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多用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6130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多用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器(交流电源)插座,特别适合中港台三地通用插头插座的转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新型多用插座包括插座座体和设于座体表面呈等腰三角形分布的三个插孔,所述三个插孔中处于等腰三角形顶端的地线插孔形状是依次由矩形+大圆+小圆+小矩形组合而成;所述三个插孔中处于等腰三角形底端的两个插孔形状是由大矩形与三个小矩形变向连接组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增加了插销与插套的接触面积,保证了三扁系统的插拔力,同时解决了IEC标准及国家标准要求中为防止单极插入而必须加宽面板下边宽度的毛病,从而达到节省外型材料的目的。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孔布局立体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孔适用于系列1的孔示意图。
图2-1A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孔适用于英标系统插销的示意图。
图2-1B和图2-1C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孔适用于欧标二圆系统插销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孔适用于系列2的孔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孔适用于国标三扁系统和澳洲、新西兰三扁系统插销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孔适用于系列2的孔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孔适用于美国圆扁插、日标及国标二扁插系统插销的示意图。
图5A1为传统多用插座三扁系统插头插入时的工作状况示意图。
图5A2为本实用新型多用插座三扁系统插头插入时的工作状况示意图。
图5B1为传统多用插座二扁系统插头插入时的工作状况示意图。
图5B2为本实用新型多用插座二扁系统插头插入时的工作状况示意图。
图6A为传统多用插座的单极插入图中对外型宽度的最低尺寸要求a的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多用插座的单极插入图中对外型宽度的最低尺寸要求b的示意图。
不管插座的外型如何变化,插座的核心永远是插孔,本实用新型是以中国国家标准插座系统、英国标准插座系统、美国标准插座系统和欧洲二圆插标准系统组合而成。在图1中的地线插孔A形状是依次由矩形+大圆+小圆+小矩形组合而成,可实现上述系统地线的插销插入;插孔B的形状是由大矩形与三个小矩形变向连接组合而成,其特点是将二个满足扁插系统插头的小矩形错位分离,增加扁插系统插头和插座的接触面积,同时由于位置的重新摆放,避免了传统扁插组合孔过大,产品外型宽度不够易造成单极插入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对于不同插头可兼容部分进行重叠组合,所注如图2A中①系列组合孔,可适用如图2B中所示英标系统和欧标二圆系统插头。(黑实体部分表示相应的标准插销)。
2、将传统多用孔中的扁系统共用孔进行分离。用图3A的②系列组合孔,可适用如图3B所示的国标三扁系统和澳洲、新西兰三扁系统。由于将二扁系统插孔从三扁系统中错位分离,增加了②系列孔的接触面积,同时由于接触面积的增加,也保证了三扁系统的插拔力。
3、由于将图4A中③系列组合孔相对三扁插系统孔向上移,对于③系列孔所适用的插头如图4B所示的美标圆扁、日标及国标二扁插,可大大增加接触面积和可靠性,同时,由于③系统从三扁系统孔中上移分离,解决了IEC标准及国标要求中为防止单极插入而必须加宽面板下边宽度的毛病,从而达到节省外型材料的目的。
4、与传统多用插座的对比图5A1为传统多用插座三扁系统插头插入时的工作状况。图5A2为本实用新型多用插座三扁系统插头插入时的工作状况。黑色实体为插销,对比插销与孔边的接触部位可明显看出接触部位接触面积的增加。图5B1为传统多用插座二扁系统插头插入时的工作状况。图5B2为本实用新型多用插座二扁系统插头插入时的工作状况。同样可明显看出接触部位接触面积的增加。
从图6A传统多用插座的单极插入图中对外型宽度的最低尺寸要求a与本新型多用插座的单极插入图6B中对外型宽度的最低尺寸要求b对比可以看出,a大于b一倍宽度有余,明显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多用插座比传统多用插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做的更小,更节省原材料。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多用插座,包括插座座体和设于座体表面呈等腰三角形分布的三个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插孔中处于等腰三角形顶端的地线插孔(A)形状是依次由矩形+大圆+小圆+小矩形组合而成;所述三个插孔中处于等腰三角形底端的两个插孔(B)形状是由大矩形与三个小矩形变向连接组合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器(交流电源)插座,特别适合中港台三地通用插头插座的转换。本实用新型包括插座座体和设于座体表面呈等腰三角形分布的三个插孔,所述三个插孔中处于等腰三角形顶端的地线插孔形状是依次由矩形+大圆+小圆+小矩形组合而成;所述三个插孔中处于等腰三角形底端的两个插孔形状是由大矩形与二个小矩形变向连接组合而成。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增加了插销与插套的接触面积,保证了三扁系统的插拔力,同时解决了IEC标准及国家标准要求中为防止单极插入而必须加宽面板下边宽度的毛病,从而达到节省外型材料的目的。
文档编号H01R27/00GK2572618SQ0224851
公开日2003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30日
发明者吴柏纯 申请人:吴柏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