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读光盘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780888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只读光盘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只读光盘介质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能 够以独特的方式将特有信息结合在要制造的只读光盘介质上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专利文件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1-1350专利文件2PCT国际公开WO01/008145单行本专利文件3PCT国际公开WO02/101733单行本
例如,在光盘介质上,比如只读光盘介质,即,ROM(只读存储器)型 CD (紧致光盘)、DVD (数字通用光盘)、BD (蓝光光盘注册商标)或 HD-DVD (高清晰度DVD),根据预定记录调制方法将音乐、视频、游戏、 应用程序和其他信息数据记录在称为内容区的区域中。
由于优良的批量生产特性所带来的低生产成本,许多内容持有者使用这 些只读光盘介质用作内容提供手段。
以使用DVD为例,制造只读光盘介质的步骤可以大致分为制造光盘 的母盘(master disc)的母盘灌制步骤(mastering step );模制膜形成步骤, 通过使用从光盘原盘(optical disc master)制造的压模来制造许多光盘基片, 并在光盘基片上形成膜;和层叠步骤,通过使用预定厚度的粘合剂将厚度为 0.6mm的光盘层叠成厚度为1.2mm的DVD光盘介质。
在模制膜形成步骤中,使用压模批量生产的光盘基片形成为转印有压模 中形成的凹凸图案。就是说,在作为信息记录表面的部分中,形成呈现凹凸 形状图案的由凹坑(pit)和岸台(land)形成的记录数据序列,并且该记录 数据序列形成为螺旋的或同心的记录轨道。然后,相应于凹凸形状,其上形 成有凹坑/岸台的信息记录表面涂覆有金属合金反射膜。
在完成光盘之后,反射膜允许来自再现装置的激光在凹坑/岸台部分中被 反射。
技术问题 在只读光盘中,假定在制造光盘之后没有记录附加信息。此外,如上所 述,信息记录表面涂敷有反射膜;然而,不考虑使用此反射膜作为记录膜。
然而,近年来,提出了在制造的每个只读光盘上记录附加信息,例如唯 一的识别码的方法的需求,以便管理其上记录有预定信息数据的只读光盘。
然而,因为只读光盘通过上述制造步骤制造,所以很难将附加信息作为 基于凹坑的信息数据记录在其丄已经记录有凹坑形式的预定信息数据的只 读光盘上,而不影响预定信息数据,其中该只读光盘由模制膜形成步骤加工。
也就是说,很难在其中已经有以凹坑形式存在的信息数据的信息记录区 (内容区等)中记录附加信息。
因为这个原因,在迄今已经提出的在只读光盘上记录附加信息例如识别
码的大多数方法中,采用这样的方法假定附加信息记录在内容区以外的区 域中;或者通过不同于用于主信号(使用从压模转印的凹坑/岸台记录的信号) 的记录调制方法来记录附加信息。
然而,在已经使用这些方法将附加信息记录在只读光盘的情况下,附加 信息数据基于不同于主信号输出、调制方法或从内容区以外的区域读出的信 号输出而被读取。因为这个原因,只有具有专用读出功能的再现装置可以读 取附加信息,并且对于现有的再现装置存在难于读取附加信息这样的情况, 表现出兼容性差的问题。
例如,由DVD-ROM标准定义的群刻区(Burst Cutting Area, BCA)通 过使用不同于主信号的记录调制方法的记录调制方法被记录在不同于信息 记录区的区域内。由此,具有专用读出功能的再现装置是必要的。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l中描述,选择信息记录区以外的区域来记录附 力口信息。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为了读出其中已经记录附加信息的信 号,利用了与现有信息读出器之间的反射率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专用 读出功能的再现装置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只读光盘介质的情况下,在模制膜形成步骤中 已经形成具有相同记录内容的光盘基片后,对于每个单独的光盘实现附加信 息的读出以及附加信息的记录,而不需要特殊的读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只读光盘介质是具有信息记录表面和反射膜的只读光盘 介质,该信息记录表面具有凹凸形状和基于第一调制信号形成,且该信息记 录表面用该反射膜涂覆,并且在该只读光盘介质上通过形成凹凸形状作为由 凹坑和岸台形成的第一记录数据序列来形成记录轨道,其中附加信息记录部 分设置在记录轨道中,在该附加信息记录部分中信息记录表面是平面的,在 该记录轨道上形成由凹坑和岸台形成的第一记录数据序列,并且在附加信息 记录部分中,以基于第二调制信号擦除或减少所述反射膜的方式形成有第二 记录数据序列。
用于产生第一调制信号的调制方法和用于产生第二调制信号的调制方 法是相同的调制方法。
此外,从第一记录数据序列读出的由再现信号探测的逻辑值(logic value )与从第二记录数据序列读出的由再现信号探测的逻辑值相同,从第一 记录数据序列读出的由再现信号探测的逻辑值对应于凹坑,从第二记录数据 序列读出的由再现信号探测的逻辑值对应于其中反射膜被擦除或减少的部分。
此外,附加信息记录部分在记录轨道的线方向上具有从2jim到150(im
的长度。
此外,在光盘的径向上,相邻于其上形成附加信息记录部分的记录轨道 而形成的记录轨道是其上形成由凹坑和岸台形成的记录数据序列的记录轨道。
此外,光盘介质具有远离光入射表面的第一信息记录表面和靠近光入射 表面的第二信息记录表面。附加信息记录部分至少设置在第一信息记录表面 上,并且在第一信息记录表面上在附加信息记录部分中,形成第二记录数据 序列,该第二记录数据序列以基于第二调制信号擦除或减少反射膜的方式形成。
此外,附加信息记录部分至少设置在第二信息记录表面上,并且在第二 信息记录表面上在附加信息记录部分中,形成第二记录数据序列,该第二记 录数据序列以基于第二调制信号擦除或减少反射膜的方式形成。
此外,第二记录数据序列具有3T到14T的图案,第二记录数据序列的 反射率为从60 %到85 % ,第二记录数据序列的调制度满足下列关系
13/114^0.15,
第二记录数据序列的非对称性满足下列关系
-0.05 S((I14H + I14L)/2 —(I3H + I3L)/2)/I14$0.15,以及
跳动值(jittervalue)小于或等于8.0%。
根据本发明制造只读光盘介质的方法包括基于第 一调制信号形成具有 凹凸形状的压模的母盘灌制步骤;通过使用压模在信息记录表面上形成凹凸 形状的模制步骤;以及在信息记录表面上涂覆反射膜的膜形成步骤,其中在 母盘灌制步骤中,在压模中形成平面的附加信息记录部分,在膜形成步骤中, 形成平面的附加信息记录部分,在膜形成步骤之后,提供在附加信息记录部 分中基于第二调制信号擦除和减少反射膜的附加记录步骤。记录轨道这样来 构造在信息记录表面上形成倒转的凹凸形状作为由凹坑和岸台形成的第一 记录数据序列,并且在附加信息记录部分中形成反射膜的擦除和减少作为第 二记录数据序列。
该方法包括在膜形成步骤之后和附加记录步骤之前将具有记录轨道的 基片与另一基片层叠的层叠步骤。
即,在本发明中,在批量生产中在光盘基片通过使用压模制造的阶段, 没有形成凹坑/岸台的一部分作为附加信息记录部分事先形成在由凹坑/岸台 形成的记录数据序列形成的记录轨道中。包括这种附加信息记录部分的金属 合金反射膜涂覆在信息记录表面上。
然而,之后,通过在附加信息记录部分中擦除或减少金属合金反射膜的 部分区域来形成孔标记,并且因此记录附加信息。
即,附加信息记录在信息记录区(通过记录由凹坑/岸台形成的记录凝:据
序列来记录信息的区域,包括内容区和管理区,比如导入区等)中的记录轨 道的部分区域中。此外,孔标记形成为这样的标记,在再现时从该标记获得 等同于凹坑的逻辑值。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附加信息数据记录为由在信息记录区中记录轨道的部分区 域中擦除或减少金属合金反射膜的部分区域而形成的标记(孔标记)形成的 记录数据序列。此外,由孔标记形成的记录数据序列和由凹坑/岸台形成的记 录数据序列基于由相同的调制方法通过调制要记录的信息数据获得的调制 信号形成。此外,孔标记形成为这样的标记,在再现时从该标记获得等同于
凹坑的逻辑值的逻辑值。
由于这些事实,本发明具有能够在只读光盘介质上单独地记录附加信息 的优点,以及即使再现装置不具有特定读出功能也能够再现(包括附加信息) 的4尤点。


图l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制造步骤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只读光盘的平面图。
图3A是根据实施例的只读光盘的局部放大图。 图3B是根据实施例的只读光盘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A是根据实施例的只读光盘的局部放大图。 图4B是根据实施例的只读光盘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A是在记录附加信息之前根据实施例的只读光盘的局部放大图。 图5B是在记录附加信息之前根据实施例的只读光盘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6是使用根据实施例的只读光盘的附加信息记录部分的SEM照片的 示意图。(第1号)
图7A是根据实施例的具有两层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7B是根据实施例的具有两层结构的只读光盘的示意性截面图。(第2
号)
图8是根据实施例的反射膜的膜厚和反射率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9是再现信号的眼图(eye pattern)的示意图。 图IO是根据实施例的再现信号波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以以下顺序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实施例中,描述了其中使用 本发明的只读光盘介质作为采用DVD方法的只读光盘的实例。首先,将参 照图1描述根据实施例制造只读光盘90的步骤。
图1示出本实施例的制造作为DVD的只读光盘的步骤。如图所示,该 实例的光盘制造步骤被大致分为母盘灌制步骤,通过使用激光束制造光盘 原盘的步骤;模制膜形成步骤,通过使用从光盘原盘制造的压模制造许多光 盘基片,并且在光盘基片上形成膜;层叠步骤,通过使用预定厚度的粘合剂
将成对的两个厚度为0.6mm的光盘层叠成厚度为1.2mm的光盘;以及附加 记录步骤,例如将附加信息比如识别信息记录到单个层叠光盘中。 下面将描述每个步骤。
母盘灌制步骤是基于记录在母盘91上的信息数据制造光盘原盘92的步 骤。在这个步骤中,使用具有记录调制信号发生器100的母盘灌制装置和激 光束记录器110。
记录调制信号发生器100再现母盘91从而读出要记录的信息,并且将 EFM + (八到十四调制加,Eight to Fourteen Modulation plus )调制读出信息 数据的信号产生的EFM +信号输出到激光束记录器110。
光盘原盘92是这样的,作为光敏材料的光致抗蚀剂涂覆在玻璃板上。 激光记录器110根据提供的EFM +信号用激光照射光盘原盘92,并且基于 EFM +信号进行凹坑图案的曝光。此后,当光致抗蚀剂处于显影工艺中时, 在正抗蚀剂的情况下,曝光的部分被融化,凹凸图案形成在光致抗蚀剂膜上, 并且根据预定形式的凹坑图案(凹坑/岸台的凹凸形状)形成在光盘原盘92 的表面上。
此外,如上所述,记录调制信号发生器100基于从母盘91读出的信号 产生EFM +信号,并且基于附加记录管理单元160的指示将非调制信号插 入EFM +信号的特定局部部分。
在非调制信号的时限期间,激光束记录器110中的激光关闭。即,作为 非调制信号插入EFM +信号的结果,在光盘原盘92上形成没有曝光的部分。 该部分整个变成岸台,在该部分没有形成凹凸形状。这就成为附加信息记录 部分(稍后描述)。
基于这种光盘原盘92,制造称为压模93的印模(die),在该压模93中 光盘原盘92的凹坑图案是被反转的和被转印的。自然地,附加信息记录部 分也形成在压模93中。
下面,在模制膜形成步骤中,首先,模制装置120通过使用压模93制 造光盘基片94。形成在光盘原盘92上的凹凸图案转印到光盘基片94上,并 且形成凹坑图案。
作为制造光盘基片94的方法,已知有压制成型、注射成型和光硬化方 法等。
下面,膜形成装置130使得涂覆膜比如反射膜涂覆在光盘基片94上,从压模93转印凹坑图案到该光盘基片94上,由此形成具有反射膜的光盘基 片95。
下面,在层叠步骤中,形成有反射膜的光盘基片95与层叠基片96层叠。
对于层叠基片96,使用在类似于上述步骤的步骤中制造的形成有反射膜 的光盘基片、形成有半透明反射膜的光盘基片或其上没有涂覆反射膜的仿真 光盘基片 (dummy optical disc substrate )。
基片层叠装置140将一个层叠基片96与形成有反射膜的光盘基片95层 叠,^v而制造光盘97。
关于层叠的结合技术,已知有使用紫外线硬化树脂的技术和使用带有粘 着剂(tackifier)的薄片的技术等。
在现有技术的DVD中,层叠的光盘97成为作为成品的DVD。在这种 情况下,没有形成凹坑图案的附加信息记录部分设置在记录轨道上的局部部 分中,在该记录轨道中以上述方式形成凹坑图案。
因此,在层叠的光盘97上进行附加记录步骤。在附加记录步骤,附加 信息记录装置150将附加信息写入光盘97上的附加信息记录部分中。例如, 对于每个单独的光盘写入识别信息作为附加信息。
附加信息记录装置150写入附加信息,从附加记录管理单元160显示的 附加信息记录部分的位置信息(地址)和要记录的附加信息提供到附加信息 记录装置150。
在这种情况下,附加信息记录装置150通过这样的技术进行写入其中 在附加信息上进行EFM +调制,基于EFM +信号照射用于记录的高输出激 光脉冲,并且附加信息记录部分中的反射膜祐j察除或减少,由此形成孔标记。
作为完成这种附加记录步骤的结果,完成了只读光盘90的制造。然后, 以上述步骤在批量生产中生产的只读光盘90可以形成为这样的光盘在该 光盘上单独地记录了唯一的附加信息,尽管这些光盘是其上记录了相同内容 (音乐、视频、游戏、应用程序等)的光盘。
下面将描述该实例的只读光盘90 (DVD),该只读光盘90以上述方式 制造。
图2是只读光盘90的平面图。只读光盘90是具有12cm直径的光盘, 且由箭头的半径范围表示的区域是信息记录区1。信息记录区1是基于EFM +信号的凹坑/岸台形式的记录数据序列形成为螺旋记录轨道的区域,并且是
包括其中记录管理信息的导入区、其中记录内容数据的内容区和导出区的区域。
信息记录区1中在图2中由范围AR1和范围AR2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 和示意性截面图分别示于图3A和3B和图4A和4B.
这里,范围AR1是产生普通记录轨道作为凹坑/岸台形式的记录数据序 列的部分,而范围AR2是形成孔凹坑的包含附加信息记录部分的部分。
图3A示出范围AR1的放大图,而图3B示出图3A的虛线的示意性截 面图。
图3A示出其中形成图案作为凹坑2和岸台3形式的记录数据序列的状态。
然后,从图3B可以看到,使用粘合剂5 (例如,紫外线硬化树脂或结 合片)层叠具有0.6mm厚度的形成有反射膜的光盘基片95和层叠基片(仿 真光盘基片)96,使得只读光盘90形成为1.2mm的厚度,每个光盘基片95 例如由聚碳酸脂形成。
在这种情况,形成有反射膜的光盘基片95的一个主表面形成为信息记 录表面LO,且信息记录表面L0形成为由凹坑2和岸台3形成的凹凸图案。 此外,凹坑2和岸台3的表面形成有反射膜4。
凹坑2和岸台3的凹凸关系可以倒转。
对于与形成有反射膜的光盘基片95层叠的层叠基片96,在图3B中, 使用仿真光盘基片(没有涂覆有反射膜的光盘基片)。如上所述,对于层叠 基片96,可以使用形成有反射膜的光盘基片和形成有半透明反射膜的光盘基 片作为层叠基片96。
通常,根据结构,粘合剂5是光学透明的,并且可以不是光学透明的。 当与形成有反射膜的光盘基片95层叠的层叠基片96具有反射膜或半透明反 射膜时,其结合表面成为其上形成反射膜或半透明反射膜的表面。
下面,图4A示出图2中范围AR2的》文大图,而图4B示出图4A的虛
线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图。
如图4A所示,某一环形轨道的局部部分形成为附加信息记录部分10。 在附加记录步骤中形成的由孔标记6形成的记录数据序列在附加信息记录部 分10中形成。即,附加信息记录为由孔标记6形成的记录数据序列。附加 信息记录部分沿轨道线方向的部分之前和之后的部分是由凹坑2和岸台3形
成的记录数据序列,而邻近附加信息记录部分10的轨道也是由凹坑2和岸 台3形成的记录数据序列。
如图4B所示,范围AR2的基本层结构类似于图3B中的基本层结构, 而孔标记6形成在信息记录表面L0的部分中。即,孔标记6以金属合金反 射膜4被擦除或减少至几乎不存在的方式形成。
图5A和5B示出对应于图4A和图4B的在附加记录步骤中记录附加信 息之前的状态。
如图5A所示,附加信息记录部分IO形成为这样的部分其中没有形成 由凹坑2和岸台3形成的凹凸图案,作为非调制部分。从图5B可以看到, 附加信息记录部分IO存在于与岸台3相同的平面上,并且形成为用反射膜4 覆盖的所谓的镜面部分。
在附加记录步骤中将附加信息记录到这种附加信息记录部分10。
即,附加信息记录装置150设置为使用例如高输出红半导体激光器的专 用的记录装置。附加信息记录装置150具有通过使用例如差分相位探测 (DPD)跟踪信息记录区1的凹坑序列的功能,以及引起用于记录的高输出 激光脉冲在期望的部分中光发射的功能。附加信息记录装置150在图5A和 5B的状态下进行在附加信息记录部分10上的记录,并形成孔标记6,如图 4A和4B所示。对于此时的光发射图案的调制,使用EFM +信号作为与对 应于信息记录区的凹坑序列的调制相同的调制方法。
图6示出当附加信息记录到只读光盘90上的记录部分10时,其中发射 高输出激光以形成孔标记6的样品的状态。这是形成有孔标记6的附加信息 记录部分10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照片。
在SEM观测时,形成有反射膜的光盘基片95和层叠基片96 (仿真光 盘基片)在结合表面处被剥离,并且电子束发射到暴露和观察反射膜的部分。 对于反射膜4,使用含有Al作为基础合金并含有原子百分比大约为1%的 Fe和原子百分比大约为5 %的Ti的Al合金。
从图6可以看出,形成于附加信息记录部分10中的金属合金反射膜根 据附加信息的调制信号被擦除或减少,孔形成为椭圆形状,并且对应于凹坑 的孔标记6完美i也形成。
此外,附加信息记录部分10的沿轨道线方向的长度X大约在2(im到 150(am的范围内,如图4A所示。由EFM +信号形成的凹坑图案在3T到14T的范围内,并且3T标记具 长度为0.4pm。当作为至少3T间隔、3T标记、3T间隔、3T标记和3T间隔 的记录数据序列形成在附加信息记录部分10中时,附加信息记录部分10的 长度X需要为2|im。
此外,当孔标记6由附加信息记录装置150形成时,需要在附加信息记 录部分10中保持跟踪。附加信息记录部分10在孔标记6形成之前形成为4竟 面表面,并且是其中没有获得跟踪错误信号的部分。即,在附加信息记录部 分IO之前和之后的部分中保持持续跟踪(on-tracking)状态的长度是作为附 加信息记录部分10的长度的极限。根据附加信息记录装置150的跟踪性能 和跟踪伺服频带,该长度优选可以到大约150pm。
实际上,附加信息记录部分10的长度X可以根据要记录在附加信息记 录部分10中的信息量而设定在2(im到150pm的范围内,或者可以设定在例 如10到40(im。在DVD的情况下,10到40(im对应于大约5到20个符号, 并且当考虑错误纠正和数据的任意性时是一个合适的长度。
顺便提及,在以上图3A到图5B中,示出了所谓的单层光盘,在该单 层光盘上设置一个信息记录表面LO作为信息记录表面。即使在其上设置多 个信息记录表面的多层光盘的情况,由孔标记6形成的记录数据序列也可以 如上所述形成。图7A和7B每个都示出截面结构的实例。
图7A和7B均示出其上形成两个信息记录表面L0和L1的只读光盘90, 并且特别地示出其中设置附加信息记录部分10的部分的截面结构。
在两层结构的只读光盘90的情况,半透明反射膜用作相对于形成有反 射膜的光盘基片95的层叠基片96。形成有半透明反射膜的光盘基片是这样 的光盘基片使得半透明反射膜7形成在其上已形成有凹坑/岸台形式的预定 记录数据序列的光盘基片上。
信息记录表面LO形成在形成有反射膜的光盘基片95的一个主表面上, 并且信息记录表面Ll形成在形成有半透明反射膜的光盘基片的一个主表面 上。
信息记录表面L0和L1可以由众所周知的方法形成。例如,两个光盘基 片94同时形成。在形成的同时,形成第一信息记录表面LO的凹坑2和岸台 3形成在光盘基片94的一个主表面上,而形成第二信息记录表面Ll的凹坑 2和岸台3形成在另一个光盘基片94的一个主表面上。 下面,反射膜4例如由溅射形成在一个光盘基片94的信息记录表面L0 的表面上,而半透明反射膜7由溅射形成在另一个光盘基片94的信息记录 表面Ll的表面上。
然后,例如,紫外线硬化树脂涂覆到一个光盘基片94的信息记录表面 L0上,且信息记录表面L0通过与另 一个光盘基片94的信息记录表面Ll结 合被层叠,并且紫外线硬化树脂通过用紫外线照射而^皮硬化。
即使在两个或多个信息记录表面的情况,孔标记6也可以以如上所述相 同的方式形成。即,在附加信息记录装置150中,记录激光会聚到附加信息 记录部分10形成为非调制部分一侧的信息记录表面,并且使激光器根据附 加信息的调制信号以合适的输出发光,由此形成孔标记6。
图7A示出其中附加信息记录部分IO设置在信息记录表面L0侧的实例, 且其中进行激光照射以擦除或减少反射膜4 (完全反射膜),由此形成孔标记 6。
此外,图7B示出其中附加信息记录部分IO设置在信息记录表面Ll侧 的实例,且其中进行激光照射以擦除或减少半透明反射膜7,由此形成孔标 记6。
此外,此时尽管没有限制照射激光的方向,例如,如图7A所示,当激 光入射方向被设定并且孔标记6形成在信息记录表面L0侧时,会聚到信息 记录表面L0的激光的有效输出成为由半透明反射膜7削弱的值。因此,考 虑到削弱量,发射时的激光输出的值需要设定得大。
如图7A和7B的实例所示,即使在多层结构的只读光盘90的情况,附 加信息记录部分10可以设置在信息记录表面之一上,并且附加信息可以在 附加信息记录部分10中写入为由孔标记6形成的数据序列。
这里,使用信息记录表面其中之一。另外,例如,附加信息记录部分IO 可以设置在两个信息记录表面L0和Ll上,并且由孔标记6形成的记录数据 序列可以形成在两个信息记录表面上。
这里,为了使该实例的只读光盘90可以用于DVD,自然地,需要使用 符合DVD标准的光盘;即,由孔标记6形成的记录数据序列的部分也需要 符合DVD标准。
为此目的,在由孔标记6形成的记录数据序列部分,至少需要满足下面 的条件。
今由孔标记6形成的记录数据序列满足扫描长度(run-length)限制。 今反射率符合由孔标记6形成的记录数据序列中的DVD标准。 今由孔标记6形成的记录数据序列部分中的再现信号的调制度符合 DVD标准。
今由孔标记6形成的记录数据序列部分中的再现信号的对称性符合 DVD标准。
今由孔标记6形成的记录数据序列部分中的跳动值(jittervalue)符合 DVD标准。
首先,由孔标记6形成的记录数据序列满足DVD的扫描长度限制的事 实使得必需形成3T到14T的孔标记6和岸台的图案。为此原因,附加信息 只需要以与凹坑/岸台形式的记录数据序列的正常形成过程中相同的方式净皮 调制成EFM +信号,孔标记6只需要基于EFM +信号形成,以及也只在与 附加信息记录部分之前和之后的凹坑序列的关系中需要满足扫描长度限制。
此外,在DVD标准中,在单层光盘(在非偏振光学系统的情况下)的 情况下,使反射率为从60%到85%,或者(在偏振光学系统的情况下)使 反射率为从45%到85%。在两层光盘的情况,使反射率为从18%到30%。
孔标记6的部分的反射率与反射膜的膜厚之间的关系示于图8。这里, 示出了当具有650 nm波长的光通过具有约1.5的折射率的树脂照射时,对于 相应地使用纯Ag和纯Al作为反射膜的情况,使用计算机计算的反射率。
从图8可以看到,膜厚越薄,则反射率越低。当反射膜是纯Ag时,反 射率在约30nm的膜厚时大约为80%,并且当膜厚是50nm或更厚时超过 90。/。并且变得平坦。当反射膜是纯A1时,反射率在约10mn的膜厚时大约为 70%,并且在20nm的膜厚时超过85。/。,并且在膜厚为大约35nm或更厚时 变得平坦。
在本发明中,为了稳定地将附加信息数据形成为孔标记,例如,使用其 中将化学元素添加到纯Al的Al合金作为反射膜。在A1合金的情况,因为 在相同的膜厚进行比较时反射率比纯Al的情况降低,所以关于反射膜材料,
DVD标准,例如,在非偏振光学系统中反射率为60%或更大。
这里,孔标记6的部分是孔标记6通过使得反射膜被擦除或减少而形成 的部分,并且孔标记6和下一个孔标记6之间的间隔部分(平面部分)是反
射膜通常被留下的部分。基本上,孔标记6和下一个孔标记6之间的间隔部
分具有与凹坑2和岸台3的记录数据序列的岸台3的部分的膜厚相同的膜厚, 并且获得必要的反射率。
在DVD标准中,调制度如下设定
I14/I14H2 0.60 13/114^0.15 (在单层光盘的情况)
13/114 2 0.20 (在两层光盘的情况)。
此外,在DVD标准中,非对称性如下设定
-0.05 ^ ((I14H + I14L) / 2 - (I3H + I3L) / 2) /114 S 0.15。
图9是再现信号的眼图的示意图。114是14T图案的峰-底的振幅水平。 114H是14T图案的峰水平。114L是14T图案的底水平。13是3T图案的峰-底的振幅水平。13H是3T图案的峰水平。BL是3T图案的底水平。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凹坑2和岸台3形式的记录数据序列中的再现信 号振幅和由孔标记6形成的记录数据序列中的再现信号振幅的示意图。如图 IO所示,对于I14H、 114L、 13H和I3L,从由凹坑2和岸台3形成的记录数 据序列和从由孔标记6形成的记录数据序列可以获得几乎相同的水平,并且 可以满足调制度和非对称性的标准。
关于跳动值(相对于信道位时钟时间,channel bit clock time ),记录凄t 据序列仅需要由孔标记6形成,以使得跳动值小于或等于8.0% 。
此外,为了使通常的再现装置(特别是没有再现由孔标记6形成的记录 数据序列的专用功能的再现装置)以与对由凹坑/岸台形成的记录数据序列的 再现方式相同的再现方式再现由孔标记6形成的记录数据序列,孔标记6的 逻辑性(logics)彼此匹配是必要的。
在这种情况,例如,再现信号对于凹坑2成为L值,而对于岸台3成为 H值。在由孔标记6形成的记录数据序列的部分中,再现信号对于孔标记6 成为L值,而对于孔标记6和下一个孔标记6之间的间隔部分成为H值。 即,由凹坑2和孔标记6代表的逻辑性彼此匹配。
已知的是,在由凹坑/岸台形成的记录数据序列中,由凹坑/岸台代表的 信息基于由于相位差造成的反射光强度的变化被探测。即,在凹坑2中,反 射光的量由于衍射光的相位差引起的界面和再现装置的物镜的孔径之间的 关系而降低。由此,在岸台3和凹坑2中,获得探测的反射光的量之间的差 异,使得能够获得对应于凹坑/岸台的再现信号波形。
另一方面,在由孔标记6形成的记录数据序列中,获得探测的反射光的
量的差异,该反射光的量的差异通过孔标记6中的反射率和间隔部分中的反 射率之间的差异来探测。从图8可以看到,反射膜几乎被擦除的孔标记6具 有低反射率。另一方面,在反射膜被留下的间隔部分中,具有高反射率。
因此,如同样在图10中所示,当从再现信号的波形看,对于凹坑序列 和由孔标记6形成的记录数据序列,获得几乎相同的再现信号波形,并且对
在下面,将给出其中可以从作为只读光盘90的DVD探测信号而不需要 具有特定读出功能的再现装置的实验结果的描述,在该只读光盘90上已经 以由孔标记6形成的记录数据序列的形式记录了附加信息。
在实验中,提供了在内容区内具有多个附加信息记录部分10的光盘基 片。具有与图6中使用的Al合金膜不同的成分的大约35nm厚的Al合金膜 形成在光盘基片上,并且层叠到仿真光盘基片,由此制造只读DVD。
在轨道线方向上附加信息记录部分10的长度X设定为约40pm。
下面,附加信息在所有多个附加信息记录部分10中由孔标记6形成, 使得在再现信号被:探测之后,可以通过考虑单个附加信息记录部分10之前 和之后的由凹坑序列形成的信息数据来正确地解码EFM +信号。至于用于 形成孔标记6的附加信息记录装置150,使用具有650nm波长的光学系统和 NA为0.60的物镜的高输出激光写入器。
如果将附加信息写入到附加信息记录部分10中是不成功的,则解码错 误的数量增加,并且,在更坏的情况,读出变得不可能。
比專交实例
提供只读光盘90 (DVD),在该只读光盘90上通过将附加信息记录装 置150的激光输出设定为64mW来在附加信息记录部分10中进行记录。
在这种情况,提供可通过商业途径获得的七个制造商的DVD播放机, 并进行再现测试。由此,在所有七种模式类型中发生解码错误,并且不能再现。
实马佥实例
提供只读光盘90 (DVD),在该只读光盘90上通过设定在光盘表面上 附加信息记录装置150的激光输出为73mW来在附加信息记录部分10中进
行记录。
然后,提供可通过商业途径获得的七个制造商的DVD播放机,并且进
行再现测试。结果在任何播放机中都不发生解码错误,并且可以读出附加信

下面,在其上记录有附加信息的只读光盘90 ( DVD )在80。C和85 %的 环境中储存240小时后再一次进行再现测试。即使经受了这样的环境,在任 何播放机中也都不发生解码错误,并且成功读出。
作为上述结果的结论,在通过由合适的激光输出进行孔标记6的记录来 记录附加信息的情况下,已证实了对于本实施例的只读光盘90可以用普通 的商用DVD播放机再现而不需要特定的读出装置。
此外,在实施例中,作为采用DVD方法的只读光盘90,已经描述了其 中实现本发明的实例。本发明也可以应用到釆用其它光盘方法和其它制造方 法的只读光盘介质。
权利要求
1.一种只读光盘介质,所述只读光盘介质具有信息记录表面和反射膜,所述信息记录表面具有凹凸形状和基于第一调制信号形成,并且所述信息记录表面用所述反射膜涂覆,且在所述只读光盘介质上通过形成所述凹凸形状作为由凹坑和岸台形成的第一记录数据序列来形成记录轨道,其特征在于附加信息记录部分设置在所述记录轨道中,在所述附加信息记录部分中,所述信息记录表面是平面的,在所述记录轨道上形成有由凹坑和岸台形成的所述第一记录数据序列,并且,在所述附加信息记录部分中,以基于第二调制信号擦除或减少所述反射膜的方式形成有第二记录数据序列。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只读光盘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产生所述第 一调制信号的调制方法和用于产生所述第二调制信号的调制方法是相同的 调制方法。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只读光盘介质,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所述凹坑 的逻辑值与对应于其上所述反射膜被擦除或减少的部分的逻辑值相同,所述 对应于所述凹坑的逻辑值是从由所述第一记录数据序列读出的再现信号探值是从由所述第二记录数据序列读出的再现信号探测得到的逻辑值。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只读光盘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信息记 录部分在所述记录轨道的线方向上具有从2(im到150|im的长度。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只读光盘介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盘的径 向上与其上形成有所述附加信息记录部分的记录轨道相邻的记录轨道为其 上形成有由凹坑和岸台形成的所述记录数据序列的记录轨道。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只读光盘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盘介质具 有远离光入射表面的第一信息记录表面和靠近所述光入射表面的第二信息 记录表面,所述附加信息部分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信息记录表面上,以及 在所述第一信息记录表面上的附加信息记录部分中,以基于所述第二调 制信号擦除或减少所述反射膜的方式形成有所述第二记录数据序列。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只读光盘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盘介质具 有远离光入射表面的第一信息记录表面和靠近所述光入射表面的第二信息 记录表面,所述附加信息记录部分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二信息记录表面上,以及 在所述第二信息记录表面上的所述附加信息记录部分中,以基于所述第 二调制信号擦除或减少所述反射膜的方式形成有所述第二记录数据序列。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只读光盘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记录数 据序列具有3T到14T的图案,所述第二记录数据序列的反射率为从60 %到85 % , 所述第二记录数据序列的调制度满足以下关系 I14/I14H2 0.60, 13/114^0.15,所述第二记录数据序列的非对称性满足以下关系-0.05 ^((114H + I14L)/2 —(I3H + I3L)/2)/I14$0.15,以及跳动值小于或等于8.0%。
9、 一种制造只读光盘介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母盘灌制步骤,基于第 一调制信号形成具有凹凸形状的压模;模制步骤,通过使用所述压模在信息记录表面上形成凹凸形状;以及膜形成步骤,在所述信息记录表面上涂覆反射膜,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母盘灌制步骤中,在所述压模中形成平面 的附加信息记录部分,在所述膜形成步骤中,形成所述平面的附加信息记录部分,在所述膜形成步骤之后,具有在所述附加信息记录部分中基于第二调制 信号擦除和减少所述反射膜的附加记录步骤,以及记录轨道这样来构造在所述信息记录表面上形成倒转的凹凸形状来作 为由凹坑和岸台形成的第一记录数据序列,并且在所述附加信息记录部分中 形成反射膜的擦除和减少来作为第二记录数据序列。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只读光盘介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膜形成步骤之后和所述附加记录步骤之间,将具有所述记录轨道的基 片与另一基片层叠的层叠步骤。
全文摘要
在使用压模大量制造光盘基片的阶段,在形成为由凹坑/岸台记录的一系列数据的记录轨道内,没有形成凹坑/岸台的一区域预先形成为附加信息记录区域。金属合金反射膜涂覆在包括这种附加信息记录区域(10)的信息记录表面上。此后,附加信息记录区域(10)中的金属合金反射膜的部分区域被除去或减少,以形成凹坑空位标记(6),由此记录附加信息。该附加信息记录在信息记录区中的记录轨道的部分区域上,在所述信息记录区中,信息被记录为由凹坑/岸台形成的一系列数据并且包括内容区和控制区比如导入区。凹坑空位标记(6)形成为标记,当被再现时可以从该标记获得类似于凹坑的逻辑值。
文档编号G11B7/24GK101371303SQ200780002828
公开日2009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2日
发明者中野淳, 先纳敏彦, 坂本哲洋, 塚原诚, 斋藤昭也, 碓冰吉伸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