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漏电保护器的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0676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漏电保护器的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路断路开关,尤其是指一种带漏电保护器的断路器。
漏电保护器主要用来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进行保护,以及防止因电气设备或线路漏电而引起的火灾事故。电子式漏电保护器用互感器检测到信号通过电子放大线路放大后,触发可控硅或导通晶体管开关电路,接通漏电脱扣器线圈而使漏电保护器动作。低压断路器在电路中主要作为照明、动力设备和线路的过载与短路保护,一般由触头系统、灭弧室、自由脱扣机构、操作机构、过电流脱扣器、欠电压(失压)脱扣器、分励脱扣器、辅助触头、外壳或框架等组成。断路器有单极、二极、三极、四极四种。二极、三极、四极断路器是在单极结构的基础上,将内部脱扣器用联动杆相联。目前,市场上都能提供漏电保护器和断路器。若用户要求在电路中设置既具有漏电保护又具有短路过载保护装置的时候,则得将漏电开关和断路器外接拼装成一起。由于线路外接得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如另加保护套或安全罩等,这样给电工在安装时带来不便,且体积又大又不美观。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本申请人曾设计了“一种带漏电保护器的断路器”(ZL96203657),它由漏电保护器和断路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断路器引出的导线通过断路器盖壳上的孔和漏电保护器座壳上的孔,穿过漏电保护器中的零序互感器,与漏电保护器引出的导线相接;在断路器的盖壳和漏电保护器座壳之间设置一联动杆。该技术只适用于单相断路器带漏电开关的场合。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带漏电保护器的断路器,多相断路器只带一个漏电保护器,结构紧凑,体积小,既可作为人身触电和设备漏电保护之用,又可用于照明线路过载及短路保护,以及在日常情况下作为线路的不频繁转换之用。
为完成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带漏电保护器的断路器,由漏电保护器和断路器组成,各相断路器的内部脱扣器用联动杆相联,与漏电保护器相贴的断路器的盖壳和漏电保护器座壳之间设置一联动杆,其特征在于,断路器的输入端内接导线和联接端导线分别穿过前一个断路器的座壳上和盖壳上的输入端内接导线孔和联接端导线孔直至穿过漏电保护器座壳上的孔,输入端内接导线穿过漏电保护器中的零序互感器与联接端导线接合即各相断路器的电源输入都经过了零序互感器。
本实用新型在正常运行时,各相电流的相量和为零,零序互感器二次侧无输出,当出现漏电(剩余电流)或人身触电时,则在零序互感器二次线圈感应出剩余电流,通过电子放大线路放大后,导通晶体管开关电路,接通漏电脱扣器线圈而使漏电保护器动作,联动断路器脱扣而断开电路,起到漏电保护作用。本实用新型与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外接拼装情况相比,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外形美观、安装方便、安全可靠的优点。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再作描述。


图1是本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漏电保护器与断路器分开后的内部接线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由三个单相断路器拼装而成带一个漏电保护器。
如图2所示,一种带漏电保护器的断路器,由漏电保护器1和断路器2组成,各相断路器2的内部脱扣器用联动杆相联,与漏电保护器1相贴的断路器2的盖壳和漏电保护器1座壳之间设置一联动杆,其特征在于,断路器2的输入端内接导线3和联接端导线4分别穿过前一个断路器2的座壳上和盖壳上的输入端内接导线孔5和联接端导线孔6直至穿过漏电保护器1座壳上的孔7,输入端内接导线3穿过漏电保护器1中的零序互感器8与联接端导线6接合即各相断路器2的电源输入都经过了零序互感器8。
权利要求1.一种带漏电保护器的断路器,由漏电保护器(1)和断路器(2)组成,各相断路器(2)的内部脱扣器用联动杆相联,与漏电保护器(1)相贴的断路器(2)的盖壳和漏电保护器(1)座壳之间设置一联动杆,其特征在于断路器(2)的输入端内接导线(3)和联接端导线(4)分别穿过前一个断路器(2)的座壳上和盖壳上的输入端内接导线孔(5)和联接端导线孔(6)直至穿过漏电保护器(1)座壳上的孔(7),输入端内接导线(3)穿过漏电保护器1中的零序互感器(8)与联接端导线(6)接合即各相断路器(2)的电源输入都经过了零序互感器(8)。
专利摘要一种带漏电保护器的断路器,由漏电保护器和断路器组成,各相断路器的内部脱扣器用联动杆相联,与漏电保护器相贴的断路器的盖壳和漏电保护器座壳之间设置一联动杆,其特征在于,断路器的输入端内接导线和联接端导线分别穿过前一个断路器的座壳上和盖壳上的输入端内接导线孔和联接端导线孔直至穿过漏电保护器座壳上的孔,输入端内接导线穿过漏电保护器中的零序互感器与联接端导线接合即各相断路器的电源输入都经过了零序互感器。本实用新型与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外接拼装情况相比,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外形美观、安装方便、安全可靠的优点。
文档编号H01H83/00GK2502400SQ0126565
公开日2002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26日
发明者胡迅 申请人:胡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