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传输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408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信号传输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号传输线,尤指一种呈平板状,且可以卷曲的型态的信号传输线。
背景技术
信号传输线主要是指用在如连接话机与话筒的连接线,或是作为计算机信号的传输线等。请参阅图1及图2,现有的信号传输线1a呈一圆柱状,其包括一绝缘体11a、一编织层12a、一锡箔13a、一尼龙丝14a、一地线15a、多数个绝缘层16a、二信号线17a、18a及二电源线19a、20a。
其中该绝缘体11a包覆于该信号传输线1a的最外层,该绝缘体11a以PVC材质制成,具有良好的绝缘效果。该编织层12a设置于该绝缘层11a的内侧。该地线15a及该锡箔13a设置于该编织层12a内,该地线15a并设置于该锡箔13a及该编织层12a之间。该尼龙丝14a设置于该锡箔13a内,其具有增加该信号传输线1a之弹性拉伸的效果。该二信号线17a、18a及该二电源线19a、20a设置于该尼龙丝14a内,该等绝缘层16a分别包覆于该二信号线17a、18a及电源线19a、20a外,用以避免干扰。使用时可在该信号传输线1a一端接设一信号插接头3a。
上述现有的信号传输线虽然具有良好之信号传输效果,然而其外形呈圆筒状,在卷收时十分占空间,线体无法有效的收藏于机器本体,需另外放置,使用者若需携带机器外出,还需要携带许多接线,装设耗时、容易遗失且十分占空间。若是埋设作为铺线,更会造成铺设地区突起,破坏装潢美观,且容易绊倒行人,十分不便。
再者,该信号传输线外形呈圆筒状,个体之间的距离过小容易相互干扰,且圆筒状线体弯折时,容易因为线体弯折导致信号传输不良,因此多需添加尼龙丝加强其拉伸力,提高制作成本。
由上可知,上述现有的信号传输线,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陷存在,而可待加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号传输线,其外形呈平板状且可卷曲的型态,可利用卷线盒卷收,各线体依序排列不会相互干扰,铺设时不会造成隆起破坏装潢,且可以收藏于机体内节省空间,并不需设置编织层,而能使结构简化,节省材料,降低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号传输线,其在制作时不需加入尼龙丝,也能拥有良好的拉伸力。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信号传输线,该信号传输线呈平板状且可卷曲的型态,包括一绝缘体,其位于该信号传输线最外层;一铝箔麦拉带,其包含一铝箔层及一麦拉层,该铝箔麦拉带设置于该绝缘体内;二信号线,其设置于该铝箔麦拉带内;一地线,其接触该铝箔麦拉带的铝箔层;至少一第一绝缘层,其包覆于该二信号线外缘,该第一绝缘层设置于该二信号线与该铝箔麦拉带之间;二电源线,其设置于该绝缘体内;以及二第二绝缘层,其分别包覆于该二电源线外缘,该二第二绝缘层设置于该二电源线与该绝缘体之间。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是现有技术的信号传输线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现有信号传输线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信号传输线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信号传输线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信号传输线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信号传输线又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信号传输线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信号传输线再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1a 信号传输线11a 绝缘体12a 编织层13a 锡箔 14a 尼龙丝15a 地线 16a 绝缘层17a 信号线18a 信号线19a 电源线20a 电源线3a 信号插接头1 信号传输线11 绝缘体 12 铝箔麦拉带121 铝箔层122 麦拉层13 信号线 14 信号线15 电源线 16 电源线17 第一绝缘层 18 第二绝缘层19 地线2 信号插接头3 USB插接头4 卷线盒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信号传输线,该信号传输线1包括一绝缘体11、一铝箔麦拉带12、二信号线13、14及二电源线15、16,其中该绝缘体11位于该信号传输线1最外层,该绝缘体11是以PVC材质制成的PVC件,具有良好的热可塑性。
该铝箔麦拉带12设置于该绝缘体11内,该铝箔麦拉带12包含有一铝箔层121及一麦拉层122,该铝箔层121及麦拉层122分别设置于内层及外层,而能作为导电层及绝缘层。
该二信号线13、14设置于该铝箔麦拉带12内,以利用该铝箔麦拉带12包覆该二信号线13、14。该铝箔麦拉带12内部设有一地线19,该地线19接触该铝箔麦拉带12内层的铝箔层(导电层)121,藉以达成接地。
该二信号线13、14外缘分别包覆一第一绝缘层17,该二信号线13、14外的第一绝缘层17为分离的设计,亦即该二信号线13、14外缘分别包覆一第一绝缘层17。该二第一绝缘层17是以具有良好热可塑性的发泡PE材质制成的PE件,该二第一绝缘层17设置于该二信号线13、14与铝箔麦拉带12之间。
该二电源线15、16设置于绝缘体11内,且分别设置于该铝箔麦拉带12外的二侧适当间距处,该二电源线15、16外缘分别包覆一第二绝缘层18,该第二绝缘层18是以具有良好热可塑性的发泡PE材质制成的PE件,该第二绝缘层18设置于该二电源线15、16与绝缘体11之间。
该信号传输线1呈平板状且可卷曲的型态,该信号传输线1的宽度a为4.5~8mm;藉由上述的组成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信号传输线。
另,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该二电源线15、16位于该铝箔麦拉带12外的同一侧;其它部分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再予以赘述。
另,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该二信号线13、14外的第一绝缘层17为一体成型的设计,亦即该二信号线13、14外缘共同包覆一第一绝缘层17;其它部分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再予以赘述。
另,请参阅图7,该信号传输线1的二端可分别固设一信号插接头2和一USB插接头3,并可将信号传输线利用卷尺的原理使其容置于一卷线盒4内,以便利收藏。
另,请参阅图8,在本实施例中,该铝箔麦拉带12设置于该绝缘体11外,该铝箔麦拉带12的铝箔层121及麦拉层122分别设置于外层及内层,该地线19设于该铝箔麦拉带12外部,该地线19接触该铝箔麦拉带12外层的铝箔层(导电层)121,藉以达成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信号传输线1外形呈平板状且可卷曲的型态,故可利用卷线盒卷收,使各线体依序排列不会相互干扰,铺设时不会造成隆起破坏装潢,并可以收藏于机体内节省空间,且本实用新型将不需加入编织层,能使结构简化,节省材料,降低制作成本。再者,本实用新型于制作时不需加入尼龙丝,亦能拥有良好的拉伸力,此尼龙丝的省略,更能使结构简化,节省材料,降低制作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做的任何修改或变化,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信号传输线,该信号传输线呈平板状且可卷曲的型态,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体,其位于该信号传输线最外层;一铝箔麦拉带,其包含一铝箔层及一麦拉层,该铝箔麦拉带设置于所述绝缘体内;二信号线,其设置于所述铝箔麦拉带内;一地线,其接触所述铝箔麦拉带的铝箔层;至少一第一绝缘层,其包覆于所述二信号线外缘,该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二信号线与铝箔麦拉带之间;二电源线,其设置于所述绝缘体内;以及二第二绝缘层,其分别包覆于所述二电源线外缘,该二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二电源线与绝缘体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为PVC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麦拉带的铝箔层及麦拉层分别设置于内层及外层,所述地线设于铝箔麦拉带内部,该地线接触铝箔麦拉带内层的铝箔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麦拉带的铝箔层及麦拉层分别设置于外层及内层,所述地线设于铝箔麦拉带外部,该地线接触铝箔麦拉带外层的铝箔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信号线外的第一绝缘层彼此分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信号线外的第一绝缘层为一体成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为发泡PE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电源线分别设置于所述铝箔麦拉带外的二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电源线位于该铝箔麦拉带外的同一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为发泡PE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线的宽度为4.5~8mm。
专利摘要一种信号传输线,该信号传输线呈平板状且可卷曲的型态,包括一绝缘体、一铝箔麦拉带、二信号线、一地线、至少一第一绝缘层、二电源线及二第二绝缘层,该绝缘体位于该信号传输线最外层,该铝箔麦拉带设置于该绝缘体内,该二信号线设置于该铝箔麦拉带内,该地线接触该铝箔麦拉带的铝箔层,该第一绝缘层包覆于该二信号线外缘,该二电源线设置于该绝缘体内,该二第二绝缘层分别包覆于该二电源线外缘;藉此,可构成一容易卷收及铺设且节省材料的信号传输线。
文档编号H01B7/00GK2874725SQ200520127819
公开日2007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日
发明者解文隆 申请人:解大治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