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927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插座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遮蔽构件的沉板型语音插座连接器。
语音插座连接器被广泛应用在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及组合音响等可产生声音效果的电器中,其主要是提供两系统间语音信号传送的功效。近年来,随着各种微型电子器具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技术的高速发展,插座连接器尤其是语音插座连接器在这些微型电子装置上的应用日渐增多。这种插座连接器设置在电路板上,用以与对接语音插头连接而形成语音信号的通路。请参阅图6,是一种现有语音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采用类似结构的语音插座连接器请参阅台湾专利公告第400988号案。该语音插座连接器包括有一方形的绝缘本体5、收容在绝缘本体5内的若干信号端子6及遮覆在绝缘本体5前方的遮蔽构件7,若干端子6的接脚61凸伸出绝缘本体5下方并可焊接在电路板(未图示)上,在遮蔽构件7上位于筒形插孔51两侧位置一体冲制成型一对接地片71,该接地片71向前方弯折翘曲并与电脑机壳弹性抵接而接地,从而使遮蔽构件7对外界电磁波产生屏蔽效果而保障信号传输的品质。
但是,该语音插座连接器的遮蔽构件,其接地片设于绝缘本体前方、筒形插孔两侧,因上述位置剩余空间有限,接地片的尺寸受到较大限制,而可能会对接地片的接地效果及可靠性造成影响;再者,在该连接器与语音插头经过频繁的对接插拔后,常会出现连接器因受力而整体略向后移位的情形,而使接地片与机壳接触不良,甚至出现接触不到的情况,影响接地效果;此外,上述连接器的端子接脚焊接在电路板上方,需占用电路板上方较大空间,而使电路板的组装高度难以降低,如这种连接器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上,显然不利于笔记本电脑的薄形化发展。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可确保其遮蔽构件与对应接地回路始终保持良好接触,从而提供较佳的接地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遮蔽构件的插座连接器,其遮蔽构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易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语音插座连接器,为沉板型构造,可降低电路板组装高度,节省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插座连接器至少包括绝缘本体、若干信号端子及遮蔽构件,其中绝缘本体包括顶壁、底壁及与上述顶壁、底壁一体相连且相对设置的一对侧壁,在绝缘本体的前端形成有一对接面,由对接面向内部延伸有供插头插入的对接通道,在绝缘本体内位于上述对接通道旁侧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在绝缘本体的两侧朝外凸设有延伸部,延伸部与侧壁间形成有狭缝;若干信号端子分别容置在上述端子收容槽内,至少有一端子包含有自所述延伸部下方凸伸出绝缘本体外部并与电路板相接合的插接脚,以及延伸入对接通道内并可与对接插头相接触导通电信的对接部;遮蔽构件通过上述狭缝的嵌接而固定在绝缘本体外周,其至少包括有遮覆在绝缘本体顶壁上的遮蔽板及自遮蔽板一体延伸而出的接地片,该接地片具有位于绝缘本体底壁下方且可与对应的接地回路弹性抵接的接触部,从而达成良好的接地路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位于电路板上的部分大致仅余1/4至1/5,沉板效果极佳,可节省电路板上较大空间,并大幅降低电路板的组装高度。接地片沿绝缘本体侧壁向下延伸至底壁下方,其宽度尺寸受空间限制较小,可因应需求适当增大至足够的宽度,以达到较佳的接地效果及良好的接触可靠性。同时,该接地片位于绝缘本体下方的接触部是与笔记本电脑底部机壳直接弹性抵接而接地,或者与设置在电路板下方并与电脑机壳相连接的金属片相弹性抵接而达成良好的接地路径。再者,上述遮蔽构件是由一金属板一体冲制而出,只需落料、折弯即可成型,制程简单,遮蔽板直接遮覆于绝缘本体顶壁,固持片及接地片上端卡持于绝缘本体上所设狭缝而定位,组装方便,遮蔽构件亦是单独制造,如出现磨损,容易更换。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仰视角度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组装在电路板上的示意图。
图6为现有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1包括有绝缘本体10、若干信号端子及遮蔽构件30等构造,其中绝缘本体10具有一略呈方形的基部11,该基部11包括顶壁111、底壁112、前壁113及与上述顶壁111、底壁112、前壁113一体相连且相对设置的一对侧壁114、115。在基部11的前壁113向前延伸形成有一筒形对接部12,该筒形对接部12前端设有一对接面121,由对接面121向绝缘本体10内部延伸有一对接通道122,用以供对接插头(未图示)插入。在基部11内位于上述对接通道122旁侧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170,这些端子收容槽170分别在绝缘本体10的顶壁111及底壁112上成对设置,用以固持相应的信号端子。在基部11的侧壁114、115顶端向外凸设有若干延伸部131、132、133、134,这些延伸部垂直于侧壁方向延伸设置且其上表面与基部11的顶壁111相平齐,且其厚度仅为基部11厚度的1/4至1/5,使得上述延伸部底面与绝缘本体10底壁112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在绝缘本体10基部11的侧壁114、115上邻近前壁113处及绝缘本体10后端面处分别形成有若干开口141、142、143,以提供信号端子的组入通道。在上述延伸部下方的侧壁114、115顶端设有若干固持槽160,在基部11顶壁111及侧壁114、115上邻近上述开口处设有若干方孔150,可增强对应端子的固持效果。在侧壁114上所设的延伸部131、132与侧壁114的间凹陷形成有相对设置的一对狭缝171,在侧壁115上所设的延伸部133、134与侧壁115的间亦凹陷形成有相对设置的一对狭缝172,上述狭缝171、172可对遮蔽构件30提供固持作用。
若干信号端子包括有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2、第三端子23、第四端子24及第五端子25,其中每一端子均具有收容在绝缘本体10的对应端子收容槽170及固持槽160内的固持部211、221、231、241、251及从各自固持部相应延伸而出以与电路板4相接合的插接脚212、222、232、242、252,固持部221、231、241垂直于顶壁111方向组置在相应端子收容槽170内,而固持部211、251则平行于顶壁111方向组置在对应端子固持槽160内;插接脚222、232、242从相应固持部顶端水平弯折延伸一定长度后垂直向下延伸设置,插接脚212、252则从相应固持部顶端垂直向下弯折延伸而成;端子21、22、23、24均包括从各自固持部向前一体延伸而出以与对接插头相接触的对接部213、223、233、243,第五端子25则对应设有从其固持部251弯折延伸而出的导接部253。同时,在端子固持部211、221、241、251上各设有一凸点201,可与绝缘本体10上所设的方孔150相卡合,以增强端子的固持效果。
遮蔽构件30包括有遮覆在绝缘本体10基部11的顶壁111上的方形遮蔽板31,在该遮蔽板31一侧垂直向下弯折延伸设有一长条矩形固持片32,可卡持在绝缘本体10的狭缝172内,在遮蔽板31另一侧垂直向下延伸设有一接地片33,该接地片33包含与遮蔽板31一体相连的三角形侧板331,上述侧板331贴靠在绝缘本体10的侧壁114上,其上端卡持在狭缝171内,其下端弯折延伸形成一接触部332,该接触部332位于绝缘本体10底壁112下方,可与对应接地回路相抵接而达成良好的接地效果。接触部332的自由末端朝绝缘本体10底壁112方向弯折延伸,并距底壁112有一定距离,从而使接触部332与相应接地回路抵接时具有较大的弹性。
续请配合参阅图3及图4,组装时,将端子22、23、24自绝缘本体10后方开口143组入绝缘本体10内,使这些端子的对应固持部221、231、241分别卡持在端子收容槽170内,相应对接部223、233、243凸伸入对接通道122内,可与对接插头相抵接,对应插接脚222、232、242凸露在绝缘本体10外,上述固持部与插接脚的连接部分则卡持在延伸部132、133下方所设的对应固持槽160内,并贴靠在上述延伸部132、133的下表面,使端子插接脚定位稳固,紧邻绝缘本体10两侧壁114、115设置的第二端子22、第四端子24的凸点201分别与上述侧壁上所设的对应方孔150相卡合,以增强对应端子的固持效果;同时,将端子21、25分别自绝缘本体10侧壁114、115上所设的开口141、142组入绝缘本体10内,使这些端子的对应固持部211、251分别卡持在对应固持槽160内,这些固持部211、251的靠近对应插接脚212、252的一端分别抵靠在对应延伸部131、134的下表面,使端子插接脚定位稳固,第一端子21的对接部213凸伸入对接通道122内,可与对接插头相抵接,第五端子25的导接部253位于第四端子24的对接部243外侧,当对接插头插入时,第四端子24的对接部243受抵压而向外弹性变形,其靠近第五端子25的导接部25的一侧与该导接部25相抵接,对应插接脚212、252凸露在绝缘本体10外,上述第一端子21、第五端子25上所设的凸点201分别与顶壁111上所设的对应方孔150相卡合,以增强对应端子的固持效果;上述绝缘本体10上与顶壁111相平齐的延伸部131、132、133、134构造,以及所有端子的插接脚212、222、232、242、252均从上述延伸部下方、侧壁114、115顶端所设的对应固持槽160延伸而出,而使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1形成独特的沉板型构造(如图5所示),上述延伸部设置在对应电路板4的上方,可提供支撑及定位作用,端子插接脚接合在电路板4上对应孔洞(未图示)中,并通过端子与对应延伸部的抵靠而固定,且这些插接脚与电路板4的电路之间的接触点与接地片33的上述接触部332与接地回路之间的接触点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二者在竖直方向上存在约等于基部厚度的高度落差。插座连接器1的位于上述延伸部以下部分则位于电路板4的下方,插座连接器1位于电路板4上的部分大致仅余1/4至1/5,沉板效果极佳,可节省电路板上较大空间,并大幅降低电路板的组装高度,当该连接器1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上,可使笔记本电脑的整体高度降低,有利于笔记本电脑的薄形化发展趋势。
将遮蔽构件30自上而下装设在组置有若干信号端子的绝缘本体10外周,其接地片33的侧板331上端、固持片32分别卡持在绝缘本体10的对应狭缝171、172内,从而使遮蔽构件30与绝缘本体10稳固组接在一起。因上述接地片33是沿绝缘本体10侧壁114向下延伸至底壁112下方,其宽度尺寸受空间限制较小,可因应需求适当增大至足够的宽度,以达到较佳的接地效果及良好的接触可靠性。同时,该接地片33位于绝缘本体10下方的接触部332是与笔记本电脑底部机壳直接弹性抵接而接地,或者与设置在电路板4下方并与电脑机壳相连接的金属片相弹性抵接而达成良好的接地路径。因上述抵接方向与语音插头插入连接器1的方向相垂直,即使在频繁的对接插拔后出现连接器移位的情况下,接地片33的接触部332始终能与相应接地回路达成良好的电性接触,而不致出现接触不良甚至接触不到的情形。再者,上述遮蔽构件30是由一金属板一体冲制而出,只需落料、折弯即可成型,制程简单,遮蔽板31直接遮覆于绝缘本体10顶壁111,固持片32及接地片33上端卡持于绝缘本体10上所设狭缝171、172而定位,组装方便,遮蔽构件30亦是单独制造,如出现磨损,容易更换。
权利要求1.一种插座连接器,设置在电路板上以供对接插头插接而提供信号通路,其至少包括绝缘本体、若干信号端子及遮蔽构件,其中绝缘本体前端形成有对接面,由对接面向内部延伸有供插头插入的对接通道,在绝缘本体内位于上述对接通道旁侧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若干信号端子分别容置于上述端子收容槽内,至少有一端子包含有凸伸出绝缘本体外部并与电路板相接合的插接脚,以及延伸入对接通道内并可与对接插头接触导通的对接部;遮蔽构件组装在绝缘本体外周,其特征是该遮蔽构件至少包括有遮覆在绝缘本体顶部的遮蔽板及自遮蔽板一体延伸而出的接地片,该接地片具有位于绝缘本体底部下方且可与对应的接地回路弹性抵接的接触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绝缘本体包括顶壁、底壁及与上述顶壁、底壁一体相连且相对设置的一对侧壁,所述顶壁、底壁及侧壁包围形成一略呈方形的基部,在基部的前端形成一前壁,在该前壁向前形成有一筒形对接部,所述对接面是该筒形对接部的前端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在绝缘本体两侧凸设有延伸部,延伸部与侧壁的间凹陷形成有狭缝,这些狭缝可对遮蔽构件提供固持作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延伸部从基部的侧壁顶端向外延伸而成,其垂直于侧壁方向设置且其上表面与基部的顶壁相平齐,且所述延伸部底面与绝缘本体底壁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遮蔽构件的遮蔽板呈方形,上述接地片在遮蔽板一侧垂直向下延伸形成,在遮蔽板的另一侧垂直向下弯折延伸设有一长条矩形固持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接地片包括与遮蔽板一体相连的三角形侧板,所述接触部在该侧板下端弯折延伸形成,接触部的自由末端朝绝缘本体底壁方向弯折延伸,并距底壁有一定距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接地片的侧板上端及固持片分别卡持在绝缘本体两侧壁所设的对应狭缝内,从而使遮蔽构件稳固组接在绝缘本体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每一端子均具有收容在绝缘本体的对应端子收容槽内的固持部,上述插接脚从各自固持部相应延伸而出以与电路板相接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端子的插接脚均从上述绝缘本体的延伸部下方、侧壁顶端延伸而出,且这些插接脚与电路板的电路之间的接触点与接地片的上述接触部与接地回路之间的接触点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绝缘本体的延伸部安装在电路板上表面,对插座连接器提供支撑及定位作用,而插座连接器位于该延伸部以下部分则位于电路板下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插座连接器,设置在电路板上以供对接插头插接形成通路,包括内设对接通道及端子收容槽的绝缘本体、收容于上述收容槽的若干端子及遮蔽构件,绝缘本体侧壁上设有延伸部,延伸部与侧壁间形成狭缝;遮蔽构件通过狭缝的嵌接固定在绝缘本体外周,其包括遮覆在绝缘本体顶壁上的遮蔽板及自遮蔽板一体延伸而出的接地片,该接地片具有位于绝缘本体底壁下方的弹性接触部,通过与对应接地回路的弹性抵接而提供良好的接地路径。
文档编号H01R24/58GK2490736SQ0122545
公开日2002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16日
发明者马学东, 史广星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