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稳定性电唱机驱动机构及电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3425发布日期:2019-04-03 00:04阅读:749来源:国知局
高稳定性电唱机驱动机构及电唱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唱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稳定性电唱机驱动机构及电唱机。



背景技术:

自发明家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发明第一部圆筒状留声机以来,留声机通过无数的改进成为了现在的使用唱片的电唱机。虽然,现在已有许多压缩存储声音的装置,如DVD、MP3以及MP4等等。但是,还是有一部分消费热衷于对声音高还原度的电唱机。传统的电唱机一般是由位于底座的马达通过皮带驱动转盘旋转,从而使放在转盘上的唱片转动,此时唱针沿着唱片上高低不平的弧形刻槽移动时,唱针针尖随着该弧形刻槽的波动而轻微地振动,振动信号传递到共振膜,再现声波压力,变成声音,再经喇叭放大播出。

但是,目前电唱机的转盘与皮带的接触面积较小,这种用驱动电机直接带动驱动转盘的电唱机存在转动不连贯的问题,从而影响电唱机播放的连贯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电唱机驱动机构,使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转盘转动的过程更加连贯平稳。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高稳定性电唱机驱动机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稳定性电唱机驱动机构,包括底座、驱动转盘、驱动电机和皮带,所述底座中部设有主轴,所述驱动转盘中部穿过主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嵌入底座,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延伸出底座平面,且套设有转轮,所述驱动转盘和转轮通过皮带转动连接,还包括多个导向轮,多个所述导向轮转动固定于底座上,多个导向轮分别对称分布于主轴中心点至转轮中心点所确定的直线两侧,对称分布的所述导向轮之间的间隙与主轴直径相等,所述皮带通过间隙绕经导向轮侧壁。

作为优选方案,多个所述导向轮侧壁开设有以沟槽,所述皮带卡入沟槽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向轮的个数为两个。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电唱机,包括电唱机主体、转盘、轴承、唱臂、唱头、平衡锤和升降结构,所述转盘设于电唱机主体顶部,所述轴承设于电唱机主体上,且与电唱机主体转动连接,所述唱臂固定连接于轴承远离电唱机主体一端,所述唱头和平衡锤分别设于唱臂两端,所述升降结构固定连接于轴承上,用于调节唱臂升降,还包括如前述的高稳定性电唱机驱动机构,所述高稳定性电唱机驱动机构固定于电唱机主体内部,所述转盘中部穿过主轴,且与驱动转盘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唱臂为铝合金材质。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多个支脚,多个所述支脚设于电唱机主体底部。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高稳定性电唱机驱动机构的有益效果是:底座中部设有主轴,驱动转盘中部穿过主轴转动连接,驱动电机嵌入底座,驱动电机输出轴延伸出底座平面,且套设有转轮,驱动转盘和转轮通过皮带转动连接;多个导向轮转动固定于底座上,多个导向轮分别对称分布于主轴中心点至转轮中心点所确定的直线两侧,对称分布的导向轮之间的间隙与主轴直径相等,皮带通过间隙绕经导向轮侧壁;导向轮使驱动转盘至转轮之间的皮带呈收缩状,促使皮带压向驱动转盘以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强驱动转盘与皮带之间的摩擦力,因此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转盘转动的过程更加连贯平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稳定性电唱机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唱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电唱机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请参考图1,一种高稳定性电唱机驱动机构,包括底座10、驱动转盘20、导向轮30、驱动电机40和皮带50。

底座10中部设有主轴11,驱动转盘20中部穿过主轴11转动连接,驱动电机40嵌入底座10,驱动电机40输出轴延伸出底座10平面,且套设有转轮41,驱动转盘20和转轮41通过皮带50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采用两个导向轮30,两个导向轮30转动固定于底座10上,两个导向轮30分别对称分布于主轴11中心点至转轮41中心点所确定的直线两侧,对称分布的导向轮30之间的间隙与主轴11直径相等,皮带50通过间隙绕经导向轮30侧壁。

导向轮30使驱动转盘20至转轮41之间的皮带50呈收缩状,促使皮带50压向驱动转盘20以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强驱动转盘20与皮带50之间的摩擦力,因此驱动电机40带动驱动转盘20转动的过程更加连贯平稳。

为了防止皮带50在转动时在导向轮30上脱落,本实施例中在两个导向轮30侧壁开设有以沟槽31,将皮带50卡入沟槽31内,使沟槽31壁限制皮带50发生位移。

请参考图2和图3,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唱机,包括电唱机主体60、转盘21、轴承61、唱臂62、唱头63、平衡锤64、升降结构65和多个支脚70。

电唱机主体60为矩形结构,其四角设有加强结构。

高稳定性电唱机驱动机构固定于电唱机主体60内部,转盘21中部穿过主轴11,且与驱动转盘20固定连接。转盘21远离驱动转盘20一端突出于电唱机主体60外表面。

轴承61设于电唱机主体60任一角上,且与电唱机主体60转动连接。

唱臂62固定连接于轴承61远离电唱机主体60一端,唱头63和平衡锤64分别设于唱臂62两端,唱头63端的唱臂62较长,并且可以轴承61中点旋转至转盘21顶部。平衡锤64用于保证唱臂62在自然状态下可以水平静止摆放,目的在于保持合适的针压。

升降结构65固定连接于轴承61上,用于调节唱臂62升降,促使唱头63上的唱针压入黑胶唱片的沟槽内。

唱臂62为铝合金材质,采用铝合金材质的优点在于轻硬、高刚性、共振影响低。

结合电唱机主体60的矩形结构,本实施例采用四个支脚70分别设于电唱机主体60四角底部,使其摆放时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电唱机驱动机构,底座中部设有主轴,驱动转盘中部穿过主轴转动连接,驱动电机嵌入底座,驱动电机输出轴延伸出底座平面,且套设有转轮,驱动转盘和转轮通过皮带转动连接;多个导向轮转动固定于底座上,多个导向轮分别对称分布于主轴中心点至转轮中心点所确定的直线两侧,对称分布的导向轮之间的间隙与主轴直径相等,皮带通过间隙绕经导向轮侧壁;导向轮使驱动转盘至转轮之间的皮带呈收缩状,促使皮带压向驱动转盘以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强驱动转盘与皮带之间的摩擦力,因此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转盘转动的过程更加连贯平稳。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