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器防冲击平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0086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接触器防冲击平衡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器防冲击平衡机构,属于船用低压电器接触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接触器在重要场合使用中,出现断电时衔铁不释放的问题,究其原因为接触器防冲击机构在动作时有一定阻力;当阻力大于反力弹簧力时,使接触器断电时衔铁无法释放。
对接触器机构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其防冲击机构采用单轴平衡机构,通过长轴与衔铁相联,由平衡件和衔铁的平衡来实现防冲击性能。
从防冲击机构的受力来看,衔铁的运动因受机构的限制,有一个侧向分力F2,该力对长轴在支架中的运动产生阻力,阻碍衔铁的运动,以机构不灵活、摩擦力大等形式表现出来。在寿命试验中出现机构不灵活和经常卡死现象。在吸合时,由于线圈的电磁力足够大,足以克服扭矩的作用,因此不会影响接触器的正常吸合,但还是会增加有关零件的磨损;在释放时,反力弹簧和触头弹簧的力要比吸合时的电磁力小得多,在进行一定次数的操作后,部分零件的磨损和变形又增加了释放的反力,因而随机出现不释放故障的可能就越来越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器防冲击平衡机构,该防冲击平衡机构,结构简单,设计构思精巧,接触器防冲击效果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结构采用衔铁和平衡件冲击时冲击力抵消的方案,利用正、反面均布置连杆和转盘,成对称布置,它平衡了连杆加在长轴上的侧向分力,使水平方向的两个分力F21和F22的合力为0。水平方向的分力的减少,在支架导槽中产生的摩擦力也相对减少,便于机构的运动,提高机构的操作寿命。另外,将连杆和转盘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又使结构的耐冲击强度有较大的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接触器防冲击平衡机构的改进,将连杆和转盘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又使结构的耐冲击强度有较大的增加,适应了舰船实际需要。


图1为现有技术的接触器防冲击平衡机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防冲击平衡机构示意图;图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防冲击平衡机构运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比较详细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接触器防冲击平衡机构示意图;参照图2,这是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防冲击平衡机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平衡件7、衔铁8、连杆1、转盘2、支架3、长轴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冲击平衡机构的平衡件1与衔铁2质量接近,布置于机构两侧,连杆1、转盘2的背面,还设有对称的连杆5、转盘6,其安装与它们相反方向,成对称布置;
铆接在连杆1上的轴销插在转盘2的孔中,转盘2绕固定轴转动,固而将连杆1限制在一个平面内作上下移动,一个平衡1的向上运动必然使另一个平衡5向下运动。
参照图3、图4、图5,这是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防冲击平衡机构运行示意图。其运动过程如下a)打开位置b)中间位置c)闭合位置。
防冲击机构包括平衡件、衔铁、转盘、连杆和轴销,铆接在连杆上的轴销插在转盘的孔中,转盘绕固定轴转动,因而将连杆限制在一个平面内作上下移动,一个平衡的向上运动必然使另一个平衡向下运动,在冲击时,铁芯和衔铁受到的惯性力使两个平衡同时产生向同一方向的惯性力,因而阻止了铁芯的运动,实现了防冲击功能。吸合时铁芯和衔铁用长轴与防冲击机构连接,线圈产生的电磁力使铁芯向上运动又通过该机构,使衔铁向下运动从而铁芯和衔铁吸合,完成接触器的接通任务。释放时线圈断电,通过反力弹簧和触头弹簧的作用,将铁芯和衔铁推开,从而完成接触器的断开任务。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参照上述的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其中可作各种变化和修改而在广义上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以并非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的实施例的变化、变形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接触器防冲击平衡机构,包括平衡件(7)、衔铁(8)、连杆(1)、转盘(2)、支架(3)、长轴(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冲击平衡机构的平衡件(7)与衔铁(8)质量接近,布置于机构两侧,连杆(1)、转盘(2)的背面,还设有对称的连杆(5)、转盘(6),其安装与它们相反方向,成对称布置;铆接在连杆(1)上的轴销插在转盘(2)的孔中,转盘(2)绕固定轴转动,固而将连杆(1)限制在一个平面内作上下移动,一个连杆(1)的向上运动必然使另一个连杆(5)向下运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器防冲击平衡机构,包括平衡件、衔铁、连杆、转盘、支架、长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冲击平衡机构的平衡件与衔铁质量接近,布置于机构两侧,连杆、转盘的背面,还设有对称的连杆、转盘,其安装与它们相反方向,成对称布置;铆接在连杆上的轴销插在转盘的孔中,转盘绕固定轴转动,固而将连杆限制在一个平面内作上下移动,一个连杆的向上运动必然使另一个连杆5向下运动。
文档编号H01H50/30GK2867570SQ200520047760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0日
发明者魏东, 庄火庚, 王炫 申请人: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