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局部强韧化的承载梁的悬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8623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局部强韧化的承载梁的悬浮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盘驱动器中支承浮动块的悬浮承载梁的设计,该浮动块安 装了读/写换能器。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承载梁的设计,其在驱动器操 作期间能提供优越的动态性能。
背景技术
硬盘驱动器(HDD)使用封装的薄膜磁读/写头(换能器),称为浮动块, 以在磁介质或存储磁盘上读和写数据。浮动块具有预先图案化的空气承载表 面(ABS)并安装在可挠的磁头万向节组件(HGA),该组件本身安装在存 在路上。承载梁、万向节组件(也称为固定装置)、导电引线(或追踪线)、 铰链机构和基板共同地称为悬浮系统。悬浮系统通过伺服致动器和相关的电 子控制电路系统被致动,以将浮动块沿磁盘上的磁编码磁轨定位在各种目标 位置。当磁盘通过主轴马达被快速旋转时,流体力学压力使空气在浮动块的 ABS和磁盘表面之间流动。被称为空气承载层的这种流动将浮动块升起并悬 浮,以使得浮动块几乎是在磁盘表面上方、在应称为空气承载层的空气层上 飞行("飞行高度"约10nm)。磁盘所转入的浮动块的边缘称为"前缘",具 有读/写头的对置的边沿称为"后缘"。如已有技术所知的,承载梁具有形成 在其磁盘面对侧的小凸出物或"凹痕",该小凸出物或"凹痕"压靠在浮动 块的后测,提供向下的力和浮动块绕着旋转的枢转点。承载梁和固定装置的 悬浮系统提供对浮动块的机械支承,同时在获得飞行高度时,还允许浮动块 具有倾斜和滚动的能力。此外,该系统提供读/写头与前置放大器的电连接 (即,用于传到追踪线线路选择的排布)。
使浮动块以稳定的方式在磁盘上方飞行需要严格的悬浮系统的设计,如 提供提供其垂直刚度(Kz)的合适范围、万向节倾斜和滚动刚度(Kp, Kr)、 万向节倾斜/滚动静态姿态(PSA/RSA)、运转冲击性能(G/gram)等。这些 需求主要是静态的且取决于系统几何结构。进一步的需求是,当驱动器运转 时,悬浮系统对浮动块的空气承载性能的动态效应很小或几乎没有。这种需
求设计悬浮系统的动态性能。通常,不能总是强求动态性能需求,所以许多 现存的悬浮系统的动态性能并不好。
图l显示了在不具备悬浮系统动态效应的条件下在旋转着的磁盘上施加 撞击的浮动块的响应性能(即,浮动块并不是动态地连接到悬浮系统上)。 曲线图绘出了宽频率范围内的浮动块的振动响应性能(空气承载模式),并 显示了在该响应曲线中只有两个峰值。这种模式被强烈地撞击,产生很小的 振动幅度且浮动块很快就稳定下来了。
图2显示了安装了浮动块的悬浮系统也在磁盘上施加撞击,但情况是,
悬浮系统动态效应不会对随后的浮动块的响应性能具有强烈的影响,因为浮 动块和承载梁悬浮系统动态地通过空气承载层连接。如图可见,响应性能曲 线现在显示了许多尖锐的峰值,这都是承载梁/浮动块空气承载连接模式的结 果。未经很好地緩冲的低频率下的这些模式(尖锐的峰值)是浮动块难以无 约束地处于平衡状态。它们会使空气承载状态变得不稳定并产生持久的振 动。在这种情况下,磁盘驱动器实效或至少其性能严重下降。
进来的研究表明承载梁的设计能在浮动块动态响应性能方面起到重要 如果用薄且质量减少的承载梁来获得高的运转冲击性能的情况下,更是如
此。图3b显示了作为悬浮系统一部分的浮动块的响应曲线,该悬浮系统包 括以已存在的承载梁设计(如图3a所示),其通过使用经设计而防止的切除 部分而使承载梁变薄(厚度25微米)且质量减少。除了与万向节相关的57kHz 的峰值外,其余三个峰值都是与承载梁相关的。
已有技术披露的改善悬浮系统性能的方法。Schulz等(美国专利 No.6,977,798)教示将特定的复合材料层压到承载梁的钢结构上,作为使承 载梁强韧化的方法。复合强韧化构件通过粘接剂而粘接到钢层上,并覆盖包 括基板区域在内的承载梁的大部分区域。在其复合层和钢层层压结构形成之 后,承载梁随后形成其形状。复合强韧化件并不会消除特定的振动模式以及 有HDI相互作用引起的共振,而是能够使整个悬浮系统对空气动力的响应更 强。
Albrecht等(美国专利No.6,914,752 )教示使用连接的接触浮动块,其 中固定装置必须提供动量以抵消由于磁盘和浮动块接触垫之间的粘合力而 产生的动量。
Xu (美国专利No.6,900,966)教示通过以焊槽(weldpocket)而将承载
梁的各个段焊接在 一起而使承载梁强韧化,而不是使用点焊。
Karam II (美国专利No.5,408,372 )教示通过增加的材料或通过在承载 梁固定装置附近的一些位置上巻曲承载梁而使承载梁强韧化。Karam基本上 注重消除很低频率的振动,在l-10kHz之间的,并通过使悬浮系统的"凹 痕"和铰链之间增加强韧化来实现。
Zhou等(美国专利申请2006/0028767)教示通过弯曲承载梁来增加强 韧化的信息。本发明的承载梁不使用固定装置,所以对悬浮系统的所有沖击 都必须通过承载梁自身来吸收。
通过阅读上面引述的已有技术可以清楚地看到,需要赶紧浮动块对由磁 头-磁盘界面(HDI)与安装了带有磁盘不平度的浮动块的承载梁之间的相 互作用而引起的振动运动(即因磁盘平整度而带来的突起和其它偏移)的响 应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浮动块的承载梁支承系统,该浮动块 安装了读/写换能器,该系统针对HDI情况的动态性能进行了优化。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动态优化的承载梁,其不会降^f氐已为 人们所接受的静态浮动块特性,如响应倾斜、滚动和径向运动的刚度。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承载梁支承系统,其中通过降低振动模式 峰值的某一范围来实现运行浮动块的经过改善的响应性能,表明对所关注的 振动模式的消除和/或很好的緩沖。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动态优化的承载梁设计,其中优化需 要对承载梁制造过程的最小改动。
本发明的这些目的通过一种承载梁设计来实现,其中通过对设计结构的 局部强韧化来获得系统的经改善的动态特性,这种结构设计在另一方面,如 其静态特性,提供可接受的特性参数。这种局部强韧化,在本发明的内容中, 是对承载梁小部分的强韧化,这种强韧化通过经设计地向预先存在(例如减 少质量)的设计增加额外的材料,在该预先存在的设计中尽管其静态特性是 可接受的但缺乏必要的动态特性,或可替换地,当在承载梁制造过程中从承 载梁上蚀刻掉材料时,通过留下额外的经设计而放置的强韧化材料来实现局 部强韧化。对强韧化材料的放置可以与对緩冲材料的放置相结合,以进一步
降低振动模式峰值。
最后,强韧化还可以通过成形过程来实现,其中通过诸如巻曲这样的方 法承栽梁的本体局部地成形,以便对关键定位区域提供额外的刚度,例如, 在围绕从承载梁上突出的凹痕的区域并在浮动块上提供向下的压力。据发 现,通过特殊成形位于承载梁凹痕与弯曲结构焊接到承载梁上的点之间的区 域,可以获得所需的承载梁动态响应。
图4a示意地显示经局部强韧化的承栽梁的俯视图,其中通过增加一块 成形材料(20)来提供强韧化,该成形材料紧固到不具有适当动态响应性能 的承载梁(10)上。图4b为安装到图4a的承载梁上的浮动块的振动响应性 能的示意曲线图。图4b的曲线图与类似的图3b的曲线图相比,清楚地显示 了振动模式峰值的降低,在图3b中的曲线图对应于未经强韧化的承载梁的 性能。其余附图将结合本发明的描述进行讨论。


在下文阐述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内容中可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 点。在附图内容中可理解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其中
图1为在浮动块撞击磁盘上的块体之后(HDI相互作用),浮动块的振 动响应性能的示意性曲线图,在浮动块、万向节和承载梁之间没有动态连接。
图2为安装了浮动块的承载梁的动态响应性能的示意性曲线图,其中在 浮动块、万向节和承载梁之间具有完全的动态连接。
图3a为已有技术的薄且质量减小承载梁设计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3b为在HDI相互作用之后安装在图3a的承载梁上的浮动块引发的浮 动块振动模式的曲线图。
图4a为通过增加强韧化材料而产生的局部强韧化的承载梁设计的示意图。
图4b为在HDI相互作用之后安装在图4a的承载梁上的浮动块引发的浮 动块振动模式的示意性曲线图。
图5a为在凹痕周围没有进行强韧化的经蚀刻的已有技术承载梁设计的 示意图。
图5b为在HDI相互作用之后安装在图5a的承载梁上的浮动块引发的浮 动块振动模式的示意性曲线图。
图6a为类似于图5a中的蚀刻承载梁设计的示意图,但存在局部强韧化 边沿,其通过蚀刻产生并完全围绕凹痕形成。
图6b为类似于图6a中的蚀刻承载梁设计的示意图,但存在局部强韧化 边沿,其通过蚀刻产生并部分围绕凹痕形成。
图6c为在HDI相互作用之后安装在图6a的承载梁上的浮动块引发的浮 动块振动模式示意性曲线图。
图7a为显示了凹痕位置的已有技术承载梁设计的示意图。
图7b为图7a的承载梁设计的示意图,其中通过在凹痕周围和上方增加 材料来实现局部强韧化。
图8a为显示了凹痕位置的已有技术承载梁设计的示意图。
图8b为图8a的承载梁设计的示意图,其中通过绕凹痕成形(巻曲)来 实现局部强韧化。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每个优选实施例是局部地使承载梁强韧化,带有或不带有緩沖 材料的增加,提供优越的动态性能。这种性能可通过安装了浮动块的万向节 在浮动块与快速旋转磁盘上的突起或其它不平度之间的HDI相互作用之后 的振动响应性能来测量。
本发明每个实施例的目的是在磁盘处于旋转运动的同时改善浮动块对 振动运动的响应性能,该振动运动是通过安装了浮动块的承载梁和带有表面 不平度的磁盘之间的磁头-磁盘界面(HDI)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即因磁盘 平整度而带来的突起和其它偏差)。这种浮动块响应性能的改善以及由此浮 动块性能的改善都通过局部地使承载梁强韧化的承载梁设计来实现。
在本发明的内容中,局部强韧化是对承载梁的相对小部分进行强韧化的 过程,也就是使承载梁的结构通过以下方法之一更能在关键位置上抵抗挠 曲1、将最小量的增加材料固定到已经成形的承载梁结构上;或者2、允许 额外的材料留在承载梁上同时用蚀刻过程来制造承载梁;或者3、形成(即 巻曲或弯曲)承载梁的小区域。通过任何一种方法实现局部强韧化的目的是 更好地降低某些在磁盘运转期间由磁盘和浮动块之间相互作用(即所谓"磁 头-磁盘界面"或"HDI"相互作用)引发的浮动块/承载梁共振。由诸如 HDI相互作用引起的振动模式频率范围是10kHz以上,且能产生局部承载梁
强韧化性和/或这些特定模式緩沖以便实现本发明目的的经设计的位置位于 承载梁凹痕附近,并位于凹痕和弯曲结构安装的激光焊接点之间。应注意, 强韧化材料的放置具体地针对由浮动块和磁盘不平度之间相互作用所引发 的振动模式(例如,因磁盘的绝对平整度而带来的突起和其它偏移)。还应 注意,对承载梁增加的局部强韧化材料或承载梁的特定成形或区域都会因对 承载梁增加緩沖材料而增大。
首先,通过比较图l至图2,可清楚地看到在HDI相互作用期间将承载 梁连接至浮动块的效应。在图1中,其绘出了作为振动频率函数的浮动块的 振动移置,该浮动块为安装到悬浮系统中,可以看到浮动块仅呈现了两个 100kHz和300kHz的低且宽的振动峰值。这些峰值代表空气承载层振动模式 本身,且它们被该层的动力学特性而强烈地緩冲。图2显示了浮动块的对比 图,该浮动块安装到具有一般品质的已有技术承载梁悬浮系统上。还可看到 高且尖锐的峰值的多样性,其指示了在许多频率下的振动模式的低緩沖。这 些模式代表浮动块的振动,该振动是由空气承载层和悬浮系统之间的动态连 接引发的。图1和图2之间的对比显示将浮动块安装到悬浮系统上的相反的 效应。
图3b显示了当浮动块安装到高品质的、薄(25微米厚)且质量减少设 计的已有技术承载梁时,HDI相互作用的图形化结果。这种类型的承载梁(见 图3a),甚至没有本发明的强韧化,在获得好的静态特性和高品质运转冲击 性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承载梁(10)的末端部分显示在图3a中,示意地 显示了减少承载梁质量的切除部分(40)和弯曲结构(未示出)将要固定的 区域(60),弯曲结构是通过焊接而固定到承载梁上的。凹痕(30)显示为 虚线圆,但其在图纸平面的下方延伸。向下突出构件(50)有助于支承弯曲 结构,这未在图中示出。
回过来参见图3b,可从图中看到仍呈现了振动模式,但结果比图2中的 更好。除了在约57kHz (5)处的峰值外,其与万向节相关,所有其它的峰 值都是与承载梁的动态连接的结果。特别地,20kHz (4)处的峰值一~^P使 其量值很小一一因其频率而对浮动块的工作情况具有显著的相反效应。在 75kHz (6)和85kHz (7)处的峰值因其高度而具有相反的效应。
接下来参见图4a,可以看到对图3a的未强韧化承载梁应用了本发明的 局部强韧化的承载梁设计,但本发明也可应用到类似设计和结构的承载梁。
强韧化构件(20)(绘制为阴影)位于凹痕(30)和某一区域之间,该凹痕 (30)位于强韧化构件下方但仍显示为虛线圆,而在所述区域处弯曲结构被 安装到承载梁(60)上,在承载梁下方。本实施例中,弯曲结构的安装采用 焊接的形式,但也可以使用将弯曲结构紧固到承载梁上的其它紧固方式,且 强韧化构件仍定位在凹痕和紧固点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强韧化构件通过焊 接和胶水安装到承载梁(10)上。强韧化构件优选地是不锈钢,其通常是与 承栽梁相同的材料。如果强韧化构件由承载梁材料形成,则它可以形成为具 有较轻的质量(例如,通过使用切除部分或更薄的材料)以及较高的刚度(例 如,通过弯曲其边缘或形成构件)。可替换地,强韧化构件可以由较轻的材 料形成,诸如铝。如果构件由与承载梁不相同的材料形成,则强韧化构件应 与承载梁热匹配,以避免热膨胀不同的不好效应。如果需要向承载梁增加緩 沖材料,则可在承载梁(10 )和强韧化构件(20 )之间增加振动吸收材料层。 这里未显示这种层。应注意,如果强韧化构件以粘接剂安装,如环氧树脂, 则粘接剂本身起到緩冲材料的作用。
参见图4b,并对比图3b的曲线图,可以看到承载梁/浮动块连接模式的 峰值高度降低,以及某些模式向较高频率移动。向较高频率移动是有优势的, 因为这些频率对浮动块的工作情况有较少的相反效应。特别地,20kHz (4) 处的峰值与图3b中相同峰值相比极大地降低了。当然,与万向节相关的 57kHz峰值不受影响。在57kHz和85kHz的峰值,如图3b中(6)和(7) 所示,高度降低且移动至大约85kHz和90kHz,如图4中(6 )和(7 )所示。 比(7)高的频率峰值不具有显著的相反效应。-
接下来参见图5a,显示了已有技术承载梁设计的末端部分的草图,其通 过蚀刻过程制造。蚀刻留下了一对平行的侧轨(20),其并未延伸至凹痕(30) (以圆对称地显示),但向下延伸。因此,紧紧围绕凹痕(35)的区域缺少 刚度且相对较弱。图5b是代表在HDI相互作用发生之后浮动块振动响应性 能的曲线图,该浮动块安装在图5a的承载梁上。可以看到,在49kHz(10) 附近有尖锐的峰值,其与凹痕附近的弱化相关。
参见图6a,示意地显示了经蚀刻的承载梁设计的末端部分,其与图5a 中末端部分不同之处仅在于蚀刻过程允许增加的材料存留,形成围绕承载梁 凹痕(30)并在围绕凹痕(35)的区域外围的连续轨道(40)或边沿。与图 5a未经强韧化的承载梁相比,围绕轨道(40)显著地韧化凹痕区域(35)。
参见图6b,示意地显示了承载梁设计的末端部分,其与图6a中末端部 分不同之处在于被蚀刻留下的增加轨道材料(50)仅部分地围绕凹痕(30) 和紧紧围绕它的区域(35),但仍使它强韧化。应注意,显示于图6a和6b 中的轨道形状是适当的形状,以使图5a的承载梁设计强韧化,但也可预想 其它的蚀刻设计,其中能使承载梁强韧化的未蚀刻材料可能不是轨道或边缘 的形式,而是其它的加厚强化构件形式。
参见图6c,显示了针对图6b的承载梁设计的浮动块对HDI相互作用的 振动响应性能。将该响应性能与图5b中所示的相比,可以看到作为强韧化 结果的多个振动模式的緩沖。特别地,与图5b相比,在49kHz(10)处的 峰值已经消除,这表示围绕凹痕的区域的强韧化在对振动模式緩沖方面很有 效果。较高的频率模式,其并不如较低频率模式那样对浮动块工作情况有相 反效应,其向上方移动并改变形状。
参见图7a和图7b,分别显示了未经强韧化的已有技术承载梁末端部分 的示意图(图7a),显示了它的凹痕(30)以及同一承载梁的相同部分(图 7b),现在都通过增加材料(70)(显示为阴影)而被强韧化,该增加的材料 覆盖凹痕(30)(未示出)并略微越过它延伸。增加的材料通常是与形成承 载梁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其它能通过焊接或使用粘接剂而安装到承载梁上。
最后参见图8a和图8b,分别显示了未经强韧化的承载梁末端部分的示 意透视图(图8a),大致与图7a显示的相同,其中凹痕(30 )显示为虚线圆。 在图8b中,显示了与图8a相同的承栽梁,但围绕并临近凹痕(30)的材料 区域(35)通过成形而被强韧化,即通过巻曲围绕材料。这种巻曲通过发散 线示意性地显示。应理解,在本领域中,这种特殊的成形过程通常产生承载 梁材料结构的塑性变形,这提供了所需的刚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仅是显示本发明的,而不 是限定本发明的。可对方法、过程、材料、结构和尺寸进行修改和改动,由 此形成局部强韧化的承载梁,在浮动块安装于其上的情况下,提供对由耦合 的承载梁/浮动块振动模式引发的HDI緩冲,同时还提供安装了浮动块的承 载梁,其是根据如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所形成的。
权利要求
1、一种HDD悬浮系统,包括承载梁,具有下表面,在该下表面的末端区域可固定一安装了浮动块的万向节;和所述承载梁具有局部形成的强韧化区域;由此,在所述浮动块和在所述浮动块之下旋转的磁盘之间发生HDI相互作用之后,由此降低浮动块振动模式的相反效应,该浮动块振动模式是由所述浮动块和所述承载梁之间的动态连接而产生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HDD悬浮系统,其中所述振动模式通过所述局 部强韧化在量值上减小。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HDD悬浮系统,其中所述振动模式通过所述局 部强韧化而在频率上向上移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HDD悬浮系统,其中所述振动模式通过所述局 部强韧化而改变形状。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HDD悬浮系统,其中所述振动模式频率在10kHz 以上。
6、 一种HDD悬浮系统,包括承载梁,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下表面具有末端定位的固定区域, 安装了浮动块的万向节可固定在该区域上,且所述承载梁进一步包括从所述 下表面向下突出的凹痕,所述凹痕位于所述固定区域的末端;和所述承载梁具有局部强韧化的区域,该区域是通过将强韧化构件安装到 所述承载梁的所述上表面来形成的,安装位置在所述凹痕和所述万向节固定 区域之间;由此,在所述浮动块和在浮动块下方旋转的磁盘之间发生HDI 相互作用之后,由此降低浮动块振动模式的相反效应,该浮动块振动模式是由所述浮动块和 所述承载梁之间的动态连接而产生的。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HDD悬浮系统,其中所述强韧化构件由与所述 承载梁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HDD悬浮系统,其中所述强韧化构件通过焊接 安装。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HDD悬浮系统,其中所述强韧化构件具有安装 于其上的緩冲材料层。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HDD悬浮系统,其中所述振动模式通过所述 局部强韧化在量值上减小。
11、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HDD悬浮系统,其中所述振动模式通过所述 局部强韧化而在频率上向上移动。
12、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HDD悬浮系统,其中所述振动模式通过所述 局部强韧化而改变形状。
13、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HDD悬浮系统,其中所述振动模式频率在 10kHz以上。
14、 一种HDD系统,包括承载梁,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下表面具有末端定位的固定区域, 安装了浮动块的万向节可固定在该区域上,且所述承载梁进一步包括从所述 下表面向下突出的凹痕,所述凹痕位于所述固定区域的末端;和所述承载梁具有局部强韧化的区域,该区域是通过特殊成形围绕所述凹 痕的区域的过程来创建的;由此,在所述浮动块和在浮动块下方旋转的磁盘 之间发生HDI相互作用之后,由此降低浮动块振动模式的相反效应,该浮动块振动模式是由所述浮动块和 所述承载梁之间的动态连接而产生的。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HDD悬浮系统,其中所述特殊成形包括在所 述围绕凹痕的区域中使承载梁材料巻曲。
16、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HDD悬浮系统,其中所述振动模式通过所述 局部强韧化在量值上减小。
17、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HDD悬浮系统,其中所述振动模式通过所述 局部强韧化而在频率上向上移动。
18、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HDD悬浮系统,其中所述振动模式通过所述 局部强韧化而改变形状。
19、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HDD悬浮系统,其中所述振动模式频率在 10kHz以上。
20、 一种HDD系统,包括承载梁,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下表面具有末端定位的固定区域, 安装了浮动块的万向节可固定在该区域上,且所述承载梁进一步包括从所述下表面向下突出的凹痕,所述凹痕位于所述固定区域的末端;和所述承载梁具有局部强韧化的区域,该区域是通过将强韧化构件紧固到所述凹痕之上的所述上表面上形成的;由此,在所述浮动块和在浮动块下方旋转的磁盘之间发生HDI相互作用之后,由此降低浮动块振动模式的相反效应,该浮动块振动模式是由所述浮动块和所述承载梁之间的动态连接而产生的。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HDD悬浮系统,其中所述强韧化构件由与所 述承载梁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
22、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HDD悬浮系统,其中所述强韧化构件通过焊 接安装。
23、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HDD悬浮系统,其中所述强韧化构件具有安 装于其上的緩沖材料层。
24、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HDD悬浮系统,其中所述振动模式通过所述 局部强韧化在量值上减小。
25、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HDD悬浮系统,其中所述振动模式通过所述 局部强韧化而在频率上向上移动。
26、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HDD悬浮系统,其中所述振动模式通过所述 局部强韧化而改变形状。
27、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HDD悬浮系统,其中所述振动模式频率在 10kHz以上。
28、 一种HDD系统,包括承载梁,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下表面具有末端定位的固定区域, 安装了浮动块的万向节可固定在该区域上,且所述承载梁进一步包括从所述 下表面的所述区域的末端向下突出的凹痕;和所述承载梁具有局部强韧化的区域,该区域形成在所述上表面上作为围 绕或部分围绕所述凹痕并在所述凹痕外围的边沿或轨道,所述边沿或轨道由 制造所述承载梁的蚀刻过程中所留下的材料形成;由此,在所述浮动块和在 浮动块下方旋转的磁盘之间发生HDI相互作用之后,由此降低浮动块振动模式的相反效应,该浮动块振动模式是由所述浮动块和 所述承载梁之间的动态连接而产生的。
29、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HDD悬浮系统,其中所述振动模式通过所述 局部强韧化在量值上减小。
30、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HDD悬浮系统,其中所述振动模式通过所述 局部强韧化而在频率上向上移动。
31、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HDD悬浮系统,其中所述振动模式通过所述 局部强韧化而改变形状。
32、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HDD悬浮系统,其中所述振动^f莫式频率在 10kHz以上。
33、 一种形成HDD悬浮系统的方法,包括提供一承载梁,其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和位于所述下表面的末端区域, 安装了浮动块的万向节可安装到该区域上;在所述承载梁上形成局部强韧化的区域;由此,在所述浮动块和在浮动 块下方旋转的;兹盘之间发生HDI相互作用之后,由此降低浮动块振动模式的相反效应,该浮动块振动模式是由所述浮动块和 所述承载梁之间的动态连接而产生的。
34、 一种形成HDD悬浮系统的方法,包括提供一承载梁,其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和位于所述下表面末端的固定区 域,安装了浮动块的万向节可固定在该区域上,且所述承载梁进一步包括从 所述下表面向下突出的凹痕,所述凹痕位于所述固定区域的末端;和通过将强韧化构件安装到所述承载梁的所述上表面上来局部地使所述 承载梁的某一区域强韧化,安装位置在所述凹痕之上或在所述凹痕和所述万 向节固定区域之间;由此,在所述浮动块和在浮动块下方旋转的^兹盘之间发 生HDI相互作用之后,由此降低浮动块振动模式的相反效应,该浮动块振动模式是由所述浮动块和 所述承载梁之间的动态连接而产生的。
35、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强韧化构件是由与承载梁材 料相同的材料形成的并通过焊接安装。
36、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强韧化构件具有安装于其上 的緩沖材料层。
37、 一种形成HDD悬浮系统的方法,包括提供一承载梁,其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和位于所述下表面末端的区域, 安装了浮动块的万向节可固定在该区域上,且所述承载梁进一步包括从所述下表面向下突出的凹痕,所述凹痕位于所述固定区域的末端;和通过特殊成形围绕所述凹痕的区域的过程在所述承载梁上形成局部强韧化的区域;由此,在所述浮动块和在浮动块下方旋转的^f兹盘之间发生HDI相互作用之后,由此降低浮动块振动模式的相反效应,该浮动块振动模式是由所述浮动块和所述承载梁之间的动态连接而产生的。
38、 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特殊成形包括在所述围绕凹 痕的区域中使承载梁材料巻曲。
39、 一种形成HDD悬浮系统的方法,包括通过蚀刻过程制造承载梁,该承载梁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下表面 具有位于末端的区域,安装了浮动块的万向节固定到该区域上,且所述承载 梁进一步包括从所述下表面的所述区域的末端部分向下延伸的凹痕;和通过允许在所述上表面上保留边沿或轨道状结构来形成所述承载梁的 局部强韧化区域,该结构完全围绕所述凹痕或部分围绕所述凹痕并在所述凹 痕外围,所述边沿由制造所述承载梁的蚀刻过程中所留下的材料形成;由此,降低浮动块振动模式的相反效应,该浮动块振动模式是由所述浮动块和 所述承载梁之间的动态连接而产生的。
全文摘要
一种承载梁,其被局部地强韧化,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一种1.对承载梁增加经设计而放置的额外材料;2.在蚀刻过程中不去除材料,以形成承载梁;或者3.特殊成形,在承载梁的特殊位置通过卷曲或弯曲。通过使用局部强韧化,当绕承载梁凹痕放置或位于凹痕和弯曲结构安装点之间时,带有或不带有额外的缓冲结构,可以显著地改善磁驱动器运行期间HDI与磁盘表面不平度相互作用过程中承载梁的动态响应性能并消除安装在承载梁上的浮动块的振动模式。
文档编号G11B5/48GK101105946SQ20071010997
公开日2008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6日
发明者衍 傅, 曾庆华, 杨昭辉, 车泰昊 申请人:Sae磁学(香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