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件工程编辑用存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24370发布日期:2021-04-16 15:43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件工程编辑用存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存储器领域,具体是一种软件工程编辑用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2.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它涉及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典型的软件有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办公套件、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游戏等,同时,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如工业、农业、银行、航空、政府部门等,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效率。
3.现有技术中的存储器在使用时,需要用数据线作为接线,而使用时,人们常常会忘记携带数据线,因此,会造成需要传输数据时而无数据线,耽误数据的传输,不利于工作和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存储数据线以解决人们常常会忘记携带数据线造成需要传输数据时而无数据线传输的软件工程编辑用存储装。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为:
6.一种软件工程编辑用存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数据线接口,所述数据线接口侧的壳体上匹配设置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套接于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数据线存储空间,所述数据线存储空间上铰接有门体,所述门体上固定设置有卡扣,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匹配的卡槽。
7.所述门体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拉起的把手。
8.所述卡扣包括竖板,及与所述竖板一体设置的斜插板,及与所述竖板一体设置的方形插板,所述斜插板与所述方形插板之间设有间隙。
9.所述卡槽包括一体开设于壳体上的斜插槽,及一体开设于所述壳体上的方形插槽。
10.所述斜插板与所述斜插槽匹配设置,所述方形插板与所述方形插槽匹配设置。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上匹配设置有保护盖,并用套接的连接方式将保护盖套接在壳体上设置有数据线接口的一侧,从而起到保护数据线接口的作用,且能防止其在存放过程中,避免灰尘或其他杂物落入数据线接口,造成堵塞数据线接口的问题,而在壳体上设置数据线存储空间,将数据线存放在数据线存储空间内,从而解决人们常常会忘记携带数据线造成需要传输数据时而无数据线传输的问题,并且,利用卡扣和卡槽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门体在开或者关时,更方便。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扣与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16.参照图1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件工程编辑用存储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数据线接口2,所述数据线接口2侧的壳体1上匹配设置有保护盖3,所述保护盖3套接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数据线存储空间4,所述数据线存储空间4上铰接有门体5,所述门体5上固定设置有卡扣6,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6匹配的卡槽7。
17.为了便于将门体5打开,将数据线存储空间4内放置的数据线取出,所述门体5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拉起的把手8,即在需要取出数据线时,用手抓住把手8,将门体5打开,取出数据线存储空间4内存放的数据线,然后将门体5关上,将数据线接在数据线接口2,再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即可实现数据的传输,用完后,再将数据线从数据线接口2取下,放回至数据线存储空间4内,关上门体5即可。
18.为了实现卡扣6与卡槽7之间的匹配插接,便于使门体5与壳体1连接在一起,将数据线存储空间4进行关闭,从而避免数据线不会掉出数据线存储空间,所述卡扣6包括竖板61,及与所述竖板61一体设置的斜插板62,及与所述竖板61一体设置的方形插板63,所述斜插板62与所述方形插板63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卡槽7包括一体开设于壳体1上的斜插槽71,及一体开设于所述壳体1上的方形插槽72。所述斜插板62与所述斜插槽71匹配设置,所述方形插板63与所述方形插槽72匹配设置。
19.具体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上匹配设置有保护盖,并用套接的连接方式将保护盖套接在壳体上设置有数据线接口的一侧,从而起到保护数据线接口的作用,且能防止其在存放过程中,避免灰尘或其他杂物落入数据线接口,造成堵塞数据线接口的问题,而在壳体上设置数据线存储空间,将数据线存放在数据线存储空间内,从而解决人们常常会忘记携带数据线造成需要传输数据时而无数据线传输的问题,并且,利用卡扣和卡槽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门体在开或者关时,更方便。
20.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