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缓冲抗震结构的固态硬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37550发布日期:2021-12-15 12:52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缓冲抗震结构的固态硬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固态硬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缓冲抗震结构的固态硬盘。


背景技术:

2.固态硬盘是由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组成,固态硬盘在接口的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传统硬盘的完全相同,在产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与传统硬盘一致,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车载、工控、视频监控、网络监控、网络终端、电力、医疗、航空、导航设备等领域。
3.现有的固态硬盘的缺陷是:
4.1、现有的固态硬盘一般在使用过程中遭到碰撞时,很容易损坏内部的零件,从而影响装置工作降低了装置的使用寿命,进而影响人们的使用;
5.2、现有的固态硬盘一般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当装置内部的零件发生故障时,不方便人员取下进行维修,从而不方便人员的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缓冲抗震结构的固态硬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缓冲抗震结构的固态硬盘,包括保护壳和硬盘主体;所述保护壳内底部的中央安装处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底座、支撑杆、减震弹簧、滑槽底板和滑块,所述底座的前后侧旋转安装有两组支撑杆,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底板,且底板前后侧与底座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两组滑块,且滑块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且滑块的正面与对应的支撑杆顶端活动连接,所述底板的两侧安装有夹持机构,所述缓冲机构的顶部安装有硬盘主体。
8.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保护垫、拉力弹簧、l型连接杆和卡座,卡座的内部安装有拉力弹簧,拉力弹簧的顶部安装有l型连接杆,l型连接杆的底部安装有保护垫,且l型连接杆的一侧夹持有硬盘主体。
9.优选的,所述保护壳顶部的一侧通过铰链结构安装有盖板,且盖板正面的两端处设有卡扣。
10.优选的,所述保护壳的表面设有等距的散热孔,且保护壳正面顶部的两端安装有凸台。
11.优选的,所述保护壳外侧四角安装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内部设有安装孔。
12.优选的,所述硬盘主体的一端设有接线口,且保护壳一端与接线口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通口。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保护壳内部的中央安装处有缓冲机构,支撑杆的一端会在底座的外侧进行转动,另一端会通过滑块带动减震弹簧在滑槽的内部进行滑动,通过两组支
撑杆带动滑块在滑槽内部滑动,可以减轻硬盘主体因碰撞产生的冲击力,从而避免造成硬盘主体损伤,影响人们的使用。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硬盘主体的两侧安装有夹持机构,人员通过拉动l型连接杆,使l型连接杆带动拉力弹簧的一端进行移动,可以将硬盘主体从底板的顶部取出,进而方便人员操作将硬盘主体进行维修。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保护壳;101、散热孔;102、凸台;2、盖板;201、卡扣;3、固定板;301、安装孔;4、硬盘主体;5、夹持机构;501、保护垫;502、拉力弹簧;503、l型连接杆;504、卡座;6、缓冲机构;601、底座;602、支撑杆;603、减震弹簧;604、滑槽;605、底板;606、滑块;7、接线口;8、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具有缓冲抗震结构的固态硬盘,包括保护壳1和硬盘主体4;保护壳1内底部的中央安装处有缓冲机构6,缓冲机构6包括底座601、支撑杆602、减震弹簧603、滑槽604底板605和滑块606,底座601的前后侧旋转安装有两组支撑杆602,底座601的顶部设有底板605,底板605前后侧与底座601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滑槽604,滑槽604的内部滑动安装有两组滑块606,滑块606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603,滑块606的正面与对应的支撑杆602顶端活动连接,底板605的两侧安装有夹持机构5,缓冲机构6的顶部安装有硬盘主体4。
25.具体的,使用前,人员通过拉动l型连接杆503,使l型连接杆503在拉力弹簧502进
行移动,然后人员将硬盘主体4放置在底板605的顶部,当人员松开l型连接杆503时,l型连接杆503会在拉力弹簧502自身弹力的作用下移动到硬盘主体4的顶部,从而将硬盘主体4固定在l型连接杆503和底板605之间,当装置遭到碰撞晃动时,支撑杆602的一端会在底座601的外侧进行转动,而滑槽604的内部滑块606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603,此时支撑杆602的另一端会通过滑块606带动减震弹簧603在滑槽604的内部进行滑动,通过两组支撑杆602带动滑块606在滑槽604内部滑动,可以减轻硬盘主体4因碰撞产生的冲击力,从而避免造成硬盘主体4损伤,影响人们的使用,当装置没有遭到碰撞时,减震弹簧603会带动两组支撑杆602移动原来的位置。
26.进一步,夹持机构5包括保护垫501、拉力弹簧502、l型连接杆503和卡座504,卡座504的内部安装有拉力弹簧502,拉力弹簧502的顶部安装有l型连接杆503,l型连接杆503的底部安装有保护垫501,l型连接杆503的一侧夹持有硬盘主体4。
27.具体的,使用前,人员通过拉动l型连接杆503,使l型连接杆503带动拉力弹簧502的一端进行移动,拉力弹簧502的一端连接卡座504另一端连接l型连接杆503,然后人员将硬盘主体4放置在底板605的顶部,当人员松开l型连接杆503时,l型连接杆503会在拉力弹簧502自身弹力的作用下,移动到硬盘主体4的顶部,从而将硬盘主体4固定在l型连接杆503和底板605之间,而保护垫501可以避免l型连接杆503对硬盘主体4表面造成划伤,当人员需要对硬盘主体4进行维修时,通过拉动l型连接杆503就可以将硬盘主体4取出,从而方便人员进行维修。
28.进一步,保护壳1顶部的一侧通过铰链结构安装有盖板2,盖板2正面的两端处设有卡扣201。
29.具体的,通过保护壳1和盖板2形成的封闭空间,可以对内部的硬盘主体4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硬盘主体4直接裸露在外,容易遭到损坏,人员通过旋转卡扣201,使卡扣201卡在凸台102的外侧进行固定,可以将盖板2固定在保护壳1的顶部。
30.进一步,保护壳1的表面设有等距的散热孔101,保护壳1正面顶部的两端安装有凸台102。
31.具体的,当硬盘主体4工作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孔101散发,避免装置内部温度过高,导致零件加速老化,从而影响装置的使用寿命,当人员需要对硬盘主体4进行维修时,通过旋转卡扣201,使卡扣201从凸台102的外侧脱落,然后人员通过旋转盖板2,可以打开保护壳1的内部,然后人员将保护壳1内部的硬盘主体4取出即可进行维修。
32.进一步,保护壳1外侧四角安装有固定板3,固定板3的内部设有安装孔301。
33.具体的,工作人员在使用装置之前,需要通过螺栓穿过固定板3内部的安装孔301,将装置固定在需要使用的地方,然后通外部数据线连接到硬盘主体4的内部,从而方便人员连通电源使用装置。
34.进一步,硬盘主体4的一端设有接线口7,保护壳1一端与接线口7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通口8。
35.具体的,人员通过使用数据线穿过通口8的内部,然后将数据线的一端通过接线口7连接硬盘主体4,从而方便人员使用硬盘主体4。
36.工作原理:使用前,人员通过拉动l型连接杆503,使l型连接杆503在拉力弹簧502进行移动,然后人员将硬盘主体4放置在底板605的顶部,当人员松开l型连接杆503时,l型
连接杆503会在拉力弹簧502自身弹力的作用下,移动到硬盘主体4的顶部,将硬盘主体4固定在l型连接杆503和底板605之间,当硬盘主体4工作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孔101散发,当装置遭到碰撞晃动时,支撑杆602的一端会在底座601的外侧进行转动,另一端会通过滑块606带动减震弹簧603在滑槽604的内部进行滑动,通过两组支撑杆602带动滑块606在滑槽604内部滑动,可以减轻硬盘主体4因碰撞产生的冲击力,然后人员通过使用数据线穿过通口8的内部,将数据线的一端通过接线口7连接硬盘主体4。
37.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38.最后所要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