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的磁化方法、马达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77825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铁的磁化方法、马达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铁的磁化方法、马达及马达的制造方法,并且涉及利用磁铁磁吸引转子和定子从而提高旋转特性的技术。
背景技术
对于将搭载在光盘驱动器上的光盘旋转驱动的马达、或将搭载在激光打印机上的多棱镜旋转驱动的马达等,要求非常稳定的旋转特性。
此外,具有光盘驱动器的光盘装置,近年来随着其装置自身的小型化变得可以搬运,并且动作时的马达的姿势不受限定。
另一方面,在LBP中,由于小型化,将搭载的马达的安装姿势变成旋转轴倾斜的姿势,或固定在转子上的轴(心轴)变成因其自重而从轴承拔出的方向的姿势(转子相对定子在地面侧的姿势以下又称为颠倒姿势)。
因此,市场上要求在任何姿势下都发挥稳定的旋转形成的马达。
一般而言,在驱动光盘或多棱镜的马达中,若在该马达旋转时产生旋转轴的噪音,并引起振动、或在从轴承中拔出的方向上的浮游,则产生对光盘读写信息的性能或激光打印的性能下降等不良现象。
因此,为了不产生该振动或浮游,提出了如下马达具有在定子侧磁吸引转子的磁铁,从而使旋转特性提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其一例。
该专利文献1公开的马达,在设于定子侧的轴承架的外周部上的台阶部固定环状的背轭,在该背轭的转子侧的面上,利用粘结剂固定环状的偏置磁铁。
此外,使该偏置磁铁的圆周方向的磁极宽度(角度范围)不均等,从而对心轴施加侧压。
根据该结构,与偏置磁铁相对的转子侧的转子磁轭被磁吸引向定子侧,此外,心轴与轴承的间隙消失,因此可以防止霍尔现象的产生,并且稳定地维持高速旋转时的旋转状态。
专利文献1特开2002-281712号公报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虽然提出了多个用于对心轴施加侧压的方式,但需要进一步改进,在下文对此进行说明。
(a)如专利文献1的图3所示,只对偏置磁铁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范围进行磁化的方式中,吸引力减小了设有非磁化范围的量,因此优选提高吸引力。此时,例如磁铁的大型化或强磁力的高价材料的采用成为分析课题。
(b)如专利文献1的图4所示,在偏置磁铁在圆周方向的磁极宽度(角度范围)不均等的方式中,不容易设定使施加到心轴上的侧压达到最佳的磁极的不均等的各角度范围,优选使该设定简易化。
具体而言,偏置磁铁的磁化是制作与该磁化模型对应的磁化磁轭而进行,但在具有圆周方向上不均等的磁化角度时设定最佳的各角度范围,需要制作多种磁化磁轭而进行评价,因此存在使该设定工作简易化从而可以提高偏置磁铁的磁化工作的效率的余地。
(c)如专利文献1的图5所示,在使偏置磁铁的中心从旋转轴偏离的方式中,需要进行作业,以在从旋转轴偏离的位置上精确固定偏置磁铁,因此优选不需要这种作业而容易地进行固定。
此外,特别在上述(a)及(b)的方式中,被磁化的各极的边界线(N极与S极的边界)形成为放射状。即,该各边界线位于穿过旋转轴的直线上。
一般而言,环状的偏置磁铁的吸引力,在该边界部分最强,在从边界线向圆周方向偏离时急剧减小。
因此,例如在转子侧从偏置磁铁受到的吸引力在圆周方向上不均匀、存在对吸引力的灵敏度高的部位的情况下,转子旋转时该吸引力在该特定的旋转位置、即高灵敏度部位与边界部分相对的位置急增,并且该吸引力的急增伴随着旋转而周期性地产生,因此存在引起马达振动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磁铁的磁化方法,容易实现对用于将转子向定子侧磁吸引的磁铁施加的磁化模型的最佳化,并且提供一种马达及马达的制造方法,该马达即使在通过吸引磁铁将转子向定子侧磁吸引的结构中,也不会引起大型化,并抑制成本增加或振动的产生。
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具有以下方案1)至6)。
1)一种磁铁的磁化方法,利用在圆周方向上配置有多个磁极的磁化模型(P1~P3),通过磁化磁轭(30)将环状的磁铁(18)磁化,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磁化磁轭(30)中,多个磁轭(30a~30d)与上述磁铁(18)对应地分割配置在圆周方向上,并且被设置成其分割线(LN1~LN4)可以面向上述对应磁铁(18)的内孔(18n),相对于该磁化磁轭(30),将上述磁铁(18)配置在与上述各分割线(LN1~LN4)重叠的直线不穿过上述磁铁(18)的中心(C)的位置上,并对该磁铁(18)进行磁化。
2)一种马达(50),转子(R)相对定子(S)自由旋转,在上述定子(S)或上述转子(R)的一方侧,将具有同一中心(C)的内径部(18n)及外径部(18g)的环状的磁铁(18)设置成与旋转轴(CL)同心,并且在另一方侧设置在沿着上述旋转轴(CL)的方向上与上述磁铁(18)相对的、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磁轭(3),从而上述定子(S)与上述转子(R)通过上述磁铁(18)相互吸引,上述马达(50)的特征在于,上述磁铁(18),具有在圆周方向上交互磁化的多个磁极,上述多个磁极的边界线(LN1~LN4)中的至少一个,不在穿过上述磁铁(18)的上述同一中心(C)的直线(LH)上。
3)一种马达(50),转子(R)相对定子(S)自由旋转,在上述定子(S)或上述转子(R)的一方侧,将具有同一中心(C)的内径部(18n)及外径部(18g)的环状的磁铁(18)设置成与旋转轴(CL)同心,并且在另一方侧设置在沿着上述旋转轴(CL)的方向上与上述磁铁(18)相对的、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磁轭(3),从而上述定子(S)与上述转子(R)通过上述磁铁(18)相互吸引,上述马达(50)的特征在于,上述磁铁(18),利用在圆周方向上设有四个以上的偶数个多个磁极的磁化模型(P2、P3)进行磁化,该磁化模型(P2、P3)中,在不同于上述同一中心(C)的位置上,存在一个与上述多个磁极的各边界线(LN1~LN4)重叠的各直线(L1~L4)的交点(CP)。
4)一种马达(50),转子(R)相对定子(S)自由旋转,在上述定子(S)或上述转子(R)的一方侧,将具有同一中心(C)的内径部(18n)及外径部(18g)的环状的磁铁(18)设置成与旋转轴(CL)同心,并且在另一方侧设置在沿着上述旋转轴(CL)的方向上与上述磁铁(18)相对的、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磁轭(3),从而上述定子(S)与上述转子(R)通过上述磁铁(18)相互吸引,上述马达(50)的特征在于,上述磁铁(18),利用在圆周方向上设有两个磁极的磁化模型(P1)进行磁化,在该磁化模型(P1)中,上述两个磁极的各边界线(LN1、LN2)位于同一直线(L)上,并且该直线(L)不穿过上述同一中心(C)。
5)一种马达(50)的制造方法,制造如下结构的马达(50)转子(R)相对定子(S)自由旋转,在上述定子(S)或上述转子(R)的一方侧,将具有同一中心(C)的内径部(18n)及外径部(18g)的环状的磁铁(18)设置成与旋转轴(CL)同心,并且在另一方侧设置在沿着上述旋转轴(CL)的方向上与上述磁铁(18)相对的、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磁轭(3),从而上述定子(S)与上述转子(R)通过上述磁铁(18)而相互吸引,上述马达(50)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磁铁(18)利用如下磁化模型(P1~P4)进行磁化具有在圆周方向上交互磁化的多个磁极,且上述多个磁极的边界线(LN1~LN4)中的至少一个不在穿过上述磁铁(18)的上述同一中心(C)的直线(LH)上,还包括如下工序在上述定子(S)或上述转子(R)的一方侧,将上述磁铁(18)安装成该磁铁(18)的上述同一中心(C)与该马达(50)的旋转轴(CL)同心;和在上述定子(S)或上述转子(R)的另一方侧的、在沿着上述旋转轴(CL)的方向上与上述磁铁(18)相对的位置上,安装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磁轭(19)。
6)一种马达(50)的制造方法,制造如下结构的马达(50)转子(R)相对定子(S)自由旋转,上述定子(S)与上述转子(R)通过具有同一中心(C)的内径部(18n)和外径部(18g)的环状的磁铁(18)而相互吸引,上述马达(50)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磁铁(18)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铁的磁化方法而被磁化,还包括如下工序在上述定子(S)或上述转子(R)的一方侧,将上述磁铁(18)安装成该磁铁(18)的上述同一中心(C)与该马达(50)的旋转轴(CL)同心;和在上述定子(S)或上述转子(R)的另一方侧的、在沿着上述旋转轴(CL)的方向上与上述磁铁(18)相对的位置上,安装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磁轭(19)。
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容易实现对磁铁施加的磁化模型的最佳化的效果。
此外,磁铁的各磁极形成为其边界线不与穿过磁铁的中心的直线重叠,从而得到可以抑制振动的产生的效果。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马达的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马达的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磁铁的磁化方法的实施例中使用的磁化磁轭的俯视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磁铁的磁化方法的实施例的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马达的实施例的作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优选实施例利用图1~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马达的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马达的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说明制造本发明的马达的实施例的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马达制造方法的实施例中的磁化工序的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马达的实施例的作用的示意图。
实施例的马达50,用于驱动光盘。
在该马达50中,固定在转子R侧的心轴4由固定在定子侧的套筒状的径向轴承6等支撑,转子R相对定子S自由旋转。以下,利用图1进行详细说明。
定子S包括马达座5、固定在该马达座上的径向轴承6、嵌套在径向轴承的外周面上的轴承架7、以及固定在该轴承架7的外周面上的芯子8。
马达座5,由不锈钢板材等形成,在大致中央部设有贯通孔5a。
在该贯通孔5a中,插入有在一端部侧具有凸缘部6a的套筒状的径向轴承6。该径向轴承6是由铜类或铁类的烧结合金构成的含油轴承,在内部保持有润滑油。
在凸缘部6a上形成有孔6a1,插通该孔6a1的螺钉15与形成在马达座上的内螺纹螺合,径向轴承6与止推盖9(在后文详细说明)共同紧紧固定在马达座5上。
在径向轴承6的外周面6b上,压入固定有大致呈环状的轴承架7,该轴承架7在一端部侧形成有凸缘部7a,该凸缘部7a与马达座5抵接。该轴承架7,由黄铜等非磁性材料形成。
在轴承架7的外周面7b上,固定有大致环状的芯子8。
该芯子8,在外周部上具有未图示的多个凸极,并层叠有硅钢板。在各凸极上,缠绕着线圈2。
转子R包括转子磁轭3,具有放置未图示的磁盘的转台17;心轴4,压入固定在上述转子磁轭3中;以及环状的驱动磁铁13,固定在转子磁轭3上。
例如,转子R的外径为25mm左右。
转子磁轭3大致呈杯状,具有圆板状的基部3a和从其周围在轴CL方向上延伸的周壁部3b,由铁类材料形成。
在转子磁轭3的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3c,在该贯通孔3c中压入固定有心轴4的一端部侧。
在周壁部3b的内周面上固定有环状的驱动磁铁13。该驱动磁铁13,被设置成其内周面13b与芯子8的外周面8a隔着预定的间隔相对。
此外,在马达座5上,将检测驱动磁铁13的磁通量的传感器20设置为与上述驱动磁铁13的定子S侧的端面13a相对。
在以上说明的定子S和转子R中,通过将心轴4插入到径向轴承6中,使转子R支撑在定子S上。
另一方面,插入到径向轴承6中的心轴4的前端部4a,被设定为从径向轴承6突出的长度。
在插入到径向轴承6中后,在该前端部4a上固定由不锈钢类的弹簧材料形成的止动环12,该止动环12发挥防止从径向轴承6拔出的功能。
如上所述,金属制的止推盖9通过螺钉15与径向轴承6的凸缘部6a共同紧紧地固定在马达座5上。
通过拉深加工,在该止推盖9上形成有凹部9a。
在该凹部9a的内侧的面上,安装有树脂制的止推板10,该止推板10与心轴4的形成为球面状的端面抵接,从而在轴向上支撑转子R。
在止推盖9与马达座5之间,夹着由硅等橡胶类的弹性材料构成的油密封件14,防止径向轴承6保持的润滑油向外部漏出。
接下来,对磁吸引转子R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在轴承架7的转子R侧的端部7c上,形成有使外径不同的台阶部7d。
在该台阶部7d上,安装有铁制的环状背轭(back yoke)19,进而在该背轭19上安装有环状的作为磁铁的偏置磁铁18。
在这里偏置磁铁18是具有同一中心的内径部18n和外径部18g的环状,并设置成该同一中心与马达50的轴CL同心。
此外,作为偏置磁铁18的材料,使用钕铁硼磁铁。
而且,在轴承架7的端部7c上形成有轴CL方向的切口部7e,通过将该切口部7e向外侧推压,将背轭19铆接固定在轴承架7上。
此外,偏置磁铁18由粘结剂固定在该背轭19上。该偏置磁铁18,还通过磁引力吸附在背轭19上。
偏置磁铁18,被设置成其转子R侧的端面18a和转子磁轭3的内侧面3d隔着预定的间隔相对,因此通过由偏置磁铁18产生的磁通量,将转子磁轭3向偏置磁铁18吸引。
该吸引力被设定如下程度马达50的姿势,即使变成固定在转子R的心轴4因重力而从径向轴承6中拔出的方向的姿势(与图1的姿势上下颠倒的姿势),心轴4也一定会与止推板10抵接。
因此,马达以任何姿势动作,马达50也不会在轴向上振动。
进而在实施例的马达50中,偏置磁铁18利用具有下述特征的磁化模型进行磁化。该磁化模型,在圆周方向上配置有多个磁极,以下,对代表该特征的例1~例4进行说明。在这些例子中,偏置磁铁18,形成为相对中心C具有内径φ1的内径部18n和外径φ2的外径部18g的环状。例如外径φ2,相对转子R的外径25mm,被设定为直径15mm左右。
(P1)例1(参照图2-1)该例1是磁化为两极的磁化模型,其边界线(以下又称为磁极边界线)LN1、LN2位于直线L上,该直线L与穿过偏置磁铁18的中心C的直线LH相隔距离A[以下又称为磁化模型(P1)]。
(P2)例2(参照图2-2)
该例2是磁化为四极的磁化模型,在其磁极边界线LN1~LN4内,相互不相邻的两对、即(LN1、LN3)和(LN2、LN4),分别位于同一直线L2、L1上,并且,一个直线L1穿过偏置磁铁18的中心C,另一直线L2与穿过偏置磁铁18的中心的直线LH相隔距离A并与该直线LH平行[以下又称为磁化模型(P2)]。
(P3)例3(参照图2-3)该例3是磁化为四极的磁化模型,在其磁化边界线LN1~LN4内,相互不相邻的两对、即(LN1、LN3)和(LN2、LN4),分别位于同一直线L2、L1上,并且,一个直线L1与穿过偏置磁铁18的中心C的直线LH1相隔距离A并与该直线LH1平行,另一直线L2与穿过中心C的另一直线LH2相隔距离B并与该直线LH2平行[以下又称为磁化模型(P3)]。
在该例3中,所有的磁极边界线LN1~LN4,都位于没有穿过中心C的直线上。
(P4)例4(参照图2-4)该例4是如下磁化模型所有磁化的各极的磁极边界线LN1~LN4,都位于没有穿过中心C的直线上,并且,在相互的交点CP中存在不一致的交点[以下又称为磁化模型(P4)]。图2-4所示的例子是所有的交点都不一致、且极数为四极的例子。
在各例中极数或磁化模型并不限于示例。
例如磁化模型(P3)是如下磁化模型将极数设为n(n是正的偶数)而使其一般化时,各极所有的边界线位于(重叠在)不穿过中心C而与内径相交、且在不同于中心C的同一点CP处交叉的n/2根直线上。
因此,上述例1的磁化模型(P1),包含在该一般化了的磁化模型(P3)中。
此外,上述例2的磁化模型(P2),与该一般化了的磁化模型(P3)相比,是与磁极边界线重叠的n/2根直线中的一根穿过中心C的情况。
进一步换言之,这些磁化模型(P1)、(P2)、以及(P3)是将如下基本磁化模型平行移动的磁化模型各极的边界线都与穿过中心C的n/2根直线重叠。并且在该马达的制造工序中,具体而言在磁铁的磁化工序中,由通用的磁化磁轭与安装于其上的吸引磁铁的位置关系来实现。利用图3对此进行说明。
首先,图3(a)是用于磁化该偏置磁铁18的磁化磁轭30的俯视图。该磁化磁轭30,可以使用周知的一般的磁化用磁化磁轭。
该磁化磁轭30用于四极磁化,该磁化磁轭30具有由分割部30k1~30k4分割的四个独立的磁轭30a~30d,上述分割部30k1~30k4被设置在以等角间隔(在该例子中为90°间隔)穿过中心Cy的直线上;和线圈(未图示),缠绕在各磁轭30a~30d上。
在将偏置磁铁18配置成中心Cy位于其内孔18n内时,分割多个磁轭30a~30d的各分割线,被设置成可面向该内孔18n。
而且,通过使各线圈通电,各磁轭产生各自独立的磁场,且相邻磁轭产生极性相反的磁场。
在这里,配置成偏置磁铁18与该磁化磁轭30接触或靠近,通过产生磁场,在偏置磁铁18上可以形成与各磁轭30a~30d相对的形状对应的磁极。
具体而言,在偏置磁铁18的磁化工序中,如图4(A-1)所示,在固定有磁化磁轭30的磁铁定位工具32上,将待磁化的未磁化偏置磁铁18m(用阴影线和单点划线表示)安装成与磁化磁轭30的中心Cy同心并进行磁化。
通过该磁化工序,如图4(A-2)所示,形成在圆周方向上具有均等的角度的四个磁极。
与此相对,如图4(B-1)所示,若将未磁化偏置磁铁18m安装成其中心C从磁化磁轭30的中心Cy沿着一个分割部30k1偏离Δm并进行磁化,则如图4(B-2)所示,得到具有上述磁化模型(P2)的偏置磁铁18。
同样地,若安装未磁化的偏置磁铁18m时的偏离方向不沿着分割部30k1~30k4,则得到通过磁化模型(P3)磁化的偏置磁铁18。
即,包括实施例的磁化模型(P1)、(P2)、及(P3)和将其一般化的磁化模型在内,只要改变磁化工序中偏置磁铁18m相对磁化磁轭30的安装位置,就可以形成各种不均衡的磁化模型的偏置磁铁18。
因此,很容易就可以进行心轴4的侧压最佳的磁化模型的设定分析。
此外,所使用的磁化磁轭30,若是相同的极数,则可以使用现有的磁化磁轭,此外,可以只使用其中一个进行实验并分析各种不均衡的磁化模型的效果。
因此,可以廉价地进行心轴4的侧压最佳的磁化模型的设定分析。
另一方面,对于上述磁化模型(P4),只要制作如图3(b)所示的专用的磁化磁轭31,则在磁化工序中,也同样是只要改变偏置磁铁18m相对磁化磁轭31的安装位置,就可以形成分类为磁化模型(P4)的各种不均衡的磁化模型的偏置磁铁18。
因此,很容易就可以进行心轴4的侧压最佳的磁化模型的设定分析。
该磁化磁轭31用于四极磁化,该磁化磁轭31具有由分割部31k1~31k4分割的四个独立的磁轭31a~31d,上述分割部31k1~31k4被设置成相互不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互的交点不一致;和线圈(未图示),缠绕在各磁轭31a~31d上。
在图3(b)中,表示了各磁轭31a~31d的面积不同的例子,但也可以使用相同面积的磁轭。
在上述各磁化模型(P1)至(P4)中,若将磁化极数设为n极,则各极的磁极边界线LN1~LNn附近是吸引力最强的部位。
因此,在磁极边界线LN1~LNn中,在设置为不与法线重叠的边界线上,伴随转子R旋转的吸引力的变化被抑制,得到抑制马达50的振动的产生的效果。
利用图5对此进行说明。
图5(a)是表示具有位于穿过中心C的直线上的磁极边界线LNα、和位于不穿过中心C的直线上的磁极边界线LNβ的偏置磁铁18z的示意图。
考虑如下模型该偏置磁铁18z固定在定子S侧,在与此相对的转子磁轭3上具有吸引灵敏度高的高灵敏度部位T,该灵敏度部位T从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图5(b)表示该灵敏度部位T的角度位置、与其从偏置磁铁18z处受到的吸引力的关系,横轴为高灵敏度部位T的角度位置,纵轴为吸引力的强度。
在高灵敏度部位T以角度位置0°为基点旋转时,该高灵敏度部位T通过位于90°位置上的磁极边界线LNα的角度,仅限定在大致为90°的位置上,因此从LNα处受到的力Fα成为与峰值Pwα对应的脉冲状。
另一方面,磁极边界线LNβ,在图5(a)中位于角度θ1°~θ2°的范围内,因此高灵敏度部位T穿过LNβ的角度,分散在θ1°~θ2°的范围内,与受到的吸引力相关的总能量相同,因此从LNβ处受到的力Fβ成为与小于峰值Pwα的峰值Pwβ对应的大致梯形状。
确定该Pwα和Pwβ,以使各力Fα、Fβ中从磁极边界线以外的吸引力水平Pwm突出的面积(交叉阴影线部)相等,因此θ1°~θ2°的范围越宽Pwβ越小[在图5(b)中,为了易于理解,吸引力水平Pwm为恒定]。
即,在图5(a)中,磁极边界线LNβ从穿过中心C的直线LH偏离的偏离量A越大,Pwβ越小。
Pwβ越小,高灵敏度部位T受到的、与旋转同步地产生为脉冲状的吸引力的增加越少,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由此引起的振动的产生。
因此,具有位于不穿过中心C的直线上的磁极边界线的磁化模型,与都位于穿过中心C的直线上的现有的磁化模型相比,产生振动的可能性小。
位于不穿过该中心C的直线上的磁极边界线越多,产生振动的可能性越小,上述磁化模型(P1)、(P3)、及(P4),其所有的磁极边界线都位于不穿过中心C的直线上,从抑制产生振动的观点看,是最优选的磁化模型。
在施加到心轴4上的侧压微小即可时,将吸引磁铁的旋转轴周围的吸引力的不均衡程度也设定为微小,此时,例如也可以是在多个磁极边界线中至少一个位于不穿过中心C的直线上的磁化模型。
实现制造马达的低成本化及简易性,虽然需要反复进行,但优选上述磁化模型(P1)、(P2)、或(P3)。
接下来,参照附图1对利用通过上述磁化工序而磁化的偏置磁铁18组装马达50的步骤进行说明。
(工序1)将在未图示的多个凸极上缠绕有线圈2的芯子8压入到轴承架7的外周面7b中。
(工序2)将径向轴承6从其凸缘部6a的相反侧插入到马达座5的贯通孔5a中,上述马达座5通过焊接固定有传感器(霍尔元件)20。
接下来,将在工序1中组装的组装体上的轴承架7的内周部压入到径向轴承6的外周面6b中。
如下进行该工序中的压入轴承架7的凸缘部7a与马达座5抵接,并且利用凸缘部7a和径向轴承6的凸缘部6a夹住马达座5。
(工序3)将背轭19压入到轴承架7中与凸缘部7a相反侧的端部。此时,将背轭19压入至与轴承架7的台阶部7b抵接为止,因此由该台阶部7b来限定背轭19的轴方向位置。
在此,对轴承架7的切口部7e进行推压,从而将背轭19铆接固定在轴承架7上。
(工序4)接下来,在背轭19的上表面19a上涂敷氰基丙烯酸盐类粘结剂(所谓瞬间粘结剂),将根据上述磁化方法在其他工序中磁化的偏置磁铁18在上表面19a上放置成与旋转轴CL同芯并将两者固定。
偏置磁铁18的内径设定为略大于背轭19的内径,以使不影响铆接固定背轭19的切口部7e。
作为在该工序中使用的粘结剂,也可以使用UV厌气性粘结剂。
(工序5)将压入固定在安装有转台17的转子磁轭3上的心轴4,插入到径向轴承6中,将止动环12压入到心轴4的前端侧,用于防止心轴4拔出。
(工序6)利用螺钉15,使安装有止推板10的止推盖9和马达座5夹住油密封件14并将其固定。
通过以上工序组装成实施例的马达50。
在上述实施例的马达50中,在偏置磁铁18上没有非磁化区域,因此与设有非磁化区域的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实现更强的吸引力。
因此,可以实现偏置磁铁18的小型化,此外可以使用比较廉价的钕铁硼磁铁。
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结构及步骤,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实施变形例。
吸引磁铁18并不限于固定在定子S侧,例如也可以固定在转子R侧的转子磁轭3等上并进行旋转,并将定子S侧的芯子8及背轭19等设置成与该吸引磁铁18相对,从而吸引它们。
权利要求
1.一种磁铁的磁化方法,利用在圆周方向上配置有多个磁极的磁化模型,通过磁化磁轭将环状的磁铁磁化,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磁化磁轭中,多个磁轭与上述磁铁对应地分割配置在圆周方向上,并且被设置成其分割线可以面向上述对应磁铁的内孔,相对于该磁化磁轭,将上述磁铁配置在与上述各分割线重叠的直线不穿过上述磁铁的中心的位置上,并对该磁铁进行磁化。
2.一种马达,转子相对定子自由旋转,在上述定子或上述转子的一方侧,将具有同一中心的内径部及外径部的环状的磁铁设置成与旋转轴同心,并且在另一方侧设置在沿着上述旋转轴的方向上与上述磁铁相对的、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磁轭,从而上述定子与上述转子通过上述磁铁相互吸引,上述马达的特征在于,上述磁铁,具有在圆周方向上交互磁化的多个磁极,上述多个磁极的边界线中的至少一个,不在穿过上述磁铁的上述同一中心的直线上。
3.一种马达,转子相对定子自由旋转,在上述定子或上述转子的一方侧,将具有同一中心的内径部及外径部的环状的磁铁设置成与旋转轴同心,并且在另一方侧设置在沿着上述旋转轴的方向上与上述磁铁相对的、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磁轭,从而上述定子与上述转子通过上述磁铁相互吸引,上述马达的特征在于,上述磁铁,利用在圆周方向上设有由四个以上的偶数个构成的多个磁极的磁化模型进行磁化,该磁化模型中,在不同于上述同一中心的位置上,存在一个与上述多个磁极的各边界线重叠的各直线的交点。
4.一种马达,转子相对定子自由旋转,在上述定子或上述转子的一方侧,将具有同一中心的内径部及外径部的环状的磁铁设置成与旋转轴同心,并且在另一方侧设置在沿着上述旋转轴的方向上与上述磁铁相对的、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磁轭,从而上述定子与上述转子通过上述磁铁相互吸引,上述马达的特征在于,上述磁铁,利用在圆周方向上设有两个磁极的磁化模型进行磁化,在该磁化模型中,上述两个磁极的各边界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且该直线不穿过上述同一中心。
5.一种马达的制造方法,制造如下结构的马达转子相对定子自由旋转,上述定子与上述转子通过具有同一中心的内径部和外径部的环状磁铁而相互吸引,上述马达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磁铁利用如下磁化模型被磁化具有在圆周方向上交互磁化的多个磁极,且上述多个磁极的边界线中的至少一个不在穿过上述磁铁的上述同一中心的直线上,还包括如下工序在上述定子或上述转子的一方侧,将上述磁铁安装成使该磁铁的上述同一中心与该马达的旋转轴同心;和在上述定子或上述转子的另一方侧的、在沿着上述旋转轴的方向上与上述磁铁相对的位置上,安装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磁轭。
6.一种马达的制造方法,制造如下结构的马达转子相对定子自由旋转,上述定子与上述转子通过具有同一中心的内径部和外径部的环状的磁铁而相互吸引,上述马达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磁铁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铁的磁化方法而被磁化,还包括如下工序在上述定子或上述转子的一方侧,将上述磁铁安装成使该磁铁的上述同一中心与该马达的旋转轴同心;和在上述定子或上述转子的另一方侧的、在沿着上述旋转轴的方向上与上述磁铁相对的位置上,安装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磁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达(50),即使使转子与定子相互磁吸引,也不会造成大型化,并可抑制成本增加,容易实现磁化模型的最佳化,且不产生振动。转子(R)相对定子(S)自由旋转,在定子或转子的一侧,将具有同一中心(C)的内径部(18n)及外径部(18g)的环状的磁铁(18)设置成与旋转轴(CL)同心,并且在另一侧设置在沿着旋转轴的方向上与磁铁相对的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磁轭(3),从而定子与转子由磁铁相互吸引,磁铁,具有在圆周方向上交互磁化的多个磁极,在多个磁极的边界线(LN1~LN4)中,至少一个不在穿过磁铁的同一中心的直线(LH)上。
文档编号G11B19/20GK101086914SQ20071010104
公开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6日
发明者吉松太 申请人:日本胜利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