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504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记忆模块组合,特别是一种记忆模块能轻易插入相应连接器而无需在其间施以初始之压入力的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
工作站及服务器广泛应用于办公区域中。为了克服恶劣之环境,安装在工作站及服务器内的电子设备及组件均必须经受严格测试,如典型的振动测试。
与记忆模块一起使用的连接器一般指双列直插式记忆模块连接器(DualIn-Line Memory Module,DIMM)。双列直插式记忆模块连接器一般包括纵长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沿纵向设有长形槽。若干端子安排在该长形槽内以电性连接记忆模块。绝缘本体进一步设有一对塔部,且每一塔部枢转组合有顶出装置。该塔部进一步设有导引槽以使记忆模块可轻易插入长形槽内。但是,为了轻易将记忆模块插入长形槽内,该导引槽系设置成能使插入过程顺利的形状。结果,记忆模块仅仅通过端子接触端加以固持,在振动情形之下,接触端与记忆模块导电轨迹之间的连接将受到负面的影响。在高速信号传输中这种情况变得更坏。
美国专利第5,364,282、5,429,523、5,603,625、5,775,925及5,928,015号提出了一系列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不同方法。改进之处在于枢接在塔部的顶出装置设有一对侧板,由此在其之间形成一槽。记忆模块的边缘可收容至该槽内,由此部分固持了额外的记忆模块部分从而克服振动。在现阶段它似乎解决了前述问题。但是,由于信号传输速度越来越快,这些设计不再能长时间满足工作站及服务器的要求。
此外,连接器是通过凸柱及插孔的配置将顶出装置枢转组合至塔部上。由于顶出装置及塔部均由塑料材料制成,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将不可避免的磨损。逐渐地,通过顶出装置施加的固持力将不再足以稳固固持记忆模块。
撇开记忆模块必须稳固固持在连接器内的要求不谈,另一问体是沿记忆模块边缘排列设置的导电轨迹。导电轨迹系电镀至树脂片上的铜箔。当记忆模块插入连接器内时,连接器接触端将施加摩擦接触力给铜箔。如果记忆模块的插入过程未仔细进行,铜箔可能轻易被剥除。所以,这是另一应予以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记忆模块能轻易插入相应连接器内且两者间无需初始的接触力的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增效型记忆模块组合包括有记忆模块,该记忆模块包括其一边缘处配置有若干导电轨迹的基板。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且其设有沿绝缘本体纵向延伸的记忆模块收容槽。绝缘本体进一步设有具若干第一端子组合于其中的若干端子容室。每一端子包括延伸至长形收容槽内的第一端以电性接触导电轨迹。一种零插入力装置安排在记忆模块与连接器之间,其包括一对位于绝缘本体内并与端子容室相通连的致动器收容槽,及连接在记忆模块上的致动器。该致动器包括一对延伸至致动器收容槽内的致动板,由此当记忆模块完全插入时能推动端子电性接触导电轨迹。致动器收容槽的壁包括从其延伸而出的伸出部,同时致动板上包括与致动器收容槽的伸出部相应且呈悬设状的凸块部。当致动器定位于第二位置时,致动板的凸块部将滑过伸出部之上。顶出装置结合在绝缘本体内并配合将记忆模块从连接器分离出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记忆模块能轻易插入相应连接器内且两者间无需初始的接触力,从而保证记忆模块上的导电轨迹不易磨损,以达到良好的电讯传输效果及延长使用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在记忆模块插入连接器前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在记忆模块位于第一位置时记忆模块边缘的导电轨迹恰接触到位于连接器内的端子情形下的剖视图。
图6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显示致动器致动板的凸块部抵邻在位于致动器收容槽壁内的伸出部情形的剖视图。
图7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显示当端子被推向导电轨迹时凸块部滑过伸出部上方的示意的剖视图。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增效型记忆模块组合包括有记忆模块10。该记忆模块10包括有其边缘11a安排着若干导电轨迹12的基板11。连接器20的第一绝缘本体21设有沿绝缘本体21纵向延伸的记忆模块收容槽22。该绝缘本体21进一步设有具若干第一端子24组合于其中的若干端子容室23,每一端子24包括延伸至长形收容槽22内的第一端24a以电性接触导电轨迹12。绝缘本体21还设有一对配置成平行于端子容室23的致动器收容槽25。根据此较佳实施例,该记忆模块收容槽22配置在两致动器收容槽25之间。
一对具有基座31的致动器30分别从基板11的相对平面连接于基板11上并邻近导电轨迹12。每一基座31包括与基板11的对应孔13相对齐的通孔31a并提供螺钉及螺母的组配32使致动器30得以稳固连接在记忆模块10上。
致动器30包括一对延伸至致动器收容槽25内的致动板33。由此在记忆模块10完全插入时能推动端子24电性接触导电轨迹12。
为了增加致动器收容槽25的刚性,每一致动器收容槽25是由一分隔壁25c加以强化,且致动板33上设有与分隔壁25c相应的缝33d。
请参阅图4至图7,端子24包括安置于端子24纵轴两侧的偏斜部24a及接触部24b。在致动板33插入致动器收容槽25之前,偏斜部24a系延伸至致动器收容槽25内,且实际上端子24的自由端24c在缺口26内自由移动。在致动板33插入致动器收容槽25之前,接触部24b保持在端子容室23内。当致动板33插入时,接触部24b将被推进记忆模块收容槽22内,由此与记忆模块10之相应导电轨迹12建立电性接触。
为提供正确感觉以指示使用者记忆模块已经到达最终位置,致动器30具有一对从基座31悬设的凸块部34,而致动器收容槽25的内壁25a则设有一对与凸块部34相应的伸出部25b。结果,在凸块部34滑过伸出部25b之上后,致动板33到达其最终位置,在该位置偏斜部24a系被推向记忆模块10且接触部24b因而与导电轨迹12相接触。图5、6及7清楚描述了凸块部34与伸出部25b间的关系细节。再者,使用者将能据此正确感觉连接已经完成。
另外,致动板33包括有尖端33a,其能明显地减少接触部24b与导电轨迹12之间初始的接触/摩擦力。请参阅图5,当导电轨迹12插入记忆模块收容槽22内时,偏斜部24a不会接触尖端33a,亦即偏斜部24a的位置保持不变。结果,接触部24b未施任何正向力给导电轨迹12。
当记忆模块10继续下移时,尖端33a开始将两偏斜部24a推向彼此,因此接触部24b开始与导电轨迹12相接触。当接触部24a与设置在致动板33内壁内的致动部33b接触在一起时,端子24的接触部24b将与导电轨迹12完全接触在一起。
另一方面,致动部33b还包括阶部33c。该阶部33c能将偏斜部24a向下方及导电轨迹12的方向推动。由于该阶部33c仅在凸块部34滑过伸出部25b之上后才作用,因而接触部24b与导电轨迹12之间的正向力进一步增强。
再另一方面,由于致动板33的尖端33a的设计及凸块部34与伸出部25b之间的排配,与先前的技术相较下系能使接触部24b与导电轨迹12之间的摩擦滑移距离大大减小为伸出部25b的长度。请参阅第四图,习知构造中接触部24b与导电轨迹12之间的摩擦滑移距离为长度A,本实用新型中摩擦滑移距离的长度B比长度A小。
为了将插入的记忆模块10从连接器20内分离出来,在记忆模块10与连接器20之间安置有顶出装置40以产生分离作用。根据较佳实施例,该顶出装置40包括一体成型在其上的支轴42而枢接支撑在绝缘本体21上的顶出杆41。绝缘本体21设有具凸轮部41a延伸于其内的槽27。当顶出杆41位于无作用的位置时,凸轮部41a被限制在槽27内,即凸轮部41a位于该槽27内。而当顶出杆41被驱动时,凸轮部41a将从槽27向外伸出,由此抵邻在致动板33的一部分上。所以,插入的记忆模块10就能从连接器20分离出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接触部24b与导电轨迹12之间的摩擦滑移距离是长度B。因此凸轮部41a的移动距离可选定为略长于摩擦滑移距离长度B的距离。只要凸块部34从伸出部25b分离开来,那幺由于接触部24b未施加任何正向力给导电轨迹12,记忆模块10将能轻易取出。通过该安排,凸轮部41a的行程将缩短且顶出装置40的构形得以简化。
虽然本实用新型中,顶出装置40是配置成垂直于绝缘本体21的纵轴。但是,也可选用其它修改使顶出装置40平行于绝缘本体21的纵轴而设。
权利要求1.一种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包括连接器、记忆模块、零插入力装置,该记忆模块包括其一边缘配置有若干导电轨迹的基板;该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且该绝缘本体设有沿其纵长向加以延伸的记忆模块收容槽,该绝缘本体进一步设有具若干第一端子组合于其中的若干端子容室,每一端子包括延伸至长形收容槽内的第一端以电性接触导电轨迹;其特征是在记忆模块与连接器之间设有零插入力装置,从而使上述记忆模块位于刚插入连接器收容槽的第一位置时导电轨迹与端子之间无初始接触力,而当上述装置位于第二位置时导电轨迹与端子紧固接触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其特征是零插入力装置包括连接在记忆模块上的致动器及位于绝缘本体内之致动器收容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其特征是致动器收容槽平行于记忆模块收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其特征是端子部分延伸至致动器收容槽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其特征是致动器包括有稳固连接在记忆模块上的基板及延伸至致动器收容槽内的致动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其特征是当记忆模块定位于第二位置时,连接器的端子被推向导电轨迹,并被夹持在基板与致动板之间。
7.如权利要求2项所述的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其特征是致动器收容槽的壁设有自该壁延伸而出的伸出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其特征是致动板包括与致动器收容槽的伸出部相应的凸块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其特征是当致动器定位于第二位置时,致动板的凸块部滑过伸出部之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其特征是致动板的一内壁面上设有阶部,当凸块部滑过伸出部之上时,该阶部抵邻端子所设的一偏斜部上,而造成前述推动端子的作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其特征是顶出装置配置于绝缘本体内并设置成能藉由连接器其它部位处而非连接器的端部将记忆模块从连接器分离出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增效型记忆模块组合,其特征是顶出装置包括垂直于绝缘本体纵轴而枢接配置的顶出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增效型记忆模块组合,其特征是顶出杆包括延伸至绝缘本体收容槽内的凸轮部。
专利摘要一种改良型记忆模块组合,包括连接器、记忆模块及零插入力装置,该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设有沿其纵长向延伸之记忆模块收容槽及收容若干第一端子于其中的若干端子容室。零插入力装置系配置在记忆模块与连接器之间,其包括一对位于绝缘本体内并与端子容室相连通之致动器收容槽,以及连接在记忆模块上之致动器。该致动器包括一对延伸至致动器收容槽内之致动板,而当记忆模块完全插入时得推动端子电性接触导电轨迹。
文档编号H01R12/18GK2454935SQ0026652
公开日2001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1日
发明者丹尼斯·B·琼斯, 安祖·郑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