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镜及光拾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68420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物镜及光拾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对不同种类的光盘互换可能地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的光拾取装置及其中使用的物镜光学元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能够用波长400nm程度的蓝紫色半导体激光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 (以下将“记录及/或再生”记为“记录/再生”)的高密度光盘系统的研究开发迅速进展。 作为一例,用ΝΑΟ. 85、光源波长405nm规格进行信息记录/再生的光盘、即所谓的Blu-ray Disc(以下称为BD),对大小与DVD(NA 0. 6、光源波长650nm、记忆容量4. 7GB)相同的直径 12cm的光盘,每一层能够记录25GB的信息。但是,只能对这种高密度光盘例如BD确切地记录/再生信息的话,作为光盘播放 /录制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产品的价值来说是不充分的。考虑到现在有记录着多种多样信息的DVD和CD (小型盘)出售之现况,只能对BD记录/再生信息是不够的,实现对例如用户持有的DVD和CD也能够同样确切地记录/再生信息,是提高BD用光盘播放/录制机产品价值的必经之路。出于这一背景,希望BD用光盘播放/录制机中搭载的光拾取装置,具有既维持对BD、DVD且⑶任何一种的互换性又能够确切地记录/再生信息之性能。作为实现既维持对BD、DVD且⑶任何一种的互换性又能够确切地记录/再生信息的方法,可以考虑相应记录/再生信息光盘的记录密度选择性地切换BD用光学系和DVD、 CD用光学系之方法,但这样需要多个光学系,不利于小型化,另外成本上升。因此,为了简化光拾取装置结构,实现低成本,优选在具有互换性的光拾取装置中,也使BD用光学系统和DVD、CD用光学系统通用化,尽量减少构成光拾取装置的光学部件数。然而,使对着光盘配置的物镜通用化,是最有利于简化光拾取装置结构和降低成本的。对此,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能够用3种波长的光,对2种以上基板厚的多种光盘进行信息记录/再生的光拾取装置中使用的物镜。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中是采用405nm、 657nm、788nm波长的光,对0. 6mm、1. 2mm仅2种基板厚的光盘进行信息记录/再生。波长 405nm和波长657nm的光用于基板厚0. 6mm的光盘,波长788nm的光用于基板厚1. 2mm的光盘。这种物镜上,为了与多种光盘对应,将激光在物镜上的入射面至少分割成3个区域。使多种波长激光的任何一个穿过物镜对应区域时,聚光于对应的光盘信息记录面上。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1中是将物镜分割成4区域,使物镜最内区域为能够使3种波长的光分别聚光于3种光盘各信息记录面的折射面;使该折射面外侧区域为能够使405nm波长和788nm 波长的光聚光于2种光盘各信息记录面的折射面;使该折射面外侧为能够使405nm波长和 657nm波长的光聚光于2种光盘各信息记录面的衍射面;使该衍射面外侧为能够使405nm 波长的光聚光于1种光盘信息记录面的衍射面。另外,实施例2、3中是将物镜分割成3区域,使最内区域为能够使3种波长的光分别聚光于3种光盘各信息记录面的折射面;使该折射面外侧区域为能够使657nm波长和788nm波长的光聚光于2种光盘各信息记录面的衍射面;使该衍射面外侧区域为能够使405nm波长和657nm波长的光聚光于2种光盘各信息记录面的衍射面。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能够用3种波长的光对基板厚不同的BD、DVD、⑶之3 种规格的光盘进行信息记录/再生的光拾取装置中使用的物镜。专利文献2的实施例中是采用波长405nm、658nm、785nm的光对基板厚0. 0875mm、0. 6mm、1. 2mm的光盘进行信息记录/再生。这种物镜上,为了与多种光盘对应,将激光入射到物镜上的面至少分割成3个区域。使多种波长激光的任何一个穿过物镜对应区域时,利用衍射光分配、聚光于对应的光盘信息记录面上。具体则是使物镜最内区域为能够使穿过的3种光束分别聚光于BD、DVD、 CD各信息记录面上的衍射面;使该衍射面外侧为能够使穿过的405nm和658nm光束聚光于 BD、DVD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785nm光束聚光于CD的衍射面;使该衍射面外侧为能够使穿过的405nm光束聚光于BD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658nm和785nm光束分别聚光于 DVD、CD信息记录面的面;实施例1、2、3中是使最外区域为折射面,实施例4、5中是使最外区域为衍射面。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特开2006-40512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许第4033240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1的所有实施例中,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再生的光盘种类是基板厚为 0. 6mm或1. 2mm的光盘。因此,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物镜不能对基板厚为0. Imm的BD进行
信息记录/再生。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物镜,其最中心区域是能够将穿过的第1光束聚光于BD、第2 光束聚光于DVD、第3光束聚光于⑶之区域。在该区域上,为了与BD、DVD、⑶之3种规格的光盘对应,在激光入射到物镜的面上,重叠着衍射次数不同的衍射构造。因此,很有可能出现衍射构造的1个凹凸的宽度、即齿距变得狭窄的环带。虽然专利文献2中有记载如果齿距宽在5 μ m以下的话则除去其环带对光学性能也没有大的影响之旨意,但是,即使除去 5μπι以下的环带,实际形状化及制造时,仍然有可能残存有困难的狭窄宽度之环带。当然, 不进行上述除去的话,则实际形状化及制造更困难。用一个物镜对应分别具有不同基板厚的光盘的情况,当信息记录/再生的光盘为 CD时,因为CD与其它光盘相比光盘的基板厚大,所以必须增大从物镜像侧主点到像侧焦点的距离。并且,CD的记录/再生时,为了确保充分量的工作距离(从激光从物镜射出之面的最靠光盘的位置,到光盘的距离),物镜焦点距离趋向变长。例如,专利文献1的所有实施例中,光盘为⑶时,物镜的焦点距离长为3. 118mm,物镜的轴上厚也厚至2. 3mm。并且,有效径也大为3. 9mm。另外,专利文献2的实施例3中,光盘为CD时,物镜的焦点距离也长至 2. 43mm,物镜的轴上厚也厚至2. 37mm。另外,专利文献2中,⑶的焦点距离最短的实施例中,焦点距离也长至2. 24mm。也就是说,专利文献2中是通过加厚物镜的轴上厚,来确保CD 时的焦点距离和工作距离的。但是,上述这种厚度厚的物镜却难于用于被用来搭载在笔记本电脑等中的薄型光盘驱动装置中。并且,如专利文献2中所述,若将含物镜光轴的区域作为BD、DVD、⑶用光束穿过的通用区域,则与其它光盘相比基板厚厚的CD的工作距离有点不足,使用上不方便,存在问题。本发明考虑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充分确保CD的工作距离又能够用于薄型光盘驱动装置、能够对BD、DVD、⑶的不同光盘确切地进行信息记录/再生的光拾取装置,及适用于其中的物镜。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第1项记载的物镜是光拾取装置用的物镜,该光拾取装置具有射出波长λ 1之第 1光束的第1光源、射出波长λ2(λ1 < λ》之第2光束的第2光源、射出波长λ3(λ2 < λ ;3)之第3光束的第3光源、物镜,通过所述物镜使所述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 或再生地聚光于具有厚度tl之保护层的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使所述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具有厚度t2 (tl < t2)之保护层的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使所述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具有厚度t3(t2 < t3)之保护层的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从而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物镜的特征在于,所述物镜是单透镜,至少一个光学面具有含光轴的第1区域、设在所述第1区域外侧的第2区域、设在所述第2区域外侧的第3区域,所述区域中,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 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所述物镜的区域,与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所述物镜的区域,是不同的区域。设能够使第1光束聚光于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且能够使第3光束聚光于第3 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之第1光盘第3光盘兼用区域时,因为第3光盘与其他光盘相比基板厚大,所以,第3光束的入射面到聚光点的距离长,必须加大聚光于第3光盘信息记录面的光束所穿过的区域的母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半径,因此,第1光盘和第3光盘兼用区域的面形状容易变平坦。并且,因为使第1光束能够聚光于第1光盘信息记录面的第1光盘用区域被要求最高精度的光学性能,所以,大多被配置在含光轴的最中心区域。这样,第1区域之母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半径变大,面形状变得平坦,这些区域的焦点距离也变长,进而言之,物镜的轴上厚变厚。物镜的轴上厚变厚会导致在薄型光盘驱动装置中使用有困难。根据本发明,因为能够独立地任意设计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所述物镜区域(第1光盘用区域)以及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所述物镜区域(第3光盘用区域),所以,能够实现例如维持大的第3光盘用区域的近轴曲率半径、减小第1光盘用区域的近轴曲率半径,所以,既能够较长地维持第3光盘时的焦点距离,又能够减薄物镜的轴上厚,较长地确保对第3光盘的工作距离。这样,能够提供不仅能对三种不同的光盘互换可能地进行信息记录/再生,而且最适合于薄型光盘驱动装置的物镜。第2项记载的物镜,是第1项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式0. 15 (mm)彡 WD3 彡 0. 5 (mm) (1),其中,
WD3 所述第3光盘使用时的工作距离过分增大第3光盘时的工作距离的话,物镜的横断面比增大,边缘厚(光轴方向的最小厚度)变小,制造上难以恰好确保适当长度,存在问题。另外,由于增大第3光盘时的工作距离,对第3光束的焦点距离也变长。然而工作距离太长的话,物镜是塑料透镜时,温度变化时像差变化增大,产生问题。对此,通过上述结构,既确保第3光盘时充分的工作距离, 又抑制横断面比较小,容易制造,而且即使物镜是塑料透镜,也能够提供温度变化时像差变化小的物镜。第3项记载的物镜,是第1或2项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中,某区域的母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半径,与他区域的母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半径之差在0. Imm以上 0. 7mm以下。第4项记载的物镜,是第3项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中,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之区域的母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半径,与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之区域、或使穿过的所述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之区域的母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半径之差在0. Imm以上0. 7mm以下。将透镜的面形状构成为优先在第3光盘上聚光的面形状时,因为第3光盘比其他光盘基板厚大,所以第3光束的入射面到聚光点的距离长,聚光于第3光盘信息记录面的光束所穿过的区域的母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半径大,因此面形状平坦。区域间的近轴曲率半径之差小时,聚光于第3光盘信息记录面的光束不穿过的区域(例如第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第1光盘专用区域)的母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半径也变大,所以面形状变得平坦,这些区域的焦点距离也变长,进而言之,物镜的轴上厚变厚。例如,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中,CD 用光束穿过的区域的母非球面的曲率半径之差,实施例1中为0. 0172mm、实施例2中则小为0.0119mm。因此,不聚光⑶用光束的区域的焦点距离变长,物镜的轴上厚相应变厚。另外专利文献2中,因为增大聚光CD用光束之区域的母非球面的曲率半径,聚光CD用光束之区域和不聚光CD用光束之区域的母非球面的曲率半径之差变小,所以,不聚光CD用光束之区域的母非球面的曲率半径也变大。例如,曲率半径之差最大也只不过是实施例5中的 0. 0701mm之较小的值。因此,不聚光CD用光束之区域的焦点距离变长,物镜轴上厚也变厚, 这样物镜的有效径也变大。物镜轴上厚最小的实施例3中也厚至2. 37mm。物镜轴上厚变厚造成用于薄型光盘驱动装置有困难。也就是说,通过构成上述第3、第4项的结构,能够维持大的第3光盘用区域的近轴曲率半径,所以能够维持长的第3光盘时的焦点距离。并且,能够减小第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第1光盘专用区域的近轴曲率半径,所以能够减薄物镜的轴上厚。因此,在构成聚光于第3光盘信息记录面的光束所穿过的区域将第3光束良好地聚光于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聚光于第3光盘信息记录面的光束不穿过的区域使第1光束或第2光束良好地聚光于第1光盘或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的同时,能够减薄物镜的轴上厚。第5项记载的物镜,是第1 4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具有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 不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之第3光盘专用区域。通过上述结构,能够维持大的第3光盘用区域的近轴曲率半径,减小第1光盘用区域的近轴曲率半径,所以,既能够维持长的第3光盘时的焦点距离又能够减薄物镜的轴上厚。另外,如果想既设与第1光盘、第2光盘、第3光盘都对应的第1光盘第2光盘第3光盘兼用区域,又伸长第3光盘用焦点距离、确保长的工作距离的话,则用来分开各光束的衍射构造的齿距变得非常微细,物镜的成型有困难,现在因为没有必要设第1光盘第2光盘第 3光盘兼用区域,所以没有必要设齿距非常微细的衍射构造,可以得到容易制造的物镜。第6项记载的物镜,是第5项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光盘专用区域是折射面。通过使所述第3光盘专用区域为没有衍射构造的折射面,能够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同时成型物镜可以容易。第7项记载的物镜,是第5或6项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光盘专用区域数为1以上3以下。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抑制聚光于第1光盘的第1光束的光量损失,同时能够使物镜结构变得单纯,所以能够得到容易制造的物镜。第8项记载的物镜,是第1 7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1区域是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使穿过的所述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之第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通过上述结构,能够维持大的第3光盘用区域的近轴曲率半径,减小第1光盘用区域的近轴曲率半径,所以,既能够维持长的第3光盘时的焦点距离又能够减薄物镜的轴上厚。另外,因为没有必要设与第1光盘、第2光盘、第3光盘都适应的第1光盘第2光盘第 3光盘兼用区域,所以没有必要设齿距非常微细的衍射构造,可以得到容易制造的物镜。若将含物镜光轴的区域用作第1、第2、第3光束穿过、分别聚光于第1、第2、第3 光盘的通用区域,则与其他光盘相比基板厚厚的CD的工作距离稍微不足,使用上不方便, 存在问题。对此,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使第1区域的近轴曲率半径为相同于第1光盘专用区域的近轴曲率半径,能够减小第1区域的近轴曲率半径,能够减薄物镜的轴上厚。这样,能够增长⑶的工作距离。另外,使用短波长光束的光盘信息记录密度高,各信息槽直径小,所以,使用短波长光束的光盘上相应各信息槽而聚光斑点的直径小,一般要求高精度聚光特性。对此,穿过靠光轴区域的光束经过折射、衍射后光的行进方向的变化小,能够发挥良好的聚光特性。本发明中,将含物镜光轴的区域,作为用来聚光比第3光束短波长的第1光束及第2光束的区域,提高像差特性。第9项记载的物镜,是第8项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区域具有第1 衍射构造,所述第1衍射构造是使所述第1光束穿过时发生的0次衍射光(透过光)多于其他任何次数的衍射光之构造。第10项记载的物镜,是第1 9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区域是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 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之第3光盘专用区域。通过上述结构,能够维持大的第3光盘用区域的近轴曲率半径,能够维持长的第3 光盘时的焦点距离。另外,容易使适应于第3光盘使用时的较小的像侧数值孔径,能够进行确切的信息记录/再生。例如,第3光盘为⑶时,能够在⑶的必要数值孔径内设⑶专用区域,所以,能够确切地对CD进行记录/再生。第11项记载的物镜,是第1 10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区域是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使穿过的所述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 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之第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通过上述结构,在第1光盘为BD、第2光盘为DVD时,能够在BD及DVD的必要数值孔径内设BD/DVD兼用区域,所以,能够确切地对BD及DVD进行记录/再生。另外,使第3区域为第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的话,能够防止第1光束及第2光束的利用效率降低。第12项记载的物镜,是第1 11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在所述第3区域外侧备有第4区域,在所述第4区域外侧备有第5区域,在所述第5区域外侧备有第6区域,所述第6区域是所述物镜上离光轴最远的区域,所述第1区域、所述第3区域及所述第5区域是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使穿过的所述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第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所述第2区域及所述第4 区域是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第3光盘专用区域,所述第6区域是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第1光盘专用区域。通过上述结构,能够维持大的第3光盘用区域的近轴曲率半径,能够减小第1光盘用区域的近轴曲率半径,所以既能够维持长的第3光盘时的焦点距离,又能够减薄物镜的轴上厚。另外,因为没有必要设与第1光盘、第2光盘、第3光盘都适应的第1光盘第2光盘第3光盘兼用区域,所以没有必要设齿距非常微细的衍射构造,可以得到容易制造的物镜。 并且,能够抑制聚光于第1光盘的第1光束的光量损失,同时能够使物镜结构变得单纯,所以能够得到容易制造的物镜。另外,第3光盘为CD时,能够在CD的必要数值孔径内设CD 专用区域,所以,能够确切地对⑶进行记录/再生。并且,第1光盘为BD、第2光盘为DVD 时,能够在BD及DVD的必要数值孔径内设BD/DVD兼用区域,所以,能够确切地对BD及DVD进行记录/再生。另外,通过分为6区域,能够进行波长不同的3个光束的光利用效率平衡性良好的设计。 第13项记载的物镜,是第12项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6区域是折射离光轴最远的区域因为相对光轴的面法线的倾斜大,在上面设衍射构造的话,可能产生食光等引起的光利用效率降低,通过使它为折射面,能够抑制光利用效率的降低。第14项记载的物镜,是第1 11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在所述第3区域外侧备有第4区域,所述第4区域是所述物镜上离光轴最远的区域,所述第1区域及所述第3区域是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使穿过的所述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第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所述第2区域是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 不使穿过的所述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第3光盘专用区域,所述第4区域是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 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第1光盘专用区域。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得到与第13中记载的结构相同的效果,同时与第13项记载的结构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聚光于第1光盘的第1光束的光量损失,同时能够使物镜结构变得单纯,所以能够得到容易制造的物镜。第15项记载的物镜,是第14项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4区域是折射离光轴最远的区域因为面法线的倾斜大,在上面设衍射构造的话,可能产生食光等引起的光利用效率降低,通过使它为折射面,能够抑制光利用效率的降低。第16项记载的物镜,是第1 15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含光轴的截面上,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之间有高低差,所述高低差与所述第1区域相交的部分,比所述高低差与所述第2区域相交的部分,位于光轴方向的光源侧。构成这种形状的话,第2区域比第1区域位于光盘侧,从使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之面,到激光从物镜射出的面的距离变短, 能够确保工作距离WD3,能够得到适应于薄型光盘驱动装置用光拾取装置的物镜。第17项记载的物镜,是第16项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区域是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使穿过的所述第2光束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第1 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所述第2区域是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 2光束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第3光盘专用区域。第18项记载的物镜,是第1 17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式⑵d/ δ 彡 5 (2)其中,d 所述物镜的轴上厚δ 所述物镜光轴方向的最小厚度在维持物镜聚光性能的同时减小物镜轴上厚时,物镜的缘厚变小,所述物镜的光轴方向的最小厚度与所述物镜的轴上厚度之比、即横断面比趋向减小。横断面比减小的话, 物镜边缘容易缺损。并且,在以塑料注射成型制造物镜时,向模具注射熔融塑料时流路狭窄,成型困难。本发明中,使横断面比在5以下,抑制物镜边缘厚大幅度降低,防止物镜边缘缺损,同时提高成型性。第19记载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第1 18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物
^Mi ο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备有第1光源、第2光源、第3光源之3个光源。并且,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备有用来使第1光束聚光于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使第2光束聚光于第2 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使第3光束聚光于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聚光光学系统。本发明光拾取装置还备有接受第1光盘、第2光盘或第3光盘信息记录面反射光束的受光元件。第1光盘具有厚度tl的保护基板和信息记录面。第2光盘具有厚度t2 (tl < t2) 的保护基板和信息记录面。第3光盘具有厚度t3(t2<t3)的保护基板和信息记录面。优选第1光盘是BD(Blu-ray Disc)、第2光盘是DVD,优选第3光盘是⑶,但并不局限于此。 第1光盘、第2光盘或第3光盘也可以是具有多个信息记录面的多层光盘。保护基板的厚度也包括0的情况,或在光盘上涂布厚度数 数十μ m的保护膜时,也包括膜厚。BD由ΝΑΟ. 85的物镜进行信息记录/再生,保护基板厚度为0. Imm程度。DVD是由 ΝΑΟ. 60 0. 67程度的物镜进行信息记录/再生、保护基板厚度为0. 6mm程度的DVD系列光盘的总称,包括 DVD-ROM、DVD-Video、DVD-Audio、DVD-RAM、DVD-R、DVD-RW、DVD+R、DVD+RW 等。本说明书中,⑶是由ΝΑΟ. 45 0.53程度的物镜进行信息记录/再生、保护基板的厚度为1. 2mm程度的CD系列光盘的总称,包括CD-ROM、CD-Audio、CD-Video、CD-R、CD-RW等。 至于记录密度是BD的记录密度最高,以下按DVD、C顺序依次降低
有关保护基板的厚度tl、t2、t3,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3)、(4)、(5),但不局限于此。这里所说的保护基板的厚度,是设在光盘表面的保护基板的厚度。也就是指,从光盘表面,到最接近表面的信息记录面的保护基板的厚度。0. 05mm ^ tl ^ 0. 1125mm (3)0. 5mm 彡 t2 彡 0. 7mm(4)1. Omm 彡 t3 彡 1. 3mm(5)本说明书中,优选第1光源、第2光源、第3光源是激光光源。作为激光光源可以优选采用半导体激光、硅激光等。优选从第1光源射出的第1光束的第1波长1、从第2光源射出的第2光束的第2波长2(λ2> λ 1)、从第3光源射出的第3光束的第3波长3(入3 > λ2)满足以下条件式(6)、(7)1. 5Χ λ 1 < λ 2 < 1. 7Χ λ 1(6)1· 8 X λ 1 < λ 3 < 2· 0 X λ 1 (7)。
对第1光盘进行信息记录/再生时,必须比第2光盘、第3光盘减小聚光斑点,因此,必须使第1光束的波长短于第2光束波长、第3光束波长。用于光源的激光装置,其射出的光的波长随温度变换而变化。因此,为了将温度变化及波长变化引起发生的球面像差抑制在能够进行光盘的信息记录/再生的程度,优选满足条件式(6)、(7)。作为第1光盘、第2光盘、第3光盘分别采用BD、DVD、⑶时,第1光源的第1波长 λ 1优选在350nm以上440nm以下,较优选在390nm以上420nm以下,第2光源的第2波长 λ 2优选在570nm以上680nm以下,较优选在630nm以上670nm以下,第3光源的第3波长 λ 3优选在750nm以上850nm以下,较优选在760nm以上820nm以下。另外,可以对第1光源、第2光源、第3光源中的至少2个光源单元化。所谓单元化是指例如第1光源和第2光源被固定收纳在1插件中。另外,也可以加上光源使后述受光元件一起1插件化。作为受光元件,可以优选采用光敏二极管等光检出器。在光盘信息记录面上反射的光入射到受光元件,用其输出信号可以得到各光盘上记录信息的读取信号。并且,检出受光元件上斑点形状变化、位置变化的光量变化,进行对焦检出和轨迹检出,可以根据该检出使物镜移动以便进行对焦和跟踪。受光元件可以由多个光检出器构成。受光元件也可以备有主的光检出器和副的光检出器。例如可以构成下述受光元件在接受用于信息记录/再生之主光的光检出器的两侧设2个副的光检出器,由该2个副的光检出器接受跟踪调整用的副光(即所谓的3-beam method)。受光元件也可以备有与各光源相应的多个受光元件。光拾取装置中使用的聚光光学系统备有物镜。聚光光学系统可以只有物镜,但优选聚光光学系统除了物镜之外还备有准直透镜等耦合透镜。耦合透镜是指被配置在物镜和光源之间的改变光束发散角的单透镜或透镜组。准直透镜是耦合透镜的一种,是将入射到准直透镜的光变为平行光射出的透镜。聚光光学系统还可以进一步备有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分割为用于信息记录再生的主光束和用于跟踪等的二个副光束的衍射光学元件等光学元件。本说明书中,物镜是指在光拾取装置中被配置在对着光盘之位置上的、具有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聚光于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之功能的光学系统。物镜是单个物镜。另外,物镜可以是玻璃透镜也可以是塑料透镜,或也可以是在玻璃透镜上用光固化性树脂等设了衍射构造等的混合透镜,但出于成型的容易性和低成本之观点,塑料透镜最合适。另外,优选物镜的折射面是非球面。还优选物镜设有衍射构造的基底面(又称母非球面)为非球面。从物镜判断母非球面时,可以将连结衍射构造高低差最光盘侧部分的包罗面,作为母非球面。使物镜为玻璃透镜时,优选使用玻璃转移点Tg在500°C以下的玻璃材料,更优选在480°C以下的。通过使用玻璃转移点Tg在500°C以下的玻璃材料,能够用较低温成型,可以延长模具寿命。一般来说,玻璃透镜比树脂透镜比重大,所以,使物镜为玻璃透镜的话重量变大, 驱动物镜的传动装置的负担大。因此,使物镜为玻璃透镜时,优选使用比重小的玻璃材料。 具体优选比重在3.0以下的,更优选比重在2. 75以下的。作为这种玻璃材料,具体可以示例特开2005-306627号的实施例1 12。例如,特开2005-306627号的实施例1中,玻璃转移点Tg为460°C,比重为2. 58,折射率nd为1. 594, 阿贝数为59.8。使物镜为塑料透镜时,优选使用环状烯烃类树脂材料,环状烯烃类中又优选使用温度25°C时对波长405nm的折射率在1. 52至1. 60范围内的、在_5°C到70°C的温度范围内伴随温度变化的对波长405nm的折射率变化率dN/dT (°C ―1)在-20 X 10_5至-5 X 10_5 (较优选在-10X10_5至-8X10_5)范围内的树脂材料。另外,使物镜为塑料透镜时,优选使耦合透镜也为塑料透镜。另外,优选构成物镜的材料的阿贝数在50以上。下面对物镜作记述。物镜的至少一个光学面至少备有第1区域、设在第1区域外侧的第2区域、设在第2区域外侧的第3区域。也可以在第3区域外侧进一步备有第4区域。也可以将第4区域作为是离光轴最远的区域。另外,也可以在第3区域外侧进一步备有第4区域、在第4区域外侧进一步备有第5区域。并且,也可以在第5区域外侧备有第6 区域、将第6区域作为是离光轴最远的区域。优选区域数在10以下,在8下则更优选。优选备有第1区域、第2区域、第3区域的光学面是光源侧光学面,优选是曲率半径小的一个光学面。优选第1区域是含物镜光轴的区域,但也可以将含光轴的微小区域作为未使用区域和特殊用途区域,将其周围作为第1区域。有第1区域、第2区域、第3区域及其它区域时,优选这些区域被设在同一光学面上。如表示分为3区域之例的图1所示,优选第1区域 CN、第2区域MD、第3区域OT被设在同一光学面上,呈以光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状。优选第1 区域CN、第2区域MD、第3区域OT分别邻接,但也可以之间略有间隙。在物镜的多个区域中,使穿过的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物镜区域,与使穿过的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物镜区域,是不同的区域。尤其第1区域及第2区域,都不是第1光盘第3光盘兼用区域或第1光盘第2光盘第3光盘兼用区域。第3区域及其外侧区域有时也有可能具有第1光盘第3光盘兼用区域或第1光盘第2光盘第3光盘兼用区域, 但基本上是优选物镜所有的区域不是第1光盘第3光盘兼用区域或第1光盘第2光盘第3 光盘兼用区域。作为优选例,可以举出例如具有第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第3光盘专用区域及第1光盘专用区域的物镜;具有第1光盘专用区域、第2光盘第3光盘兼用区域及第1光盘专用区域的物镜等。另外,优选在多个区域中,具有使穿过的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物镜区域、不使穿过的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物镜区域、不使穿过的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第3光盘专用区域。第3光盘专用区域可以是衍射面,但从制造容易度和提高光利用效率之观点出发,优选第3光盘专用区域是折射优选第3光盘专用区域数在1以上3以下。另外,优选第1区域是使穿过的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使穿过的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但不使穿过的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第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优选第3区域也是第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并且,优选第2区域是使穿过的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第1 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第3光盘专用区域。例如物镜有6个区域时,可以分别在第1 第6区域的各个上设第1 第6衍射构造。第2区域、第4区域及第6区域也可以是折射面。优选第1衍射构造、第2衍射构造、第3衍射构造、第4衍射构造、第5衍射构造及第6衍射构造,分别被设在物镜的第1区域、第2区域、第3区域、第4区域、第5区域及第6区域之各自面积的70%以上的区域上, 较优选90%以上。更优选第α衍射构造(α是1以上6以下的整数)被设在第α区域的整个面上。通过对各个区域,在各个区域的整个面上,设适当的衍射构造,由此能够提高光的利用效率。本说明书中的所谓衍射构造,是指至少使某波长的光束发生衍射光之构造的总称。优选衍射构造是具有高低差的、持有通过衍射至少使某波长的光束收敛或发散之作用的构造的总称。优选衍射构造备有多个高低差。高低差可以在光轴垂直方向持周期性间隔地配置,也可以在光轴垂直方向持非周期性间隔地配置。另外,即使物镜光学面具有以光轴为中心、由高低差划分的多个环带、每个环带由各个非球面构成,但是,通过衍射作用使光束收敛或发散的物镜也是具有衍射构造的物镜。例如,具有每个环带由各个非球面构成之构造的物镜,穿过其多个环带的λ A波长光束聚光于具有厚度tA之保护基板的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且穿过同样多个环带的λΒ(λΑ兴λΒ)波长光束聚光于具有厚度tB(tA兴tB) 之保护基板的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时,该物镜通过衍射作用使光束收敛或发散,具有衍射构造。优选衍射构造具有以光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多个环带。另外,衍射构造可以取各种截面形状(含光轴之面的截面形状),含光轴的截面形状大致分为火焰型构造和阶梯型构造。火焰型构造如图2(a)、(b)所示,备有衍射构造的光学元件的含光轴的截面形状为锯齿状形状,衍射构造相对母非球面非直角也非平行,而是具有倾斜面。图2例中,上方是光源侧,下方是光盘侧,在作为母非球面的平面上形成了衍射构造。阶梯型构造如图2(c)、(d)所示,备有衍射构造的光学元件的含光轴的截面形状备有多个小阶梯形状(称为阶梯单位)。本说明书中,所谓「X级」是指,在阶梯型构造的1 个阶梯单位中,对应于(朝着)光轴垂直方向的环带状面(以下又称为光学功能面),被高低差划分,分割成每X个环带面,尤其是3级以上的阶梯型构造,其中具有小高低差和大高低差,“小高低差”是指1个阶梯单位中光轴方向最小的高低差,“大高低差”是指1个阶梯单位中光轴方向最大的高低差。图2 (c)所示的衍射构造称为5级阶梯型构造,图2 (d)所示的衍射构造称为2级阶梯型构造。第1衍射构造是2级阶梯型构造,含有以光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多个环带, 物镜含光轴的多个环带的截面形状,由平行于光轴延伸的多个高低差面Pa、Pb和连接相邻高低差面Pa、Pb光源侧端相互间的光源侧光学功能面Pc以及连接相邻高低差面Pa、Pb光盘侧端相互间的光盘侧光学功能面Pd形成,光源侧光学功能面Pc和光盘侧光学功能面Pd 被沿着光轴垂直方向交替配置。阶梯型构造中,1个阶梯单位的光轴垂直方向的长度称为齿距P。优选高低差面平行或略平行于光轴,但光学功能面不仅可以平行于母非球面,也可以相对母非球面倾斜。优选衍射构造是某单位形状作周期性反复之构造。这里的所谓“单位形状作周期性反复”,当然包括同一形状以同一周期作反复的形状。并且,周期的1单位的单位形状持规律性地周期渐渐变长渐渐变短的形状,也属于“单位形状作周期性反复”。衍射构造具有火焰型构造时,是单位形状的锯齿状形状作反复的形状。可以如图 2(a)所示是同一锯齿状形状作反复,也可以如图2(b)所示是随着在母非球面方向向前而锯齿状形状的大小渐渐变大的形状或变小的形状。也可以构成组合锯齿状形状大小渐渐变大的形状和锯齿状形状大小渐渐变小的形状的组合形状。但是,即使是锯齿状形状大小渐渐变化的情况,在锯齿状形状中,也优选光轴方向(或光线穿过的方向)的高低差量大小几乎不变。除此之外,还可以形成下述形状在某区域是火焰型构造的高低差朝着光轴(中心)相反方向的形状,在其它区域是火焰型构造的高低差朝着光轴(中心)的形状,在其间设用来切换火焰型构造高低差朝向的必要的迁移区域。该迁移区域在用光程差函数体现由衍射构造附加的光程差时,是相当于光程差函数极值点的区域。光程差函数持极值点的话, 光程差函数的斜率小,能够放宽环带齿距,能够抑制衍射构造形状误差引起的透过率降低。衍射构造具有阶梯型构造时,可以取如图2(c)所示的5级阶梯单位作反复的形状等。并且,也可以是随着在母非球面方向向前而阶梯大小渐渐变大的形状和阶梯大小渐渐变小的形状,但优选光轴方向(或光线穿过的方向)的高低差量几乎不变化。下面对第1衍射构造、第3衍射构造及第5衍射构造作详细记述。优选第1衍射构造、第3衍射构造及第5衍射构造是用来至少使第1光盘和第2光盘能够互换的构造。因此,优选第1衍射构造、第3衍射构造及第5衍射构造对穿过第1衍射构造或第3衍射构造或第5衍射构造的第1光束及第2光束,修正由于第1光盘的保护基板厚度tl与第2光盘的保护基板厚度t2的不同而产生的球面像差,及/或由于第1光束与第2光束的波长不同而产生的球面像差。第1衍射构造、第3衍射构造及第5衍射构造在第1光束穿过时使最多发生η次衍射光,在第2光束穿过时使最多发生m次衍射光。作为(n、m)的优选组合,可以举出(0、 1)、(1、_2)、(2,1)等。尤其是n = 0时,能够使第1区域为适合于第1光盘的小的近轴曲率半径,能够减薄物镜轴上厚,所以优选。除了第1衍射构造、第3衍射构造、第5衍射构造之外再设第2衍射构造或第4衍射构造或第6衍射构造时,也可以设在物镜不同的光学面上,但优选设在同一光学面上。设在同一光学面上能够减少制造时的偏心误差,所以优选。另外,相比物镜的光盘侧面来说, 优选各衍射构造是设在物镜的光源侧面上。作为优选方式,可以举出穿过第3光盘专用区域之外区域的第3光束不用于第3 光盘的记录及/或再生之方式。优选穿过第3光盘专用区域之外区域的第3光束无助于在第3光盘信息记录面上的聚光耀斑的形成。也就是说,优选物镜在第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上设有衍射构造时,由它使穿过第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衍射构造的第3光束在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耀斑。如图3所示,穿过物镜的第3光束在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的斑点中,从光轴(或斑点中心部)向外侧依次,具有光量密度高的斑点中心部SCN、光量密度低于斑点中心部的斑点中间部SMD、光量密度高于斑点中间部低于斑点中心部的斑点周边部SOT。斑点中心部被用于光盘的信息记录及/或再生,斑点中间部及斑点周边部不用于光盘的信息记录及/或再生。上述斑点周边部称为耀斑。其中,斑点中心部周围不存在斑点中间部而有斑点周边部的类型、即在聚光斑点周围光淡淡地形成大光斑时,其斑点周边部也称为耀斑。也就是说,穿过物镜第1光束第2光束共用区域衍射构造的第3光束,在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斑点周边部。作为离光轴最远之区域的优选方式,可以举出穿过同区域的第2光束及第3光束不用于第2光盘及第3光盘的记录及/或再生之方式。优选使穿过同区域的第2光束及第 3光束分别无助于在第2光盘及第3光盘信息记录面上的聚光斑点的形成。也就是说,优选穿过离光轴最远之区域的第2光束及第3光束在第2光盘及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耀斑。换而言之,优选穿过离光轴最远之区域的第2光束及第3光束在第2光盘及第3光盘信息记录面上形成斑点周边部。离光轴最远的区域具有衍射构造时,可以使该衍射构造对穿过该衍射构造的第1 光束修正由于第1光源波长的略微变动而产生的色球面像差。波长的略微变动是指士 IOnm 以内的变动。优选例如,第1光束从波长1发生士5nm变化时,由该衍射构造补偿穿过该衍射构造的第1光束的球面像差变动,使得在第1光盘信息记录面上的波面像差的变化量,在 0. 001 λ Irms 以上 0. 070 λ Irms 以下。物镜是塑料透镜时,可以采用作为温度特性修正用构造在第1衍射构造或第3衍射构造或第4衍射构造或第5衍射构造或第6衍射构造上进一步重叠了第7衍射构造之结构。也可以在为折射面的第4区域、第6区域上设第7衍射构造。具体优选第7衍射构造的光轴方向的高低差量,是对第1光束给出第1波长的略5波长分的光程差、对第2光束给出第2波长的略3波长分的光程差的高低差量,或是对第1光束给出第1波长的略2波长分的光程差、对第2光束给出第2波长的略1波长分的光程差的高低差量,但并不局限于此。另外,优选某区域的母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半径,与他区域的母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半径之差在0. Imm以上0. 7mm以下。尤其在如图4所示、含光轴的第1区域Rl是第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其外侧周围的第2区域R2是第3光盘专用区域、其外侧周围的第3区域R3是第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其外侧周围的第4区域R4是第3光盘专用区域时,第 1区域Rl和第3区域R3位于同样第1母非球面BLl上,第2区域R2和第4区域R4位于同样第2母非球面BL上。这里,优选第1母非球面BLl与光轴相交的位置Pl比第2母非球面BL2与光轴相交的位置P2位于光源侧。换而言之也可以说,在含光轴的物镜截面中,第 1区域Rl和第2区域R2之间存在高低差ST,该高低差ST与第1区域Rl相交的点P3比该高低差ST与第2区域相交的点P4位于光轴方向的光源侧。位置PI、P2之距离Δ近似可以表示为母非球面BLl、BL2的曲率半径之差,所以优选为0. Imm 0. 7mm。另外优选母非球面BL1、BL2在有效径内相交。如图1所示,一般来说,物镜OBJ在离光轴最远之区域OT的光轴垂直方向外侧备有具有物镜最小厚度的轮缘部FL,优选轮缘部FL的光轴方向最小厚度δ与物镜OBJ的轴上厚度d之比(d/ δ,称之为横断面比)在5以下。以用来对第1光盘再生及/或记录信息所必要的物镜像侧数值孔径为ΝΑ1、用来对第2光盘再生及/或记录信息所必要的物镜像侧数值孔径为ΝΑ2 (NAl≥ΝΑ2)、用来对第3 光盘再生及/或记录信息所必要的物镜像侧数值孔径为ΝΑ3 (ΝΑ2 > ΝΑ3)。优选NAl在0. 6 以上0.9以下,较优选在0.75以上0.9以下。尤其优选NAl为0.85。优选ΝΑ2在0. 55以上0.7以下。尤其优选NA2为0.60或0.65。另外优选NA3在0. 4以上0. 55以下。尤其优选 NA3 为 0. 45 或 0. 53。优选物镜离光轴最远的第3光盘专用区域的外侧境界,形成在第3光束使用时相当于0. 9NA3以上1. 2NA3以下(较优选0. 95NA3以上1. 15NA3以下)范围的部分,较优选物镜离光轴最远的第3光盘专用区域的外侧境界,形成在相当于NA3的部分。优选物镜离光轴最远的第2光盘用区域的内侧境界,形成在第2光束使用时相当于0. 9NA2以上1.2NA2 以下(较优选0.95NA2以上1. 15NA2以下)范围的部分。较优选物镜离光轴最远的第2光盘用区域的内侧境界,形成在相当于NA2的部分。优选将穿过物镜的第3光束聚光于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时,球面像差至少有1 处不连续部。此时,优选不连续部在第3光束使用时存在于0.9NA3以上1.2NA3以下(较优选0. 95NA3以上1. 15NA3以下)范围。球面像差连续而没有不连续部时、将穿过物镜的第3光束聚光于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时,优选NA2的纵球面像差绝对值在0. 03 μ m以上、NA3的纵球面像差的绝对值在 0. 02 μ m以下。较优选NA2的纵球面像差绝对值在0. 08 μ m以上、NA3的纵球面像差的绝对值在0.01 μ m以下。并且,物镜满足以下条件式的话则优选1. 5 (mm) ^ Φ 1 ^ 3. 4 (mm)(8)1. 7Xf3 > ΦΙ(9)0. 7 ^ d/f3 ^ 1. 42 (mm)(10)其中,Φ1表示第1光束在物镜入射面的有效径,f3表示第3光束使用时物镜的焦点距离,d表示物镜的轴上厚。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2. 1 (mm) ^ Φ 1 ^ 2. 5 (mm)(8),。另外,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0. 9 ^ d/f3 ^ 1. 1 (mm)(10),。进一步优选满足下式1. 4(mm) ^ f3 ^ 2. 0 (mm)(11)。通过构成满足(8)式的小径物镜且满足(9)式,能够以拉长第3光盘使用时的焦点距离f3来确保从激光射出物镜面的最靠光盘的位置到光盘的距离、也即工作距离WD3, 因此,在为了使第3光盘信息记录面上的聚光斑点为最合适的状态而通过传动装置等使物镜沿光轴位移时产生余地。并且本发明者发现,通过在满足条件式(8)、(9)的同时又满足 (10)式,能够达成既维持长焦点距离f3并维持聚光特性等光学性能,又适用于薄型光盘驱动装置。另外(9)式中的“1.7”相当于第1光盘像侧数值孔径NA的2倍。通常第1光盘用折射透镜满足Φ = 1. 7Xf,但本发明中是使Φ小于1. 7Xf3,由此确保⑶的焦点距离, 同时得到减小了 Φ的物镜。另外通过满足上式,既充分确保第3光盘时的焦点距离,又抑制焦点距离过分太长,物镜是素料透镜时也能够降低温度变化引起的球面像差的变化,所以优选。为了构成能够搭载于薄型光拾取装置的物镜,优选满足下式d ^ 2. 0 (mm)(12)。
另外,以物镜在第1光束时的焦点距离为fl (mm)、物镜的中心厚度为d(mm)时,优选满足下式(13)0. 7 彡 d/fl 彡 1. 5(13)。较优选满足下式(13),1. 0 ^ d/fl ^ 1. 3(13),。更优选满足下式0. 7 彡 d/f2 彡 1. 3(14)。其中,f2表示第2光束使用时的物镜焦点距离。通过满足条件式(1 、(14),可以不减小衍射构造齿距地确保作为第3光盘的⑶ 的工作距离,又能够使物镜制造变得容易,还能够维持高的光利用效率。另外,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0. 9 彡 Φ2/Φ 1 彡 1. 2 (15)。2表示第2光盘使用时的物镜有效径。通过满足上述范围,能够确保作为第3光盘的CD的工作距离是实际使用上没有问题的程度,同时,在例如物镜是塑料透镜时也维持温度变化时的像差变化程度是对于进行光盘信息记录及/或再生来说是没有问题的程度。进一步优选满足下式0. 15 (mm)彡 WD3 彡 0. 5 (mm) (16),其中,WD3表示第3光盘使用时的工作距离。优选满足下式0. 15 (mm) ^ WD ^ 0. 4 (mm) (16),。进一步优选满足下式0. 2 (mm) ^ WD2 ^0.8 (mm) (17),其中,WD2表示第2光盘使用时的工作距离。进一步优选满足下式0. 4(mm) ^ WDl ^ 1. 2 (mm) (18),其中,WDl表示第1光盘使用时的工作距离。下面详细记述2种物镜区域数的优选方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述方式。[例1]4区域物镜第1优选方式是物镜的光学面被分为4区域的方式。该方式中,第4区域是物镜上最离开光轴的区域。另外,第1区域及第3区域是第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第2区域是第3光盘专用区域。第4区域是使穿过的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第3 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第1光盘专用区域。优选为第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的物镜第1区域具有第1衍射构造。第1衍射构造在第1光束穿过时使最多发生η次衍射光,在第2光束穿过时使最多发生m次衍射光。 作为(n、m)的优选组合,可以举出(0、1)、(1、-2)、0、1)等。尤其是η = 0时,能够使第1 区域为适合于第1光盘的小的近轴曲率半径,能够减薄物镜轴上厚,故优选。另外,优选为第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的物镜第3区域具有第3衍射构造。优选第3衍射构造是与第1衍射构造相同的构造。另外,优选为第3光盘专用区域的物镜第2区域是折射面,但也可以设有第2衍射构造。作为折射面,优选构成不持付与入射到物镜上的光束以光程差之构造的面。另外,优选为第1光盘专用区域的物镜第4区域是折射面,但也可以设有第4衍射构造。另外,优选第1区域及第3区域的母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半径与第2区域的母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半径之差在0. Imm以上0. 7mm以下。[例2]6区域物镜第2优选方式是物镜的光学面被分为6区域的方式。该方式中,第6区域是物镜上最离开光轴的区域。另外,第1区域、第3区域及第5区域是第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 第2区域及第4区域是第3光盘专用区域。第6区域是第1光盘专用区域。优选为第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的物镜第1区域具有第1衍射构造。第1衍射构造在第1光束穿过时使最多发生η次衍射光,在第2光束穿过时使最多发生m次衍射光。 作为(n、m)的优选组合,可以举出(0、1)、(1、-2)、0、1)等。尤其是η = 0时,能够使第1 区域为适合于第1光盘的小的近轴曲率半径,能够减薄物镜轴上厚,故优选。另外,优选为第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的物镜第3区域具有第3衍射构造。优选第3衍射构造是与第1衍射构造相同的构造。另外,优选为第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的物镜第5区域具有第5衍射构造。优选第5衍射构造是与第1衍射构造及第3衍射构造相同的构造。另外,优选为第3光盘专用区域的物镜第2区域是折射面,但也可以设有第2衍射构造。另外,优选为第3光盘专用区域的物镜第4区域是折射面,但也可以设有第4衍射构造。另外,优选为第1光盘专用区域的物镜第6区域是折射面,但也可以设有第6衍射构造。另外,优选第1区域及第3区域及第5区域的母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半径,与第2区域及第4区域的母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半径之差在0. Imm以上0. 7mm以下。第1光束、第2光束及第3光束可以作为平行光入射到物镜,也可以作为发散光或收敛光入射到物镜。优选第1光束入射到物镜时物镜的成像倍率ml满足下式(19)-0. 02 < ml < 0. 02(19)。反之,第1光束作为发散光入射到物镜时,优选第1光束向物镜入射时物镜的成像倍率ml满足下式(19’ )-0. 10 < ml < 0. 00(19,)。使第2光束作为平行光或略平行光入射到物镜时,优选第2光束向物镜入射时物镜的成像倍率m2满足下式00)-0. 02 < m2 < 0. 02(20)。反之,使第2光束作为发散光入射到物镜时,优选第2光束向物镜入射时物镜的成像倍率m2满足下式00’)-0. 10 < m2 < 0. 0000,)。
使第3光束作为平行光或略平行光入射到物镜时,优选第3光束向物镜入射时物镜的成像倍率m3满足下式01)。第3光束为平行光时,跟踪时容易出现问题,但本发明在第3光束为平行光时也能够得到良好的跟踪特性,能够对3种不同的光盘确切地进行记录
及/或再生。-0. 02 < m3 < 0. 02(21)。反之,使第3光束作为发散光入射到物镜时,优选第3光束向物镜入射时物镜的成像倍率m3满足下式01,)-0. 10 < m3 < 0. 00(21' ) 本发明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备有光盘驱动装置,其中备有上述光拾取装置。对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中装备的光盘驱动装置作说明,光盘驱动装置有下述方式只有搭载并能够支撑光盘的盘、被从收纳着光拾取装置等的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本体向外部取出;连同收纳着光拾取装置等的光盘驱动装置本体一起向外部取出。采用上述各方式的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中大致装备有下述构成部件,但并不局限于此收纳在外壳等中的光拾取装置;连同外壳一起使光拾取装置向光盘内周或外周移动的查询马达等光拾取装置的驱动源;备有向光盘内周或外周导向光拾取装置外壳之导向轨等的光拾取装置移送手段;以及进行光盘旋转取动的主轴马达等。前者方式中除了上述各构成部件之外,还设有搭载并能够支撑光盘的托盘以及用来使托盘滑动的装载机构等,后者方式中没有托盘及装载机构,优选各构成部件被设在能够向外部抽出的相当于底座的抽屉上。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光拾取装置及适用于其中的物镜,该光拾取装置既能够充分确保CD的工作距离又能够用于薄型的光盘驱动装置,能够对BD、DVD、CD不同的光盘确切地进行信息记录/再生。


图1:(a)是本发明物镜OBJ—例从光轴方向看到的图,(b)是其截面图。
图2本发明物镜OBJ上所设衍射构造的几个例子(a) (d)的模式示意截面图。
图3本发明物镜聚光的聚光斑点的形状示意图。
图4本发明物镜OBJ —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5本发明光拾取装置的结构概略示意图。
图6实施例1物镜的截面图。
图7(a)是实施例1在BD使用时的纵球面像差(实线)及正弦条件(虚线)示
意图,(b)是实施例1在DVD使用时的纵球面像差(实线)及正弦条件(虚线)示意图,(c) 是实施例1在CD使用时的纵球面像差(实线)及正弦条件(虚线)示意图。图8 实施例2物镜的截面图。图9 (a)是实施例2在BD使用时的纵球面像差(实线)及正弦条件(虚线)示意图,(b)是实施例2在DVD使用时的纵球面像差(实线)及正弦条件(虚线)示意图,(c) 是实施例2在CD使用时的纵球面像差(实线)及正弦条件(虚线)示意图。图10 实施例3物镜的截面图。
图11 (a)是实施例3在BD使用时的纵球面像差(实线)及正弦条件(虚线)示意图,(b)是实施例3在DVD使用时的纵球面像差(实线)及正弦条件(虚线)示意图,(c) 是实施例3在CD使用时的纵球面像差(实线)及正弦条件(虚线)示意图。图12 实施例4物镜的截面图。图13 (a)是实施例4在BD使用时的纵球面像差(实线)及正弦条件(虚线)示意图,(b)是实施例4在DVD使用时的纵球面像差(实线)及正弦条件(虚线)示意图,(c) 是实施例4在CD使用时的纵球面像差(实线)及正弦条件(虚线)示意图。图14 实施例5物镜的截面图。图15 (a)是实施例5在BD使用时的纵球面像差(实线)及正弦条件(虚线)示意图,(b)是实施例5在DVD使用时的纵球面像差(实线)及正弦条件(虚线)示意图,(c) 是实施例5在CD使用时的纵球面像差(实线)及正弦条件(虚线)示意图。图16 实施例6物镜的截面图。图17 (a)是实施例6在BD使用时的纵球面像差(实线)及正弦条件(虚线)示意图,(b)是实施例6在DVD使用时的纵球面像差(实线)及正弦条件(虚线)示意图,(c) 是实施例6在CD使用时的纵球面像差(实线)及正弦条件(虚线)示意图。图18 实施例7物镜的截面图。图19 (a)是实施例7在BD使用时的纵球面像差(实线)及正弦条件(虚线)示意图,(b)是实施例7在DVD使用时的纵球面像差(实线)及正弦条件(虚线)示意图,(c) 是实施例7在CD使用时的纵球面像差(实线)及正弦条件(虚线)示意图。图20 实施例8物镜的截面图。图21 (a)是实施例8在BD使用时的纵球面像差(实线)及正弦条件(虚线)示意图,(b)是实施例8在DVD使用时的纵球面像差(实线)及正弦条件(虚线)示意图,(c) 是实施例8在CD使用时的纵球面像差(实线)及正弦条件(虚线)示意图。图22 实施例9物镜的截面图。图23 (a)是实施例9在BD使用时的纵球面像差(实线)及正弦条件(虚线)示意图,(b)是实施例9在DVD使用时的纵球面像差(实线)及正弦条件(虚线)示意图,(c) 是实施例9在CD使用时的纵球面像差(实线)及正弦条件(虚线)示意图。图M 实施例10物镜的截面图。图25 实施例11物镜的截面图。图沈实施例12物镜的截面图。图27 物镜的变形例示意图。图28 物镜的变形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说明。图5是能够对不同光盘的BD、DVD、⑶ 确切地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的本实施方式光拾取装置PUl的结构概略示意图。这种光拾取装置PUl能够搭载于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这里以第1光盘为BD、第2光盘为DVD、第 3光盘为⑶。本发明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光拾取装置PUl备有物镜0BJ、光阑ST、准直透镜CL、偏振二向色性棱镜PPS JiBD进行信息记录/再生时发光、射出波长λ = 405nm激光光束(第1光束)的第1半导体激光LDl (第1光源)和接受BD信息记录面RLl反射光束的第1受光元件PDl —体化了的单元MD1、激光模块LM等。激光模块LM备有对DVD进行信息记录/再生时发光、射出波长λ 2 = 658nm激光光束(第2光束)的第2半导体激光EPl (第2光源)、对CD进行信息记录/再生时发光、 射出波长λ 3 = 785ηπι激光光束(第3光束)的第3半导体激光ΕΡ2 (第3光源)、接受DVD 信息记录面RL2反射光束的第2受光元件DS1、接受⑶信息记录面RL3反射光束的第3受光元件DS2、棱镜PS。本实施方式的物镜0BJ,在光源侧非球面光学面上,具有含光轴的第1区域(有衍射构造)、其周围的第2区域(折射面)、其周围的第3区域(有衍射构造)、其周围离光轴最远的第4区域(折射面)。物镜OBJ满足下式1. 5 (mm) ≤ Φ 1 ≤ 3. 4 (mm)(8)1. 7Xf3 > ΦΙ(9)0. 7 ≤ d/f3 ≤ 1. 42 (mm)(10)其中,Φ1表示第1光束在物镜入射面的有效径,f3表示第3光束使用时的物镜焦点距离,d表示物镜轴上厚。从蓝紫色半导体激光LDl射出的第1光束(λ工=405nm)发散光束,透过偏振二向色性棱镜PPS,由准直透镜CL变为平行光之后,由没有图示的λ /4波片从直线偏振变换为圆偏振,由光阑ST规制其光束径,入射到物镜光学元件OBJ上。由物镜OBJ第1光盘第2 光盘兼用区域及第1光盘专用区域(穿过第3光盘专用区域的光束被耀斑化,形成斑点周边部)聚光的光束,经由厚度0. Imm的保护基板PL1,在BD的信息记录面RLl上形成斑点。在信息记录面RLl上经信息槽调制的反射光束,再次透过物镜OBJ和光阑ST,之后由没有图示的λ /4波片从圆偏振变换为直线偏振,由准直透镜CL变为收敛光束,透过偏振二向色性棱镜PPS之后,收束于第1受光元件PDl的受光面上。然后用第1受光元件PDl 的输出信号,通过2轴传动装置AC使物镜光学元件OBJ对焦、跟踪,能够读取BD上记录的 fn息ο从红色半导体激光EPl射出的第2光束(λ 2 = 658nm)发散光束,被棱镜PS反射之后,被偏振二向色性棱镜PPS反射,由准直透镜CL变为平行光束,之后由没有图示的λ /4 波片从直线偏振变换为圆偏振,入射到物镜OBJ上。物镜OBJ第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 (穿过第1光盘专用区域和第3光盘专用区域的光束被耀斑化,形成斑点周边部)光束,经由厚度0. 6mm的保护基板PL2,在DVD的信息记录面RL2上形成斑点,形成斑点中心部。在信息记录面RL2上经信息槽调制的反射光束,再次透过物镜OBJ和光阑ST,之后由没有图示的λ /4波片从圆偏振变换为直线偏振,由准直透镜CL变为收敛光束,由偏振二向色性棱镜PPS反射后,在棱镜内反射2次,然后收束于第2受光元件DSl。用第2受光元件DSl的输出信号,能够读取DVD上记录的信息。从红外半导体激光ΕΡ2射出的第3光束(λ 3 = 785nm)发散光束,被棱镜PS反射之后,被偏振二向色性棱镜PPS反射,由准直透镜CL变为平行光束,之后由没有图示的λ /4 波片从直线偏振变换为圆偏振,入射到物镜OJT上。物镜OBJ第3光盘专用区域(穿过第 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和第1光盘专用区域的光束被耀斑化,形成斑点周边部)光束,经由厚度1. 2mm的保护基板PL3,在⑶的信息记录面RL3上形成斑点。在信息记录面RL3上经信息槽调制的反射光束,再次透过物镜OBJ和光阑ST,之后 由没有图示的、/4波片从圆偏振变换为直线偏振,由准直透镜CL变为收敛光束,由偏振二 向色性棱镜PPS反射后,在棱镜内反射2次,然后收束于第3受光元件DS2。用第3受光元 件DS2的输出信号,能够读取⑶上记录的信息。实施例下面对能够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作说明。以下实施例中,因为组合BD/DVD 兼用区域(使穿过的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BD的信心记录面,并 使穿过的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DVD的信息记录面的物镜的互换 区域)、CD专用区域(使穿过的第3光束能够进行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CD的信息记录 面的物镜的专用区域)、BD专用区域(使穿过的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 聚光于BD的信息记录面的物镜的专用区域)构成物镜,所以在透镜数据表中,分BD/DVD兼 用区域、BD专用区域和CD专用区域作表示(BD/DVD兼用区域和BD专用区域的母非球面的 形状相同,故采用同一表)。另外以下实施例中,将物镜光源侧光学面分割成4区域或6区 域,光盘侧光学面不分割,是共通的非球面。不使物镜光盘侧的面为共通的非球面时,穿过 物镜的第1光束及第2光束有可能从CD专用区域的光盘侧面射出,穿过物镜的第3光束有 可能从BD/DVD兼用区域的光盘侧面射出,所以,使BD/DVD兼用区域和CD专用区域的光盘 侧面共通。物镜光学面被形成为绕光轴轴对称的非球面,该非球面分别由在数1式中代如 表中所示系数后的数式规定。[教1]
权利要求
1.一种物镜,是光拾取装置用的物镜,该光拾取装置具有射出波长λ 1之第1光束的第 1光源、射出波长λ 2 ( λ 1 < λ幻之第2光束的第2光源、射出波长λ 3 ( λ 2 < λ ;3)之第 3光束的第3光源、物镜,通过所述物镜使所述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具有厚度tl之保护层的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使所述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具有厚度t2(tl < t2)之保护层的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使所述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具有厚度t3 (t2 < t3)之保护层的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从而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物镜的特征在于,所述物镜是单透镜,至少一个光学面具有含光轴的第1区域、设在所述第1区域外侧的第2区域、设在所述第2区域外侧的第3区域,所述区域中,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 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所述物镜的区域,与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所述物镜的区域,是不同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物镜,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式0. 15 (mm) ^ WD3 ^ 0. 5 (mm) (1),其中,WD3 所述第3光盘使用时的工作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记载的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中,某区域的母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半径,与他区域的母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半径之差在0. Imm以上0. 7mm以下。
4.如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中,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之区域的母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半径,与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之区域、或使穿过的所述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之区域的母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半径之差在0. Imm以上0. 7mm以下。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物镜,其特征在于,具有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1 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之第3光盘专用区域。
6.如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光盘专用区域是折射面。
7.如权利要求5或6中记载的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光盘专用区域数为1以上3 以下。
8.如权利要求1至7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区域是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使穿过的所述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之第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
9.如权利要求8中记载的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区域具有第1衍射构造,所述第1衍射构造是使所述第1光束穿过时发生的0次衍射光(透过光)多于其他任何次数的衍射光之构造。
10.如权利要求1至9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区域是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 不使穿过的所述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之第3光盘专用区域。
11.如权利要求1至10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区域是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使穿过的所述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之第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
12.如权利要求1至11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在所述第3区域外侧备有第4区域,在所述第4区域外侧备有第5区域,在所述第5区域外侧备有第6区域,所述第6区域是所述物镜上离光轴最远的区域,所述第1区域、所述第3区域及所述第5区域是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使穿过的所述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第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所述第2区域及所述第4区域是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 /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第3光盘专用区域,所述第6区域是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 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第1光盘专用区域。
13.如权利要求12中记载的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6区域是折射面。
14.如权利要求1至11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在所述第3区域外侧备有第4区域,所述第4区域是所述物镜上离光轴最远的区域,所述第1区域及所述第3区域是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使穿过的所述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 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第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所述第2区域是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 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第3光盘专用区域,所述第4区域是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 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2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能够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生地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第1光盘专用区域。
15.如权利要求14中记载的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4区域是折射面。
16.如权利要求1至15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物镜,其特征在于,在含光轴的截面上,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之间有高低差,所述高低差与所述第1区域相交的部分,比所述高低差与所述第2区域相交的部分,位于光轴方向的光源侧。
17.如权利要求16中记载的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区域是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使穿过的所述第2光束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聚光于所述第 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第1光盘第2光盘兼用区域,所述第2区域是使穿过的所述第3光束聚光于所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1光束聚光于所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不使穿过的所述第2光束聚光于所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第3光盘专用区域。
18.如权利要求1至17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物镜,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式O)d/ δ ≤ 5 (2)其中,d 所述物镜的轴上厚δ 所述物镜光轴方向的最小厚度。
19.一种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权利要求1 18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物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用于薄型光盘驱动装置的、能够对不同的光盘确切地进行信息记录/再生的光拾取装置及适用于其中的物镜。因为能够维持大的第1光盘用区域的近轴曲率半径、减小第1光盘用区域的近轴曲率半径,所以,能够既维持长的第3光盘的焦点距离又减薄物镜的轴上厚。由此,在能够对3个不同的光盘互换可能地进行信息记录/再生的同时,能够缩短CD的焦点距离,能够提供尤其适合于薄型光盘驱动装置的物镜。
文档编号G11B7/135GK102292770SQ20098015523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6日
发明者白石乔则 申请人: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