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内架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2137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头内架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器插头的插头内架体结构。
请参阅

图1所示,目前存在一种插头内架体结构,该内架体1至少包括二提供导电端子15嵌置的嵌置槽11,该嵌置槽11槽底,距内架体的底部设有一槽底壁块12,且嵌置槽11的一侧壁,于顶部连设一可挠折的活动盖体13,该活动盖体13的外侧端缘设一扣合体131,嵌置槽11的另一对称侧壁顶部另设一相对扣合体14,令活动盖体13于盖合嵌置槽11的状态,其端缘的扣合体131,可与相对扣合体14扣合。然而此种习用当导电端子15插置时,由于导电端子15的外缘,与嵌置槽11二侧壁的内侧,由于施工的精准度易有瑕疵而容易导致装配上的间隙,即导电端子15在嵌置槽11内部仍有活动松脱的空间,尤其是人为以手工时,容易令导电端子15产生不良品。此种状况皆由习用插置定位不明确,致以稳定度较差,因此难以符合多国家安全规格,UL、澳洲SAA等安全规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插头内架体结构,该内架体至少包括二个提供导电端子嵌置的嵌置槽,该嵌置槽槽底,距内架体的底部设有一槽底壁块,且嵌置槽的一侧壁,于顶部连设一可挠折的活动盖体,该活动盖体的外侧端缘设一扣合体,嵌置槽的另一对称侧壁顶部另设一相对扣合体;其中该嵌置槽槽底壁块,由内架体前、后二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定位槽道。
所述的嵌置槽槽壁顶缘至槽壁内缘,形成一具有斜度的角面。
所述的嵌置槽槽壁顶缘至槽壁内缘,形成一具有弧度的角面。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该嵌置槽槽底壁块,由内架体前、后二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定位槽道,定位槽道提供颈段前后的导电端子段部插设的空间,因此使得颈段可再下陷至与槽底壁块接触,槽底壁块对颈段形成绵密包覆,因此导电端子在各外缘受到完整、绵密的包覆,且定位明确、嵌置快速,却更为稳固,在通电稳定性以及电器使用的安全性、便利性上,呈现较佳的稳定度。
1内架体 11嵌置槽12槽底壁块13活动盖体131扣合体 14相对扣合体15导电端子2内架体21嵌置槽 211角面22槽底壁块221定位槽道23活动盖体231扣合体24相对扣合体 25导电端子251颈段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插头内架体结构,该内架体2至少包括二提供导电端子嵌置的嵌置槽21,该嵌置槽21槽底,距内架体的底部设有一槽底壁块22,且嵌置槽21的一侧壁,于顶部连设一可挠折的活动盖体23,该活动盖体23的外侧端缘设一扣合体231,嵌置槽21的另一对称侧壁顶部另设一相对扣合体24,令活动盖体23于盖合嵌置槽21的状态,其端缘的扣合体231,可与相对扣合体24扣合。其中请配合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该嵌置槽21槽底壁块22,由内架体2前、后二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定位槽道221,(按内架体前、后的定义),前是以导电端子插入时,以内架体本体为界,与导电端子的前端同向者,后是以导电端子插入时,与导电端子的置线槽同向。而嵌置槽21槽壁顶缘至槽壁内缘,形成一具有斜度(或者等效弧度)的角面211。
组装与衍生优点说明请参阅图3,配合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嵌置槽21提供导电端子25可以插置,并以活动盖体23对导电端子25进行盖合、固定。更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特色部分当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25,插入嵌置槽21时,一般而言,导电端子25多具有一较为凹陷处,称为颈段251。而定位槽道221提供颈段251前后的导电端子25段部(该段部相对于颈段略为相对凸高)插设的空间,因此使得颈段251可再下陷至与槽底壁块22接触,槽底壁块22对颈段251形成绵密包覆,因此导电端子2在各外缘受到完整、绵密的包覆,且定位明确、嵌置快速,却更为稳固,在通电稳定性以及电器使用的安全性、便利性上,呈现较佳的稳定度。
权利要求1.一种插头内架体结构,该内架体至少包括二个提供导电端子嵌置的嵌置槽,该嵌置槽槽底,距内架体的底部设有一槽底壁块,且嵌置槽的一侧壁,于顶部连设一可挠折的活动盖体,该活动盖体的外侧端缘设一扣合体,嵌置槽的另一对称侧壁顶部另设一相对扣合体;其特征在于该嵌置槽槽底壁块,由内架体前、后二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定位槽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内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嵌置槽槽壁顶缘至槽壁内缘,形成一具有斜度的角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内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嵌置槽槽壁顶缘至槽壁内缘,形成一具有弧度的角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关于插头内架体结构,该内架体至少包括二个提供导电端子嵌置的嵌置槽,该嵌置槽槽底,距内架体的底部设有一槽底壁块,且嵌置槽的一侧壁,于顶部连设一可挠折的活动盖体,该活动盖体的外侧端缘设一扣合体,嵌置槽的另一对称侧壁顶部另设一相对扣合体;其中该嵌置槽槽底壁块,由内架体前、后二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定位槽道。定位槽道提供颈段前后的导电端子段部插设的空间,因此使得颈段可再下陷至与槽底壁块接触,槽底壁块对颈段形成绵密包覆,因此导电端子在各外缘受到完整、绵密的包覆,且定位明确、嵌置快速,却更为稳固,在通电稳定性以及电器使用的安全性、便利性上,呈现较佳的稳定度。
文档编号H01R13/20GK2560115SQ0224122
公开日2003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1日
发明者苏敦礼 申请人:建通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