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1081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电插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头,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充电器电讯插接,其电讯传输端体积小,且具有防止误插设置,并能提供电讯传输稳定性的充电插头。
目前,充电插头与充电插座连接器相互对接连到电讯传输,而为了避免短路及提供导电端子的动作空间,以及材料注塑成形的要求等,现有充电插座连接器的体积大,相对与其对接的充电插头的体积亦无法缩小,因而不符合轻薄小巧的趋势。请由

图1参阅,现有使用于行动电话充电的插座连接器1具有圆形插置孔10,受限于塑胶注塑成形的强度,现有插座连接器1的体积已无法缩小,因而相应地与其对接的充电插头2中空圆柱状的接触端20体积亦无法缩小。鉴于此,申请人于第89203120号中揭示一种可降低充电插座连接器高度,在该案中用于充电插座连接器由金属遮蔽体配合充电端子座框设成一方形的充电插槽,藉金属遮蔽体的框设取代塑胶注塑成形而可有效降低整体高度,进而使得组装于行动电话后整体厚度可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插头,结构创新,并能有效缩减接触端体积,进而可与对接插座连接器配合达到轻薄小巧的设计趋势。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插头,它包括绝缘外壳、端子座及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具有可相互卡合为一体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对接侧与连接侧;所述端子座组装于该第一、二壳体间,所述端子座包含基部及由基部所延伸出的方形容置室,其中基部位于绝缘外壳的连接侧,而方形容置室位于绝缘外壳的对接侧,且于该容置室上设有贯穿至基部的组装孔;所述导电端子设置于端子座的容置室内,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接触部、干涉部及连接部,其中接触部位于容置室的组装孔附近,而干涉部可与容置室干涉配合;另设有将方形容置室包覆的遮蔽体,所述遮蔽体相对于端子座的组装孔两侧透空。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遮蔽体与方形容置室之间设有可供充电插头与插座连接器正确对接的辨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辨位装置于方形容置室上设置凹槽,而于遮蔽体相对应处设置可吻合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二壳体相对于端子座的基部设有嵌槽,于第一、二壳体盖合时,该基部的周边相互嵌卡使第一、二壳体结合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连接侧设有利于握持的鼓起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鼓起部的表面设置为增加握持的摩擦力的粗糙面。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卡合,第一壳体上设有卡柱,且于第二壳体上相对于卡柱处设有卡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遮蔽体上设有一可与对接充电插座卡扣的扣口。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电端子为一U形体,U形体两边的一侧相对冲制具有夹持作用的接触部,而U形体两边的另一侧顶缘上则设有倒勾,另于U形相对于接触部的底边延伸有可与电源相接的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优点效果在于结构创新,具有防止误插的使用功能,并藉金属遮蔽体的包覆取代塑胶注塑成形而可有效降低整体高度,进而使得组装于行动电话后整体厚度可降低,并能有效缩减接触端体积,进而可与对接插座连接器配合达到轻薄小巧的设计趋势。
图1为现有充电插头与插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插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中本实用新型充电插头的组合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插头与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插头与插座连接器对接前的局部剖视平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插头与插座连接器对接后的局部剖视平面图。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详细描述如下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充电插头3包括绝缘外壳4、端子座5、导电端子6,及遮蔽体7等主要构造,其中该绝缘外壳4,具有第一壳体40与第二壳体41,其中第一壳体40上设有卡柱401,而第二壳体41上相对于卡柱401设有卡槽411,可将两者相互卡合为一体。另,第一壳体40与第二壳体41,分别具有相对应的对接侧42与连接侧43,且于第一、二壳体40、41内设有嵌槽44(为本案的嵌卡装置),用于组接固定端子座5。又,该第一壳体40的连接侧43设有表面呈凹凸粗糙面的鼓起部431,利于握持。
该端子座5组装于该第一、二壳体40、41间,其包含基部50及由基部50所延伸出的方形容置室51,其中基部50位于绝缘外壳的连接侧43,而方形容置室51系位于绝缘外壳的对接侧42,且于该容置室引上设有贯穿至基部50的组装孔52,用于收容导电端子6。组装时该端子座5的基部50的上下周围,可与前述第一、二壳体40、41的嵌槽44相嵌卡。
该导电端子6为导接正极,组装于端子座5的容置室51内,导电端子呈U形体,具有接触部60、干涉部61及连接部62,其中接触部60于U形体两边的一侧相对冲制而成且具有夹持作用,而干涉部61于U形体两边的另一侧顶缘上则设有倒勾,该连接部62则于U形体相对于接触部的底边延伸可与电源线连接。请配合图5参阅,该导电端子6组装接触部60位于端子座5的组装孔52附近,可与对接插座连接器9的端子90夹置达到电讯连通。
遮蔽体7将方形容置室51包覆,其相对于端子座5的组装孔52两侧透空,而相对于端子座5的基部50的一侧延伸设有第二端子71,可做为另一负极的连接端。又,该遮蔽体7上进一步设有一扣口72,可与对接充电插座卡扣。另,该遮蔽体7与方形容置室51之间设有辨位装置,藉该辨位装置可提供充电插头保持正确方位与插座连接器对接。该辨位装置于方形容置室51上设置凹槽53,而于遮蔽体7相对应处设置相应的凹槽73。
续请参阅图3配合图1,本实用新型组装时,先将导电端子6组装于端子座5的方形容置室51,并将遮蔽体7组固于端子座5的容置室51,再藉端子座5的基部50周边嵌卡于第一、二壳体40、41的嵌槽44,最后将第一、二壳体40、41相互卡合为一体,即可组装成如图3。再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插头3与对接的插座连接器9的分解图,如图所示可看出该充电插头3的凹槽73须与插座连接器9上的辨位体93须在同一方位寸可顺利对接,否则即无法对接。亦即该充电插头3须以一定方向对接插置,否则转换角度则无法顺利对接,因而具有防止误插的效果。另,请参阅图5、6可看出本实用新型充电插头3的导电端子6的接触部60,与插座连接器9的端子90稳固夹置,且于插接后该遮蔽体7的扣口72可与插座连接器9上的舌片91抵扣,而可使得对接稳固提供稳固的电讯传输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充电插头,它包括绝缘外壳、端子座及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具有可相互卡合为一体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对接侧与连接侧;所述端子座组装于该第一、二壳体间,所述端子座包含基部及由基部所延伸出的方形容置室,其中基部位于绝缘外壳的连接侧,而方形容置室位于绝缘外壳的对接侧,且于该容置室上设有贯穿至基部的组装孔;所述导电端子设置于端子座的容置室内,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接触部、干涉部及连接部,其中接触部位于容置室的组装孔附近,而干涉部可与容置室干涉配合;另设有将方形容置室包覆的遮蔽体,所述遮蔽体相对于端子座的组装孔两侧透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体与方形容置室之间设有可供充电插头与插座连接器正确对接的辨位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辨位装置于方形容置室上设置凹槽,而于遮蔽体相对应处设置可吻合的凹槽。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壳体相对于端子座的基部设有嵌槽,于第一、二壳体盖合时,该基部的周边相互嵌卡使第一、二壳体结合为一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连接侧设有利于握持的鼓起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鼓起部的表面设置为增加握持的摩擦力的粗糙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卡合,第一壳体上设有卡柱,且于第二壳体上相对于卡柱处设有卡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体上设有一可与对接充电插座卡扣的扣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为一U形体,U形体两边的一侧相对冲制具有夹持作用的接触部,而U形体两边的另一侧顶缘上则设有倒勾,另于U形相对于接触部的底边延伸有可与电源相接的连接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插头,它包括绝缘外壳、收容于绝缘外壳内的端子座、组设于端子座的导电端子,及遮蔽体,该端子座包含基部及由基部所延伸出的方形容置室,而于该容置室上设有贯穿的组装孔;而该遮蔽体将方形容置室包覆,且该遮蔽体与方形容置室之间设有辨位装置。本实用新型构造特征不但提供充电插头完全创新的结构型态,体积减小,且该辨位装置可提供充电插头保持正确方位与插座连接器对接。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430789SQ0023922
公开日2001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6日
发明者关启德 申请人:鸿松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