白。然而,在双层盘的情况下,若使盘的剩余部分保持空白,即特别是使更深的层L1(的大部分)保持空白,则将产生一个问题,即DVD播放机尝试访问该层L1时会失败,因为它不会遇到任何数据。例如被视为一种典型的状况在一个DVD播放机中访问两个层L0和L1时,在读出一张新插入的盘的起始,例如对于两个层都调整诸如聚焦偏差等参数。在读取层L1中的一次失败将导致读取这样一张盘的整体失败,即使在层L1上根本没有任何用户数据。
根据本发明,将导出区记录成一个外导出部分和一个内导出部分,两个部分被一个未记录区域分开并在L1记录层上一起构建成一个准连续导出区。内导出部分覆盖一个预定义的径向位置范围,该范围对应于在盘装载期间读取设备访问第二记录层所使用的径向位置的范围。外导出部分被记录于L1记录层上的用户数据的结束处。因此,外导出部分定义了所记录的数据的结束并迫使DVD播放机在到达用户数据的结束时停止读出。该外导出部分可限制大小(对于DVD通常为320个ECC块)。内导出部分被写在层L1上的盘的径向内侧处为导出区保留的一个区中。内导出部分的开始可以稍早于正位于预定义导出区之前的数据区的结束处。内导出部分在DVD播放机执行层间跳跃以访问L1的情况下特别重要,例如在读出的开始。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记录会话期间已经记录了内导出部分,该记录过程例如通过一个独立的盘初始化或作为一个后台写入步骤而进行。这缩短了在记录会话之后盘的结束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在初始化期间记录导出区数据的有利性还有其它原因,例如在L1记录层上建立一个聚焦区域。该初始化过程在记录过程开始之前执行。在记录数据期间,也可在后台模式中执行内导出部分的记录,例如在记录可变速率视频期间,后台记录任务可以工作一段时间。这样的优点是减少了记录开始之前初始化所需的时间。
图5展示了以两部分记录的一个导出。记录区在L0层40上具有一个第一数据区54,其上记录有用户数据,且在L1层41上具有一个第二部分60,该记录区由一个中间区隔断,该中间区由位于L0记录层40的结束处的一个第一中间部分55和在L1记录层41的开始处(在轨道方向)的第二中间部分56构成。该记录区之前是位于L0记录层的开始处的一导入区53,结尾处是位于L1记录层结束处的一导出区64。导入区53位于L0上,且范围在半径22.6mm至24.0mm之间。导入区须包含控制信息,并且当盘由一个标准DVD播放机读取时应当总是存在。然而导出区64不具有预订内容。在L1层上的数据区61中所记录的用户数据的结束处,记录一个第一导出部分62,它包含有指示DVD播放机没有更多数据需要记录的数据。当检测到刚被插入的盘的类型时,DVD播放机在启动过程中也访问L1层。DVD播放机将尝试访问L1层以确定是否已插入了一个双层盘。在启动过程中进行的访问发生在预定半径位置周围,特别是在导入区结束处周围。图5展示了在DVD播放机的访问点周围记录的一个第二导出部分63,特别是在所示的半径位置R=24mm的周围。在第一导出部分62和第二导出部分63之间设定有一个未记录区域65。如果当第二记录层中只有很小一部分含有用户数据时用户决定停止记录,则该未记录区域65可以只具有基本长度。对于具有多于两层的盘来说,在相应的半径位置上可记录额外的导出部分。通过以两个或更多的分开部分记录导出区,部分记录的双层DVD+R的格式化和结束过程可以得到可观地缩短,同时仍可提供与现有DVD播放机的导出区最大程度的兼容。
在一个实际的实施例中,一个双层DVD+R在L0中具有一个开始于半径24.000mm处的数据区,并且该数据区在L1中结束于半径24.000mm处;邻接于数据区的内侧,在L1中可以提供一个导出区。在与L1中的这个导出区相同的径向位置处,在L0层上设定具有控制数据的导入区。通过在L0层上设定有控制数据的径向位置处(接近半径24.000mm)进行直接的层跳跃,普通DVD播放机确实可以访问层L1(例如为了进行聚焦偏差校正)。因此,对于内导出部分,在此半径的附近记录导出数据就已足够了。为了确定将要被记录的导出数据的大小,必须考虑例如L0和L1之间的典型偏心率值。在一个实际的实施例中,从23.80至24.20mm记录内导出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除了在半径24mm附近的记录区域,在用户数据的结束处进一步记录有导出数据,其终止了该记录区域。进而,在一个实施例中,导出区记录步骤包含在记录载体的其它径向位置上的轨道的额外部分中,特别是在位于中间部分中的额外部分中写入填充数据的步骤。为了与只读盘兼容,可能需要记录该记录载体的其它区域。因此,填充数据,诸如按照标准填充有零数据或者预定值的数据块被记录在期望进行低层访问的轨道的额外部分中。例如在记录诸如视频的实时数据期间,可能不能够(完全)记录中间部分,而回放设备可能也会尝试访问在该中间区中的其它层。因此,当通过写入导出部分而终止记录时,至少部分地在期望对低层进行访问的径向区域中,通过写入填充数据而额外地记录中间部分。
尽管主要使用基于反射变化的光盘的实施例解释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其他记录载体,像矩形光卡、磁光盘或者在可写记录载体上具有预制图案的任何其它类型的信息存储系统。注意,本文中的单词“包含”并不排除那些未列举的其它元件或步骤的存在,在元件前的数量词“一”或“一个”并不排除多个这种元件的存在,任何附图标记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本发明既可以用硬件实施也可以用软件实现,且若干“装置”或“单元”可以相同项的硬件或软件来表示。而且,本发明的范围不受实施例的限制,本发明内涵于上述的每一个新颖的特征或这些特征的组合。
权利要求
1.一种在可写入类型的记录载体上记录信息的方法,其利用一穿过记录载体的入射面进入的辐射束在一记录层的轨道上写入标记,该记录载体包含-一个第一记录层(40)和一个第二记录层(41),该第一记录层位于比该第二记录层更接近入射面的位置,以及-第一记录层上的轨道在第一方向上以螺旋方式延伸,且第二记录层上的轨道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以螺旋方式延伸,从而构成一个由一中间区逻辑中断的两部分记录区域,该中间区在物理上是由位于第一记录层的结束处的第一中间部分和位于第二记录层的开始处的第二中间部分构成的,记录区域之前是位于第一记录层开始处的导入区,之后是位于第二记录层结束处的导出信息,该方法包含-导出记录步骤,包括记录外导出部分(62)和内导出部分(63),两个部分由未记录区域(65)分隔,并在第二记录层上一起构成导出区,该内导出部分(63)记录在一个预定径向位置范围内,用于覆盖一个在盘装载期间读取设备访问第二记录层所用的径向位置的范围,并且外导出部分(62)记录于第二记录层的包含用户信息的区域的结束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导出记录步骤包括一个初始导出步骤,用于在记录或读取设备中所用的记录载体的初始化过程期间记录内导出部分(63),以及一个结束导出步骤,用于在记录用户信息之后记录外导出部分(6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初始导出区记录步骤在所述用户信息记录期间以后台模式执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导入区(53)包含盘装载期间要访问的控制数据,且所述预定径向位置范围相应于控制数据所在的径向位置的范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该记录载体是光盘,且所述预定径向位置范围位于接近24mm的半径的位置且基本上在该半径以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导出记录步骤包括在记录载体的其它径向位置上的轨道的额外部分中,特别是在位于中间部分中的额外部分中写入填充数据的步骤。
7.一种可写入类型的记录载体,其利用一穿过记录载体的入射面进入的辐射束在一记录层的轨道上写入标记,该记录载体包含-一个第一记录层(40)和一个第二记录层(41),该第一记录层位于比该第二记录层更接近入射面的位置,以及-每个记录层包含一个预制轨道图案(14),用于指示轨道的位置,-第一记录层上的轨道在第一方向上以螺旋方式延伸,且第二记录层上的轨道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以螺旋方式延伸,从而构成一个由一中间区逻辑中断的两部分记录区域,该中间区在物理上是由位于第一记录层的结束处的第一中间部分和位于第二记录层的开始处的第二中间部分构成的,记录区域之前是位于第一记录层开始处的导入区,之后是位于第二记录层结束处的导出信息,该记录载体包含编码于预制轨道图案中的导出控制信息(12),用于执行一导出记录步骤,该步骤包括记录一个外导出部分(62)和一个内导出部分(63),两个部分由一个未记录区域分隔,并在第二记录层上一起构成导出区,该内导出部分(63)记录在一个预定的径向位置范围内,该范围用于覆盖在盘装载期间读取设备访问第二记录层所使用的径向位置的范围,且该外导出部分被记录于第二记录层上的包含用户信息的区域的结束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载体,其中该导出控制信息(12)指示在第二记录层上的导出区的内导出部分的位置。
9.在一个可写入类型的记录载体上记录信息的设备,其利用一穿过记录载体的入射面进入的辐射束在一记录层的轨道上写入标记,该记录载体包含-一个第一记录层(40)和一个第二记录层(41),该第一记录层位于比该第二记录层更接近入射面的位置,以及-第一记录层上的轨道在第一方向上以螺旋方式延伸,且第二记录层上的轨道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以螺旋方式延伸,从而构成一个由一中间区逻辑中断的两部分记录区域,该中间区在物理上是由位于第一记录层的结束处的第一中间部分和位于第二记录层的开始处的第二中间部分构成的,记录区域之前是位于第一记录层开始处的导入区,之后是位于第二记录层结束处的导出信息,该设备包含-一个提供光束的头(22),与-一个控制单元(20),包含用于记录外导出部分(62)和内导出部分(63)的导出装置(36),这两个部分由未记录区域(65)分隔并一起在第二记录层上构成导出区,该内导出部分(63)记录在一个预定的径向位置范围内,该范围用于覆盖在盘装载期间读取设备访问第二记录层所使用的径向位置的范围,且该外导出部分被记录于第二记录层上的包含用户信息的区域的结束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该设备包含一个预制轨道解调单元(32),用于从一预制轨道图案(14)检索导出控制信息(12),该导出控制信息指示在第二记录层上的导出区的内导出部分的位置。
全文摘要
一种记录信息的方法,在一个反向轨道路径型的多层记录载体上存储导出信息。跨越两层的两部分记录区域(54,61)被一个中间区(55,56)逻辑中断。根据诸如DVD的标准化记录格式,记录区域之前是位于第一记录层的开始处的导入区(53),之后是位于第二记录层的结束处的导出区(64)。所记录的外导出部分(62)和内导出部分(63)由未记录区(65)分隔,并一起构成第二记录层上的导出信息。内导出部分覆盖一个预定义的径向位置范围,该范围对应于在盘装载期间读取设备访问第二记录层所使用的径向位置的范围。外导出部分被记录于第二记录层的包含用户信息的区域的结束处。
文档编号G11B27/30GK1764976SQ200480007903
公开日2006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24日
发明者B·蒂克, H·C·F·马坦斯 申请人: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