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带机构的自动停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1956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走带机构的自动停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带录音机等所具有的走带机构的自动停止装置。
众所周知,一般的走带机构的自动停止装置具有主驱动轴、带盘轴、驱动主驱动轴和带盘轴旋转的马达以及切断该马达电源的开关,磁带卷绕到末端,使上述带盘轴停止旋转,这时由上述开关把上述马达的电源切断,从而使走带动作自动停止。
这种现有走带机构的自动停止装置,其磁带终点的检测方法是把检测片插入磁带盒内,使磁带弯曲行走,在磁带终点处由于压带轮和主驱轴的磁带拉力使上述磁带的弯曲部分伸直,这一状态可由上述检测片检测出来,利用该检测信号使开关断开,切断马达的电源,同时,在该开关断开后利用上述马达、主驱动轴以及压带轮等的摩擦力使开关保持断开状态。
所以,在现有的走带机构自动停止装置中,放音状态时压带轮压接到主驱动轴上,因而磁带有拉力,没有问题。但在快速进带时压带轮离开主驱动轴,使磁带失去拉力,磁带的弯曲部分无法拉直,因而无法检测出磁带是否卷绕到了终点,磁带不能自动停止。
再者,当振动和冲击作用使上述马达、主驱动轴以及压带轮等的摩擦力减小时,上述开关就被接通,使该开关无法保持稳定的断开状态。
由于把检测片插入磁带盒内,使磁带弯曲行走,所以检测片使磁带往横向移动,串音和声音分隔性能不稳定。
如不进一步增加磁带的拉力,就不能使上述开关断开。因此提高了压带轮对主驱动轴的压接力,从而也提高了操作力。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情况而发明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走带机构的自动停止装置,该装置无论在放音状态时,还是在快速进带时都能同样准确地检测出磁带是否卷绕到了终点。在放音和快速进带二者中任一状态下均能使磁带自动停止,同时能可靠地保持开关的断开状态,使串音和声音分隔性能保持稳定并且不提高操作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在有主驱动轴、带盘轴、驱动该主驱动轴和带盘轴旋转的马达以及切断该马达电源的开关,并在磁带卷绕到终点,带盘轴停止旋转时,上述开关切断上述马达的电源,从而自动停止走带的走带机构自动停止装置中,又配置有以下结构部件在走带时接受上述主导轴的转矩而进行旋转,通过摩擦机构再把转矩传递到上述带盘轴上的转矩传输体;在上述带盘轴停止旋转时才动作的动作体;能支承上述转矩传输体自由旋转并且随着上述动作体的动作,借助该转矩传输体的转矩转向一个方向,从而使上述开关进行转换,切断上述马达的电源,同时借助弹簧的作用而转向另一方向的转动体;随着该传动体向一个方向转动而动作,把该转动体固定在正转到的那一方向位置上的止动构件;在动作状态时和停止时,位置不同,同时随着从动作状态时位置向停止时位置移动,把上述转动体被上述止动构件固定的状态加以解除,并将该转动体固定在已转到的那一方向的位置上的移动体。
磁带卷绕到终点,带盘轴停止旋转,于是动作体就动作,随着这一动作,转动体借助于转矩传输体的转矩向一个方向上转动,利用该转动体使开关进行转换,把马达的电源切断,马达停止驱动,走带自动停止。
并且,随着上述转动体向一个方向上转动,止动构件就动作,该止动构件使该转动体停止在所转到的那一方向的位置上。
进一步,随着移动体从动作状态时位置向停止时位置移动,该移动体能解除上述止动构件使上述转动体所处的止动状态,同时能使该转动体停止在已转到的那一方向的位置上。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加以说明。首先,根据附

图1~附图16,对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加以说明。图1是具有本实用新型的走带机构自动停止装置的盒式磁带录音机机械结构部分的停止状态平面图,图2是其底面图,这两个图中的1为机座,该机座1上分别设置了主驱动轴2、带盘轴3、驱动主驱动轴2和带盘轴3旋转的马达4以及能切断马达4的电源的开关5。
上述主导轴2,从上述机座1的下侧以可以自由旋转的方式嵌合于设置在机座1规定位置上的轮毂部6内,并且从机座1的上侧伸出。由于在上述主驱动轴2外园面规定部位上所刻制的环形槽(图中未示出)内安放了E型环等止动环7,使该止动环7与上述轮毂部6的上端面碰能止动,能防止上述主驱动轴2向外拨出。
上述轮毂部6的上端部外园面是平头园锥形导向部6a,该导向部6a在磁带盒8的主驱动轴配合孔8a(参见图13)与主导轴配合时能自动定中心。因此,不再需要过去为自动定中心而特意设置的导向销,从而使结构零件减少。
上述带盘轴3如图4所示,由3a和3b两部分构成。3a是本体,它由竖立在支承板9(该支承板9是在上述机座1上切口拱起而形成的)上的支承轴10支承,并可自由转动;3b是主体,它嵌合在本体3a的外园上,能和本体一起自由转动。
上述马达4通过上述开关5,与电源(图中未示出)相连接。该马达4的旋转动力通过动力传输机构11传输到上述主驱动轴2上。
上述动力传输机构11,如图2所示由下列各部分构成①固定在上述马达4的转动轴4a上的小直径第1皮带轮11a,②固定在上述主驱动轴2的下端部的大直径第2皮带轮11b,③卷装在第1皮带轮11a和第2皮带轮11b之间的由橡胶等制成的无接头带111c。
上述开关5是常闭型,如图3所示,它具有基体5a和壳体5b(壳体5b的两侧壁上端中央部支承在基体5a上并能自由转动)。互相间能接合和分离的第1、第2和第3接点弹簧5c、5d和5e的上端部固定在上述基体5a上。上述第1~第3接点弹簧5c~5e位于上述壳体5b的内侧。上述第1接点弹簧5c和第3接点弹簧5e分别位于第2接点弹簧5d的两侧,并互相对应,位于两侧的第1接点弹簧5c和第3接点弹簧5e的下端部,分别固定在上述壳体5b内的规定位置上。舌形片5f在壳体5b的侧边下部上。上述开关5,在通常情况下借助第1接点弹簧5c和第3接点弹簧5e的弹力作用,壳体5b沿图3的反时针方向移动使第1接点弹簧5c和第2接点弹簧5d互相接触,第3接点弹簧5e离开第2接点弹簧5d(如图3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即处于接通状态,不切断上述马达4的电源。若从这一导通状态,克服第1接点弹簧5c和第3接点弹簧5e的弹力,使壳体5b沿图3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则第1接点弹簧5c和第2接点弹簧5d分离,同时第2接点弹簧5d和第3接点弹簧5e互相接触(如图3中的实线所示),即处于断开状态,上述马达4的电源被切断。
在上述带盘轴3的下端部,如图4和图5所示,在同一轴上通过第1摩擦机构12设置了第1小直径齿轮13。
上述第1摩擦机构12是由装在带盘轴3的主体3b和第1小直径齿轮13之间的螺旋弹簧12a和装在带盘轴3的本体3a和第1小直径齿轮13之间的摩擦板12b构成的。并且,在通常情况下,即走带时,利用上述螺旋弹簧12a的作用力,通过上述摩擦板12b把第1小直径齿轮13的旋转动作传输给上述带盘轴3。当上述磁带盒8的磁带(图中未示出)一卷绕到终端,上述带盘轴3就停止,第1小直径齿轮13通过摩擦板12b进行滑动旋转。
由大直径齿轮构成的转矩传输体14可与上述第1小直径齿轮13自由啮合和分离。该转矩传输体14,如图15所示位于转动体15的下面,由轴14a支承,可自由转动。上述转动体15安装在上述机座1的下面,以上述主驱动轴2为中心,可以在规定角度范围内自由转动。上述转矩传输体14,通常与设置在上述主驱动轴2的下端部的第2皮带轮11b上面的第2小直径齿轮16相啮合。该转动体15具有以下部分与上述开关5的舌形片5f相接触和分离的开关动作部15a,下述停止操作构件(移动体)26的按压片26e可自由接触和分离的碰触部15b,可与下述止动构件36的凸轮槽39自动滑动配合的配合突起15c。上述转动体15沿图15所示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上述转矩传输体14与上述带盘轴3的第1小直径齿轮13相啮合。上述主驱动轴2的转矩依次通过上述第2小直径齿轮16、转矩传输体14、第1小直径齿轮13和第1摩擦机构12,传输到上述带盘轴3上,同时上述开关动作部15a离开开关5的舌形片5f,该开关5处于接通状态(图15中实线所示状态)。并且,当上述转动体15沿图15所示反时针方向转动时,上述转矩传输体14离开上述带盘轴3的第1小直径齿轮13,在主驱动轴2和带盘轴3之间转矩的传输停止了,同时上述开关动作部15a碰触到开关5的舌形片5f上,该开关5的壳体5b克服第1接点弹簧5c和第3接点弹簧5e的作用力,沿图3所示顺时针方向受压转动,使此开关5处于断开状态(图15中两点划线所示的状态)。上述转动体14在受扭螺旋弹簧17的作用下,转到图15所示的顺时针方向,即转矩传输体14与带盘轴3的第1小直径齿轮13相啮合的方向(开关动作体15a离开开关5的舌形片5f的方向)。上述受扭螺旋弹簧17,其大约中间部位的螺旋部17a和一个端部17b,固定在上述机座1的规定部位;另一端部17c固定在上述转动体15的规定部位。
环形凸轮18设置在上述转矩传输体14的下面,如图2所示,它位于其轴14a的周围并且其中心偏离轴14a的中心。此环形凸轮18的外园面构成凸轮面18a。止动部19设置在上述转矩传输体14的下面,其位置离开了上述环形凸轮18的周面(即凸轮面18a),其结构是一个凸起块。凸轮从动件(动作体)20的碰触20b不是与环形凸轮18碰触,就是与止动部19碰触。
上述凸轮从动件20,如图4和图5所示由弹性合成树脂板构成。其一端具有滑动接触部20a和碰触部20b,另一端具有弹性可变形的被配合部20c,大约在中间部位具有被止动部20d,在被止动部20d和上述被配合部20c之间具有近似c形嵌合凹部20e。上述凸轮从动件20用弹性嵌合法把该嵌合凹部20e压接到上带盘轴3的本体3a下端部外园上,以此构成第2摩擦机构21,通过该第2摩擦机构21把上述带盘轴3的转矩传输到上述凸轮从动件20上,于是该凸轮从动件20转向图2所示顺时针方向,即上述凸轮滑动接触部20a与上述凸轮18的凸轮面18a滑动接触的同时,碰触部20b不与上述转矩传输体14的止动部19相碰触的方向。并且,上述带盘轴3一停止旋转,加在上述凸轮从动件20上的图2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势能就立即消失,该凸轮从动件20在上述环形凸轮18的最大径部的作用下沿图2所示的反时针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后即停止下来,被止动部20d接近上述机座1的支承板9的一个端面(止挡器部)9a,其碰触部20b碰触到上述转矩传输体14的止动部19上。由于上述凸轮从动件20的碰触部20b碰触到该止动部19上,所以能阻止上述转矩传输体14的图2所示反时针方向的转动。之后,该转矩传输体14要再次继续转动,上述转动体15就要克服上述受扭螺旋弹簧17的驱动力后才按图2所示的反时针方向转动。
当磁头安装板22从动作状态时位置向停止时位置移动时,上述凸轮从动件20的被配合部20c可以自由地与配合部22c相结合或脱开。
上述磁头安装板22,如图2所示安装在上述机座1的下面,在一定范围内可自由移动。该磁头安装板22,其侧壁部22b垂直向上设置在主板22a(其形状大体上是一头宽,一头窄的平面三角形)的一端的边缘部分,配合部22c垂直向下设置在另一端的边缘部分,平面园弧状的滑动接触部分22d垂直向上设置在另一端的边缘拐角部分。
在上述磁头安装板22的一端的上面,如图1所示分别安装了磁头(放音用)23和压带轮24。上述磁头23与上述带盒8的磁带相接触或分离,而上述压带轮24通过上述磁带与上述主驱动轴2接触或分离。
上述磁头安装板22在螺旋弹簧25的作用下转向动作状态时位置一侧,即压带轮24接触主驱动轴2的一侧(图2中左侧。该螺旋弹簧25,一端固定在上述磁头安装板22的主板22a上,另一端固定在上述机座1上。
借助上述螺旋弹簧25的驱动力,上述压带轮24压接到主驱动轴2上,因而能设定上述磁头23的放音状态时的位置。
随着上述磁头安装板22从动作状态时的位置向停止时的位置移动,该磁头安装板22的配合部22c搭接配合到上述凸轮从动件20的被配合部20c上,该凸轮从动件20沿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其凸轮滑动接触部20a保持碰触到上述凸轮18的凸轮面18a的状态。
随着弹出兼停止操作构件(移动体)26从动作状态时的位置向停止时的位置移动,上述磁头安装板22克服螺旋弹簧25的驱动力,被推向停止时的位置一侧(图2中右侧)。
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如图1、图2和图11所示,在主体26a的一个侧缘部,垂直向上弯曲形成了侧壁部26b,同时在该侧壁部26b的前端部,垂直向外弯曲形成了前壁部26c。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要安装得在规定范围内可自由移动,其主体26a位于于上述机座1的下面,而且侧壁部26b位于上述机座1的1个侧壁1a的外面。在上述主体26a上穿制了由长孔构成的第1、第2和第3配合孔27、28和29。设置在上述机座1的下面的第1-第3配合突起30-32分别以自由滑动方式与第1~第3配合孔27~29相配合。在上述主体26a的另一侧缘部,如图2所示设置了由倾斜面构成的导向面26d,该导向面26d以自由滑动方式与上述磁头安装板22的滑动接触部22d滑动接触。并且,把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从动作状态时的位置压入移动到第1阶段位置(快速进带状态时的位置),这样,借助上述导向面26d和滑动接触部22d的滑动接触作用,上述磁头安装板22克服上述螺旋弹簧25的驱动力,从放音状态时的位置移动到快速进带时的位置在此位置时上述压带轮24稍稍离开上述主驱动轴2,再把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从上述第一阶段位置进一步压入移动到深处的第2阶段位置(弹出、停止时的位置),这样,借助上述导向面26d和滑动接触部22d的滑动接触作用,上述磁头安装板22克服上述螺旋弹簧25的驱动力,移动到停止时位置即弹出时位置,这时上述压带轮24最大限度地离开上述主驱动轴2。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借助螺旋弹簧33,转向放音状态时位置一侧(图2中向上方向),该螺旋弹簧33,一端固定在上述机座1的下面,另一端固定在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的主体26a的下面。
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当从放音状态时位置移动到第1阶段位置时,借助钩子34停止并保持在该第1阶段位置上。
上述钩子34如图2所示,呈细长板状,位于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的主体26a的下面,其一端的嵌合孔34a以可自由转动方式嵌合在上述机座1下面的第2配合突起31上。上述钩子34借助螺旋弹簧35的驱动,弹向紧贴着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的主体26a下面的方向。
位于放音状态时位置的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一旦被轻轻压入到第1阶段位置(快速进带状态时位置),该停止操作构件26就借助于钩子34的作用而停止并保持在第1阶段位置,即快速进带状态时位置。位于该快速进带状态时位置上的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被轻轻压入到弹出时位置一侧之后,一旦解除该停止操作构件26的被压入状态,则停止状态被解除,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再次返回到放音状态时位置。如果把位于快速进带状态时位置的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用力压入到弹出时位置一侧,则停止状态被解除,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进入弹出时位置。如果处于放音状态时位置的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压入到比第1阶段位置更深的第2阶段位置(弹出时位置),那么,该停止操作构件26就进入弹出时位置。
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随着进入弹出时位置,解除上述转动体15在止动构件36的作用下停止在图2中反时针方向转动位置(开关5断开的位置),同时使该转动体15停止并保持在图2中反时针方向转动位置上。
上述止动构件36如图2、图6和图7所示,其形状是细长板状,位于上述转动体15的下面,其一端的嵌合孔36a以自由转动的方式嵌合在上述机座1下面的配合凸起37上。上述止动构件36在受扭螺旋弹簧38的作用下,能转向紧贴上述转动体15下面的方向。随着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进入弹出时位置,上述止动构件36在上述受扭螺旋弹簧38的作用下获得向图2所示反时针方向转动的力量。上述止动构件36在把其嵌合孔36a套在上述配合凸起37上之后,再把上述受扭螺旋弹簧38的螺旋部38a套在上述配合凸起37上,使该螺旋部38a的基端部与上述嵌合孔36a内端的弹簧座(图示省略)相搭接,同时使上述螺旋部38a的小直径部与上述配合凸起37的基体37a和头部37b的边界段部37c相搭接和定位。上述受扭螺旋弹簧38的一端38b与上述止动构件36的的下面止动槽36b相配合,从该止动构件36的一侧伸出到外边。这一伸出的端部与从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的端头侧缘向上突出设置的按压片26e相接触和分离。该按压片26e与上述受扭螺旋弹簧38的一端38b相碰触,由于该端部38b受到按压力量,所以,在该受扭螺旋弹簧38上产生驱动力,能使上述止动构件36按图2所示反时针方向转动。
上述按压片26e也与上述转动体15的碰触部15b相接触和分离,在这种碰触作用下该转动体15受推力而按图2的反时针方向(开关5断开的方向)进行转动。
在上述止动构件36的上面,如图7-图10所示,设置了凸轮槽39(上述转动体15的配合凸起15c可与其自由滑动配合)。该凸轮槽39具有允许复位部40、去路部41、回路部42、止动部43、第1、第2及第3导向部44、45和46。
上述允许复位部40的结构允许上述转动体15恢复图2顺时针方向(开关5接通的方向)的转动。上述允许复位部40位于上述止动构件36的一端并且位于该止动构件36的纵向轴线上,上述去路部41和回路部42各有一端相连接。
上述去路部41和回路部42,以上述止动构件36的纵向轴线为中心互相分离开,去路部41和回路部42的另一端位于上述止动构件36的另一端,并互相连接。
上述止动部43形成在上述止动构件36的靠近中央部位,上述转动体15随着上述带盘轴3停止旋转而向图2的反时针方向(开关5断开的方向)进行转动时,其配合凸起15c只有通过上述去路部41才能止动定位(可自由结合和分离),使上述转动体15停止并保持在该转动位置上。
上述第1导向部44的结构能阻止上述配合凸起15c从上述允许恢复部40进入回路部42。
上述第2导向部45的结构能阻止上述配合凸起15c从上述去路部41进入允许恢复部40。
上述第3导向部46的结构能阻止上述配合凸起15c从上述回路部42进入去路部41。
并且,当上述带盘轴3旋转时上述转动体15在上述受扭螺旋弹簧17的力量作用下处于向图2顺时针方向转动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上述配合凸起15c处于图7中实线所示位置。再从这一状态起,随着上述带盘轴3停止旋转,如果上述转动体15克服受扭螺旋弹簧17的驱动力,按图2的反时针方向转动,则上述配合凸起15c如图7中箭头“”,所示向上述去路部41的另一端移动,进入同图中两点划线所示的位置。接着,由于上述马达4停止转动,所以上述转动体15沿图2的顺时针方向稍许转动,其配合凸起15c在上述去路部41内,按图7中“口”箭头方向进行移动,如同图中一点划线所示,与上述止动部43相配合,上述转动体15停止并保持在该转动位置。
在该停止保持状态下若把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移动到弹出位置,则由于按压片26c的作用使上述转动体15的碰触部15b受到沿图6中箭头“”方向转动的力量,使该转动体15沿图2的反时针方向进行转动,上述配合凸起15c离开上述停止部43,如图7中箭头“口”所示,向上述去路部41的另一端移动,进入同图中两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并且,当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移动到弹出时位置时,在该按压片26e的作用下上述受扭螺旋弹簧38的一端38b在与上述碰触部15b相同的方向上受到压力,使该受扭螺旋弹簧38在转动方向上产生推动力,在该推动力的作用下上述止动构件36向图2的反时针方向(图6中箭头“口”的方向)转动,使该止动构件36如图7中箭头“八”所示,向上述回路部42的另一端移动,进入同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
这样,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具有这样一种功能,即将其移移动弹出时位置后能借助上述止动构件36,使上述转动体15既能停止并保持在向上述开关5断开的方向转动的状态,同时又能从该状态下解除。
借助于这种止动保持状态,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一旦移动到放音状态时位置,上述转动体15在上述受扭螺旋弹簧17的驱动力作用下向图2顺时针方向转动,上述开关5进入导通状态,上述配合凸起15c如图7中箭头“二”所示,通过上述回路部42,进入同图中实线所示上述允许恢复部40内。
把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移动到弹出时位置,能使上述磁带盒座47从设定位置转动到备用位置。并且,把磁带盒8装入位于备用位置的上述磁带盒座47内,压入到规定位置,那么该磁带盒座47就转动到设定位置。
上述磁带盒座47从备用位置转动到设定位置,能使装入该磁带盒座47内的上述磁带盒8的主驱动轴配合孔8a和带盘轴配合孔8b分别套到上述主轴驱动2和带盘轴3上,同时,通过上述磁带盒8的缺口部(图示省略)使上述磁头23和压带轮24与上述磁带盒8的磁带相接触。
另外,上述磁带盒座47从设定位置转动到备用位置,能使上述主驱动轴2和带盘轴3分别脱离上述主驱动轴配合孔8a和带盘轴配合孔8b,同时,使上述磁头23和压带轮24也离开上述磁带。
上述磁带盒座47的结构是侧壁47b和47c垂直向上设置在底壁47a的两侧缘上,这两块侧壁47b和47c的一端安装在上述机座1两侧壁1a和1b的一端内面,在规定角度范围内可自由转动。上述磁带盒座47,向上,即向离开上述机座1的方向转动的状态为弹出位置(备用位置),而向下,即向接近上述机座1的方向转动的状态为放音状态时位置(设定位置)。
上述磁带盒座47借助止动构件48停止在备用位置上。
上述止动构件48,其下端支承在上述机座1下面的支承壁1c上,在上述磁带盒8的插入和取出方向上可以自由转动。并且,上述止动构件48,通过向磁带盒取出方向转动,即可与上述磁带盒座47的下面进行碰触止动,禁止向该磁带盒座47的设定方向转动,同时把磁带盒座47内的磁带盒8压回到取出方向。相反,若把上述磁带盒8插入到上述磁带盒座47内部的规定位置,则由于受该磁带盒8的压力,使上述止动构件48向插入方向转动,从上述磁带盒座47的下面离开,解除止动保持状态。而在上述磁带盒座47上,如图1所示,形成了允许上述止动构件48移动的缺口部47f。
上述磁带盒座47通过连动构件49与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连动。也就是说,当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从放音状态时位置向弹出时位置移动时(往动时),上述连动构件49按图12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上述磁带盒座47向远离机座1一侧转动,进入备用位置。转动到该备用位置之后,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克服螺旋弹簧33的作用力,停止并保持在弹出时位置上。当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从弹出时位置向放音状态时位置移动时(往动时),上述连动构件49按照图11的反时针方向进行转动,上述磁带盒座47向上述机座1一侧转动,进入设定位置。
受扭螺旋弹簧50的各个端部50a和50b分别固定在上述止动构件48的钩搭键48a和上述连动构件49的另一端弹簧钩搭部49a上。该受扭螺旋弹簧50具有使上述磁带盒座47转向设定位置方向的功能。
也就是说,把上述磁带盒8插入到抵达上述磁带盒座47的止挡板47e的位置,上述止动构件48的上端一离开上述磁带盒座47的下面,该磁带盒座47就猛向设定位置方向转动,上述磁带盒座8如图12所示处于已装入状态。
磁带盒压紧构件51设置在上述磁带盒座47上。压紧磁带盒用板簧52的一端固定在上述磁带盒压紧构件51偏离中间靠近一端(图1中间偏右端)的位置上,该板簧52的另一端向磁带盒取出的方向延伸,该伸出端的下面与上述磁带盒8的上面相接触或分离。
以下将说明本发明上述结构的走带机构自动停止装置的动作。图1和图2表示停止状态。在此状态下磁带盒座47处于备用位置,停止操作构件26处于停止时位置,在该停止操作构件26的导向面26d的作用下,磁头安装板22的滑动接触部22d被压紧,该磁头安装板22克服螺旋弹簧25的作用力,保持在压带轮24离主驱动轴2距离最大的停止时位置。转动体15位于向图2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的位置,由于其开关动作部15a压住开关5的舌形片5f,使该开关5如图3中实线所示保持在断开状态下。
从这一状态开始,把磁带盒8按图11所示插入到磁带盒座47内后,若进一步用力把该磁带盒8向里面推,则止动构件48离开磁带盒座47的下面,该磁带盒座47向设定位置方向转动,如图12和图13所示,主驱动轴2和带盘轴3分别插入磁带盒8的主驱动轴配合孔8a和带盘轴配合孔8b内。另一方面,随着上述磁带盒座47向设定位置转动,连动构件49向图11的反时针方向转动,停止操作构件26向停止时位置移动,这一止动保持状态被解除,该停止操作构件26借助螺旋弹簧33的作用力向动作状态时位置移动。随着这种移动,将解除由按压片26e所固定的压紧状态(即转动体15向开关5切断方向转动的状态),转动体15在受扭螺旋弹簧17的作用下沿图2的反时针方向转动。转矩传输体14与带盘轴3的第1小直径齿轮13相啮合,同时,由于开关动作部15a隔开舌形片5f,使开关5处于如图3中两点划线所示的导通状态,使马达4通电,马达4沿图2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驱动。
随着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向动作状态时位置移动,由该停止操作构件26保持的磁头安装板22向停止时位置移动的状态被解除,该磁头安装板22在螺旋弹簧25的驱动力作用下向图2中左方移动,进入动作状态时位置,即放音状态时位置,磁头23与磁带盒8的磁带相接触,同时压带轮24通过该磁带与主驱动轴2相接触(图13的状态)。由于上述马达4的旋转动力通过动力传输机构11传输到该主驱动轴2上,从而使该主驱动轴2沿图2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由于上述马达4的旋转动力还通过动力传输机构11、第2小直径齿轮16、转矩传输体14和第1小直径齿轮13也传输到上述带盘轴3上,使该带盘轴3沿图2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所以,带盒8的磁带沿图13中箭头所示方向行走,进行重放状态动作(图13、图14和图15中实线所示状态)。
在该重放状态时,凸轮从动件20通过第2摩擦机构21,接受带盘轴3的图2中顺时针方向的转矩。所以在图2的顺时针方向上获得转动势能,凸轮滑动接触部20a始终与环状凸轮18的凸轮面18a相接触,在该环状凸轮18的作用下凸轮从动件20以带盘轴3为中心向左右反复进行摇摆转动。
如此进行重放动作,当磁带从一个带盘(未与带盘轴3相嵌合的带盘)全部卷绕到另一个带盘(与带盘轴3相嵌合的带盘)上时,带盘轴3和第1齿轮13通过其间的第1摩擦机构进行滑动,只有第1小直径齿轮13进行旋转,而带盘轴3停止旋转。随着该带盘轴3停止旋转,凸轮从动件20向图2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势能消失,所以,凸轮从动件20的凸轮滑动接触部20a与环状凸轮18的凸轮面18a的最大径部进行滑动接触,从而使该凸轮从动件20沿图2的反时针方向进行转动后,凸轮从动件20的转动不可能恢复到图2的顺时针方向。所以,凸轮从动件20的碰触部20b与止动部19相碰触,阻止转矩传输体14沿图2反时针方向转动。但是,该转矩传输体14在马达4的旋转动力作用下要继续转动,所以,最后,转动体15以主驱动轴2为中心,克服受扭螺旋弹簧17的驱动力,沿图2的反时针方向转动,转矩传输体14离开带盘轴3的齿轮13,该带盘轴3和马达4之间的动力传输被截止。随着上述转动体15向图2的反时针方向转动,因其开关动作部15a对开关5的舌形片5f进行压紧,所以,该开关5处于如图3中的两点划线所示的断开状态,对马达4停止供电,停止驱动该马达4,所以,主驱动轴2停止旋转。随着上述转动体15沿图2的反时针方向转动,该转动体15借助止动构件30停止并保持在该转动位置(图15中两点划线所示的自动停止状态)上。
在此状态之后应当把磁带盒8从磁带盒座47中取出。当克服螺旋弹簧33的作用力把停止操作构件26向图15所示的下方压入,移动到停止时位置时,随着这种移动,由停止操作构件26的导向面26d把磁头安装板22的滑动接触部22d压紧,该磁头安装板22克服螺旋弹簧25的作用力,向图15的右方移动,压带轮24进入主驱动轴2距离最大的停止时位置,压带轮24和磁头23均离开磁带盒8。随着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向停止时位置移动,由于该按压片26e压住转动体15的搭接部15b和受扭螺旋弹簧38的一端38b,因而,该停止操作构件26,将解除止动构件36对转动体15的止动作用,同时使该转动体15停止并保持在向开关5断开的方向转动的位置上。进一步随着上述停止操作构件26向停止时位置移动,连动构件49按图12的顺时针方向进行转动,同时磁带盒座47转动到备用位置,随着这一转动,在止动构件48的作用下磁带盒8被推出到磁带盒座47以外,同时,止动构件48停止在磁带盒座47的下面,该磁带盒座47保持在备用位置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把环状凸轮18的外园面做为凸轮面18a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以内园面为凸轮面的环状凸轮。
图17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例。而在第2实施例中,对于和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在附图中用同样的符号进行说明。在该实施例中,对转动体15进行止动的止动构件,结构不同。也就是说,该实施例的止动构件53,大体上在其中间部位由轴54支承在机座1上。上述止动构件53,其一端的大体中央部位有止动部53a,并且在与该止动部53a相对的部分和另一侧有凸轮面53b、53c,另一端的碰触部53d与设置在上述机座1上面的凸起状止挡器55相接触或分离。上述止动构件53在螺旋弹簧56的作用下转向一个方向(图中箭头“亻”方向),在该方向上的转动极限位置取决于上述碰触部53d与上述止挡器55相接触时的位置。可自由接触和离开上述凸轮面53b的滑动接触凸起部26h设置在操作构件26上,转动体15的配合凸起部15c可任意与另一凸轮面56c滑动接触。
当转动体15从图中实线所示状态向箭头“口”的方向转动时,配合凸起15c将压紧止动构件53的另一侧的凸轮面53c,该止动构件53克服螺旋弹簧56的作用力,向箭头“亻”的方向转动。而且,当配合凸起15c通过另一侧的凸轮面53c的端部后,止动构件53在螺旋弹簧56的作用下沿箭头“亻”的方向转动复位,进入实线所示状态,配合凸起15c与止动构件53a相结合,使转动体15停止在两点划线所示的开关5切断的位置上。
在此状态下,位于图中实线所示动作状态时位置的停止操作构件26,在箭头“八”的方向上受到推力而向图中两点划线所示的弹出时位置移动时,该按压片26e碰触到转动体15的碰触部15b上,使该转动体15停止并保持在开关5切断的位置上。与此连动,其滑动接触凸起部26h按压到止动构件53一侧的凸轮面53b上,使止动构件53克服螺旋弹簧56的作用力,向箭头“亻”方向转动,进入两点划线所示的位置。配合突起部15c离开止动部53a,解除转动体15在开关5切断的位置上被止动构件53固定的状态。
图18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
在图3实施方案中,对于和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在附图中用同一符号进行说明。对转动体15进行止动的止动构件,其结构在此实施例中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此实施例的止动构件57,使一对长孔58a、58b与设置在机座1上的配合销59a、59b相配合,所以安装在机座1上时,可以在这些长孔58a、58b的轴长范围内自由移动。上述止动构件57,大致在其中央部位有止动部57a,而在与该止动部57a相对的部分和一端的外侧部位上有凸轮面57b、57c,另一个端面为碰触部57d,该碰触部57d与凸起设置在机座1上的止挡部60相接触和分离。上述止动构件57在螺旋弹簧61的作用下获得图中箭头“亻”方向的转动力,在该方向上移动的极限位置取决于上述碰触部57d与上述止挡器60的碰触位置。
当转动体15从图中实线所示状态向箭头“口”方向转动时,其止动凸起部15c按压止动构件57的另一侧凸轮面57d,该止动构件57克服螺旋弹簧61的作用力,向箭头“亻”方向移动。并且,当配合凸起部15c通过另一侧的凸轮面57d的端部时,止动构件57在螺旋弹簧61的作用下沿箭头“亻”方向移动复位,进入实线所示状态,配合凸起部15c与止动部57a相配合,使转动体15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停止在开关5切断的位置。
在该状态下沿箭头“八”方向推压位于图中实线所示动作状态位置的停止操作构件26,向图中两点划线所示弹出时位置移动时,由于该按压片26e与转动体15的碰触部15b相碰触,使该转动体15停止并保持在开关5切断的位置上。与此连动,其滑动接触凸起部26h将推压止动构件57一侧的凸轮面57c,使该止动构件57克服螺旋弹簧61的作用力,向箭头“亻”方向移动,进入两点划线所示位置,配合凸起部15c离开止动部57a,解除转动体15在开关5切断的位置上被止动构件57固定的状态。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走带机构自动停止装置具有主驱动轴、带盘轴、驱动该主驱动轴和带盘轴旋转的马达以及切断该马达电源的开关,当磁带卷绕到末端使带盘轴停止旋转时上述开关切断上述马达的电源,自动停止走带,本发明这种走带机构自动停止装置,还具有以下结构部件①走带时接受上述主驱动轴的转矩而进行旋转,通过摩擦机构再把转矩传输到上述带盘轴上的转矩传输体,②在上述带盘轴停止旋转时才动作的动作体,③能支承上述转矩传输体使其自由旋转,并且随着上述动作体的动作,借助于该转矩传输体的转矩在一个方向上转动,从而使上述开关进行转换,切断上述马达的电源,同时借助弹簧的作用转向另一方向的转动体,④随着该转动体向一个方向转动而进行动作,把该转动体固定在向一个方向转动后的位置上的止动构件,⑤在动作状态时和停止状态时其位置不同,同时随着从动作状态时位置向停止时位置的移动,把上述转动体被上述止动构件所固定的状态加以解除并将该转动体固定在向一个方向转动后的位置上的移动体。
所以,重放状态时当然可以切实检测出磁带是否已经卷绕到了终点,即使在快速走带时也同样可以检测出来,无论是在重放状态时还是在快速进带时,均可自动停止走带,同时,能切实保持开关的切断状态,串音和分离性能稳定,并且操作轻便。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至图16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停止状态平面图,它表示配备了本发明型的走带机构自动停止装置的盒式磁带录音机机械结构部分,图2是同图的底面图,图3是开关的部分剖析放大图,图4是带盘轴部分断面图,图5是同图的分解斜视图,图6是表示转动体、停止操作构件和止动构件关系的斜视图,图7是止动构件的斜视图,图8是沿图7A-A线剖开的剖面图,图9是沿同图B-B线剖开的剖面图,图10是沿同图C-C线剖开的剖面图,图11是位于备用位置的磁带盒座内已装入了磁带盒的状态的侧面图,图12是放音状态的侧面图,图13是同图的平面图,图14是同图的底面图,图15是说明自动停止作用的、部分剖开的底面图,图16是磁带盒弹出状态下部分剖开的底面图,图17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状态与图6相同的图、图18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状态与图6相同的图。
附图中的代号说明2--主驱动轴,3--带盘轴,4--马达,5--开关,12--第1摩擦机构,14--转矩传输体,15--转动体,17--受扭螺旋弹簧(弹簧),20--凸轮从动件(动作体),26--停止操作构件(移动体),36、53、56--止动构件。
权利要求1.一种走带机构的自动停止装置,它具有主驱动轴、带盘轴、驱动该主驱动轴和带盘轴旋转的马达以及切断该马达电源的开关,在磁带卷绕到末端时使上述带盘轴停止旋转,上述开关切断上述马达的电源,从而自动停止走带,其特征在于这种走带机构自动停止装置,还具有以下结构部件,走带时接受上述主驱动轴的转矩而进行旋转,通过摩擦机构再把转矩传递到上述带盘轴上的转矩传输体;在上述带盘轴停止旋转时才动作的动作体,能支承上述转矩传输体使其自由旋转,并且随着上述动作体的动作,在该转矩传输体转矩的作用下向一个方向转动,从而使上述开关进行转换,切断上述马达的电源,同时借助弹簧的作用转向另一方向的转动体;随着该转动体向一个方向转动而动作,把该转动体固定在向一个方向转动后的位置上的止动构件;在动作状态时和停止时,位置不同,同时随着从动作状态时位置向停止时位置移动,把上述转动体被上述止动构件所固定的状态加以解除并将该转动体固定在同一个方向转动后的位置上的移动体。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走带机构的自动停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移动体是停止操作构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这样一种走带机构自动停止装置,该装置不但在放音状态时能准确地检测出磁带是否已卷绕到了终点,即使在快速进带时也同样能准确地检测出磁带是否卷绕到了终点。在放音和快速进带二者中任一状态下均能使磁带自动停止,同时能可靠地保持开关的断开状态,使串音和声音分隔性能保持稳定并且不提高操作力。
文档编号G11B15/05GK2040666SQ8820952
公开日1989年7月5日 申请日期1988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1987年8月14日
发明者荒田忠男 申请人:德利信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