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9451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通信分集天线
技术领域
,它特别涉及无线通信终端的可穿戴式分集天线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的迅速发展,其用户数日益增加,数据业务不断增长,单天线收发的无线通信系统正面临着严峻的容量瓶颈考验,必须进一步提高当前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和质量,寻求新的技术方案。多发多收(MIMO)技术是一项利用多发射与多接收天线的无线通信新技术,其发射数据流被分离为多路子数据流,在调制后以相同的频率经不同的天线同时发射出去,通过无线信道的散射传播,这些并行子流可能通过不同路径到达接收机,由不同的接收天线接收,接收机可以合并来波信号并恢复出原始数据流。利用该技术,无线系统可以获得复用增益与分集增益,其有效并行数据管道提高了MIMO系统的容量。传统的无线通信理论一直将多径传播视为造成无线信号衰落的一种干扰,而MIMO技术通过采用多天线同时发送与接收,能够充分利用多径传播,犹如在原有频段上建立了多个互不干扰的、并行的子信道,并利用先进的多用户检测技术,同时准确而高效地传送用户数据,从而显著提高无线链路的容量与质量。因此,MIMO技术是实现无线通信系统高速传输的重要途径。MIMO系统大容量的获得是以衰落信号不相关或低相关为前提的,即要求无线通信环境中具有丰富的电磁散射体以及多天线单元间距足够大。在无线移动通信的用户终端周围,存在一些散射体,这使得无线电磁波信号角度扩展较大,仅需较小(小于一个波长)的天线单元间距就足以获得较低的相关性。由于,无线传播环境是一个富有多径的散射环境,电磁波在无线信道中传播时,一方面多条传播路径的信号副本相互叠加,导致接收信号起伏不定,即多径衰落,另一方面,传播信号的极化方向可能因为反射或散射发生扭转,导致到达接收天线的电磁波的极化与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向不匹配,在各极化方向上的信号起伏不定,即极化失配衰落。另外,终端天线对人体的辐射伤害是用户非常关心的问题,常规的全向天线对用户的辐射伤害已经引发了人们的广泛争议。同时,移动终端天线的体积、重量与外形也是用户考虑的重要因素,用户期待小体积、低成本、低重量、不外凸、易形变、方便携带以及易于与人体共形的分集天线。因此,无线通信新技术对多天线的设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天线的常规设计没有很好解决上述低相关性的多天线单元设计、对抗极化失配设计、减小对终端用户的辐射伤害设计等问题,特别是现有设计技术没有解决移动终端分集天线或移动终端MIMO多天线在与人体共形设计方面的问题。天线设计不当,可能导致发射功率明显增加或传输距离显著缩短,甚至损坏电子设备。小型化、便携化、低辐射危害与低成本也是天线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一种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的天线单元方案是微带天线与平面倒F天线,而优选组阵方案是一种无线通信移动终端的可穿戴式分集天线。在授予Iwai等人的美国专利6,670,925B2“倒F天线装置与采用倒F天线的便携无线通信装置”(InvertedF-typeantennaapparatusandportableradiocommunicationsapparatusprovidedwiththeinvertedF-typeantennaapparatus)中,公开了一种构建倒F天线单元的方法与装置。但是,该发明仅仅提供了天线单元的设计,没有考虑用于多天线设计的问题。在授予Smith等人的美国专利6,426,723B1“MIMO通信系统的天线布局”(Antennaarrangementfor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communicationssystems)中,公开的用于MIMO通信系统的天线布局仅适于大型终端,并且天线单元数目过多,没有考虑用于可穿戴式天线的设计中。在授予梅原尚子等的中国专利CN1411158A“分集天线和应用它的无线通信设备”中,也没有考虑用于可穿戴式天线的设计中。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移动终端的可穿戴式分集天线装置,它具有低空间相关性、无辐射伤害、不外凸、易形变、可与人体共形等特点。为了描述方便,我们首先对所用术语作如下定义。馈电装置指用于天线有源单元馈电的装置,它可以是同轴电缆、平行双线或微带线等;天线单元指作为天线系统装置的一部分相对独立的用于接收或发射电磁波的天线部件,它具有其对应的馈电装置并构成一个子天线系统;天线地指与天线馈电装置的高频地线连接且与天线单元对应的金属面;天线单元载体指用于支撑天线单元的物体;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指可以与人体共形且可以穿戴的天线单元载体,例如,腰带、腰包、表链、袖章、肩章、头盔(或帽子)等;可穿戴式天线指在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上安置天线单元而构成的天线或天线阵列;多天线系统指一个包括多个天线单元的天线装置;分集天线指一个多天线系统,它具有天线分集功能,即至少具有空间分集、角度分集与极化分集中的三者之一;无线通信移动终端指可移动位置的便携无线通信装置,它包括便携无线通信手持机、用于无线通信的便携计算机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装置,它是采用在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上安置天线单元而构成的天线或天线阵列,它包括以下两种方案方案一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它包括一个天线单元1,一个天线地2,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3,天线单元1与天线地2均位于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3上,并且,天线单元1距人体的距离大于天线地2距人体的距离,天线单元1的主辐射方向指向背离人体的一侧,当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用于发射时,所述的天线单元1采用正交馈电装置连接到无线通信终端的发射机上,当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用于接收时,所述的天线单元1采用正交馈电装置连接到无线通信终端的接收机上,如图4与6所示(图中,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3分别为一种腰包与一种表链)。方案二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它包括N(N为正整数)个天线单元1,M(M为正整数)个天线地2,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3,天线单元1与天线地2均位于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3上,并且,天线单元1距人体的距离大于天线地2距人体的距离,天线单元1的主辐射方向指向背离人体的一侧,所述的N个天线单元1在空间上分开,并且N≥2,所述的每个天线单元1均有天线地2与之对应,且M≥1,M=1表示所述的M个天线地2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天线地2,1<M<N表示有多个天线地2合并在一起的情况,当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用于发射时,所述的N个天线单元1通过馈电装置连接到无线通信终端的发射机上,当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用于接收时,所述的天线单元1通过馈电装置连接到无线通信终端的接收机上,如图1、图2、图3、图5、图7与8所示(图中,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3分别为一种腰带、一种腰包、一种表链与一种袖章)。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装置中,所述的天线单元1可以采用基本与其对应的天线地2平行的微带贴片天线(此时,天线单元1的天线地与所述的天线地2重合)、或倒F天线(此时,天线单元1的天线地与所述的天线地2重合)、或印刷阵子天线、或平面螺旋线、或介质谐振天线、或分形天线等,它们通过微带线、同轴电缆或电磁耦合馈电等装置连接到其对应的发射机(对于发射天线装置来说)或对应的接收机(对于接收天线装置来说)。所述的天线单元1适宜采用基本与其对应的天线地2平行的微带贴片天线或平面倒F天线(此时,天线单元1的天线地与所述的天线地2重合),它们的后向辐射弱,可以减小对用户的辐射伤害。所述的天线单元1特别适宜采用平面倒F天线,它的交叉极化电平高,适用于具有多径的无线传播环境。所述的构成天线地2的金属面可以做得大些,以减小天线单元1的后向辐射,从而减小对用的辐射伤害,所述的天线地2可以采用金属编织布片或金属薄膜,以减轻重量、提高其形变能力与透气性能。所述的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3,是可以与人体共形且可以穿戴的天线单元载体,例如,腰带、腰包、表链、袖章、肩章、头盔(或帽子)等天线单元载体,它具有可以不外凸、易形变、易隐藏等特点。所述的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3更适宜采用与人体共形的腰带,因为所述的腰带在较长时间内能够基本保持稳定的形状(近似圆形),其圆半径足够大,安置在其上的多个天线单元1构成了圆形天线阵列,其远场方向图可以覆盖整个方位面,性能稳定,可以减小校正天线系统的工作量;由于无线通信移动终端通常挂在腰带上,这使得多个天线单元1更易于与其连接;所述的腰带易于安置天线地2并且远离大脑,对人脑无辐射伤害;因此,采用与人体共形的腰带作为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3的方案,更易于实现无线传播的极化分集、角度分集与空间分集接收与发射。所述的正交馈电装置,是在同一天线单元上发射或接收基本正交极化的电磁波,以获得极化分集效益,减小极化失配衰落,改善用户的通信质量,更适宜于具有多径的无线传播环境。如果所述的天线单元1的数目N大于1,可以正交配置所述的天线单元1的极化方向(如图3与图5所示),以减小多个天线单元1之间的相互耦合以及极化失配衰落,改善通信质量。这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装置,可以在终端获得无线传播的极化分集、角度分集或空间分集效益;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集天线装置可以提高通信质量,减小对人体的辐射伤害,降低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延长无线通信终端的待机与通话时间;它适用于无线电磁波的极化分集、角度分集或空间分集传播,它特别适用于MIMO无线通信系统进行空时编码发射或接收,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为MIMO无线通信系统提供了一种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实施方案。我们提供的第一种分集天线方案,如图4与图6所示,图中,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3分别为一种腰包(如图4所示)或一种表链(如图6所示),其天线单元1可以采用如图9所示的微带贴片天线(此时,天线单元1的天线地与所述的天线地2重合)。天线单元1与天线地2均位于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3上,并且,天线单元1距人体的距离大于天线地2距人体的距离,天线单元1的主辐射方向指向背离人体的一侧,即,所述的天线单元1与天线地2可以位于所述的天线单元载体3指向人体的一侧、或背离人体的一侧、或嵌入到天线单元载体3中、或分别位于天线单元载体3的两侧。所述的天线单元1通过正交馈电的微带101与微带102分别连接到其对应的发射机(对于发射天线装置来说)或对应的接收机(对于接收天线装置来说),能够获得良好极化分集效果,也满足MIMO无线通信系统对终端天线设计的要求,并且结构紧凑,加工方便,成本低廉。我们提供的第二种分集天线方案,如图1、图2、图3、图5、图7与8所示,图中,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3分别为一种腰带(如图1、图2与图3所示)、一种腰包(如图5所示)、一种表链(如图7所示)或一种袖章(如图8所示),这里,天线单元1的数目N=4(如图1、图2、图3与图5所示)或N=2(如图7与图8所示),天线地2的数目M=1(如图1、图2、图3、图7与图8所示)或M=2(如图5所示),天线单元1的极化方向可以正交配置(如图3、图5与图8所示),以减小天线单元1之间的相互耦合以及极化失配衰落,天线单元1可以采用如图10与图11所示的平面倒F天线。天线单元1与天线地2均位于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3上,并且,天线单元1距人体的距离大于天线地2距人体的距离,天线单元1的主辐射方向指向背离人体的一侧,即,所述的天线单元1与天线地2可以位于所述的天线单元载体3指向人体的一侧、或背离人体的一侧、或嵌入到天线单元载体3中、或分别位于天线单元载体3的两侧。所述的天线单元1通过馈电装置201连接到其对应的发射机(对于发射天线装置来说)或对应的接收机(对于接收天线装置来说),能够获得良好极化分集与角度分集效果,也满足MIMO无线通信系统对终端天线设计的要求,并且结构紧凑,加工方便,成本低廉。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是采用可以与人体共形且可以穿戴的天线单元载体承载天线单元构成分集天线阵列,并通过微带线或同轴电缆等馈电装置连接到其对应的发射机(对于发射天线装置来说)或对应的接收机(对于接收天线装置来说)而构成的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装置,与常规天线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多个天线单元间的空间相关性很低,可以获得显著的分集效果。(2).可穿戴式分集天线具有极化分集、空间分集与角度分集效果。(3).性能稳定,可以减小校正天线系统的工作量。(4).对无线通信移动终端的方位不敏感,无线链路性能稳定,通信质量好。(5).多个天线单元易于连接无线通信移动终端。(6).天线单元的后向辐射弱,对用户没有辐射危害。(7).天线单元的体积小,结构简单,阻抗匹配容易,调试方便。(8).无需特殊衬底材料,易形变,透气性能好,成本低廉。(9).无需特别的加工工艺,易于制造,加工成本低。(10).可穿戴式分集天线装置可穿戴,可与人体共形,不外凸,易隐藏,不易损坏。(11).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可以有多种选择,实现手段灵活。(12).可操作性强,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易于掌握和实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给出的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装置为无线通信中电磁波的极化分集、角度分集或空间分集传播以及MIMO无线通信系统进行空时编码发射或接收提供了一种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实施方案。图1是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以一种腰带为天线单元载体的一种可穿戴式分集天线示意图图中,四个天线单元1为极化方向相同的矩形微带贴片,单元天线1的宽边基本水平;图2是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以一种腰带为天线单元载体的另一种可穿戴式分集天线示意图图中,四个天线单元1为极化方向相同的矩形微带贴片,单元天线1的宽边基本垂直大地;图3是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以一种腰带为天线单元载体的又一种可穿戴式分集天线示意图图中,四个天线单元1为极化方向正交的矩形微带贴片;图4是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以一种腰包为天线单元载体的一种可穿戴式分集天线示意图其中,天线单元1为具有正交馈电的矩形微带贴片;图5是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以一种腰包为天线单元载体的另一种可穿戴式分集天线示意图图中,四个天线单元1为极化方向正交的矩形微带贴片;图6是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以一种表链为天线单元载体的一种可穿戴式分集天线示意图其中,天线单元1为具有正交馈电的矩形微带贴片;图7是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以一种表链为天线单元载体的另一种可穿戴式分集天线示意图其中,两个天线单元1是矩形微带贴片或平面倒F天线;图8是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以一种袖章为天线单元载体的一种可穿戴式分集天线示意图图中,两个天线单元1为极化方向正交的矩形微带贴片;在图1~图8中,1是天线单元,2是与天线单元1对应的天线地(采用了金属编织布片),3是天线单元载体;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一种天线单元示意图其中,天线单元1是具有正交馈电的矩形微带天线,101与102是两个正交的馈电微带;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另一种天线单元示意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天线单元的俯视图在图10与图11中,天线单元1是平面倒F天线,2是天线地,201是天线单元1的馈电装置,202是天线单元1与其对应天线地2之间的短接线;图12是图8所示的天线方案在采用图9所示的天线单元下的一个天线单元的远场方向图测试结果其中,曲线121是电场方向图,曲线122是交叉极化方向图;图13是图5所示的天线方案在采用图9所示的天线单元下的一个天线单元的远场方向图测试结果其中,曲线131是E面方向图,曲线132是H面方向图;图14是图8所示的天线方案在采用图9所示的天线单元下的一个天线单元的远场方向图测试结果其中,曲线141是E面方向图,曲线144是E面方向图的交叉极化方向图,142是H面方向图,143是H面方向图的交叉极化方向图。图15是图10与图11所示的一种平面倒F天线用作天线单元时的电场θ分量在方位面内的远场方向图图16是图10与图11所示的一种平面倒F天线用作天线单元时的电场θ分量在=0°平面内的远场方向图图17是图10与图11所示的一种平面倒F天线用作天线单元时的电场分量在=0°平面内的远场方向图图18是图10与图11所示的一种平面倒F天线用作天线单元时的电场θ分量在=90°平面内的远场方向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具有四个天线单元并以一种腰带为天线单元载体的一种可穿戴式分集天线图3是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以一种腰带为天线单元载体的一种可穿戴式分集天线布局示意图,它具有四个极化方向正交的矩形微带贴片天线单元,图中,1是天线单元,2是与天线单元1对应的天线地(采用了金属编织布片),3是天线单元载体(一种腰带)。天线单元1与天线地2均安置在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3的两侧,并且,天线单元1距人体的距离大于天线地2距人体的距离,天线单元1的主辐射方向指向背离人体的一侧,当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用于发射时,所述的天线单元1通过馈电装置连接到无线通信终端的发射机上,当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用于接收时,所述的天线单元1通过馈电装置连接到无线通信终端的接收机上,图中馈电装置没有画出来。该实施例中的天线单元1采用图10与图11所示的平面倒F天线单元,天线的辐射片通过金属片202连接到天线地2,采用同轴电缆探针201给天线单元1馈电。天线单元1的远场方向图分别见图15所示的电场θ分量在方位面内的远场方向图,图16所示的电场θ分量在=0°平面内的远场方向图,图17所示的电场分量在=0°平面内的远场方向图,图18所示的电场θ分量在=90°平面内的远场方向图。其正交放置的天线单元1的辐射远场方向图与此类似,只是绕天线辐射片法向旋转了90°(这里,天线单元1的法向是水平的)。这些方向图表明,天线单元的后向辐射弱,可以减小对用户的辐射伤害,它的交叉极化电平高,适用于具有多径的无线传播环境。该实施例正交配置天线单元,远场方向图表明,本实施例的天线布局减小了多个天线单元间的相互耦合以及极化失配衰落,可以在终端实现无线通信中的极化分集、空间分集与角度分集,提高通信质量,降低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延长终端待机与通话时间。在本实施例中,平面倒F天线单元1的宽边是水平的或垂直大地的,但是要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天线单元的类型与安置方向不局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天线单元类型、天线单元数目以及安置方向,如图1所示的四个天线单元1为极化方向相同的矩形微带贴片,单元天线1的宽边基本水平,图2所示四个天线单元1为极化方向相同的矩形微带贴片,单元天线1的宽边基本垂直大地等。实施例2具有四个天线单元并以一种腰包为天线单元载体的一种可穿戴式分集天线图5是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的以一种腰包为天线单元载体的一种可穿戴式分集天线布局示意图,它具有四个极化方向正交的矩形微带贴片天线单元,图中,1是天线单元,2是与天线单元1对应的天线地(采用了金属编织布片),3是天线单元载体(一种腰包)。天线单元1与天线地2均位于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3上,并且,天线单元1距人体的距离大于天线地2距人体的距离,天线单元1的主辐射方向指向背离人体的一侧,当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用于发射时,所述的天线单元1通过馈电装置连接到无线通信终端的发射机上,当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用于接收时,所述的天线单元1通过馈电装置连接到无线通信终端的接收机上,图中馈电装置没有画出来。该实施例中采用图9所示的微带天线单元,天线单元1通过微带102馈电,微带101没有使用。其天线单元的远场方向图分别见图13所示的E面方向图131与H面方向图132。这些方向图表明,天线单元的后向辐射弱,可以减小对用户的辐射伤害。在本实施例中,天线单元1的宽边是水平的或垂直大地的,但是要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天线单元的类型与安置方向不局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天线单元类型、天线单元数目以及安置方向,如图4所示的具有正交馈电的一个天线单元,图9所示的正交馈电天线单元,天线单元也可以采用如图10与图11所示的平面倒F天线。实施例3具有两个天线单元并以一种表链为天线单元载体的一种可穿戴式分集天线图7是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个实施例的以一种表链为天线单元载体的一种可穿戴式分集天线布局示意图,它具有两个天线单元,图中,1是天线单元,2是与天线单元1对应的天线地(采用了金属编织布片),3是天线单元载体(一种表链)。天线单元1与天线地2均位于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3的两侧,并且,天线单元1距人体的距离大于天线地2距人体的距离,天线单元1的主辐射方向指向背离人体的一侧,当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用于发射时,所述的天线单元1通过馈电装置连接到无线通信终端的发射机上,当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用于接收时,所述的天线单元1通过馈电装置连接到无线通信终端的接收机上,图中馈电装置没有画出来。该实施例中的天线单元1采用图10与图11所示的平面倒F天线单元,天线单元的辐射片通过金属片202连接到天线地2,采用同轴电缆探针201给天线单元1馈电。天线单元1的远场方向图分别见图15所示的电场θ分量在方位面内的远场方向图,图16所示的电场θ分量在=0°平面内的远场方向图,图17所示的电场分量在=0°平面内的远场方向图,图18所示的电场θ分量在=90°平面内的远场方向图。其正交放置的天线单元1的辐射远场方向图与此类似,只是绕天线辐射片法向旋转了90°这些方向图表明,天线单元的后向辐射弱,可以减小对用户的辐射伤害,它的交叉极化电平高,适用于具有多径的无线传播环境。远场方向图表明,本实施例的天线布局减小了天线单元间的相互耦合以及极化失配衰落,可以在终端实现无线通信中的极化分集、空间分集与角度分集,提高通信质量,降低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延长终端待机与通话时间。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平面倒F天线单元1的宽边是水平的,但是要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天线单元的类型与安置方向不局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天线单元类型、天线单元数目以及安置方向。实施例4具有两个天线单元并以一种袖章为天线单元载体的一种可穿戴式分集天线图8是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四个实施例的以一种袖章为天线单元载体的一种可穿戴式分集天线布局示意图,它具有两个天线单元正交配置,图中,1是天线单元,2是与天线单元1对应的天线地(采用了金属编织布片),3是天线单元载体(一种袖章)。天线单元1与天线地2均位于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3的内外两侧,并且,天线单元1距人体的距离大于天线地2距人体的距离,天线单元1的主辐射方向指向背离人体的一侧,当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用于发射时,所述的天线单元1通过馈电装置连接到无线通信终端的发射机上,当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用于接收时,所述的天线单元1通过馈电装置连接到无线通信终端的接收机上,图中馈电装置没有画出来。该实施例中采用图9所示的微带天线单元,天线单元1通过微带102馈电,微带101没有使用。其天线单元的远场方向图见图12所示的E面方向图121,其交叉极化如122所示。另一测试结果见图14所示的E面方向图141,其交叉极化如144所示,H面方向图为142,其交叉极化为143。这些方向图表明,天线单元的后向辐射弱,可以减小对用户的辐射伤害。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天线单元1采用正交配置的矩形微带贴片,但是要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天线单元的类型与安置方向不局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天线单元类型、数目与其他安置方向,如图9的正交馈电或图11所示的平面倒F天线单元。以上,向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人员提供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以使他们易于理解与运用本实用新型。对应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人员,对这些实施例的各种变更是显而易见的,而无需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定在这里所述的方法和装置,而是与所述的权利要求一致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它包括一个天线单元(1),一个天线地(2),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3),天线单元(1)与天线地(2)均位于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3)上,并且,天线单元(1)距人体的距离大于天线地(2)距人体的距离,天线单元(1)的主辐射方向指向背离人体的一侧,当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用于发射时,所述的天线单元(1)采用正交馈电装置连接到无线通信终端的发射机上,当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用于接收时,所述的天线单元(1)采用正交馈电装置连接到无线通信终端的接收机上。2.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它包括N(N为正整数)个天线单元(1),M(M为正整数)个天线地(2),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3),天线单元(1)与天线地(2)均位于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3)上,并且,天线单元(1)距人体的距离大于天线地(2)距人体的距离,天线单元(1)的主辐射方向指向背离人体的一侧,所述的N个天线单元(1)在空间上分开,并且N≥2,所述的每个天线单元(1)均有天线地(2)与之对应,并且M≥1,M=1表示所述的M个天线地(2)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天线地(2),1<M<N表示有多个天线地(2)合并在一起的情况,当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用于发射时,所述的N个天线单元(1)通过馈电装置连接到无线通信终端的发射机上,当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用于接收时,所述的天线单元(1)通过馈电装置连接到无线通信终端的接收机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3)可以是一种腰带、一种腰包、一种表链、一种袖章、一种肩章或一种头盔或帽子。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线单元(1)可以采用一种微带贴片天线、一种倒F天线、一种印刷阵子天线、一种平面螺旋线、一种介质谐振天线或一种分形天线,所述的天线单元(1)可以通过微带线、同轴电缆或隙缝电磁耦合馈电。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线地(2)可以采用一种金属编织布片或金属薄膜。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的天线单元(1)与天线地(2)可以位于所述的天线单元载体(3)指向人体的一侧、或背离人体的一侧、或嵌入到天线单元载体(3)中、或分别位于天线单元载体(3)的两侧。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移动终端的可穿戴式分集天线装置,它包括N(N为正整数,N≥1)个天线单元,与天线单元对应的M(M为正整数,M≥1)个天线地(多个天线地可以合并在一起),一个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腰带或腰包等),天线单元与天线地均位于可穿戴式天线单元载体上,天线单元的主辐射方向指向背离人体的一侧,各天线单元通过馈电装置连接到其对应的发射机或对应的接收机。本实用新型具有无辐射伤害、不外凸、易形变、与人体共形等特点,可广泛用于无线通信以获得电波传播极化分集、角度分集或空间分集效益,或用于空时编码发射或接收,或用于多入多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文档编号H01Q1/12GK2722450SQ20042006065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申请日期2004年8月9日优先权日2004年8月9日发明者聂在平,李忻申请人:电子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