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4773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关于一种燃料电池组,特别是关于一种配置有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查燃料电池(Fuel Cell)为一种借着电化学反应,直接利用含氢燃料和空气产生电力的装置。由于燃料电池具有低污染、高效率、高能量密度等优点,故成为近年来各国研发和推广的对象。在各种燃料电池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操作温度较低、起动迅速、体积与重量的能量密度较高,因而最具产业价值。
典型的燃料电池组是由复数个膜电极组体(Membrane ElectrodeAssembles,MEA)组构而成,每一个膜电极组体中包括有阳极触媒层、高分子质子交换膜与阴极触媒层。将该膜电极组体结合气体扩散层与双极板叠置组合即成为一基本的燃料电池单电池。
燃料电池在反应时系依赖高分子质子交换膜传输氢离子以完成电化学反应,其电池性能与各项操作条件,例如温度、湿度、氢气流量、空气流量…等皆息息相关。例如以湿度条件而言,必需使该燃料电池的高分子质子交换膜维持在合适的操作湿度下才能使该燃料电池保持较高的效能。
在现有的技术之下,为了维持该燃料电池操作在适当的操作湿度,一般作法是在反应气体供应管线中配置一加湿器,以使该反应气体在经过该加湿器时提高其相对湿度,然后再供应至该燃料电池中。例如以空气(氧气)的供应而言,一般作法即是在鼓风机之后配置该加湿器,然后再连接至燃料电池中的阴极反应气体输入孔,以使该空气在进入至燃料电池中时能得到适当的相对湿度。

发明内容
然而,在前述常用的燃料电池反应气体加湿技术中,虽然能达到控制反应气体相对湿度的目的,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发现仍有许多待改进之处,例如在加湿器的管线配置、加湿器的效能、能源回收循环利用…等各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改良。
再者,以操作温度的控制而言,该燃料电池在反应时所产生的热能应作适当的散热,一般以水冷式的燃料电池设计中,即是以水经过该燃料电池中的冷却液通道后,来带走燃料电池内部的热量。通常在该燃料电池的冷却液出口所量测的冷却液温度大约为摄氐60~70度之间,而其相对湿度则达100%。如何有效回收利用此一热能亦为重要课题。
虽然在先前技术中,已看到有利用该冷却液热能回收循环作为储氢罐的加热技术,但如何回收利用该冷却液热能并结合加湿系统的技术,以调节反应气体的相对湿度以及提升燃料电池的整体效率,却并未有充分的研究及实际使用。
缘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组的反应气体加湿系统,以使燃料电池组在该加湿系统的控制之下,能使该燃料电池组操作于最佳操作条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以使送入至该燃料电池组的反应气体能得到适当的温度及湿度调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系提供一种有效回收循环利用燃料电池冷却液热能的燃料电池加湿控制装置,不仅能达到良好的反应气体加湿功能,亦使该燃料电池组的冷却液得到有效的回收循环利用。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的问题所采的技术手段是在该燃料电池组结合有一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该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包括有一温度调节区段,连通于一气体源,以引入反应气体,该反应气体在经过温度调节区段时,由一加热源予以加热,再由一气体出口送出经过加热后的反应气体。一湿度调节区段,连通于该温度调节区段的气体出口,经过该温度调节区段加热后的反应气体由该温度调节区段的气体出口导入之后,由一富含水气的湿气源予以加湿,以提升该反应气体的相对湿度,然后该反应气体再由一气体导出端送出至该燃料电池组的气体入口。该温度调节区段所需的加热源取自于该燃料电池组所排出的冷却液,而该湿度调节区段的湿气源取自于该燃料电池组所排出排放气体。
经由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可以使得燃料电池组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温度/湿度调节控制之下,提供一具有最佳相对湿度的反应气体,以使该燃料电池组操作于最佳操作条件,且本创作的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有效回收循环利用燃料电池冷却液能量及排放气体,不仅能达到良好的反应气体加湿功能,亦使该燃料电池组的冷却液及排放气体得到有效的回收循环利用。


图1为显示本发明的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结合于一燃料电池组时的立体图;图2为显示本发明的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显示一配置有本发明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的示意图;图4为显示本发明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各相关构件分离时的立体分解图。
1燃料电池组11气体入口12 气体出口13 氢气入口14 氢气出口15 冷却液出口16 冷却液入口2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
21 气体导入端22 气体导出端23 排放气体导入端24 排放气体导出端25 冷却液导入端26 冷却液导出端31 鼓风装置32 泵浦33 散热装置4温度调节区段41 端板411 气体入口42 加热区段气体导流板421 气体导流槽道421a第一端421b第二端422 凸肋423、424 冷却液通孔43 加热区段隔板431 气体通孔432、433 冷却液通孔44 冷却液导流板
441 冷却液导流槽道441a 第一端441b 第二端442 凸肋443 气体通孔5湿度调节区段51 端板511 气体出口512 排放气体入口513 排放气体出口52 加湿区段气体导流板521 气体导流槽道521a 第一端521b 第二端522 凸肋523、524 排放气体通孔53 湿气交换区段531 湿气交换膜532、533 气体扩散层54 排放气体导流板541 排放气体导流槽541a 第一端
541b 第二端542 凸肋543 气体通孔6中央隔板61 气体通孔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显示本发明的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结合于一燃料电池组时的立体图,而图2为显示本发明的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的立体图。如图所示,一燃料电池组1配置有本发明的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2,通过该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2可用以供应经过适当温度及湿度调节后的反应气体至该燃料电池组1。在以下的实施例说明中,该反应气体为供应至该燃料电池组1的空气,而该燃料电池组1为一液冷式燃料电池组。
图3为显示一配置有本发明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的示意图。该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2的气体导入端21可将空气源引入至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2中,经过该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2中的温度及湿度调节功能再由气体导出端22送出经过调节过的气体至该燃料电池组1的气体入口11,以供应该燃料电池组1反应所需的氧气。前述的气体源可由一般鼓风装置31所供应。
而该燃料电池组1反应所需的氢气源是由该燃料电池组1的氢气入口13送入,而可由氢气出口14送出。该氢气源可由公知的储氢罐或其它氢气产生装置而供应。
该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2的排放气体导入端23是连接至该燃料电池组1的气体出口12,以使该燃料电池组1的气体出口12所送出的排放气体回收引入至该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2中作为湿气源。
该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2的冷却液导入端25是连接于该燃料电池组1的冷却液出口15,而该冷却液导出端26则可经由一泵浦32、一散热装置33而连通于该燃料电池组1的冷却液入口16。
由该燃料电池组1的冷却液入口16所送入的冷却液在通过该燃料电池组1内部的冷却液通道后,由于会带走该燃料电池组1运作时的热能,故会在冷却液出口15送出一约摄氐60~70度的温水。此排放出的温水作为该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2的加热源。
参阅图4所示,其为显示本发明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2各相关构件分离时的立体分解图,该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2主要包括有一温度调节区段4、一湿度调节区段5、一中央隔板6,三者中的各相关构件可以公知的系结固定结构(例如螺栓)予以叠置结合。
该温度调节区段4包括有一端板41、一加热区段气体导流板42、一加热区段隔板43、一冷却液导流板44。该端板41的一侧边形成有一气体入口411,而在另一对应侧边则形成有一冷却液导入端25以及一冷却液导出端26。
该加热区段气体导流板42形成有一气体导流槽道421,且其呈一U形槽道的结构,其具有一第一端421a及第二端421b。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该气体导流槽道421是由复数条彼此平行延伸的槽道所构成,各个平行延伸的槽道之间形成凸肋422。此外,在该加热区段气体导流板42的一侧边形成有两个冷却液通孔423、424。
该加热区段隔板43的一侧边具有一气体通孔431,而另一对应侧边则形成有两个冷却液通孔432、433。该加热区段隔板43乃可采用具有良好导热功能的材料所制成,例如其可为一薄铝板。
该冷却液导流板44形成有一冷却液导流槽道441,且其呈一U形槽道的结构,其具有一第一端441a及第二端441b。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该冷却液导流槽道441是由复数条彼此平行延伸的槽道所构成,各个平行延伸的槽道之间形成凸肋442。此外,在该冷却液导流板44的一侧边形成有一气体通孔443。该冷却液导流板44与加热区段气体导流板42之间受加热区段隔板43所隔开。
由鼓风装置31所供应的空气源首先由该温度调节区段4中的气体导入端21经由端板41的气体入口411后,送至加热区段气体导流板42的气体导流槽道421的第一端421a。此时,气体会由该加热区段气体导流板42的第一端421a顺着气体导流槽道421被导流至该加热区段气体导流板42的第二端421b。然后再由该第二端421b顺序地经由加热区段隔板43的气体通孔431及冷却液导流板44的气体通孔443而送至中央隔板6的气体通孔61。
在前述气体送入温度调节区段4中的同时,由燃料电池组1所引入的冷却液会经由端板41的冷却液导入端25送入,该冷却液在顺序地通过加热区段气体导流板42的冷却液通孔423、加热区段隔板43的冷却液通孔432之后,会送至冷却液导流板44的冷却液导流槽道441的第一端441a。此时,该冷却液会由该冷却液导流板44的第一端441a顺着冷却液导流槽道441被导流至该冷却液导流板44的第二端441b。然后再由该第二端441b顺序地经由加热区段隔板43的冷却液通孔433、加热区段气体导流板42的冷却液通孔424、端板41的冷却液导出端26而送回燃料电池组1的冷却液入口16。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当气体进入至该温度调节区段4的同时,冷却液亦同时经由一独立的槽道而使该气体会被温度较高的冷却液(如前所述约摄氐60~70度)而受到加热。再者,该冷却液在通过冷却液导流槽道441时,由于是自成一封闭槽道回路、且与气体导流槽道421中的气体是被加热区段隔板43所隔开,故该冷却液不会有耗损的问题,在实际应用时,不需要进行补充冷却液的操作。
而在湿度调节区段5方面,该湿度调节区段5包括有一端板51、一加湿区段气体导流板52、一湿气交换区段53、一排放气体导流板54。
该端板51的一侧边形成有一气体出口511,而在另一对应侧边则形成有一排放气体入口512以及一排放气体出口513。
该加湿区段气体导流板52形成有一气体导流槽道521,且其呈一U形槽道的结构,其具有一第一端521a及第二端521b。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该气体导流槽道521是由复数条彼此平行延伸的槽道所构成,各个平行延伸的槽道之间形成凸肋522。此外,在该加湿区段气体导流板52的一侧边形成有两个排放气体通孔523、524。
该湿气交换区段53具有透水但不透气的特性,其包括有一湿气交换膜531、以及分别形成该湿气交换膜531两侧面的气体扩散层532、533。再者,该湿气交换区段53的尺寸大小设计成可罩覆到该加湿区段气体导流板52的气体导流槽道521的大部份区段,但并未罩覆住该气体导流槽道521的第一端521a及第二端521b,亦未罩覆到加湿区段气体导流板52的排放气体通孔523、524。
该排放气体导流板54形成有一排放气体导流槽道541,且其呈一U形槽道的结构,其具有一第一端541a及第二端541b。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该排放气体导流槽道541是由复数条彼此平行延伸的槽道所构成,各个平行延伸的槽道之间形成凸肋542。此外,在该排放气体导流板54的一侧边形成有一气体通孔543。该排放气体导流板54的一侧面与加湿区段气体导流板52之间夹置了该湿气交换区段53,而该排放气体导流板54的另一侧面则相邻结合于该中央隔板6。
如前述,当气体经过该温度调节区段4的温度调节作用之后,会被送至中央隔板6的气体通孔61。该气体先通过排放气体导流板54的气体通孔543,然后被送到加湿区段气体导流板52的第一端521a。此时,气体会由该加湿区段气体导流板52的第一端521a顺着气体导流槽道521被导流至该加湿区段气体导流板52的第二端521b。然后再由该第二端521b通过端板51的气体出口511、以及气体导出端22送至燃料电池组1的气体入口11。
在前述气体送入燃料电池组1的气体入口11的同时,由燃料电池组1所引入的排放气体会经由端板51的排放气体导入端23送入,该排放气体在通过加湿区段气体导流板52的排放气体通孔523后,会被送到排放气体导流板54的排放气体导流槽道541的第一端541a。此时,该排放气体会由该排放气体导流槽道541的第一端541a顺着该排放气体导流槽道541被导流至该排放气体导流板54的第二端541b。然后再由该第二端541b顺序地经由加湿区段气体导流板52的排放气体通孔524、端板51的排放气体出口513、排放气体导出端24而将该排放气体予以排放。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当经过温度调节区段4进行温度调节功能后的气体,在进入该湿度调节区段5之同时,由燃料电池组所排放出富含水气的排放气体亦同时经由一独立的槽道,而使该气体经由该湿气交换区段53而吸收到该排放气体中的水气,而达到温度调节的功能。
上述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温度调节区段及湿度调节区段中皆以基本单元作一说明。在实际的产品化应用时,可依据实际所需而采用复层单元叠置的架构。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有一燃料电池组,至少包括有一气体入口、一气体出口、一冷却液入口、一冷却液出口;一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包括有一温度调节区段,其内部具有一气体导流槽道、以及一冷却液导流槽道;一湿度调节区段,其内部具有一气体导流槽道、以及一排放气体导流槽道,该湿度调节区段的气体导流槽道的第一端连通于该温度调节区段的气体导流槽道的第二端;一气体导入端,连通于该温度调节区段的气体导流槽道的第一端,用以将一待调节的反应气体引入该温度调节区段的气体导流槽道中,再由该气体导流槽道的第二端送出反应气体至该湿度调节区段的气体导流槽道的第一端;一冷却液导入端,连通于该温度调节区段的冷却液导流槽道的第一端与燃料电池组的冷却液出口之间,用以将该燃料电池组的冷却液出口所送出的冷却液引入该温度调节区段的冷却液导流槽道中,通过该冷却液使该气体导流槽道中的反应气体受到加热;一排放气体导入端,连通于该湿度调节区段的排放气体导流槽道的第一端与燃料电池组的气体出口之间,用以将该燃料电池组的气体出口所送出富含水气的排放气体引入该湿度调节区段的排放气体导流槽道中,而使该湿度调节区段的气体导流槽道中所流通的反应气体受到加湿,并由该湿度调节区段的气体导流槽道的第二端送出经过加热及加湿后的反应气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是,该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更包括有一冷却液导出端,连通于该温度调节区段的冷却液导流槽道的第二端与燃料电池组的冷却液入口之间,用以将通过该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之后的冷却液送至该燃料电池组的冷却液入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是,该燃料电池组的冷却液出口送出的冷却液的温度约于摄氐60至70度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是,该湿度调节区段中包括有一湿气交换区段,在该湿气交换区段中包括有一透水但不透气特性的湿气交换膜。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在该燃料电池组结合有一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装置,该装置包括一温度调节区段,连通于一气体源,引入反应气体,该反应气体在经过温度调节区段时,由一加热源加热,再由一气体出口送出经过加热后的反应气体。一湿度调节区段,连通于该温度调节区段的气体出口,经过该温度调节区段加热后的反应气体由该温度调节区段的气体出口导入后,由一富含水气的湿气源加湿,以提升其相对湿度,然后该反应气体再由一气体导出端送出至该燃料电池组的气体入口。该温度调节区段所需的加热源取自于该燃料电池组所排出的冷却液,而该湿度调节区段的湿气源取自于该燃料电池组所排出的排放气体。
文档编号H01M8/04GK1599112SQ0315693
公开日2005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5日
发明者杨源生, 高本木, 李英正 申请人:亚太燃料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