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硬盘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47269发布日期:2022-02-09 14:50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移动硬盘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硬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硬盘盒。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硬件也越来越丰富。移动硬盘盒是信息化时代不可缺少的常用设备,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硬盘盒内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转速越来越快,体积越来越小,硬盘运行时的温度自然也越来越高,如果热量不及时散出,则会因热量积聚导致硬盘无法工作或者是直接损坏。但目前人们常用到的移动硬盘盒,因为考虑到便携性,常常将体积设计得很小,其散热性能却无法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硬盘盒,以解决现有移动硬盘盒散热性能差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硬盘盒,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散热部以及弹压自锁部;
5.所述第一壳体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可移动地设置,所述散热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弹压自锁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弹压自锁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6.在所述第一壳体被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方向按压时,所述弹压自锁部驱动所述第一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在张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转换;在所述第一壳体处于所述张开位置时,所述散热部呈暴露状态;在所述第一壳体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散热部被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所覆盖。
7.可选的,所述弹压自锁部包括:推拉件、限位件及势能件;
8.所述推拉件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一者连接,所述推拉件还通过所述势能件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另一者连接;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另一者连接;
9.所述推拉件相对于所述限位件在弹出位置、锁定位置及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推拉件处于所述弹出位置时,所述第一壳体处于所述张开位置;当所述推拉件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壳体处于所述闭合位置;
10.在所述推拉件自所述弹出位置向所述锁定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势能件存储势能;所述推拉件到达所述锁定位置后,被所述限位件限制朝向所述弹出位置的移动;
11.在所述推拉件自所述锁定位置移动至所述解锁位置后,所述限位件解除对所述推拉件朝向所述弹出位置的移动的限制,所述势能件释放势能,驱动所述推拉件向所述弹出位置移动;
12.在所述推拉件自所述解锁位置移动至所述弹出位置后,被所述限位件限制远离所述锁定位置方向的移动。
13.可选的,所述推拉件具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用于与所述限位件相抵靠,以使所述推拉件的移动被所述限位件所限制或解除限制。
14.可选的,所述限位件具有沿第二方向布置的第一引导面,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成角度布置;所述第一引导面位于所述推拉件的所述弹出位置与所述锁定位置之间,所述第一引导面用于通过抵靠引导所述导向柱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同时逐渐沿所述第二方向偏离所述第一方向。
15.可选的,所述限位件具有沿第三方向布置的第二引导面,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成角度布置,且与所述第二方向成角度布置;所述第二引导面位于所述推拉件的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所述第二引导面用于通过抵靠引导所述导向柱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同时逐渐沿所述第三方向偏离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16.可选的,所述限位件具有平行于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引导面,所述第三引导面位于所述推拉件的所述弹出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所述第三引导面与所述第二引导面相交,所述导向柱朝向所述解锁位置移动而脱离所述第二引导面后,与所述第三引导面抵靠,并被所述第三引导面引导而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17.可选的,所述限位件具有背向所述弹出位置的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一引导面连接,所述导向柱自所述弹出位置向所述锁定位置移动而脱离所述第一引导面后,与所述第一限位面抵靠,并被所述第一限位面限制朝向所述弹出位置的移动。
18.可选的,所述限位件具有背向所述弹出位置的第二限位面,所述推拉件具有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相对设置的第三限位面,所述限位件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限位面与所述第三限位面相抵靠,以限制所述推拉件在位于所述弹出位置时远离所述锁定位置方向的移动。
19.可选的,所述势能件为弹簧。
20.可选的,所述移动硬盘盒包括至少两个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所述弹压自锁部。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硬盘盒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散热部以及弹压自锁部;所述第一壳体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可移动地设置,所述散热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弹压自锁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弹压自锁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被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方向按压时,所述弹压自锁部驱动所述第一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在张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转换;在所述第一壳体处于所述张开位置时,所述散热部呈暴露状态;在所述第一壳体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散热部被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所覆盖。
22.如此配置,通过按压第一壳体,可以使第一壳体在张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转换,在第一壳体处于所述张开位置时,所述散热部呈暴露状态,便于进行散热;在所述第一壳体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闭合,方便携带。由此,通过第一壳体的位置转换,实现了保证便携性的前提下,提高了使用时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23.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硬盘盒的整体示意图,其中第一壳体处于闭合位
置;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硬盘盒的整体示意图,其中第一壳体处于张开位置;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硬盘盒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27.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位件的示意图;
29.图6是图5的b部放大图。
30.附图中:
31.10-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30-散热部;40-弹压自锁部;41-推拉件;411-导向柱;412-第三限位面;42-限位件;421-第一引导面;422-第一限位面;423-第二引导面;424-第三引导面;425-第二限位面;43-势能件;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33.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至少一个”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该特征,“一端”与“另一端”以及“近端”与“远端”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部分,其不仅包括端点,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此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一元件设置于另一元件,通常仅表示两元件之间存在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关系,且两元件之间可以是直接的或通过中间元件间接的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两元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一元件可以在另一元件的内部、外部、上方、下方或一侧等任意方位,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说明书中的具体含义。
3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硬盘盒,以解决现有移动硬盘盒散热性能差的问题。
35.以下参考附图进行描述。
36.请参考图1至图6,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硬盘盒的整体示意图,其中第一壳体处于闭合位置;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硬盘盒的整体示意图,其中第一壳体处于张开位置;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硬盘盒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位件的示意图;图6是图5的b部放大图。
37.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硬盘盒,其包括:第一壳体
10、第二壳体20、散热部30以及弹压自锁部40;所述第一壳体10沿第一方向(图1中为x向)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20可移动地设置,所述散热部30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0和/或所述第二壳体20上;所述弹压自锁部4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10连接,所述弹压自锁部4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20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10被朝向所述第二壳体20的方向按压时,所述弹压自锁部40驱动所述第一壳体10沿所述第一方向在张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转换;在所述第一壳体10处于所述张开位置时,所述散热部30呈暴露状态;在所述第一壳体10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散热部30被所述第一壳体10和/或所述第二壳体20所覆盖。
38.在一个可替代的示范例中,散热部30固定设置于第二壳体20上,其外周轮廓尺寸小于第一壳体10的内部轮廓尺寸,第一壳体10沿第一方向朝向第二壳体20移动时,可以套设在散热部30之外而形成对散热部30的覆盖。反之,第一壳体10沿第一方向远离第二壳体20的方向移动时,即将散热部30暴露出。可以理解的,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部30可以固定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上,或者散热部30自身包括可分离的两部分,而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原理,结合实际对散热部30的设置位置进行合理的调整。
39.如图1所示,当移动硬盘盒的第一壳体10处于闭合位置时,散热部30被覆盖,此时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的距离较小,整个移动硬盘盒沿第一方向的尺寸较小,保证了便携性。需要说明的,在第一壳体10处于闭合位置时,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还应当留有少量的空隙,以便于第一壳体10被按压时产生移动。在此状态下,朝向第二壳体20的方向按压第一壳体10,弹压自锁部40被触动,驱动第一壳体10向远离第二壳体20的方向移动,直至张开位置,如图2所示。此时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的距离较大,露出散热部30上的多个散热孔,有利于对移动硬盘盒内部所容置的硬盘进行散热。由此,通过第一壳体10的位置转换,实现了保证便携性的前提下,提高了使用时的散热性能。
40.请参考图3至图6(为便于说明,在图3至图6所示出的示范例中,未显示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的部分和硬盘等部件),优选的,所述弹压自锁部40包括:推拉件41、限位件42及势能件43;所述推拉件41与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中的一者连接,所述推拉件41还通过所述势能件43与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中的另一者连接;所述限位件42与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中的另一者连接;所述推拉件41相对于所述限位件42在弹出位置(图6中p1所指位置)、锁定位置(图6中p2所指位置)及解锁位置(图6中p3所指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推拉件41处于所述弹出位置时,所述第一壳体10处于所述张开位置;当所述推拉件41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壳体10处于所述闭合位置;
41.在所述推拉件41自所述弹出位置向所述锁定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势能件43存储势能;所述推拉件41到达所述锁定位置后,被所述限位件42限制朝向所述弹出位置的移动;在所述推拉件41自所述锁定位置移动至所述解锁位置后,所述限位件42解除对所述推拉件41朝向所述弹出位置的移动的限制,所述势能件43释放势能,驱动所述推拉件41向所述弹出位置移动;在所述推拉件41自所述解锁位置移动至所述弹出位置后,被所述限位件42限制远离所述锁定位置方向的移动。
42.在一个可替代的示范例中,推拉件41与第一壳体10连接,限位件42与第二壳体20连接,推拉件41还通过势能件43与第二壳体20连接。优选的,推拉件41具有导向柱411,所述导向柱411用于与所述限位件42相抵靠,以使所述推拉件41的移动被所述限位件42所限制
或解除限制。
43.可选的,请参考图5和图6,所述限位件42具有沿第二方向布置的第一引导面421,所述第二方向(图6中的y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成角度布置;所述第一引导面421位于所述推拉件41的所述弹出位置p1与所述锁定位置p2之间,所述第一引导面421用于通过抵靠引导所述导向柱411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同时逐渐沿所述第二方向偏离所述第一方向。优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面421可以是弧面,其能够减小导向柱411的移动阻力。当然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面421也可以是倾斜的坡面或若干折面的组合。在图6示出的示范例中,第一引导面421逐渐朝向图中的上方延伸,在导向柱411随着第一壳体10和限位件42一同沿第一方向朝向靠近第二壳体20的方向(图6中为朝向右下方)移动时,第一引导面421会将导向柱411向上引导,直至限位件42移至锁定位置。
44.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42具有背向所述弹出位置的第一限位面422,所述第一限位面422与所述第一引导面421连接,所述导向柱411自所述弹出位置p1向所述锁定位置p2移动而脱离所述第一引导面421后,与所述第一限位面422抵靠,并被所述第一限位面422限制朝向所述弹出位置p1的移动。在图5和图6所示出的示范例中,限位件42在锁定位置p2处形成向下的凹陷,使得导向柱411在沿第一方向移动至脱离第一引导面421后,落入该凹陷中。可以理解的,在此过程中,势能件43存储势能,并将导向柱411抵靠于第一限位面422上,限制导向柱411朝向弹出位置p1的移动,使得推拉件41被锁定于锁定位置p2处,使第一壳体10被锁定于闭合位置。由此,通过按压第一壳体10,可使第一壳体10从张开位置转换至闭合位置,并于闭合位置处保持。
45.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42具有沿第三方向(图6中的z向)布置的第二引导面423,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成角度布置,且与所述第二方向成角度布置;所述第二引导面423位于所述推拉件41的所述锁定位置p1与所述解锁位置p2之间,所述第二引导面423用于通过抵靠引导所述导向柱411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同时逐渐沿所述第三方向偏离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在图5和图6所示出的示范例中,第二引导面423为一斜面,导向柱411在沿第一方向朝向图6中右下方继续移动至与第二引导面423抵靠后,被第二引导面423所推动而朝向图6中的下方偏移,直至导向柱411脱离第二引导面423时,导向柱411从限位件42在锁定位置p2处形成的凹陷处脱出。使得限位件42解除对推拉件41的锁定。
46.优选的,所述限位件42具有平行于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引导面424,所述第三引导面424位于所述推拉件42的所述弹出位置p1与所述解锁位置p3之间;所述第三引导面424与所述第二引导面423相交,所述导向柱411朝向所述解锁位置p3移动而脱离所述第二引导面423后,与所述第三引导面424抵靠,并被所述第三引导面424引导而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导向柱411从限位件42在锁定位置p2处形成的凹陷处脱出后,可在弹力的作用下下落,使得导向柱411的侧边与第三引导面424相抵靠。此时由于限位件42不再限制导向柱411朝向弹出位置p1方向的移动,势能件43即释放势能,驱动导向柱411沿着第三引导面424的引导朝向弹出位置p1方向移动,直至推拉件41到达弹出位置p1。由此,通过再次按压第一壳体10,可使第一壳体10完成自闭合位置向张开位置的转换。
47.请参考图4和图6,可选的,所述限位件42具有背向所述弹出位置p1的第二限位面425,所述推拉件41具有与所述第二限位面425相对设置的第三限位面412,所述限位件42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限位面425与所述第三限位面412相抵靠,以限制所述推拉件41在位于所述
弹出位置p1时远离所述锁定位置p2方向的移动。第二限位面425与第三限位面412的设置,目的在于限制推拉件41沿解锁位置p3朝向弹出位置p1方向移动时不会脱出,从而限制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相对最远位置,避免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中所容置的硬盘脱出。
48.需要说明的,上述图3至图6所示出的弹压自锁部40中,推拉件41与第一壳体10连接,限位件42与第二壳体20连接,推拉件41还通过势能件43与第二壳体20连接。当然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推拉件41与第二壳体20连接,限位件42与第一壳体10连接,推拉件41还通过势能件43与第一壳体10连接,其可实现相同的效果。进一步的,上述图3至图6所示出的弹压自锁部40仅为一个示范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思想和现有技术,对弹压自锁部40的结构进行合理的改进。
49.在一个可替代的实施例中,所述势能件43为弹簧。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势能件43还可以为磁性件、气囊或弹片等本领域常见的其它能够存储和释放势能的部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限。
50.优选的,请参考图3,所述移动硬盘盒包括至少两个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所述弹压自锁部40。在图3示出的示范例中,移动硬盘盒包括两个弹压自锁部40。至少两个弹压自锁部40的设置,能够使第一壳体10的弹出更平顺,避免因按压用力不均匀而产生卡住等问题的出现。
5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硬盘盒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散热部以及弹压自锁部;所述第一壳体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可移动地设置,所述散热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弹压自锁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弹压自锁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被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方向按压时,所述弹压自锁部驱动所述第一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在张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转换;在所述第一壳体处于所述张开位置时,所述散热部呈暴露状态;在所述第一壳体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散热部被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所覆盖。如此配置,通过按压第一壳体,可以使第一壳体在张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转换,在第一壳体处于所述张开位置时,所述散热部呈暴露状态,便于进行散热;在所述第一壳体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闭合,方便携带。由此,通过第一壳体的位置转换,实现了保证便携性的前提下,提高了使用时的散热性能。
52.需要说明的,上述若干实施例并不限于单独使用,其可相互组合,本实用新型对此不限。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