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频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9478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频天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频天线,尤其是指一种轮廓较低的双频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装置微型化及设计简化的趋势,具有通讯接收功能的电子装置趋向使用轮廓较低的小型天线。相关现有技术请参照美国专利第5,764,190号所示,上述专利所揭示的天线工作在单一频率,不适应电子装置多频多模的发展方向。于是,出现了双频或多频天线。相关现有技术请参照美国专利第6,002,367号,由Ming-Sze Tong、Yingchao Chen等所发表的论文“移动电话听筒用双频印刷平面倒F型天线的有限差时域分析”(IEEE有关天线和传播学报,2001年3月,第367页至376页)、以及由Mingwu Yang、Yinchao Chen所发表的论文“用于移动电话通信的新型U形平面印刷天线”(IEEE有关天线和传播学报,2001年6月,第1002页至1004页)。但上述专利及文献所揭示的双频天线均是立体结构,在电子装置内占用较大的空间,这不利于进一步降低电子装置的整体体积。而由Fan Yang、Xue-Xia Zhang及Xiaoning Ye所发表的论文“用于无线通信的宽带E型贴片天线”(IEEE有关天线和传播学报,2001年7月,第1094页至1100页)揭示一种具有平面结构的双频天线,包括辐射部及距离辐射部大约十至十五毫米的接地部。但该现有天线的轮廓较高,也不利于进一步降低电子装置的整体体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用较小空间的双频天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天线本体、承载天线本体的基板和馈线,其中天线本体包括第一辐射部、第二辐射部和接地部,所述第一辐射部、第二辐射部及接地部均处于同一平面。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天线本体的各个部件均处于同一平面,从而实现一种占用较小空间的双频天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双频天线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双频天线的天线本体及基板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双频天线的工作频段分别位于2.4GHz和5.2GHz左右时的电压驻波比测量曲线。
图4为图1所示的双频天线工作频率在2.5GHz时,X-Y平面上的水平极化辐射场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双频天线工作频率在2.5GHz时,X-Y平面上的垂直极化辐射场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双频天线工作频率在5.35GHz时,X-Y平面上的水平极化辐射场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双频天线工作频率在5.35GHz时,X-Y平面上的垂直极化辐射场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双频天线的立体图。
图9为图8所示的双频天线工作频段分别位于2.4GHz和5.2GHz左右时的电压驻波比测量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双频天线1包括平面基板10、平铺在基板10上表面的平面天线本体(未标号)和馈线14,其中基板10由绝缘材料制成,而天线本体包括均呈带状的第一辐射部11、第二辐射部12和接地部13,所述第一辐射部11和第二辐射部12分别从接地部13的上边缘向上延伸并弯折。
第一辐射部11大致呈T型,包括与接地部13平行的第一臂110,以及连接第一臂110中部与接地部13中部的第一连接部111。第二辐射部12大致呈L型,包括与接地部13平行的第二臂120和连接第二臂120一端与接地部13的第二连接部121。第一臂110与第二臂120分别沿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21的侧缘相对水平平行设置。
所述馈线14主要包括内芯线140和遮蔽层141,其中内芯线140焊接在第一臂110上,遮蔽层141焊接在接地部13上。通过改变内芯线140在第一臂110上的焊接位置可以调节双频天线1的输入阻抗匹配。
请参照图1所示,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双频天线1的接地部13与电子装置(未图示)中的接地构件15(在本实施例中是接地片)电性连接,其中接地部13与接地构件15大致处于同一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臂110的长度为49mm、第一连接部111的高度为5.4mm,第二臂120的长度为7mm、第二连接部121的高度为3.6mm,第一臂110与第二臂120之间的间隔为1.8mm。本实用新型双频天线1的工作频率分别为2.4GHZ频带(2.38GHZ-2.67GHZ)和5GHZ频带(5.02GHZ-5.40GHZ)。由第一辐射部11和接地部13产生共振电场从而激发产生2.4GHZ频带信号,第二辐射部12通过电磁感应激发产生5GHZ频带信号,因此本实用新型双频天线1仅用一根馈线14就能实现双频接收/发射。
本实用新型双频天线1的电压驻波比测量曲线请参照图3所示,在2.4GHZ(2.38GHZ-2.67GHZ)和5GHZ(5.02GHZ-5.40GHZ)的频率范围内,本实用新型双频天线1的电压驻波比小于2,满足业界对于电压驻波比或天线能量辐射与反射的比例要求。
请参照图4和图5所示,当本实施例的工作频率为2.5GHz时,双频天线在X-Y平面的水平极化的最大增益为-1.95dBi,平均增益为-7.43dBi,垂直极化的最大增益为-3.01dBi,平均增益为-5.711dBi,可见,当本实施例工作在2.4GHz频带时,该双频天线1在X-Y平面上的辐射场图没有明显的辐射盲区,在误差范围内,本实用新型双频天线1的辐射性能满足要求。
请参照图6和图7所示,当本实施例的工作频率为5.35GHz时,双频天线在X-Y平面之水平极化的最大增益约为-0.89dBi,平均增益为-7.454dBi,垂直极化的最大增益约为-4.73dBi,平均增益为-10.243dBi。当本实施例工作在5GHz频带时,该双频天线1在X-Y平面上的辐射场型没有明显的辐射盲区,在误差范围内,本实用新型双频天线1的辐射性能满足要求。
请参照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双频天线2的天线本体(未标号)的接地部23大致呈长方形,面积较大,使用时可方便地安装于电子装置(未图示)的安装面,由于第二实施例的其它组件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本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测量得到的电压驻波比测量曲线请参照图9所示,在2.4GHz(2.35GHz-2.48GHz)和5GHz(5.00GHz-5.25GHz)的频率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双频天线2的电压驻波比小于2,满足业界对于电压驻波比或天线能量辐射与反射的比例要求。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天线本体的各个部件均处于同一平面,从而实现一种占用较小空间的双频天线1、2。
权利要求1.一种双频天线,安装在设置有接地构件的电子装置上,包括天线本体、承载天线本体的基板及与天线本体相连接的馈线,其中天线本体包括第一辐射部、第二辐射部和接地部,其特征在于第一辐射部、第二辐射部和接地部均设置在同一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辐射部分别从接地部的同一侧缘上延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第一辐射部包括与接地部平行的第一臂和连接第一臂与接地部的第一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第二辐射部包括与接地部平行的第二臂和连接第二臂与接地部的第二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线具有内芯线和遮蔽层,其中内芯线与第一辐射部的第一臂电性连接,而遮蔽层则与接地部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通过改变馈线的内芯线在第一臂的焊接位置可以调节双频天线的阻抗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接地部与电子装置的接地构件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第一辐射部工作于较低频率,第二辐射部工作于较高频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第一辐射部大致呈T型,而第二辐射部大致呈L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接地部是纵长带状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双频天线,包括天线本体、承载天线本体的基板和馈线,其中天线本体包括第一辐射部、第二辐射部和接地部,所述第一辐射部、第二辐射部及接地部均处于同一平面。通过这样的排配,实现一种占用较小空间的双频天线。
文档编号H01Q1/27GK2572695SQ0225413
公开日2003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10日
发明者戴隆盛, 林宪助, 郭家铭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