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0710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冷阴极荧光灯等电子设备的引线端子进行电 连接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连接装置,存在具有这样结构的装置,即容纳在主体中的 触头具有弹性夹持电子设备的引线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和基板连接用的第二 连接部。
例如,作为第一连接装置,存在具有这样结构的装置(参照专利文献 1),即第一连接部具有固定片和可动片,上述可动片弯曲并且设有用于 插入上述固定片的矩形孔部,通过对上述可动片进行按压操作,在上述孔 部的壁面与上述固定片之间产生间隙,将上述引线端子插入在该间隙中并 夹持。
作为第二连接装置,存在有这样结构的装置(参照专利文献2),艮口 第一连接部具有固定件,其安装于主体的容纳部;大致反〈形的可动片, 其可以相对于该固定件的上端面上下移动;和操作部件,其用于使该可动 片动作,当通过操作部件按下上述可动片时,在该可动片的前端部与固定 件的上端面之间产生间隙,将上述引线端子插入在该间隙中并夹持。
作为第三连接装置,存在具有这样结构的装置(参照专利文献3),艮口 第一连接部是容纳在主体中的螺旋弹簧,使该螺旋弹簧压縮,将上述引线 端子插入在形成于该螺旋弹簧的一端部与主体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中并夹 持。
专利文献l:日本实开平06-171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7755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9-92018号公报。
但是,第一连接装置成为弯曲的可动片始终与主体的内壁面抵接的结 构。即,由于所述可动片的弹力始终持续作用于主体,所以主体有可能发 生变形等,存在不适合长期使用的本质缺点。
第二连接装置由于将引线端子夹持在所述可动片的前端部与固定件 的上端面之间,所以在安装引线端子之后,所述可动片的弹力通过引线端 子和安装件的上端面持续作用于主体。因此,第二连接装置也存在与第一 连接装置相同的缺点。
第三连接装置由于将所述引线端子夹持在螺旋弹簧的一端部与主体 的内壁面之间,所以在安装引线端子之后,所述螺旋弹簧的弹力通过引线 端子持续作用于主体。因此,第三连接装置也存在与第一连接装置相同的 缺点。而且,当安装所述引线端子时,在螺旋弹簧的一端部与主体的内壁 面之间形成间隙,此时必须将所述引线端子压在所述螺旋弹簧上并压縮该 螺旋弹簧,所以在安装引线端子时,由所述螺旋弹簧的弹力所产生的不需 要的负荷作用于所述引线端子。因此,也存在所述引线端子或该引线端子 的电子设备有可能破损的其他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状况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装 置,以使得由触头的第一连接部的弹力所产生的负荷不直接作用于主体, 并且在安装弓I线端子时所述负荷不作用于引线端子。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连接装置具有触头和容纳该触头的主 体,所述触头具有引线端子连接用的第一连接部和基板连接用的第二连接 部,其中,所述触头的第一连接部具有可以弹性变形的第一和第二夹紧臂, 该第一和第二夹紧臂具有第一和第二弯折部或弯曲部,其向相互离开的 方向弯折或弯曲;和第一和第二把持部,其与该第一和第二弯折部或弯曲 部的前端部连续并且向该第一和第二弯折部或弯曲部的相反方向弯折或弯 曲,当对所述第一和第二夹紧臂的第一和第二弯折部或弯曲部向相互接近 的方向分别进行按压操作时,所述第一和第二把持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 动并交叉,从而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把持部之间形成用于插入所述引线端子
的空间,另一方面,当从所述按压操作中释放所述第一和第二弯折部或弯 曲部时,所述第一和第二把持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从而封闭所述空间, 并将所述引线端子夹持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把持部之间。
这样,第一和第二夹紧臂的弹力只用于夹持引线端子,由所述第一和 第二夹紧臂的弹力所产生的负荷不会直接作用于主体。而且,将所述引线 端子插入到形成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把持部之间的空间中,然后所述空间封 闭,并将所述引线端子夹持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弯折部或弯曲部之间,因此 在安装引线端子时,由第一和第二夹紧臂的弹力所产生的不需要的负荷也 不会作用于该引线端子及其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连接装置具有触头和容纳该触头的主体,所述触头具有 引线端子连接用的第一连接部和基板连接用的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触 头的第一连接部具有作为固定片的第一夹紧臂和可以弹性变形的作为可动 片的第二夹紧臂,该第二夹紧臂具有弯折部或弯曲部,其向远离所述第 一夹紧臂的方向弯折或弯曲;和把持部,其与该弯折部或弯曲部的前端部 连续并且向该弯折部或弯曲部的相反方向弯折或弯曲,当对所述第二夹紧 臂的弯折部或弯曲部进行朝向所述第一夹紧臂的按压操作时,该第二夹紧 臂的把持部向接近所述第一夹紧臂的方向移动并与该第一夹紧臂交叉,从 而在它们之间形成用于插入所述引线端子的空间,另一方面,当从所述按 压操作中释放所述弯折部或弯曲部时,所述把持部向接近所述第一夹紧臂 的方向移动从而封闭所述空间,并将所述引线端子夹持在所述第二夹紧臂 的把持部与所述第一夹紧臂之间。
这样,第二夹紧臂的弹力只用于夹持引线端子,由所述第二夹紧臂的 弹力所产生的负荷不会直接作用于主体。而且,将所述引线端子插入形成 在所述第二夹紧臂的把持部与所述第一夹紧臂之间的空间中,然后所述空 间封闭,并将所述弓1线端子夹持在第二夹紧臂的把持部与所述第一夹紧臂 之间,因此在安装引线端子时,由第二夹紧臂的弹力所产生的不需要的负 荷也不会作用于该引线端子及其电子设备。
优选所述主体具有本体部,其容纳有所述触头;和操作部件,其移 动自如地设在该本体部上并且根据该操作部件的移动来按压所述弯折部或
弯曲部。在该情况下,只对操作部件进行移动操作,就能够简单地对夹紧 臂进行按压操作。
在所述触头具有两个所述第一夹紧臂的情况下,这两个第一夹紧臂配 设在所述第二夹紧臂的两侧。或者,在所述触头具有两个所述第二夹紧臂 的情况下,这两个第二夹紧臂配设在所述第一夹紧臂的两侧。
如果这样以两个第一夹紧臂和一个第二夹紧臂这三点、或者两个第二 夹紧臂和一个第一夹紧臂这三点夹持所述引线端子,则能够稳定地保持该 引线端子。
所述主体具有开口,其用于使所述触头的第二连接部以可与所述基 板的电路图案接触的方式突出;和卡定爪,其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突出 方向而设在该开口的边缘部并且卡定在所述基板上。
在该情况下,当所述卡定爪卡定在所述基板上时,所述触头的第二连 接部与所述基板的电路图案接触,从而实现电连接。由此能够简单地使所 述触头与基板电连接。
优选所述触头的第二连接部是可以与所述基板的电路图案弹性接触 的形状。这样,如果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电路图案弹性接触,则能够实 现稳定的电连接。
在所述基板上设有通孔的情况下,所述触头的第二连接部可以是能够 插入到所述基板的通孔中的直线形状的部位。另外,所述触头的第二连接 部也可以是引线能够压接的形状,从而能够通过该引线与基板连接。
在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情况下,由于夹紧臂的弹力所产生的负荷不直 接作用于主体,所以适合长时间使用。而且,在安装引线端子时,由夹紧 臂的弹力所产生的不需要的负荷不作用于引线端子,因此能够防止该引线 端子和该电子设备破损。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装置的图,(a)是示意性主视图, (b)是示意性侧视图,(c)是该装置的示意性后视图。
图2是表示该装置的图,(a)是示意性俯视图,(b)是示意性仰视图。
图3是该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a)是表示操作部件滑动后的状态的 图,(b)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引线端子插入后的状态的图。 图4是该装置的操作部件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5是该装置的触头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6是该装置的沿A-A线的剖面图,(a)是表示操作部件滑动后的状 态的图,(b)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引线端子插入后的状态的图。
图7是该装置的沿B-B线的剖面图,(a)是表示操作部件滑动前的状 态的图,(b)是表示操作部件滑动后的状态的图,(c)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引线 端子插入后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该装置的触头的设计变更例的示意性立体图,(a)是具有作 为固定片的两个第一夹紧臂和可以弹性变形的作为可动片的第二夹紧臂的 触头的图,(b)是具有可以弹性变形的作为可动片的第一夹紧臂和第二夹紧 臂的触头的图,(c)是具有作为固定片的第一夹紧臂和可以弹性变形的作为 可动片的第二夹紧臂的触头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9是表示该装置的触头的其他设计变更例的示意性立体图,(a)是表 示可以插入在基板的通孔中的作为板状体的第二连接部的图,(b)是表示可 以安装基板的作为钩状体的第二连接部的图,(c)是表示可压接引线的形状 的第二连接部的图。
图10是表示该装置的触头的又一设计变更例的示意性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该装置的主体的设计变更例的示意性主视图。
标号说明
100触头
110第一连接部
111第一夹紧臂 llla第一弯折部
lllb第一把持部
112第二夹紧臂
112a第二弯折部
112b第二把持部120第二连接部
200主体 220操作部件 a空间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装置。图1是表示本发明 的实施方式的连接装置的图,(a)是示意性主视图,(b)是示意性侧视图,(c) 是该装置的示意性后视图,图2是表示该装置的图,(a)是示意性俯视图, (b)是示意性仰视图,图3是该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a)是表示操作部件滑 动后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引线端子插入后的状态的图,图4 是该装置的操作部件的示意性立体图,图5是该装置的触头的示意性立体 图,图6是该装置的沿A-A线的剖面图,(a)是表示操作部件滑动后的状态 的图,(b)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引线端子插入后的状态的图,图7是该装置的 沿B-B线的剖面图,(a)是表示操作部件滑动前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操 作部件滑动后的状态的图,(c)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引线端子插入后的状态的 图,图8是表示该装置的触头的设计变更例的示意性立体图,(a)是具有作 为固定片的两个第一夹紧臂和可以弹性变形的作为可动片的第二夹紧臂的 触头的图,(b)是具有可以弹性变形的作为可动片的第一夹紧臂和第二夹紧 臂的触头的图,(c)是具有作为固定片的第一夹紧臂和可以弹性变形的作为 可动片的第二夹紧臂的触头的示意性立体图,图9是表示该装置的触头的 其他设计变更例的示意性立体图,(a)是表示可以插入在基板的通孔中的作 为板状体的第二连接部的图,(b)是表示可以安装基板的作为钩状体的第二 连接部的图,(c)是表示可压接引线的形状的第二连接部的图,图10是表 示该装置的触头的又一设计变更例的示意性分解立体图,图11是表示该装 置的主体的设计变更例的示意性主视图。
这里所说的连接装置是未图示冷阴极荧光灯10的插口,该连接装置 具有两个触头100,其分别用于将冷阴极荧光灯(电子设备)IO的引线 端子12与基板20电连接;和主体200,其容纳这两个触头100。以下进
行详细说明。
如图3和图6所示,冷阴极荧光灯10具有灯体部11和从该灯体部11 突出的引线端子12。
如图1至图4所示,主体200具有树脂制的矩形本体部210;和树 脂制的两个操作部件220,该操作部件220滑动自如地安装在该本体部210 上。
如图2(b)、图6和图7所示,在本体部2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内 部设有用于容纳两个触头100的容纳部211。
该容纳部211是大致矩形的空间,其宽度尺寸略微小于触头100的中 间部130的宽度尺寸。如图2(b)所示,在该容纳部211的宽度方向的两壁 面的中央部朝向上下方向设有压入槽211a,触头100的中间部130的两端 部压入该压入槽211a中。另外,在容纳部211的长度方向的两壁面上以空 幵间隔的方式分别朝向上下方向设有三个突筋211b。
在触头100的第一连接部110的第一和第二夹紧臂111、 112因尺寸 公差而向相互离开的方向打开的情况下,该突筋211b与该第一和第二夹紧 臂lll、 112抵接。由此,在将操作部件220的片部件223插入本体部210 的导向部217的开口部217b中时,防止该片部件223与第一和第二夹紧 臂lll、 H2发生干涉。
如图2(b)所示,在本体部2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下表面设有矩形 开口 212,该开口 212使容纳部211的下端部开放并且用于使触头100的 第二连接部120向下方突出。在该开口212的外侧的边缘部朝向下方(即 与触头100的第二连接部120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设有卡定在基板20 的未图示的卡定孔中的卡定爪213。
如图l(a)、图2(a)和图3所示,在本体部210的两端部的上表面设有 第一容纳槽214、第二容纳槽215和壁部216,冷阴极荧光灯10的灯体部 11可以沿上下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容纳槽214插拔;所述第二容纳槽215 是与该第一容纳槽214连续的槽并且该冷阴极荧光灯10的引线端子12可 以沿上下方向相对于该第二容纳槽215插拔;所述壁部216连接第一和第 二容纳槽2M、 215之间。
第二容纳槽215是与容纳部211连通的槽,其宽度尺寸被设定为大于 冷阴极荧光灯10的引线端子12的宽度尺寸。在该第二容纳槽215的宽度 方向的两边缘部设有用于将引线端子12导向到该第二容纳槽215内的锥 面。
壁部216是连接第二容纳槽215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与第一容纳槽 214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之间的壁状体,并且,与第二容纳槽215连续 的狭缝216a朝向上下方向设置。该狭缝216a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略微大 于冷阴极荧光灯10的引线端子12的宽度尺寸。在狭缝216a的宽度方向 的两边缘部设有用于引导引线端子12的锥面。狭缝216a的深度尺寸是直 到与引线端子12被容纳部211内的触头100的第一和第二夹紧臂111 、 112 夹持的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的深度。即,引线端子12被容纳部211内的 触头100的第一和第二夹紧臂111、 112夹持,并被支撑在狭缝216a的底 部。
第一容纳槽214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略微大于冷阴极荧光灯10的灯 体部11。该第一容纳槽214的深度尺寸被设定为,在冷阴极荧光灯10的 引线端子12支撑在狭缝216a的底部的状态下,该冷阴极荧光灯10的灯 体部11载置在该第一容纳槽214的底部的深度。
进而,本体部210的背面部是下端部以外的部分被切为大致矩形而成 的形状。在该切口部的壁面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有两个导向部217,该 导向部217沿上下方向滑动自如地引导操作部件220。如图l(c)、图3、图 4、图6和图7所示,该导向部217是从所述切口部的壁面伸出的大致矩 形的中空凸部,其内部成为容纳部211的一部分。在该导向部217的宽度 方向的两端面上设有一对导向突起217a。在该导向部217的前表面的两端 部设有一对开口部217b,操作部件220的一对片部件223插入在这一对开 口部217b中。另外,在导向部217的前表面的中央部的下侧部设有一对 用于卡定操作部件220的卡定凸部217c。
如图l(b)、图l(c)、图3、图4、图6和图7所示,操作部件220具 有移动本体部221,其是下端部开放的矩形箱体; 一对轨道槽222,其 是通过对该移动本体部22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角部进行切削而形成
的; 一对片部件223,其设在移动本体部221的内表面的一对轨道槽222 之间;和卡定片224,其设在移动本体部221的下端部。
在轨道槽222中嵌入导向部217的导向突起217a。由此将移动本体部 221以从初始位置(即导向突起217a位于轨道槽222的最上方的位置)到 按压位置(即导向突起217a位于轨道槽222的最下方的位置)滑动自如 的方式安装在导向部217上。
卡定片224的下端部朝向导向部217凸出,当移动本体部221位于初 始位置时,卡定片224卡定在导向部217的卡定凸部217c上。
在一对片部件223的上端部设有使该一对片部件223之间的间隔逐渐 减小的锥面。这一对片部件223插入在一对开口部217b中,当移动本体 部221位于按压位置时,这一对片部件223按压容纳部211内的触头100 的第一和第二夹紧臂111、 112的第一和第二弯折部llla和112a。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触头100是具有导电性的板簧,具有引 线端子连接用的第一连接部110;基板连接用的第二连接部120;和位于 第一和第二连接部110、 120之间的中间部130。
中间部130是矩形的板状体,其宽度尺寸略微大于主体200的本体部 210的容纳部211的宽度尺寸。通过该中间部130的两端部压入容纳部211 的压入槽211a中,将触头100保持在容纳部211内。
第二连接部120与中间部130的下端连续并且弯曲成大致,字形。如 图1所示,该第二连接部120的高度尺寸是在触头100保持在主体200的 本体部210的容纳部211内的状态下、中间部130从主体200的本体部210 的开口212突出的高度。
第一连接部110具有两个可弹性变形的第一夹紧臂111,其空开间 隔设置在中间部130的上端;和可弹性变形的第二夹紧臂112,其配设在 中间部130上端的两个第一夹紧臂111之间。
第一夹紧臂111具有大致 < 字形的第一弯折部llla和第一把持部 lllb,该第一把持部lllb与该第一弯折部llla的前端连续并且朝向第一 弯折部llla的相反方向弯折。
第二夹紧臂112具有大致反 < 字形(即朝向第一弯折部llla的相反
方向弯折。)的第二弯折部112a、和第二把持部112b,该第二把持部112b 与该第二弯折部112a的前端连续并且朝向该第二弯折部112a的相反方向 弯折。
如图7所示,第一和第二弯折部llla和112a弯折成与第一和第二把 持部lllb、 112b连续的弯折片部大致与基板20平行。该第一和第二弯折 部llla和112a的所述弯折片部的长度尺寸是两者在初始状态下不交叉的 长度,并且该第一和第二弯折部Hla和112a通过被操作部件220的片部 件223按压而交叉,所述长度尺寸成为在把持部lllb、 112b之间产生用于 插入引线端子12的空间a的长度。
以下说明这样的结构的连接装置的组装步骤。首先使触头100的中间 部130与主体200的容纳部211的压入槽211a定位的同时进行压入,以使 该触头100容纳在容纳部211中。
然后,使操作部件220的一对片部件223的位置与主体200的导向部 217的一对开口部217b的位置对准,同时,将这一对片部件223插入在一 对开口部217b中并使其不与容纳部211内的触头100的第一和第二弯折 部llla和112a接触。然后把操作部件220按压在主体200的导向部217 上。于是,操作部件22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发生弹性变形而越过主体200 的导向部217。由此,导向部217的导向突起217a嵌入在操作部件220的 轨道槽222中。
以下说明这样组装的连接装置的使用方法。首先,将主体200的卡定 爪213插入基板20的未图示的卡定孔中从而卡定。这样,从主体200的 开口 212突出的触头100的第二连接部120被按压到基板20的未图示的 电路图案上,并与之弹性接触。由此使触头100与基板20的电路图案电 连接。
然后,使操作部件220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按压位置。这时,操作部件 220的卡定片224越过导向部217的卡定凸部217c。这样,如图7(b)所示, 操作部件220的一对片部件223按压触头100的第一和第二夹紧臂111、 112的第一和第二弯折部llla、 112a,以使该第一和第二弯折部llla、 112a 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并且第一和第二把持部lllb、 112b向相互接近的
方向移动并交叉,然后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从而在第一和第二把持部
lllb、 112b之间形成空间a。
然后,将冷阴极荧光灯10的灯体部11插入在主体200的第一容纳槽 214中,将该冷阴极荧光灯10的引线端子12插入在主体200的第二容纳 槽215中。这样,将引线端子12引导到主体200的壁部216的狭缝216a 中,并插入在该主体200的容纳部211内的触头100的第一和第二把持部 lllb、 112b之间的空间a中。
然后使操作部件220从按压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这时,操作部件220 的卡定片224卡定在导向部217的卡定凸部217c上。这样,解除操作部 件220的一对片部件223对第一和第二弯折部llla、 112a的按压。然后, 利用第一和第二夹紧臂111、 112自身的回复力使第一和第二弯折部llla、 112a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另一方面,第一和第二把持部lllb、 112b 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由此封闭空间a,并将插入在该空间a中的引线 端子12夹持在第一和第二把持部lllb、 112b之间。这样将引线端子12 与触头100电连接。
当要卸下引线端子12时,使操作部件220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按压位 置。这时,操作部件220的卡定片224越过导向部217的卡定凸部217c。 这样,操作部件220的一对片部件223按压触头100的第一和第二夹紧臂 111、 112的第一和第二弯折部llla、 112a,使该第一和第二弯折部llla、 112a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另一方面,第一和第二把持部lllb、 112b 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由此打开空间a,从而解除该第一和第二把持部 lllb、 112b对引线端子12的夹持。然后,从主体200的第二容纳槽215 中朝向上方拔出该引线端子12或者与基板20平行地拔出该引线端子12。
在这样的连接装置的情况下,使操作部件220移动到按压位置,并利 用该操作部件220的片部件223的按压在第一和第二夹紧臂111、 112的第 一和第二把持部lllb、 112b之间形成空间a,将引线端子12插入该空间 a中,然后使操作部件220移动到初始位置以解除操作部件220的片部件 223的按压,由此封闭空间cc,并将引线端子12夹持在第一和第二把持部 lllb、 112b之间。因此,由第一和第二夹紧臂111、 112的弹力所产生的
负荷不作用于主体200,所以适合长时间使用。而且,当安装引线端子12
时,将引线端子12插入在第一和第二把持部lllb、 112b之间的空间a中, 从而只将引线端子12夹持于该第一和第二把持部lllb、 112b,所以由第 一和第二夹紧臂111、 112的弹力所产生的不需要的负荷不作用于引线端子 12和灯体部11。由此能够防止因所述负荷导致冷阴极荧光灯IO在安装时 破损。
另外,只通过使操作部件220滑动移动就能够进行对引线端子12的 夹持及其解除,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引线端子12的安装和卸下。因此能 够容易地进行冷阴极荧光灯10的更换。
进而,通过使主体200的卡定爪213卡定在基板20的卡定孔中,使 从主体200的开口 212突出的触头100的第二连接部120与基板20的电 路图案弹性接触。因此,能够简单地将触头100连接在基板20上,而无 需使用焊接,其结果为能够实现低成本。
此外,触头的第一连接部只要至少一方具有作为可动片的一对夹紧 臂,并通过对所述可动片的弯折部进行按压操作来使该可动片的把持部向 接近另一个夹紧臂的方向移动并与之交叉,从而在该可动片的把持部与另 一个夹紧臂之间形成用于将引线端子插入的空间,就可以进行各种设计变 更。例如图8(a)所示,第一连接部可以是具有作为固定片的两个板状的第
一夹紧臂iir、和配设在这两个第一夹紧臂iir之间且可以弹性变形的作
为可动片的第二夹紧臂112'的结构,也可以是以下未图示的结构第一连 接部具有可以弹性变形的作为可动片的两个第一夹紧臂、和配设在这两个
第一夹紧臂之间的作为固定片的板状的第二夹紧臂。只要这样用三点夹持 引线端子12,就能够稳定地保持引线端子12,但是也可以是如图8(b)和图 8(c)所示的两点夹持的结构,如图8(b)所示,第一连接部是具有可以弹性 变形的作为可动片的一对第一和第二夹紧臂lll'、 112'的结构,如图8(c)
所示,第一连接部是具有作为固定片的板状的第一夹紧臂iir、和可以弹
性变形的作为可动片的第二夹紧臂112'的结构。此外,当然也可以设置四 个以上的夹紧臂。
第一和第二弯折部llla、 112a以及第一和第二把持部lllb、 112b也
可以是弯曲形状。第一和第二弯折部llla、 112a以及把持部lllb、 112b 也可以是弯折形状和弯曲形状组合的形状。另外,虽然操作部件220对第 一和第二弯折部llla、 112a进行按压操作,但是不限于此,作业人员也可 以用手进行操作。具体来讲,第一和第二弯折部llla、 112a从主体200突 出,对该突出部分进行操作即可。
第二连接部120只要可以电连接在基板20上,可以进行各种设计变 更。例如,在基板20上设有通孔的情况下,如图9(a)所示,第二连接部可 以是可插入在所述通孔中的直线形状的板状体,例如图9(b)所示,第二连 接部也可以是与基板20的电路图案接触并可以进行表面安装的钩状体, 如图9(c)所示,第二连接部也可以是用于与基板20的电路图案或其它电子 部件等连接的引线可以压接的形状。另外,也可以使第二连接部120为单 体并与第一连接部120接触。
此外,触头只要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可以是任意组合。另外, 如图10所示,第二连接部也可以是侧视大致为凹字形,并在其两端部分 别设有第一连接部的形状。
主体200只要可以容纳所述触头,可以进行各种设计变更。因此主体 200是容纳两个触头100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如图11所示,只要能够至少 容纳一个触头即可。
卡定爪213只要朝向第二连接部120的突出方向设在主体200的开口 212的边缘部并且可以卡定在基板20上,可以使用各种卡定爪。另外,卡 定爪213卡定在基板20的卡定孔中,但是也可以卡定在该基板20的端部 或槽部,也可以卡定于设在基板20上的其他部件上。另外,也可以在基 板20上设置卡定爪,另一方面在主体200上设置与所述卡定爪卡定的卡 定部。
操作部件220只要可以按压第一和第二弯折部llla、 U2a,可以使用 各种操作部件220。例如可以在主体200的第一和第二弯折部llla、 112a 的上侧位置的部分设置开口 ,并将棒状的操作部件220插入在该开口中, 由此按压第一和第二弯折部llla、 112a。
此外,所述连接装置是作为冷阴极荧光灯的插口进行说明的,但是不
限于此,所述连接装置当然也可以用作将引线端子和基板电连接的连接器 等其他连接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装置,其具有触头和容纳该触头的主体,所述触头具有引线端子连接用的第一连接部和基板连接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触头的第一连接部具有可以弹性变形的第一和第二夹紧臂,该第一和第二夹紧臂具有第一和第二弯折部或弯曲部,其向相互离开的方向弯折或弯曲;和第一和第二把持部,其与该第一和第二弯折部或弯曲部的前端部连续并且向该第一和第二弯折部或弯曲部的相反方向弯折或弯曲,当对所述第一和第二夹紧臂的第一和第二弯折部或弯曲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分别进行按压操作时,所述第一和第二把持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并交叉,从而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把持部之间形成用于插入所述引线端子的空间,另一方面,当从所述按压操作中释放所述第一和第二弯折部或弯曲部时,所述第一和第二把持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从而封闭所述空间,并将所述引线端子夹持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把持部之间。
2、 一种连接装置,其具有触头和容纳该触头的主体,所述触头具有引线端子连接用的第一连接部和基板连接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装置 的特征在于,所述触头的第一连接部具有作为固定片的第一夹紧臂和可以弹性变形的作为可动片的第二夹紧臂,该第二夹紧臂具有弯折部或弯曲部,其向远离所述第一夹紧臂的方向弯折或弯曲;和把持部,其与该弯折部或弯曲部的前端部连续并且向该弯折部或弯曲部的相反方向弯折或弯曲,当对所述第二夹紧臂的弯折部或弯曲部进行朝向所述第一夹紧臂的 按压操作时,该第二夹紧臂的把持部向接近所述第一夹紧臂的方向移动并 与该第一夹紧臂交叉,从而在它们之间形成用于插入所述引线端子的空间, 另一方面,当从所述按压操作中释放所述弯折部或弯曲部时,所述把持部 向接近所述第一夹紧臂的方向移动从而封闭所述空间,并将所述引线端子 夹持在所述第二夹紧臂的把持部与所述第一夹紧臂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具有 本体部,其容纳所述触头;和操作部件,其移动自如地设在该本体部上并 且根据该操作部件的移动来按压所述第一和第二弯折部或弯曲部。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具有本 体部,其容纳所述触头;和操作部件,其移动自如地设在该本体部上并且 根据该操作部件的移动来按压所述第一和第二弯折部或弯曲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夹紧臂配设在所述第二夹紧臂的两侧。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 二夹紧臂配设在所述第一夹紧臂的两侧。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具有:开口,其用于使所述触头的第二连接部以可与所述基板的电路图案接 触的方式突出;和卡定爪,其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突出方向而设在该开 口的边缘部并且卡定在所述基板上。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的第二连接部是可以与所述基板的电路图案弹性接触的形状。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的第二连接部是可以插入到所述基板的通孔中的直线形状的部位。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的第二连接部是引线可以压接的形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装置,使得由触头的第一连接部的弹力所产生的负荷不直接作用于主体,且在安装引线端子时所述负荷不作用于引线端子。连接装置具有触头(100)和容纳该触头(100)的主体(200)。触头(100)的夹紧臂(111、112)具有弯折部(111a、112a)和把持部(111b、112b),把持部(111b、112b)与该弯折部(111a、112a)的前端连续且向弯折部(111a、112a)的相反方向弯折。通过操作部件(220)的片部件(223)按压弯折部(111a、112a),使把持部(111b、112b)相互接近并交叉,从而在它们之间形成空间(α)。通过解除所述按压,把持部(111b、112b)相互接近而封闭空间(α),并将插入该空间(α)中的引线端子(12)夹持在把持部(111b、112b)之间。
文档编号H01R13/629GK101114736SQ200710096339
公开日2008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28日
发明者大森康博 申请人:星电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