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播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4275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播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盘播放装置,特别涉及将光盘从光盘插入口插入,能通过传送辊将小径光盘运送到承载台上,并可以不拘泥于播放装置的姿势对光盘进行播放的装置。
背景技术
将光盘从插入口插入,光盘会被引入到装置内部,并被运送到承载台上,然后进行光盘播放,这样的光盘播放装置广为人知。车载用光盘播放装置就采用了这种方式。但是,车载用的光盘播放装置因为用于车辆,因此姿势一定,没对姿势上的变化做更多的考虑。因此,如果要想将这样的光盘播放装置用于家用产品,需要考虑因设备姿势不同所带来的影响。
日本特开平2001-176161号公报披露了一种光盘播放装置,它在播放基板上安装有将光盘卡住防止其脱落的部件。该防脱落部件在光盘被卡夹之前,无论是大径光盘还是小径光盘,都可以将光盘的中心和承载台的中心保持一致,在进行卡夹动作时,防脱落部件被卡夹的支持部件推动,从光盘的外周脱离。在该光盘播放装置中,光盘被设于插入口的传送辊夹持在顶板上,通过传送辊的转送,将其向里运送,并送到承载台上。光盘被运送到承载台上之后,传送辊从顶板脱离,光盘将自由下落。这时,防脱落部件和光盘的外周接触,防止其脱落。在光盘旋转时,为了不对光盘的旋转造成妨碍,防脱落部件从光盘的外周脱离。但是,该防脱落部件从光盘的外周脱离动作是在卡夹动作之中进行的,因此,时间设置非常困难。也就是说,如果解除时间设置得过早,将起不到防止光盘脱落的作用,解除时间如果设置得过迟,就不能做到防脱落部件从光盘的外周充分脱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不拘泥于播放装置的姿势对光盘进行播放的结构简洁的光盘播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光盘播放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前侧设置光盘插入口4,壳体1内设置光盘传送辊5、传送辊驱动机构、光盘承载台3、马达3a和拾取头10,壳体1内上面设置顶板2,顶板2上设置用于将光盘卡夹在承载台3上的光盘卡夹装置、用于将从光盘插入口4传送来的光盘引导至承载台上的光盘中心定位机构、以及位于光盘插入口4左右两侧用于判别光盘外径大小的一对检测杆11、12及联动部件13,所述光盘中心定位机构包括靠近一个检测杆,安装在顶板2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第一引导部件17和靠近另一个检测杆安装在顶板2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第二引导部件18。
所述第一引导部件17包括第一引导片17b、赋予第一引导片17b转动力使其位于光盘传送路线之内的弹簧、以及设置于第一引导片17b一侧的第一拨片17a,第一拨片17a能拨动第一引导片17b转动使第一引导片17b从光盘传送路线之内退出。当第一引导片17位于光盘传送线路之内时,第一拨片17a位于和设于联动部件13上的舌片13a对峙的位置。
第二引导部件18包括第二引导片18b、赋予第二引导片18b转动力使其位于光盘传送路线之内的弹簧、以及设置于第二引导片18b一侧的第二拨片18a,第二拨片18a能拨动第二引导片18b转动使第二引导片18b从光盘传送路线之内退出。壳体1内左侧处设置滑动板20,第二引导片18b位于光盘传送线路之内时,第二拨片18a位于和滑动板20的第一凸片20a对峙的位置。
所述光盘中心定位机构还可以包括从插入口方向看位于承载台里侧的小径光盘挡板19,该小径光盘挡板19包括和小径光盘外周触接的两个挡片19a、支持该挡片的转动轴19b、以及设置于转动轴19b一端的第三拨片19c。
光盘被夹持在设于前述插入口4处的传送辊5和顶板2之间,通过传送辊5的转动将光盘运送到承载台3上,然后,传送辊5和顶板2将光盘释放,同时,光盘卡夹装置的卡夹将光盘夹持在承载台3上进行播放。在本装置中,被运送到承载台上的小径光盘,由小径光盘引导部件(即第一引导部件17和第二引导部件18)对光盘的两侧,小径光盘挡板19对光盘运送方向的前方共三个方向进行支撑,因此,当光盘传送辊5和顶板2对光盘的卡夹被释放时,可以防止小径光盘脱落。并且,在运送大径光盘时,第一引导部件17、第二引导部件18、小径光盘挡板19与前述的检测杆或联动部件的动作啮合,从光盘的运送线路内退出,不会妨碍大径光盘的运送。
本光盘播放装置在和光盘运送线路交叉并通过承载台中心的直线上,备有安装在前述顶板上的小径光盘引导部件,只要该引导部件和小径光盘的外周啮合、可以设定将小径光盘卡夹在承载台上的既定距离,就可以不拘泥于播放装置的姿势对小径光盘进行播放。其可用于家用光盘播放装置上,也可以用在车载用光盘播放装置上。


图1A、1B、1C为本实用新型光盘播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其光盘卡夹装置的分解斜视图;图3为小径光盘插入到光盘插入口内时光盘播放装置的状态图;图4为小径光盘抵住小径光盘挡板时光盘播放装置的状态图;图5A、5B为小径光盘在传送之中未被卡夹时的状态图;图6A、6B为小径光盘被卡夹时的状态图;图7为小径光盘处于播放状态时光盘播放装置的状态图;图8A、8B为小径光盘被卡夹且脱离传送辊5和起动板23后的状态图;图9为大径光盘传送之中光盘播放装置的状态图;图10为大径光盘抵住大径光盘挡板时光盘播放装置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光盘播放装置中,被运送到承载台上的小径光盘,由小径光盘引导部件对光盘的两侧以及通过挡板部件对光盘运送方向的前方共三个方向进行支撑,因此,当光盘传送辊和顶板对光盘的卡夹被释放时,可以防止小径光盘脱落。并且,在运送大径光盘时,这些挡板部件及引导部件从运送线路内退出,不会妨碍大径光盘的运送。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
实施例1参照图1A、1B、1C,在光盘播放装置的壳体1内,设有覆盖装置整体的顶板2,在该顶板上,设有判别光盘外径大小的光盘检测机构、将光盘卡夹在承载台上的光盘卡夹装置、将从光盘插入口4传送来的光盘引导至承载台上的光盘中心定位机构、传送辊驱动机构的起动机构。另外,在顶板上还设有,使用传送辊5将被插入到插入口4的光盘进行卡夹的引导板6和大径光盘挡板7。
另一方面,在壳体1一侧设有传送辊驱动机构。该传送辊驱动机构由支持传送辊5的传送辊支持板8、将传送辊抵押在引导板6上使该传送辊支持板8转动的弹簧(图中无显示)、将驱动马达(图中无显示)的旋转力传递给传送辊5的齿轮群(图中无显示)构成。驱动马达由起动机构起动旋转,和该马达啮合移动的控制板9安装在壳体的一个侧面上。该控制板9上有和传送辊支持板8啮合的凸轮9a,控制板9因驱动马达的动力向插入口移动时,该凸轮9a使传送辊5从引导板6离开。另外,在壳体1上还设有支持承载台3的承载台马达3a及拾取头10。该承载台3由和光盘中心孔嵌合的中心圆柱3b及位于中心圆柱3b前端,将光盘中心孔引导至中心圆柱的楔面3c构成。此外,承载台3的光盘承载面3d里面埋有磁性材料。光盘的传送线路位于光盘插入口4到大径光盘挡板7之间。
光盘检测机构设于插入口4附近。光盘检测机构由配置在插入口左右的一对检测杆11、12和使这两个检测杆联动的联动板13、按照检测杆转动量发出电信号的第一、第二开关14、15构成。这两个检测杆11、12上分别设有和联动板13啮合的啮合销11a、12a,在它们的一端还设有和光盘的外周接触的检测片11b、12b。该检测片11b、12b设于挡在插入口4的位置,当光盘由插入口4插入时,两个检测杆11、12和光盘的外周相抵而转动展开。另一方面,由于联动板13将一侧的检测杆11或12的动作传递给另一侧的检测杆12或11,如果只有左侧的检测杆11以转动支点11d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则联动板13将向右方向移动,使右侧的检测杆12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另外,如果只有右侧的检测杆12以转动支点12d为中心做逆时针转动,则联动板13向右侧移动并使左侧的检测杆11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更进一步,在一对检测杆11、12上设有触压销11e、12e,在联动板13上设有可以和右侧检测杆12的触压销12e实现离合的第一触接部13b、可以和左检测杆11的触压销11e实现离合的第二触接部13c。触压销11e、12e在两检测杆11、12不转动时,位于两个检测杆11、12的转动支点11d、12d所在的直线上。另外,触压销11e、12e和对应的触接部13c、13b之间存有一定的间隙。左检测杆11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触压销11e不和第二触接部13c接触。但是,如果只有左检测杆11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并带动联动板13向右移动,右检测杆12的触压销12e将和第一触接部13b接触,禁止联动板13向右移动,从而阻止左检测杆11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另一方面,右检测杆12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时,触压销12e不和第一触接部13b接触。但是,如果只有右检测杆12逆时针转动并带动联动板13向右移动时,第二触接部13c将和左检测杆11的触压销11e接触,禁止联动板13向右移动,从而阻止右检测杆12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也就是说,如果想只转动一侧的检测杆,该转动将受到另一侧的检测杆和联动板的阻止。其结果是,如果不是从插入口4的中央将光盘插入并使两个检测杆11、12同时转动,就无法进行光盘的传送。因此本实施例可以引导光盘从插入口的中心部位插入,快速、安全地将光盘运到承载台上。
左检测杆11上装有开关凸轮11c。该开关凸轮11c可以使装于顶板2上的第一、第二开关14、15动作,从而使第一开关14在小径光盘从插入口4弹出时发出使驱动马达停止的电信号,使第二开关15在大径光盘从插入口弹出时,发出使驱动马达停止的电信号。联动板13上装有第一弹簧16,通过这个弹簧,联动板被赋予向左移动的力。联动板13通过该移动力,赋予左检测杆向逆时针方向、右检测杆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
小径光盘D1的光盘中心定位机构,由靠近右检测杆12附近、安装在顶板2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第一引导部件17和靠近左检测杆11附近安装在顶板2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第二引导部件18、从插入口方向看位于承载台里侧的小径光盘挡板19、驱动小径光盘挡板19的滑动板20和部分联动板13构成。所述第一引导部件17包括第一引导片17b、赋予第一引导片17b转动力使其位于光盘传送路线之内的弹簧(该弹簧在图中无显示)、以及设置于第一引导片17b一侧的第一拨片17a,第一拨片17a能拨动第一引导片17b转动使第一引导片17b从光盘传送路线之内退出。当第一引导片17位于光盘传送线路之内时,第一拨片17a位于和设于联动部件13上的舌片13a对峙的位置。第一引导片17b设于和光盘传送线路交叉并通过承载台3的中心线上、从承载台3的中心稍微离开小径光盘D1的外周一点、并且以承载台的中心为准、稍微靠近插入口4一侧。
第二引导部件18包括第二引导片18b、赋予第二引导片18b转动力使其位于光盘传送路线之内的弹簧(该弹簧图中无显示)、以及设置于第二引导片18b一侧的第二拨片18a,第二拨片18a能拨动第二引导片18b转动使第二引导片18b从光盘传送路线之内退出。第二引导片18b位于光盘传送线路之内时,第二拨片18a位于和滑动板20的第一凸片20a对峙的位置。第二引导片18b被设于和光盘的传送线路交叉并通过承载台3中心的线上、从承载台3的中心稍微离开小径光盘D1外周一点地方。滑动板20和联动部件13之间设置连接板21,滑动板20通过连接板21传递联动板13的动作。该滑动板20由第一凸片20a、第三开关22的操作片20b、和小径光盘挡板19捏合的第二凸片20c、和控制起动板23(起动部件)转动的第一转动板24啮合的第一凹部20d构成。前述的第三开关22被操作片20b压下时,即将马达起动。
小径光盘挡板19包括和小径光盘外周触接的两个挡片19a、支持该挡片的转动轴19b、以及设置于转动轴19b一端的第三拨片19c,第三拨片19c能拨动小径光盘挡板19转动使两个挡片19a从光盘传送线路内退出。所述挡片19a的位置设于、从承载台3中心稍微离开小径光盘D1外周一点的圆周上。当两个挡片19a位于光盘传送线路之内时,第三拨片19c位于和滑动板20的第二凸片20c对峙的位置。如果滑动板20移动,第二凸片20c压向第三拨片19c使转动轴19b转动,挡片19a的前端将向插入口4的方向转动,从光盘的传送线路退出。另外,第一引导片17b、第二引导片18b、以及挡片19a距离承载台3中心的位置和小径光盘的外周相比要大一点,该大小为,光盘的中心孔和承载台3的中心圆柱3b嵌合在一起时,将光盘的中心孔从位于中心圆柱前端3b的楔面3c拉回到承载台3中心的大小。该拉回的大小是可施行卡夹的距离。
本光盘播放装置还设有大径光盘D2的中心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由安装在壳体1左右侧内部的直线导轨1a、圆弧状的大径光盘挡板7构成。该直线导轨1a的宽度比大径光盘D2的直径稍微大一点,另外,大径光盘挡板7安装在承载大径光盘的承载台上、稍微离开大径光盘的外周一点的地方。其离开大小为,光盘的中心孔和承载台3的中心圆柱3b嵌合在一起时,将光盘的中心孔从位于中心圆柱前端3b的楔面3c拉回到承载台3中心的大小。另外,直线导轨1a和大径光盘挡板7用于在光盘D2传送到承载台之前的这段距离,对光盘进行引导。
起动机构由,光盘被传送到承载台上时抵住光盘外周进行转动的起动板23、控制该起动板23转动支点的第一转动板24构成。该起动板23的一端设有突入到光盘传送线路之内和传送而来的光盘外周相接触的圆柱23a,该圆柱23a的前端设有和光盘的下面啮合,支撑光盘下面的突片23b。起动板23的另一端设有和位于控制板9上的曲柄孔9b相啮合的突起23c。起动板23的中间部分设有和位于顶板2上的长孔2a嵌合在一起的转动轴23d。另外,起动板23上挂有为了使圆柱23a向插入口4侧作用而赋予转动力的弱力第二卷线弹簧25。
另一方面,在顶板2上开有可以使圆柱23a贯通的第一圆弧孔。第一转动板24通过轴24a的轴向支撑可以在顶板2上自由转动,使起动板23的转动轴23d嵌入到以轴24a为中心配置的第二圆弧孔24b中。该第二圆弧孔24b一端设有和长孔2a重合的直线孔24c、在该直线孔的一端和有第二圆弧孔24b并列的凹部24d。并且,第一转动板24上设有和滑动板20的第一凹部相啮合的支架24e。
前述控制板9的曲柄孔9b的作用为,伴随着控制板9的移动,将起动板23以转动轴23d为中心,将起动板23的一端向顶板2接近及使起动板23向光盘的插入方向转动。也就是说,当光盘被传送到接近挡板位置时,起动板23的圆柱23a抵住光盘的外周,在突片23b支撑着光盘下面的同时使起动板23转动。通过该起动板23的转动,起动板23的突起23c抵住曲柄孔9b一侧的边缘使控制板9移动。这时,控制板9因驱动马达的动力开始移动。于是,曲柄孔9a将突起23c推向顶板2的上面方向。通过这个动作,起动板23的圆柱23a将以转动轴23d为中心向接近于顶板2的上面方向转动。由于该起动板23的圆柱23a接近顶板2的上面,起动板23的突片23b一边支撑着光盘的下面一边使光盘向承载台3的光盘承载面3d上接近。
曲柄孔9b在光盘到达承载台3上之后进一步转动,使起动板23的一端向接近顶板2上面的方向转动,使突片23b从光盘的下面脱离。然后,通过控制板9的移动,曲柄孔9b的另一侧边缘触压突起23c,使起动板23的圆柱23a向光盘插入方向转动,使圆柱23a脱离光盘的外周。另外,控制板9还设置使光盘曲柄机构动作的第一触压片9c、第二触压片9d、第四开关26的第三触压片9e。在这里,将第一触压片9c和曲柄孔9b及凸轮9a,在突片23b支撑着光盘下面的同时,使光盘接近承载台上的动作;使传送辊5离开引导板6的动作;使卡夹27接近承载台3的动作设定为同时进行。
参照图1、2,光盘卡夹装置包括卡夹27、被支持在顶板2的中央可以自由转动的第二转动板28(转动板)、将控制板9的动作通过第一触压片9c传递给第二转动板28的第三转动板29、使第二转动板保持在转动终点位置的反转弹簧30、通过支撑轴31a安装在第二转动板28上的三个夹持部件31、赋予使这些夹持部件31的前端部31c夹持环状沟27b底部方向力以及赋予使卡夹27接近承载台方向力的棒状弹簧32(弹性部件)。顶板2上设有可以和夹持部件31的滑接片31b(滑接部)着脱的切入孔2c(切入部)、和夹持部件31的支撑轴31a啮合为了使夹持部件31的前端部31c从环状沟27b脱离而使夹持部件31转动的突出片2d(突出部)。卡夹27内藏有永久磁铁27a,并在外周设有环状沟27b,在中心部位还有和承载台3的中心圆柱3b嵌合的圆柱孔27c。
为了夹持部件31能从120度的方向通过前端部31c对环状沟27b的底部进行夹持而被安装在第二转动板28上,滑接片31b和顶板2的上面滑接时,使前端部31c位于顶板2的上面。当第二转动板28向一方向转动时,滑接片31b从顶板2的切入孔2c滑入,夹持部件31通过棒状弹簧32的力使前端部31c接近承载台3。这样,前端部31c就在夹持着卡夹27的状态下接近承载台3。由于承载台3里面埋有磁性材料,光盘在卡夹27的永久磁铁27a的作用下被夹持在承载台3上。如果第二转动板28继续转动,夹持部件31的支撑轴31a将和突出片2d触接,夹持部件31受到棒状弹簧32的作用使前端部31c从环状沟27b内脱离,光盘的旋转成为可能。为了使前端部31c从环状沟27b内脱离成为可能,支撑轴31a的一端被套在和第二转动板28的转动方向平行的引导孔28a上,可以自由移动,另一端套在方孔28b上,不能移动。
小径光盘的传送过程如下图3显示了小径光盘D1插入到插入口4时的状态,两个检测杆11、12在小径光盘D1的前端插入传送辊5和引导板6之间时,被小径光盘的外周抵压,向所定的方向轻微转动。这时联动板13因检测杆11、12的转动而轻微向右移动,通过该移动使滑动板20通过连接板21向插入口侧移动。通过滑动板20的移动,操作片20b将第三开关22接通,使驱动马达起动。于是,传送辊5开始转动将小径光盘D1引入插入口,并将小径光盘D1向装置内部传送。另一方面,轻微移动的联动板13保持舌片13a和第一拨片17a不啮合。因此,第一引导部件17的第一引导片17b位于光盘的传送线路之内。
另外,因为滑动板20只移动了一点点,所以第一凸片20a和第二拨片18a不啮合。因此第二引导部件18的第二引导片18b也位于光盘的传送线路之内。这时,卡夹27的第二转动板28被反转弹簧30限制在一方向的转动位置,因为滑接片31b和顶板2的上面接触,夹持部件31的前端部31c将卡夹27提升到顶板2的上面一侧。因此,小径光盘D1不和卡夹27接触,而是被第一引导部件17和第二引导部件18所引导,被传送到卡夹27和承载台3的中间(如图4所示)。另一方面,卡夹27被夹持部件31从三个方向夹持在承载台上,因此,可以保持其旋转中心和承载台3的旋转中心一致。
图5显示了小径光盘D1被传送到其外周和小径光盘挡板19的挡片19a触接位置的状态。这时,起动板23的转动轴23d通过长孔2a和第二圆弧孔24b被置于不动的状态。另一方面,小径光盘D1的前端触压起动板23的圆柱23a,以转动轴23d为中心,使起动板23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由于起动板23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突起23c触压控制板9的曲柄孔9b一侧的边缘,使控制板9向插入口方向移动。被触压向插入口方向移动的控制板9,受到驱动马达的动力传递开始向插入口方向移动,然后,控制板9的第一触压片9c和第三转动板29啮合,使第三转动板29向逆时针方向转动。随着第三转动板29的转动,第二转动板28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时,小径光盘的下面被图5B所示的突片23b支撑着。
在该第二转动板28转动的同时,凸轮9a和传送辊支持板8啮合,使传送辊5离开引导板6。同时,曲柄孔9b使起动板23的圆柱23a向顶板2一侧转动接近。通过该起动板23的转动,突片23b在对小径光盘D1的面进行支持的同时向和传送辊5相同的方向移动。然后,随着第二转动板28的转动,夹持部件31的滑接片31b落入顶板2的切入孔。于是,夹持部件31的前端部31c如图6所示在棒状弹簧32的作用下使小径光盘和卡夹27同时向承载台3接近。这时,卡夹27的旋转中心通过夹持部件31保持和承载台3的旋转中心一致并向承载台3中心接近。这时,小径光盘D1通过设备内侧的两个挡片19a、承载台左右的第一引导片17b、第二引导片18b的引导,运到承载台3上。因此,即使传送辊5脱离引导板6从夹持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小径光盘D1仍在突片23b、卡夹27及传送辊5的夹持状态下被准确地传送到承载台3上。
图7显示了小径光盘的播放状态。小径光盘D1通过卡夹27的永久磁铁被夹持在承载台3上。当小径光盘D1的中心孔被引导至楔面3c和承载台3的中心圆柱嵌合时,小径光盘通过楔面3c被拉回到插入口侧一些。通过该拉回动作,小径光盘的外周从挡片19a脱离。另一方面,突起23c被推向曲柄孔9b的另一侧,起动板23继续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圆柱23a完全从小径光盘的外周脱离。另外,如图8所示,传送辊5和突片23b也从小径光盘D1的面上脱离,移动到不会妨碍小径光盘D1旋转的位置。
另一方面,随着第二转动板28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支撑轴31a和顶板2的突出片2d触接,各夹持部件31以方孔28b为中心逆时针转动。通过该转动,各夹持部件31的前端部31c从环状沟27b内退出。由于前端部31c从环状沟27b内退出,卡夹27和承载台的一体转动成为可能。此外,第二转动板28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过程中,使反转弹簧30反转,通过该反转弹簧30的力,第二转动板28和各夹持部件31的前端部31c被保持在从环状沟内退出的状态。其后,第三触压片9e使第四开关26动作,使驱动马达的转动停止。
如上所述,小径光盘D1一边被装置里侧的两个挡片19a、承载台左右的第一引导片17b和第二引导片18b引导一边被传送到承载台3上。因此,即使传送辊5从引导板6脱离,使夹持状态解放,小径光盘仍可以准确地传送到承载台上。该光盘的传送过程,无论光盘播放装置处于怎样的姿势,都可以准确地进行。因此,无论播放装置处于怎样的姿势,这种传送方式都可以准确地进行。并且,两个挡片19a和第一引导片17b、第二引导片18b在小径光盘传送时不移动,所以设计容易。另外,在本实施例子中,规定第一引导片17b和第二引导片18B的位置位于和光盘传送线路交叉并通过承载台的中心线上,但是,其位置并不是几何学上的直线,只要是能将小径光盘传送到承载台上的位置,在传送方向上前后有些误差也可以。此外,虽然是使第一引导部件17和联动板13啮合,但是,和右检测杆12啮合也可以。
大径光盘的传送过程如下图9显示了大径光盘D2通过传送辊5从插入口4运进来时的状态。两个检测杆11、12和大径光盘D2外周相抵,大幅度转动。因该大幅度转动,联动板13也大幅度移动,舌片13a和第一拨片17a啮合,使第一引导部件17转动,并将第一引导片17b从光盘传送线路退出。另外,滑动板20大幅度移动造成第一凸片20a和第二拨片18a啮合,第二引导部件18转动,将第二引导片18b从光盘的传送线路中退出。更进一步,因滑动板20的大幅度移动,造成第二凸片20c和第三拨片19c啮合,小径光盘挡板19也发生转动,将挡片19a从光盘的传送线路中退出。然后,滑动板20的第一凹部20d和第一转动板24的支架24d啮合,使第一转动板24以轴24a为中心,按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该第一转动板24的转动,起动板23的转动轴23d位于第二圆弧孔24b和直线孔交点的位置,变为可动状态。随后,起动板23,以突起23c和曲柄孔9b一侧的边缘接触点为中心,一边使转动轴23d向直线孔24c及长孔2a内移动一边转动。
图10显示了大径光盘D2和大径光盘挡板7接触后的状态。这时,支架24e通过转动轴23d和第一转动板24的凹部24d嵌合对滑动板20的返回进行限制,因此,左右检测杆11、12被滞留在大幅度转动之后的位置,使检测片11b、12b从大径光盘D2的外周脱离。另一方面,转动轴23d和长孔2a的终端触接,起动板23发生逆时针方向的转动,使控制板9向插入口4的方向移动。在该控制板9的移动中,驱动马达的动力传递到控制板9,使控制板继续向插入口4移动。然后,和传送小径光盘时的情况相同,光盘卡夹装置动作,进行大径光盘的卡夹。其后,第三触压片9e使第四开关26动作,将驱动马达的转动停止。
本光盘播放装置在一对检测杆11、12上设有触压部11e、12e,在联动板13上加设了可以和右侧检测杆的触压部12e实现离合的第一触接部13b、和左侧检测杆11e实现离合的第二触接部13c,在两检测杆11、12不转动时,只要将各触压部11e、12e置于连接两检测杆11、12转动支点11d、12d的直线上,就能实现将光盘引导至插入口的中心并将光盘快速、安全地传送到承载台上。
并且,光盘卡夹装置由卡夹27、被固定在顶板2的中央可以自由转动的第二转动板28、将控制板9的动作通过第一触压片9c传递给第二转动板28的第三转动板29、使第二转动板28保持在转动终端位置的反转弹簧30、通过支撑轴31a安装在第二转动板28上的三个夹持部件31、赋予将这些夹持部件31的前端部31c夹持在环状沟27b底部方向的力和赋予使卡夹27向承载台方向接近的力的棒状弹簧32构成。通过该构成对光盘进行卡夹时,在将卡夹的中心和承载台的中心保持一致的状态下,使卡夹向承载台接近,光盘被夹持在承载台上之后,将卡夹的保持状态解除,所以,卡夹动作可以不拘泥于播放装置的姿势准确地进行。另外,在不卡紧光盘时,卡夹通过夹持部件保持状态,所以,即使播放装置受到来自外部的震动也不会产生杂音,并且,该技术可以用于播放外径不同的光盘的光盘播放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光盘运送线路内,和光盘运送线路交叉并通过承载台中心的直线上,只要安装有和小径光盘的外周啮合、可以设定将小径光盘卡夹在承载台上的既定距的第一、第二引导部件,就可以不拘泥与装置的姿势,对小径光盘实行光盘播放动作。
本实用新型一般用于家用光盘播放装置上,也可以用在车载用光盘播放装置上。
权利要求1.光盘播放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前侧设置光盘插入口(4),壳体(1)内设置光盘传送辊(5)、传送辊驱动机构、光盘承载台(3)、马达(3a)和拾取头(10),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上面设置顶板(2),顶板(2)上设置用于将光盘卡夹在承载台(3)上的光盘卡夹装置、用于将从光盘插入口(4)传送来的光盘引导至承载台(3)上的光盘中心定位机构、以及位于光盘插入口(4)左右两侧用于判别光盘外径大小的一对检测杆(11、12)及联动部件(13),所述光盘中心定位机构包括靠近一个检测杆、安装在顶板(2)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第一引导部件(17)和靠近另一个检测杆安装在顶板(2)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第二引导部件(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播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17)包括第一引导片(17b)、赋予第一引导片(17b)转动力使其位于光盘传送路线之内的弹簧、以及设置于第一引导片(17b)一侧的第一拨片(17a),第一拨片(17a)能拨动第一引导片(17b)转动使第一引导片(17b)从光盘传送路线之内退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播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片(17b)位于光盘传送线路之内时,第一拨片(17a)位于和设于联动部件(13)上的舌片(13a)对峙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播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部件(18)包括第二引导片(18b)、赋予第二引导片(18b)转动力使其位于光盘传送路线之内的弹簧、以及设置于第二引导片(18b)一侧的第二拨片(18a),第二拨片(18a)能拨动第二引导片(18b)转动使第二引导片(18b)从光盘传送路线之内退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播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左侧处设置滑动板(20),所述第二引导片(18b)位于光盘传送线路之内时,第二拨片(18a)位于和滑动板(20)的第一凸片(20a)对峙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播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20)和联动部件(13)之间设置连接板(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播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盘中心定位机构还包括从插入口方向看位于承载台里侧的小径光盘挡板(19),该小径光盘挡板(19)包括和小径光盘外周触接的两个挡片(19a)、支持该挡片的转动轴(19b)、以及设置于转动轴(19b)一端的第三拨片(19c)。
专利摘要一种光盘播放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前侧设置光盘插入口,壳体内设置光盘传送辊、传送辊驱动机构、光盘承载台、马达和拾取头,壳体内上面设置顶板,顶板上设置用于将光盘卡夹在承载台上的光盘卡夹装置、用于将从光盘插入口传送来的光盘引导至承载台上的光盘中心定位机构、以及位于光盘插入口左右两侧用于判别光盘外径大小的一对检测杆及联动部件,所述光盘中心定位机构包括靠近一个检测杆,安装在顶板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第一引导部件和靠近另一个检测杆安装在顶板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第二引导部件。本播放装置可以不拘泥于播放装置的姿势对小径光盘实行光盘播放动作。其可用于家用光盘播放装置上,也可以用在车载用光盘播放装置上。
文档编号G11B17/04GK2781516SQ20052005607
公开日2006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7日
发明者陈永达 申请人:谷林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