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长形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7257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扁长形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子设备中的气—气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由于受到电子设备空间限制,许多情况下要求热交换器的热交换主体的某一个方向上的尺寸比较小,而其他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则可以相应的加大,这样就形成了水平设置的扁长形热交换器热交换主体,并且配合风机组成热交换器。现有这一类型热交换器均无一例外地只是单纯地通过减少小尺寸方向的气室数量和增加气室的长度及宽度来实现的。如图1所示,在高度方向H尺寸受到限制时,通过减少高度H、增加长度L和宽度W,形成高度为H1、长度为L1和宽度为W1的扁长形热交换器的热交换主体10。这种结构的热交换主体10仅从传热面积来看,似乎高度的减少在长宽两个方向上得到了补偿,但是它却存在以下问题1.同等体积下通风面积的减少导致风阻加大,影响热量的散发;2.更重要的是,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从传热公式Q=K·ΔT来看,高温气体(图中实心箭头所示)从进风口11进入,流经加长了的气室12时,在接近出风口12的气体温度会越来越接近于另一方向上的低温气体(图中空心箭头所示),也即ΔT将越来越小,在K值不变的情况下,所交换的热量Q也将越来越低,所以加长了的气室所起的换热效果远非我们所期望。图2C以及图2D示出了不同进风口11’、11”位置的高温气流的流动情况,其换热效果与图2B的相似,也未如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短距离、大通风面积的扁长形热交换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扁长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主体,所述热交换主体包括多个第一U型隔板与多个第二U型隔板相互正交排列形成两组正交的气室;气体分别通过所述气室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热交换主体的长度,并且气体分别通过所述气室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U型隔板、第二U型隔板的面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相同的体积下,气体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主体的距离短、通风面积大,因而较气体通过现有技术的长距离、小通风面积热交换主体的热交换效率高得多。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扁长形热交换器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在高度受限制下热交换器转换成传统扁长形热交换器热交换主体的示意图。
图2A至图2D是将传统扁长形热交换器热交换主体的气体流动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扁长形热交换器的热交换主体及其气体流动的示意图。
图4A至图4C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扁长形热交换器的气体流动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扁长形热交换器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扁长形热交换器第二实施例的热交换主体的示意图。
图6A是图6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扁长形热交换器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扁长形热交换器包括直立设置的热交换主体20,所述热交换主体20包括多个第一U型隔板21与第二多个U型隔板22相互正交排列;正交排列的所述第一U型隔板21以及第二U型隔板22形成两组正交的气室23、24。气体分别通过所述气室23、24的距离W、H小于或等于所述热交换主体20的长度L;另外气体分别通过所述气室23、24的面积S2、S3大于或等于第一U型隔板21、第二U型隔板的面积S1。图3中实心箭头表示为高温气体,空心箭头表示为低温气体。当高温气体通过气室23时,低温气体同时通过气室24,从而使得高温气体与低温气体进行热交换,冷却高温气体。请一同参阅图4A,所述的进风口25可以设置在与热交换主体20正对的位置处,高温气体(实心箭头所示)从电子设备由进风口25进入热交换器,通过气室23冷却,然后通过出风口26重新回到电子设备内,形成内循环系统。所述的进风口25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如图4B、图4C进风口25’、25”所示。
请一同参阅图5,所述的热交换主体20通过连接板28限位或螺接固定在底板27上,并且在所述气室24的一侧装通过风道31装设有风机32。所述底板27设置在热交换主体20靠近电子设备一侧的,并且设有分隔设置的进风口25和出风口26。所述热交换器在所述热交换主体20另一侧的装设有L型风道29,所述L型风道29与所述底板27出风口26接合,并且在与出风口26接合处设有风机(图中未标示)。在风机30驱动下产生图5所示方向上的气流,形成内外循环,气体在通过短距离、大通风面积的热交换主体20时,实现了高效率的热交换。即,一方面电子设备内部的高温气体(图中实心箭头所示)在风机驱动下通过底板27上的进风口25流经热交换主体20的U型隔板21形成的气室23,再由L型风道29回到电子设备内部,形成内循环系统;另一方面外界低温气体(图中空心箭头所示)在风机30的驱动下流经U型隔板22形成的气室24再回到外界,形成外循环系统。高温气体通过隔离壁传热,所传的热量由低温气体带走。在所述的热交换主体20的外围还可以设有与所述底板27通过螺接固定的通风防水结构的顶盖33。
请参阅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热交换主体示意图。所述第一隔板41的一对侧边设置有向上弯折的折边42,所述折边42搭接在第二隔板43的侧边上;而第二隔板43与第一隔板41折边42相对应的另一对侧边同样设有向上弯折的折边44,并可以搭接在上方的第一隔板41的侧边上,形成两组正交的气室。多个第一隔板41与多个第二隔板43间隔搭接后,在最上方设置平板45,再通过真空焊接形成热交换主体,最后将主体与型材46通过灌满强力胶(图6A中的阴影部分)粘接牢固实现了两组正交气室之间的相互隔绝;并且在两气室末端装设风机,组成完整的热交换器。因为第一隔板41和第二隔板43薄而面积大,往往都会在上面压出凸筋47以增加刚度同时形成气室。此外在隔板上还会压出滚花条纹48以增加其传热面积。
权利要求1.一种扁长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主体(20),所述热交换主体(20)包括多个第一U型隔板(21、41)与多个第二U型隔板(22、43)相互正交排列形成两组正交的气室(23、24);气体分别通过所述气室(23、24)的距离(W、H)小于或等于所述热交换主体(20)的长度(L),并且气体分别通过所述气室(23、24)的面积(S2、S3)大于或等于第一U型隔板(21、41)、第二U型隔板(22、43)的面积(S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长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25)设置在所述扁长形热交换器的设置在热交换主体(20)靠近电子设备一侧的底板(27)上,所述底板(27)上设有与进风口(25)分隔设置的出风口(2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长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25)正对所述热交换主体(20)的气室设置,或者设置在所述气室的一旁;所述出风口(26)与所述进风口(25)分隔设置在所述气室的另一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扁长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长形热交换器还包括装设在所述热交换主体(20)另一侧的、与所述底板(27)出风口(26)接合的L型风道(29),在所述L型风道(29)与出风口(26)处设有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扁长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主体(20)通过连接板(28)限位或螺接固定在所述底板(27)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隔板形成的气室(21、41)的一侧通过风道(31)装设有风机(3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底板(27)通过螺接固定有通风防水结构的顶盖(3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长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隔板(41)、第二隔板(43)为具有搭接折边的隔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扁长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隔板(41)、第二隔板(43)上面压出以增加刚度的凸筋(47),在所述隔板上还可以压出增加传热面积的滚花条纹(4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扁长形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主体(20),所述热交换主体(20)包括多个第一U型隔板(21)与多个第二U型隔板(22)相互正交排列形成两组正交的气室(23、24);气体分别通过所述气室(23、24)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热交换主体(20)的长度,并且气体分别通过所述气室(23、24)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U型隔板(21)面积。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相同的体积下,气体通过短距离、大通风面积热交换主体(20)较气体通过现有的长距离、小通风面积热交换主体的热交换效率高得多。
文档编号H01L23/34GK2681340SQ20042001554
公开日2005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2日
发明者曾国辉, 郭全海, 李申慈 申请人:曾国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