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621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光盘(如数字通用盘(DVD)和压缩盘(CD))作为记录介质,用激光束照射这个光盘而记录或再现数据的光盘设备,尤其涉及消除了由激光光源产生的噪声分量的光盘设备。
背景技术
在诸如DVD和CD的光盘中,处理的是模拟信号。因而对光源噪声的要求非常苛刻。
另一方面,由于用来在光盘上记录数据或从光盘再现数据的半导体激光器产生的噪声,存在返回光噪声和模式跳变噪声。它们对再现信号都有强烈的干扰。
返回光噪声是由于在光盘上反射回的一部分光束返回半导体激光器内而产生的,光盘充当了外部反射镜,在盘和初始内部谐振器之间发生模式竞争,并且有振荡发生。模式跳变噪声是在轴向模式由于半导体激光器自身谐振器的长度随温度变化而被改变时产生的。
在光盘记录/再现设备中,有一个问题是激光噪声由于来自光盘的回光以及半导体激光器的温度变化而增加,并且对再现信号有坏的影响。激光噪声消除系统(LNC)是一种降低激光噪声的技术,在LNC中,从经受光盘调制的光信号中消除所直接监控的激光束中的噪声分量(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号2002-352459)。
这里,将由图4说明LNC系统中的传统光盘设备。
参见图4,光头部分40包括激光二极管(LD)41、准直仪透镜(CL)42、偏振光束分离器(BS)43、1/4波长片(QWP)44、物镜(OL)45、会聚透镜46、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RFPD)47和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FPD)48。
在这种光盘设备中,从激光二极管41发出的激光束通过准直仪透镜42,并进入偏振光束分离器43。通过偏振光束分离器43的一部分激光束通过1/4波长片44并被转换成圆偏振光,随后其被物镜45集中到光盘50上。这个激光束由光盘50中所记录的信息调制,随后它再次通过物镜45和1/4波长片44。该激光束通过1/4波长片返回到线性偏振光并进入偏振光束分离器43。在该激光束在它的偏振分离平面上被反射之后,反射光通过会聚透镜46进入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47。另一方面,从激光二极管41发出的一部分激光束在偏振光束分离器43的偏振分离平面上被反射,并且反射光进入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48。
此外,由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47和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48检测到的光信号被转换成电信号。它们分别由增幅器51和52放大以便在噪声能级上相等,随后通过在由不同的增幅器电路或类似电路组成的运算电路53中只消除RF信号中的噪声分量而输出LNC信号。
这里,偏振光束分离器43有偏振属性,并且限制回光效应的1/4波长片44被插入到提取RF信号的光路中。因此,由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47和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48接收到的激光束的TE波与TM波之比有时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从激光二极管发出的激光束的TE波和TM波之间的噪声的相对性较低。因此,即使通过用增幅器51和52使由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47接收到的RF信号中的噪声分量之一(例如,TE分量)的能级等于由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48接收到的FPD信号中的一个噪声分量(同样是TE分量)的能级而在运算电路53中消除所有的噪声,也无法完全消除另一噪声分量(TM分量)的噪声,因为它们的能级是不同的。
具体地说,在激光二极管41中,作为显示从激光二极管41发出的激光束的偏振方向的模式,如图5所示,有两种模式,TE模式和TM模式,在TE模式中,电场被偏振为与作用区层平行的方向(与作用区层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在TM模式中电场被偏振为与作用区垂直的方向(与作用区层的厚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在它们的模式下,噪声被相互产生而不是相关产生。因而,有一个问题是消除的量在有偏振相关性的光系统中有所降低。

发明内容
考虑上述几点来完成本发明并且本发明提出一种确实能够消除从激光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中的两个正交偏振分量的激光噪声分量(偏振方向是TM模式的TE波,和偏振方向是TM方向的TM波)的光盘设备。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在拥有光分离器(用于将来自激光光源的激光束分布到光盘和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并将来自光盘的反射光反射到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的光盘设备中,调整光分离器对S偏振和P偏振的透射率和反射率,以使第一偏振分量级比(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通过光分离器从激光光源接收到的来自光盘的反射光的激光束的TE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和其TM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之比)和第二偏振分量级比(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通过光分离器从激光光源接收到的激光束的TE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和其TM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之比)变得相等或者第一和第二偏振分量级比之间的差值在预定的许可范围内,并且获得调整后的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接收到的激光噪声分量和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接收到的激光噪声分量之间的差,以便获得消除了期望数量的激光噪声的再现信号。
因此,在这个光盘设备中,可以获得其中完全消除了来自激光光源的激光束的TE分量和TM分量的激光噪声分量或将其限制在许可范围内的再现信号。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具有光分离器(用于将来自激光光源的激光束分布到光盘和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并将来自光盘的反射光反射到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的光盘设备中,在激光光源和光分离器之间提供了通过从激光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TE分量和TM分量之一的偏振器,通过偏振器调整光分离器对S偏振和P偏振的透射率和反射率,以使第一偏振分量级比(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通过光分离器从激光光源接收到的来自光盘的反射光的激光束的TE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和其TM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之比)和第二偏振分量级比(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通过光分离器从激光光源接收到的激光束的TE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和其TM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之比)相等并获得调整后由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接收到的激光噪声分量和由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接收到的激光噪声分量的差值,以便获得消除了激光噪声的再现信号。
因此,在这种光盘设备中,能够获得确实消除了来自激光光源的激光束的TE分量和TM分量的激光噪声分量的再现信号。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设备的实施方案的框图;图2是一个示意图,示出了由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接收到的噪声分量和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接收到的噪声分量(在这个实施方案中是与激光二极管(激光光源)的TE波和TM波)之间的关系。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设备的另一实施方案的框图。
图4是示出了LNC系统中的传统光盘设备的框图。
图5是用于说明从激光二极管发射出的激光束中的TE模式和TM模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形成了实现这个发明的最佳模式的光盘设备,以便调节光分离器对S偏振和P偏振的透射率和反射率,使得用于再现信号的光接收器通过光分离器从激光光源接收到的激光束的TE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和其TM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之比(以下我们称为第一偏振分量级比)和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通过光分离器从激光光源接收到的激光束的TE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和其TM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之比(以下我们称为第二偏振分量级比)相等,或者第一和第二偏振分量级比之间的差值在预定的可接受范围内,并且获得调整之后由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接收到的激光噪声分量和由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接收到的激光噪声分量的差值,以便获得消除了期望数量的激光噪声后的再现信号。
接下来,由下面的关系表达式表示一些必要值,偏振比LDp,即从激光光源发射出的TE分量级与TM分量级之比;RFpo,即从激光光源到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的激光束的TE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的透射率与其TM分量所对应的分量透射率之比,这是由位于激光光源和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之间的光路径上的光学部件确定的(在下文中,这个比值被称作第一偏振分量透射率之比);FPDpo,从激光光源到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的激光束的TE分量所对应的分量透射率和其TM分量所对应的分量透射率之比,这是由位于激光光源和上述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之间的光学部件确定的(在下文中,称这个比值为第二偏振分量透射率之比);激光噪声消除量Na被设置为下面的关系表达式所示[{2(1-cos(Arctan(1/(LDp·RFpo))-Arctan(1/(LDp·FPDpo))))}]1/2≤Na…(2)由此,可以将激光光源中的TE偏振分量和TM偏振分量中包括的激光噪声分量限制在想要的许可范围内。
(1)实施方案1下面将介绍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设备的一种实施方案。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光盘设备的示例的框图。图2是一个示意图,示出了由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接收到的噪声分量和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接收到的噪声分量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实施方案中是与激光二极管(激光光源)中TE波和TM波的关系。
参见图1,光头部件10有激光二极管(LD)11,准直仪透镜(CL)12、偏振光束分离器(BS)13、1/4波长片(QWP)14、物镜(OL)15、会聚透镜16、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RFPD)17和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FPD)18。
此外,增幅器21和22被分别连接到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17和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18的输出端。增幅器21和22各自的输出信号被提供给由差分增幅器电路或类似电路构成的运算电路23。
在这个光盘设备中,从激光二极管11发出的激光束通过准直仪透镜12,并进入偏振光束分离器13。通过偏振光束分离器13的一部分激光束通过1/4波长片14并被转换成圆偏振光,随后它由物镜15集中到光盘20上。然后,这个激光束由光盘20中所记录的信息调制。调制后的激光束再次通过物镜15和1/4波长片14。该激光束通过1/4波长片返回到线性偏振并进入偏振光束分离器13,并在偏振光束分离器13的偏振分离面上被反射。偏振光束分离器13的偏振分离面上反射的激光束通过会聚透镜16并进入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17,并由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17转换成电信号。
另一方面,从激光二极管11发射出的一部分激光束在光束分离器13的偏振分离面上被反射,并进入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18。进入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18的这个激光束被转换成电信号。
由用于再现信号17的光接收器和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18检测到的光信号被转换成电信号。每个电信号都由增幅器21和22分别放大以便在噪声能级上相同,随后通过在运算电路23中从RF信号消除激光噪声分量提供LNC信号。
就上述激光二极管11的发射模式来说,有两种发射模式,TE模式和TM模式。在它们的模式中,噪声是相互产生而不是关联产生。因此,在非-偏振系统上的光头部件中,前面提到的第一偏振分量级比(即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17接收到的激光束的TE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和其TM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之比)和前面提到的第二偏振分量级比(即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18接收到的激光束的TE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和其TM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之比)是不同的。因而,有一个问题是激光噪声的消除量有所降低。
为了消除这个问题,在这个实施方案中,调节偏振光束分离器13对S偏振和P偏振的透射率和反射率,以使(由用于再现信号的光接收器17通过作为光分离器的偏振光束分离器13从激光二极管11接收到的激光束的)上述第一偏振分量级比和(由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18通过偏振光束分离器13从激光二极管11接收到的激光束的)上述第二偏振分量级比变得相等或者其差值在预定的可接受范围内,并且获得该调节后由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17收到的激光噪声分量和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18接收到的激光噪声分量之间的差值,从而获得消除了期望量的激光噪声的再现信号。下文中,将结合图2说明细节。
参见图2,向量31表示由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17接收到的具有振幅1的激光噪声分量,向量32表示由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18接收到的具有振幅1的激光噪声分量。
此外,参见图2,表示TE和TM的分量比的α和β可以用下列等式表示α=Arctan(1/RFp)=Arctan{1/(LDp·RFpo)} …(3)
β=Arctan(1/FPDp)=Arctan{1/(LDp·FPDpo)} …(4)这里,“LDp”意即从激光二极管11发射出的TE分量级与TM分量级的偏振比(TE/TM),“RFp”意即前面提到的第一偏振分量级比(TE/TM),即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17接收到的激光束的TE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和其TM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之比,“FPDp”意即前面提到的第二偏振分量级比(TE/TM),即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18接收到的激光束的TE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和其TM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之比,“RFpo”意即前面提到的第一偏振分量透射率之比(TE/TM),即从激光二极管11到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17的激光束的TE分量所对应的分量透射率和其TM分量所对应的分量透射率之比,这是由位于激光二极管11和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17之间的光路径上的光学部件(包括偏振光束分离器13和1/4波长片14)确定的,“FPDpo”意即前面提到的第二偏振分量透射率之比(TE/TM),即从激光二极管11到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18的激光束的TE分量所对应的分量透射率和其TM分量所对应的分量透射率之比,这是由位于激光二极管11和上述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18之间的光学部件(包括偏振光束分离器13)确定的。
如果使由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17接收到的激光噪声分量的大小等于由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18接收到的激光噪声分量并获得它们之间的差值,如图2所示,TE残余激光噪声NE,TM残余激光噪声NM和总的残余激光噪声NT满足下列等式NE=cosα-cosβ…(5)NM=sinα-sinβ…(6)NT={(cosα-cosβ)2+(sinα-sinβ)2}1/2=[2{1-cos(α-β)}]1/2={2(1-cosθ)}1/2…(7)
但是,θ=α-β。
这里,当已经知道将会需要的激光噪声消除量Na时,激光噪声消除量Na必须满足下面的表达式[2{1-cos(α-β)}]1/2={2(1-cosθ)}1/2≤Na …(8)但是,激光噪声消除量Na由激光噪声消除之后的激光噪声能级和激光噪声消除之前的激光噪声能级之比(激光噪声消除之后的激光噪声能级/激光噪声消除之前的激光噪声能级)表示。
此外,如果用等式(3)和(4)转换这个表达式(8),它变成如下表达式[{2(1-cos(Arctan(1/(LDp·RFpo))-Arctan(1/(LDp·FPDpo))))}]1/2≤Na …(9)也就是说,这个表达式(9)是如下实现的,通过调节偏振光束分离器13对S偏振和P偏振的透射率和反射率,使得由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17通过光学系统(包括偏振光束分离器13和1/4波长片14)从激光二极管11接收到的激光束的第一偏振分量级比RFp和由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18通过偏振光束分离器13从激光二极管11接收到的激光束的第二偏振分量级比FPDp变得相等或者它们之间的差值在预定的许可范围内。也就是说,能够使得表达式(9)意味着能够获得消除了期望量的激光噪声的再现信号。
例如,参见图1,如果特别设置P偏振的透射率Tp=90%,P偏振的反射率Rp=10%,S偏振的透射率Ts=0%,S偏振的反射率Rs=100%(这些是偏振光束分离器13的偏振指数),尽管光接收量比在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17和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18之间不同,但因为第一和第二偏振分量级比RFp和FPDp都变成了TE∶TM=10∶0(在TE被调节到S方向的情况下),因而通过调节下阶段的增幅器21和22中的噪声能级能够完美地消除噪声。这里,我们考虑可以忽略偏振光束分离器13之外的光学部件的偏振指数,因为和偏振光束分离器13相比它们通常都很小。
接下来,说明已经知道了将会需要的激光噪声消除量和α(根据从激光二极管11通过偏振光束分离器13到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17的光学系统中的第一偏振分量透射率RFpo获得的值)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从表达式(8),变成如下表达式[2(1-cosθ)]1/2≤Na2(1-cosθ)≤Na2Arccos(1-Na2/2)≥|θ|≥|α-β|here,in the case ofα-β≥0,Arccos(1-Na2/2)≥α-βin the case ofα-β<0,-Arccos(1-Na2/2)<α-β-Arccos(1-Na2/2)≤α-β≤Arccos(1-Na2/2)α-Arccos(1-Na2/2)≤β≤α+Arccos(1-Na2/2) …(10)因此,可以从表达式(4)和(10)获得第二偏振分量透射率之比FPDpo。
例如,在设置LPD=100(TE∶TM=100∶1)、RFpo=1(TE∶TM=1∶1)并且将需要的激光噪声消除量Na设置为20dB(1/100)时获取第二偏振分量透射率之比FPDpo的情况下,如果向上述等式(3)施加给定条件α=Arctan{(1/100·1)}=0.010[rad]…(11)如果将α和Na的条件代入这个表达式(10),0.01-Arccos(1-0.012/2≤β≤0.01+Arccos(1-0.012/2)-3.75×10-7[rad]≤β≤0.020[rad]…(12)这里,β可以由表达式(4)表示。因而,-3.75×10-7≤Arccos{1/(LDp·FPDpo)}≤0.020
-3.75×10-7≤Arccos(0.01/(FPDpo)≤0.020 …(13)TE和TM分量都是正值。因而,计算如下Arccos(0.01/FPDpo)≤0.020[rad]FPDpo≥0.01/tan(0.020)=0.500…(14)通过设置第二偏振分量透射率之比FPDpo为大于0.5的值,大于20dB的激光噪声消除成为了可能。
注意,所述光学系统中的这些设置条件的大部分是由偏振光束分离器13决定的。
(2)实施方案2将由图3说明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案。
在图3中,向与图1中相同的部件加上了相同的参考标号,但将省略对它们的配置的说明。将着重对与图1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这个实施方案中,与图1不同的方面是在激光二极管11和偏振光束分离器13之间提供了一个用于透射从激光二极管发射出的激光束中的TE分量或TM分量的偏振元件19。
这样,通过由偏振元件19只透射从激光二极管LD 11发射出的偏转分量中的一个(例如,TE波分量),在第一和第二偏振分量级比RFp和FPDp中,可以和实施方案1的情况类似设置TE∶TM=10∶0.
此外,在已经预先知道了将会需要的激光噪声消除量的情况下,不必使由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17和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18接收到的激光束中的第一和第二偏振分量级比RFp和FPDp完全相等。如果第一和第二偏振分量级比RFp和FPDp之间的差值被限制在根据表达式(9)和(10)从所需消除量获得的误差范围内就可以了。
此外,通过调节增幅器21和22的增益,当通过增幅器21和22使RF信号和FPD信号的噪声能级相等时,噪声能级的大小(噪声中的有效分量)得到了监控和平衡。这时,如果已经知道了偏振比LDp(即从激光二极管11发射出的激光束的TE分量级和TM分量级之比)和第一偏振分量透射率之比RFpo(即从激光二级管11到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17的激光束的TE分量所对应的分量透射率和其TM分量所对应的分量透射率之比,这是由位于激光二极管11和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17之间的光路径上的光学部件确定的),根据将会需要的噪声消除量Na获得第二偏振分量透射率之比FPDpo,即从激光二极管11到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18的激光束的TE分量所对应的分量透射率和其TM分量所对应的分量透射率之比,这是由位于激光二极管11和上述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18之间的光学部件确定的。
注意,在上述作为例子的说明中,偏振比是由偏振光束分离器的偏振指数调节的。但是,在由其它光学部件调节偏振比的例子中,这点不同对操作没有任何影响。此外,上述说明是基于LNC(减法系统)进行的。但是,在这个发明的应用中可以预期由日本专利公开号2002-183970所公开的乘法系统获得相同的效果。
工业适用性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具有如下光束分离器的各种光盘设备,该光束分离器将来自激光光源的激光束分配到光盘和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并将来自光盘的反射光反射向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设备,其具有激光光源、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和光分离器,所述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用于从光盘接收所述激光光源照射光盘的激光束的反射光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所述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用于检测来自所述激光光源的激光束,所述光分离器用于将来自所述激光光源的所述激光束分布到所述光盘和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并且将来自所述光盘的反射光反射到所述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其中调节所述光分离器对S偏振和P偏振的透射率和反射率,以使第一偏振分量级比和第二偏振分量级比变得相等或者其差值在预定的许可范围内,所述第一偏振分量级比是由用于再现信号的光接收器通过光分离器从激光光源接收到的来自光盘的反射光的激光束的TE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和其TM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之比,所述第二偏振分量级比是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通过光分离器从激光光源接收到的激光束的TE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和其TM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之比;并且获得了调整后由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接收到的激光噪声分量和由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接收到的激光噪声分量之间的差值,以便获得消除了期望数量的激光噪声后的再现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盘设备,其中由下列关系表达式表示激光噪声消除量的必要值Na以使第一和第二偏振分量级比之间的所述差值在所述的许可范围内[{2(1-cos(Arctan(1/(LDp·RFpo))-Arctan(1/(LDp·FPDpo))))}]1/2≤Na...(1)但是,Na激光噪声消除之后的噪声能级/激光噪声消除之前的噪声能级,LDp从所述激光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TE分量级与TM分量级之比,RFpo从所述激光光源到所述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的激光束的所述TE分量所对应的分量透射率和其所述TM分量所对应的分量透射率之比,这是由位于所述激光光源和所述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之间的光路径上的所述光分离器决定的,FPDpo从所述激光光源到所述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的激光束的所述TE分量所对应的分量透射率和其所述TM分量所对应的分量透射率之比,这是由位于所述激光光源和所述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之间的光路径上的所述光分离器决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盘设备,其中所述光分离器是偏振光束分离器。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盘设备,其中在所述光分离器中,对所述S偏振的所述透射率被设置为0%,对上述S偏振的所述反射率被设置为100%,对所述P偏振的所述透射率被设置为90%,对上述P偏振的所述反射率被设置为10%。
5.一种光盘设备,其具有激光光源、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和光分离器,所述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用于从光盘接收所述激光光源照射光盘的激光束的反射光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所述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用于检测来自所述激光光源的激光束,所述光分离器用于将来自所述激光光源的所述激光束分布到所述光盘和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并且将来自所述光盘的反射光反射到所述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其中在所述激光光源和所述光分离器之间提供了一个偏振器,其用于通过从所述激光光源发射出的所述激光束的TE或TM分量之一;通过所述偏振器,调节所述光分离器对S偏振和P偏振的透射率和反射率,以使第一偏振分量级比和第二偏振分量级比相等或者其差值在预定的许可范围内,所述第一偏振分量级比是由所述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通过所述光分离器从激光光源接收到的来自所述光盘的所述反射光的激光束的TE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和其TM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之比,所述第二偏振分量级比是所述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通过光分离器从所述激光光源接收到的激光束和接收到的来自所述光盘的反射光的TE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和其TM分量所对应的分量级之比;并且获得了调整后由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接收到的激光噪声分量和由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接收到的激光噪声分量之间的差值,以便获得消除了激光噪声后的再现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光盘设备,其中所述光分离器是偏振光束分离器。
全文摘要
在一种光盘设备中,调节偏振光束分离器13对激光束的S偏振和P偏振的透射率和反射率,以使由用于信号再现的光接收器17通过偏振光束分离器13从激光二极管11接收到的激光束中的第一偏振分量级比和由用于监控光源的光接收器18通过偏振光束分离器13从激光二极管11接收到的激光束中的第二偏振分量级比变得相等或其差值在预定的许可范围内。
文档编号G11B7/125GK1902692SQ200480040069
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7日
发明者福富善夫, 长良彻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