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缺陷区域管理以及播放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8587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缺陷区域管理以及播放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的技术,尤其是在BD-WO等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上,进行缺陷(defect)区域管理的方法和播放方法及其播放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最近,有望研发出能够长时间记录并保存高画质视频数据和高音质音频数据的新型高密光盘,如蓝光光盘(BD-REBlu-rayrewritabledisc)等产品。如图1所示,BD-RE大可分为导入区域(Lead-inZone)、数据区域(DataZone)、导出区域(Lead-outZone),并在上述数据区域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内部备用区(ISAInnerSpareArea)和外部备用区(OSAOuterSpareArea)。上述BD-RE将以对应于特定记录单位的簇(Cluster)单位进行记录。如图1所示,将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检查数据区域内是否存在缺陷(defect)区域。在检测到缺陷区域时,将该缺陷区域中记录的数据替代记录到备用区内,如将其替代记录到内部备用区(ISA)内。在进行上述一系列替代记录的同时,以缺陷列表DFL(DefectList)的形式,将缺陷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替代记录到上述备用区内的位置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记录并保存到导入区域中。据此,在BD-RE的数据区域内存在缺陷区域时,也将该缺陷区域中记录的数据替代记录到备用区内,并在进行播放操作时,参照管理信息,读取并播放替代记录到备用区内的数据,而非读取和播放缺陷区域内的数据,以此能够事先防止数据记录和播放误差的发生。此外在最近,各相关企业正在探讨有关可进行1次记录的蓝光光盘(BD-WOBlu-raydiscwriteonce)的格式化操作项目,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在光盘的整个区域内只能进行1次记录。据此,需要以格式化信息的模式,提供有关上述可进行1次记录光盘的新型缺陷区域管理方法。上述具有只能进行1次记录特点的光盘,不同于可进行再记录的光盘,不可能进行物理性重复记录(overwrite)。在上述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上,为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编辑或修改相应的部分乃至方便用户或主机运行,有时会需要进行重复记录,并需要一个能够完成上述重复记录操作的有效的管理方法。
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常规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个能够在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上,对缺陷区域进行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播放方法及其播放装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在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上,对缺陷区域进行管理的多种方法。此外,本发明还旨在提供一个在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上进行重复记录的方法以及利用上述缺陷区域的管理方法,在光盘上进行有效记录和播放的方法及其播放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通过本发明中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缺陷区域管理方法,在划分为导入区域、数据区域、导出区域的可进行1次记录的高密光盘上,如果断定数据区域的特定区域内连续的多个簇中存在缺陷,便将上述缺陷区域的位置信息记录到光盘内并予以管理。本发明中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播放方法分为如下三个步骤即,第一步骤、读取并保存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上的管理信息;第二步骤、通过上述保存的管理信息,判断用户需要进行播放处理的光盘内缺陷区域的位置;第三步骤、以跳过上述缺陷区域位置的方式进行播放处理。本发明中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播放装置有如下结构组成即,读取并保存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上的管理信息的存储器;通过上述保存的管理信息,用户判断用户需要进行播放处理的光盘内缺陷区域的位置,并以跳过上述缺陷区域位置的方式进行播放处理的微型计算机。本发明的效果如上所示,本发明中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缺陷区域管理以及播放方法及装置,旨在提供一个能够对无法在光盘内的特定区域中发生连续的多个缺陷区域内,替代记录需要记录的数据时,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以对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和播放处理。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图1是常规式再记录光盘的结构及缺陷管理方法的概略图;图2a~2b是在本发明中,有关在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上进行缺陷区域管理和重复记录方法的示意图;图3a~图3b是在本发明中,有关在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上进行重复记录和结合区域管理信息的记录方法示意图;图4是在本发明中,有关在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上进行缺陷区域管理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是在本发明中,有关在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上进行缺陷区域管理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是在本发明中,有关光记录播放装置构成的模块图;图7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体现上述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光记录播放装置结构模块图。附图中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10记录播放器11拾波器12界面13数据-处理器14伺服器15存储器16微型计算机20主机or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中的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缺陷区域管理以及播放方法及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中的用语采用了目前广泛使用的通用术语,但根据新技术的出现,在本发明中还采用了本发明人认为最合适的用语。就此,本发明人将在相应的说明书中对具体的用语进行具体的解释。因此,不应以单纯的用语形式看待本发明,而应根据用语所包含的具体意义了解本发明技术。图2a是在本发明中,有关在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上进行缺陷区域管理方法的示意图。如图2a所示,本发明中可进行1次记录的蓝光光盘(BD-WO)划分为导入区域(LeadInArea)、数据区域(DataZone)和导出(LeadOutArea)区域,并在上述数据区域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内部备用区ISO(InnerSpareArea)和外部备用区OSA(OuterSpareArea)。此时,具有上述结构特点的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对光盘内缺陷区域的管理和记录管理信息进行多次更新(update)。因此,在上述光盘的导入区域(LeadInarea)内,还设有记录可被进行多次更新的光盘管理信息用的临时缺陷管理区域(TDMATemporaryDefectManagementArea,以下简称“TDMA”),而在该TDMA内将记录临时缺陷列表(TDFLTemporaryDefectList,以下简称“TDFL”)。上述TDFL内讲记录有关缺陷区域的信息和重复记录的信息等管理信息。据此,在需要进行缺陷区域管理或重复记录而将相应区域替代记录成数据区域内的其它区域时,应以TDFL的形式将管理信息记录到TDMA内(有关重复记录的内容将在图2b中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a所示,本发明中采用了在光盘上的数据区域(Datazone)内形成缺陷区域(a-b)(缺陷区域的发生原因有光盘表面破损或污染等因素)时,将缺陷区域的数据替代记录到数据区域内备用区(sparearea)的方法。此时,上述缺陷区域可能会物理性地发生在一个簇(cluster)或多个簇上,在图2a中,缺陷区域发生在多个连续的(consecutive)簇上。此时,即便因将其设置在光盘驱动器(driver)上,而只在一个簇上发生缺陷,也将考虑到周围的簇也有可能遭到破损或污染的情况,同时对缺陷簇周围的多个簇进行缺陷区域处理。在上述数据区域(DataZone)内连续的多个簇为缺陷区域时,需要记录到相应区域内的数据,将被替代记录到备用区(ISA或OSA)内。在图2a中,将需要记录到相应区域内的数据替代记录到外部备用区(OSA)的c-d区域内。此时,将从备用区的内侧沿着导出区域(LeadOutArea)的方向进行数据记录。如上所述,在将数据替代记录到外部备用区(OSA)后,同时以TDFL信息的形式将管理信息记录到光盘内的TDMA中,以完成相应于记录命令的操作。对上述完成记录的光盘,在根据此后用户的要求,由主机(host)需要对a-b区域进行播放处理时,驱动器(driver)将根据上述记录的管理信息,对c-d区域的数据进行播放处理,而非进行a-b区域的播放处理,以此完成相应于播放命令的操作。在本发明中,将替代记录到备用区(sparearea)内的多个连续簇(conSecutivemultipleCluster)上发生的缺陷特殊命名为CRD(ConsecutiveRe-allocatableDefect)。与此相关,将在替代记录到备用区内的一个簇上发生的缺陷命名为替代安置缺陷RAD(Re-allocationDefect)。此外,还可能存在不将发生在一个簇上的缺陷替代记录到备用区内的情况,而本发明则将该缺陷命名为不能替代安置缺陷NRD(Non-ReallocationDefect)。图2b是在本发明中,有关在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上进行重复记录的方法示意图。如图2b所示,在数据区域内存在已完成记录的区域(Originalrecordeddata)时,考虑到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特性,相应区域内不允许进行物理性的“重复记录(Overwrite)”如图2b所示,在用户或主机等记录命令要求在a-b区域(已完成记录的区域)进行数据记录时,本发明中将由驱动器自行数据区域内的其它区域上替代记录数据。因此,用户或主机在下达记录命令时,可无视光盘内特定区域的记录是否完成的问题。据此,即便是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用户或主机也能将其用作可进行再记录的光盘。为将其与物理性的重复记录区分开来,而称之为逻辑重复记录方式(LOWLogicalOver-Write)。如图2b所示,在对a-b区域进行相应于记录命令的操作时,由于a-b区域是已完成物理性记录的部分,因此不能在相应区域内重新进行重复记录,但可将其替代记录到数据区域(DataZone)内备用区的c-d区域中,并以TDFL信息的形式,将对其管理信息记录到光盘内的TDMA中,以完成相应于记录命令的操作。对上述完成记录的光盘,在根据此后用户的要求,主机(host)需要对a-b区域进行播放处理时,如同图2a的情况,驱动器(driver)将根据上述记录的管理信息,对c-d区域的数据进行播放处理,而非进行a-b区域的播放处理,以此完成相应于播放命令的操作。图3a~图3b是在本发明中,有关在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上进行重复记录和结合区域管理信息的记录方法示意图。在此,图3a和图3b分别是记录缺陷区域管理信息和重复记录管理信息的方法示意图。如图3a所示,对连续性缺陷簇的替代(CRD)类型(type),可采用两个DFL登录模式显示记录到TDMA中的管理信息。如图3a所示,在一个登录的″状况(status)1″场内将记录有关每个DFL登录类型(type)的是否进行替代记录的信息(假如是“0000”,便意味着它是缺陷区域内已完成正常替代记录的RAD(Re-allocationDefective)类型或连续替代安置缺陷CRD(ConsecutiveRe-allocationDefect)的DFL登录;假如是“0001”,便意味着它虽然是缺陷区域,但尚未指定替代记录用替代区域的NRD(Non-ReallocatableDefect)类型的DFL登录),而在″DefectiveClusterfirstPSN″场内则将记录发生缺陷的簇的位置信息。此时,上述位置信息将以相应簇的首个物理扇区号(PSNphysicalsectornumber)的形式予以记录。此外,在″状况(status)2″场内将与″状况(status)1″场一起,记录有关每个DFL登录的类型(type)及属性的信息(假如是“0000”,便意味着在一个簇上发生缺陷;“0001”代表在连续的多个缺陷簇的导出(start);“0010”代表连续的多个缺陷簇的结束(end)),而在缺陷簇的首个PSN(ReplacementClusterfirstPSN)场内将记录缺陷区域数据被替代记录到备用区内的区域位置信息。此时,上述位置信息将以簇的首个物理扇区号(PSN)的形式予以记录。此外,还可采用另一个登录,在″状况1″和″状况2″场内显示有关每个DFL登录类型(type)的信息(尤其在第二个登录的上述″状况2″场内,将记录提示连续的多个缺陷簇和替代簇的结束(end)的“0010”比特),并在缺陷簇的首个PSN(DefectiveClusterfirstPSN)场内,记录发生缺陷的簇的位置信息中结束簇的首个物理扇区号(PSN),而在替代缺陷簇的首个PSN(ReplacementClusterfirstPSN)场内,将记录缺陷区域数据被替代记录到备用区内的区域位置信息中结束簇的首个物理扇区号(PSN)。此时,上述一个登录由8个字节(64比特)组成,上述每个″状态(status)″场分别分得4比特,而缺陷簇的首个PSN(DefectiveClusterfirstPSN)和替代缺陷簇的首个PSN(ReplacementClusterfirstPSN)场则分别分得28比特。下面将利用具有上述结构特点的本发明中的登录格式,对具有连续缺陷簇的替代(CRD)类型(type)的图3a中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在第一个DFL登录(DFLentry1)的″状况(status)1″场内将记录意味着已进行替代记录的“0000”,而在缺陷簇的首个PSN(DefectiveClusterfirstPSN)场内则将记录缺陷簇的首个物理扇区号“a”。此外,在″状况(status2)″场内将记录意味着连续缺陷簇导出的“0001”,而在替代缺陷簇的首个PSN(ReplacementClusterfirstPSN)场内则将记录缺陷区域数据被替代记录到备用区内的区域位置的首个物理扇区号“c”。此外,在第二个DFL登录(DFLentry2)的″status1″场内将记录意味着已进行替代记录的“0000”;在缺陷簇的首个PSN(DefectiveClusterfirstPSN)场内将记录缺陷区域的结束簇的首个物理扇区号“b”;在″状况(status)2″场内将记录意味着连续缺陷簇结束的“0010”;而在替代缺陷簇的首个PSN(ReplacementClusterfirstPSN)场内则将记缺陷区域数据被替代记录到备用区内的区域位置的结束簇的首个物理扇区号“d”。图3b是在本发明中,有关重复记录的管理信息的记录方法示意图。如图3b所示,在根据用户要求或主机(host)的重复记录(overwrite)命令,在上述记录的区域内进行重复记录时,可在备用区(sparearea)内进行替代记录,这一点已在前面进行了说明。此时,将采用与上述连续缺陷簇的替代(CRD)类型相同的方式,对所需重复记录的管理信息进行处理。也就是说,DFL登录的格式由″状态(status)1″、缺陷簇的首个PSN(″DefectiveClusterfirstPSN)、″状态(status)2″、替代缺陷簇的首个PSN(ReplacementClusterfirstPSN)场组成,并采用两个上述DFL登录格式,在TDMA区域内予以记录。如图3b中的实施例说明,第一个DFL登录(DFLentry1)中将分别记录“0000”、“a”、“0001”、“c”;而第二个DFL登录(DFLentry2)内则将分别记录“0000”、“b”、“0001”、“d”,对此已在上面进行了详细说明。据此,在根据此后的用户要求,由主机(host)发出对a-b区域进行播放处理的命令时,只要根据记录到上述TDMA区域内的信息,对c-d区域进行播放处理即可。图4是在本发明中,有关在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上进行缺陷区域管理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被划分为导入区域(LeadInArea)、数据区域(DataZone)、导出(LeadOutArea)区域,并在数据区域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内部备用区ISA(InnerSpareArea)和外部备用区OSA(OuterSpareArea)的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上发生缺陷区域(a-b)时,举其一例,可像图2a中的情况那样,将数据替代记录到备用区的替代区域内,但由于各种因素,还存在无法进行替代记录的情况。上述因素中包括需要进行替代记录的备用区不足、实时记录(例.直播录像)时或驱动器(drive)上设置(setting)时禁止替代记录的情况。如图4所示,在断定数据区域的特定区域内连续的多个簇中存在缺陷时(光盘表面破损或污染、驱动器上的设置等引起的缺陷区域),将上述缺陷区域的位置信息记录到TDMA区域内的TDFL的DFL登录格式中,而不在备用区内替代记录需要记录到缺陷区域内的数据。在本发明中,将对上述连续的缺陷簇不拥有替代地址的情况特殊命名为CND(ConsecutiveNon-reallocatableDefect),以此与一个簇不拥有替代地址的NRD(Non-ReallocatableDefect)进行区别。如上所述,只要将缺陷区域的位置信息记录到DFL登录中,便可在根据此后的用户要求,由主机(host)发出对a-b区域进行播放处理的命令时,驱动器(driver)将根据记录到上述DFL登录中的信息,以跳过区域(skip)的方式进行播放处理。下面将对将缺陷区域的位置信息记录到DFL登录中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第一种方法如同图4中的实施例,在没有替代记录的区域时,如同图3a,使用两个登录(entry1、2),将替代区域的地址设置为0。进一步说明便是,在图4的两个登录中,针对第一个DFL登录(DFLentry1),在″状况(status)1″场内显示提示每个DFL登录类型的信息中是否进行替代记录的信息。由于在上述″状况(status)1″内,并不对CND类型进行替代记录,因此不同于图3a中替代记录的CRD类型,可用“0001”比特予以显示。上述缺陷簇的首个PSN(DefectiveClusterfirstPSN)场内将记录缺陷区域的导出簇的首个物理扇区号,如在图4的实施例中将记录“a”;而在″状况(status)2″场则与″状况(status)1″场一起,将记录有关每个DFL登录类型(type)及属性的信息,如记录意味着连续多个缺陷簇的导出(start)的“0010”比特。替代缺陷簇首个PSN(ReplacementClusterfirstPSN)场内将记录在替代记录缺陷区域的区域位置信息中,导出簇的首个物理扇区号。由于CND类型中并不存在替代区域,因此将其设置为0。此外,使用另一个登录(第二个登录),在″状况(status)1″和″状况(status)2″场内分别显示有关DFL登录类型(type)的信息。尤其在上述″状况(status)2″场内,第二个登录中将记录意味着连续多个缺陷簇的结束簇位置信息的“0010”比特,而在缺陷簇首个PSN(DefectiveClusterfirstPSN)场内,则将记录在发生缺陷的簇的位置信息中,结束簇的首个物理扇区号(PSN),如在图4的实施例中将记录“b”。此外,在第二个登录的替代缺陷簇首个PSN(ReplacementClusterfirstPSN)内,将记录替代记录缺陷区的区域位置信息中结束簇的首个物理扇区号。由于CND类型中不存在替代区域,因此将其设置为0。此时,上述一个登录由8个字节(64比特)组成,上述每个″状况(status)″场分别分得4比特,而缺陷簇首个PSN(DefectiveClusterfirstPSN)和替代缺陷簇首个PSN(ReplacementClusterfirstPSN)场则分别分得28比特。第二种方法不同于图4中的实施例,不采用两个DFL登录,而仅用一个DFL登录予以显示。下面将参照附图5对其进行详细说明。图5是在本发明中,有关在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上进行缺陷区域管理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针对在数据区域(DataZone)内的连续簇上发生的缺陷区域(a-b),并不替代记录到备用区(sparearea)等替代区域内的CND类型,可采用将上述缺陷区域的位置信息记录到一个DFL登录中的方法。在此,利用一个DFL登录格式的″状况(status)1″、缺陷簇首个PSN(DefectiveClusterfirstPSN)、″状况(status)2″、替代缺陷簇首个PSN(ReplacementClusterfirstPSN)场,在上述″状况(status)1″场内记录提示有关每个DFL登录类型的信息中是否进行替代记录的信息,在上述缺陷簇首个PSN(DefectiveClusterfirstPSN)场内将记录缺陷区域的导出簇的首个物理扇区号(PSN),而上述″状况(status)2″场则与″状况(status)1″场一起,定义登录的类型及属型。图5中的DFL登录将同时记录缺陷簇的导出簇和结束簇,以与图3a及图4中的类型进行区别。此外,在上述替代缺陷簇首个PSN(ReplacementClusterfirstPSN)场内,将记录缺陷区域的结束簇的首个物理扇区号(PSN)。如图5中的实施例,″状况(status)1″场内将记录提示并未进行替代记录的“0001”比特,在缺陷簇首个PSN(DefectiveClusterfirstPSN)场内记录缺陷区域的导出簇的首个物理扇区号“a”,在″状况(status)2″场内将记录意味缺陷簇的导出和结束簇全部记录到一个DFL登录中的“1000”,而在替代缺陷簇首个PSN(ReplacementClusterfirstPSN)场内,则将记录缺陷区域的结束簇的首个物理扇区号“b”。在本发明中,用作″状况(status)″场的“0000”、“0001”、“0010”、“1000”等值均为本发明人任意设置的值,故可根据需要进行改变,并根据这些值所代表的真正含义来了解本发明。图6是在本发明中,有关光记录播放装置构成的模块图。在此,对一个TDMA区域内所包含的TDFL格式及上述TDFL内的缺陷列表(ListofDefects)格式进行了说明。如图6所示,包括在一个TDMA区域内的TDFL由关于缺陷列表及上述缺陷列表结构信息的缺陷列表标题部分(DefectListHeader)、光盘使用过程中被确定为缺陷的簇列表的多个缺陷列表(ListofDefects)、终结缺陷列表的缺陷列表终结器(DefectsListTerminator)组成。此外,上述缺陷列表标题部分由提示为缺陷列表的ID信息(identifier)的″DFLidentifier″场、显示缺陷列表登录的所有个数的″NumberofDFLentries(N_DFL)″场、显示RAD及CRD类型的登录个数的″NumberofRAD/CRDentries″场、显示NRD及CND类型的登录个数的″NumberofNRD/CNDentries″场。上述DFL登录的所有个数将被记录到″NumberofDFLentries(N_DFL)″场内,将RAD类型和CRD类型的登录个数相加的总个数则被记录到″NumberofRAD/CRDentries″内,而将NRD类型和CND类型的登录个数相加的总个数则被记录到″NumberofNRD/CNDentries″内。(在此,重复记录(Overwrite)是以CRD类型进行处理即可。)此外,上述缺陷列表(ListofDefects)由包括有关实际缺陷簇的信息的多个DFL登录组成。所有TDFL的大小均可根据上述缺陷列表(ListofDefects)中的信息进行改变和扩大。在此,单层(SingleLayer)光盘不应超过4簇,而双层(DoubleLayer)光盘则不应超过8簇。图7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体现上述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光记录播放装置结构模块图。如图7所示,光记录播放装置由对光盘记录和播放处理的记录和播放器(recording/reproducingdevice)10、对其进行控制的控制器(Hostorcontroller)20组成。上述控制器20向记录和播放器10传送对特定区域进行记录或播放处理的命令,而上述记录播放器10则根据控制器20的命令,对特定区域进行记录或播放处理。此时,上述记录和播放器10由如下结构组成即,与控制器20进行数据和命令通信(communication)的界面器12、在光盘上直接记录或读取数据的拾波器11、接收拾波器11读取的信号,并将其恢复成所需的信号值,或将需要记录的信号调制处理(modulation)成记录到光盘上的信号,然后将其向外传送的数据处理器13、准确读取光盘内的信号,或在光盘上准确记录信号而控制拾波器11的伺服器14、临时保存包括管理信息的多个信息及数据的存储器15、负责控制记录和播放器10内各部件的微型计算机16。下面将对在具有上述结构特点的本发中光记录播放装置中,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的记录过程进行详细说明。最初将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插入到光记录和播放装置内时,便导出读取上述光盘内的所有管理信息,并将其保存到上述记录和播放器10内的存储器中,而这些管理信息将适用于光盘记录和播放处理。在上述状态下,假如用户需要在上述光盘的特定区域内记录数据,那么上述控制器20以记录命令的形式,将需要记录的位置信息和需要记录的数据,同时传送给上述记录和播放器10。上述记录和播放器10内的微型计算机16将接收上述记录命令,并从保存在上述存储器15内的管理信息中,检查控制器20需要记录的光盘内区域是否为缺陷区域的问题,并根据上述控制器20的记录命令,在不是缺陷区域或未进行记录的区域内记录数据。在进行上述记录的过程中,若发现新的缺陷区域或根据用户要求的需要进行重复记录(Overwrite),便将需要记录到缺陷区域或重复区域内的数据,替代记录到数据区域内的其它区域(备用区)中,并将相关信息记录到TDMA区域内TDFL的DFL登录中。此时,在上述需要记录的区域为缺陷区域时,如果需要进行替代记录的备用区不足或在实时记录(例.直播录像)时和在驱动器(drive)上进行设置(setting)时禁止替代记录,便以管理信息的形式,将缺陷区域的位置信息记录到光盘上的TDMA区域内TDFL的DFL登录中,并从上述缺陷区域的下一个区域导出进行数据记录。上述微型计算机16将替代记录的区域或缺陷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数据传送给伺服器14和数据-处理器13,并通过上述拾波器11,在光盘内所需的位置进行记录或替代记录。下面将对在采用上述方法记录数据的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上的本发明播放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最初将已记录数据的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插入到光记录和播放装置内时,便导出读取上述光盘内的所有管理信息,并将其保存到上述记录和播放器10内的存储器中15,而这些管理信息将适用于光盘记录和播放处理。在上述状态下,用户需要在光盘的特定区域内进行播放处理时,控制器20以播放命令的形式,将需要播放处理的位置信息传送给上述记录和播放器10。上述记录和播放器10内的微型计算机16在接收上述播放命令后,从保存在存储器15内的管理信息中,判断控制器20需要进行播放处理的光盘内区域是否被替代记录成数据区域内的其它区域的问题,并确认在未进行替代记录时的缺陷区域位置。在此,可通过此前说明的TDMA区域内TDFL的DFL登录等方式进行确认。因此,上述微型计算机16在控制器20需要进行播放处理的区域尚未被进行替代记录时,将对相应区域进行播放处理,并将播放信息传送给控制器20。此时,如果已被替代记录(例.RAD/CRD类型)到其它区域内,便采用跳过(skip)未被进行替代记录的缺陷区域(例.NRD/CND类型)的方式,对相应的替代记录区域进行播放处理,并将进行播放处理的信息传送给控制器20。本
技术领域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缺陷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划分为导入区域、数据区域、导出区域的可进行1次记录的高密光盘上,如果断定数据区域的特定区域内连续的多个簇中存在缺陷,便将上述缺陷区域的位置信息记录到光盘内并予以管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缺陷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需要记录到上述缺陷区域内的数据不应记录到上述光盘上的特定区域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缺陷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缺陷区域的位置信息应以临时缺陷列表TDFL的缺陷列表DFL登录的形式,记录到上述导入区域内的临时缺陷管理区域TDMA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缺陷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缺陷列表DFL登录应由缺陷簇首个物理扇区号场和替代缺陷簇首个物理扇区号场组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缺陷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位置信息采用两个缺陷列表DFL登录进行记录。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缺陷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两个缺陷列表DFL登录中,第一个登录的缺陷簇首个物理扇区号场内记录缺陷区域的导出簇的首个物理扇区号。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缺陷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两个缺陷列表DFL登录中,第二个登录的缺陷簇首个物理扇区号场内应记录缺陷区域的结束簇的首个物理扇区号。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缺陷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替代缺陷簇首个物理扇区号场应设置为0。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缺陷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每个缺陷列表DFL登录中应包括″状况″场,以区别各自的类型及属性。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缺陷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位置信息被记录到一个缺陷列表DFL登录中。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缺陷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缺陷列表DFL登录的缺陷簇首个物理扇区号场内,记录缺陷区域的导出簇的首个物理扇区号。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缺陷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缺陷列表DFL登录的替代缺陷簇首个物理扇区号场内,记录缺陷区域的结束簇的首个物理扇区号。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缺陷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每个缺陷列表DFL登录中包括″状态″场,以区别各自的类型及属性。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缺陷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需要记录到缺陷区域内的数据,应被替代记录到上述光盘上的特定区域内。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缺陷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特定区域为数据区域内的备用区。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缺陷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缺陷区域的位置信息应以临时缺陷列表TDFL的缺陷列表DFL登录的形式,记录到上述导入区域内的临时缺陷管理区域TDMA中。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缺陷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位置信息采用两个缺陷列表DFL登录进行记录。18.一种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播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分为如下三个步骤第一步骤、读取并保存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上的管理信息;第二步骤、通过上述保存的管理信息,判断用户需要进行播放处理的光盘内缺陷区域的位置;第三步骤、以跳过上述缺陷区域位置的方式进行播放处理。19.一种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播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有如下结构组成读取并保存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上的管理信息的存储器;通过上述保存的管理信息,用户判断用户需要进行播放处理的光盘内缺陷区域的位置,并以跳过上述缺陷区域位置的方式进行播放处理的微型计算机。全文摘要本发明是有关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缺陷区域管理以及播放方法及装置,在划分为导入区域、数据区域、导出区域的可进行1次记录的高密光盘上,如果断定数据区域的特定区域内连续的多个簇中存在缺陷,便将上述缺陷区域的位置信息记录到光盘内并予以管理,以对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和播放处理。本发明能够对无法在光盘内的特定区域中发生连续的多个缺陷区域内,替代记录需要记录的数据时,进行有效管理,以对可进行1次记录的光盘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和播放处理。文档编号G11B20/18GK1963931SQ20051011015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申请日期2005年11月9日优先权日2005年11月9日发明者朴用哲申请人:上海乐金广电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