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的配线接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8908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气设备的配线接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设备的配线接线器(wire-harness connector),尤其涉及用于在剧烈震动场合中例如汽车发动机中连接电气设备的电气设备配线接线器,该接线器保证在电气设备和接线器主体之间的基本耦合(coupling)并且通过安置联锁在接线器锁定装置之间的控制装置容易地判断耦合状态。
特别是,在具有剧烈震动的地方例如安装有点火设备的发动机舱布线需要配线与电池设备相互连接。
更具体地说,点火设备通过点火线圈部分2在电源部分1上提升电压,并且将升高的电压提供给火花塞3,如

图1所示。
在点火设备中,点火时间通常由控制单元4控制,由此以电子方式控制点火设备通过提前或滞后点火时间以保持最佳点火状态。
为此,电源部分1、点火线圈部分2和火花塞3通过控制单元4互联。接线器安装在作为电源线的配线和作为电气设备的点火线圈部分2上。
同时,如果点火设备电源线在连接中有缺陷,可能出现发动机熄火,导致未燃烧燃料排放到排气系统中的事故。因此,接线器需要连接保证装置。
常规接线器为保证电气设备(点火线圈部分2)端子5与安装在配线6前端的曲折(crimp)型端子7之间的耦合,提供了第一、第二和第三或多级锁定装置。
更详细地,电气设备端子6形成插针部分,而曲折型端子7形成插孔部分。接线器保证了插针-插孔端子耦合。
接线器也分成插针部分和插孔部分。在电气设备上形成构成插针部分的耦合主体,接线器主体9起形成插孔部分的外盖作用。
以在耦合主体8外周边表面上形成钩型凸起10,并且在接线器主体9上形成与钩型凸起10啮合的钩型孔11的方式,保证接线器端子之间耦合的第一锁定装置将作为外盖的接线器主体与内部盖子耦合,以保持端子和曲折型端子之间的耦合。
钩型凸起10和钩型孔11具有一个前端,该端是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相互面对以诱导它们之间的耦合。钩型孔11整体形成在释放钩型耦合的释放杆12上。
另外,第二锁定装置允许曲折型端子7固定在接线器主体9上。插入与一独立的固定装置(未图示)闭锁的固定装置13。顶帽14安装在曲折型端子7后部分以防止外部材料透过接线器主体9并且固定配线6。
没有说明的参考号码15和15`是防止漏电的保护器。
此时,通过释放它们之间的钩型耦合来释放耦合主体8和接线器主体9之间的耦合。因此,钩型孔11整体形成在释放杆12上,用于用户释放钩型凸起10和钩型孔11之间的啮合。
也就是说,参照图3,钩型孔11和释放杆12形成在固定壁上两端,以便如果释放杆12被按压,钩型孔11由于弹性材料变形而升高,由此释放钩型孔11和钩型凸起10之间的啮合。
在此,释放杆12是如上所述的第一锁定装置的钩型耦合释放装置。因此,在出现错误操作的情况下,例如,不是维修人员的非技术人员释放和晃动接线器的释放杆12,或在由于包括震动的外力而可能释放耦合状态,安置作为第三锁定装置的接线器耦合保证装置的释放保护装置16可以防止无意地释放耦合。
也就是说,释放保护装置16插入到释放杆12和接线器主体9之间以支撑释放杆12,以便在无意操作释放杆12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当释放杆12被按压时第一锁定装置钩型耦合被释放。
释放保护装置16包括一个主体19,该主体对围绕接线器主体9释放杆12外部的固定壁18有影响,还包括一个形成在主体19上的引导夹21,该导引夹沿接线器主体9和固定壁18之间边缘部分的导引槽20插入到接线器主体9中。
固定夹22形成在该主体19一侧上以在固定夹插入接线器主体9的方向上支持释放杆12。闭锁夹23和24形成在固定夹22和固定夹22的前面以防止释放保护装置分开。与闭锁夹23和24啮合的闭锁夹25形成在固定壁18的内部上。
因此,如果释放保护装置16定位在释放杆12和接线器主体9之间的空间中在插入方向被按压,固定夹22按照引导夹21的引导插入并且定位在释放杆12的较低部分上。
同时,通过该主体19和固定壁18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定是否完成插入。一旦固定夹22插入完成,后面上的闭锁夹23与固定壁18的闭锁夹25啮合,由此防止释放保护装置16在插入完成的情况下被分开。
同时,以向后拉该主体19,固定夹22和释放杆12的相互作用被释放的方式来释放该释放保护装置16的插入。同时,由于前面的闭锁夹24从后面的闭锁夹23分开一定程度,当插入被释放时,防止释放保护装置16与接线器主体19完全分离和丢失。
如上所述,为安装在剧烈震动场合的电气设备提供了用于连接电气设备与配线的接线器和用于保证耦合状态的锁定装置。
可是,常规电气设备具有通过利用锁定装置不能可靠保证接线器耦合的缺点。
即,尽管第一、第二和第三锁定装置即多级锁定装置如上所述安置在接线器上,各锁定装置是以独立方式工作而不是处于可以通过某些锁定装置来确定其它锁定装置的耦合状态的所谓联锁状态下。
第一和第三锁定装置有可能联锁,因为第三锁定装置防止第一锁定装置耦合的释放。可是,只有当释放耦合时才存在联锁关系。
更详细地,由于钩型凸起10和钩型孔11之间的耦合与固定夹22和释放杆12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相互独立执行的,固定夹22的插入不受第一锁定装置钩型耦合是否完成的影响。
因此,即使第一锁定装置的耦合没有完成,也不影响释放保护装置或第三锁定装置的插入,而仅仅阻碍包含在第一锁定装置中的释放杆12被按压。第一锁定装置的耦合状态仅仅根据用户技能来确定。
也就是说,如上所述考虑安装在发动机舱内的点火线圈部分2的组装生产线,接线器的耦合仅仅取决于用户的技能,而维护也取决于管理人员的技能。因此,如果非技术人员耦合接线器和管理耦合,结果可能很严重。
通过举例方式,接线器耦合状态以钩子咔哒(插好)来确定,钩子材料形变和复原引起的冲击由用户的手感觉。这种感知通常要在工作场合进行,有时甚至是在安装多个部件的狭窄发动机舱内进行。
可是,接线器的耦合状态很难通过听咔哒声来确定,因为工厂组装生产线或服务站太嘈杂,以致用户因为工作场合噪声而不能听到咔哒声。
另外,接线器的耦合状态很难通过用户在工作期间用带手套的手来感觉。
鉴于接线器耦合状态仅仅取决于用户技能,这增加了在接线器中出现错误耦合的可能性。
当在电气设备中发生接线器错误耦合时,如果使用点火设备,在发动机工作中可能产生严重故障。实际上,有由于排气系统过热排放未燃烧燃料的情况,因此作为排气清洁器的催化净化器排放,导致对贵重元件的损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气设备的配线接线器,该接线器可以容易地确定第一锁定装置的耦合状态并且通过只在第一锁定装置耦合完成时才能插入第三锁定装置来保证接线器的耦合完成条件。
本发明的另外优点、目的和特征将在下列说明书部分中阐述,根据对本发明的考察和从通过本发明实践中学习,这些优点、目的和特征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更加明显。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可以通过所写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和获得。
为按照本发明目的实现这些目标和其它优点,如同在此实施和广泛描述的,电气设备的配线接线器包括位于第一锁定装置和第三锁定装置之间的插入控制装置,以便仅仅当第一锁定装置耦合完成时才允许第三锁定装置,也就是一个按压保护装置被插入,其中插入控制装置包括在释放保护装置上形成的插入控制部分,以便通过与钩型孔前端内部相互作用阻止释放保护装置完全插入;在释放保护装置的固定夹上形成相互作用夹,以便当插入控制部分和钩型孔相互作用和与释放杆相互作用时通过向后突出帮助插入控制部分阻止插入;和一个相互作用释放凸起,以便当钩型凸起与钩型孔耦合时通过强迫插入控制部分弯曲来释放插入控制部分和钩型孔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发明具有防止将电气设备端子与配线耦合的第一锁定装置错误耦合的优点,该配线为电源线,因为插入控制装置可以容易地进行第一锁定装置耦合状态的确认,并且通过只当第一锁定装置耦合完成时执行第三锁定装置的完全插入来保证耦合状态。
本发明具有利用按压凸起的帮助防止释放保护装置分离的另一个优点,该按压凸起包含在插入控制装置内,以及更牢固地保证闭锁夹的钩型耦合。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上述一般描述和下列详细说明都是示范性和说明性的,只是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解释。
图4A表示按照本发明的接线器的分解图,和图5A-5C表示按照本发明接线器在耦合状态的截面图。
按照本发明,仅仅当第一锁定装置钩型耦合完成以致耦合主体8耦合到接线器主体9时,插入控制装置才允许第三锁定装置即释放保护装置插入,在耦合主体8上形成电气设备的端子5,而接线器主体9与连接到该端子5的配线6耦合。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设备的接线器,该接线器的耦合通过第一锁定装置和第三锁定装置执行。
在插入控制装置中,插入控制部分30整体形成在释放保护装置的主体19上,并且具有足够长度阻止释放保护装置16完全插入,以便与钩型孔11的前端内端部相互作用。
包括引导表面39的相互作用夹31形成在释放保护装置16上,当插入控制部分30与钩型孔11内端部相互作用时,通过突出在固定夹22上与释放杆12背后端部相互作用来帮助插入控制部分30阻止插入。
另外,与钩型孔11钩型耦合的第一锁定装置的钩型凸起成为相互作用释放凸起33,其包括一个相互作用释放引导表面32用于通过强制插入控制部分30弯曲来释放插入控制部分30与钩型孔11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此,如果阻止完全插入的插入控制部分30的长度与适合于维持在前所述常规技术中的间隔的长度同样长就足够了。这个间隔由形成在释放保护装置16侧面上的闭锁夹23和24布局来确定。
因此,如果插入控制部分的长度相当于从释放保护装置主体19加上从这个间隔的底端部延伸到钩型孔11前侧内端部的间隔就足够了。
按照插入控制部分30的长度,形成相互作用夹31帮助插入控制部分30阻止释放保护装置16被插入。相互作用夹31通过与释放杆12前端相互作用帮助插入控制部分30相互作用。
在第一锁定装置钩型耦合没有完成和在钩型之间存呈锯齿型状态下,相互作用夹31更加阻止释放保护装置16的插入。
也就是说,如果作为包含在插入控制装置内的相互作用释放凸起33的钩型凸起与钩型孔11的倾斜表面接触,并且钩型变形,释放杆12的端部朝向固定夹22降低。
为此,释放杆12的较低端部定位比相互作用夹31的引导表面39低,释放杆12端部表面的大部分与相互作用夹31和固定夹22相互作用,使释放保护装置16的插入更困难。
当用户按压释放保护装置耦合接线器时,相互作用夹依靠弹力抵抗钩型变形而起防止插入控制部分强制变形的作用。
即,如果在第一锁定装置钩型耦合没有完成情况下用户按压释放保护装置16的主体19,钩型将相互作用,产生对按压主体19的最大阻力。
同时,释放杆定位在相互作用夹较低部分,因此可靠地与相互作用夹产生相互作用。结果,相互作用夹起作用帮助长型插入控制部分30防止插入控制部分30强制弯曲。
同时,按照本发明,由于第一锁定装置的钩型孔11和钩型凸起即相互作用释放凸起33与插入控制部分30一起包括在插入控制装置内,控制插入的钩型孔在选择形状上有限制。
具体地说,钩型孔11前侧内端部应当在垂直与插入控制部分30的插入方向的方向上形成,以便通过与插入控制部分30相互作用阻止释放保护装置16被插入。
插入控制部分30由相互作用释放凸起33导致弯曲。因此,插入控制部分30自然用弹性材料形成。如果与插入控制部分30相互作用的表面被设置成为倾斜,由于当插入控制部分30被插入时导致弯曲而不能实现阻止释放保护装置16的插入。
因此,当相互作用释放凸起33没有在钩型孔11前侧内端部耦合时,在插入控制部分30插入和相互作用的位置上,相互作用表面35形成与插入控制部分30插入方向垂直的表面,由此相互作用表面35与插入控制部分30的插入表面34相互作用。
此外,当通过相互作用释放凸起33释放插入控制部分30与钩型孔11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引导表面36延伸到相互作用表面35上与相互作用释放凸起33的释放引导表面32相互作用。
在插入控制部分30中,对应于钩型孔11的相互作用表面35的相互作用表面34也形成在与插入控制部分30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引导表面37面对相互作用释放引导表面32,以便通过从相互作用表面34延伸并且与相互作用释放引导表面32接触导致插入控制部分30弯曲。
因此,插入控制部分30的插入方向由现存固定壁18和引导夹21形成的直线确定。
另一方面,按压凸起38形成在相互作用夹31上,当释放保护装置16被完全插入时依靠释放杆12的弹性附着保持释放保护装置16的插入完成状态,并且在钩型耦合上施加弹力。
具体地说,相互作用夹31起辅助装置作用,帮助阻止释放保护装置16插入,并且起分离保护装置的作用,通过按压凸起38以确实保持释放保护装置16的插入状态,以及起弹性固定装置的作用,更加保证第一锁定装置的钩型耦合。
在更详细的说明中,如果释放保护装置16的插入条件被满足,换句话说,第一锁定装置耦合完成并且释放保护装置16完全插入接线器主体9中,按压凸起38提升释放杆12。
这意味着释放杆12弹性附着按压凸起38。因此,由于可靠地保持释放保护装置16的插入状态,释放杆12的弹性附着防止释放保护装置16分离,尽管接线器主体9由于发动机等震动而抖动。
此外,如果按压凸起38提升释放杆12,钩型孔11和钩型凸起由于弹性而降低到耦合状态,以便第一锁定装置的锁定状态变得更牢固。
因此,当第一锁定装置没有耦合时,作为固定夹22延伸边缘的相互作用夹31通过与释放杆12相互作用来帮助阻止释放保护装置16插入。如果第一锁定装置耦合完成和释放保护装置插入到释放杆12的较低部分,延伸到相互作用夹31上的按压凸起防止释放保护装置16分离,并且通过按压释放杆12进一步稳固地支持弹性方式的钩型耦合。
按照如上构成的本发明,第一锁定装置的钩型耦合是作为第三锁定装置的释放保护装置16的接线器主体9插入的前提。
也就是说,当其上配线6通过第二锁定装置耦合的接线器作为独立产品是单元产品时,或当其上安装端子5的电气设备耦合主体8与接线器主体在组装中没有完全耦合时,第一锁定装置不耦合。
随后将详细解释本发明的操作。如果接线器是单元产品或耦合没有完成时,尽管第三锁定装置换句话说释放保护装置16被插入到接线器主体9中,但由于其被一个预先确定的间隔而隔开,所以使第三锁定装置并没有完全被插入。
这是因为插入控制部分30的相互作用表面34与钩型孔11的相互作用表面35相互作用,因此由插入控制部分30阻止释放保护装置16插入。释放保护装置16的相互作用夹31也与释放杆12的前端相互作用,起帮助阻止释放保护装置16插入的作用。
即使释放保护装置16没有完全插入,利用上述闭锁夹23的帮助防止释放保护装置16分离。
在此情况下,如果插入控制部分30和相互作用夹31没有完成接线器的耦合,那么释放保护装置16则处于没有完全插入接线器主体的状态下,保持着这种预定间隔。
接着,如果接线器耦合换句话说电气设备耦合主体8与接线器主体9的耦合完成并且钩型耦合也完成了,那么相互作用释放凸起33被插入到钩型孔11中,导致相互作用释放引导表面32提升插入控制部分30,引起这种相互作用的释放。
另一方面,由于面对相互作用释放引导表面32的引导表面37形成在插入控制部分30上,所以在插入相互作用释放凸起33的位置上容易实现释放。此后,如果释放保护装置16被按压插入,插入控制部分30沿相互作用释放引导表面32和钩型孔11的引导表面36运动。
为此,在单元状态即接线器的独立状态下,释放保护装置16不会完全耦合并且保持分离状态。
分离状态可以用肉眼确认。无论技能如何也可以确认耦合状态。
另外,由于如果第一锁定装置的锁定在接线器和电气设备组装生产线上没有完成,则第三锁定装置或释放保护装置16不能完全插入,所以用户可以确认接线器是否耦合,这种确认与用户技能无关。
结果,由于通过确认释放保护装置16的插入可以确认第一锁定装置的耦合状态,容易实现对接线器的确认,并且依靠按压凸起38的释放杆12弹性附着和第一锁定装置的弹性支持可以进一步保证耦合。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示范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可以容易地应用于其它类设备上。本发明的说明书仅仅是说明性的,而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都是显而易见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气设备的配线接线器,其中,该接线器的耦合由第一和第三锁定装置执行,该接线器包括插入控制装置,该装置允许第三锁定装置即释放保护装置仅仅在第一锁定装置钩型耦合完成时被插入,以至安装在电气设备端子上的耦合主体与耦合于连接到端子的配线上的接线器主体耦合。
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器,其中插入控制装置包括一个插入控制部分,该插入控制部分整体形成在释放保护装置主体上,并且具有阻止释放保护装置完全插入的足够长度,该长度达到插入控制部分与钩型孔前侧内端部相互作用的位置;一个相互作用夹,形成在释放保护装置上,通过凸起与释放杆背面端部相互作用帮助插入控制部分阻止插入;和一个第一锁定装置的钩型凸起,该钩型凸起与钩型孔钩型耦合,成为相互作用释放凸起,该钩型凸起包括一个用于通过强制插入控制部分弯曲来释放插入控制部分和钩型孔之间相互作用的相互作用释放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器,其中相互作用表面形成在钩型孔前侧内端部上,用以当相互作用释放凸起没有耦合时在插入控制部分被插入和相互作用的位置上形成与插入控制部分插入方向垂直的表面,并且与插入控制部分的相互作用表面相互作用,并且当通过相互作用释放凸起释放插入控制部分与钩型孔之间的相互作用时,一个引导表面在相互作用表面上沿相互作用释放凸起的释放引导表面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器,其中对应钩型孔相互作用表面的相互作用表面也在垂直于插入控制部分插入方向的方向上形成在插入控制部分上,并且一个引导表面面对相互作用释放引导表面以通过从插入控制部分相互作用表面延伸并且与相互作用释放引导表面接触来引起插入控制部分弯曲。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器,其中,一个引导表面形成在相互作用夹上以引导释放杆运动,和一个按压凸起形成在相互作用夹上,当释放保护装置完全插入时依靠释放杆的弹性附着保持释放保护装置的完全插入状态,并且额外施加弹力给钩型耦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设备的配线接线器。按照本发明的电气设备配线接线器包括定位在第一锁定装置和第三锁定装置之间的插入控制装置,以允许第三锁定装置,既按压保护装置只在第一锁定装置耦合完成时被插入。该插入控制装置包括形成在释放保护装置上的插入控制部分,通过与钩型孔前端相互作用阻止释放保护装置完全插入;一个相互作用夹形成在释放保护装置的固定夹上,通过与按压杆相互作用使插入控制部分和钩型孔相互作用来帮助插入控制部分阻止插入;和一个钩型凸起成为相互作用释放凸起,通过当钩型凸起与钩型孔耦合时强制插入控制部分弯曲来释放插入控制部分与钩型孔之间的相互作用。
文档编号H01R13/627GK1393963SQ0112392
公开日2003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26日
发明者郭元哲 申请人: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