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自动发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0752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光盘自动发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盘自动发盘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从堆叠的光盘中逐张、依序取出单张光盘,并将其推送至指定位置的光盘自动发盘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号CN201410025843.7公开了一种光盘分类处理装置,其机架前端设有用于提取待处理光盘的自动进料机构,该机构包括送料筒,若干光盘竖直堆叠后从送料筒顶端放入,送料筒下部设有传感器,当检测到送料筒内有光盘投入时,利用一顶推件自动将送料筒最底层的一张光盘推出,该光盘经过出盘口被传送至下一处理位置,该光盘被推出后,送料筒内剩余的光盘受重力作用下落,等待下次推盘动作。上述自动进料机构存在的问题是:

第一,为保证待处理光盘顺利通过出盘口,出盘口的宽度和高度一般设计为略大于一张光盘的相应宽度和高度尺寸,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同类光盘(CD光盘、VCD光盘、DVD光盘)的厚度不一致,且由于材质差异及表面印刷层或贴纸厚度不同,同类光盘的厚度也会不一致,因此,出盘口的设计无法适用所有不同厚度的光盘;

第二,由于竖直叠放的两两光盘之间存在静摩擦,顶推件顶推最底层的光盘时,与之相邻的光盘也会随之移动,导致推盘不顺畅甚至卡盘,对于厚度小的光盘会发生多张重叠推送,影响光盘的后续处理过程;

第三,为保证推盘准确性,顶推件相对于出盘口的安装位置与推送力度要求准确、适度,若顶推件装配精度不佳,或推盘速度和力度控制不佳,推盘过程中极易发生卡盘,材质较脆的光盘还易由于受力过大而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盘自动发盘装置,可从堆叠的光盘中准确的取出单张光盘,并将其输送至指定的位置,可靠性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盘自动发盘装置,包括:

壳体与壳体上的光盘座、分盘机构、发盘机构、控制单元,该光盘座、分盘机构、发盘机构沿一光盘推送方向依序设置,

该光盘座上设有用于容纳待处理光盘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底部设有光电传感器,

该分盘机构包括分盘电机、分盘辊轴、导盘辊轴、反向辊轴,该分盘辊轴与导盘辊轴沿该光盘推送方向依序设置,该导盘辊轴与反向辊轴沿垂直于该光盘推送方向的方向上下对应设置,该分盘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经传动带与分盘辊轴、导盘辊轴、反向辊轴相连接,分盘电机可驱动该分盘辊轴、导盘辊轴、反向辊轴沿该光盘推送方向转动,该分盘辊轴上设有分盘凸轮,该分盘凸轮的凸部突出于该容置空间,

该发盘机构包括发盘电机、两个发盘辊轴、接近开关,发盘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相应的传送带与两个发盘辊轴相连接,发盘电机可驱动两个发盘辊轴相向转动,而将两个发盘辊轴之间夹持的光盘向该光盘推送方向推送,该接近开关设置于分盘机构与发盘辊轴之间的特定位置,光盘到达该特定位置时,光盘一端与发盘辊轴的周部相接触,光盘另一端与分盘凸轮的凸部相脱离,

控制单元包括主控芯片,该光电传感器、接近开关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主控芯片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分盘电机、发盘电机的控制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

所述导盘辊轴与反向辊轴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5mm-2mm。

所述光盘座上设有多个限位柱,多个限位柱围构成所述容置空间,朝向所述光盘推送方向的一个限位柱底部设有挡盘块。

所述挡盘块与容置空间底部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5mm-2mm。

所述反向辊轴的轴体上设有搓面。

所述导盘辊轴与发盘辊轴的轴体上包覆有弹性材料制成的保护层。

所述壳体上开有观察窗。

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主控芯片与该控制面板信号连接。

所述主控芯片与一光盘分类处理装置的通讯总线相连接,接收该光盘分类处理装置的控制命令。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光盘自动发盘装置,可利用分盘机构从堆叠的光盘中准确分离、提取出最底部的一张光盘,不会出现卡盘、多盘情况,可靠性高;

2、本实用新型的光盘自动发盘装置,可利用发盘机构将提取出的光盘输送至下一处理位置,既可安装于光盘分类处理装置中实现对光盘的自动化分类处理,也可作为光盘提取装置独立使用;

3、本实用新型的光盘自动发盘装置,导盘辊轴与发盘辊轴表面均包覆有保护层,不易损坏光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光盘自动发盘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装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光盘自动发盘装置,包括壳体1、光盘座2、分盘机构、发盘机构、控制单元5,光盘座2、分盘机构、发盘机构沿光盘移动的光盘推送方向依序设置。

光盘座2上设有四个限位柱201,四个限位柱201围构一容置空间204,该容置空间204用于容置竖直堆叠的若干光盘8,容置空间204底部设有光电传感器203,朝向光盘推送方向的其中一个限位柱底部设有挡盘块202,挡盘块202与容置空间204底部之间的距离略大于单张光盘的厚度,分盘过程中,用于阻挡除待处理光盘的其余光盘朝光盘推送方向移动。

分盘机构包括分盘电机301、分盘辊轴302、分盘凸轮303、导盘辊轴304、反向辊轴305。多个分盘凸轮303沿分盘辊轴302的轴向设于分盘辊轴302上,光盘座2上对应分盘凸轮303的位置开口,使得分盘凸轮303的尖状凸部突出于光盘座2,更详细的说,容置空间204底部对应分盘凸轮303的位置开口,使得分盘凸轮303的尖状凸部突出于容置空间204,分盘辊轴302与导盘辊轴304沿光盘推送方向依序设置,导盘辊轴304与反向辊轴305沿与光盘推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下对应设置,且,导盘辊轴304与反向辊轴305之间具有一略大于单张光盘厚度的间隙,反向辊轴305的轴体上设有搓面306;

分盘电机301的动力输出端经第一传送带与分盘辊轴302的端部相连接,分盘辊轴302的端部经第二传送带与导盘辊轴304、反向辊轴305的端部相连接;在分盘电机301的驱动下,分盘辊轴302沿光盘推送方向转动,其上的分盘凸轮303随之转动而可将容置空间最底部的一张光盘勾出,并将该光盘向光盘推送方向带动,与此同时,在分盘辊轴302的带动下,导盘辊轴304与反向辊轴305同步转动,且,导盘辊轴304与反向辊轴305均沿光盘推送方向同步转动,取出的光盘在导盘辊轴304的带动下继续向光盘推送方向移动,由于相邻两光盘之间存在静摩擦力作用,勾出最底部的一张光盘时,其上面的光盘不可避免的会随之同向移动,此时,反向辊轴305下端面转动方向与光盘推送方向相反,利用搓面306可将除最底部一张光盘外的其余光盘阻挡、推回,避免多余光盘继续向光盘推送方向移动,保证单张光盘顺利取出。

发盘机构包括发盘电机401、两个发盘辊轴402、接近开关403,两个发盘辊轴402沿垂直于光盘推送方向的方向上、下对应设置,两个发盘辊轴402之间的距离略小于单张光盘的厚度,两个接近开关403与两个发盘辊轴402一一对应设置,更详细的说,一个接近开关设于反向辊轴305与上部的发盘辊轴之间的特定位置,另一个接近开关设于导盘辊轴304与下部的发盘辊轴之间的特定位置,下部的发盘辊轴与突出于光盘座2的分盘凸轮303的凸部之间的距离至少为单张光盘的直径距离;

发盘电机401的动力输出端经相应的传送带与两发盘辊轴402的端部相连接,在发盘电机401的驱动下,下部的发盘辊轴沿光盘推送方向转动,上部的发盘辊轴沿与光盘推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向,上部的发盘辊轴的下端面转动方向与光盘推送方向同向,两个发盘辊轴402同步转动,可将导盘辊轴304输送来的光盘夹持、并将该光盘继续向光盘推送方向推送。

控制单元5包括主控芯片,光电传感器203、两个接近开关403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主控芯片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分盘电机301、发盘电机401的控制端相连接。当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独立使用时,主控芯片与一控制面板信号连接,可通过该控制面板控制装置的启动、停止等操作,当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装配于光盘分类处理装置使用时,主控芯片与光盘分类处理装置的通讯总线相连接,接收光盘分类处理装置的控制命令。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

将多张待处理的光盘竖直堆叠、放置于容置空间204中,光电传感器203将感测的光盘放入信号传输至主控芯片,主控芯片控制分盘电机301动作,分盘电机301驱动分盘辊轴302沿光盘推送方向转动,分盘凸轮303随之转动,尖状凸部将容置空间204中最底部的一张光盘分离、提取出来,并将该光盘向光盘推送方向带动,导盘辊轴304与反向辊轴305随分盘辊轴302转动,导盘辊轴304将取出的光盘继续向光盘推送方向传动,反向辊轴305将多余的光盘阻挡、推回;当光盘到达接近开关403可感测的特定位置时,主控芯片控制分盘电机301停止动作,控制发盘电机401开始动作,此时,光盘一端与一对发盘辊轴402的周面相接触,光盘另一端已与突出于光盘座2的分盘凸轮303相脱离,光盘被一对发盘辊轴402夹紧、并继续向光盘推送方向推送,最终,经一出盘口顺利出盘,到达下一处理位置。

上述单张光盘的厚度是以普通光盘的最大厚度为基准,一般情况下,单张光盘的厚度范围为1.0mm-1.5mm,两张最薄的光盘叠加起来的厚度大于2mm,因此,上述挡盘块202与容置空间204底部之间的距离、导盘辊轴304与反向辊轴305之间的距离设置范围在1.5mm-2mm,既可保证厚度最大的光盘顺利通过,又可阻挡与其接触的光盘随之通过。

为保证光盘在提取、推送过程中不会因受力而被损坏,导盘辊轴304与发盘辊轴402的轴体表面包覆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保护层,弹性材料可以是橡胶、树脂、硅胶等。

壳体1两侧设有观察窗6,便于观察光盘推送情况。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