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接触式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9450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挤压接触式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尤其是一种对现有插座的插接导电方式进行改进,使其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的挤压接触式插座。
背景技术
现有插座的导电夹片是由两个瓦型导电铜片组合而成,上端是喇叭口,中部有突起,之间呈颈缩状。插头首先与上端的喇叭口接触,往下与颈缩部分接触。这种插座及其插接导电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插头与插座的导电接触面不稳定,点、面交替;二、由于接触不稳定,特别是刚插入和拔出插头时,易产生电弧及瞬间高压,对电器损害较大;三、插孔随时处于开通状态,外部异物易插入孔内,而且插头一旦插入孔内就导电,因此安全性低,尤其对小孩危险性较大;四、长时间使用后,导电夹片弹性减弱,易造成接触不良,以及产生电弧;五、导电夹片为不规则形状,制作较麻烦,费工费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上述现有插座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挤压接触式插座,采用稳定的面接触导电方式,以及可通断的插孔,使插座的安全性能得到显著增强,并克服了现有插座导电夹片制作较麻烦,费工费时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挤压接触式插座,包括由上下盖板合成的盒体、位于上盖板的插孔、位于盒体内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盒体内上盖板下端设置一活动板,其上设置有与上盖板插孔即一级插孔位置对应的二级插孔;导电片位于活动板下端,并与一级插孔相对应。
所述导电片竖直摆放,下端与盒体连接;其导电接触面水平位置位于一级插孔孔径范围内,接触面朝向与活动板水平移动方向一致。
所述活动板活动式卡在盒体内一固定高度位置上,与盒体滑槽式连接,或卡在上盖板与下盖板凸起部之间。
所述盒体上设有活动板推动机构。
所述活动板推动机构为齿轮齿条机构,所述齿条设置在活动板下表面,齿轮位于齿条下端,经转轴与盒体连接。
所述转轴一端伸出盒体,其上设置转柄。
所述导电片横截面呈拱形,其两侧嵌于一半封闭塑料壳内。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一、由于采用面接触式导电,插头与导电片之间为面接触,其长度大于0.5cm,接触稳定,避免在插接过程中产生电弧,以及瞬间高压现象;二、由于采用了活动板,在不用插座时,可通过扳动活动板断开插孔通道,任何物件都不能进入插孔内,保障了安全性。
三、在二级插孔处于半开状态时,即便插头插入插孔内,也不能通电,由此保证了因某些原因造成瞬间高压时,电气设备不受损害。
四、由于导电片与插头单面式挤压接触,不会出现现有插座导电片长久使用后弹性减弱的问题,保证长久接触良好,延长了插座使用寿命。
五、平板式导电片一改传统的不规则形状,生产制作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


图1为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活动板上的二级插孔显示为半开状态,转柄显示为全开状态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并与插头组合。活动板上的二级插孔处于半开状态,插头未与导电片接触。
图3为活动板上的二级插孔处于封闭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活动板上的二级插孔被推到全开状态即插头与导电片接触时的导电状态示意图图5为活动板被夹持于上盖板与下盖板突起部之间的示意图图6为活动板两侧夹持于上盖板滑槽内的示意图图7为导电片嵌于塑料壳内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是一种挤压接触式插座,采用稳定的面接触导电方式,以及可通断的插孔,使插座的安全性能得到显著增强,并克服了现有插座导电夹片制作较麻烦,费工费时的缺陷。
该挤压接触式插座,包括由上下盖板1、2合成的盒体3、位于上盖板1的一级插孔4、位于盒体3内带有二级插孔5的活动板6、位于活动板6下方的导电片7,以及活动板推动机构。如图1、图2所示。
所述活动板6活动式卡在盒体3内一固定高度位置上,可水平滑动。根据现有插座内部情况,其安置方式可有两种。有种插座上下盖板之间有很大的空腔,可采用与上盖板1滑槽式连接方式,如图5所示;有种插座下盖板2上设有很多突起部8,意在减小盒体内空,提高安全性,可采用将其卡在上盖板1与下盖板凸起部8之间的方式,无须单独设置滑槽9,如图6所示。
活动板6上的二级插孔5与一级插孔4位置相对应,其口径与插头10适配,上盖板一级插孔4略大于插头10口径,便于插头10在二级插孔5内随活动板6移动。
导电片7位于活动板6下端,竖直摆放,横截面呈拱形,其两侧嵌于一半封闭塑料壳11内,下端与盒体3连接,如图2,图7所示。导电接触面水平位置位于一级插孔4孔径范围内,接触面朝向与活动板6水平移动方向一致。活动板6可以左右滑动也可以前后滑动,导电片7接触面的朝向则随之变化。
活动板推动机构,目的在于推动活动板6前后或左右移动,其实施方式有很多,比如在盒体外部设置与活动板连接的手推式按钮。考虑到导电片7接触紧密度要求,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齿轮齿条机构,所述齿条12设置在活动板6下表面,齿轮13位于齿条12下端,经转轴14与盒体3连接。转轴14一端伸出盒体3,其上设置转柄15。
转柄15的转动根据活动板6移动情况可分为三个档次初始位置时,活动板二级插孔5处于封闭状态,任何物件均不能插入插孔内,如图3所示;转柄15转到90度位置时,活动板二级插孔5处于半开状态,即一级插孔4和二级插孔5通道的交集能容插头10插入,但此时插入的插头10位于图2中一级插孔4的右边,而导电片7位于图2中一级插孔4的左边,两者不能接触,如图2所示;当转柄15转到180度时,已将活动板6推到了最左边位置,同时插头10也紧紧地抵在导电片7上,完成了导电接触,如图4所示。
为避免活动板6在导电片7的弹力下反弹,可在转柄15长度适当位置处的盒体外部上设置一挡块16,当转柄15转到180度时,将转柄15扳入挡块16内,即可防止转柄15松动。
权利要求1.一种挤压接触式插座,包括由上下盖板(1、2)合成的盒体(3)、位于上盖板(1)的插孔(4)、位于盒体内的导电片(7),其特征在于盒体内上盖板下端设置一活动板(6),其上设置有与上盖板插孔即一级插孔位置对应的二级插孔(5);导电片位于活动板下端,并与一级插孔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接触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活动式卡在盒体内一固定高度位置上,与盒体滑槽式连接,或卡在上盖板(1)与下盖板凸起部(8)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接触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竖直摆放,下端与盒体连接;其导电接触面水平位置位于一级插孔孔径范围内,接触面朝向与活动板水平移动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挤压接触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上设有活动板推动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挤压接触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推动机构为齿轮齿条机构,所述齿条(12)设置在活动板下表面,齿轮(13)位于齿条下端,经转轴(14)与盒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挤压接触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一端伸出盒体,其上设置转柄(1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挤压接触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横截面呈拱形,其两侧嵌于一半封闭塑料壳(11)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挤压接触式插座,对现有插座的插接导电方式进行改进,使其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该插座包括由上下盖板合成的盒体、位于上盖板的插孔、位于盒体内的导电片,盒体内上盖板下端设置一活动板,其上设置有与上盖板插孔即一级插孔位置对应的二级插孔;导电片位于活动板下端,并与一级插孔相对应。本实用新型采用稳定的面接触导电方式,以及可通断的插孔,使插座的安全性能得到显著增强,并克服了现有插座导电夹片制作较麻烦,费工费时的缺陷。
文档编号H01R4/10GK2735585SQ20042006059
公开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4日
发明者吕冰飞 申请人:吕冰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