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播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4276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播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盘播放装置,特别涉及能将小径光盘从插入口引导至承载台上的光盘播放装置。
背景技术
将光盘由插入口插入,光盘被引导至装置内部并送到承载台上,然后进行光盘播放,这样的装置广为人知。在该光盘播放装置中,设有安装在光盘插入口、中间直径小两端直径大的梭形运送辊及和运送辊对峙、将从插入口插入的光盘通过运送辊进行夹持的顶板。
上述的插入口,因其宽度设定得比大径光盘的外径还要大,因此,小径光盘可以在偏到插入口一侧的情况下插入。另外,插入口设有光盘检测杆,该检测杆如果检测到有光盘从插入口插入,就会启动运送辊,使其转动。另一方面,如前所述,运送辊呈中间细两端粗的梭形状态,因此,运送辊只和光盘的外周边缘接触,可以避免在光盘运送时,将光盘的记录面弄脏。
在这样的光盘播放装置中,当大径光盘从插入口插入时,检测杆启动运送辊,使其转动,大径光盘被引导至装置内部并被运送到承载台上。被运送到承载台上的大径光盘通过接触位于承载台里侧的大径光盘挡板,使运送动作停止。
另一方面,如果上小径光盘通过运送辊运送到承载台上,小径光盘将和设于承载台两侧的小径光盘挡板接触,使该运送动作停止。通过将小径光盘挡板设于承载台的两侧,可以保证即使小径光盘在偏到插入口左右的任何一侧插入,小径光盘都会和其中一个小径光盘挡板接触,从而实现小径光盘通过小径光盘挡板来改变运送路径,并被引导至承载台上。
但是,由于小径光盘在和挡板接触的位置受到抵压,有时,运送路径的改变不能顺畅进行。据分析,这是因为运送辊只和小径光盘的单侧外周边缘接触造成的,在这种状态下对小径光盘进行运送,无法产生足够的改变路径的力。因此,需要考虑小径光盘在从插入口插入时,如果不是位于插入口中央的位置,就无法插入的解决办法。
日本专利2004-71019号公报披露了一种光盘播放装置,其结构为,在插入口设置一对检测杆,如果小径光盘不能使一对检测杆同时动作,检测杆就不会转动。该装置当小径光盘在从插入口插入时,如果不是位于插入口中央的位置,就无法插入。但是其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通过简单的构造将小径光盘引导至承载台上的光盘播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光盘播放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一侧设置光盘插入口2,壳体1内设置顶板3、光盘运送辊4和光盘承载台7,顶板3和光盘运送辊4位于光盘插入口2的两侧用于夹持从插入口2插入的光盘,光盘承载台7上设置对光盘定位的圆柱台7b,圆柱台7b前端设置将光盘中心孔引导至圆柱台7b上的圆锥台7c,壳体1远离光盘插入口2一端和光盘承载台7之间设有大径光盘挡板16和小径光盘挡板15,所述光盘运送辊4与光盘承载台7之间、靠近壳体1两侧面处、分别设置用于将大径光盘引导至光盘承载台7上的大径光盘引导板36、36’。
其中,两个大径光盘引导板36、36’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圆锥台7c的底半径与顶半径的差值再加上大径光盘的外直径所得的数值。
本光盘播放装置在壳体内运送辊与光盘承载台之间设置两个大径光盘引导板,只要将两个大径光盘引导板之间的距离设置为、不大于光盘承载台上的圆锥台的底半径与顶半径的差值再加上大径光盘的外直径所得的数值,就可以将从插入口插入的小径光盘准确地运送到承载台上。其结构简单,可应用于家用光盘播放装置或车载用光盘播放装置上。


图1A、B为本实用新型光盘播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承载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小径光盘插入到插入口内的状态图;图4为小径光盘和大径光盘引导板相接触时的状态图;图5为小径光盘和挡片接触时的状态图;图6为图5中的小径光盘D与播放状态下的小径光盘的位置关系图;图7为小径光盘被运送到承载台上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光盘播放装置在将大径光盘从运送辊引导至承载台上的这段距离,设置两个大径光盘引导板,并将两个大径光盘引导板之间的距离设置为、不大于光盘承载台上的圆锥台的底半径与顶半径的差值再加上大径光盘的外直径所得的数值。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
参照图1A、B,本光盘播放装置一侧设有将光盘插入的插入口2,该插入口2的上方设有安装了控制光盘运送部件的顶板3,插入口2的下方安装有运送辊4。该运送辊4是比插入口2的宽度略宽的橡胶制辊筒,辊筒中间的直径小、两端直径大,呈梭形。另外,和该运送辊4处于对峙位置的顶板3,其倾斜方式和运送辊的形状相反,形成一个光盘引导面5。在运送辊4和光盘引导面5中间会形成一个使从光盘插入口2插入的光盘可以顺利通过的空间。运送辊4的两端由支架6支撑,该支架6在弹簧(该弹簧在图中无显示)的作用下,使运送辊4向光盘引导面5靠近。光盘被运送到承载台7上方后,运送辊4从光盘引导面5脱离,并使光盘下降到承载台7上。
顶板3上设有对从插入口2插入的光盘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由设于插入口2的左侧、可以转动的左检测杆8和设于插入口2的右侧、可以转动的右检测杆9,以及检测开关10构成。左、右检测杆8、9上面设有可以和从插入口插入的光盘外周相接触的检测片8a、9a以及和将两检测杆联动的连结板11啮合的啮合销8b、9b,通过啮合销8b、9b和连结板11的啮合,使左检测杆8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右检测杆9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连结板11上装有赋予左检测杆8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转动力的卷线弹簧12。在顶板3上的左侧安装有可以向插入口2的方向自由进退的滑动板13,连结板11的动作通过中间部件14传递给该滑动板13。也就是说,如果光盘由插入口2插入,左检测杆8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伴随着该转动,连结板11移动并通过中间部件14传递给滑动板13,使滑动板13向插入口2的方向移动。
在顶板3上设有将小径光盘引导至承载台7上的小径光盘挡板15,及将大径光盘引导至承载台7上的大径光盘挡板16。小径光盘挡板15上设有两个和承载台7相比更靠近主机内侧,位于承载台7两侧、和小径光盘的外周接触的挡片15a。小径光盘挡板15安装于顶板3上,可以使挡片15a从光盘的运送线路17自由退出。
该光盘运送线路17,是指从插入口2到大径光盘挡板16之间的光盘运送通路。如果小径光盘挡板15和滑动板13啮合,当大径光盘从插入口2插入时,滑动板13因左检测杆8发生大幅度转动而移动,拨动小径光盘挡板15转动使挡片15a从光盘运送线路17内退出。这样,挡片15a就不会妨碍大径光盘的运送了。当小径光盘从插入口2插入时,小径光盘挡板15的挡片15a位于光盘运送线路17之内,可以将小径光盘引导至承载台7上。在本实施例中,挡片15a和小径光盘相接的部分,设置在从运送线路17的中心线17’向左右两侧30mm的位置。
在顶板3上配置有触发杆18和对该触发杆18的转动支点18a进行移动控制的转动板19。触发杆18一端设有和承载台上的光盘的外周抵接的触接片18b,触发杆18另一端和安装在主机1的左侧面的控制板20相啮合的触压片18c。转动支点18a设于触接片18b和触压片18c之间,该转动支点和设于顶板3上的长孔3a嵌合,可自由移动。在前述的转动板19上,有将该转动支点18a限制在长孔3a一侧的第一横槽孔19a,和将转动支点18a限制在长孔3a另一侧的第二横槽孔19b,以及连接两横槽孔的纵槽孔19c。另一方面,该转动板19和滑动板13啮合,当滑动板13大幅度移动时,纵槽孔19c将朝向转动支点18a,允许转动支点18a向长孔3a的另一侧移动。
控制板20的作用是,对卡夹装置和支持前述运送辊4的支架6的动作进行控制,如果光盘的外周和触接片18b接触,触发杆18发生转动,控制板20将在触压片18c的作用下向插入口2的方向移动。伴随着该移动,控制板20使马达(该马达在图中无显示)运转。随后,控制板20在马达的动力下,继续向插入口2的方向移动,使卡夹装置起动,并通过支架6将运送辊4从光盘引导面5脱离。
卡夹装置由内藏永久磁铁的卡夹30、从三个方向对该卡夹30的外周进行夹持的夹持杆31、将该夹持杆31支持在顶板3上使其可以自由转动的转动板32、将控制板20的动作传递给转动板32的传递杆34、赋予转动力使转动板32位于一侧或另一侧转动位置的反转弹簧33、位于顶板3上的凸轮孔3b和凸片3c构成。当控制板20在马达的动力下向插入口2的方向移动时,控制板20通过传递杆34拨动转动板32,使转动板32以卡夹30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转动,夹持杆31从凸轮孔3b中下落,使卡夹30向承载台7靠近。在卡夹30将光盘夹持在承载台7上之后,转动板32进一步旋转,夹持杆31和凸片3c啮合释放对卡夹30的夹持。
如图2所示,承载台7上设有载放光盘的载放面7a、和光盘的中心孔嵌合对光盘定位的圆柱台7b,圆柱台7b上端设置将光盘中心孔引导至圆柱台7b上的圆锥台7c,圆锥台7c的下台面与圆柱台7b上端面相适配,圆锥台7c的上台面小于其下台面。在本实施例子中,圆柱台7b上端面(也即圆锥台7c下台面)的直径7e设为15mm,圆锥台7c上台面的直径7d设为13mm。承载台7通过承载台马达21安装在播放基板35上。该播放基板35上安装有支架6、前述的控制板20及其他部件。
大径光盘挡板16位于壳体1内远离插入口2一端,和承载台7之间呈以承载台7为中心的半弧形壁状,它设于顶板3上,向承载台7的方向突出。在该圆弧的两端、面向运送辊4、靠近壳体1左右两内侧面处、分别设置用于将大径光盘引导至光盘承载台7上的呈直线形的大径光盘引导板36、36’,两个大径光盘引导板36、36’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圆锥台7c的底半径与顶半径的差值再加上大径光盘的外直径所得的数值。两个大径光盘引导板36、36’一端分别与大径光盘挡板16的两端部接触,它们的另一端接近于运送辊4(本实施例中,将该端与运送辊4的距离设为8mm)。本实施例中,圆锥台7c底半径为7.5mm,顶半径为6.5mm,大径光盘的外直径为120mm,两个大径光盘引导板36、36’之间的距离为121mm,因此半弧形大径光盘挡板16与承载台中心的距离为60.5mm,当大径光盘和大径光盘挡板16接触时,可以保证圆锥台7c上台面位于直径为15mm的光盘中心孔位置,这样,就可以使下降到承载台上的大径光盘的中心孔通过圆锥台7c准确地引导至圆柱台7b上。另外,小径光盘挡板15的挡片15a设定在距承载台中心40.5mm的位置。
由于上述光盘运送辊4采用中间直径小两端直径大的梭形运送辊,所以运送辊4可以始终保持和光盘的外周接触,避免将光盘的记录面弄脏。
下面说明光盘载入过程图3显示了小径光盘在偏离到插入口2的左边被插入时的状态。这时,小径光盘D左侧的外周被夹在运送辊4和光盘引导面5之间。小径光盘D的记录面和运送辊4及光盘引导面5均处于非接触状态。另外,左检测杆8的检测片8a和小径光盘D的外周接触,向顺时针方向大幅度转动。伴随着该转动,滑动板13也发生大幅度移动,使小径光盘挡板15的挡片15a从光盘的运送线路17退出。由于左检测杆8的转动,开关10将马达起动(该马达图中无显示),于是,运送辊4开始将小径光盘D向机体内部运送。同时,卷线弹簧12通过连结板11赋予左检测杆8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力,左检测杆8上的检测片8a赋予小径光盘D向插入口2的中央方向移动的力,但是当该力不足以使小径光盘D向插入口2的中央方向移动时(特别是插入口2的左端朝下放置时,检测片8a所受的力要加上小径光盘的自重,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小径光盘D将保持着偏向插入口2左侧的状态向机体内部运送。
如图4所示,小径光盘D在保持着偏向插入口2左侧的状态下向机体内部运送,当小径光盘D的最大外径通过检测片8a后,在卷线弹簧12的作用下,左检测杆8上的检测片8a赋予小径光盘D向插入口2的左端移动的力,这是因为小径光盘D的外周在运送辊4和光盘引导面5的接点支持下,检测片8a对小径光盘D左后侧的触压使小径光盘D向运送线路17的外部方向移动。但是,当小径光盘D的外周和大径光盘引导部件36的左侧前端接触时,可以阻止该检测片8a使小径光盘向插入口2的左端移动。就这样,小径光盘D沿着大径光盘引导部件36,被送到机体内部。另外,因为运送辊4的端部突出到大径光盘引导部件36及36’的外侧,所以运送辊4可以始终保持和小径光盘的外周接触,避免将光盘的记录面弄脏。并且,伴随着小径光盘被进一步运送到机体内部,左检测杆8将在卷线弹簧12的作用下回复到初期位置,同时滑动板13也回复到初期位置。其结果是,挡片15a返回到光盘的运送线路17内,和运送进来的小径光盘D的相接触成为可能。
参照图5、6,当小径光盘D外周和左侧的挡片15a触接后,小径光盘D的运送方向将在挡片15a的作用下发生改变。小径光盘D的外径为80mm,挡片15a在距离运送线路17的中心线17’30mm的地方。左侧的挡片15a和相对于运送线路17的中心线17’偏离到左侧20.5mm的状态下被运送来的小径光盘D相比,在接近左侧的大径光盘引导部件36 9.5mm的地方,该挡片15a和小径光盘D的外周接触。其结果是,运送辊4对光盘运送的力将使小径光盘向承载台7的方向移动。
如图7所示,当小径光盘D外周和设于承载台7两侧的两个挡片15a同时接触后,小径光盘D停止向机体内部移动。另外,小径光盘D在和两个挡片15a接触之前,使触发杆18转动,将控制板20起动,从而使运送辊4从光盘引导面5脱离。伴随着该脱离动作,小径光盘D下降到承载台7的载放面上,在圆锥台7c的引导下小径光盘D的中心孔d与圆柱台7b嵌合。然后,卡夹机构动作,对小径光盘D进行播放。
在图4中,假设没有大径光盘引导部件36,小径光盘D的中心将在比本实施例子中的情况更加靠近左侧的状态下被运送到主机内部。其结果是,挡片15a和小径光盘D的外周相接的位置,比本例的9.5mm这个值要小。这时,挡片15a将接近小径光盘D运送方向的前端,和倾斜度比较小的地方接触。这样将会使小径光盘D的运送线路切换变得困难。
本实用新型中,在机体内部插入口2到承载台7之间,设有将大径光盘引导至承载台7上的两个大径光盘引导部件36、36’,两个大径光盘引导板36、36’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圆锥台7c的底半径与顶半径的差值再加上大径光盘的外直径所得的数值。只要将该大径光盘引导部件36、36’设在运送辊4的近旁,就可以将小径光盘D运送到承载台7上。
在本实施例中,介绍了在将大径光盘从运送辊4引导至承载台7上的这段距离的顶板3上设置两个连续的大径光盘引导部件36、36’。实际应用中,大径光盘引导部件36、36’可以断续设置,可以设在顶板3上,也可以设在播放基板35一侧,而且,大径光盘引导部件36、36’可以从承载台7延伸至插入口2。
本实施例中圆锥台7c顶半径为6.5mm,实际应用中,圆锥台7c顶半径只要不大于7.5mm即可。另外,大径光盘引导部件36、36’和运送辊4之间的距离,在不会对动作造成妨碍的范围内可以任意设定。
本实用新型一般用于家用光盘播放装置上,也可以用在车载用光盘播放装置上。
权利要求1.光盘播放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一侧设置光盘插入口(2),壳体(1)内设置顶板(3)、光盘运送辊(4)和光盘承载台(7),顶板(3)和光盘运送辊(4)位于光盘插入口(2)的两侧用于夹持从插入口(2)插入的光盘,光盘承载台(7)上设置对光盘定位的圆柱台(7b),圆柱台(7b)前端设置将光盘中心孔引导至圆柱台(7b)上的圆锥台(7c),壳体(1)远离光盘插入口(2)一端和光盘承载台(7)之间设有大径光盘挡板(16)和小径光盘挡板(15),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盘运送辊(4)与光盘承载台(7)之间、靠近壳体(1)两侧面处、分别设置用于将大径光盘引导至光盘承载台(7)上的大径光盘引导板(36、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播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大径光盘引导板(36、36’)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圆锥台(7c)的底半径与顶半径的差值再加上大径光盘的外直径所得的数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播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盘运送辊(4)为中间直径小两端直径大的梭形运送辊,该运送辊(4)两端延伸到所述两个大径光盘引导板(36、36’)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播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径光盘引导部件(36、36’)设在顶板(3)上或光盘播放装置的播放基板(35)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播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径光盘挡板(16)是以承载台中心为圆心的半圆弧形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播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径光盘挡板(16)设置于顶板(3)上或光盘播放装置的播放基板(35)上。
专利摘要一种光盘播放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一侧设置光盘插入口,壳体内设置顶板、光盘运送辊和光盘承载台,顶板和光盘运送辊位于光盘插入口的两侧用于夹持从插入口插入的光盘,光盘承载台上设置对光盘定位的圆柱台,圆柱台前端设置将光盘中心孔引导至圆柱台上的圆锥台,壳体远离光盘插入口一端和光盘承载台之间设有大径光盘挡板和小径光盘挡板,所述光盘运送辊与光盘承载台之间、靠近壳体两侧面处、分别设置用于将大径光盘引导至光盘承载台上的大径光盘引导板。本光盘播放装置可以将从插入口插入的小径光盘准确地运送到承载台上。其结构简单,可应用于家用光盘播放装置或车载用光盘播放装置上。
文档编号G11B17/04GK2781517SQ20052005607
公开日2006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7日
发明者陈永达 申请人:谷林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