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3379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键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于便携式电话、PDA、车辆导航装置、汽车音响装置等各种电气·电子设备的操作部中的按键开关用的按键板,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从设置在设备的框体上的一个操作开口使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键顶露出来使用的按键板。
背景技术
公知有如下这样的按键开关例如图14所示的便携式电话101那样,根据操作部的小型化和外观设计方面等的要求,从形成在框体101a的一个操作开口101b,使按键板102的多个键顶103以密集状态露出。由于这样的按键板102的保持键顶103的基片104是仅用硅橡胶等柔软的橡胶状弹性体形成的,故在使用便携式电话101时,例如使其竖立起来,或如图15所示那样使其向下倒时,则基片104负担不了键顶103的重量,从而整体上会发生变形。这样,在基片104的按压件104a和设置在基板105上的金属碟形弹簧105a之间会产生错位,从而会发生即使按压了键顶103,也不能进行输入这样的操作不良。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人提出了例如JP特开2004-319396号公报中图16所示的按键板112、JP特开2004-362891号公报中图17所示的按键板122。这些按键板112、122由于具备用树脂薄膜或硬质树脂板等加强部件构成的加强部114b、124b对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的基部114a、124a进行了加强的基片114、124,故即使倒放便携式电话101,按键板112、122也不会发生变形。
设置了加强部114b、124b的按键板112、122能够防止按键板112、122整体变形的发生。但是,当键顶113、123被向斜下方按压,即被斜压时,若施加使键顶113、123向侧面偏移的力,则如图18所示那样,在按键板122上,键顶123会向侧面发生大的摇动,或如图19所示那样,键顶123彼此会发生重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键顶发生很大的摇动或发生重叠的问题而研制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进行使键顶向侧面偏移的操作、键顶也不会发生很大地摇动或重叠这样过度的变动的、具有稳定感的按键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板,具有键顶,该键顶具有从形成在设备的框体上的操作开口露出的表层部、和从表层部的底面中央突出的固定突起;基片,该基片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具有在将固定突起固定的同时以使键顶能够按压变位的方式浮动支承键顶的可动膜、和载置在基板上的支承脚,其特征在于,具备有制止板,该制止板具有使键顶的固定突起贯通的同时、开口边缘贴近固定突起的侧方的开口,该制止板在键顶向侧方移动时与键顶抵接,限制键顶向侧方移动。
本发明的按键板具有键顶,该键顶具有从形成在设备的框体上的操作开口露出的表层部、和从表层部的底面中央突出的固定突起;基片,该基片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具有在将固定突起固定的同时以使键顶能够按压变位的方式浮动支承键顶的可动膜、和载置在基板上的支承脚,由于该按键板设置了具有使键顶的固定突起贯通的同时、开口边缘贴近固定突起侧方的开口的制止板,所以可以在将制止板配置在基片和键顶之间的同时,将键顶和基片固定。另外,由于设置了在键顶向侧方移动时与键顶抵接而限制键顶向侧方移动的制止板,所以键顶向侧方的移动被限制住了,从而键顶不会发生大的摇动,并且,由于制止板位于键顶和基片之间,所以能够使进行按压操作的键顶难于藏入其相邻的键顶。因此,即使向侧方按压键顶,键顶也不会发生大的摇动,或藏入其他的键顶的下面,从而能够得到不会发生过度变动的具有稳定感的按键板。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板,具有键顶,该键顶从形成在设备的框体上的操作开口露出;基片,该基片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具有从表面突出并固定在键顶上的固定突起、以使键顶能够按压变位的方式浮动支承着键顶的可动膜、载置在基板上的支承脚,其特征在于,具备有制止板,该制止板具有使基片的固定突起贯通的同时、开口边缘贴近固定突起的侧方的开口,该制止板在键顶向侧方移动时与固定突起抵接,限制键顶向侧方移动。
本发明的按键板具有键顶,该键顶从形成在设备的框体上的操作开口露出;基片,该基片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具有从表面突出并固定在键顶上的固定突起、以使键顶能够按压变位的方式浮动支承着键顶的可动膜、载置在基板上的支承脚,由于设置了具有使基片的固定突起贯通的同时、开口边缘贴近固定突起侧方的开口的制止板,所以键顶向侧方的移动被限制,从而键顶不会发生大的摇动,并且,由于制止板位于键顶和基片之间,所以能够使进行按压操作的键顶难于藏入其相邻的键顶。因此,即使向侧方按压键顶,键顶也不会发生大的摇动,或藏入其他的键顶的下面,从而能够得到不会发生过度变动的具有稳定感的按键板。
在本发明中,可以形成在键顶向侧方移动时、键顶的固定突起或基片的固定突起抵接于制止板的开口边缘的按键板。即使无意中向侧方按压了键顶,在键顶发生大的偏移之前,由于固定突起抵接于制止板的开口边缘,键顶不会发生大的摇动,或藏入其他键顶的下面。因此,能够得到具有稳定感的按键板。
或是,可以形成在制止板上设置有从制止板的表面向键顶的侧方突出来限制键顶向侧方移动的边界突起的按键板,由于在制止板上设置了从其表面向键顶的侧方突出来限制键顶向侧方移动的边界突起,所以即使无意中向侧方按压了键顶,在键顶发生大的偏移之前,由于键顶抵接于制止板的边界突起,所以键顶不会发生大的摇动,或藏入其他键顶的下面。因此,能够得到具有稳定感的按键板。
而且,本发明可以形成在按压操作键顶时、基片的可动膜从制止板离开的按键板。由于在按压操作键顶时,基片的可动膜从制止板离开,可动膜不受制止板的约束,能够进行充分的变形。因此,可以可靠地进行键顶的按压操作。使制止板的开口变小也是相同的,若制止板的开口变小,不仅能够可靠地进行按压操作,由于在键顶向侧方移动时,键顶会立刻接触于制止板的开口边缘,所以能够得到键顶不会发生大的摇动或藏入其他键顶的下面的、具有稳定感的按键板。
另外,本发明可以形成制止板的开口大于键顶的固定突起而小于键顶的按键板。由于制止板的开口大于键顶的固定突起而小于键顶自身,在键顶的固定突起固定在基片的可动膜上的按键板中,能够形成制止板被夹在键顶和基片之间、即使未固定在键顶和基片上而不会掉出的结构。
而且,能够形成制止板不与基片相固定而载置在基片上的按键板。由于制止板不与基片相固定,所以基片可以不受制止板的约束而进行变动,能够通过可动膜的充分变形而可靠地进行键顶的按压操作。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形成制止板固定于基片的支承脚的按键板。由于制止板固定在基片的支承脚,所以可以防止基片和制止板之间的错位。另外,即使支承脚与制止板固定,由于对基片的可动膜的变动没有影响,所以能够确保可动膜的充分变形,能够可靠地进行键顶的按压操作。
或者,可以形成在制止板和基片双方均具有与设置在设备的框体上的位置确定突起相嵌合的安装孔的按键板。若在制止板和基片双方均具有与设置在设备的框体上的位置确定突起相嵌合的安装孔,则通过将该位置确定突起嵌合在制止板、基片双方的安装孔中,能够固定制止板和基片双方,使其位置一致、不移动。由此,即使不固定制止板和基片,也能够防止制止板和基片的错位。
另外,可以形成在基片的表面具有遮光层的按键板。在基片的表面设置遮光层,通过用遮光层覆盖与键顶和键顶之间、或键顶和设备的操作开口之间相当的部位,可以形成不从这些部位漏光的照光式按键板。
另外,可以形成基片的表面为一平面的按键板。若基片的表面为一平面,则当在基片的表面设置遮光层或着色层等各种附加层时,能够用通常的印刷方法简单地形成这些层。因此,可以制成价格便宜的按键板。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键顶不发生大的摇动或重叠的键顶过度变动的、具有稳定感的按键板。
本发明的内容并不限于以上的说明,关于该发明的优点、特征、还有用途,可参照附图,通过以下说明更加明确。另外,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的适当变更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俯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仰视图。
图3是图1的按键板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以正确的方向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板进行了按压操作时的示意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键顶和制止板的间隔的示意剖视图。
图6是以正确的方向对以往的按键板进行了按压操作时的示意剖视图。
图7是表示以往的按键板的键顶和加强部的间隔的示意剖视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更例的按键板的相当于图3的剖视图。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相当于图3的剖视图。
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相当于图3的剖视图。
图11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相当于图3的剖视图。
图1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更例的按键板的相当于图3的剖视图。
图13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变更例的按键板的相当于图3的剖视图。
图14是便携式电话的外观图。
图15是表示使安装了以往的按键板的便携式电话倾倒的状态的概略剖面图。
图16是以往的按键板的相当于图3的剖视图。
图17是其他的以往的按键板的相当于图3的剖视图。
图18是向侧面按压图17中表示的以往的按键板的键顶时的示意剖视图。
图19是以斜向按压图17中表示的以往的按键板的键顶的端部时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是标记部分和部件的标记。另外,对于与之前已说明过的例子共通的结构、在各实施方式中共通的结构,附有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作为各种设备的一个例子,针对适用于便携式电话101的按键开关用的按键板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图1~图3、图8)图1、图2分别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板10的俯视图、仰视图。另外,图3表示图1的III-III线剖视图。如这些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按键板10是由键顶13和基片16、及设置在键顶13和基片16之间的制止板17构成。
键顶13是显示文字和符号等并进行输入操作的部分,成为由形成键顶13的表面侧并从便携式电话101的框体101a露出的表层部13a、和从该表层部13a的底面中央突出的固定突起13b构成的一体形状。对于键顶13,通常使用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等硬质树脂,但也可以使用硅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等橡胶状弹性体。当制造所谓照光式的键顶13时,可以使用聚碳酸酯等透明的材料,通过以除去文字状来实施表面装饰,基于让设备101内部的光源点亮来给文字部分照光。
基片16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表面形成为平坦的面,在底面,对设置在电路基板等基板105上的金属碟形弹簧105a进行按压的按压件16a和载置在基板105上的支承脚16b从平坦面突出。与键顶13相固定的固定部分和其周围形成以使键顶13可按压变位的方式浮动支承键顶13的可动膜16c。
作为用于基片16的材料,除硅橡胶以外,还可列举出苯乙烯类、酯类、氨基甲酸乙酯类、烯烃类、酰胺类、丁二烯类、乙烯-醋酸乙烯类、氯乙烯类、氟橡胶类、橡胶基质类、聚氯乙烯类等热塑性弹性体。
制止板17在键顶13非预期地向侧方移动时,与键顶13抵接,限制键顶13过度地向侧方移动,在这里,制止板17还具有作为加强防止按键板10整体变形的加强材料的功能。制止板17形成为在平板状的一张板上具有多个开口17a的形状,使键顶13的固定突起13b贯通于该开口17a,使开口17a的开口边缘贴近固定突起13b的侧方,该制止板17载置在基片16的表面上。制止板17的材料从抑制按键板10整体变形的观点考虑,优选刚性高的材料,可以使用金属薄板或硬质高分子材料等。
作为金属薄板,优选采用不锈钢或铝等。这是由于其加工性和强度、防锈性、热传导性优良,另外,不易在按键板10产生静电,从而能够实现防止由于发生静电而导致的误输入。其厚度从加强按键板10整体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1mm以上,从对键顶13的按压负荷不过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5mm以下。
作为硬质高分子材料,优选弯曲模量为700kgf/cm2以上,更优选为7000kgf/cm2以上,可以列举出由聚碳酸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丙烯(polypropylene)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聚丙烯(polyacrylic)类共聚树脂、聚烯烃类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聚酯类树脂、环氧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酰胺树脂、硅类树脂等构成的硬质树脂板或硬质树脂薄膜、或烯烃类、苯乙烯类、酯类、氨基甲酸乙酯类、酰胺类等硬质热塑性弹性体。
硬质高分子材料的厚度,从按键板10整体加强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15mm以上,从对键顶13的按压负荷不至于过大,使操作性良好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5mm以下。特别是,当为硬质树脂板时,可以形成0.15mm~0.5 mm的薄板,当为热塑性弹性体时,可以形成0.5 mm~1.5mm比较厚的厚板。
键顶13和基片16、还有与制止板17的接合,是通过键顶13的固定突起13b贯通制止板17的开口17a,并在与基片16的可动膜16c之间用粘合剂(未图示)固定而进行的。这样,制止板17与键顶13和基片16并不相固定而被载置在基片16的表面上。但是,由于制止板17的开口17a大于键顶13的固定突起13b而小于键顶13的表层部13a,所以制止板17不会从键顶13和基片16之间脱落。另外,键顶13的固定突起13b的侧方的宽度比开口17a的宽度稍小,固定突起13b的端部和开口17a的开口边缘的间隔(固定突起13b和开口17a的间隙的宽度)优选为0.05mm~0.3 mm。另外,在按键板10的周围,分别在基片16和制止板17上设置有贯通这两者的安装孔10a、10a,通过让由设置在设备101上的销(未图示)等形成的位置确定突起贯通安装孔10a、10a并嵌合于安装孔10a、10a,来将基片16和制止板17固定在正确的位置,同时可以将按键板10定位在设备101上的正确的位置而进行固定。
为了制造按键板10,首先,将键顶13、基片16、制止板17分别成形为预先规定的形状。接着,使用合适的夹具,将多个键顶13以规定的间隔进行配置之后,在对制止板17进行定位的同时,将其配制在键顶13的底面侧。然后,在基片16的可动膜16c上,或者在键顶13的固定突起13b的底面上涂敷粘合剂。接着,使制止板17和键顶13与基片16相对,将键顶13的固定突起13b和可动膜16c相重叠地粘合。这样制得按键板10。
下面,针对此按键板1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作为对键顶13的正确输入操作,即当以与键顶13的表面的水平方向垂直的方式按下键顶13的表面来进行按压操作时,由于基片16与制止板17没有相固定,所以在该按压方向与制止板17相重合,即使是以比开口17a宽图中L的宽度形成的可动膜16c,如图4所示,基片16不受制止板17的约束,其可动膜16c从制止板17的开口17a的开口边缘离开间隔而充分地弯曲、延伸,从而实现流畅的输入操作。与此相对,当无意中对键顶13进行的操作,即向侧方进行按压操作时,如图5所示,由于固定突起13b和开口17a之间的间隔D1较窄,当固定突起13b发生了D1的变位时,就会立即与从基片16的表面突出设置的制止板17的开口17a接触,从而不能继续向侧方移动。因此,键顶13不会发生大的摇动。
关于这点,为了比较,参见图17所示的以往的按键板122,如图6所示,在进行正确的按压操作时,可动膜的变位与按键板10几乎没有差别。但是,如图7所示,在按键板122中,若向侧方无意地进行按压操作,则由于键顶123的固定突起123b和加强部124b之间的间隔D2宽,所以固定突起123b的变位大,因而具有向横向产生摇动的可能性。即,可知按键板10与按键板122相比,在防止摇动方面更优。
下面,用图8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变更例。在图8所示的按键板20中,在基片16的表面设置了遮光层28。当制作所谓的照光式键顶时,若制止板17是用金属薄板等形成的,具有遮光性,则没有必要设置遮光层28,但当用透明的硬质树脂板等形成制止板17时,通过设置遮光层28,可以得到不从键顶13彼此的间隙漏光的高品质的按键板20。由于基片16的表面平坦,遮光层28可以采用能遮挡光的油墨,通过通常的印刷方法简单地形成。
第二实施方式(图9)图9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板30的剖视图。按键板30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按键板10的不同之处在于制止板37的形状。即,按键板30的制止板37具有边界突起37b,该边界突起37b从制止板37的表面呈板状突出至键顶13的表层部13a的侧方,并且该边界突起37b的前端位于相邻的2个表层部13a的外周面13c之间。制止板37可以通过高分子材料的射出成型简单地得到。
具有这样的制止板37的按键板30,即使设置在制止板37上的开口37a与键顶13的固定突起13b之间的间隔较宽,在无意中进行了键顶13的侧方操作时,在键顶13发生大的移动之前,由于键顶13的外周面13c立即接触到制止板37的边界突起37b,因此可以防止键顶13发生大的摇动,或与其他的键顶13相重叠。
第三实施方式(图10)图10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板40。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板10、20、30不同,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板40中,键顶43具有仅由没有固定突起的表层部43a构成的形状,基片46是具有从其表面突出并与键顶43相固定的基台部46d的按键板。
在按键板40中,当无意中向侧方进行了移动操作时,基台部46d会抵接于制止板17,从而键顶43不会发生大的摇动,或与其他的键顶43相重叠。
第四实施方式(图11)图11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按键板50。按键板50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板40的不同之处在于制止板37的形状以及在基片46的表面设置了遮光层28的结构。即,按键板50的制止板37具有边界突起37b,该边界突起37b从制止板37的表面呈板状突出至键顶43的表层部43a的侧方,并且该边界突起37b的前端位于相邻的2个表层部43a的外周面43c之间。并且,通过透明的硬质树脂的射出成型而被形成,经由设置在基片46的表面上的遮光层28而被装载。由于基片46的表面平坦,遮光层28可以采用能遮挡光的油墨而通过通常的印刷方法来形成。
具有制止板37的按键板30,即使是设置在制止板37上的开口37a与键顶13的固定突起13b之间的间隔较宽,在无意中向着键顶13的侧方进行了操作时,在键顶13发生大移动之前,由于键顶13的外周面13c立即接触于制止板37的边界突起37b,所以可以防止键顶13发生大的摇动或与其他的键顶13相重叠。而且,通过在基片46的表面设置遮光层28,即使制止板37是透明的,也能够得到不从键顶43彼此的间隙漏光的高品质的按键板50。
实施方式的变更例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更例中,遮光层28设置在基片16之上,但也可以设置在制止板17之上。另外,键顶13上的文字或符号等显示部的形成,除了实施除去文字印刷以外,还可以采用在键顶13的表面或背面进行文字印刷等各种公知的方法。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制止板17、37不与基片16、46相固定,但可以在基片16、46的支承脚16b、46b的表面与制止板17、37相固定。例如,图12表示按键板20的变更例的按键板60。在基片16的支承脚16b上的遮光层28的表面,通过粘合剂层69固定制止板17。另外,图13表示按键板40的变更例的按键板70。在基片46的支承脚46b的表面,通过粘合剂层79固定在背面设置有遮光层28的制止板17。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防止制止板17和基片16、46的错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制止板17、37也起到给按键板10、20、30、40、50、60、70整体赋予刚性的加强部件的作用,但也可以采用不起到加强按键板10、20、30、40、50、60、70刚性的作用的软质的材料。另外,也可以设置与制止板17、37不同的硬质树脂或金属制的加强部件。例如,也可以在按键板112、122上设置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制止板17、37。
也可以将键顶形成为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键顶13的形状,将基片形成为第三实施方式所示的基片46的形状,将键顶13的固定突起13b与基片46的基台部46d固定起来。
权利要求
1.一种按键板(10、20、30、60),具有键顶(13),该键顶(13)具有从形成在设备(101)的框体(101a)上的操作开口(101b)露出的表层部(13a)、和从表层部(13a)的底面中央突出的固定突起(13b);基片(16),该基片(16)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具有在将固定突起(13b)固定的同时以使键顶(13)能够按压变位的方式浮动支承键顶(13)的可动膜(16c)、和载置在基板(105)上的支承脚(16b),其特征在于,具备有制止板(17、37),该制止板(17、37)具有使键顶(13)的固定突起(13b)贯通的同时、开口边缘贴近固定突起(13b)的侧方的开口(17a、37a),该制止板(17、37)在键顶(13)向侧方移动时与键顶(13)抵接,限制键顶(13)向侧方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板(10、20、30、60),其特征在于,在键顶(13)向侧方移动时,固定突起(13b)抵接于制止板(17、37)的开口边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板(30),其特征在于,在制止板(37)上设置有边界突起(37b),该边界突起(37b)从制止板(37)的表面向着键顶(13)的侧方突出,限制键顶(13)向侧方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板(10、20、30、60),其特征在于,在对键顶(13)进行按压操作时,基片(16)的可动膜(16c)从制止板(17、37)离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板(10、20、30、60),其特征在于,制止板(17、37)的开口(17a、37a)比固定突起(13b)大,比键顶(13)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板(10、20、30),其特征在于,制止板(17、37)不与基片(16)相固定而载置在基片(16)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板(10、20、30),其特征在于,在制止板(17、37)和基片(16)双方均具有与设置在设备(101)的框体(101a)上的位置确定突起相嵌合的安装孔(10a)。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板(20),其特征在于,在基片(16)的表面具有遮光层(28)。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板(10、20、30),其特征在于,基片(16)的表面为一平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板(60),其特征在于,制止板(17)固定于基片(16)的支承脚(16b)。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按键板(60),其特征在于,在制止板(17)和基片(16)双方均具有与设置在设备(101)的框体(101a)上的位置确定突起相嵌合的安装孔(10a)。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按键板(60),其特征在于,在基片(16)的表面具有遮光层(28)。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按键板(60),其特征在于,基片(16)的表面为一平面。
14.一种按键板(40、50、70),具有键顶(43),该键顶(43)从形成在设备(101)的框体(101a)上的操作开口(101b)露出;基片(46),该基片(46)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具有从表面突出并固定在键顶(43)上的固定突起(46d)、以使键顶(43)能够按压变位的方式浮动支承着键顶(43)的可动膜(46c)、载置在基板(105)上的支承脚(46b),其特征在于,具备有制止板(17、37),该制止板(17、37)具有使基片(46)的固定突起(46d)贯通的同时、开口边缘贴近固定突起(46d)的侧方的开口(17a、37a),该制止板(17、37)在键顶(43)向侧方移动时与固定突起(46d)抵接,限制键顶(43)向侧方移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按键板(40、50、70),其特征在于,当键顶(43)向侧方移动时,固定突起(46d)抵接于制止板(17、37)的开口边缘。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按键板(50),其特征在于,在制止板(37)上设置有边界突起(37b),该边界突起(37b)从制止板(37)的表面向键顶(43)的侧方突出,限制键顶(43)向侧方移动。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按键板(40、50、70),其特征在于,在对键顶(43)进行按压操作时,基片(46)的可动膜(46c)从制止板(17,37)离开。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按键板(40、50、70),其特征在于,制止板(17、37)的开口(17a、37a)比固定突起(46d)大,比键顶(43)小。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按键板(40、50),其特征在于,制止板(17、37)不与基片(46)相固定而载置在基片(46)上。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按键板(40、50),其特征在于,在制止板(17、37)和基片(46)双方均具有与设置在设备(101)的框体(101a)上的位置确定突起相嵌合的安装孔(10a)。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按键板(50),其特征在于,在基片(46)的表面具有遮光层(28)。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按键板(70),其特征在于,制止板(17)固定于基片(46)的支承脚(46b)。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按键板(70),其特征在于,在制止板(17)和基片(46)双方均具有与设置在设备(101)的框体(101a)上的位置确定突起相嵌合的安装孔(10a)。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按键板(70),其特征在于,在基片(46)的表面具有遮光层(28)。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进行了让键顶向侧方偏移的操作,键顶也不会发生大的摇动、或键顶彼此重叠等过度的变动的、具有稳定感的按键板。按键板(10)具备具有从底面中央突出的固定突起(13b)的键顶(13)和将固定突起(13b)固定的基片(16),其中,具备有制止板(17),该制止板(17)具有使键顶(13)的该固定突起(13b)贯通的同时、开口边缘贴近固定突起(13b)的侧方的开口(17a),该制止板(17)在键顶(13)向侧方移动时与键顶(13)抵接,限制键顶(13)向侧方移动。
文档编号H01H13/12GK1967754SQ20061014855
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8日
发明者泉水明 申请人:保力马科技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