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7386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电源转接器,尤其是指一种连接不同类型电源连接器的电源转接器,通过此电源转接器以实现不同类型电源连接器之间的电力传输。
背景技术
母印刷电路板一直随着安装于其上的各种新电子组件的出现而不断升级,而相应的外围电子设备(如电源供应装置及相关电源连接器)也必须适应新类型的印刷电路板而改变。因此,不断有各种不同接口标准的电源连接器应用于计算机内部结构中。然而,这些不同接口标准的电源连接器通常具有不同结构且在其内部具有不同数量的端子。显然,这些不同接口标准的电源连接器不能直接对接。因此,人们设计了许多转接器以互连这些不同接口标准的连接器。
通常转接器通过两种方式来电性互连不同接口标准的电连接器,以实现信号/电力传输的功能。若不同接口标准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数量相同,则转接器可直接机械与电性连接相应的端子;若不同标准接口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数量不同,转接器则需具有一印刷电路板,通过印刷电路板来实现信号/电力的传输与转换的功能。然而,相对于转接器直接互连不同接口标准的连接器的方式,具有印刷电路板的转接器增加了成本。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Serial ATA)连接器通常用于将硬盘驱动器和外围存储设备连接至印刷电路板。Serial ATA标准的电源连接器相较于其它IDE接口的电源连接器具有更多的电源端子且结构不同。相应地出于速度与其它方面的考虑,要求采用Serial ATA电源连接器的外围存储设备需要与原有的采用传统IDE电连接器连接外围存储设备的印刷电路板连接。这种情况下,完全替代整个系统不方便,且增加了成本。因此,需要设计出将Serial ATA电源连接器与传统IDE电源连接器互连的电源转接器。进一步地,还需要不设置印刷电路板的电源转接器以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转接器,其可电性连接SerialATA电源连接器与传统IDE电源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转接器,其可实现电力传输与转换的功能,而无需使用印刷电路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源转接器包括第一电源连接器为Serial ATA型连接器及第二电源连接器为IDE型连接器,其中第一电源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及组设于第一本体内并具有若干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组,第二电源连接器包括与第一本体连接的第二本体及若干组设于第二本体内的第二端子,其中第二端子分别与第一端子对齐且直接地机械及电性连接以实现二者之间的电力传输。第一及第二本体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锁固装置,以彼此锁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源转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其无需印刷电路板即可达成两种不同类型的电连接器电性互连。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转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电源转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与图1所揭示的相近,为电源转接器的后、仰视图。
图4与图2所揭示的相近,为电源转接器的后视图。
图5为如图1所示第一电源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电源连接器的第二端子对接的立体图。
图6为如图1所示的电源转接器的前视图。
图7为沿图6中A-A线的剖视图。
图8为沿图6中B-B线的剖视图。
图9为沿图6中C-C线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第一电源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电源连接器的第二端子对接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源转接器10包括第一电源连接器20与第二电源连接器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源连接器20为Serial ATA电源插座连接器,第二电源连接器30为传统的IDE插头电源连接器。电源转接器10被设计为连接相应的Serial ATA电源插头连接器(未图示)与传统IDE电源插座连接器(未图示),以实现二者之间的电力传输。
请参阅图1所示,第一电源连接器20包括由绝缘材料成型的第一本体21与第一端子组22。第一本体21具有一纵长的第一基部24,从第一基部24延伸出的一对纵长侧壁240及连接纵长侧壁240的相对端的一对侧端242。纵长侧壁240与侧端242共同定义了一L形的收容槽244,以收容对接SerialATA插头连接器的对应扁平部分。纵长侧壁240设有与L形收容槽244相连的若干第一通道246,且一纵长侧壁240厚于另一纵长侧壁240。一对突出部25自另一纵长侧壁240的内侧凸伸至L形收容槽244内。该对突出部25固持于设于对接Serial ATA插头连接器内的扁平部的对应槽道(未图示)。该对侧端242包括左侧端242与右侧端242。对正部248邻接第一本体21的左侧端242设置。
如图3所示,第一本体21的第一基部24进一步设有第一接触面26。一对弹性扣持臂28自第一接触面26向后延伸并沿第一本体21的右侧端242排列。所述的一对弹性扣持臂28分隔开以可收容于第二电源连接器30的对应右槽道560。三对定位孔32自第一接触面26向内延伸以收容第二电源连接器30的对应定位柱60。第一基部24进一步设有与第一通道246连通的L型后槽34。后槽34具有互相连通的左部340与右部342。在本实施例中,后槽34右部342的高度尺寸大于左部340的高度尺寸。相应地,第一基部24朝向右部342形成一倾斜面346(如图9所示)。若干栅部344凸伸至后槽34中,从而沿纵长方向上第一端子组22的每一第一端子40分别为相应的栅部344所限制。
第一基部24在每一纵长侧端设有二个中部槽36及设在第一基部24一端侧的左槽道38,其与第一本体21的对正部248相对应。通过第一本体21的台阶360(台阶380)与每一左扣持部64、中扣持部66的相应扣钩640扣持使第二电源连接器30的左扣持部64、中扣持部66扣持于对应的中部槽36、左槽道38。
请参阅图1、3所示,第一端子组22具有若干第一端子40。每一第一端子40包括基部42、若干尾部44、若干自基部42的边缘延伸出并连接于尾部44的固持部46。基部42为平面矩形。第一端子组22具有一邻近边缘的第一端子47,其具有向上弯曲并相对于固持部46呈一倾斜角度的基部48。换句话说,邻近边缘的固持部46的基部48相对于其它第一端子40的基部42倾斜呈一角度。
组装时,第一端子组22自第一本体21的第一接触面26插入后槽34中。请参阅图1、3并配合图7所示,每一第一端子组22的尾部44收容于相应的第一通道246内并部分地凸伸入与对接Serial ATA插头连接器的端子配接的L形收容槽244内。每一基部42固持于后槽34内且其边缘与相应的栅部344、第一本体21的内侧壁配接。
位于边缘的第一端子组22的第一端子47具有一向上弯曲的倾斜基部48,位于边缘的第一端子47相应地插入后槽34的右部342内,此时基部48抵靠于倾斜面346,右部342的高度尺寸大于左部340,最佳附图请参阅图9。
如图1、3所示,第二电源连接器30具有一第二本体50与若干个第二端子52。第二本体50包括设有向前凸伸的遮蔽体540的第二基部54,该遮蔽体540在其内设有收容腔542。一侧突出部56设在第二基部54的一纵长端。侧突出部56设有一右槽道560以收容第一电源连接器20的第一弹性扣持臂28。
第二本体50的第二基部54进一步设有一第二接触面58。若干个第二通道580自第二接触面58延伸出并贯穿后槽34且与收容腔542相连通以固持相应的第二端子52。三对定位柱60越过第二接触面58并分别收容于第一电源连接器20的对应定位孔32内。每一定位柱60具有若干肋部62凸伸而出。
左扣持部64与两对中扣持部66分别自第二基部54的第二接触面58延伸出。每一左扣持部64、中扣持部66在其前端设有扣钩68以配接第一电源连接器20的中部槽36的对应台阶360。
第二端子52由金属板材冲制成附图的形状。如图1、3并配合图5所示,每一第二端子52大致为圆柱形,在其前端设有接触部520,在其后端设有凸缘形安装部522。该第二端子52插入第二本体50的收容腔542内,安装部522则固持在相应的第二通道580内并越过第二接触面58向外延伸以对接第一电源连接器20的第一端子组22的对应基部48。接触部520位于收容腔542中以与对接IDE型电源插座连接器的对应端子(未图示)对接。
请参阅图1、3、7、8所示,组装时,第二电源连接器30的第二接触面58抵靠第一电源连接器20的第一接触面26。每一第二端子52的安装部522抵靠于第一端子组22的基部48以提供二者之间的电力传输(位于边缘的第二端子52除外)。通过扣钩640配接相应的台阶360,第二电源连接器30的左扣持部64、一对中扣持部66分别固持于相应的第一电源连接器20的左槽道38、中部槽36。同时,第二电源连接器30的定位柱60则紧贴地收容于第一电源连接器20的定位孔32内,肋部62配接第一本体21以避免沿第一本体21与第二本体50的纵长方向反向组装。此时,第一电源连接器20与第二电源连接器30彼此相互扣持。因此,两端连接不同接口标准的电连接器的电源转接器10组装完成。
如图9并配合图7所示,通过位于边缘的基部48相对于其它基部42倾斜一适当角度,第一电源连接器20的位于边缘的第一端子47不连接相应第二电源连接器30的第二端子52。
本实用新型电源转接器10设有位于边缘的第一端子40,其未与对应的第二端子52连接,其实,如果出于电力传输的考虑,任一第一端子40均可不连接对应的第二端子52。如图10所示,一位于中部的第一端子70未连接相应的第二端子52。当然,第一电源连接器20的基部42全部对接第二电源连接器30的相应第二端子52也是可以的。
本实用新型电源转接器10可电性连接不同接口标准的电连接器,例如Serial ATA插头电连接器与传统IDE型电连接器。通过不同接口标准的电连接器应用在同一系统中,系统不必全部替换且成本也能相应地降低。进一步,电源转接器10直接连接两个具有不同数量的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无需使用印刷电路板即实现电力传输与转换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特征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端子排列方式,其允许具有不同间距的第一、二端子互相配接,而无需为校正间距的不同而改变各自的结构,此种情形下,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对接时,在横向上,相对于第一端子的对接区域与相对于另一对端子的对接区域不同。
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转接器,其包括Serial ATA电源连接器及IDE型电源连接器,其中Serial ATA电源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及组设于第一本体上并具有若干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组,IDE型电源连接器包括与第一本体连接的第二本体及若干组设于第二本体内的第二端子,其特征在于第二端子分别与第一端子直接地机械及电性连接以实现二者之间的电力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Serial ATA电源连接器具有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具有一对纵长侧壁向前延伸而出,该对纵长侧壁共同定义了一L形收容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纵长侧壁之一设有与所述收容槽相连通的若干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Serial ATA电源连接器在所述收容槽设有与所述通道相连通的后槽,该后槽具有互相连通的左部与右部,其中右部的高度尺寸大于左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Serial ATA电源连接器的每一第一端子具有收容于后槽内的基部,若干尾部凸伸入收容槽内,若干固持部自基部的一边缘延伸出,且每一固持部连接相应的尾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Serial ATA电源连接器后槽的上、下内侧壁设有若干凸伸入后槽内的栅部,设在同一壁面的两个相邻的栅部共同定义了一个槽,以收容第一端子组的基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子组具有位于边缘的第一端子,其具有向上弯曲并收容于后槽的右部内的基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IDE型电源连接器的第二本体包括一第二基部,该第二基部具有向前凸伸并设有收容腔的遮蔽体,第二基部还设有若干与收容腔相连通的第二通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IDE型电源连接器的每一第二端子包括设于其前端的接触部与设于其后端的安装部,安装部固持于第二通道内并越过第二基部延伸且抵靠于Serial ATA电源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的基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Serial ATA电源连接器的第一基部具有第一接触面,IDE型电源连接器的第二基部具有面对所述第一接触面的第二接触面。
专利摘要一种电源转接器(10),其包括第一电源连接器(20)及第二电源连接器(30)。第一电源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21)及组设于第一本体内并具有若干第一端子(40)的第一端子组(22)。第二电源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50)及若干组设于第二本体内的第二端子(52),每一第二端子分别与第一端子对齐且相配接以实现二者之间的电力传输。第一及第二本体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锁固装置,以彼此锁固。该电源转接器用于转接一Serial ATA型的电源连接器和一非Serial ATA型的电源连接器。由此,达成两种不同类型的电源连接器电性互连。
文档编号H01R27/00GK2609232SQ0229538
公开日2004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11日
发明者杰利·吴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