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5292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电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用换流器(inverter)等中的中央驱动型压电变压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实现电子电路的小型化与薄型化,液晶面板用的换流器及DC/DC直流变换器(converter)等采用压电变压器。
图6是已知一般的罗森型(Rosen Type)压电变压器的斜视图。罗森型压电变压器使用例如锆钛酸铅(PZT)系陶瓷作为材料的组件,如图6所示,在压电变压器20左半部的输入部21中,设有在厚度方向上叠层导体的输入电极22,而输入电极间的压电体在厚度方向被实施极化处理。并且,在压电变压器20右半部的输出部23的端面上,设有通过例如烧结银等所产生的输出电极24,而输出部23的压电体在长度方向被实施极化处理。
在此,所谓输入部,是指压电变压器中,在厚度方向设有输入电极,且该输入电极间的压电体在厚度方向被极化的部分;而所谓输出部,是指压电变压器中,在端部具有输出电极,且从输出电极至输入部为止的压电体在长度方向被极化的部分。
在这样一般的罗森型压电变压器的输入电极间,若施加频率与长度方向的机械共振频率大致相同的交流电压,则会激发在该压电变压器的长度方向产生强烈的机械振动,而在输出电极上则因压电效应而产生高电压。
近年来,随着压电变压器小型化的倾向,开发出不会产生失真波的中央驱动型压电变压器(例如,专利文献1)。在此中央驱动型压电变压器中,在中央部设有叠层输入电极的输入部,而输入电极间的压电体在厚度方向被极化处理。中央部两侧的输出部分别沿长度方向被极化处理,而在两端面上,设有通过例如烧结银所产生的输出电极。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11915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0-15098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2-305332号公报发明内容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在压电变压器中的输出部沿着长度方向逆向极化的中央驱动型压电变压器,其2个输出电极上所产生的电压同相位,而由于连接在输出电极间的负载中并无电流流动,因此,即使具有冷阴极管连接于压电变压器两端的输出电极间的结构,冷阴极管也不会点亮。
因此,输出部逆向极化的压电变压器,虽然在其两端的输出电极与GND间串连2根冷阴极管,假设在连接1根冷阴极管的情况下,需要输出电极施加+Vout的电压,则2根冷阴极管需要2Voutt的电压,因此,液晶面板的背光的反射板及框体间的寄生电容所造成的电力损失是1根冷阴极管造成损失的四倍。
并且,在点亮用于大型液晶面板的背光的管电压相对较高的冷阴极管的情况下,必须在一般的罗森型压电变压器中,直接施加较高的Vlamp的管电压。
近年来,液晶面板有大型化的倾向,而有将用作为背光的冷阴极管做得更长,同时增高管电压的必要。若将管电压增高,寄生电容所产生的电力损失则会增加,因此,寄生电容所产生的电力损失则会成为换流器消耗电力增大的一个原因。
另一方面,输出部在同一方向极化的压电变压器的输出阻抗,在频率为f、一侧输出的静电电容为C2的情况下,会变大为1/(2πf·C2/2),并且在使用串联的两根冷阴极管或高管电压的冷阴极管等情况下,不适合负载阻抗较高。
由于如上述的状况,因此需要一种适于点亮大型液晶面板的背光,且输出部沿长度方向而在同一方向极化的中央驱动型压电变压器。并且,为了将上述输出部沿长度方向而在同一方向极化的中央驱动型压电变压器,作为液晶面板的背光用换流器实用化,需要可一致控制两根冷阴极管的电路,而现在针对这种电路的开发也在进行之中,因此,针对上述输出部在同一方向极化的压电变压器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然而,另一方面,在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虽然有文献评估过输出部沿长度方向逆向极化的变换效率相对于中央驱动型压电变压器的整体长度与输入部长度的比的特性影响,或有文献讨论过输出部沿长度方向而在同一方向极化的中央驱动型压电变压器,但却没有关于实际制作输出部沿长度方向而在同一方向极化的中央驱动型压电变压器,评估电极的设计对效率特性的影响,并检讨其实用化的可行性的文献。
在上述输出部沿长度方向而在同一方向极化的中央驱动型压电变压器中,根据其电极的设置方式,会有无法获得充分的效率,且发热量变大的情况。若压电变压器的效率过低,则在使用装有此变压器的电气机器时,消耗电力会因而增加。特别是,如果在笔记型计算机等机器中使用效率低的压电变压器,消耗电力会变大而使电池寿命缩短。此外,也会产生因发热而使压电变压器本身功能的可靠性下降,并且发热对周围组件或机器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因此,为了能配合实现笔记型计算机中要求特别高的电池的高寿命化,同时为了能在机器使用时抑制压电变压器的发热提高变压器本身与周边机器的可靠性,必须提高压电变压器的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连接高管电压的冷阴极管等,输出部沿长度方向而在同一方向极化,且具有高效率的压电变压器。
解决问题的手段(1)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变压器是一种包含输入部,其具有在矩形压电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设置的厚度方向叠层的输入电极;一对输出部,其沿上述长度方向以夹住上述输入部的方式设置;以及输出电极,其设置于上述各输出部的端部;并且上述输入部在输入电极间沿厚度方向极化,而上述输出部沿上述长度方向而在同一方向极化,并以半波长模式动作的压电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若上述压电体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为L1,上述输入部的上述长度方向的长度为L2,而任意一侧的上述输出电极的上述长度方向的长度为L3时,L1、L2及L3满足0.1≤(4L2-L3)/4L1≤0.5的关系。
如此,本发明中,针对压电体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1、输入部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2及任意一侧的输出电极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3,将(4L2-L3)/4L1设为自0.1至0.5的值。
因此,本发明所涉及的压电变压器的效率可维持在约94%至96%的高水平。其结果,电气机器在使用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变压器的情况下,可降低其消耗电力,也可追求笔记型计算机中要求特别高的电池的高寿命化。并且,也可抑制发热,提升压电变压器本身的功能的可靠性,并防止发热对周围组件或机器产生不良影响。此外,特别是在连接作为液晶面板的背光的2根冷阴极管的情况下,更可作为高效率的换流器而组装至抑制因寄生电容所产生的电力损失的点亮驱动装置的电路中。
此外,由于在上述式子的范围内,可以稳定地维持高效率,因此可轻易地量产具有设计功能的压电变压器,并提高制造过程中的合格品率。并且,可考虑与升压比等其它特性的关系容易的选择最佳值。
(2)并且,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变压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出电极仅形成于上述各输出的端面,若上述压电体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为L1,上述输入部的上述长度方向的长度为L2时,L1及L2满足0.1≤L2/L1≤0.5的关系。
如此,由于将输出电极设于λ/2模式的振动的波峰位置,因此可提高升压比。此外,由于简化了输出电极的构造,因此可以减小输出电极的周边部分的残留应力。
(3)并且,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变压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出电极配置在上述各输出部的端部,沿上述压电体厚度方向内层部分叠层。
如此,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变压器的输出电极配置在各输出部的端部中,沿压电体厚度方向内层部分叠层。由此,可更加提高压电变压器的效率。
此外,该叠层的输出电极在压电变压器的制造过程中,可以与中央部的输入电极同时印刷,而不需要特别在压电体的两端面烧结电极的步骤。由此,可提高制造过程的生产效率。此外,在此情况下,虽然需要连接于输出电极的外部电极,但是其可在压电体烧成后,设置连接于输入电极的外部电极时,同时以一个步骤设置。
(4)并且,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将连接于上述输入电极的外部电极至少设置在平行于上述长度方向及厚度方向的上述输入部外面;而将连接于上述输出电极的外部电极设置在上述各输出部的两侧端面或平行于上述长度方向及厚度方向的上述输出部的外面的至少一面上。
如此,本发明中,将连接于输入电极的外部电极及连接于输出电极的外部电极分别设置于压电变压器的指定的面上。由此,在作为压电变压器的取出电极的外部电极的印刷制程中,例如,可在特定的面一起印刷,而仅以一次印刷即可完成外部电极的印刷步骤,进而达成制造过程的简化并降低成本。并且,也可同样地配合其它步骤的状况,以选择外部电极的设置面。此外,在将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变压器组入电路时,也可考虑空间及配置,来选择外部电极的设置面。其结果,可实现制造生产的高效化,以及提高构成电路时的兼容性。此外,由于输出电极与该外部电极设置成コ字型电极,更可以提高效率。
发明效果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变压器,可将效率维持在94%至96%的高水平。其结果,电气机器在使用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变压器的情况下,可降低其消耗电力,也可实现笔记型计算机中要求特别高的电池的高寿命化。并且,也可抑制发热,提升压电变压器本身的功能的可靠性,并防止发热对周围组件或机器产生不良影响。此外,特别是在连接作为液晶面板的背光的2根冷阴极管的情况下,更可作为高效率的换流器而组装至抑制因寄生电容所产生的电力损失的点亮驱动装置的电路中。
并且,由于在上述式子的范围内,可以稳定地维持高效率,因此可轻易地量产具有设计功能的压电变压器,并提高制造过程中的合格品率。此外,可考虑与升压比等其它特性的关系容易选择最佳值。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变压器,由于将输出电极设于λ/2模式的振动的波峰位置,因此可提高升压比。并且,由于简化了输出电极的构造,因此可以减小输出电极的周边部分的残留应力。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变压器,该输出电极配置在各输出部的端部中,沿压电体厚度方向内层部分叠层。由此,可更加提高压电变压器的效率。
此外,该叠层的输出电极在压电变压器的制造过程中,可以与中央部的输入电极同时印刷,而不需要特别在压电体的两端面烧结电极的步骤。由此,可提高制造过程的生产效率。此外,在此情况下,虽然需要连接于输出电极的外部电极,但是其可在压电体烧成后,涂布设置连接于输入电极的外部电极时,同时以一个步骤设置。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变压器,将连接于输入电极的外部电极及连接于输出电极的外部电极分别设置于压电变压器的指定的面上。由此,在作为压电变压器的取出电极的外部电极的印刷制程中,例如,可在特定的面一起印刷,而仅以一次印刷即可完成外部电极的印刷步骤,进而达成制造过程的简化并降低成本。并且,也可同样地配合其它步骤的状况,以选择外部电极的设置面。此外,在将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变压器组入电路时,亦可考虑空间及配置,来选择外部电极的设置面。其结果,可实现制造生产的高效化,以及提高构成电路时的兼容性。此外,由于输出电极与该外部电极设置成コ字型电极,更可以提高效率。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涉及的压电变压器的斜视图。
图2是显示输出部在同一方向极化的压电变压器的效率特性与L2/L1的值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涉及的压电变压器的斜视图。
图4是为显示输出部在同一方向极化的压电变压器的效率特性与(4L2-L3)/4L1的值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5(A)是实施例3涉及的压电变压器的俯视图;图5(B)是实施例3涉及的压电变压器的侧视图。
图6是已知一般的罗森型压电变压器的斜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
实施例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涉及的压电变压器的斜视图。图1所示的中央驱动型压电变压器1中,使用锆钛酸铅(PZT)系的陶瓷作为压电体的材料,而以银(Ag)作为电极。但是,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变压器所使用的材料并非限制于此,也可以使用钛酸钡(BaTiO3)等其它压电材料制造压电体,而以铂(Pt)、钯(Pd)、金(Au)、镍(Ni)或铜(Cu)等其它导体作为电极。
图1所示的压电变压器1的中央部中,设置有叠层输入电极2的输入部3,输入电极间的压电体在厚度方向被极化处理。沿着压电变压器1的长度方向,在输入部3的两侧有输出部4a及输出部5a,其分别沿长度方向而在同一方向即图中的P1及P2方向上被极化处理。
在此,就极化的方向,针对输出部在相反方向极化的压电变压器及输出部在同一方向极化的压电变压器做比较并说明。
输出部沿着长度方向而在相反方向极化的压电变压器,其2个输出电极上所产生的电压同相位,而由于连接在输出电极间的负载中并无电流流动,因此,即使具有将冷阴极管连接于压电变压器两端的输出电极间的结构,冷阴极管也不会点亮。因此,输出部在相反方向极化的压电变压器,在其两端的输出电极与GND间串联2根冷阴极管。假设在连接1根冷阴极管的情况下,需要输出电极施加+Vout的电压,则2根冷阴极管需要2Vout的电压,因此,液晶面板的背光的反射板及框体间的寄生电容所造成的电力损失是1根冷阴极管造成损失的四倍。
另一方面,输出部在同一方向极化的压电变压器,在两端的输出电极间串联2根冷阴极管,可以点亮冷阴极管。在此情况下,如果在一侧的输出电极上施加+Vout的电压,则在另一侧的输出电极上会施加有逆相位的-Vout的电压,其结果,在2根冷阴极管内则施加有2Vout的电压。然而,由于相对于GND的电位差停留在Vout,因此,可将液晶面板的背光的反射板或框体的寄生电容所造成的电力损失抑制在1根冷阴极管造成损失的两倍。
并且,在点亮用作大型液晶面板的背光的管电压较高的冷阴极管的情况下,相对于一般罗森型压电变压器中需施加Vlamp的管电压,输出部在同一方向分极的压电变压器中,也只要施加+Vlamp/2及-Vlamp/2的电压即可,可以抑制因寄生电容所造成的损失。
近年来,液晶面板有大型化的倾向,而有将用作为背光的冷阴极管做得更长,同时增高管电压的必要。若将管电压增高,寄生电容所产生的电力损失则会增加,因此,寄生电容所产生的电力损失则会成为换流器的消耗电力增大的一个原因。
另一方面,输出部在同一方向极化的压电变压器的输出阻抗,在频率为f、一侧输出的静电电容为C2的情况下,会成为1/(2πf·C2/2),而为输出部在相反方向极化的压电变压器的输出阻抗1/(2πf·2·C2)的四倍。因此,在使用串联的2根冷阴极管或高管电压的冷阴极管,且负载阻抗较大的情况下,优选使用输出部在同一方向极化的压电变压器。因此,输出部在相反方向极化的压电变压器与输出部在同一方向极化的压电变压器可以说是具有完全不同的特性。
由于上述理由,实施例1的压电变压器的输出部在同一方向被极化。
此外,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压电变压器中,在输出部4a的长度方向的整个端面上设有输出电极6a,而在输出部5a的长度方向的整个端面上设有输出电极7a。如此,由于将输出电极设于λ/2模式的振动的波峰位置,因此可提高升压比。并且,由于简化了输出电极的构造,因此可以减小输出电极的周边部分的残留应力。在压电变压器1的侧面上,设有连接在输入电极2上的外部电极8。
此外,如图1所示的压电变压器1中,针对该长度方向的整体长度L1及输入部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2,使L2/L1的值保持在0.1至0.5来设计压电变压器及其电极的长度。
由此,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变压器的效率可维持在约94%至96%的高水平。其结果,在将其使用于电气设备的情况下,可降低其消耗电力,也可实现笔记型计算机中要求特别高的电池的高寿命化。并且,也可抑制发热,提升压电变压器本身功能的可靠性,并防止发热对周围组件或机器产生不良影响。此外,特别是在连接作为液晶面板的背光的2根冷阴极管的情况下,更可作为高效率的换流器而组装至抑制因寄生电容所产生的电力损失的点亮驱动装置的电路中。
并且,由于在上述式子的范围内,可以稳定地维持高效率,因此可轻易地量产具有设计功能的压电变压器,并提高制造过程中的合格率率。此外,可考虑与升压比等其它特性的关系容易选择最佳值。
以下说明实施例1涉及的压电变压器的制作方法。由挤压成形法或刮刀法(doctor blade method)制作PZT系陶瓷印刷电路基板(greensheet),在该印刷电路基板的一面的中央部上,由网版印刷(screenprinting)印刷输入电极,在其它的印刷电路基板的一面的中央部上,也同样地印刷输入电极。将这些压电体板交互地叠层,压焊并烧成。其后,进行切断、研磨,由烧结银来设置连接至输入电极的外部电极以及输出电极。此时,如图1所示,在图中的压电变压器的侧面上,每隔一层将输入电极分别连接至对应的外部电极上。其次,在输入部的厚度方向及输出部的长度方向进行极化处理。通过这样的方法,制作实施例1涉及的压电变压器。
针对输出部在同一方向极化的压电变压器,改变相对于压电变压器长度方向的全长L1的输入部长度方向的长度L2,并测定其变换效率(变换効率)。图2为显示输出部在同一方向极化的压电变压器的效率特性与L2/L1关系的示意图。在此,图2纵轴所示的效率是指针对分别具有L2/L1值的压电变压器,使其频率变化时的最大效率。如图2所示,实施例1涉及的压电变压器的效率在L2/L1的值为0.26时,具有最大值。并且,也确认了当L2/L1的值在0.1至0.5的范围内时,可以稳定地维持94%至96%的高效率。特别是,更确认了当L2/L1的值在0.12至0.44的范围内时,可维持在95%以上的高效率。另一方面,当L2/L1的值小于0.1或大于0.5时,其效率相比最大效率大幅降低,而随着L2/L1的值的变化,其效率的变化也变得极不安定。
实施例2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涉及的压电变压器的斜视图。图3所示的中央驱动型压电变压器1中,使用锆钛酸铅(PZT)系的陶瓷作为压电体的材料,而以银(Ag)作为电极。此外,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变压器所使用的材料并非限制于此,也可使用钛酸钡(BaTiO3)等其它压电材料作为压电体,而以铂(Pt)、钯(Pd)、金(Au)、镍(Ni)或铜(Cu)等其它导体作为电极。
图3所示的压电变压器1的中央部中,设置有叠层输入电极2的输入部3,输入电极间的压电体系在厚度方向被极化处理。沿着压电变压器1的长度方向,在输入部3的两侧有输出部4b及输出部5b,其分别沿长度方向而在图中同一方向的P1及P2方向上被极化处理。输出部4b的长度方向端部上,设有叠层于厚度方向内层部分的输出电极6b,而在输出部5b的长度方向端部上,设有叠层于厚度方向内层部分的输出电极7b。此外,所谓端部,是指压电变压器的端面附近的部分。
如此,实施例2的压电变压器的输出电极,在各输出部的端部,叠层于压电体厚度方向的内层部分。由此,可更加提高压电变压器的效率。此外,该叠层的输出电极在压电变压器的制造过程中,可以与中央部的输入电极同时印刷,而不需要特别在压电体的两端面烧结电极的步骤。由此,可以提高制造过程中的生产效率。此外,在此情况下,虽然需要连接于输出电极的外部电极,但是其可在压电体烧成后,设置连接于输入电极的外部电极时,同时以一个步骤设置。
图3所示的压电变压器1的侧面上,设有连接于输入电极2的外部电极8,而在压电变压器1的两端面上,设有分别连接于输出电极6b及输出电极7b的外部电极9b及外部电极10b。
此外,图3所示的压电变压器1中,该长度方向的整体长度L1、输入部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2以及任意一侧的输出电极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3,保持(4L2-L3)/4L1的值在在0.1至0.5来设计压电变压器及其电极的长度。
由此,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变压器的效率可维持在约94%至96%的高水平。其结果,电气机器在使用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变压器的情况下,可降低其消耗电力。并且,也可抑制发热,提高压电变压器本身以及周边机器功能的可靠性。
并且,由于在上述式子的范围内,可以稳定地维持高效率,因此可轻易地量产具有设计功能的压电变压器,并提高制造过程中的合格品率。此外,可考虑与升压比等其它特性的关系容易选择最佳值。
以下说明实施例2涉及的压电变压器的制作方法。由挤压成形法或刮刀法制作PZT系陶瓷的印刷电路基板,在该印刷电路基板的一面的中央部上,通过网版印刷来印刷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而在其它的印刷电路基板的一面的中央部上,也同样地印刷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输出电极是由在所完成的实施例2涉及的压电变压器中,由为使其位于长度方向两端部而设计的网版印刷出来。将这些压电体板交互地叠层,压焊并烧成。其后,进行切断、研磨,并由烧结银分别设置连接至输入电极以及输出电极的外部电极。此时,如图3所示,在图中的压电变压器的侧面上,每隔一层将输入电极分别连接至对应的外部电极上。其次,在输入部的厚度方向及输出部的长度方向进行极化处理。以这样的方法,制作实施例2涉及的压电变压器。
针对输出部在同一方向极化的压电变压器,改变相对于压电变压器的全长L1及任意一侧输出电极长度方向的长度L3的输入部的长度L2,并测定其变换效率。各输出电极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设成两侧皆为L3,而L3的长度设计成压电变压器的全长L1的一定比例。图4为显示输出部在同一方向极化的压电变压器的效率特性与(4L2-L3)/4L1关系的示意图。在此,图4纵轴所示的效率是指针对分别具有(4L2-L3)/4L1值的压电变压器,使其频率变化时的最大效率。如图4所示,上述的压电变压器的效率在(4L2-L3)/4L1的值大约为0.26时,具有最大值。并且,也确认了当(4L2-L3)/4L1的值在0.1至0.5的范围内时,可以稳定地维持在94%至96%的高效率。特别是,更确认了当(4L2-L3)/4L1的值在0.12至0.44的范围内时,可维持在95%以上的高效率。另一方面,当(4L2-L3)/4L1的值未满0.1或大于0.5时,其效率相比最大效率大幅降低,而随着(4L2-L3)/4L1的值的变化,其效率的变化也变得极不安定。
实施例3图5(A)为实施例3涉及的压电变压器的俯视图,图5(B)为实施例3的压电变压器的侧视图。如图5所示,实施例3涉及的压电变压器,将叠层的输入电极2及叠层于压电变压器长度方向两端的内层部分的输出电极6b以及输出电极7b,在压电变压器的特定侧面上,分别连接于外部电极8、外部电极9c以及外部电极10c。实施例3涉及的压电变压器的制作方法虽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然而由于设计成如上所述的结构,因此,在作为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的取出电极的各个外部电极的印刷步骤中,可在设置外部电极的特定侧面上,仅由一次的印刷即可完成外部电极的印刷,从而可以简化制造过程并降低成本。
此外,实施例3涉及的压电变压器中,虽然将所有外部电极设置于特定的侧面,但是也可配合其它步骤的实际状况来选择外部电极的设置面。并且,在将本发明的压电变压器组入电路时,也可以考虑空间及配置,来选择外部电极的设置面。其结果,可实现制造生产的高效化,以及提高构成电路时的兼容性。此外,由于输出电极与该外部电极设置成“コ”字型电极,更可以提高效率。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变压器以λ/2的模式动作,但在以3λ/2模式动作的压电变压器中,也存在可获得稳定高效率的(4L2-L3)/4L1的值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压电变压器,该压电变压器是一种包含输入部,其具有在矩形压电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厚度方向叠层的输入电极;一对输出部,其沿上述长度方向以夹住上述输入部的方式设置;以及输出电极,其设置于上述各输出部的端部;且上述输入部在输入电极间沿厚度方向极化,而上述输出部沿上述长度方向而在同一方向极化,并以半波长模式动作的压电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若上述压电体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为L1,上述输入部的上述长度方向的长度为L2,而任意一侧的上述输出电极的上述长度方向的长度为L3时,L1、L2及L3满足0.1≤(4L2-L3)/4L1≤0.5的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变压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出电极仅形成于上述各输出端面,若上述压电体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为L1,上述输入部的上述长度方向的长度为L2时,L1及L2满足0.1≤L2/L1≤0.5的关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变压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出电极叠层于上述各输出部的端部中,沿上述压电体厚度方向的内层部分上。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压电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将连接于上述输入电极的外部电极至少设置在平行于上述长度方向及厚度方向的上述输入部外面;将连接于上述输出电极的外部电极设置在于上述各输出部的两侧端面或平行于上述长度方向及厚度方向的上述输出部的外面的至少一面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连接高管电压的冷阴极管等,输出部沿长度方向而在同一方向极化,且具有高效率的压电变压器。该压电变压器包含输入部(3),其具有在矩形压电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厚度方向叠层的输入电极(2);一对输出部(4b、5b),其沿长度方向以夹住输入部(3)的方式设置;以及输出电极(6b、7b),其设置于各输出部(4b、5b)的端部;其中输入部(3)在输入电极(2)间沿厚度方向极化,而输出部(4b、5b)沿长度方向而在同一方向极化,并以半波长模式动作;若压电体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为L
文档编号H01L41/107GK1853286SQ20048002704
公开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30日
发明者藤村健, 外山正明 申请人:太平洋水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