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对绞扁平传感器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0116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对绞扁平传感器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感器电缆领域,特别是一种双对绞扁平传感器 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传感器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不同用途的传感器需要专用的 电缆与其相配合,以满足传感器的安装、使用需求。目前,传感器上 所制有的与线缆插接的端口大多为圆形,因此现有的线缆大多也为圆 形,其线缆的插头可方便地制成与传感器端口相适配的圆形,而对于 一种具有方扁平状端口的传感器而言,其电缆插头必须要制作成与其 相适配的方扁平状,而采用原有圆形的线缆则存在插头加工制作困 难,容易造成电缆外护套及芯线变形等情况,影响线缆的正常使用。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 科学巧妙,外形呈扁平状,并且具有良好抗干扰性的双对绞扁平传感器电缆。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双对绞扁平传感器电缆,由外护套及包覆于该外护套内的绝缘 芯线构成,其特征在于外护套呈扁圆形,绝缘芯线为两组分别绞合 而成的绝缘线对,该两组绝缘线对一字并排紧密包覆于外护套内。 而且,所述的两组分别绞合而成的绝缘线对之间具有一节距差。 而且,所述的两组分别绞合而成的绝缘线对外层均涂敷有滑石粉。而且,所述外护套的内壁上对称制有阻隔于绝缘线对轴向缝隙部 位的加强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l.本传感器电缆的绝缘线芯为两组分别绞合而成的绝缘线对,将 两组绝缘线对一字并排紧密包覆于扁圆形的外护套内,突破了常规的圆形外护套形状,由此可方便地加工制作出扁平状的电缆插口,解决 了电缆与特殊传感器端口之间的连接、配套问题。2. 本传感器线缆绝缘线对的绞合节距各不相同,从而大大减少了 信号传输时绝缘线对间产生的串音干扰以及外界对绝缘线对的干扰; 同时,绞合节距不小于绝缘线对外径的10倍,可保证电缆外护套表 面不产生纹路。3. 本传感器线缆的绝缘线对外均匀涂制有耐高温滑石粉,很好地 把各绝缘线对进行隔离,防止绝缘芯线之间、绝缘芯线与外护套之间 相互粘连,有利于电缆接插件的深加工。4. 本传感器线缆的外护套的内壁上对称制有阻隔于绝缘线对轴 向缝隙部位的加强芯,在对外护套起到加强作用的同时保证其内部绝 缘线对之间结构的稳定性。5.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采用扁圆形的外护套及双对绞 的绝缘线对一字并排布置方式,不但结构稳定,而且大大降低了信号 传输过程中外界及绝缘线对间的干扰,同时解决了特殊传感器端口配 合的技术难题,实现了信号的可靠传输。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本双对绞扁平传感器电缆,由外护套1及包覆于该外护套内的绝 缘芯线构成,其创新点为外护套呈扁圆形,绝缘芯线2为两组分别 绞合而成的绝缘线对,该两组绝缘线对一字并排紧密包覆于外护套 内,如图所示,外护套内设置有绝缘线对5及绝缘线对6。按照国家 标准,绞合节距不小于绝缘线对外径的十倍。本传感器线缆的两组绝 缘线对之间具有一节距差,即绝缘线对绞合的节距各不相同,从而大 大减少了信号传输时绝缘线对间产生的串音干扰以及外界对绝缘线对的干扰。各绝缘线对外层均涂敷有耐高温滑石粉3,可很好地把各绝缘线对进行隔离,防止绝缘芯线之间、绝缘芯线与外护套之间相互 粘连。两组绝缘线对一字并排紧密包覆于外护套内,在外护套挤出加 工的过程中,在其内壁上对称制有阻隔于绝缘线对轴向缝隙部位的加强芯4,在对外护套起到加强作用的同时保证其内部绝缘线对之间结 构的稳定性。制作完成的电缆外形整体上呈扁圆形,在该电缆端部可 方便地安装方扁平状插头,而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电缆形状地稳定性, 可适用于特殊传感器端口的连接,同时具有抗干扰性强,信号传输可 靠等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双对绞扁平传感器电缆,由外护套及包覆于该外护套内的绝缘芯线构成,其特征在于外护套呈扁圆形,绝缘芯线为两组分别绞合而成的绝缘线对,该两组绝缘线对一字并排紧密包覆于外护套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对绞扁平传感器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两组分别绞合而成的绝缘线对之间具有一节距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对绞扁平传感器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两组分别绞合而成的绝缘线对外层均涂敷有滑石粉。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对绞扁平传感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的内壁上对称制有阻隔于绝缘线对轴向缝隙部位的加强 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对绞扁平传感器电缆,由外护套及包覆于该外护套内的绝缘芯线构成,其创新点为外护套呈扁圆形,绝缘芯线为两组分别绞合而成的绝缘线对,该两组绝缘线对一字并排紧密包覆于外护套内。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采用扁圆形的外护套及双对绞的绝缘线对一字并排布置方式,不但结构稳定,而且大大降低了信号传输过程中外界及绝缘线对间的干扰,同时解决了特殊传感器端口配合的技术难题,实现了信号的可靠传输。
文档编号H01B7/02GK201134293SQ200720099568
公开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8日
发明者任玉宝, 强 冉, 秀 周, 健 李 申请人:天津亨特尔线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