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

文档序号:6759783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一种信息记录介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其上的信息能够被带有一种被称为推-挽方法的轨道伺服控制来光学地记录和再现。
背景技术
用DVD作为信息记录介质,它的记录能力能够比传统的CD(光盘)提高几倍,并且全部信息量中的视频信息和音频信息等等能被记录在其上。
除了专用于再现的诸如DVD-ROM(只读DVD)的DVD之外,有一种被称为DVD-RW(可再次记录DVD)作为一种DVD标准,其上的信息能够被多次地记录和再现,并且其上的信息能够被一种用于再现专用于再现的DVD的信息再现设备再现。
这里,在基于DVD-RW标准的信息记录介质上,形成有大约宽0.3μm和深20nm(毫微米)并且以一个固定的频率摆动的凹槽轨道作为信息轨道,在其上进行光学信息记录和再现。此时,为什么凹槽轨道摆动的原因是通过检测在信息记录时的摆动频率,来产生具有与DVD-RW的旋转同步的准确频率的记录标准时钟信号。
另一方面,DVD-RW实质上有一个和用于再现的专用DVD基本上相同的容量。这样,记录在专用于再现之DVD上的视频信息等可以被非法地复制到DVD-RW上。此时,记录在专用于再现之DVD上的视频信息等通常有版权保护,所以,假如上面提及到的非法拷贝被经常的进行,版权所有者将遭受彻底的损害。
因此,根据DVD-RW标准,针对这种非法复制的措施是在对应着在用于控制再现的控制信息被记录在专用于再现之DVD上之区域的DVD-RW上的区域被设定作为一个区域,在那里不能在DVD-RW上记录信息,从而防止非法复制。
除此之外,根据DVD-RW标准,允许配备一个不能在上述记录的区域上专用于再现的区域,和在该区域之前记录预定的再现控制信息等。另外,根据DVD-RW标准,用在专用于再现之DVD中的相位凹坑也常用来在专用于DVD-RW再现的区域中记录预定的再现控制信息等。
另一方面,根据DVD-RW标准,在利用相对于DVD-RW的诸如激光的光束来光学地记录和/或再现信息的时候,通过所谓的推-挽方法执行轨道伺服控制。
然而,假如在再现再现控制信息的时候试图用推-挽的方法获得被记录在专用于再现之区域中的通过相位坑形成的轨道错误信号,则获得相应于再现控制信息的轨道错误信号和检测信号的适当的信号质量是困难的,因为预先形成在专用于再现的特定区域中的预制坑的干涉影响(也就是,预制坑,其形成在与凹槽轨道邻近形成的凸起轨道内,并且用来记录当记录该信息到凹槽轨道而不是专用于再现之区域上时被使用的地址信息(也就是,地址信息指示在DVD-RW上的记录位置))是个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在其中依靠推-挽方法能够以适当的信号质量得到相应于再现控制信息和轨道错误信号的检测信号,防止再现控制信息被从专用于在DVD-RW上再现的区域复制出。
本发明的以上目的能够用一种信息记录介质来达到,在其上用光学方法记录和再现信息,而用推-挽方法进行相对于信息记录介质的伺服控制。这种信息记录介质包括有一个有凹槽轨道的记录/再现区域,它是摆动和连续形成的,并且在其上利用一种波长不小于630nm(毫微米)并且不大于680nm的光束通过相变方法来记录和再现信息;和一个专用再现区域,其中多个相位凹坑摆动地预先形成,每一个有不小于60nm并且不大于90nm的深度,并且在其中仅仅能够用光束来再现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由于形成在专用再现区域的相位凹坑有不小于60nm并且不大于90nm的深度,在专用再现区域,能够获得(i)一个检测信号,其相应于通过用于记录和再现的具有在上面提到的波长范围内的光束的足够标准输出进行再现的信息,和(ii)一个错误信号,用于推-挽方法的伺服控制。
用这种方法,通过准备其中仅仅能够再现的专用再现区域,能够防止对信息记录介质的非法拷贝和非法地再现已经非法地拷贝的信息,并且也能通过使用专用再现区域中的相位凹坑来预先记录必要的信息,然后适当地再现该必要的信息。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一方面,相位凹坑的深度不小于70nm和不大于80nm。
根据这方面,由于形成在专用再现区域中的相位凹坑的深度不小于70nm和不大于80nm,能够获得较高输出水平的检测信号和错误信号。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另一方面,预制坑指示着相应于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记录位置的地址信息,其中的信息形成在至少除了专用再现区域的记录/再现区域中。
根据这方面,能够防止从专用再现区域获得检测信号和错误信号的操作被预制坑干扰。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另一方面,有多个摆动和预先形成的相位凹坑和在那里不能用光束记录或再现信息的不可读的区域也被形成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专用再现区域和记录/再现区域之间。
根据这方面,由于不可读的区域形成在专用再现区域和记录/再现区域之间,由于不可读区域和专用再现区域的存在,能够避免对信息记录介质的非法复制和非法再现。
在这方面,预制坑可以形成在不可读区域,并且被在不可读区域内的预制坑指示的地址信息可以基于相应于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记录/再现区域的报头的地址信息来被设置。
通过这种方式的结构,能够对记录/再现区域记录信息,能准确地掌握记录位置而不受专用再现区域的存在的影响。
从下面的对本发明的结合简洁的附图的最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特性,效果和更多的特点将更清楚明显。


图1是一个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DVD-RW的平面图。
图2A是一个该实施例的DVD-RW的其中形成预制坑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2B是一个该实施例的DVD-RW的部分视图。
图3是一个放大的该实施例中的DVD-RW的专用再现区域和不可读区域的平面图。
图4A是一个该实施例中的DVD-RW的一部分的部分视图,其中专用再现区域形成有相位凹坑。
图4B是一个该实施例中的DVD-RW的一部分的部分视图,其中专用再现区域没有形成有相位凹坑。
图5是一个显示该实施例中的DVD-RW的一部分记录格式的曲线图。
图6是一个显示相对该实施例的实验结果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参考图1-图5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下面对该实施例的说明中,本发明用DVD-RW作为信息记录介质的例子,它是一种能够多次记录信息的DVD。
图1是一个该实施例的DVD-RW的平面图(即是,从制造工厂发货时候的平面图(在下文中简单地称作“在发货时”))。图2A和图2B是DVD-RW中形成所述预制坑层的透视图和部分视图。图3显示了专用再现区域和以后所述的不可读区域的结构。图4显示了专用再现区域的结构图。图5显示了一部分DVD-RW的格式。图6显示该实施例的实验结果。
如图1所示,在发货时,一个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DVD-RW1有这样的结构,即,在它的中心开有一个夹紧孔CH,用来把DVD-RW1固定到用来向DVD-RW1上记录记录信息(在下文中,它被定义为例如视频信息,音频信息等等,除了在后面所描述的最初记录在DVD-RW1上的预制信息)的一个信息记录设备(未示出)的主轴马达(用来以预先设定的固定旋转数旋转DVD-RW)上,并且专用再现区域RA是一个其中的信息仅仅能被再现的专用再现区域,并且不可读区域UA中的信息不能被准备以同轴或螺旋的方式再现或记录。
在此时,在DVD-RW 1上的一个区域,其相应于一个区域,其中用于控制再现的控制信息被记录在专用再现的DVD上的信息,被分配给专用再现区域RA和不可读区域UA,以防止对上面所述的DVD-RW1的非法复制。
在首先用信息记录设备向DVD-RW1上记录记录信息的预先进行初始化设置之后,DVD-RW1设有(i)一个控制信息区域RI,其中控制信息通过初始化被用来向DVD-RW1上记录和再现记录信息(例如,设置信息用来设置高密度的光束来执行记录和再现,记录控制信息用来记录等);(ii)一个引入区域LI,其中用来开始记录和再现的开始信息通过初始化被记录。(iii)一个记录/再现区域DA,以从图1中的虚线指示的内圆周侧开始的顺序,实际记录在DVD-RW1上的记录信息主要记录在其中。顺便提一下,在图1中,为了把出厂时已经形成的专用再现区域RA和不可读区域UA同初始化之后形成的控制信息区域RI,引入区域LI和记录/再现区域DA分辨开来,控制信息区域RI,引入区域LI和记录/再现区域DA的分隔线用虚线指示。
此时,在初始化之后,专用再现区域RA和不可读区域UA都被包括在引入区域LI中。
另外,一个引出区域(未示出),其中记录了指示对DVD-RW1的记录信息的记录终止的终止信息,当对DVD-RW1作为整体记录记录信息的操作结束时,其被形成在记录/再现区域DA的最外侧圆周上。
下面,参考图2说明DVD-RW1的记录/再现区域DA的结构。图2A是一个显示DVD-RW1的记录/再现区域DA的结构的透视图,而图2B是一个从图2A中的箭头方向看图2A中的凹槽轨道的部分视图。
在DVD-RW1中,指示被记录在DVD-RW1上的信息的记录位置的地址信息通过形成预制坑(它也可以指“预制坑的脊”)被记录作为出厂时的预制信息,其中的一个区域在初始化之后利用信息记录设备变成为上面提到的引入区域LI(除了后面描述的专用再现区域RA)和记录/再现区域DA。
此外,在这个初始化之后成为记录/再现区域DA的区域,一个低频信号,其是用来产生记录时钟信号的标准,此记录时钟信号在信息记录装置中用来控制对DVD-RW1(包括DVD-RW1的旋转数的控制)的整个操作,在出厂时通过在后面所述的低频率摆动的凹槽轨道也被预先记录(即是,通过相应于该低频率的摆动凹槽轨道2的周期)。
下面,更明白地解释这个结构。
在图2A和图2B中,DVD-RW1是一个相位改变类型DVD-RW,它有一个包括相位改变薄膜的记录层11,在其上记录信息能够被记录多次。凹槽轨道2,它是信息轨道,在其上能够记录记录信息,和脊3,它用来引导例如激光束的光束B作为射到凹槽轨道2的再现光或记录光,彼此相邻地形成在光盘基底9上。
在各自的凹槽轨道2中,尤其如图2B所示,(i)保护层5和8夹着记录层11,并且具有保护记录层11的功能,(ii)一个反射层6,用来在再现记录信息的时候反射光束B和(iii)用来进一步保护记录层11的树脂层9A和保护层7,保护层5和8与反射层6分层地形成在基底9上。
此时,在记录层11的位置,凹槽轨道2的标准深度不小于20nm(毫微米)并且不大于35nm。相邻的凹槽轨道2的中心线之间的间隔为0.74μm。
另一方面,相应于上面所提到的预制信息的预制坑4在出厂时已经形成在脊轨道3上。
另外,在DVD-RW1中,凹槽轨道2的摆动是相应于常常用来产生上面提到的记录时钟信号的较低频率信号(例如,一个140KHZ信号)。
在向DVD-RW1上记录记录信息的时候,由于信息记录设备检测到在凹槽轨道2之摆动中的低频率信号,获得记录时钟信号,所以整个对于DVD-RW1的记录操作能够基于获得的记录时钟信号被控制。与此同时,由于信息记录装置通过检测预制坑4预先获得预制信息,作为记录光等等的光束B的最佳输出基于已经获得的预制信息被设置,所以记录信息基于这些已经获得的地址信息被记录在记录位置上。
如图2A所示,在记录记录信息的时候,通过照射光束B记录记录信息,使得光束B的中心被定位在凹槽轨道2的中心,然后形成相应于在凹槽轨道2上的记录信息的相位变化凹坑。
这里,光点SP的尺寸是这样设置的,光点SP的一部分是在凹槽轨道2旁的脊轨道3上。那么,利用照射在脊轨道3上的光点SP的这一部分反射光线,通过推-挽方法(例如,利用被平行与DVD-RW1的旋转方向的分隔线分开的光电探测器的径向推-挽方法),预制信息能够从预制坑4中被检测出,所以能够获得预制信息。另外,通过使用照射在凹槽轨道2上的光点SP的反射光,复合频率信号从凹槽轨道2中被检测到,所以产生记录时钟信号或获得地址信息。
另外,标准地,通过控制照射光束B跟踪凹槽轨道2的位置变化(例如,随着DVD-RW1的旋转,在半径方向上的位置改变),一个称为跟踪侗服控制系统用来以图1A中所示的方式准确地照射光束B到凹槽2上,其依靠推-挽方法被执行。
下面,参考图3,图4A和图4B说明DVD-RW1中的专用再现区域RA的结构。图3是一个显示DVD-RW1的专用再现区域RA和不可读区域UA之间的边界邻近的结构的放大的平面图。图4A是一个显示DVD-RW1的一部分的部分视图,其中专用再现区域(即是,图3的A-A′部分视图)形成有相位凹坑,它是从图2B的相同方向看。图4B是一个显示DVD-RW1的一部分的部分视图,其中专用再现区域(即是,图3的B-B’部分视图)没有形成有相位凹坑,它是从图2B的相同方向看。
象图2A和图2B中所示的连续的凹槽轨道2和脊轨道3没有形成在上面所提到的专用再现区域RA中。
在专用再现区域RA中,用来从DVD-RW1中再现记录信息的再现控制信息等等被相位凹坑PI(即是,相位凹坑,它和形成在专用再现的DVD上的相位凹坑相同,并且它用来判断相位凹坑的存在和不存在从而检测再现控制信息等等,照射在其中形成相位凹坑的区域的光束B被相位凹坑折射)记录,它被间歇地形成并与凹槽轨道2相同的频率摆动,如图3所示(其中摆动的情况通过中心线CL说明)。
此时,在记录层11的位置,在专用再现区域RA中的相位凹坑PI的深度不小于60nm(毫微米)并且不大于90nm(最好不小于70nm并且不大于80nm)。在DVD-RW1的半径方向的彼此邻近的一个相位凹坑PI和另一个相位凹坑PI的中心线之间的间隔被设置到0.74μm,与凹槽轨道2的情况相同。
另一方面,其中相位凹坑PI没有形成的专用再现区域RA部分是一个平面,如4B图所示。
在专用再现区域RA中,预制坑4没有形成。这是因为,在这相同的区域形成相位凹坑PI和预制坑4,由于那些凹坑彼此之间的光干扰,检测那些凹坑是困难和不可能的。
下面,参考图3说明DVD-RW1的不可读区域UA的结构。
在上面所述的不可读区域UA中,没有象专用再现区域RA一样形成连续的凹槽轨道2或脊轨道3。
在不可读区域UA中,相位凹坑PI′摆动和不规则地形成。
此时,在记录层11的位置,相位凹坑PI′的深度不小于20nm并且不大于35nm(即是,与凹槽轨道2的深度相同的深度)。通过这点,它是这样构成的,即使在不可读区域UA中的记录层11中通过光束B形成相位改变凹坑,由于在相位改变凹坑和形成在相位改变凹坑上面部分的相位凹坑PI′之间的干扰,相位改变凹坑的内容不能被检测出。
在不可读区域UA中,地址信息被预制坑4记录。因而,在记录记录信息的时候,在用于记录的光束随着DVD-RW1的旋转到达记录/再现区域DA之前,在DVD-RW1上的记录位置能够被信息记录装置获得。
上面所描述的相位凹坑PI和PI′当需要时可以被统一称为“压制预制坑”。
下面,参考图5说明在引入区域LI后的DVD-RW1的记录格式和形成在DVD-RW1上的记录/再现区域DA的记录格式。
如图5所示,在初始化之后,在引入区域LI中,有一个起始区IZ,其中全部记录着零数据(“00h”),一个参考码区RZ,其中记录着包括开始信息等等的参考代码,一个第一缓冲区B1,其中全部记录着零数据,上面提到的专用再现区域RA和不可读区域UA,和第二缓冲区B2,其中全部记录着零数据,以这个顺序从DVD-RW1的内侧圆周。
在那些中,预制坑4形成在所有的引入区域LI中,而除了专用再现区域RA之外。在起始区IZ,参考码区RZ和从如图5所示的左部分的内圆周侧的第一缓冲区B1中的被预制坑4指示的地址信息从内圆周侧开始连续增长(即是,数字增长)。另一方面,当从在不可读区域UA和第二缓冲区B2的记录/再现区域DA的最内部圆周部分(即是,第二缓从区B2的最外部圆周部分)连续反相计算时,被预制坑4指示的地址信息开始减少(即是,数字减少)。因此,在专用再现区域RA的最内部圆周部分和最外部圆周部分之间的地址信息是不连续的。
另一方面,一个相应于地址信息的所谓的记录信息的扇区数字,在出厂时通过相位凹坑PI预先地被记录在专用再现区域RA,如图5的右部分所示。扇区数字被记录在除了专用再现区域RA和不可读区域UA的引入区域中,使得扇区数字连续地包括在初始化之后被记录在专用再现区域RA中的扇区数字。此时,在不可读区域UA中,扇区数字在不可读区域UA的最内部圆周部分和最外部圆周部分之间连续地变化。
下面,将参考图6说明为什么在专用再现区域RA中的相位凹坑PI的深度被设置成不小于60nm并且不大于90nm(最好不小于70nm并且不大于80nm)(其比凹槽轨道2深)的原因。
图6显示了在(i)从专用再现区域RA检测到的检测信号的输出电平(即是,被相位凹坑PI记录的相应于扇区数字等等的检测信号)和用于通过推-挽方法的跟踪伺服控制的跟踪错误信号的输出电平与(ii)相位凹坑PI的深度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曲线图。图6显示了在光束B的波长不小于630nm并且不大于680nm这种情况的实验结果。
如上所述,为了当在专用再现区域RA中准确地进行跟踪伺服控制时检测预先记录在专用再现区域RA中的扇区信息等等,上面提到的检测信号和跟踪错误信号必须被检测到适当的输出量。如图6所示,假如相位凹坑PI的深度不小于60nm并且不大于90nm(象图6中的范围B),能够在可容许的输出量内检测到所有这些信号。另外,假如相位凹坑PI的深度不小于70nm并且不大于80nm(象图6中的范围A),可能在最适当的输出量内检测到所有这些信号。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的相位凹坑PI是这样构成的,即相位凹坑PI的深度不小于60nm并且不大于90nm(最好不小于70nm并且不大于80nm)。
如上面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DVD-RW1,由于形成在专用再现区域RA的相位凹坑PI具有不小于60nm并且不大于90nm的深度,能够通过具有不小于630nm并且不大于680nm波长范围的光束B以足够的输出量获得检测信号和跟踪错误信号。
另外,假如形成在专用再现区域RA中的相位凹坑PI的深度不小于70nm并且不大于80nm,能够以较高的输出量获得检测信号和跟踪错误信号。
由于预制坑4形成在除了专用再现区域RA的记录/再现区域DA中,这也能够防止从专用再现区域RA中获得跟踪错误信号和检测信号的操作被预制坑4所干扰。
另外,由于不可读区域UA形成在专用再现区域RA和记录/再现区域DA之间,这能够确保避免通过不可读区域UA和专用再现区域RA的存在来对DVD-RW1的非法复制和非法再现。
此外,由于预制坑4形成在不可读区域UA中,并且由于被在不可读区域UA中的预制坑4所指示的地址信息被从相应于记录/再现区域DA的最内部圆周部分相反计算设置,能够在准确地获得记录位置时相对记录/再现区域DA记录信息,同时不被专用再现区域RA的存在所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将信息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1)上的信息记录装置,通过一种相位改变方法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上进行信息的光学记录及再现,所述介质包括按照从光盘的内径到光盘的外径顺序分别为,第一凹坑区域(RA),其中多个压制凹坑(PI)是摆动的并预先形成的;第二凹坑区域(UA),具有多个摆动的并预先形成的压制凹坑(PI′);以及一个可记录区域(DA),具有凹槽轨道(2),该凹槽轨道是摆动的并连续形成的,其中一个预制坑(4)形成在第二凹坑区域(UA)和可记录区域(DA)内,其中第一凹坑区域(RA)中的压制凹坑(P1)的深度大于第二凹坑区域(UA)中的压制凹坑(PI′)的深度和可记录区域(DA)中的凹槽轨道(2)的深度,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个引入区域形成设备,用于形成其中包括了所述第一凹坑区域(RA)和第二凹坑区域(UA)的引入区;一个引出区域形成设备,用于形成一个引出区;一个控制器,用于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提取摆动频率,并用于控制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旋转;一个记录位置检测设备,用于通过检测预制坑(4)来获得地址信息,并用于根据所获得的地址信息检测所述信息的记录位置;和一种记录设备,用于在所述检测的记录位置记录所述信息。
2.按照权利要求1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入区域形成设备形成的所述引入区包括一个包括零数据的起始区;一个其中记录了参考码的参考码区;一个包括零数据的第一缓冲区;第一凹坑区域(RA);第二凹坑区域(UA);及一个包括零数据的第二缓冲区。
3.按照权利要求1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轨道(2)可通过所述相位改变方法,通过利用波长不小于630nm且不大于680nm的光束(B)进行光学记录及再现,其中所述第一凹坑区域(RA)中的压制凹坑(PI)的深度不小于60nm且不大于90nm。
4.按照权利要求1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中所述压制凹坑(PI)的深度不小于70nm且不大于80nm。
5.按照权利要求1到4中任何一个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二凹坑区域内的预制坑指示的地址信息,是根据相应于在信息记录介质内的可记录区域(DA)的报头的地址信息来设置的。
6.一种将信息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1)上的信息记录方法,通过一种相位改变方法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上进行信息的光学记录及再现,所述介质包括按照从光盘的内径到光盘的外径顺序分别为,第一凹坑区域(RA),其中多个压制凹坑(PI)是摆动的并预先形成的;第二凹坑区域(UA),具有多个摆动的并预先形成的压制凹坑(PI′);以及一个可记录区域(DA),具有凹槽轨道(2),该凹槽轨道是摆动的并连续形成的,其中一个预制坑(4)形成在不可读区域(UA)和可记录区域(DA)内,其中第一凹坑区域(RA)中的压制凹坑(P1)的深度大于第二凹坑区域(UA)中的压制凹坑(PI′)的深度和可记录区域(DA)中的凹槽轨道(2)的深度,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形成其中包括了所述第一凹坑区域(RA)和所述第二凹坑区域(UA)的引入区;形成一个引出区;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提取摆动频率;控制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旋转;通过检测预制坑(4)来获得地址信息;根据所获得的地址信息检测所述信息的记录位置;和在所检测的记录位置记录所述信息。
7.按照权利要求6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入区域形成设备形成的所述引入区包括一个包括零数据的起始区;一个其中记录了参考码的参考码区;一个包括零数据的第一缓冲区;第一凹坑区域(RA);第二凹坑区域(UA);及一个包括零数据的第二缓冲区。
8.按照权利要求6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轨道(2)可通过所述相位改变方法,通过利用波长不小于630nm且不大于680nm的光束(B)进行光学记录及再现,其中所述第一凹坑区域(RA)中的压制凹坑(PI)的深度不小于60nm且不大于90nm。
9.按照权利要求6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中所述压制凹坑(PI)的深度不小于70nm且不大于80nm。
10.按照权利要求6到9中任何一个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述不可读区域内的预制坑指示的地址信息,是根据相应于在信息记录介质内的可记录区域(DA)的报头的地址信息来设置的。
全文摘要
在一种信息记录介质(1)上用光学方法记录和再现信息,而用推-挽方法进行相对于信息记录介质的伺服控制。这种信息记录介质具有一个具有凹槽轨道(2)的记录/再现区域(DA),它是摆动和连续形成的,并且在其上的信息利用一种波长不小于630nm(毫微米)并且不大于680nm的光束(B)通过相变方法来记录和再现;和一个专用再现区域(RA),其中大量的相位凹坑(PI)摆动地预先形成,每一个具有不小于60nm并且不大于90nm的深度,并且在其中仅仅能够用光束来再现一种信息。
文档编号G11B7/007GK101075469SQ20061005960
公开日2007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14日
发明者村松英治, 谷口昭史, 加藤正浩 申请人:日本先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