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控制卡式录音机机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5604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逻辑控制卡式录音机机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逻辑控制卡式录音机机座的动力传递与工作模态的变换机构,利用缺齿凸轮构件,减少零组件,简化结构,属于磁带驱动装置的技术领域。
一般逻辑控制卡式录音机机座,其机械构成,可简分为三类,第一类采用三个马达,其一是驱动机座卷带的卷曲轮,其二是驱动磁带绞盘,其三是控制磁头位置与束紧轮位置;第二类采用两个马达,与第一类大致相同,不同点仅在于第二类磁头位置与束紧轮位置的控制与磁带绞盘驱动共用一个驱动马达;第三类是单马达型机种,不同点在于有的驱动马达要配合两个电磁螺管进行传动控制,或是机构比较复杂。上述各类机型,共同缺点是动力传动机构复杂,构件繁复,装配、制造成本高,大幅度影响成本效益。
有鉴于此,本创作人经过一系列试验,积累各方经验,创造出用单一马达、电磁螺管配合缺齿凸轮构件制成结构简单、操作简易、动作准确的逻辑控制卡式机座,减少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成本效益。
本实用新型仅以单一马达为动力输出源,借皮带及皮带轮的传动,一方面带动磁带绞盘,借助绞盘齿轮带动缺齿凸轮;另一方面经由绞盘共同转动的皮带、皮带轮传动快转摇臂扭力限制器的快转摇臂皮带轮配合羊毛毡压向圆盘座轴产生转力,传动摇摆齿轮及摇摆小齿轮,来带动卷取轮,产生选曲、卷带转动所需动力。另以单一电磁螺管控制凸轮控制摇臂,迫使缺齿凸轮转动,此时缺齿凸轮因转动,其部分缺齿与相对绞盘齿轮啮合,即切断动力,使缺齿凸轮停止,定位工作模态,驱动工作模态构件,完成动作。
另外,为适应磁带绞盘因放音作用而绞盘半径逐渐增加的变化,本实用新型利用快转摇臂摇摆齿轮的摇摆小齿轮与惰轮啮合,将动力传至扭力限制器的弹簧,将放音摇摆下齿轮及羊毛毡压向放音摇摆上齿轮,形成打滑转动。另以羊毛毡、圆盘座、弹簧、快转摇臂皮带轮与摇摆齿轮构成快转摇臂扭力限制器,以维护磁带绞盘的等速转动。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技术内容,请参阅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
本实用新型有19幅附图

图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外观图图2 图1的底视图图3 正向绞盘图4 快转摇臂扭力限制器图5 部分动力传递与工作模态变换机构图6 放音扭力限制器图7 缺齿凸轮之一图8 前进滑板与磁头座滑板的组合图9 磁头组合图10 方向滑板图11 放音摇臂控制滑板与方向滑板的组合图1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板图13 缺齿凸轮之二图14 部分动力传递与工作模态变换机构图15 停止模态的上视图图16 图2的A-A剖面图图17 图2的B-B剖面图图18 图2的C-C剖面图图19 本实用新型正向放音模态的上视图上列附图中的符号说明10 马达140 快转惰轮20 皮带轮 150 放音惰轮30 皮带160 正向卷取轮40 正向绞盘161 正向卷取轮41 皮带轮 162 正向快转齿轮42 皮带轮 170 反向卷取轮43 齿轮171 反向放音齿轮44 正向绞盘轴 172 反向快转齿轮50 反向绞盘180 放音扭力限制器51 皮带轮 190 羊毛毡52 反向绞盘轴 200 电磁螺管60 皮带210 缺齿凸轮70 快转摇臂皮带轮 211 定位凸起部80 摇摆齿轮2111 定位凸起部90 摇摆小齿轮 2112 定位凸起部100 惰轮2113 定位凸起部110 放音摇摆下齿轮 2114 定位凸起部120 放音摇摆上齿轮 212 磁头位置控制凸轮130 快转摇臂213 凸轮131 梢 214 凸轮132 受压面 215 凸轮216 凸轮
217 凸轮330 放音摇臂控制滑板218 凸轮331 凸起部220 磁头组合332 凸起部230 磁头333 滑槽240 凸轮控制摇臂334 凹槽241 梢 335 凸起部242 支臂336 梢243 凸起部 340 正向束紧轮组合250 弹簧341 正向束紧轮组合260 前进滑板350 反向束紧轮组合261 驱动梢 351 反向束紧轮270 磁头座滑板 360 齿轮271 端面361 梢272 滑槽370 齿轮273 凸起部 380 转向摇臂280 弹簧390 弹簧290 回复弹簧400 羊毛毡300 回复弹簧410 圆盘座310 底板420 轴311 凸起部 430 快转摇臂扭力限制器312 引导凸起部 440 弹簧320 方向滑板450 放音摇臂321 梢 451 梢452 端点460 回复弹簧470 位置开关今以一使用双磁轨转动式磁头,可正、反向放音与快速卷带的逻辑控制卡式机座,说明本实用新型应用实例(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外观图)。
有关动力源马达10动力传送路径叙述如下马达10输出动力经由皮带轮20、皮带30、皮带轮41及皮带轮51,驱动正向绞盘40与反向绞盘50。借助正向绞盘40(构造如图3所示)一起转动的齿轮43驱动缺齿凸轮210。
另一方面马达10输出的动力经由与正向绞盘40一起转动的皮带轮42与皮带60传动快转摇臂扭力限制器430(构造如图4所示)的快转摇臂皮带轮70,将动力传至摇摆齿轮80及摇摆小齿轮90;快转摇臂扭力限制器430在本实施例的构造为利用弹簧390将快转摇臂皮带轮70与羊毛毡400压向圆盘座410,经由圆盘座410的轴420输出动力;摇摆齿轮80及摇摆小齿轮90为一体的设计,与轴420紧配,摇摆齿轮80将动力传至正向卷取轮160和反向卷取轮170,以为选曲、快速卷带的快转动力;摇摆小齿轮90则将动力传至正向卷取轮160和反向卷取轮170,以为放音的慢转动力。
如图5所示,快速摇臂130处于中立位置,即摇摆齿轮80未与快转惰轮140及反向卷取轮170的反向快转齿轮172啮合。此时摇摆小齿轮90必与惰轮100啮合,将动力传至放音扭力限制器180的放音摇摆下齿轮110,经由羊毛毡190传至放音摇摆上齿轮120(请参照图6)。本实用新型的放音扭力限制器180的构造为利用弹簧440将放音摇摆下齿轮110与羊毛毡190压向放音摇摆上齿轮120,产生放音摇摆下齿轮110与放音摇摆上齿轮120间相对打滑转动,以满足卡式磁带(未标示)转动时半径增加的变化,并维护等速的磁带放音,而造成放音时,卷取轮(160,170)转速随时改变,连带使放音摇摆上齿轮120转速改变的需求。
有关缺齿凸轮210转动的控制叙述如下本实用新型工作模态的形成,由缺齿凸轮210转动停留位置决定。
缺齿凸轮210表面计有四处定位凸起部211,各定位凸起部211均定位不同工作模态(2111为停止模态,2112为放音模态,2113为选曲模态,2114为快速卷带模态)。当凸轮控制摇臂240的梢241顶住四处定位凸起部211之一(2111-2114)时,均会有一缺齿对应于齿轮43的啮合位置,因此,即会切断动力,使缺齿凸轮220停止转动。
假设缺齿凸轮210初定位于定位凸起部211之一(2111-2114)时,由于电磁螺管200动作往内吸,牵引凸轮控制摇臂240转动,使梢241脱离原定位凸起部211的位置,此时缺齿凸轮210不受拘束,即因前进滑板260驱动梢261施加于磁头位置控制凸轮212之力,借助驱动梢261对缺齿凸轮210中心的偏移力,配合磁头位置控制凸轮212使缺齿凸轮210产生转动,而使缺齿凸轮210的齿与齿轮43啮合,进而驱动缺齿凸轮210转至次一定位凸起部(2111-2114)位置。此时,如电磁螺管200未动作,梢241即会因弹簧250的作用,顶住定位凸起部211,而使缺齿凸轮210停止转动,进而形成各类工作模态。
缺齿凸轮210的转动方向如图5所示,其工作模态依序为停止→放音→选曲→快速卷带。
有关磁头组合220的位置控制叙述如下缺齿凸轮210上的磁头位置控制凸轮212主要功能在于由驱动梢261控制前进滑板260的位置,如图7所示。驱动梢261与磁头位置控制凸轮212在各种工作模态下的相对位置关系,图示A位置为停止模态,B位置为放音模态,C位置为选曲模态,D位置为快速卷带模态。因驱动梢261仅能作前后方向移动,故当缺齿凸轮210转动时,即能控制前进滑板260停留在不同工作模态,前进滑板260再凭借弹簧280拉动磁头座滑板270控制(其组合如图8所示),磁头组合240(构造如图9)固定于磁头座滑板270上。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在前进滑板260到达放音模态位置前,磁头座滑板270的端面271会被底板310的凸起部311顶住而定位。当前进滑板260到达放音模态位置时,弹簧280呈拉伸状态,以保持磁头230在于工作状态下的准确位置。
当驱动梢261由A位置移到B位置时,因驱动梢261穿过放音摇臂控制滑板330的滑槽333,所以放音摇臂控制滑板330会与前进滑板260同进退。因此在正向放音模态位置,放音摇臂控制滑板330的凸起部331会压住正向束紧轮组合340,反向放音模态位置,放音摇臂控制滑板330的凸起部332会压住反向束紧轮组合350,故借助束紧轮组合(340、350)的回复弹簧(290、300)的力量来驱动前进滑板260由放音模态位置回至选曲、快速卷带或停止模态。
有关磁头230的方向控制叙述如下在停止模态下,磁头230处在正向位置,当电磁螺管200产生动作往内吸引,驱动凸轮控制摇臂240转动,此时缺齿凸轮210未受凸轮控制摇臂240的梢241拘束作转动运动外,凸轮控制摇臂240的支臂242带动转向摇臂380,使方向滑板320(构造如图10所示)向L方向移动。另如图11所示,因放音摇臂控制滑板330与方向滑板320结合,故放音摇臂控制滑板330会与方向滑板320同时向L方向移动,此时方向滑板320的梢321会如图7所示,由A位置移向B位置。如要磁头230在正向的放音模态或选曲模态,则电磁螺管200会在凸轮213顶到梢321之前停止动作,而由于方向滑板320回复弹簧250的作用,使梢321又回到A位置。如此,当凸轮213经过梢321时,不会驱动梢321,故方向滑板320与放音摇臂控制滑板330会共同回复至停止模态位置,而凸轮214亦不会顶到梢321,所以磁头230仍处于正向位置。
如要磁头230在反向的放音模态或选曲模态,则电磁螺管200产生动作,驱动凸轮213将梢321由B位置移动至D位置,同时,方向滑板320与放音摇臂控制滑板330会随梢321滑动。当梢321被移到D位置时,放音摇臂控制滑板330的凹槽334会驱动齿轮360的梢361,使齿轮360转动,再经由啮合的齿轮370驱动磁头230达到转向目的。在磁头230换至反向位置后,由于弹簧250推动方向滑板320,使梢321回到C位置,由于驱动磁头230的传动件间余隙,此时,磁头230仍会停留于反向位置。当磁头230至反向位置,要回复至停止模态前,梢321于C位置会被凸轮214顶至A位置,此时,即会经由方向滑板320与放音摇臂控制滑板330的凹槽334来驱动梢361,使磁头230回到正向位置。
如图12所示,当梢321通过凸轮213,尚未到达凸轮214前,放音摇臂控制滑板330的梢336会被底板310的引导凸起部312引导,使此时电磁螺管200的动作,不致改变放音摇臂控制滑板330位置,因此,磁头230的方向亦不致受到影响。
有关快转摇臂130的位置控制叙述如下快转摇臂130的工作位置,有停止模态与放音模态的中立位置、正向选曲模态与正向快速卷带模态的正向位置及反向选曲模态与反向快速卷带模态的反向位置三类,其位置即利用缺齿凸轮210来控制。
如图13所示,缺齿凸轮210的A位置与图5所示的A位置同为停止模态的工作位置,此时,摇摆齿轮80处于中立位置。当梢131自A位置移至正向位置,即E位置与F位置的控制,在梢131将到达凸轮227前,电磁螺管200动作,凸轮控制摇臂240的凸起部243顶住快转摇臂130的受压面132,进而将梢131压往图13的C位置。如此,凸轮217即将梢131导入图13所示E或F位置。
另外,当梢131自第一位置移至反向位置,即H位置与I位置的控制,即在梢131将到达凸轮217前,电磁螺管200不再动作,如此,凸轮控制摇臂240的凸起部243即不会碰到快转摇臂130。而快转摇臂130会因受回复弹簧460的作用,使梢131到达图13所示的B位置,凸轮215与凸轮217即将梢131导入。当梢131通过凸轮215时,电磁螺管200不动作,梢131会因受回复弹簧460的作用,而往缺齿凸轮210外侧移动,而被凸轮218导入图13所示H或I位置。
当梢131自A位置移至放音模态的中立位置,即图13中D位置的控制,在梢131被凸轮215与突轮217导入图13中D位置前,电磁螺管200顶处于不动作状态,如此,梢131即定位于图13中的D位置。
有关放音摇臂450的位置控制叙述如下前述快转摇臂130处于中立位置,马达10的动力经由摇摆小齿轮90、惰轮100与放音扭力限制器180传至放音摇摆上齿轮120,而控制放音摇臂450的位置,其目的即在控制放音摇摆上齿轮120的位置。
前述磁头230方向的控制,磁头230处于正向位置时,放音摇臂控制滑板330处于同停止模态相同左右位置,如图14所示的位置。此时,凸起部335与端点452所处的相对位置,在停止模态时不相接触,而梢451被滑槽272限制于中立位置,如图15所示。而当磁头座滑板270到达放音模态位置时,梢451不再被滑槽272所限制,如图19,此时前进滑板260驱动放音摇臂控制滑板330至放音模态位置,凸起部335即顶住端点452,使放音摇摆上齿轮120与放音惰轮150啮合,凸起部331压上正向束紧轮组合340,使正向束紧轮341压上正向绞盘轴44,形成正向放音模态。
当磁头230处于反向位置时,亦如前述磁头230方向的控制,放音摇臂控制滑板330会连同方向滑板320被凸轮213向左推。如此,当放音摇臂控制滑板330到达放音模态位置,凸起部335不与端点452接触,另梢451不被滑槽272限制,因此,回复弹簧461牵引放音摇臂450,而使放音摇摆上齿轮120与反向放音齿轮171啮合。此时,凸起部332压上反向束紧轮组合350,使反向束紧轮351压上反向绞盘轴52,形成反向放音模态。
本实用新型经创作人不断试验,在以减少零组件,提高成本效益的前提下,积累多次经验,终于研发出结构简单、构件单纯、动作准确的逻辑控制卡式机座,以缺齿凸轮构件配合独特的动力传递方式,完全消除市面上现有各类型逻辑控制卡式机座结构复杂、构件繁多、装配维修困难、成本效益低的缺点。
权利要求1.一种逻辑控制卡式录音机机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1)一动力传递装置,以单一马达为动力源,经由传动构件及快转摇臂扭力限制器驱动快转摇臂的摇摆齿轮与摇摆小齿轮,经由摇摆齿轮将快转动力传至正向或反向卷取轮,另借助摇摆小齿轮驱动放音摇臂的放音扭力限制器,再经由放音摇摆齿轮驱动正向或反向卷取轮进行放音的低速转动,而完成卷取轮高、低转速动力传递;(2)一工作模态选定装置,以单一电磁螺管驱动凸轮控制摇臂,控制缺齿凸轮转动,借助缺齿凸轮配合各相关传动机构,控制磁头组合位置、磁头方向、快转摇臂和放音摇臂位置,以形成各种工作模态;(3)一扭力限制器,以放音摇摆下齿轮、羊毛毡、放音转摇摆上齿轮构成放音扭力限制器,另以羊毛毡、圆盘座、弹簧、快转摇臂皮带轮与摇摆齿轮构成快转摇臂扭力限制器;(4)一放音摇臂控制装置,放音摇臂控制滑板会与方向滑板同时左右滑动,也会与前进滑板同进退,使磁头在正向位置时,放音摇臂控制滑板于放音模态,将放音摇臂顶住,使慢转动力传至正向卷取轮,而当磁头在反向位置时,放音摇臂控制滑板会移至反向卷取轮侧,使放音摇臂于放音模态时,不致受限,此时,放音摇臂会受回复弹簧驱动,致使慢转动力传至反向卷取轮,另外,放音摇臂不仅受放音摇臂控制滑板驱动,亦为磁头座滑板的滑槽所控制,当放音模态时,放音摇臂不受磁头座滑板的滑槽限制,而为放音摇臂控制滑板与回复弹簧所控制,而非放音模态时,放音摇臂均受磁头座滑板的滑槽限制于中立位置;(5)一快转摇臂位置控制装置,快转摇臂受缺齿凸轮上的凸轮引导,使快转摇臂于停止与放音模态时,处在中立位置,在选曲与快速卷带模态时,则处在正向或反向位置;及(6)一磁头组合位置控制装置,由缺齿凸轮的磁头位置控制凸轮,凭借驱动梢控制前进滑板的位置,再经由弹簧拉动磁头座滑板,以控制磁头座滑板上的磁头组合位置,另因驱动梢穿过放音摇臂控制滑板,使放音摇臂控制滑板与前进滑板共同作进退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逻辑控制卡式录音机机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具有一磁头方向控制装置,其中包括一电磁螺管、一凸轮控制摇臂、一方向滑板、一缺齿凸轮和一反向卷取轮,当所述的电磁螺管驱动凸轮控制摇臂,经由转向摇臂驱动方向滑板,凭借方向滑板同时带动放音摇臂控制滑板左右滑动,电磁螺管的动作配合缺齿凸轮的凸轮将方向滑板顶至反向卷取轮侧,可变换磁头为反向控制,如凸轮未顶到方向滑板的梢,则磁头仍处于正向位置,如缺齿凸轮将回到停止模态,而磁头为反向位置,凸轮会将方向滑板顶向正向卷取轮侧,使磁头回复正向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逻辑控制卡式录音机机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放音摇臂正、反向位置的控制是利用放音摇臂控制滑板的左右位置配合磁头座滑板上的滑槽,亦可将磁头座滑板上滑槽改设置于前进滑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逻辑控制卡式录音机机座的动力传递与工作模态的变换机构,属于磁带驱动装置的技术领域。其内容是利用单一马达作为卡带高低速卷带及工作模态变换的动力,利用电磁螺管控制缺齿凸轮构件,进而由缺齿凸轮构件控制工作模态,以形成停止、搜寻、快速卷带与放音等工作模态。由上述构件构成的卡式机座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动作准确,有效减少零组件,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G11B15/18GK2284993SQ9620116
公开日1998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1996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1996年2月14日
发明者邱其福, 邱明智 申请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