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硬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9125发布日期:2023-03-07 20:10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硬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存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硬盘。


背景技术:

2.目前,移动硬盘是常用的一种电子设备,移动硬盘可以提供相当大的存储容量,是种较具性价比的移动存储产品。移动硬盘在用户可以接受的价格范围内能够给用户提供较大的存储容量和不错的便携性。
3.市场上大多数的移动硬盘等电子设备均需要搭配一条数据线用于数据传输,但是人们经常发生只携带了移动硬盘,而忘记携带数据线的情况,这就导致电子设备因缺少相关部件以致无法使用。而且,常规数据线的使用寿命较移动硬盘的寿命短,而且将数据线缠绕在移动硬盘的壳体的外侧,导致其长期受到外界环境侵蚀碰撞等影响,降低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硬盘,旨在解决如何提高移动硬盘使用的便利性以及提高使用寿命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提供一种移动硬盘,其包括:
7.外壳结构,具有容置槽,所述外壳结构的表面还开设有收容孔,所述收容孔与所述容置槽于所述外壳结构上间隔布置;以及
8.存储结构,包括存储单元以及数据线,所述存储单元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并用于储存数据信息;所述数据线用于将所述存储单元通信连接至外部的电子设备;
9.其中,所述数据线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所述数据线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数据线的两端分别插接所述存储单元和所述电子设备;所述数据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数据线插入并收容于所述收容孔。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容孔布置于所述外壳结构的边缘,所述收容孔的孔深方向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存储单元的插接位置位于所述外壳结构沿第二方向布置的表面,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设置。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容孔的两端分别于所述外壳结构的两表面形成插接孔口;所述数据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数据线于其中任一所述插接孔口插入所述收容孔并完全收容于所述收容孔。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结构的侧开设有连通所述收容孔的卡槽,所述卡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插接孔口,所述数据线的一端凸设有定位柱,所述数据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定位柱卡紧于所述卡槽内且部分外露。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结构开设有两个所述卡槽,且两所述卡槽分别位于所述收容孔的两端。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线包括导线体以及插接头,所述导线体的两端均设置
有所述插接头,两所述插接头分别用于插接所述存储单元和所述电子设备。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单元包括滑动座、电路板、位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存储芯片以及用于散热的散热板,所述滑动座开设有定位腔,所述散热板和所述电路板层叠设置于所述定位腔内,且所述散热板位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定位腔的腔底之间。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结构包括壳体和连接所述壳体的外盖,所述外盖设置有两个,所述壳体位于两所述外盖之间;所述容置槽和所述收容孔均开设于所述壳体。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侧表面开设有卡接滑槽,所述卡接滑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所述卡接滑槽;其中一所述外盖的两侧朝内弯曲并均形成卡接部,两所述卡接部分别卡接于两所述卡接滑槽内。
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移动硬盘包括外壳结构以及存储结构,存储结构包括存储单元和数据线,数据线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在数据线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数据线能够使存储单元通信连接至电子设备,从而便于用户使用,在数据线切换至第二位置状态时,数据线能够收容于收容孔内,由于收容孔和容置槽均位于外壳结构上,从而人们在携带移动硬盘时,能够同时携带数据线,降低了数据线漏带的风险,提高了移动硬盘使用的便利性,而外壳结构能对处于收容孔内的数据线提供防护,提高了数据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范性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硬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下移动硬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图1的数据线部分滑出收容孔的移动硬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图1的另一视角下数据线部分滑出收容孔的移动硬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图1的移动硬盘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图5的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图1的移动硬盘的俯视示意图;
27.图8是图1的沿第一方向的移动硬盘的侧视示意图;
28.图9是图1的另一视角下沿第一方向的移动硬盘的侧视示意图;
29.图10是图1的沿第二方向的移动硬盘的侧视示意图。
30.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1.100、移动硬盘;101、外壳结构;102、外盖;103、壳体;200、存储结构;201、数据线;205、存储单元;2011、导线体;2012、插接头;2013、定位柱; 2051、滑动座;2052、散热板;2053、电路板;2054、定位腔;202、收容孔; 203、卡槽;2055、插接座;1021、卡接部;1032、卡接滑槽;1031、容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3.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4.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硬盘100,其用于储存数据信息且便于使用者携带。
35.请参阅图4至图6,移动硬盘100包括外壳结构101和连接所述外壳结构 101的存储结构200。外壳结构101具有用于收容所述存储结构200的容置槽 1031,所述外壳结构101的表面还开设有收容孔202,所述收容孔202与所述容置槽1031于所述外壳结构101上间隔布置。容置槽1031的延伸路径呈直线布置,且容置槽1031的两端均具有位于外壳结构101两侧表面上的槽口。可以理解的是,外壳结构101由硬质材料制成,从而可以将位于容置槽1031内的存储结构200进行防护和固定。
36.请参阅图4至图6,存储结构200包括存储单元205以及数据线201,所述存储单元205设置于所述容置槽1031并用于储存数据信息;所述数据线201 用于将所述存储单元205通信连接至外部的电子设备。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数据线201将存储单元205通信连接至电子设备,可以实现电子设备对存储单元 205上是数据信息进行读取,其中,电子设备可以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此处不做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7.其中,所述数据线201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所述数据线201 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数据线201的两端分别插接所述存储单元205 和所述电子设备;所述数据线201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数据线201 插入并收容于所述收容孔202。
38.请参阅图4至图6,可以理解的是,在用户需用使用移动硬盘100时,从收容孔202内抽出数据线201,从而将存储单元205通信连接至电子设备。在用户使用完后,可以将数据线201重新插入收容孔202内,数据线201不会占据额外的空间,便于携带和使用,同时外壳结构101能够对位于收容孔202内的数据线201提供防护,避免数据线201受到环境的损伤,提高了移动硬盘100 整体的使用寿命。
39.请参阅图4至图6,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硬盘100包括外壳结构101以及存储结构200,存储结构200包括存储单元205和数据线201,数据线201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在数据线201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数据线201 能够使存储单元205通信连接至电子设备,从而便于用户使用,在数据线201 切换至第二位置状态时,数据线201能够收容于收容孔202内,由于收容孔202 和容置槽1031均位于外壳结构101上,从而人们在携带移动硬盘100时,能够同时携带数据线201,降低了数据线201漏带的风险,提高了移动硬盘100使用的便利性,而外壳结构101能对处于收容孔202内的数据线201提供防护,提高了数据线201的使用寿命。
40.可选地,容置槽103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本实施例中,容置槽1031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其它实施例中,容置槽1031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为圆形,此处不做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1.请参阅图7至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容孔202布置于所述外壳结构101的边缘,所述收容孔202的孔深方向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存储单元205 的插接位置位于所述外壳结构101沿第二方向布置的表面,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设置。
42.请参阅图7至图10,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结构101的投影呈长方形设置,收容孔202沿长方形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存储单元205的插接位置位于长形的宽度方向,从而能够适当增加数据线201的长度,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43.请参阅图4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容孔202的两端分别于所述外壳结构101的两表面形成插接孔口;所述数据线201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数据线201于其中任一所述插接孔口插入所述收容孔202并完全收容于所述收容孔202。
44.可以理解的是,收容孔202的呈直线布置,且两插接孔口提高了数据线201 收容的便利性。可选地,插接孔口分别位于外壳结构101沿第二方向布置的两侧表面。
45.请参阅图4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结构101的侧开设有连通所述收容孔202的卡槽203,所述卡槽20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插接孔口,所述数据线201的一端凸设有定位柱2013,所述数据线201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定位柱2013卡紧于所述卡槽203内且部分外露。
46.可选地,定位柱2013由弹性材料制成,比如橡胶、硅胶或柔性的塑料,本实施例中,定位柱2013是由橡胶制成,并与数据线201一体成型。橡胶(rubber) 是指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其它实施例中,定位柱2013 也可以由硅胶材料制成,此处不做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7.请参阅图4至图6,可选地,定位柱2013的外径略大于卡槽203的槽宽,从而在定位柱2013卡入卡槽203后,定位柱2013卡接卡槽203的位置发生压缩变形,从而防止数据线201意外滑出收容孔202,提高了数据线201的可靠性。
48.在数据线201从第二位置状态切换至第一位置状态时,用户可以用户驱动定位柱2013的外露部分,使数据线201沿收容孔202的孔深方向滑出收容孔 202,且同时定位柱2013滑出卡槽203。
4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结构101开设有两个所述卡槽203,且两所述卡槽203分别位于所述收容孔202的两端。
50.请参阅图4至图6,设置两个卡槽203,从而使数据线201可以从任一插接孔口处于插入收容孔202内,提高了数据线201使用的便利性。
5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线201包括导线体2011以及插接头2012,所述导线体2011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插接头2012,两所述插接头2012分别用于插接所述存储单元205和所述电子设备。
52.可选地,两插接头2012均为type-c接头,type-c是一种usb接口外形标准,其既可以应用于电脑设备又可以应用于外部设备(移动硬盘100、手机) 的接口类型。可以理解的是,存储单元205上设置有与插接头2012适配的插接座2055。
53.请参阅图4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单元205包括滑动座2051、电路板2053、位于所述电路板2053上的存储芯片以及用于散热的散热板2052,所述滑动座2051开设有定位腔2054,所述散热板2052和所述电路板2053层叠设置于所述定位腔2054内,且所述散热板2052位于所述电路板2053和所述定位腔2054的腔底之间。
54.可选地,插接座2055设置于电路板2053上,散热板2052由导热性能优良的材料制成,比如金属铝、金属铜或铝合金。本实施例中,散热板2052是由金属铝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板2052也可以由铜或铝合金制成,此处不做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55.请参阅图4至图6,可以理解的是,将散热板2052和电路板2053设置在定位腔2054内,再将滑动座2051推入收容槽内,从而使存储单元205连接外壳结构101。
5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结构101包括壳体103和连接所述壳体103的外盖102,所述外盖102设置有两个,所述壳体103位于两所述外盖102之间,所述容置槽1031和所述收容孔202均开设于所述壳体103。
57.可选地,外盖102由塑胶材料并通过注塑工艺制成,塑胶材料是一种以聚合物为基本成分,加入添加剂后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经加工塑制成型或交联固化成型而得的固体材料。
58.可选地,壳体103由铝合金一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压铸工艺而将铝合金材料一体成型成壳体103。
59.铝合金以铝为基添加一定量其他合金化元素的合金,是轻金属材料之一。铝合金除具有铝的一般特性外,由于添加合金化元素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又具有一些合金的具体特性。铝合金的密度为2.63~2.85g/cm3,有较高的强度,比强度接近高合金钢,比刚度超过钢,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和塑性加工性能,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良好的耐蚀性和可焊性,可作结构材料使用,在航天、航空、交通运输、建筑、机电、轻化和日用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60.请参阅图4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3的侧表面开设有卡接滑槽1032,所述卡接滑槽103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壳体103的两端,所述壳体103的两侧均开设有所述卡接滑槽1032;其中一所述外盖102的两侧朝内弯曲并均形成卡接部1021,两所述卡接部1021分别卡接于两所述卡接滑槽1032 内。
61.可选地,壳体103连接两外盖102的位置均开设有卡接滑槽1032,两外盖 102分别通过对应的卡接部1021和卡接滑槽1032的配合,而可拆卸地连接壳体103,连接过程简单。
62.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