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永磁机构的真空灭弧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34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有永磁机构的真空灭弧室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带有永磁机构的真空灭弧室,由触头部分和永磁机构部分组成,包括静导电杆( 1 )、主屏蔽罩( 2 )、静触头( 3 )、动触头( 4 )、动导电杆( 5 )、屏蔽罩( 6 )、磁轭( 7 )、绝缘树脂( 8 )、合闸线圈( 9 )、永磁体( 10 )、分闸线圈( 11 )、软导体( 12 )、工作气隙( 13 )、绝缘外壳( 14 )、外壳挡板( 15 )、绝缘填充物( 16 )、高性能导磁材料( 17 ),所述的永磁机构设置在灭弧室内部实现内部开断。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利用灭弧室内部的空间,与以往的真空短路器相比具有减小的体积,较少的零部件,可以减少故障率;与以往的灭弧室相比,由于永磁机构完全封闭于灭弧室中不需要波纹管密封效果好,制造工艺简单。
【专利说明】一种带有永磁机构的真空灭弧室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凑型真空灭弧室,特别是涉及一种将永磁机构置于灭弧室内部的带有永磁机构的真空灭弧室,属于电器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电力系统中,高压断路器是由为重要电气设备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实现电路的开断尤其是对短路电流的开断。真空断路器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频繁操作、灭弧不用检修的优点,在配电网中应用较为普及。
[0003]真空断路器主要由真空灭弧室和永磁机构两部分组成。真空灭弧室能够在真空中实现开断,并且具有较好的灭弧性能,较高的介质恢复强度,快速熄灭电弧能力,能够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率。永磁机构自身具有的结构简单、机械可靠性高、易于实现控制、永磁保持能耗低等特点,使之成为断路器的一种重要操动机构,有助于实现断路器的智能化。
[0004]以往的真空断路器都是操作机构与灭弧室通过机械连杆与触头弹簧进行连接,由动导电杆带动触头运动,实现断路器的开断。这种真空断路器不仅体积相对较大,零件较多,结构不够紧凑而且存在密封性的问题。
[0005]因此发明一种结构紧凑,较小体积,密封性更好,故障率更低的共体真空断路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有体积要求特殊场合具有更为广泛的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针对现有真空灭弧室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紧凑、密封性好的将永磁机构置于灭弧室内部的带有永磁机构的真空灭弧室。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带有永磁机构的真空灭弧室,主要由触头部分和永磁机构部分组成,包括静导电杆1、主屏蔽罩2、静触头3、动触头4、动导电杆5、屏蔽罩6、磁轭7、绝缘树脂8、合闸线圈9、永磁体10、分闸线圈11、软导体12、工作气隙13、绝缘外壳14、外壳挡板15、绝缘填充物16、高性能导磁材料17,所述的永磁机构设置在灭弧室内部实现内部开断。
[0009]这种带有永磁机构的真空灭弧室的触头部分包括:静导电杆1、静触头3、动触头
4、动导电杆5,其中导电回路从静导电杆经静触头、动触头经软导体流出,灭弧室处于完全封闭状态,使灭弧室密封性大大的提闻,从而提闻灭弧室使用寿命。
[0010]这种带有永磁机构的真空灭弧室的永磁机构系统主要包括:磁轭7、合闸线圈9、永磁体10、分闸线圈11、工作气隙13、高性能导磁材料17,其中有分合闸线圈进行分合闸,由永磁体提供保持。
[0011]当电压等级增高(减小),可以适当提高(减小)线圈匝数,永磁体厚度,高性能导磁材料直径,以满足成功开断所需要求。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带有永磁机构的真空灭弧室。其主要优点在于可以有效的利用灭弧室内部的空间,与以往的真空短路器相比具有减小的体积,较少的零部件,可以减少故障率。与以往的灭弧室相比,由于永磁机构完全封闭于灭弧室中不需要波纹管密封效果好,制造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真空灭弧室合闸位置二维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真空灭弧室分闸位置二维图。
[0017]图中标记:I静导电杆、2主屏蔽罩、3静触头、4动触头、5动导电杆、6屏蔽罩、7磁轭、8绝缘树脂、9合闸线圈、10永磁体、11分闸线圈、12软导体、13工作气隙、14绝缘外壳、15外壳挡板、16绝缘填充物、17高性能导磁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照图1,灭弧室处于合闸位置,其中静导电杆I与静触头3、动触头4、动导电杆
5、软导体12—起构成电流回路。其中静导电杆1、动导电杆5、分别与静触头3、动触头4实行电气联接,动导电杆5末端与软导体12进行连接,软导体12另一端与伸出灭弧室外部并且固定在外壳挡板上的静触头I连接。电流由静导电杆I流入,经静触头3、动触头4、动导电杆5、软导体12流出。磁轭1、合闸线圈9、永磁体10、分闸线圈11、工作气隙13、高性能导磁材料17 —起构成双稳态永磁机构。其中将高导磁材料17与绝缘填充物16固定在动导电杆上,分合闸线圈9、11经绝缘树脂8置于高导磁材料17外侧,永磁体10位于分合闸线圈9、11之间。合闸过程由合闸线圈9完成,在合闸线圈中通入电流在高导磁材料17、磁轭7、工作气隙13间形成闭合磁路。由高导磁材料17带动动导电杆5运动,并且拉伸动导电杆5末端软导体12完成合闸过程,合闸过程完成后,线圈电流停止供电,由永磁体10经磁轭7形成闭合磁路保持合闸过程。
[0019]参照图2,断路器处于分闸位置,其中各部分连接与图一中相同,即静导电杆I与静触头3、动触头4、动导电杆5、软导体12—起构成电流回路。其中静导电杆1、动导电杆
5、分别与静触头3、动触头4实行电气联接,动导电杆5末端与软导体12进行连接,软导体12另一端与伸出灭弧室外部并且固定在外壳挡板上的静触头I连接。分闸过程电流路径由静导电杆I流入,经静触头触头3、电弧、动触头4、动导电杆5、软导体12流出。分闸过程在分闸线圈11中通入电流,在高导磁材料17、磁轭7、工作气隙13间形成闭合磁路,由高性能导磁材料17带动动导电杆5运动,同时压缩软导体12,完成分闸过程,分闸完成后,由永磁体10与磁轭7形成的闭合磁路保持分闸状态。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有永磁机构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由触头部分和永磁机构部分组成,包括静导电杆(I)、主屏蔽罩(2)、静触头(3)、动触头(4)、动导电杆(5)、屏蔽罩(6)、磁轭(7)、绝缘树脂(8)、合闸线圈(9)、永磁体(10)、分闸线圈(11)、软导体(12)、工作气隙(13)、绝缘外壳(14)、外壳挡板(15)、绝缘填充物(16)、高性能导磁材料(17),所述的永磁机构设置在灭弧室内部实现内部开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永磁机构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永磁机构包括磁轭(7 )、合闸线圈(9 )、永磁体(10 )、分闸线圈(11)、工作气隙(13 )、高性能导磁材料(17),其中由分闸线圈(11)、合闸线圈(9)进行分合闸,由永磁体(10)提供保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永磁机构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头部分包括静导电杆(I)、静触头(3)、动触头(4)、动导电杆(5),其中导电回路从静导电杆(I)经静触头(3)、动触头(4)经软导体(12)流出,灭弧室处于完全封闭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永磁机构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导电杆末端与软导体连接,整体封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永磁机构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随着电压等级增高或减小适当提高或减小线圈匝数、永磁体厚度、高性能导磁材料直径,以满足成功开断所需要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永磁机构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灭弧室处于合闸位置,其中静导电杆(I)与静触头(3)、动触头(4)、动导电杆(5)、软导体(12) —起构成电流回路,其中静导电杆(I)、动导电杆(,5)分别与静触头(3)、动触头(4)实行电气联接,动导电杆(5)末端与软导体(12)进行连接,软导体(12)另一端与伸出灭弧室外部并且固定在外壳挡板上的静触头(I)连接,电流由静导电杆(I)流入,经静触头(3 )、动触头(4 )、动导电杆(5)、软导体(12)流出,磁轭(7)、合闸线圈(9)、永磁体(10)、分闸线圈(11)、工作气隙(13)、高性能导磁材料(17) 一起构成双稳态永磁机构,其中将高导磁材料(17)与绝缘填充物(16)固定在动导电杆上,分合闸线圈(9)、(11)经绝缘树脂(8)置于高导磁材料(17)外侦牝永磁体(1 )位于分合闸线圈(9 )、( 11)之间,合闸过程由合闸线圈(9 )完成,在合闸线圈中通入电流在高导磁材料(17)、磁轭(7 )、工作气隙(13 )间形成闭合磁路,由高导磁材料(17)带动动导电杆(5)运动,并且拉伸动导电杆(5)末端软导体(12)完成合闸过程,合闸过程完成后,线圈电流停止供电,由永磁体(10)经磁轭(7)形成闭合磁路保持合闸过程。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永磁机构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断路器处于分闸位置,其中静导电杆(I)与静触头(3 )、动触头(4)、动导电杆(5 )、软导体(12 ) —起构成电流回路,其中静导电杆(I)、动导电杆(,5)分别与静触头(3)、动触头(4)实行电气联接,动导电杆(5)末端与软导体(12)进行连接,软导体(12)另一端与伸出灭弧室外部并且固定在外壳挡板上的静触头(I)连接,分闸过程电流路径由静导电杆(I)流入,经静触头触头(3)、电弧、动触头(4)、动导电杆(5)、软导体(12)流出,分闸过程在分闸线圈(11)中通入电流,在高导磁材料(17)、磁轭(7)、工作气隙(13)间形成闭合磁路,由高性能导磁材料(17)带动动导电杆(5)运动,同时压缩软导体(12),完成分闸过程,分闸完成后,由永磁体(10)与磁轭(7)形成的闭合磁路保持分闸状态。
【文档编号】H01H33-666GK204289244SQ201420740776
【发明者】曹雨晨, 桑雷 [申请人]沈阳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