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替换区域的介质及其记录装置与记录方法

文档序号:6739532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替换区域的介质及其记录装置与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激光从介质再现信息或者对介质记录信息的记录再现装置,特别涉及使用介质的替换区域进行记录再现的介质中的替换区域的分配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背景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非专利文献I的技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0992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48350号公报非专利文献1:M. Ogasawara et. al. , “16Layers Write Once Disc with aSeparated Guide Layer”,IS0M2010,Th-L-0
发明内容
近年来,在Blu-ray Disc 标准的光盘中,除了现有的I层、2层光盘外,具有3层或4层记录层的光盘也已被开发并标准化。可以预想到今后为了进一步的大容量化会进行具有更多记录层的光盘的开发,但也能够预料到层叠大量具有物理槽结构的层在光盘制造上较为困难。于是,例如非专利文献I中,为了使得在层叠大量记录层时也容易制造,提出了一种光盘,其中设置了具有包含用于进行寻址、跟踪伺服控制的地址的物理槽结构的层(以下称为引导层),由不具有称为槽岸(land/groove)结构的物理槽结构的用于进行记录再现的层(以下称为记录层)构成(以下称为无槽光盘(grooveless disc))。此外,可擦写型或可记录型的光盘介质中,会由于因介质部分受损而导致的损伤、指纹、污垢、记录膜的劣化等而产生介质上的缺陷(defect)部分,即使在该缺陷部分进行记录,也很可能无法读出数据。作为回避这样的盘面缺陷而延长光盘寿命的I种方法,有不在该缺陷部分进行数据记录,而是在设置于同一光盘上的替换区域(替代记录区域)中进行记录的被称作线性替换(Linear Replacement)的缺陷管理方法。此外,DVD-R等可记录型的光盘介质中,如专利文献I所述存在为了提高设备间的兼容性而需要进行收尾(finalize)处理的情況。DVD的收尾处理中,需要对未记录区域进行填充(padding)处理,如专利文献2所述,在对DVD-R DL等多层介质进行收尾处理时存在填充处理需要花费时间的情況。例如,在按LO层、LI层的顺序对DVD-R DL进行记录的情况下,若LI层中存在未使用区域,需要进行填充处理直到LI层的最后。因此,未记录的区域残留越多,填充处理所需的时间越多。因而,本发明中将这一点作为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缩短无槽光盘中的填充处理时间的介质及其记录装置与记录方法。上述课题例如可以使用以下记载的技术方案而解決。例如,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信息的介质,包括具有附加了地址信息的螺旋状轨道的I层或2层引导层;和自上述引导层起的深度位置互不相同的多个记录层,上述多个记录层中包括用户数据区域、替换区域和存储上述替换区域的使用信息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上述介质构成为,位于上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内周侧的内周替换区域按从外周方向至内周方向的顺序被使用,位于上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外周侧的外周替换区域按从内周方向至外周方向的顺序被使用。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介质中记录信息的记录方法,上述介质包括具有附加了地址信息的螺旋状轨道的I层或2层引导层;和自上述引导层起的深度位置互不相同的多个记录层,该记录层中包括用户数据区域、替换区域和存储替换区域的使用信息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在位于上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内周侧的内周替换区域中,按从外周方向至内周方向的顺序使用,在位于上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外周侧的外周替换区域中,按从内周方向至外周方向的顺序使用。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介质中记录信息的记录装置,上述介质包括具有附加了地址信息的螺旋状轨道的I层或2层引导层;和自上述引导层起的深度位置互不相同的多个记录层,该记录层中包括用户数据区域、替换区域和存储替换区域的使用信息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上述记录装置具备使用该替换区域进行替换处理的替换区域记录单元,该替换区域记录单元,在位于上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内周侧的内周替换区域中进行记录的情况下,按从外周方向至内周方向的顺序使用,在位于上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外周侧的外周替换区域中进行记录的情况下,按从内周方向至外周方向的顺序使用。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信息的介质,包括具有附加了地址信息的螺旋状轨道的I层或2层引导层;和自上述引导层起的深度位置互不相同的多个记录层,上述记录层中包括用户数据区域、替换区域和存储替换区域的使用信息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位于最内周的区域是内周侧的替换区域,位于最外周的区域是外周侧的替换区域。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信息的介质,包括具有附加了地址信息的螺旋状轨道的I层或2层引导层;和自上述引导层起的深度位置互不相同的多个记录层,上述记录层中包括用户数据区域、替换区域和存储替换区域的使用信息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位于最内周的区域是上述替换区域,位于最外周的区域是上述管理信息存储区域。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信息的介质,包括具有附加了地址信息的螺旋状轨道的I层或2层引导层;和自上述引导层起的深度位置互不相同的多个记录层,上述记录层中包括用户数据区域、替换区域和存储替换区域的使用信息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位于最内周的区域是上述管理信息存储区域,位于最外周的区域是上述替换区域。根据本发明,能够缩短替换区域的填充处理时间。


图1是光盘中的替换区域的配置和使用方法的一例。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模块结构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光盘的结构例。图4是将光盘插入光盘装置时的光盘装置的处理流程的一例。图5A是BD-R DL光盘的盘结构例。图5B是BD-RE DL光盘的盘结构例。图5C是在图5A的盘结构例中,按照替换区域的使用方向在替换区域中记录数据的情况的一例。
图是在图5B的盘结构例中,按照替换区域的使用方向在替换区域中记录数据
的情况的一例。图6A是根据图1的替换区域的使用例能够考虑到的替换区域的光盘布局例。图6B是根据图1的替换区域的使用例能够考虑到的替换区域的光盘布局例。图6C是根据图1的替换区域的使用例能够考虑到的替换区域的光盘布局例。图6D是根据图1的替换区域的使用例能够考虑到的替换区域的光盘布局例。图6E是根据图1的替换区域的使用例能够考虑到的替换区域的光盘布局例。图6F是根据图1的替换区域的使用例能够考虑到的替换区域的光盘布局例。图7A是DAO (Disc At Once, 一次性写入)记录的一例。图7B是解决图7A所示的DAO记录的问题的DAO记录的一例。图7C是解决图7A所示的DAO记录的问题的DAO记录的一例。图8是在替换区域中进行记录的情况的流程图。图9是替换区域的容量确定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001包括用户数据区域和管理信息存储区域的区域1002内周替换区域1003外周替换区域1004内周替换区域使用方向1005外周替换区域使用方向101光盘装置102光盘103主机201控制器202信号处理部203光拾取器204滑块电机205滑块驱动单元206像差修正驱动单元207主轴电机208旋转信号生成单元209主轴控制单元210主轴驱动单元211聚焦误差信号生成单元212聚焦控制单元213聚焦驱动单元214跟踪误差信号生成単元215跟踪控制単元216跟踪驱动单元217中继透镜误差信号生成单元
218中继透镜控制单元219中继透镜驱动单元301激光驱动器302激光二极管303准直透镜304分束器305会聚透镜306功率监测器307偏振分束器308分色反射镜(ニ向色反射镜)309球面像差修正元件3101/4 波片311物镜312致动器313会聚透镜314检测器315激光二极管316准直透镜317分束器
318会聚透镜319功率监测器320偏振分束器321中继透镜322会聚透镜323检测器501BD-R DL光盘的盘结构502BD-RE DL光盘的盘结构503替换区域中已记录的BD-R DL光盘的盘结构504替换区域中已记录的BD-RE DL光盘的盘结构601LO层已记录区域602LO层填充区域603本来LO层中需要的填充区域604LI层已记录区域605不需要填充的区域606本来LI层中需要的填充区域607缓冲区域608内周管理信息存储区域609外周管理信息存储区域6001无槽光盘中的光盘布局例
6002无槽光盘中的光盘布局例6003无槽光盘中的光盘布局例6004无槽光盘中的光盘布局例6005无槽光盘中的光盘布局例6006无槽光盘中的光盘布局例701图5的501的光盘结构例中的DAO记录的例子702解决了图7的701的问题的DAO记录的例子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设想具备替换区域的无槽光盘研究收尾处理。上述非专利文献I中设想的无槽光盘的引导层为I层,但该情况下,不能够进行DVD-R DL, BD-R DL等现有的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中在层的末尾调头转移到下ー层进行记录的所谓OTP (Opposite TrackPath,逆轨道路径)方式的记录。从而,当考虑到在具有多个记录层的无槽光盘中也与以往同样进行OTP记录时,通过使用轨道的螺旋方向不同的2个层构成引导层,按每个记录或再现的层交替变更所使用的引导层,能够实现OTP记录。从而,本实施方式中假设在使用2层的光盘结构的情况下,引导层由轨道的螺旋方向不同的2个层构成的无槽光盘。接着,研究无槽光盘的数据再现处理。进行无槽光盘的数据再现的情况下,考虑两种方式。ー种是使用引导层进行跟踪来再现记录层的数据的方式,另ー种是不使用引导层而仅根据记录层中已记录的数据进行跟踪处理来再现数据的方式。后者的情况下,需要仅根据已记录的数据进行跟踪处理,为了在没有引导槽的记录层中不使用引导层进行跟踪处理,可以考虑使用DPD (Differential Phase Detection,差分相位检测)方式的再现方法。采用该方式的情况下,对于拾取器可能访问的区域需要预先进行记录以使得没有未记录区域。从而,在对替换区域中记录了数据的无槽光盘进行收尾处理的情况下,存在需要对替换区域中的未记录区域进行填充处理的情况。填充处理所需的时间与要记录的未记录区域的容量成比例地变长,所以在未记录区域较大的情况下填充处理需要较多的时间,会导致用户的易用性降低。此外,因为进行填充数据的记录,也需要考虑记录中发生失败和记录激光器因使用而导致寿命降低等情況。因而,优选极カ减少进行填充处理的区域。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模块结构图。光盘装置101对装入装置中的光盘102通过照射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并通过 SATA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级技术附件)等接ロ与 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等主机103进行通信。光盘102的结构在图3中举例表示。光盘102包括具有轨道(引导槽)结构的引导层,和没有轨道结构的N个记录层(NS 1,N是自然数)。光盘装置101能够利用物镜311在记录层和引导层上生成激光光斑。此外,引导层的轨道被附加了地址信息,由I层或2层构成。在由2层构成的情况下,各层具有螺旋方向不同的轨道。光盘装置101包括控制器201,信号处理部202,光拾取器203,使光拾取器203在光盘102的半径方向上移动的滑块电机204,驱动滑块电机204的滑块驱动单元205,用于驱动光拾取器203中具备的球面像差修正元件309的像差修正驱动单元206,用于使光盘102旋转的主轴电机207,生成与主轴电机207的旋转同步的信号的旋转信号生成単元208,生成用于使主轴电机207旋转的旋转信号的主轴控制单元209,根据由主轴控制单元209生成的旋转信号驱动主轴电机207的主轴驱动单兀210,生成表不光盘102的记录层与激光光斑的合焦位置的偏离量的聚焦误差信号的聚焦误差信号生成単元211,根据聚焦误差信号生成聚焦驱动信号的聚焦控制単元212,根据聚焦驱动信号驱动光拾取器203中具备的致动器312的聚焦驱动单元213,生成表示光盘102的引导层上的轨道与激光光斑的位置偏离量的跟踪误差信号的跟踪误差信号生成単元214,根据跟踪误差信号生成跟踪驱动信号的跟踪控制単元215,根据跟踪驱动信号驱动致动器312的跟踪驱动单元216,生成表示光盘102的引导层与激光光斑的合焦位置的位置偏离量的中继透镜误差信号的中继透镜误差信号生成単元217,根据中继透镜误差信号生成中继透镜驱动信号的中继透镜控制单元218,和根据中继透镜驱动信号驱动中继透镜321的中继透镜驱动单元219。光拾取器203具备例如405nm和650nm等不同波长的2个光学系统。首先对于405nm的光学系统说明再现时的动作。激光驱动器301由控制器201控制,输出驱动激光ニ极管302的电流。对于该驱动电流,为了抑制激光噪声而施加数百MHz的高频叠加信号。激光二极管302以与驱动电流相应的波形出射波长405nm的激光。出射的激光在准直透镜303的作用下成为平行光,一部分在分束器304上反射,被会聚透镜305会聚在功率监测器306上。功率监测器306将与激光強度相应的电流或电压反馈到控制器201。由此,会聚在光盘102的记录层上的激光强度,例如保持为2mW等期望的值。另ー方面,透过分束器304的激光在偏振分束器307上反射,透过分色反射镜308。分色反射镜308是使特定波长的光反射、使其他波长的光透射的光学元件。此处使波长405nm的光透射,使650nm的光反射。透过分色反射镜308的激光,被由像差修正驱动单元206驱动的球面像差修正元件309控制会聚、发散,在1/4波片310的作用下成为圆偏振光,被物镜311会聚在光盘102的记录层上。对于物镜311使用致动器312进行位置控制。被光盘102反射的激光,其強度根据光盘102中记录的信息相应地被调制。在1/4波片310的作用下成为直线偏振光,经过分色反射镜308和球面像差修正元件309,透过偏振分束器307。透过的激光被会聚透镜313会聚在检测器314上。检测器314检测激光的強度,将与其相应的信号输出到信号处理部202。信号处理部202对于从检测器314输出的再现信号进行放大、均衡、解码等处理,将解码后的数据输出到控制器201。控制器201将数据输出到主机103。此外,聚焦误差信号生成単元211根据从检测器314输出的信号生成记录层的聚焦误差信号。聚焦控制単元212根据来自控制器201的指令信号,将与聚焦误差信号对应的聚焦驱动信号输出到聚焦驱动单元213。聚焦驱动单元213根据聚焦驱动信号在与盘面垂直的方向上驱动致动器312。如上所述,通过聚焦控制单元212和聚焦驱动单元213的动作进行聚焦控制,使得照射在光盘102的记录层上的激光光斑始終在记录层上合焦。进行记录时,从主机103对控制器201输入记录数据。控制器201将与输入的数据对应的记录波形输出到激光驱动器301。激光驱动器301对激光二极管302输出与记录波形相应的驱动电流,激光二极管302以对应的波形出射激光,由此对光盘102的记录层进行记录。其中, 控制器201中还具备用于将从拾取器203读出的数据输出到外部装置的主机103、或者将来自主机103的数据记录在光盘102上所需的所有単元,例如进行数据的调制解调的单元、进行纠错的单元、暂时存储数据的暂时存储单元、控制该暂时存储单元的暂时存储単元控制单元、进行与主机103的通信的主机I/F単元等,不过这些在图中没有表示。例如还包括本发明中的光盘物理初始化时所需的替换区域容量确定单元,和记录中的缺陷管理处理所需的替换区域记录单元等。接着说明650nm的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中,记录时和再现时的动作没有差异。与405nm的光学系统同样,激光驱动器301驱动激光二极管315,激光二极管315出射650nm的激光。激光的一部分经过准直透镜316、分束器317、会聚透镜318,被功率监测器319监测功率。通过将监测到的功率反馈给控制器201,而使会聚在光盘102的引导层上的激光强度,保持为例如3mW等期望的功率。透过分束器317的激光,透过偏振分束器320,被中继透镜321进行会聚、发散的控制。经过中继透镜321的激光,在分色反射镜308上反射,经过1/4波片310,通过物镜311会聚在光盘102的引导层上。被光盘102反射的激光在偏振分束器320上反射,被会聚透镜322会聚在检测器323上。跟踪误差信号生成単元214,根据从检测器323输出的信号生成光盘102的引导层的跟踪误差信号。跟踪控制单元215根据来自控制器201的指令信号,生成与跟踪误差信号相应的跟踪驱动信号。跟踪驱动单元216根据跟踪驱动信号在光盘的半径方向上驱动致动器312。如上所述通过跟踪控制単元215和跟踪驱动单元216的动作进行跟踪控制,使得照射在光盘102的引导层上的激光光斑始終追踪引导层上的轨道。此外,中继透镜误差信号生成単元217,根据从检测器323输出的信号生成光盘102的引导层的聚焦方向上的误差信号,即中继透镜误差信号。中继透镜控制单元218根据来自控制器201的指令信号,生成与中继透镜误差信号相应的中继透镜驱动信号。中继透镜驱动単元219根据中继透镜驱动信号驱动中继透镜321。通过驱动中继透镜321,使照射在引导层上的激光光斑的合焦位置发生变化,能够补偿记录层与引导层的位置差异。如上所述,通过中继透镜控制单元218和中继透镜驱动单元219的动作进行中继透镜控制,使得照射在光盘102的引导层上的激光光斑始終在引导层上合焦。此外,滑块驱动単元205、像差修正驱动单元206、主轴控制単元209也根据来自控制器201的指令信号而动作。其中,此处为了驱动激光二极管302和激光二极管315使用了同一个激光驱动器301,但也可以按每个激光二极管具有固有的激光驱动器。此外,球面像差修正元件309也可以配置在影响405nm光学系统和650nm光学系统双方的位置上,例如可以设置在1/4波片310与分光反射镜308之间。图4中表示了光盘装置101中插入了光盘102时的光盘装置101的处理流程。在S401中将光盘102插入光盘装置101时,在S402中光盘装置101进行有无光盘的确认和光盘种类的确认。此时,例如光盘装置101能够对光盘102照射激光,根据反射光进行识别。接着,在S403中,对于插入的光盘102,进行用于优化光盘装置101内的各种參数的调整处理。关于各种參数,例如可以列举与光盘102的反射率相应地调节聚焦控制单元212和跟踪控制単元215内包括的放大器的放大率。进行各种调整后,在S404中读出光盘102的管理信息。当处理前进到S405时,成为能够进行记录或再现的状态,能够根据来自主机103的命令进行记录或再现。进行调整处理S403的时刻不限于此,一部分调整处理也可以在读出管理信息的S404之后等进打。接着,用图5A 图5D说明BD中的替换处理方法。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方向的定义如下所述。“顺轨道方向记录”指的是升序使用地址进行记录,“逆轨道方向记录”指的是降序使用地址进行记录。此外,数据以规定的最小记录单位记录。例如BD的情况下是Cluster (簇)単位,DVD的情况下是ECC块单位。从而,即使在以逆轨道方向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从最小记录单位的角度来看,也是以与顺轨道方向相同的方向进行记录的。 图5A表示BD-R DL光盘的盘结构例501,记录方向(使用区域的方向)用箭头表示。User Data Area (用户数据区域)是记录用户数据的区域,缺陷管理处理中记录替换数据的替换区域位于内周和外周,分别是ISA (Inner Spare Area,内侧备用区域)、OSA (OuterSpare Area,外侧备用区域)。BD-R DL的情况下,替换区域的使用方向在ISA、OSA中都是与用户数据区域的记录方向相同的顺轨道方向。即位于LO层的替换区域ISAO、OSAO的区域按照从内周至外周的方向使用,位于LI层的替换区域ISA1、0SA1的区域按照从外周至内周的方向使用。BD-R中,因为没有需要按逆轨道方向使用替换区域的特别的理由,所以自然而然采用与用户数据区域相同的记录方向。另ー方面,图5B是BD-RE DL光盘的盘结构502。BD-RE DL的情况下,替换区域的使用方向在ISA中是从内周至外周的顺轨道方向,在OSA中是从外周至内周的逆轨道方向。这样,LO层的OSAO区域和LI层的ISAl区域采用与User Data Area的记录方向不同的逆轨道方向。这是因为在可擦写型的BD-RE中,要着眼于替换区域的扩展。如果按顺轨道方向使用OSAO、ISAl,则User Data Area与替换数据邻接,不能够进行替换区域的扩展。此处,例如研究将BD-R、BD-RE的替换区域的使用方向直接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无槽光盘的情况会如何。图5C、图分别表示在图5A所示的BD-R DL光盘的盘结构501和图5B所示的BD-RE DL光盘的盘结构502中,按照替换区域的使用方向在替换区域中记录了数据的情况的一例。斜线区域是已记录数据的区域,虚线区域(网点区域)是未使用的区域。BD-R/RE中,即使存在未记录区域也不会对数据再现产生妨碍,所以允许在收尾处理后残留未记录区域。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无槽光盘中,如上所述,可能需要对未记录区域进行填充处理。S卩,当在图5C的替换区域已记录的BD-R DL光盘的盘结构503和图的替换区域已记录的BD-RE DL光盘的盘结构504这样状态下进行收尾处理的情况下,需要对虚线的区域全部进行填充处理,所以随容量而可能需要较多的时间。当然,未使用区域越大就越需要花费时间。于是,使用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光盘102中替换区域的配置和使用方法。图1表示了图3中的多个记录层中的I层。1001是至少包括用户数据区域和管理信息存储区域以及其他区域等的区域,1002是配置在内周侧的内周替换区域,1003是配置在外周侧的外周替换区域。此处对内周替换区域1002、外周替换区域1003的使用方向进行说明。内周替换区域1002按箭头1004的方向使用,使得其区域被按照从与区域1001相邻的区域ー侧即光盘的外周至内周的方向消耗。外周替换区域1003按箭头1005的方向使用,使得其区域被按照从与区域1001相邻的区域一侧即光盘的内周至外周的方向消耗。(其中,箭头1004、箭头1005的方向在OTP记录的情况下,取决于是奇数层还是偶数层而成为顺轨道方向的方向处理或逆轨道方向的方向处理。)内周替换区域、外周替换区域都从接近User Data Area—侧起开始消耗的方法,乍一看与501、502的情况不同,可能会认为不具有什么优点,但其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无槽光盘是有效的,以下用图6A至图6F进行说明。图6A至图6F所示的6001、6002、6003、6004、6005、6006是根据图1的替换区域的使用例能够考虑到的替换区域的光盘布局例。布局例6001 6006中替换区域都是位于最内周位置或最外周位置、或最内周和最外周双方。从图6A所示的布局例6001起进行说明。位于User Data Area的内周的Inner DMA(内周DMA)608、配置在外周的Outer DMA (外周DMA)609是包括数据记录中暂时记录的管理数据和收尾时记录的管理数据等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着眼于内周侧的替换区域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假定在LO层中记录了替换数据直至斜线区域601,在LI层中记录了替换数据直至斜线区域604。在该状态下进行收尾处理的情况下,填充处理对象区域是未记录区域的LO层的区域603、LI层的区域606。但是,LO层、LI层中都不需要访问区域606,在其内周侧不存在有效数据的情况下,不需要区域606的填充处理。从而,填充处理仅在LO层的区域602中进行就足够了。但是,考虑到跟踪引入用的区域和溢出(overrun)用的区域,也可以从记录至最内周侧的层的最后已记录区域(布局例6001的情况下相当于LI层的区域604)起记录必要的缓冲区域607。该情况下,LO层、LI层的区域605均不需要填充处理,所以与对LO层的区域603和LI层的区域606全部进行填充处理的情况相比,填充处理所需的时间可以缩短。此外,缓冲区域607的容量因设计者而各异。例如,在考虑到因Seek (寻轨)时的记录区域跳跃引起的溢出时,考虑Seek精度(滑块的进给精度)而设置相当干与已记录半径位置的距离(轨道数)的缓冲区域,或者为了使缓冲区域的轨道数在内周和外周相同而以缓冲区中的记录容量在外周比内周多相当于半径比的量的方式设置缓冲区域。关于外周侧的情况,因与内周的情况相同而省略说明。此外,布局例6001中在所有层的内外周都设置了 DMA区域,但其中即使某些DMA不存在也能够同样地处理。此外,在收尾处理完成时,User Data Area和Inner DMA608>Outer DMA609的DMA区域内的未记录部分中所有的填充处理都需要完成。图6E和图6F所示的布局例6005和6006,是DMA和替换区域的配置与布局例6001相同、但填充区域和保护(缓冲)区域的记录方法与布局例6001不同的例子。从图6E所示的布局例6005起进行说明。假定在LO中记录了替换数据直至斜线区域601,在LI层中记录了替换数据直至斜线区域604。在该状态下进行收尾处理的情况下,对于LI的区域604考虑溢出用的区域,而从记录至最内周侧的层的最后已记录区域起记录必要的缓冲区域610。接着,对于LO层的区域601也同样考虑跟踪引入用的缓冲区域,记录区域611。区域602是考虑到层间跳转而对与区域610对应的区域进行了填充处理的区域。接着说明图6F所示的布局例6006。假定在LO层中记录了替换数据直至斜线区域601,在LI层中记录了替换数据直至斜线区域604。在该状态下进行收尾处理的情况下,对于LI的区域604考虑溢出用的保护区域,而从记录至最内周侧的层的最后已记录区域起记录必要的缓冲区域610。区域611是考虑到层间跳转而对与区域610对应的区域进行了填充处理的区域,但结果上区域611兼作区域601的跟踪引入用的缓冲区域的作用。如上所述,布局例6001、6005、6006中记录各区域的顺序和配置的部位有所不同,但已记录的区域最终是相同的,都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
接着,进行图6B 图6D所示的布局例6002、6003、6004的说明。布局例6002是在
内周存在替换区域但外周不存在替换区域的例子,布局例6003是在内周不存在替换区域而外周存在替换区域的例子,布局例6004是在内外周都不存在管理信息存储区域的例子。布局例6004的情况下,设想管理信息存储区域位于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层等。各例子中都能够与布局例6001中说明的例子同样说明,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以上,通过在无槽光盘中在最内周、最外周配置替换区域,并在内周侧的替换区域中按照从外周至内周的方向使用、在外周侧的替换区域中按照从内周至外周的方向使用,而减少替换区域的无用的填充处理区域,实现收尾处理的时间缩短。此外,本例子中以2层为例说明,但I层或3层以上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接着,考虑在无槽光盘中,按照与图5A的例子501所示的使用方向相同的方向使用替换区域的情况下,当事先已得知要在光盘中记录的数据量,并且进行的是像DVD的DAO(DiscAt Once,—次性写入)那样的记录时,削减填充处理量的情况。用图7A至图7C进行说明。BD-R中在光盘格式化时根据事先来自主机侧的指示(应用程序的指示)确保替换区域。光盘的缺陷区域不仅有介质的部分破损引起的损伤、指紋、污垢、记录膜的劣化等导致的缺陷,也有因为原本的光盘品质不良而导致成为缺陷区域的情況。如果在格式化时确保较多的替换区域,则即使在发生较多缺陷时也能够在替换区域中记录,所以光盘可靠性会提高,对用户有利,但若确保了较多替换区域则相应地用户数据记录区域会減少,对用户不利,二者是权衡的关系。在实际的数据记录中,是否使用替换区域也受到光盘品质、驱动器性能、数据记录环境影响,所以现状是一般对所有介质一律确保相同的替换区域容量。即,如图7A所示,在例子701中,对于Data Zone (数据区)分配的ISA和OSA的比例与数据的记录量无关,而是恒定的。例如例子701中,无论是仅记录至LO层的User Data Area的途中的情况还是LO层、LI层全部记录的情况,确保的替换区域的容量都相同。此处,考虑例子701是无槽光盘的情況。BD-R的情况下因为不需要填充处理所以不会特别有问题,但无槽光盘中,例如用户数据仅记录至LO层的途中的情况下,需要例子701中的网点区域的填充,而填充处理需要较多时间,会浪费时间。用702说明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方法。首先说明DAO记录的一例。在事先已知要记录的数据容量的情况下,存在能够由主机指定从LO向LI折返(调头)的地点的方法。该方法是使要记录的数据容量在各层中大致等分地分配,使各层中使用的数据量从内周起大致相同的方法。考虑将该记录方法应用于无槽光盘,进行DAO记录。接着说明本例子中确保替换区域容量的方法。例子702中,不是使确保的替换区域的容量相对于Data Zone (光盘整体容量)一律确保为相同的容量,而是根据要记录的用户数据容量相应地确定。例如,在相对于User Data Area容量确保10%的容量作为替换区域的情况下,当User Data Area的容量例如为100时替换区域为10,但User Data Area仅使用一半的情况下,替换区域是其一半即5就足够了。即,如果使用的用户数据的容量较少,则相対的替换区域的容量也可以较少,所以不需要多余地确保很可能不会使用的替换区域。这样,能够削减ISA、0SA的容量,结果能够削减需要填充处理的区域。其中,例子702中设想使各层的容量大致等分后进行记录,但即使不等分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此外,例子702中以2层为例说明,但I层或3层以上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例子703是在图7A所示的例子701中,LO的ISA和LI的OSA的使用方向与图7B的例子702相反的情况,但能够与例子702的说明同样说明,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最后,用图8的流程图说明在本实施方式图6A 图6F的例子中的替换区域中进行记录的处理,用图9的流程图说明图7A 图7C的例子中的替换区域的容量确定方法。以下进行图8的流程图的说明。首先,对替换区域进行记录时,判断是否是对内周侧的替换区域的记录(S800),在对内周侧的替换区域进行记录的情况下按照从外周方向到内周方向的顺序记录替换数据(S801)。在对外周侧的替换区域进行记录的情况下按照从内周方向到外周方向的顺序记录替换数据(S802)。进而,判断是否执行收尾处理(S803),在进行收尾处理的情况下,在内周侧的替换区域和外周侧的替换区域双方中记录缓冲区域并结束(S804)。接着进行图9的流程图的说明。该流程图是对由N层(N是自然数)构成的无槽光盘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事先已确定要记录的用户数据容量,并一次性进行包括收尾处理在内的记录处理的情况下的替换区域整体的容量的确定方法。首先,将要记录的用户数据容量N等分(不一定要等分成全部为相同的量),确定各层的折返(调头)地址(S901)。在各层中分配与各层中要记录的数据容量相应的比例的替换区域(S902),执行记录(S903)。另外,本说明中采用记录层是单层或2层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由3层以上构成记录层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此外,不限于本次的实施例中说明的光盘,只要是具有替换区域这ー概念的记录介质,无论有无引导层、或记录层的层数有多少,都能够应用本发明,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如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在无槽光盘中改进替换区域的配置位置、容量、使用方向,能够削减需要填充处理的区域,缩短收尾时的时间。
权利要求
1.一种记录信息的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附加了地址信息的螺旋状轨道的I层或2层引导层;和自所述引导层起的深度位置互不相同的多个记录层,所述多个记录层中包括用户数据区域、替换区域和存储所述替换区域的使用信息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所述介质构成为,位于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内周侧的内周替换区域按从外周方向至内周方向的顺序被使用,位于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外周侧的外周替换区域按从内周方向至外周方向的顺序被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其特征在于在对该介质进行了收尾处理的状态下,从所述内周替换区域内的最终记录位置起向内周方向去记录有一定量的缓冲区域,从所述外周替换区域内的最终记录位置起向外周方向去记录有一定量的缓冲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其特征在于在确定该介质的用户数据记录容量后进行包括收尾处理在内的记录处理的情况下,所述替换区域确保了与该用户数据记录容量相应的量。
4.一种在介质中记录信息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包括具有附加了地址信息的螺旋状轨道的I层或2层引导层;和自所述引导层起的深度位置互不相同的多个记录层,该记录层中包括用户数据区域、替换区域和存储替换区域的使用信息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在位于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内周侧的内周替换区域中,按从外周方向至内周方向的顺序使用,在位于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外周侧的外周替换区域中,按从内周方向至外周方向的顺序使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介质进行收尾处理时,从所述内周替换区域内的最终记录位置起向内周方向去记录一定量的缓冲区域,从所述外周替换区域内的最终记录位置起向外周方向去记录一定量的缓冲区域。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介质的用户数据记录容量后进行包括收尾处理在内的记录处理的情况下, 根据该用户数据记录容量改变所述替换区域的容量。
7.一种在介质中记录信息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包括具有附加了地址信息的螺旋状轨道的I层或2层引导层;和自所述引导层起的深度位置互不相同的多个记录层,该记录层中包括用户数据区域、替换区域和存储替换区域的使用信息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所述记录装置具备使用该替换区域进行替换处理的替换区域记录单元,该替换区域记录单元,在位于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内周侧的内周替换区域中进行记录的情况下,按从外周方向至内周方向的顺序使用,在位于所述用户数据区域的外周侧的外周替换区域中进行记录的情况下,按从内周方向至外周方向的顺序使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介质进行收尾处理时,所述替换区域记录单元,从所述内周替换区域内的最终记录位置起向内周方向去记录一定量的缓冲区域,从所述外周替换区域内的最终记录位置起向外周方向去记录一定量的缓冲区域。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替换区域容量确定单元,在确定该介质的用户数据记录容量后进行包括收尾处理在内的记录处理的情况下,该替换区域容量确定单元根据该用户数据记录容量改变所述替换区域的容量。
10.一种记录信息的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附加了地址信息的螺旋状轨道的I层或2层引导层;和自所述引导层起的深度位置互不相同的多个记录层,所述记录层中包括用户数据区域、替换区域和存储替换区域的使用信息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位于最内周的区域是内周侧的替换区域,位于最外周的区域是外周侧的替换区域。
11.一种记录信息的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附加了地址信息的螺旋状轨道的I层或2层引导层;和自所述引导层起的深度位置互不相同的多个记录层,所述记录层中包括用户数据区域、替换区域和存储替换区域的使用信息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位于最内周的区域是所述替换区域,位于最外周的区域是所述管理信息存储区域。
12.—种记录信息的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附加了地址信息的螺旋状轨道的I层或2层引导层;和自所述引导层起的深度位置互不相同的多个记录层,所述记录层中包括用户数据区域、替换区域和存储替换区域的使用信息的管理信息存储区域,位于最内周的区域是所述管理信息存储区域,位于最外周的区域是所述替换区域。
13.一种权利要求10 12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替换区域中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位于内周侧的替换区域按从外周方向至内周方向的顺序使用,位于外周侧的替换区域按从内周方向至外周方向的顺序使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替换区域的介质及其记录装置与记录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因无槽光盘中替换区域的容量确定方法、对用户数据区域的替换处理的配置方法或替换区域的使用方向的不同而导致的填充处理的时间的增加。在最内周、最外周配置替换区域,并使内周侧的替换区域以从外周到内周的方向使用,外周侧的替换区域以从内周到外周的方向使用,由此减少替换区域的多余的填充处理区域,实现收尾处理的时间缩短。此外,确保的替换区域的容量不是对于光盘整体容量一律确保相同的容量,而是与要记录的用户数据容量相应地确定,由此减少未使用而残留的未记录区域,结果上能够减少需要填充处理的区域,实现收尾处理的时间缩短。
文档编号G11B27/034GK103000208SQ20121028873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6日
发明者赤星健司 申请人: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